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凤凰——箜篌

37
回复
886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12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最早这是银河写在华音论坛的文章,现在转贴——可是经过增补和修订,银河所理解和掌握的箜篌信息还是请大家以华音音乐社区的主论坛中《上海乐器展上的箜篌照片》一帖中的内容为准,里面收集了目前网上最齐全的箜篌资料。帖子内容欢迎收藏与转载,出处和各位作者的名字:
http://hbbs.globalmi.com/viewthread.php?tid=16671&highlight=&page=1
或http://bbs.huain.com/viewthread.php?tid=16671&page=1
  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现在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使用竹片拨奏或击奏。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比这更古老的乐器?竖起指头来恐怕都多过那数:石哨、骨哨、骨笛、埙、陶笛。至迟西元前1200年,竖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后两千几百年时间都没有大变化),后来经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国新疆一带流行。汉武帝开西域以后,竖箜篌慢慢传入中原——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我们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罢了。
  凤凰的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中国一直到欧洲的广大区域,凤凰、金翅鸟、不死鸟,都是她。
  目前的转调箜篌并非古董,其实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和古筝(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东西)并再创新的新生乐器。其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因为通过琴底巧妙的天平轴和平衡杠杆的联系,左右双排弦张力永远相等,因此还能在中心音域通过左手弹拨,右手运用大幅度(小三度音程)揉、滑、压、颤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多种手法,并可在泛音旋律中使用揉、压技巧……这样转调箜篌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的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可以演奏一切竖琴曲。凝视远方,我们民族新兴乐器的潜力是巨大的。

  箜篌在外形上区别于竖琴的几个特点: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琴柱顶端有凤凰首的一定是箜篌。
  确切的说,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接在共鸣箱的斜面上,而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共鸣箱下端——从远处看去和竖琴确实容易混淆。
  具体一点,竖琴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宽,在上下方向上窄,也就是比较扁,名之为“卧式”;箜篌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窄,在上下方向上宽,也就是属于侧扁,名之为“立式”。两者区别来源于单排弦和双排弦各自的要求。这样,从正前方看,竖琴共鸣箱的左右两边在琴体下部明显的突出,像船的两舷;从正侧面看,箜篌的琵琶形共鸣箱则宽大如蒲扇;从侧前方看,两者形状较像,但竖琴共鸣箱的下端会被琴柱遮住,其左下角或右下角会在琴柱的另一边露出来,而箜篌共鸣箱上沿和下沿的弧度却有差异——上沿一般有着柔和的曲线,下沿一般是根笔直的保护条;有的箜篌共鸣箱向琴柱方向突出比较多,琴柱下端是“插”在共鸣箱上的。

现在看来概念有点混乱,我们重新界定一下——
“竖琴”三层含义:
一,古代的竖琴,包括我国竖箜篌在内的古代乐器,指近代改革以前的竖琴,无论叫“Cank”“Harp”“箜篌”都只是同种乐器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
二,现代的竖琴,特指西洋竖琴。
三,世界各民族的各种竖琴类乐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箜篌”三层含义:
一,古代卧箜篌,由于现在已没有卧箜篌,这一含义通常只在少数古籍中出现;
二,古代竖箜篌,就是我们的祖先给Cank取的中文名字,相当于“竖琴”的第一层含义;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我们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罢了。
三,现代的箜篌,是结合竖琴古筝并加以发展的新型乐器,或者说就是竖琴的改革类型:双排弦竖琴。随着现代箜篌的发展,现在“箜篌”二字越来越多的指现代的箜篌。

  竖琴由西方传入,曲项琵琶也是由西域传入;竖琴和传统乐器古筝结合化生出现代箜篌,曲项琵琶和传统的直项琵琶结合演变为琵琶。


  其实因为西洋钢琴的强势是令人深感窝囊的,所以在同属民族乐器的前提下,表现力越强大的就越受银河青睐。箜篌表现旋律与和声的能力也很强,再加上竖弦类乐器音色的魅力,总体上很华丽。
  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弹箜篌时可以穿宽衣大袖的传统华美衣裳……一袭白衣~~飘飘欲仙,皓腕再衬着玉镯~~与凤凰一同飞翔……古典而又浪漫。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
  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在技法方面,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
  箜篌与竖琴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是:箜篌多了压颤技法(古筝),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手法之间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或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不同音高的弦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由于两只手不像单手的两根手指那样互相牵制而是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般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下方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
  箜篌与古筝在技术上的区别更多(分属于竖弦类和平弦类乐器了),除了前面说过的在定弦方面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不同以及箜篌双排弦的特别之处外,这里再举三点——
  一,弹古筝要戴假指甲,弹箜篌(竖琴)不戴假指甲。这是因为箜篌的共鸣方式、置弦方式和筝不同,弹箜篌时手指触弦的角度也和弹筝不同,所以用裸指较小的力量拨弦就能达到足够的音量,再加上箜篌弦为竖直向,弹奏时常常要用指尖的左右侧面拨弦,戴上假指甲不会对此有什么帮助,反而有所妨碍,因此弹箜篌像弹古琴一样不戴假指甲,而是用肉指和指甲直接触弦。这也使箜篌一般用尼龙弦及尼龙缠钢丝弦,不用裸钢丝。与此相应的是箜篌少了点筝的力量,而某些技法却更细致入微。呵呵,不戴假指甲,一方面更方便和节约一点,另一方面学习起来却更辛苦一点。
  二,古筝的弦列呈有一定弧度的拱面,手每次在两根隔着一定距离的弦之间跳转时必须抬起一点,而且整个弦列的中点线斜向得比较厉害,有时实际增加了距离,因此要比在平面、直向上的移动微微费时。此外,每一根弦相对于它前后两根相邻的弦是要微微高出的(尽管程度很小),因此在古筝上拨单独的某根弦要更容易一点。箜篌的弦列完全是平面,手每次在两根隔着一定距离的弦之间跳转时几乎不用抬起,而且整个弦列的中点线斜向程度不大,实际缩短了距离,因此有时要比在拱面、斜线上的移动稍微快点。此外,每一根弦与它前后两根相邻的弦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在箜篌上拨单独的某根弦不是最容易的——有时下指角度不能太平,太快了容易碰到相邻的弦。
  三,在泛音数量上,古筝由于有左手的帮助,每根弦可以有多个泛音,箜篌则由于双排弦的分割,双手不能接触同一根弦,因此在不踩踏板的情况下每根弦只能弹出一个泛音,但可以在泛音旋律中灵活使用压颤技巧修饰。

  在历史文化方面,古筝从东汉开始以高亮简便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逐渐取代了在盛世中的尊贵乐器瑟,而这也正是箜篌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时候。两者同时成为魏晋以来重要的弹奏类乐器。
  初期,箜篌流传范围甚窄,古筝是更受重视的。如建安七子的阮璃在《筝赋》中即赞美筝为众乐之冠,其声合乎天地;描写其音之抑扬浮沈,有君子之道及壮士之节,并夸饰其曲调高雅,以伯牙之能琴,延年之善于新声,都不能及;从筝的形制到为众器之师、音乐效果、艺术风格、弹奏手法、音乐美学,以至社会影响,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此时的筝已成为一种“曲高和寡”的乐器,并以枉、苞、冠、禀、笼来夸陈筝在众乐器中的雄踞地位。可见古筝在三国时期,是一种相当高尚的乐器,受到朝野学者、文士之普遍重视,在表现能力、弹奏技巧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然而到了隋唐年间,又一个盛世,需要最符合这个时代的音乐,含蓄的古筝显然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华丽的箜篌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无论是演奏者所受到的尊荣还是诗人们的赞誉,箜篌似乎都获得了更大的荣光。但这也是不幸的开始:统治者对这种乐器爱之如宝,不欲其流传于外,竟然用束缚宫廷的方式来阻碍箜篌的民间发展。唐朝诗人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就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再加上本身制作、演奏的复杂性不适合当时民间的普及,箜篌停滞了……
  自唐经宋,再到明朝,古筝抛弃鹿骨爪拨奏而改用手指戴甲弹奏,表现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箜篌却因为长期被拘禁在不见天日的高门贵族中,形制得不到改进,技术退化,曲目匮乏,病得奄奄一息,最后更遭到儒教正宗推祸委过以“靡靡之音”的恶毒攻击,终于失去了生命。所有神器都落得同样不幸的命运。
  早期的古筝高亢粗犷,有“秦筝慷慨”之说,东汉以后乃逐渐发展为淡雅古朴的风格,经过千百年缓慢的进化,近代以来在西洋音乐的冲击下则日益成为促音繁声的乐器。伴随着古筝叮叮咚咚跳动的音符,略带沧桑感的歌声,缠绵悱恻、淡淡的哀愁,诉说着心底无限的希冀——是失意青楼的才女永恒的映象。这是古筝传统文化中最深刻的部分,一如宋词的曲折深婉。即使是少数较有气势的筝曲,也和宋词中少数较有气势的豪放派颇有联系。
  箜篌有一种浪漫唯美的悲剧性情调,出乎天然,以至于在她离世的岁月里,人们也常常会在某种追忆往昔的梦幻意境中提到她。广阔华丽的唐诗,精雕细琢而浑然天成,空灵纯美又不失大气。箜篌象征着世界性的凤凰文化,但又独具东方之美。“凤,神鸟也……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太平。”好一个“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最有意味的是厌恶箜篌的儒教文化附会凤凰曰:“……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天下安宁,盛世之音。其千古不灭的生命力是什么呢?是能浴火而重生的凤凰之魂。

  古筝偏向委婉缠绵,就像小家碧玉,含情脉脉,待人怜惜;箜篌倾向轻灵飘逸,恍如离尘佳人,玉洁冰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一位女孩说:“可我怎么觉得古筝和竖琴更像! ”
  银河认为虽然同样是大面积列弦和直接运用十指,但竖琴的手指技巧相对古筝比较简单,音域却宽得多,转调方便——正是中西乐器有代表性的差异。然而箜篌却溶古筝和竖琴的生命一体,融汇中西、多姿多彩。那就是凤凰。

(以上很多内容都只是银河的推测,请大家务必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6 2:50: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3-8-12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卧箜篌——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在这儿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竖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种现代箜篌的图片:
1,普通的转调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2,新加坡华乐团的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3,下面这个好像是老外制作的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7:16: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你真的把这个系列的好资料贴过来了,希望你能传来更多的好资料!这么晚了,早一点休息吧。
 
发表于 2003-8-12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赵老师关心,银河是夜班族。明天再增加一些原始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0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怎么上传不了了?等下换个名字“箜篌不是泉”试试。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点箜篌曲来听,有点凉:

[高山流水]
http://202.116.9.51/music-cn/images/yue%20qi/kh2.htm
[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孔雀东南飞]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c/zgqy/zgqy37.htm
[妙指流音·地]
http://www.poemculture.com.tw/music/number/ph11-1017m.htm
[蕉窗夜雨]
http://www.eyw.edu.cn/racemusic/2.asp?sm=instrument
或者
http://www.am873.net/wypd/mzqy.htm
再不行就在网上搜索箜篌的MP3
——————
下面的更集中:(湘妃竹、清明上河图、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思凡)
http://search.huain.com/huain/?word=箜篌&action=music
上面这个地址无须注册即可收听,如果追求更好的音质,还可以到
http://www.5d5y.com/ShowSpecial.asp?Specialid=516
或者
http://www.wunderhorn.com/webcast/webcast.php?meta_id=2000
或者
http://www.real2000.org/chinareal.asp?id=10062

前面提到的两个地址的《阳关三叠》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第一个是模拟古琴曲的《阳关三叠》,第二个是专门为箜篌改编的。

唐·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下面是台湾制作的箜篌,由于生产者并非民乐厂家而是一竖琴厂家,所以箜篌造型是竖琴的西洋风格。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21 5:44:33编辑过]
 
发表于 2003-8-12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君芝大师简介:

