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 单元总要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 本单元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 本单元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教学准备 (一)教具: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二)音响: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课题: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统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秦,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秦,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三、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四、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教师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相关参考资料) 2、教师出示图扯,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纺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课堂教学。 二、继续用声音编织故事 1、学生复述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觉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正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幼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4、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族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片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家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几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