《声乐新说》摘录 ......我认为,声音通道有显态和隐态两种,而所用的气息则有后天气和先、后天混元气两种,具体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 1、头部上声音通道(倒漏斗管)声气结合法五、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林俊卿大夫创办了《上海声乐研究所》,专门研究和教授西洋美声学派中的“咽音”唱法。此后又经过了他的学生们(尤其是王宝璋教授)的实践和探索,设法将“咽音”唱法和中国歌曲的咬字、吐词、行腔、韵味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咽音”唱法新的生命,使它成了中国声乐中的一朵“洋为中用”的奇芭。 “咽音”唱法的做法是:⑴、放松下巴肌肉及舌头,抬头张开嘴吧,打开颌骨;⑵、用意念将口腔肌肉(会厌、舌根及咽壁)调节成一个小咽壁管,他们称为“倒漏斗管”;⑶、然后使声气波进入“倒漏斗管”并在咽管中产生高泛音共鸣。它的原理就是:在“意念”作用下的“气息”、“声波(混入真声成分的假声波)”以及“咽壁管”三者的协调配合[1]。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特色,尤其利于唱高音。 林大夫是酷爱声乐并对声乐研究有很深造诣的医生,所以“咽音”唱法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也就是立足于显态生理系统基础上的研究,是有一定道理的。“咽音”唱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治疗声带疾病有着一定的功效[2],其原理又是什么呢?⑴、它着重是用“气息”夹带着音波(假声)“吹”进发声管道从而产生声音,故尔减少了真声带的负担;⑵、它着重用“发声管道”来承接所“吹”进来的声气波,故尔减少了口腔、舌头、下巴、喉头等处的负担。所以,对解除喉头疲劳,恢复嗓音有较佳的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咽音”唱法的原理就是:声气波作用于头部“倒漏斗管”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所以,我觉得也可以称之为:上声音管道声气结合发声法,这是后天气在显态声音(空腔管)通道中的运用。 咽音唱法是比较典型的上声音(倒漏斗)管道运用法。一般来说常规教学中并不强调咽音唱法,其实,讲究挂高位置的唱法,无论靠前还是靠后,只要能挂上高位置,实际上都已经借助了上声音管道的功用,有了上声音管道声气结合发声法的效果。 2、胸腹部下声音通道(顺漏斗管)声气结合法
3、全声音通道(反漏斗管)声气结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