崔君芝自幼就受到了專業的音樂教育,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在校期間,她主修了鋼琴、二胡和马頭琴。畢業後,在河北省歌舞劇院工作時又掌握了豎琴的演奏技巧。1979年,她參加了箜篌的改革研制工作,致力於演奏方法的創新。她以豎琴演奏手法為基礎,揉合了中國民族傳統樂器古箏、古琴、琵琶的演奏韻味和聲響特點,創造了一整套箜篌的演奏技巧,編寫了大量的教材和練習曲。崔君芝成為中國近代第一位箜篌演奏家,以其含蓄內在,技巧嫻熟,表現手法豐富,博得了國內外音樂家和聽眾的讚賞,贏得「箜篌國手」的美譽。(……可惜现在在美国教授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27 5:45:11编辑过]
 
发表于 2003-8-12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以后有时间我会把他们补充到乐器知识栏目,并注明资料提供人“银河之魂”。
 
发表于 2003-8-13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文章是银河写的,现在则开始上传原始资料。(资料来源:东方民族网http://www.e56.com.cn 作者:乐声)

竖箜篌
     
  竖箜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竖头箜篌、胡箜篌,现简称箜篌。形制多样,既有外形和西洋乐器竖琴相像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角形箜篌并有大箜篌、小箜篌之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隋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并东传日本。明代渐少使用,后失传达三百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音乐界、乐器界有识之士竭力复兴这项古老的乐器艺术。70年代后期开始走上历程艰辛的现代箜篌探索之路。1984年喜结硕果,我国研制成功攀登乐器科技高峰的转调箜篌。如今,千年古乐变奇葩,各种新式的竖箜篌,已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歌舞伴奏或与乐队协奏,并成为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乐团中的一名成员,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喜爱和好评。
  历史悠久的箜篌,源远流长。最初名曰坎侯或空侯,有卧、竖两种类型。远在春秋战国之初,我国南方楚国就已经有与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汉代刘向《世本·作篇》有: “空侯,空国侯所造”和“空侯,师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于濮上,取空国之侯名也 ”的记载。刘熙《释名》所载也与《世本》相同。空侯为商代纣王的乐官“师延所作”,“出于濮上”。纣王是商代最后的一个君主。濮上,即濮水之上,在古卫国境内,即今之河南濮阳一带。说明卧箜篌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空侯,谨按《汉书·郊祀志》:‘孝武皇帝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人侯调,依琴作坎坎之乐,言其坎坎应节奏也,侯以姓冠章耳。或说空侯取其空中。琴瑟皆空,何独坎侯耶?’”《史记·封禅书》中则有:“(武帝)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始。”司马迁的这段记述,说明古代卧箜篌是有柱的弹弦乐器。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它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木拨弹奏,不仅流行于我国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在隋唐盛世还东传日本。东汉之时,又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一种角形箜篌。为避免混同,从六朝末期就分别造名,以卧、竖而示区别。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唐代杜佑《通典》载有:“箜篌,旧制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嗣后,在我国日渐销迹,以致器失声绝,被表现力丰富的琴、筝所代替。然而,卧箜篌在我国友好邻邦朝鲜、韩国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而成为今日之玄琴。在日本,因经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均为朝鲜古称)传入,而称其为百济琴。今天,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卧箜篌的标本实物,但仍能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辽宁辑安北魏古墓藻井壁画和辑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视其乐器图像,一睹卧箜篌的演奏风采。
  早在公元后不久的东汉之时,竖箜篌就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由波斯(今伊朗) 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一带。唐代长孙无忌等撰《隋书·音乐志》中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旧器。”关于其形制,唐代杜佑《通典》有云:“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刘宏)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臂箜篌。”在南朝宋人范晔《后汉书·五行志》中,曾载有:“灵帝好胡服……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汉灵帝刘宏在位年代为公元168年—188年,据此竖箜篌至少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种有曲形共鸣槽,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琴弦的箜篌,在中国乐坛上盛行于东晋以后到唐宋两代。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三)曾这样描写道:“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臂之。”这是大型的竖箜篌,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小的竖箜篌,是左手托着箜篌,右手弹奏,多用于仪仗音乐中。今天,古代竖箜篌的实物虽已无存,但在我国北魏至唐宋的大同云岗石窟奏乐浮雕、敦煌的“隋代乐队”壁画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浮雕中都能见到弹奏竖箜篌的图像,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维妙维肖,波斯则是亚述式竖琴的本源地。竖箜篌在隋唐两代宫廷的九、十部乐里,用于西凉(甘肃武威)、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疏勒) 、高昌(新疆吐鲁番)诸乐以及高丽(朝鲜)乐中,唐俗乐里也用它。在古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较其它乐器更为优越。竖箜篌也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至今还珍藏着唐代制作的一架漆箜篌和两架螺钿槽箜篌残品,这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古代诗歌中,箜篌屡见不鲜。我国汉代,有一位碧玉小家女、焦仲卿之妻刘兰芝,聪明绝顶,被人吟诗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说明箜篌已是当时女子十分喜爱的常习乐器,就像今天的电子琴一样普及和流行。汉魏之际的曹植,曾作有五言古诗《箜篌引》。梁简文的《赋乐名得箜篌》中有:“捩迟初挑吹,弄急时催舞。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障柱。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也是说一女子在为舞蹈伴奏。到了唐代,箜篌进入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演奏技艺达到极高的水平,流传也较为广泛,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佳作《李凭箜篌引》中写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 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既是李贺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之一。它以一场秋雨的生发消歇为线 索,明写天气变化,暗述演奏过程,并借神话人物来写听众,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诗 人用奇特的幻想、极度的夸张,描写了穿云裂石的音乐力量,使千百年前宫廷器乐演奏家李凭弹奏的箜篌之音,至今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唐代诗人岑参、顾况、杨巨源、卢仝、元稹、张祜、李商隐和王仁裕等,也都有描写箜篌的诗作。“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这是张祜《楚州韦中丞箜篌》中描写箜篌动人音响的诗句。在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中云:“……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声清冷冷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有张徽、李凭、张小子和季齐皋等。
  西方的竖琴和我国的竖箜篌,它们的外形非常相像,演奏方法也很近似,在造型艺术和音响效果方面,都达到了较完美的境地。虽然它们流传的地域不同,内部结构也有显著差异,但溯其渊源,它们却是同出于一个鼻祖,是同源不同流的乐器。最早的“竖琴”在远古之时就出现了,不过当时很简陋。据传说:人们准备了弓箭要去打猎,在试弓弦张得紧不紧时,一拨之下,发现它发出了美妙的乐音。于是,人们便有意识地把弓弦拨了又拨,听它发出了像唱歌一样的声音。以后人们就把猎弓作为乐弓,把弓弦作为琴弦弹奏,这便是最简单的弹弦乐器。在欧洲,乐弓经过许多世纪的流传、改进,逐渐地在这唯一的弦线上,又加上了许多根弦线,才成为古代的竖琴。它也因形状象一张竖立的弓而得竖琴之名。18世纪初,它的结构还比较简单,是用人工改变音高的,还不能做技巧复杂的演奏。18世纪70年代,法国制造的三十七弦竖琴,成为工艺精湛的艺术品,不仅琴柱雕有洗练的树叶纹饰,琴首还雕刻成提琴式的对称螺旋形,非常别致,在弦轴板两侧还嵌以透明玻璃花窗,内部零件制作精细,小巧玲珑。这架竖琴目前珍藏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乐 器博物馆里。1820年,伟大的法国钢琴大师塞巴斯蒂安·爱拉尔(1752年—1831年),将竖琴的踏瓣改为复式踏瓣的机械结构之后,才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嗣后又经过不断的改进,竖琴才达到今天这样完美的境地,成为西洋乐器中的一颗明珠,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乐器,在一般管弦乐队中也要有一、两个席位。竖琴内部结构精密度高,外形工艺美术也特别考究,制造技术极为复杂,目前世界上只有英、法、美、日、俄、德、意等少数国家才有生产。我国1958年制造成功第一架竖琴,当时正值苏联国家交响乐团访华演出,苏联竖琴演奏家伊·什列兹格尔、纳·托尔斯塔娅试奏我国竖琴后满意地在留言簿上写道:“北京制造的第一架竖琴,造型优美、工艺精细、选料优良,音响非常柔美,使用灵便。敬向天才的制造者祝贺这一成就。”
  箜篌在我国宋元两代继续流传使用,宋代陈旸《乐书》中记载着当时存在的各种形制的箜篌,并绘有其图像。宋代词人韩淲《闻箜篌》:“飘渺神仙云雾窗。说与苏州,未断人肠。带湖烟月坠苍茫。唤醒嫦娥,春笋纤长。马上琵琶半额妆。拨尽相思,十二巫阳。疏□清梦入潇湘。佩玉鸣鸾,吹下天香。”描写了文人的情思与箜篌的妙响,令人神往。从宋代起,箜篌逐渐在民间失传,成为宫廷独占的乐器,长期处于被禁锢之中,使发展受到限制,演奏技艺逐渐退化,失去了生命力。到了明代,箜篌乐器和乐手已是凤毛鳞角。清代箜篌消声匿迹,最终绝响达三百年之久,但在《清朝续文献通考》中仍有记载并绘有图像。
  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中,陈列着两架框架式竖箜篌,均系仿照《清朝续文献通考》所绘“竖箜篌”图像而制。该史籍载:“竖箜篌,十八弦,靠柄一弦有十品,共二十八字,备四组音。弹时于中低二部则用二手复抱弹之,高音部则左捺品右弹弦,轮指夹弹皆可加入。弦分大中小三种,靠柄之一弦尤小。上拴于柄槽中之活轸,下拴于小音板。 此音板可升高弦音一度,并有吟猱之作用。音量比琵琶大一倍。置于桌上弹之。”这种箜篌已较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中所述的“形如半边木梳”的箜篌有所改进,在低音弦的一侧增加了一根木制琴柱,虽然这根琴柱还较细,但它已初步具备了竖琴的框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其中一架箜篌,红檀木制,通高138.5厘米、底长49.5厘米、宽10厘米,为框架式竖箜篌。共鸣箱设在底部、呈窄匣形,长41厘米、高19厘米、宽6.5厘米,两侧面蒙 以桐木薄板,其顶部开有两个金钱眼音孔,右侧面置有一个竹制长条琴马。琴首为凹螺旋形。角形曲木上置有红木制提琴式弦轴21个(左10、右11)。张有两种粗细的丝弦21条,弦的上端从曲木中间通过、缠绕于弦轴上,弦下端系于琴箱右侧下方的21个红木缚弦上。靠高音弦一侧的曲木下端,置有一块乌木制按弦指板,上嵌九个铜品。底座髹黑漆,描绘金龙,琴柱为罩金描饰龙纹。演奏时置于桌上,双手抱弹。此琴为近代制品,曾由我国著名琴家郑颖荪珍藏。另一架箜篌,花梨木制,通高137厘米、底长47.5厘米、宽12厘米,为框架式竖箜篌。底部为窄匣形共鸣箱,长42厘米、高19厘米、宽6.5厘米,两侧面蒙以桐木板,顶部开有两个由五枚金钱眼组成的音窗,右侧面置有一个红木制条马。琴首为凹螺旋形,角形曲木上置红木制提琴式弦轴23个(左11,右12)。张三种粗细丝弦23条,弦下端系琴箱右侧下方的23个紫檀木制缚弦上。靠高音弦一侧曲木下端设有指板,上嵌九个骨制音品。通体髹红漆,描绘金色双龙戏珠、龙纹、云纹等图饰。演奏时置于桌上,双手抱弹,并可按高音弦于指板,此 琴为近代制品,曾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珍藏,1958年程先生将其捐献国家。这两架古代竖箜篌的仿制品,制作精细,外表装饰美观,尽管它们没有登上音乐舞台,但却系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精品,是后人赖以学习、借鉴的无价之宝。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
  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界、乐器界的有识之士,开始了箜篌的复兴工作。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社团上海大同乐会,集中了当时颇有名望的器乐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师,在他们制成的一套143件古今民族乐器中,曾对20件乐器进行了改革尝试,其中就有一件是竖箜篌。这件竖箜篌,上半部与《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之“竖箜篌”相同,设有琴柱,弦“上拴于 柄槽中之活轸”,下半部的窄匣形共鸣箱则改为琵琶形共鸣箱,这是前所未有、颇富开创性之举。琴弦由“下拴于小音板”,改在琴箱右下方边框,在面板上(右侧面)设有品柱,作为弦音的传导体。这一改革尝试,显著地扩大了音量,丰富和美化了音色,使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有了新的发展。遗憾的是,这架箜篌由于历年战火或其它原因未能流传下来,现只留有乐器照片传世,存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中。
  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高级乐器工程师、著名小提琴制作家王玫先生和所长姚文林等人,曾参考古代乐器图片和近代仿制品,并根据现代竖琴的造型和结构原理,设计和试制成一架框架式竖箜篌,但未能用于音乐实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22 5:03:0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以琴头饰有凤首而得名。清代称之为“总稿机”。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音色柔润。隋唐两代曾用于天竺乐和骠国乐中,民间较少流传使用。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制作凤首箜篌,并将其用于民族乐队中。
  早在公元4世纪的东晋之初,凤首箜篌就已由印度随天竺乐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中有:“《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公元346年—354年),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 即其乐焉。……乐器有凤首箜篌……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晋人曹毗在《箜篌赋》中曾描绘道:“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旧唐书·音乐志》说:“后其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四百多年以后,到了中唐时期,又从骠国(今缅甸)传入凤首箜篌。那是唐德宗李适在位(公元780年—804年)的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802年), 骠国王太子舒难陀率领三十五名艺术家,途经南诏来到唐都长安进献骠国乐舞,他们带来了22件乐器,其中就有凤首箜篌两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骠国乐》纪其献乐盛况,他在诗中写道:“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斗薮龙蛇动。……。”《新唐书》“骠 国乐”条载:“有凤首箜篌二;其一长二尺,腹广七寸。凤首及项长二尺五寸。面饰皮 , 弦一十有四,项有轸,凤首外向;其一项有绦,轸有鼍首。”唐代杜佑《通典》云:“凤首箜篌,颈有轸。”宋代陈旸《乐书》,也载有凤首箜篌并附有其图。明代以后失传。清代史籍称“总稿机”,《大清会典图》(卷三十六)有:“总稿机,缅甸乐器,十三弦。”并有附图(图)。
  凤首箜篌缅语称Saung-Gauk(桑柯),为弯曲的竖琴之意。也称缅甸竖琴或弯琴。是起源于古代缅甸的一种弹弦乐器,后流传东南亚一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婆罗浮屠浮雕中,在我国敦煌和榆林石窟的佛教壁画中,都能见到这种古老的乐器图像。它的琴身恰似一叶小舟,加之向上弯曲的琴颈,犹如一张多弦的猎弓。船形共鸣箱用质地坚硬沉重的木料掏空制成,琴箱长60厘米~80厘米,以68厘米长的最为多见。其上蒙有一块窄而长的鹿皮(染为红色),皮面中央置有一个条形木板,它起着上系琴弦、并将琴弦振动下传到皮面的双重作用。琴首雕成菩提树叶形,象征纯洁的白玉兰。琴弦另一端用红丝绳拴于弯曲的琴颈上,并有红丝穗下垂,上下移动拴弦的丝绳,可以调节音高。“项有轸”、“项有绦”、“颈有轸”即指此而言。最早的桑柯,只张有五至七条藤丝弦,流行于南部山区;公元8世纪前后,桑柯增为十三或十四弦,用于宫廷音乐;当代常用的桑柯为十三弦或十六弦。演奏时坐姿,将琴置于特制的琴架或木凳上,双手抱弹,左、右手拇指、食指均可弹拨琴弦发音。十三弦桑柯的常用定 弦为:c、e、f、g、b、c1、e1、f1、g1、b1、c2、d2、f2。压紧琴弦一端可使弦音升高,以得到所需的音。可演奏单音、双音、三音、颤音和波音等,止音则用手掌或中 指。桑柯是缅甸具有代表性的弦鸣乐器,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架外表华丽的凤首箜篌,它与《新唐书》、《通典》、《乐书》和《大清会典图》所载及附图完全相同。琴体用硬木制成,全长96厘米、高86厘米。共鸣箱呈船形,长68厘米、宽16厘米、高17厘米,在腹腔上面盖有一 块中间掏空的桐木面板,中空处蒙以蛇皮。皮面中央置一条形木板,琴弦下端穿系于该板弦孔。琴弦上端穿过琴颈弦孔,用黄丝绳拴在弯曲的琴颈上,下垂有黄色丝穗。张有13弦,琴弦采用两种粗细的丝弦和肠衣弦。通体髹浅棕色漆,其上描绘粉红色荷花、深绿色荷叶等花卉纹饰。制作工艺精湛,外观堂皇富丽,堪称缅甸传世珍品。但制作和传入年代不详。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藏品。1958年程先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186件古今民族乐器,全部无偿 捐献国家,其中就有这架凤首箜篌。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是当时颇具名望的器乐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师的集中地,他们为了弘扬悠久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曾制成一套古今民族乐器,共有143件,其中有一件是根据《大清会典图》的记载和图像制作并定名的总稿机。乐会创办人郑觐文(1872年—1935年)和制作师缪金林、罗松泉等人,在制作这件凤首箜篌时做了一些改进,他们加粗了弯曲的琴颈,并将琴颈下端掏空、与琴箱相通,扩大了共鸣腔的有效容积,使音量得以增大。大同乐会的民族乐队曾将这架凤首箜篌用于乐队合奏。但因历年战火或其它原因,这些乐器都未能流传至今,只留有乐器照片传世。1981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试制成功单排弦转调凤首箜篌。这个厂曾参考了他们保存的大同乐会乐器照片,这架转调凤首箜篌就是依照总稿机的样式设计制造的,已用于民族乐队中。
——————
银河按:凤首箜篌和后面的小箜篌都是竖箜篌的变种,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前面银河把古代箜篌只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13 8:23:2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首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箜篌

