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吸星大法”搂走他国人才

1
回复
64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仅去年一年,中国去美国的留学生就多达5万人,相当于中国20多所著名大学一年毕业的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去了美国。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素质比较高的。中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多人。去年,获诺贝尔奖的8名美国人中就有一半是来自奥地利、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外援”。
  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都有人这么说,而真正做的要比说的更彻底的,可能只有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美国则又是少数中的佼佼者。

  日前,在一次有关美国问题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长久先生曾痛心地说:“仅去年一年,中国去美国的留学生就多达5万人,相当于中国20多所著名大学一年毕业的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去了美国。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素质比较高的。”

  另有报道说,去美国的中国学生学成回国的尚不足1/3。较早前,记者获悉,前往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申请签证而被美国方面拒签时,美方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留学生在申请赴美签证时信誓旦旦:保证学业完成后一定回国,而一旦抵达美国,甚至一旦拿到签证就很快“变卦”。美国人认为,这是“移民美国倾向”,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则是真正的人才流失。

  6月1日,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新闻报道将近40年的李长久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对全球人才大战感触颇深。他说,随着人类历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其中的关键问题则是:人才向哪个方向流动。从现在来看,在这场人才大迁徙中,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滞后和人才外流,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缺少科技和管理人才。

  李长久分析认为,(全球化)导致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势必引起就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面临的问题几乎是相似的。一方面,“以肌肉为本钱”从事简单劳动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失业问题趋于严重;另一方面,从事高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操作方面的人才即高素质、高智力人才越来越供不应求。

  据悉,美国现有100多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开发和创新,居世界各国之首,但各类专业人才仍严重不足。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1996年美国缺乏受过科技训练的大学生达4.5万名;去年美国缺少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技人才达45万人,预计到2006年将缺少67万人。另据美国劳工部预计,美国需要100多万名具有掌握软件技能的人才,今后5年,美国每年至少需要9.5万名电脑专家,而美国国内培养能力只能满足需求的1/3左右。在2010年以前,美国每年将缺少9600名具有博士水平的科学家。

  那么,美国又是如何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吸星大法”。李先生认为,“发达国家惯用的手段是从发展中国家挖走人力资源。”经济发达、科研条件优越、竞争环境良好,不仅为美国科学家屡出成就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时也吸引了世界的精英,各国移民提高了美国大学的水平,并成为叩开诺贝尔奖大门的重要力量。

  去年获诺贝尔奖的8名美国人中就有一半是来自奥地利、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外援”。自西方国家进行海外殖民扩张500年来,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国家。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和今后,西方国家不再引进一般劳动力,而是争夺各类专业人才。

  李先生分析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争夺人才时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第一、“招收留学生。”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去年1月公布的数字,1999年在美国大学深造的外国留学生共49.1万人,占全球留学生的近1/3,比1998年增加2%,这是该协会自1949年开始调查外国留学生人数以来的最高数字。目前,全世界现有留学生150万人。

  第二、“研究机构招聘人才。”美国720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中的不少单位招聘和引进国外著名科学家。20世纪上半期,美国引进包括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航天工业专家冯卡门和核物理学家费米等在内的2000多名科学家,集中在美国一些主要实验室和研究开发机构。美国核武器的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移居美国的科学家们实现的。迄今,美国一直引进国外著名科学家参与美国的一些重大研究开发项目。

  第三、“企业大量引进人才。”美国企业是引进人才最多的实体。美国电子行业聘用的外籍科技人才占企业科技人员的16%。在美国59%的高技术公司里,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90%,目前在计算机产业领域的博士中50%以上是外国人。在“硅谷”企业工作的外籍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占33%以上。

  第四、“跨国公司到其他国家办企业或设立研究机构,招聘所在国的专业人才。”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朗讯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都在中国创建了研究开发机构,目标是直接借用中国人才从制造本地化转向研究开发本地化,最终完成本地化和全球化的结合。

  第五、“合作攻关。”由美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共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雄伟的跨国合作攻关工程,将集中发挥有关国家科学家的智慧和才能。此外,一些国家还在开展其他跨国研究开发工作。由于美国出钱多、参加的科学家也多,因此,“美国仍将是最大受益者”。

  李长久分析认为,从人才流向上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发达国家。在美国的留学生中约半数来自亚洲。印度工艺技术学院每年招生2500名,该校已有3万名毕业生移居美国。美国在保留给专业人才的签证中有46%是留给印度人才的。对美国来说,印度几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养鱼池”。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多人。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遣各种留学生25万人,已回国工作的约8万人,尚有16万多人滞留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现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毕业生的82%和76%去了美国。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出国深造的学子学成回国者寥寥无几。

  李先生转述说,今年3月20日,中国科技部部长许冠华在一次会议上说:(科技部)“今年项目验收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在感到十分欣喜时,也感到忧虑,80%的博士(参与项目的)已经去了国外。”如今,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办法限制,而惟有人才无法被限制住。因此,中国今后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应突出人才建设。

  亚洲有媒体业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说第一个亚洲奇迹是亿万的亚洲人辛勤汗水的结晶,那么下一个奇迹需要更多的是灵感而不是汗水———和一种更高级的劳动。我们需要那些得到有诱惑力的机会到国外学习或工作的人。如果他们走了,就如同亚洲把强大的武器送给了敌人。不用说,这样就无法在新经济战中取胜了。”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必须使亚洲像美国一样对人才有吸引力,我们要建立一个人才的硅谷。”他警告说:“如果我们坐视不理,西方将在网络经济中领先于我们。与此同时,美国的创业机会将使亚洲失去越来越多的人才。”
 
发表于 2004-7-13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却没有应有的了素质!都为自己考虑,国外条件是优越,但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我们离优越越来越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