  小箜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造型各异的小箜篌登上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历史悠久的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具有古代乐弓向古代乐器发展的最初型式。自东汉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后,曾在历代宫廷中应用,隋唐用于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高丽乐和天竺乐中。在敦煌北魏至唐宋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古代器乐演奏家们“竖抱于怀中”、用“双手齐奏”的角形箜篌,仍然保留有古代乐弓的痕迹,只是加粗了向上弯曲的共鸣槽。不仅拴弦方法简便,琴弦的数目也多为八弦。笔者认为:这就是角形箜篌中的小箜篌。而唐代杜佑《通典》所载:“二十有二(一作三)弦”和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所载“张二十五弦”,显然是角形箜篌中的大箜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般多为先简后繁,角形箜篌也必然是先小后大、张弦由少及多。小箜篌一直流传到明末,清代失传,但在史籍中仍有记载。《清朝续文献通考》中说:“小箜篌,女子所弹,铜弦、缚其柄于腰间。随弹随行,首垂流苏,状甚美观。……按弦乐器可行走弹奏者惟小箜篌一种而已。”书中并附有小箜篌图像 。?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两架小箜篌。其中一架是“形如半边木梳”的小箜篌,它的型式接近于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我国唐代螺钿槽箜篌残品,又与宋代陈旸《乐书》中所绘竖箜篌之一种相像。《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所绘的小箜篌,也与这架小箜篌形制相同,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小箜篌珍品。这架传世小箜篌,榆木制,通高80厘米、底长23.5厘米、宽5.5厘米,形如半边木梳(图)。琴的共鸣箱系在角形曲木内侧掏空,蒙以核桃木薄板而成,为一弯曲的共鸣槽,琴箱下端镶有蝴蝶形骨饰。角形曲木上端为凸螺旋形琴首,琴弦一端拴于下方横木的弦钮上,另一端系于曲形共鸣槽的背部。张有13弦 ,均为直径相同的丝弦,以弦长有别而音高不同。外表装饰美观,在角形曲木两侧雕刻有对称的凤凰、云头和花卉纹饰,并刻有楷书。通体无漆饰。演奏时,左手托置,右手弹弦发音,多用于古代仪仗乐队中。此琴约为明代制品。原为著名琴家郑颖荪珍藏,1958年国家购自郑氏之处,现为音乐研究所藏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另一架小箜篌,红木制,通高83.5厘米、底长24.5厘米、宽3.5厘米。形制与前者有所不同,角形下方的横木已扩展为窄匣形的共鸣箱,两侧面蒙以桐木薄板,右侧面置有红木条马,上 嵌象牙马峰,下方置黄杨木弦轴,琴弦上端系于角形曲木右侧。张有10弦,均为同样粗细的丝弦,依琴弦长短而音高有别。琴首为凸螺旋形,通体施透明漆。演奏时,左手托持小箜篌,右手弹奏,用于古代仪仗乐队中。此琴为清代制品,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所珍藏,1958年程先生将其捐献国家。?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社团上海大同乐会,以弘扬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为宗旨,曾发起和制作出143件古今民族乐器,并对20件乐器做了改革尝试,其中就有小箜篌。这架小箜篌的形式较为独特,它既不同于《梦梁录》所载的“形如半边木梳”,也不设下边的系弦横木,而是将角形曲木向下做弧形伸延,成为半圆形,外观好像在凤首箜篌下端加了脚柱,又似一只带柄的多弦乐弓。琴弦张于弓形曲木中间,依弦的长短调定音高。最外边的为低音弦,并仿照《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竖箜篌,靠柄一弦有十品,弹高音弦时左捺品、右弹弦,及其附图,在最里边的高音弦处,设置了一个带品的按弦指板,扩大了小箜篌高音区的音域。遗憾的是,大同乐会所制的这架小箜篌,因历年战火或其它原因,也未能保存下来。?
  80年代初,我国研制成功多种造型各异的小箜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在1980年制成雁柱箜篌的基础上,1982年又先后研制成功两种造型不同的小箜篌。其一是由王湘设计、蒋柏松制作的手拨式转调小箜篌,琴头雕饰凤首。此琴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其二是由张子锐设计、蒋柏松制作的小箜篌,吸收古代竖箜篌的造型。这两架小箜篌,均为框架式,设有琴柱,通高115厘米、宽60厘米。共鸣箱为立体式双面琵琶形,蒙以桐木面板。上方的曲木两侧设有金属弦轴。在两侧的面板上,每条琴弦下面都支有一个柱马,可上下移动,排列呈雁行,故亦称雁柱,它是琴弦振动的传导体。张有左右两排琴弦,共54条。?
  1983年8月,雁柱箜篌设计者之一张琨应陕西省古典乐团之邀,为该团大型音乐舞蹈节目《仿唐乐舞》设计了仿唐雁柱小箜篌,由沈阳音乐学院工厂制作,使乐器与舞台场景造型、气质协调统一,反映出唐代乐舞盛况和唐都风韵。这架小箜篌,由于琴柱细微,外观和“形如半边木梳”的角形箜篌维妙维肖。通高130厘米、宽70厘米,张双排弦、56条。其结构原理与雁柱箜篌相同,但琴的各部分都做了简化,外形犹如一只跃跃欲飞的凤凰。音域由A—a3 ,达四个八度,还可转四个主要关系调。这架小箜篌和它的演奏者刘丽,在《仿唐乐舞》中参与器乐合奏和十二个舞蹈伴奏。1984年随团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并作为友好使者前往日本、西班牙、北欧等国家访问演出,各国人民纷纷为《霓裳羽衣舞》等唐代宫廷乐舞所倾倒,报界则以《失传乐器重登舞台》为题,赞颂华夏音乐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常敦明、许金元设计制作的仿唐抱箜篌,以凤首龙身为饰,下方横木为琴箱,设置一红木竹纹大梁,装有固定底盘,也别具一格。?
  沈阳音乐学院赵广运,也于1990年7月设计并制作成功便携式不转调小箜篌。?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小箜篌立于地面或置于特制琴架上。共鸣箱抱于怀中,两手分别弹奏左、右两侧弦列,演奏技巧与雁柱箜篌相同。小箜篌已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既可弹奏悠缓的古典曲调,又可演奏现代快节奏的乐曲。创作和改编的小箜篌独奏曲有《唐宫夜曲》、《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思凡》、《宫女怨》和《宫宴乐》等,重奏曲有管子、箜篌二重奏《阳关三叠》、《曲江随想》和箜篌、笙、管子三重奏《凉州散》等。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7:17: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排弦箜篌

  双排弦箜篌,是我国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箜篌流传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沿袭着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但这种现象,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变了。乐器制作家韩其华在箜篌领域中首先创制成功双排弦箜篌,不仅使箜篌的结构和演奏技法有了长足发展,同时也使箜篌的外观焕然一新,在音响效果上,也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已用于音乐实 践中,并首次在电影音乐中启用箜篌。?
  1958年,沈阳乐器厂民族乐器制作家韩其华,开始了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乐器遗产——箜篌的发掘工作。他先后查阅有关史籍和资料七十余件,收集箜篌图样五十余幅,走访与调研了国家文化保护科技研究所、故宫博物院、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即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北京乐器研究所等三十多个单位和老一辈音乐家、乐器制作家,从而对箜篌的历史状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1963年,韩其华完成了第一稿箜篌的设计和制作,但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1975年后,他又进行了第二稿和第三稿的设计和制作,按照他自己制定的“一仿、二改、三创”的原则,不断在发掘和研制工作中取得成果。1978年,韩其华历经二十年的研究、探索和试验,终于完成了他的第四稿箜篌的设计和制作,创制出崭新的双排弦箜篌,为我国的乐器 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架双排弦箜篌,通高175厘米、底长85厘米,在低音弦一侧设有琴柱,为框架式竖箜篌。共鸣箱依照竖琴而制,琴头及弦轴板上方,雕刻着一支欲飞的凤鸟,并作“凤回首”状(图) 。张有琴弦88条,分两排装于弦轴板与琴箱之间,每排44弦,每两条对应的琴弦发音相同,即44音,音阶按C大调七声音阶排列,音域D1—e4,共有六个八度。弦列中g—e2为压颤音区,这里采用了“杠杆传导两弦兼用”的设计原理,构造非常独特,它通过杠杆装置,使同音的两条弦张力相等,当弹奏左侧琴弦时,也可同时按抑右侧琴弦,使左侧琴弦的张力也随右侧弦相应增大,从而获得像古筝那样的压颤音效果。韩其华首创的这种带有杠杆压颤装置的箜篌,具有较丰富的表现力,除可采用古琴、古筝和琵琶的演奏指法外,还吸收了竖琴的演奏技巧,可以演奏中外乐曲,尤其在演奏富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中国乐曲时,更加优美动听。纪录影片《云岗石窟》音乐中有一段箜篌独奏,就是用这架双排弦箜篌演奏的。?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架双排弦箜篌。松木制,通高188.5厘米、底长57厘米、宽13厘米,低音弦一侧设有方柱形琴柱,为框架式竖 箜篌。共鸣箱为斜式窄梯形,它与角形曲木形成凤尾状,其上开有两个金钱眼状音孔。曲木横梁上置有硬木弦轴,横梁下方设有一根扁横木为条马,两边为马峰支撑两侧琴弦。张有双排弦71条(左35条,右36条),高音弦一侧不设按弦指板。琴首平顶、无饰,通体髹棕黑色漆,描绘金凤。演奏时立于地面,双手抱弹,左右手分别弹奏对应的一侧琴弦。此琴为1932年李瑞林设计制作,曾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珍藏,程先生当年演出《孔雀东南飞》时,曾将这台箜篌作为舞台道具之用。1958年,程先生将其捐献国家。?
  纪录影片《云岗石窟》,描写了公元5世纪下半叶,北魏在山西大同武州山建造的著名石窟。这里有较大洞窟51个,造像五万余尊,工程浩大,气魄雄伟,反映出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在这部影片的音乐中,《精雕细刻》一曲是由中央民族乐团箜篌独奏演员崔君芝演奏的,那浑厚深沉的低音,犹如古琴的鸣响,那明亮清脆的高音,好像古筝在“歌唱”,有时又发出流水淙淙的竖琴音响。多么美妙动人的乐声,这是箜篌第一次在电影音乐中启用,古色古香的乐曲伴着丰富多彩的画面,把人们带进那遥远的年代。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7:17:3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因雁柱作导音体而得名。是我国继双排弦压颤箜篌之后,取得的又一个箜篌研制新成果。沈阳音乐学院高级实验师、钢琴调律维修专家、民族乐器改革家张琨,与音乐界、乐器界专家合作,采用立体式双面琵琶形共鸣箱和筝式雁柱,借鉴竖琴的形式和弦列设计,吸收韩其华的“双排弦压颤”结构原理,设计并制作成功雁柱箜篌,使千年古乐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乐坛。?
  1978年春天,在中央民族乐团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演出的音乐会上,韩其华研制的“双排弦压颤箜篌”第一次出现在首都的音乐舞台上,它与二胡二重奏《二泉映月》,引起了张琨的极大震动和兴趣。这种双排弦箜篌,在弦的上端支以杠杆,两条弦的张力平衡,使之发出同度音响,在杠杆的作用下,可以演奏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揉、滑、压、颤音等音响效果,这无疑是箜篌改革的方向和突破,也是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但由于采用的是竖琴的共鸣箱,弦的拉力大,加之双排弦,发音就受到了限制,所以音量比较小。又因为结构布局方面的局限,转调也就成了难题。为了使这项乐器艺术尽快得到发展,张琨思索着、思索着……。他确立了这样的信念:必须把现代科学和现代音乐密切结合起来,吸收古今中外弹弦乐器的优点和经验,才能创制出构造合理、性能优良的箜篌。?
  张琨是沈阳音乐学院的高级实验师,他长期从事音乐学院的钢琴调律和维修工作,已是远近闻名的钢琴专家,他还积极参与我国民族乐器的改革工作。早在1958年,他曾根据笙的发音原理,设计了一架键盘笙,音域达四个半八度,和声效果较佳,受到音乐界的好评,并被载入《中国民族乐器改良文集》中。1958年以后,他又与崔作新合作,共同对古筝转调问题进行研究,经过四代十三稿、二十年的不断改进,终于在1978年研制成功移柱式转调筝,1981年荣获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1979年,我国组织专家向箜篌攻关。中央民族乐团在文化部艺术局、科技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领导和关怀下,组建了以副团长关立人为组长的箜篌设计研制小组。张琨应邀参与设计,小组成员还有中央民族乐团箜篌独奏演员崔君芝、中国舞台科技研究所研究员王湘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弦乐器制作家蒋柏松等。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张琨勤奋地思考和工作,他根据改革古筝转调的经验,认为必须使箜篌具有超越竖琴的演奏功能,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他首先确定了吸收韩其华“双排弦压颤箜篌”的结构原理,使其能演奏出具有我国民族音 乐特点的揉、滑、压、颤音效果。其次是小提琴给了他重要的启示,一支小提琴,琴箱那么小,为什么能发出那样洪亮而优美的声音呢?如果将背板那面也装上马子和琴弦,不就解决了双排弦的共鸣了吗。要使箜篌能够转调,担任双弦拉力平衡的杠杆必须装在弦的下端,弦的上端才能安置转调机械。脑海中浮现出雁柱转调箜篌的蓝图:采用立式双面共鸣箱,雁柱为导音体,天平轴与平衡杠杆装在弦的下方,将竖琴的机械转调方法移植到弦的上端,使双排弦同度同时变音转调。造型上要继承民族传统,装饰采用回首凤凰形象。根据这个构思,经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并通过四十天的试验,证明纸上的设计可以变为现实。嗣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蒋柏松等弦乐器制作家,经过五个月的辛勤劳动,完成了雁柱箜篌的试制任务 。?
  1980年3月,我国第一架雁柱箜篌在苏州研制成功(图)。它张有双排弦72条,每排36弦,相对应的两弦同音。音阶按C大调七声音阶排列,音域A1—a3,达五个八度。音色明亮、与古筝相像,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尤其演奏揉、滑、压、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达到专业演奏使用水平,可用于独奏、重奏或为歌舞和其它乐器伴奏,并可与民族或西洋管弦乐队协奏。在同年9月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上,中央民族乐团箜篌独奏演员崔君芝用这架箜篌,独奏了古曲《梅花三弄》并与高胡二重奏《渔舟唱晚》,箜篌通过压颤奏法模拟古筝音色,描绘出祖国壮美的河山和古代渔夫满载而归的欢乐情景。崔君芝当时演奏这架箜篌的图像,被载入了《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十七年后的1997年,一种结构简练、造价低廉的普及型雁柱箜篌,由笔者和沈阳音乐学院张琨在北京合作研制成功。?
  这种普及型箜篌,采用立式双面梯形共鸣箱,音板选用梧桐木制作,表面呈拱形,厚度分布科学合理。张双排弦,每排36条,共72弦,相对应的两弦同音。音列按C大调七声音阶排列,音域C—c4,共五个八度。弦列中d—c3可通过杠杆装置奏出揉、滑、压、颤音效果,它像雁柱箜篌那样,可以运用古琴、古筝、琵琶和竖琴的演奏技法。音质明亮、优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我国著名箜篌演奏家崔君芝对这种普及型箜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在鉴定书上写道:“1997年12月3日,我试奏了乐声和张琨共同研制的普及型箜篌,我认为:他们的设计简练合理,琴头、琴座可以折装,这种创新给箜篌的普及和携带方便以最大的启示。我希望能够在少量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及推广,以满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对箜篌乐器的需求。这对中国箜篌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普及型箜篌的问世,将成为女士和少儿学习演奏的首选弹弦乐器之一,适宜一般工薪阶层家庭消费,适于音乐院校、文化馆、少年宫等单位或个人开办演奏培训班。通过系统培训学习,既能满足音乐爱好者的迫切需要,也可为国家培养大批箜篌演奏人才。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7:18:1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雁柱箜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转调机械结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
  1981年4月,雁柱转调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阳音乐学院的科研项目,张琨在原雁柱箜篌的基础上,完成了转调机械结构的设计,由院办工厂承担试制任务,民乐系还派了三年级学生赵广运参加了琴体制作、油漆和装配工作。1982年12月首先制出了八个调的雁柱转调箜篌,通过沈阳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鉴定并移交教学使用。在鉴定会上,沈阳音乐学院讲师张爱兰用这架箜篌演奏的《山里人》、《渔舟唱晚》、《二泉映月》和《秋思》等古今乐曲,颇富特色,尤其可以用来演奏复调性音乐作品。?
  1984年,张琨又与本院孙海涛、杨品清和杨兰芝等人合作,最终完成了雁柱转调箜篌的科研项目。研制的这架大箜篌,通高200厘米、底长90厘米、宽20厘米。琴柱呈凤凰静立形,琴头雕刻“ 凤回首”装饰。底座设踏瓣和变音传动装置,上方曲木两侧镶嵌厚铜板、置金属弦轴。下方的共鸣箱,呈立体式双面琵琶形,两侧蒙以鱼鳞松或桐木面板,上置筝式活动雁柱。张两排88条尼龙弦或尼龙缠钢丝弦,每排44弦,按C大调七声音阶排列,相对应的两弦同音,共44 音。音域bB2—#c4,达六个八度另两个音,在中间的三个八度音域范围内为压颤音区。通过踏瓣的控制,可转十二个调,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这种箜篌已被载入《 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1988年,雁柱转调箜篌在北京第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亮相,立即受到世界各国朋友们的广泛重视。美国《中报》、泰国《星暹日报》分别做了报道。1989年,此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4月,荷兰莱顿出版的音乐杂志《磬》,还对这架箜篌做了详细介绍。?
  沈阳音乐学院赵广运,在总结、继承前辈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历代改革之大成,吸取雁柱箜篌之优点,也于1984年底制成一架转调箜篌,并邀请中央民族乐团箜篌独奏演员崔君芝前去试奏,鉴定。?
  崔君芝,是当代我国首位箜篌演奏家,北京人,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197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修钢琴、二胡,兼习竖琴、马头琴、古琴、古筝和琵琶。钢琴师从洪达林教授,二胡师从王国潼大师,竖琴师从魏晓曼、甘培雪、左荫等名家,并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进修竖琴,师从德国著名演奏家米勒。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以多种民族弹弦乐器的演奏技巧为基础,借鉴竖琴的弹奏手法,创新了一整套箜篌演奏技法。演奏时,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也可左手弹弦、右手按弦。可在双排弦上运用大幅度(小三度音程)揉、滑、压、颤技巧,具有独到之处,还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各种手法,并可在泛音旋律中使用揉、压技巧,由于乐器结构和性能优越,可以双手同时演奏旋律与和声。转调箜篌音域宽广,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纤细柔美,既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又有古琴、古筝的韵味,可以完美地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转调箜篌的研制成功,使千年古乐箜篌得以复苏并高度升华,填补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空白,它以崭新的面貌、独特的风姿,不仅屹立于中国舞台,还登上世界乐坛。1981年以来,崔君芝带着雁柱箜篌先后在日本、香港、奥地利、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箜篌独奏音乐会。十年里她三次应邀参加世界竖琴大会,并 举行独奏音乐会,把我国的箜篌推上了世界乐坛。她除了擅长弹奏反映我国悠久文化的民族乐曲外,还能自如地在箜篌上演奏肖邦、德彪西等钢琴大师的作品和世界竖琴名曲,博得国际同行和各国音乐家与听众的赞誉。一位法国音乐家说:“我从未听过箜篌独奏,原来它是一种东方特有的美。”在第三届世界竖琴大会上,与会者称颂雁柱箜篌是“竖琴乐器中最美的、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方竖琴。”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欣喜题诗:“箜篌古雅乐,失传多岁时,振兴复创造,喜有崔君芝。”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赠箜 篌妙手崔君芝》诗中道:“叩玉联珠意入魔,行云暂遏眇微波。萧萧严子箜篌引,惆怅千秋忆渡河。”崔君芝曾荣获文化部授予的箜篌表演优秀奖、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表演纪念奖和美国首届世界竖琴比赛艺术家荣誉奖等。1996年,崔君芝将自己多年的箜篌演奏艺术实践,编著成《箜篌天地》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箜篌演奏法和乐曲集。她还为国内的陕西、江苏、山东等地歌舞团培养了演奏人才,陕西省古典乐团的刘丽,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箜篌演奏家。她的学生还遍及日本、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美国和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国作曲家为箜篌创作和改编了许多乐曲,其中独奏曲有:《高山流水》(李焕之)、《湘妃竹》(崔君芝)、《渔舟唱晚》(曹正、崔君芝)、《月儿高》(瞿春泉、崔君芝)、《阳关三叠》(杨通八、刘文金)、《思凡》(唐洪云)、《脸谱》(李海辉)、《绝句》(李海辉)、《洛神》(冯广映)、《文心雕龙》(崔君芝)和《民歌组曲》(张福全、崔君芝)等,重奏曲有:箜篌、箫二重奏《清明上河图》(刘为光)、箜篌洞箫二重奏《妆台秋思》(杜次文)、箜篌竖琴二重奏《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改编杜咏)等,协奏曲有:箜篌与民族乐队《汨罗江幻想》(李焕之)、箜篌与合唱、民族乐队《箜篌引》(李焕之)、箜篌与民族乐队《古陵随想》(施万春、杨青)、箜篌与乐队《孔雀东南飞》(何占豪)、箜篌与弦乐队《彝族舞曲》(杨智华)和箜篌与弦乐队《二泉映月》(陈家驹、张定和)等。《高山流水》表现了“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艺术构思。《湘妃竹》是以汉代名曲《塞上》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描绘了洞庭湖畔湘妃竹林秋晓晚晴的景色,用雅洁坦荡的音乐内涵,歌颂了竹子的高尚气节。此曲获全国第一届民族器乐创作评比二等奖。《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限美好,渔人荡桨归舟时的欢乐情景。《月儿高》以唐代名曲《霓裳羽衣舞》为基础创作而成,据传,原曲是唐代皇帝梦游月宫,醒后谱下之曲。《思凡》据昆曲唱腔《尼姑思凡》改编,静中有动的引子和尾声,再现了仙桃庵晨钟暮鼓、香烟缭绕的意境。《脸谱》用现代写意手法,再现了我国传统戏剧中的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面貌。《清明上河图》以宋代音乐大师姜白石的音乐为素材,以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材创作而成,此曲曾获亚洲广播音乐作品一等奖和澳大利亚最佳音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来自四川新闻网的信息:

  失传数百年的中国古典乐器箜篌,近日在古城苏州重生。记者从苏州民乐一厂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厂已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手工全转调凤首雁柱箜篌。古老的中国拨弦乐器箜篌今再现,能演奏古今中外所有声调的乐曲。

  记者在苏州市民乐一厂的乐器展示厅的现场看到,这台全转调箜篌为凤头、雁柱、竖式落地,精美的弓形琴身上,均匀分布着72根弦瑟,为所有民乐中弦瑟最多的乐器。采用“双排压颤”原理,72根弦瑟的顶端,巧妙分布着用牛角材料装饰的7个铜芯枢纽,轻轻调节这些枢纽,与之相连的72根弦瑟便能稳定、和谐、准确地弹奏出从C调到B调的所有7个8度音域。这台首次试制成功的全转调凤头雁柱箜篌,已为世界首席箜篌演奏家崔君芝预订。

  苏州民乐一厂副总经理史继伟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初夏,他们接到世界首席箜篌演奏家崔君芝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要求订购12台转调凤首雁柱箜篌。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苏州民乐一厂在国家文化部等支持下,根据史料首次恢复制成了凤头箜篌。经进一步深入研究,又于1986年成功试制出第一台雁柱5转调手控箜篌,使箜篌的音域从原来的一台一调,拓展到一台可同时变化出5个8度音调。而此番要求定制的全转调72弦的箜篌难度更高。为尽快恢复民族乐器瑰宝,史副总亲自带领5人技术攻关小组,在原有5转调手控箜篌研发经验基础上,查阅大量古籍资料,经过数月的时间,终于试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可全转调演奏中外乐库中所有乐曲的箜篌。

  箜篌不但是乐器,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据了解,箜篌所用的制作材料大多是东北杉木,干燥处理两年后才能使用。制作箜篌更是精细的手工活,需要仔细地打磨、雕琢,一点马虎不得。即便是3人一起赶工,1个月内也只能勉强制作两台。目前,每台全转调凤首雁柱箜篌的价格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贵得惊人,还好这不是普及型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让民族乐器厂一时显得招架不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6:48: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3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搜集大这些资料太宝贵了!!我替大家谢谢你了!!
 
发表于 2003-8-14 0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箜篌诗文

  早期卧箜篌出现在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演奏方式是以竹片拨奏或击奏。竖箜篌(古竖琴)虽然在秦以前即已从中亚流入新疆,但却是在东汉时才传入内地的。记述东汉以前年代的诗文,“箜篌”二字指卧箜篌,东汉以后则主要指竖箜篌。

且略过东汉无名氏所作的《孔雀东南飞》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感人诗歌——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箜篌引》所依的典故“公无渡河”出自晋人崔豹《古今注·音乐》,古乐曲由朝鲜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一天早晨,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
  此事唐人颇有诗叹和之:

【公无渡河】李贺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
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
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
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浮。
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
贤兄小姑哭呜呜。


【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公无渡河】王建

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
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蛟龙啮尸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
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
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公无渡河】李咸用

有叟有叟何清狂,行搔短发提壶浆。
乱流直涉神洋洋,妻止不听追沈湘。偕老不偕死,箜篌遗凄凉。
刳松轻稳琅玕长,连呼急榜庸何妨。
见溺不援能语狼,忍听丽玉传悲伤。


【公无渡河】温庭筠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二十五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裴回。
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
神锥凿石塞神潭,白马飒沓赤尘起。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按:“白马飒沓赤尘起”中三、四两字无法显示,银河以“飒沓”代替。


【公无渡河】王睿

浊波洋洋兮凝晓雾,公无渡河兮公苦渡。
风号水激兮呼不闻,提壶看入兮中流去。
浪摆衣裳兮随步没,沉尸深入兮蛟螭窟。
蛟螭尽醉兮君血干,推出黄沙兮泛君骨。
当时君死妾何适,遂就波澜合魂魄。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公无渡河】陈标

阴云飒飒浪花愁,半度惊湍半挂舟。
声尽云天君不住,命悬鱼鳖妾同休。
黛娥芳脸垂珠泪,罗袜香裾赴碧流。
馀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青溪小姑曲》本事曰:会稽赵文韶……秋夜步月,怅然思归,乃倚门唱《乌飞曲》。忽有青衣,年可十五六许,诣门曰:“女郎闻歌声,有悦人者,逐月游戏,故遣相问。”……须臾,女郎至,年可十八九许,容色绝妙,谓文韶曰:“闻君善歌,能为作一曲否?”文韶即为歌“草生盘石下”,声甚清美。女郎顾青衣,取箜篌鼓之,泠泠似楚曲。又令侍婢歌《繁霜》,自脱金簪,扣箜篌和之。婢乃歌曰:“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伺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留连宴寝,将旦别去,以金簪遗文韶。文韶亦赠以银碗及琉璃匕。明日,于青溪庙中得之,乃知得所见青溪神女也。

  又《宛转歌》本事曰:晋有王敬伯者,会稽馀姚人。少好学,善鼓琴。年十八,仕於东宫,为卫佐。休假还乡,过吴,维舟中渚。登亭望月,怅然有怀,乃倚琴歌《泫露》之诗。俄闻户外有嗟赏声,见一女子,雅有容色,谓敬伯曰:“女郎悦君之琴,愿共抚之。”敬伯许焉。既而女郎至,姿质婉丽,绰有馀态,从以二少女,一则向先至者。女郎乃抚琴挥弦,调韵哀雅,类今之登歌,曰:“古所谓《楚明君》也,唯嵇叔夜能为此声,自兹已来,传习数人而已。”复鼓琴,歌《迟风》之词,因叹息久之。乃命大婢酌酒,小婢弹箜篌,作《宛转歌》。女郎脱头上金钗,扣琴弦而和之,意韵繁谐,歌凡八曲。敬伯唯忆二曲。将去,留锦卧具、绣香囊,并佩一双,以遗敬伯。敬伯报以牙火笼、玉琴轸。女郎怅然不忍别,且曰:“深闺独处,十有六年矣。邂逅旅馆,尽平生之志,盖冥契,非人事也。”言竟便去。敬伯船至虎牢戍,吴令刘惠明者,有爱女早世,舟中亡卧具,于敬伯船获焉。敬伯具以告,果于帐中得火笼、琴轸。女郎名妙容,字雅华,大婢名春条,年二十许,小婢名桃枝,年十五,皆善弹箜篌及《宛转歌》,相继俱卒。
  唐人李端为之作《王敬伯歌》曰: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传杯唯畏浅,接膝犹嫌远。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徒结万里欢,终成一宵客。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几多憾人之事,无怪古人言:箜篌声悲。


唐·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唐·王昌龄 箜篌引

卢谿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
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
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
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
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
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
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
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唐·张祜 楚州韦中丞箜篌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


唐·张祜 箜篌

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
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唐·卢仝 楼上女儿曲

谁家女儿楼上头,指麾婢子挂帘钩。
林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
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
相思弦断情不断,落花纷纷心欲穿。
心欲穿,凭栏干。相忆柳条绿,相思锦帐寒。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我有娇靥待君笑,我有娇娥待君扫。
莺花烂熳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
心肠寸断谁得知,玉阶迷离生青草。


唐·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
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
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
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
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
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
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
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
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
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
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
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
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
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
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
草头只觉风吹入,风来草即随风立。
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
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声里能。
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
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
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
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


唐·顾况 王郎中妓席五咏·箜篌

玉作搔头金步摇,高张苦调响连宵。
欲知写尽相思梦,度水寻云不用桥。


唐·杨巨源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唐·王维 偶然作六首·其五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唐·张说 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

十五红妆侍绮楼,朝承握槊夜藏钩。
君臣一意金门宠,兄弟双飞玉殿游。
宁知宿昔恩华乐,变作潇湘离别愁。
地湿莓苔生舞袖,江声怨叹入箜篌。
自怜京兆双眉妩,会待南来五马留。


唐·崔国辅 古意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唐·吴象之 阳春歌

帘低晓露湿,帘卷莺声急。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涩。
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


唐·施肩吾 效古词

莫愁新得年十六,如蛾双眉长带绿。
初学箜篌四五人,莫愁独自声前足。


唐·施肩吾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其二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
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唐·岑参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征求。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
逸足何骎骎,美声实风流。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
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


唐·孟郊 送李翱习之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唐·李商隐 拟意

怅望逢张女,迟回送阿侯。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妙选茱萸帐,平居翡翠楼。云屏不取暖,月扇未遮羞。
上掌真何有,倾城岂自由。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钩。
夫向羊车觅,儿从凤穴求。书成祓禊帖,唱杀畔牢愁。
夜杵鸣江练,春刀解石榴。象床穿耙网,犀帖订窗油。
仁寿遗明镜,陈仓拂彩毯。真防舞如意,佯盖卧箜篌。
濯锦桃花水,溅裙杜若洲。鱼儿悬宝剑,燕子合金瓯。
银箭催摇落,华筵惨去留。几时销薄怒,从此抱离忧。
帆落啼猿峡,樽开画玸舟。急弦肠对断,剪蜡泪争流。
璧马谁能带,金虫不复收。银河扑醉眼,珠串咽歌喉。
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兰丛衔露重,榆荚点星稠。
解珇无遗迹,凌波有旧游。曾来十九首,私谶咏牵牛。


唐·李商隐 代赠

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
鸳鸯可羡头俱白,飞去飞来烟雨秋。


唐·薛馧 赠郑女郎

艳阳灼灼河洛神,珠帘绣户青楼春。
能弹箜篌弄纤指,愁杀门前少年子。
笑开一面红粉妆,东园几树桃花死。
朝理曲,暮理曲,独坐窗前一片玉。
行也娇,坐也娇,见之令人魂魄销。
堂前锦褥红地炉,绿沈香榼倾屠苏。
解佩时时歇歌管,芙蓉帐里兰麝满。
晚起罗衣香不断,灭烛每嫌秋夜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6:56: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5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给大家搜集到这么多宝贵的资料太棒了,我替大家谢谢你了!!
 
发表于 2003-8-16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客气。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古今第一箜篌诗歌《李凭箜篌引》,特别附录一篇长文——《一曲神奇的交响音画——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转自《中华诗词网》http://www.zhsc.net 作者:杜东枝)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听李凭演奏箜篌曲后所写下的感想,是一首表现音乐美的诗。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是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竖箜篌是古代埃及和希腊竖琴的前身,东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原地区,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李凭弹的就是二十三弦的竖箜篌。所谓“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或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或“序奏”。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唐代弹奏箜篌的高手,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李供奉”的宫廷乐师李凭,与李贺同时的一些诗人如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二首》)、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都曾赞美过他的高超技艺,但只有李贺这首诗写得最为出色,可以说是古典诗歌中以诗喻乐的又一绝唱!

唐诗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杰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就是其中最卓绝的篇章。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这评价是不错的,唯“摹写”一词有待辨析:用它来评白居易和韩愈的上述两首诗,大体上是可以的,因为他们都是对音乐形象作现实主义的描摹和比拟,例如白居易写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切切嘈嘈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低滑,幽咽流泉水下滩”。再如韩愈把琴声比做“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在表现手法上也与白居易的相类,都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和物象来比拟乐声的。这些诗句的确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句。

但是,用这种手法来表现音乐时,也难免其局限因为就音乐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它不是以具体地“摹写”生活为其特长,而是以一定的声音的有规律的运动(节奏、旋律、和声、高低、快慢、强弱)来比拟(而不是“摹写”)人的情感为特征的。因此,用语言(诗或散文)对音乐加以描绘时,对其加以具体的摹写和比拟,是一种通常的办法,然而它毕竟不象浪漫主义那样可以通过更加奇特的想象和幻想式的比拟来抒发更为强烈、微妙而色层又极为丰富的心情。

而李贺的这首诗主要就是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历来的注家和评论者,一般都指出了李贺在这首诗中善于活用、暗用神话典故,并着重从音乐效果上表现了一种神奇的想象,这固然不错;但似乎还没有注意到:李贺的这首诗本身就是他自己独创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幅诱人的写意诗画,一曲色彩斑烂的交响音画!阳刚阴柔的美学范畴,在这里似乎都不足以范围它的特色。这首诗创造了一种神奇美。人们只要一步入这瑰奇的交响音画的境界,就不能不在这从未领略过的神奇美面前发出惊赞!你听,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国内第一流的箜篌演奏家正在表演他的绝技,从那箜篌弦上流出的乐音,就象令人欣慰的空谷佳音,是如此的美妙动人。更奇妙的是,这乐曲的嘹亮音色,仿佛才从长安城中飞向了空山峡谷,又一下子从这山谷中飞上了高高的天空,结果竟使那飞动的秋云也凝而不流、垂然下顾,驻足聆听,这真真是“响遏行云”啊!这里的“响”,主要指音乐的魅力。你听,这奇妙的乐曲忽而又变得低沉,凄惋了,它那如泣如诉的声调,竟使原来舜的两个妃子、后来成为湘江女神的娥皇、女英也被这悲怆的乐声感动得泣啜不已!或许,这凄楚动人的旋律,本来就是“江娥”在秋夜寒空中的哀怜吧?那静绿的九嶷山,不知又要洒满她们多少深情的泪花?那早已斑斑点点的湘妃竹,因了这如泣如诉的音乐,因了这不断洒下的斑斑血泪,也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采吧?然而,究竟是那哀吟低诉的箜篌引起了江娥的哭声呢,还是这乐曲就象她们的悲泣,就象这两位女神滴落在斑竹上的贞洁晶莹的泪珠?或者竟是李凭在为湘娥的吟哦伴奏?……这一切,我们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和李贺这位以想象奇特著称的诗人一起去遨游这交响音画的神奇境界!面对这美妙神奇的音乐,就连那传说中特别擅长于鼓瑟的“素女”也自叹弗如,连连发出悲愁的叹息。

是的,《李凭箜篌引》一开篇就写出了音乐的神奇美;然而,神奇美却并不等于一味的神奇。如果艺术作品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和人的感情极少联系,那么这种神奇又有谁能理解呢?李贺虽然是一位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他的两脚仍踏在现实的土地上,并且是懂得艺术上虚实显隐的辩证关系的。以这首诗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开头四句是一段,其中虽然交待了事由、时间和地点,但并非纯粹实写,而是有实有虚,并且重点在虚,即通过奇特的幻想写出了乐曲的动天地泣鬼神的惊人景象;接下来四句可以看作这首诗的第二个结构层次(如果以诗的感情节奏来划分,第二个大段应到“石破天惊”句为止),它侧重于实写,但仍是虚实结合。从“昆山玉碎凤凰叫”开始,分别以现实生活中的声音、物象和气氛来比喻那乐曲的美妙,即从听觉上、视觉上、嗅觉上乃至触觉上来描写和比拟那变化多端、丰富多采而又难以言状的音乐。“玉碎”用以比拟乐声的清脆悦耳;“凤凰叫”则更进一层,于清脆之外更显得清亮、高雅。人们未必都有机会听过玉碎时的音响,更不可能听到凤凰的叫声;然而,人们在大自然中和日常生活中却可能有过类似的经验。这些潜伏在我们大脑深处的听觉表象,由诗句引发而顿时活跃起来,它们似乎就是从李凭所弹奏的箜篌曲中流出的美妙旋律……如果说,这一句主要从声音上来作摹拟,即以声喻乐,那么下一句“芙蓉泣露香兰笑”则进一步从物象上和情感上来作比拟。那曲尽其妙的箜篌声,其凄惋动人,有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中又仿佛响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这些花花草草是这样多情,有如嫣然含笑的少女。在这里,香草美人既合而为一,又恍忽交错,有如电影中一个个迭印的画面,又象由万花筒中幻化开来的一幅幅奇异景象,一个接着一个地从那乐曲声中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为这首交响音画增添了如此美丽的色调,把本来只能提供微弱视觉形象的音乐变得这般绚丽多姿!并且,诗人在这里不仅把听觉形象变成了视觉形象,同时又在这听觉和视觉形象中给了我们以嗅觉和温度的感触;在那神奇的音乐声中,不仅有一缕幽香溢出,更使气温也絪缊上升,以致清秋寒夜中长安城(城中有十二个城门)的“冷光”也为之消融!——“十二门前融冷光”,这句诗很好地概括了乐曲在这时所造成的热烈气氛,使我们觉得周围真仿佛洋溢着一股春天般的暖意!作者在通过语言来再现音乐的奇妙效果时很注意艺术“通感”的运用,使音响、色彩、芬芳与优美的情态融为一体,从而使人们从听觉而及于视觉、嗅觉以至于温觉和运动觉……并且使多种感觉互相交通,这样就造成了一幅五音缭绕、色彩斑烂、情态生动的交响音画,给人一种“百感交集”的特殊审美效果!

常言道,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刘勰就曾感慨地说过:“得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但音乐家李凭总算遇到了李贺这样的“知音”;诗人不但有一副音乐的耳朵,更有一支把音乐美转化为诗美的神笔!这的确是李凭的幸运。然而,在当时真正能够欣赏李凭绝技的人,恐怕也正象能够赏识李贺的人一样稀少吧?深受压抑的心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可能正是形成李贺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奇峭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的最后六句是全诗的第三个结构段。诗人在前面四句较现实的描写之后,忽然又随着那美妙的乐曲,让自己的想象飞向了更加神奇的境界,那奇妙的音乐这时竟穿过天空中的凝聚的乌云,直上九霄,致使女娲娘娘当年采用五色石补过的那块天壁也为之震撼破裂,终于“石破天惊”,秋雨大作了!这音乐的伟力是何等的强大啊!把音乐的感染力描写到这样神奇,达到了这样“异想天开”的地步,真可以说是“笔补造化天无功”了!在这样奇特的想象面前,我们能不发出由衷的惊赞么?诗写到这里,似乎已经登峰造极,难以为继了,谁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又把我们从九天之上引入深山大泽之中,“梦入神山教神妪”——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凭正在云雾缥缈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传授他的绝技,那位传说中最善于弹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为李凭的绝技所倾倒,竟情不自禁地合着乐曲的节拍跳起舞来;甚至连江河海湖中的鱼龙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也乐不可支,以致它们当中的那些“老鱼瘦蛟”都不顾自己的年迈体弱,也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这是何等奇特的景象啊!或许,这本来就是从李凭那支单纯的弦乐器中幻化出来的一幅水光波影,龙腾鱼跃的图画吧?或许,这一切也并非纯粹的神话和幻想;现代科学不是已经证实了吗?优美和谐的轻音乐不但有益人的身心,而且真的可以使母鸡多下蛋,西红柿多结果,连那俏皮的海豚,有时也会在音乐声中不停地跳跃嬉戏……然而,正当我们神往于这美丽的遐想,这音乐与人和大自然关系的无穷奥妙,想要在这里流连一下之时,诗人突然又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想象不到的世界。这神妙无穷、无远弗届的音乐,忽然又从深山大泽中一跃而起,直上兰天,带着我们一起飞向了那皎洁如琼楼玉宇般的月宫神殿,让我们看到了在月中伐桂的吴刚(即“吴质”),居然也被这奇异的音乐弄得如醉如痴了!——在“吴质不眠倚桂树”这个罕见的奇句中,诗人那非凡的想象真是愈飞愈高,愈高愈险,愈险愈奇!你看,这神奇的音乐竟使吴刚也中断了他那永不休止的劳作,甘冒遭受天廷的严厉惩罚,索兴扔下了手中的斧头,靠在那棵巨大的桂树上出神地欣赏起来了!这时夜色已经深沉,寒雾从月空降下,那萧瑟的金风又把这寒雾斜吹进树荫之中,淋湿了吴刚的衣襟,淋湿了干燥的月面,整个月宫都披上了一层轻纱似的薄雾……然而,这位神仙中的苦役犯在这时早已忘掉了周围世界的一切,忘掉了疲劳,忘掉了睡眠,也忘掉了天界对他的不公正的待遇,完全浸沉到李凭那美妙神奇的乐曲声中去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活用典故而又自铸伟辞。李贺在这首诗中用典时不仅十分灵活,而且更把它们几乎不见痕迹地熔铸在自己独造的奇峭词句和形象之中。本来,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音乐的神话传说,诸如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或师旷鼓琴“大雨随之”等等,但这些神话传说都显得比较原始而简略,主要是从效果上来夸张音乐的神奇,往往缺少生动具体的形象;李贺则根据众多的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运用。诗人以这种手法,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类似亚里斯多德所说的“艺术幻觉”的真实之中,其实这也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十分重视的艺术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有相通之处,正是在这种浪漫主义的“离形得似”的艺术境界中,我们获得了一种类似康德所说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得以和谐合作与自由运动的快感。你看,诗人写李凭弹奏的乐曲,不论是“江娥啼竹素女愁”,也不论是凤凰叫,香兰笑,融冷光,动紫皇,舞鱼龙,逗秋雨,吴质不眠等等,这些情景,意象,如前所说,无不具有双重的或多重的含义,并不只是单纯从效果上来表现音乐。清人王琦就因为不太懂得这种“似景似情,似虚似实”、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的艺术辩证法的奥妙,把这首诗的几乎每句都当成了“显然明白之辞”,他自然就难以把握这首浪漫主义音乐诗的美学特征了。


箜篌之恋(转自《乐器》http://www.zhongguoyueqi.com.cn)

  北京某所小学。一个班级正在进行语文测验,其中有一道选择题:箜篌是什么?1、家具2、乐器3、……一位小女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乐器。其它小朋友说:你肯定答错了!小女孩肯定地说,没错!我姐姐就是弹箜篌的。她姐姐是谁?——中国电影乐团的箜篌演奏员刘雅宁。
  “我原来并不是学箜篌的,甚至不知道箜篌为何物,”刘雅宁笑着对记者说。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到中央音乐学院,刘雅宁所学的专业一直是古筝。萌生学习箜篌的念头是她缘于中国歌舞团的杨春林偶然说过的一句话:箜篌应该好好发展。一次,她在一家琴行见到“箜篌与埙”的CD后,才对在历史上一度失传的箜篌有了初步的了解,以致萌生了学习箜篌的念头。经过多方打听,刘雅宁与远在美国的箜篌演奏家崔君芝取得了联系,并从美国万里迢迢运回一架中国制造的箜篌。从此,箜篌也成为她除古筝专业以外的第二专业。
  外国人把中国的箜篌称为“Chinese Harp”,意为中国竖琴。在外行人眼中,箜篌的形制与竖琴的确很像。在中国的古诗词以及魏晋墓砖壁画、敦煌壁画中,多有关于箜篌的记载。从明代始,箜篌被宫廷垄断,因而导致失传。
  在刘雅宁心中,学习箜篌,不仅因为这件乐器是冷门,毕业分配相对容易,更重要的是,新中国第一代箜篌演奏家崔君芝与其他有识之士历尽千辛万苦复制出的古老乐器需要有人去继承和弘扬。基于这样的想法,刘雅宁踏上了学习箜篌的艰难道路。
  学习中最大困难是箜篌教材和师资的匮乏。在主科老师周望、竖琴老师魏林林的鼓励和帮助下,刘雅宁克服了诸多困难,终于使箜篌渐渐服从了驾驭进而发出优美的音色。在大学三年级的专业考试中,刘雅宁已能用箜篌将《湘妃竹》完整地弹奏下来,得到了主考老师的称许。考试完毕,她心里充满了喜悦,也洋溢着自信。
  仅仅几年的时间,刘雅宁便带着箜篌走向了国内和世界的舞台。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3套的“走进幕后——天籁知音”栏目播放了刘雅宁用箜篌演奏的《清明上河图》和《脸谱》等曲目的节目,使人们对箜篌有了直观的认识。
  2002年7月,第八届世界竖琴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这是刘雅宁应邀第二次参加世界竖琴大会了。她与另外几个国家的演奏家一起合作演奏了瑞士作曲家、指挥家Jean-Lue Darbellay特意为大会创作的、名为《KUGO》 (2002)具有现代派风格的作品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还接见了刘雅宁等来自国内的箜篌演奏家们,并让她们做了专场演出。
  几年的学习与演奏,刘雅宁深深爱上了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箜篌的演奏法和表现力要比竖琴丰富得多,因为它比竖琴多一排弦。尽管它的演奏是以竖琴的演奏法为基础,但却融合了中国古筝中揉、压、按、颤,扫摇、捂弦摇指、同度泛音等音色多变的演奏技巧;因为有音柱,它还能发出弦外之音。“言谈中满是它对箜篌地赞誉之辞。
  2002年9月,刘雅宁将携箜篌随中国电影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赴加拿大地温哥华、多伦多等城市访问演出,这也是箜篌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声部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箜篌独特、华丽音色的融入,将为乐队平添一道亮丽的景致。
  刘雅宁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年轻的她在振兴和发展箜篌的事业上将有很长的路要走;箜篌的古韵在刘雅宁的指尖流出动人、美妙的乐音……
——————
之所以特别提起刘雅宁,是因为银河就是通过她最早结识箜篌的。永远忘不掉自己当时的惊讶和赞叹。

梦中的凤凰——箜篌

梦中的凤凰——箜篌


下面这位是老牌箜篌演奏家——马晓蓝(在新加坡华乐团)

青年箜篌演奏家——李彦歌(在山东歌舞剧院)

青年箜篌演奏家——吴琳(在中央民族乐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7:13: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6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南汉·作者不明 宫词

兰楫歌声出翠蓬,流花桥址御园通。
红云五月开新宴,特旨先宣女待中。
刺史何曾让洛洲,咸秦家世抎箜篌。
金盘忽进香瓜美,肠断伶人尚玉楼。


宋·韩淲 一剪梅·闻箜篌

缥缈神仙云雾窗。说与苏州,未断人肠。
带湖烟月堕苍茫。唤醒嫦娥,春笋纤长。
马上琵琶半额妆。拨尽相思,十二巫阳。
疏口清梦入潇湘。佩玉鸣鸾,吹下天香。


宋·洪咨夔 浣溪沙

细雨斜风寂寞秋,黄花压鬓替人羞。归舟云树负箜篌。
燕子楼寒迷楚梦,凤皇池暖惬秦讴。暮云凝碧可禁愁。


宋·危稹 渔家傲·和晏虞卿咏侍儿弹箜篌

老去诸馀情味浅。诗词不上闲钗钏。
宝幌有人红两靥。帘间见。紫云元在梨花院。
十四条弦音调远。柳丝不隔芙蓉面。
秋入西窗风露晚。归去懒。酒酣一任乌巾岸。


宋·汪元量 婆罗门引

一生富贵,岂知今日有离愁。锦帆风力难收。
望断燕山蓟水,万里到幽州。恨病馀双眼,冷泪交流。
行年已休岁,七十又平头。梦破银屏金屋,此意悠悠。
几度见青冢,虚名不足留。且把酒、细听箜篌。


宋·汪元量 忆秦娥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更听马上弹箜篌。弹箜篌。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宋·史达祖 过龙门·春愁

醉月小红楼。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
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
寄信问晴鸥。谁在芳洲。绿波宁处有兰舟。
独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


宋·陈允平 南歌子

懒傍青鸾镜,慵簪翠凤翘。玉屏春重宝香销。因甚不忺梳洗、怕登楼。
载酒垂杨浦,停桡杜若洲。伤春情绪寄箜篌。流水残阳芳草、伴人愁。


元·张翥 唐多令

花下钿箜篌。尊前白雪讴。记怀中、朱李曾投。
镜约钗盟心已许,诗写在,小红楼。
忍泪上云兜。断魂随彩舟。等闲闲、惹得离愁。
欲寄长河鱼信去,流不到,白鹭洲。


元·柳贯 题萧照江山图

荻浦枫林宿喜烟,夕阳收尽月浮湾。
骚人一曲江南思,弹彻箜篌送雁还。


元·杨维桢 焦尾辞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


元·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其七

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
歌声唱入箜篌调,不遣狂夫横渡河。


元·杨维桢 小游仙二十首·其五

麻姑今夜过青丘,玉醴催斟白玉舟。
莫向外人矜指爪,酒酣为我擘箜篌。


元·杨维桢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河水深兮不见泥。公身非水犀,乌风黑浪欲何济?
公不能济,横帆在河西。青头少妇泣血啼,有年不死将谁齐!
公死河灵伯,妾死河灵妻。


元·王冕 对月

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
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余景。
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
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
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
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
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
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


明·陈维崧 凤凰台上忆吹箫·秣陵怀古

红板桥头,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记离宫墙外,年少曾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细度龙楼。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
悠悠,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
三十六宫何在?斜阳外、隐隐离愁。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


明·丘琼山 舒懷二律·其二

多愁多病不勝情,悵味蕭然似野僧。
綠綺有心知者寡,箜篌無字夢難憑。
帶寬頓覺詩腰減,身重應知別恨增。
獨坐小窗春寂寂,感懷傷遇思匆匆。


明·吴伟业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清·纳兰性德 采桑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清·孙挹 题目不明

短髻荒残立岭头,不知寒暑几春秋。
嫣红落粉空为恨,淡绿烟眉独自愁。
嫩展梅帏锦绣,频梳丝发引箜篌。夜深风月诗为伴,肯向寻媒作好球。


清·蒲松龄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水深不可过!
水深犹可,中有龙精蛟怪,血口如箕,齿巉巉兮喷漩涡。
鸿雁之飞且高不敢落,况尔无羽翼,吉少凶多!
公掉臂不顾,披发捋衣,一入竟不复见,茫然惟风波。
我言公无渡河,我言公无渡河!
公曾不悟,今果挂骨珊瑚树。噫,魂乎归来,毋使蛟龙妒!


清·魏秀仁 春镜楼本事诗八首·其五

箜篌朱字有前缘,小别匆匆竟隔年。
束指玉环应有约,凌波罗袜总疑仙。
凄其风雪真无赖,况瘁轮蹄剧可怜!
毕竟天涯同咫尺,一枝春信为君传。


清·魏秀仁 题画三首·其三

春雨梨花醉玉楼,双双弹罢卧箜篌。
谁将镜殿铜屏影,付与春风笔底收?

按:有人把前两句改为“梅雨梨花醉玉楼,冰丝弹断卧箜篌”。


清·魏秀仁 无题

箜篌一曲谱新填,便是相逢已隔年。
珍重几行临别泪,莫教轻洒雪中天。


清·蒋春霖 琵琶仙·溱潼镇水云楼图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归雁啼入箜篌,沙州共飘泊。
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
今夜冷, 蓬窗倦倚,为明月、弹起梳掠。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按:蒋春霖为清代潦倒词人,虽有才华,一生不得志。在和黄婉君一起生活的日子里,由于他自己擅长吹萧,每每填出新词,就让黄婉君诵唱相和,大有姜白石“小红低唱我吹萧”的风韵。他喜欢云游各地,交友作文,但为经济条件所迫,只能羁留泰州。穷老异乡,难有作为,加上动乱频频,更使他忧心如焚。一次,他与黄婉君泛舟黄桥,望着泰兴同江阴分处长江两岸的烟水之景,顿生秋风莼鲈之想,填下此阕《琵琶仙》,由黄婉君弹起箜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地唱诵起来……蒋春霖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只是依赖几家盐商,念过去蒋任过地方盐官的关系给他一点接济,生活无着,举步维艰。万般无奈之际,蒋春霖想起了他的好友,分别在苏州和衢州为官的杜文澜和宗源翰。同治七年冬天,蒋春霖携黄婉君来到苏州杜文澜府上,门人却不让通报,因此没能见到杜文澜。于是,他俩只好坐船从水路赶赴浙江衢州投靠宗源翰。途中,船靠上了吴江县城东门外“环如半月,长若垂虹”的垂虹桥,这时黄婉君过去染上的烟瘾再次发作,十分难忍。蒋春霖囊中羞涩,无资购买,他痛感身世飘零,万念俱灰,遂服毒自杀身亡,时年51岁。一位饱受忧患、才华出众的词人,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蒋春霖去世后,他的好友陈百生找到黄婉君,要她从夫死节。黄婉君苦苦哀求,提出要为她立传和建坊旌表,得到允诺后服毒自尽。在人生历程的低潮时期,蒋春霖与黄婉君度日如年,相濡以沫,终于恩极怨生。蒋为黄自尽,黄又为蒋殉情,演出了一幕凄惨无比的人间悲剧。


清·汪士进 金陵杂诗

蒋山萧瑟夕阳迟,白水桥梁忆旧祠。
何处箜篌弹夜曲,青溪明月小姑祠。


清·吴树森 为叶郎丽生书扇,试题四首赠之·其四

曾许佳游杖履陪,风流无碍老怀开。
珠帘卷处灯初艳,锦枕移时月又来。
欲向箜篌寻好梦,聊浮琥珀快传杯。
欲将欢乐等闲过,一刻千金得几回?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箜篌

  《释名》曰: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後出桑间濮上之地,师涓为晋平公鼓焉,郑卫分其地而有之,遂号郑卫之音为淫乐。
  桓谭《新论》曰:鄙人谓狐为狸,以瑟为箜篌,此非徒不知狐与瑟,乃不知狸与箜篌也。
  司马相如凡将篇曰:锺磬竽笙筑坎侯。
  《续汉书》曰:灵帝好胡服,作胡箜篌。
  甄异传曰:永和中,吴郡陈绪家,平旦,忽有叩门自通,云陈都尉寄住,绪有妾姓奚,能弹箜篌,神意欢悦,既令妾弦歌,歌声焦细,历三年乃别去。
  班彪上事曰:汉宣帝赐呼韩耶单于竽瑟箜篌。
  《琴操》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舡而濯,有一狂夫,被发提壶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曲终投河而死,子高援琴,作其歌声,故曰箜篌引。
  《搜神记》曰:晋永嘉中,有神见兖州,自号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歌弦,辄起舞。
  《风俗通》曰:箜篌一名坎侯,谨按,武帝祀太山太一后土,令乐人侯调,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应节也,侯以姓冠章也。
  【诗】梁简文帝赋得箜篌诗曰:捩迟初挑吹,弄急时催舞,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鄣柱,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
  【赋】晋钮滔母孙氏箜篌赋曰:考兹器之所起,实侯氏之所营,远不假於琴瑟,顾无取乎竽笙,尔乃陟九峻之增岩,晞承温之朝日,剖峄阳之孤桐,代楚宫之椅漆,徵班输之造器,命伶伦而调律,浮音穆以遐畅,沉响幽而若绝,乐操则寒条反荣,哀曼则晨华朝灭,邈渐离之清角,超子野之白雪,然思超梁甫,原登华岳,路嶮悲秦,道难怨蜀,遗逸悼行迈之离,秋风哀年时之速,陵危柱以颉颃,凭哀弦以踯躅,於是数转难测,声变无方,或冉弱以飘沉,或顿壮以抑扬,或散角以放羽,或摅徵以骋商。
  晋曹毗箜篌赋曰:峄阳之桐,殖颖岩摽,清泉润根,女萝被条,尔乃楚班制器,穷妙极巧,龙身凤形,连翩窈窕,缨以金采,络以翠藻,其弦则乌号之丝,用应所任,体劲质朗,虚置自吟,於是召倡人,命妙姿,御新肴,酌金罍,发愁吟,引吴妃,湖上飒沓以平雅,前溪藏摧而怀归。
  宋临川王刘义庆箜篌赋曰:侯牵化而始造,鲁幸奇而後珍,名启端於雅引,器荷重於吴君,等齐歌以无譬,似秦筝而非群。


洛阳伽蓝记·洛阳城南伽蓝记卷第三

  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曲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源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二名艳姿,并蛾眉皓齿,洁貌倾城。修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


太平广记·第三百二十六·鬼十一·长孙绍祖

  长孙绍祖,常行陈蔡间。日暮,路侧有一人家,呼宿,房内闻弹箜篌声。窃于窗中窥之,见一少女,容态娴婉,明烛独处。绍祖微调之,女抚弦不辍。笑而歌曰:“宿昔相思苦,今宵良会稀。欲持留客被,一愿抚君衣。”绍祖悦怿,直前抚慰。女亦欣然曰:“何处公子,横来相干。”因与会合,又谓绍祖曰:“昨夜好梦,今果有征。”屏风衾枕,率皆华整。左右有婢,仍命馔,颇有珍羞,而悉无味。又饮白醪酒,女曰:“猝值上客,不暇更营佳味。”才饮数杯,女复歌,歌曰:“星汉纵复斜,风霜悽已切。薄陈君不御,谁知思欲绝。”因前拥绍祖,呼婢撤烛共寝,仍以小婢配其苍头。将曙,女挥泪与别,赠以金缕小盒子:“无复后期,时可相念。”绍祖乘马出门百余步,顾视,乃一小坟也。怆然而去。其所赠盒子,尘埃积中,非生人所用物也。


清·刘鹗 老残游记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子平又看,壁上悬着一物,像似弹棉花的弓,却安了无数的弦,知道必是乐器,就问:“叫甚名字?”黄龙子道:“名叫‘箜篌’。”用手拨拨,也不甚响,说道:“我们从小读诗,题目里就有《箜篌引》,却不知道是这样子。请先生弹两声,以广见闻,何如?”
  ……
  玙姑于是取了箜篌,递给扈姑,扈姑不肯接手,说道:“我弹箜篌,不及玙妹。我却带了一枝角来,胜妹也带得铃来了,不如竟是玙姑弹箜篌,我吹角,胜妹摇铃,岂不大妙?”黄龙道:“甚善,甚善。就是这么办。”扈姑又道:“龙叔做什么呢?”黄道:“我管听。”扈姑道:“不言臊,稀罕你听!龙吟虎啸,你就吟罢。”黄尤道:“水龙才会吟呢。我这个田里的龙,只会潜而不用。”玙姑说:“有了法子了。即将箜篌放下,跑到靠壁几上,取过一架特磐来,放在黄龙面前,说:“你就半啸半击磐,帮衬帮衬音节罢。”
  扈姑遂从襟底取出一枝角来,光彩夺目,如元玉一般,先缓缓的吹起。原来这角上面有个吹孔,旁边有六七个小孔,手指可以按放,亦复有宫商徵羽,不似巡街兵吹的海螺只是“呜呜”价叫。听那角声,吹得呜咽顿挫,其声悲壮。当时玲姑已将箜篌取在膝上,将弦调好,听那角声的节奏。胜姑将小铃取出,左手揿了四个,右手揿了三个,亦凝神看着扈姑。只见扈姑角声一阕将终,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
  铃起之时,玙姑已将箜篌举起,苍苍凉凉,紧钩漫摘,连批带拂。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如狂风吹沙,屋瓦欲震。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亦复参差错落,应机赴节。这时黄龙子隐几仰天,撮唇齐口,发啸相和。尔时,喉声,角声,弦声,铃声,俱分辨不出。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耀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约有半小时,黄龙举起磐击子来,在磐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其时箜篌渐稀,角声渐低,惟余清磐,铮钅从未已。少息,胜姑起立,两手笔直,乱铃再摇,众乐皆息。
  子平起立拱手道:“有劳诸位,感戴之至。”众人俱道:“见笑了。”子平道:“请教这曲叫什么名头,何以颇有杀伐之声?”黄龙道:“这曲叫《枯桑引》又名《胡马嘶风曲》,乃军阵乐也。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多半凄清悲壮;其至急者,可令人泣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7:20: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16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佳人 作者:苏曼殊

佳人名小品,绝世已无俦。横波翻泻泪,绿黛自生愁。
舞袖倾东海,纤腰惑九洲。传歌如有诉,余转杂箜篌。


2东居十九首·其三 作者:苏曼殊

罗襦换罢下西楼,豆蔻香温语不休。
说到年华更羞怯,水晶帘下学箜篌。


3赠隆儿·其二 作者:郁达夫

我意怜君君不识,满襟红泪奈卿何。
烟花本是无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


4她怕他说出口 作者:徐志摩

(朋友,我懂得那一条骨鲠,
 难受不是?--难为你的咽喉;)
“看,那草瓣上蹲着一只蚱蜢,
那松林里的风声像是箜篌。”

(朋友,我明白,你的眼水里
 闪动着你真情的泪晶;)
“看,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
 你试闻闻这紫兰花馨!”

(朋友,你的心在怦怦的动:
 我的也不一定是安宁;)
“看,那一对雌雄的双虹!
 在云天里卖弄着娉婷;”

(这不是玩,还是不出口的好,
 我顶明白你灵魂里的秘密:)
那是句致命的话,你得想到,
回头你再来追悔那又何必!

(我不愿你进火焰里去遭罪,
 就我--就我也不情愿受苦!)
“你看那双虹已经完全破碎;
 花草里不见了蝴蝶儿飞舞。”

(耐着!美不过这半绽的花蕾;
 何必再添深这颊上的薄晕?)
“回走吧,天色已是怕人的昏黑,--
 明儿再来看鱼肚色的朝云!”


5古相思曲 作者:席慕容

  ——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6赠箜篌妙手崔君芝 作者:范曾

叩玉联珠意入魔,行云暂遏眇微波。
萧萧严子箜篌引,惆怅千秋忆渡河。


7风忆i(歌词) 作者:Blog-City(转自《Blog-City》http://smiledust.blog-city.com)

当世界不再坏得出奇
你的心又有了慰藉
当遍寻不遇的幸福从身后接近
突然间充满你的呼吸
这半生沧桑
就这么轻易地涌出你的眼底
当春风再次吹动你的长发
回首方觉察生命的轨迹是那么迷离
那些无梦而空眠的夜晚
弹出箜篌召唤的余音
刹那间被岁月应答得那么清晰


8献给他 作者:zhuhuachen(转自http://ls.zsu.edu.cn)

当青青衣裾舞过的时候
你没有抬头

当幽幽清香漫上的时候
你没有回首

知否?知否?
有个年轻的女子把这都看在心头

夜深人静时候
独上高楼

把万千无法开口的心曲
都寄托手抚的箜篌

穿越静静的更漏
飞入茑萝盛开的窗口

化作丝丝洁白的思索
织成一段如锦的长绸

我没有骇世绝俗的容貌
只有一个月下女子的温柔……


9古风·燕园(节选) 作者:寂寞等花开(转自《中国诗学社区》http://bbs.shixue.net)

秋雨凉风后,乘闲建燕楼。楼前栽橘柚,楼后植楠竹。
楼左绕渠水,春秋任意流。梧桐楼右树,冀有凤凰游。
蝉唱山前鼓,鸡鸣梦底收。浮云天上狗,寒月云中舟。
摇竹三更雨,燃松一柱篝。微风拂岭过,细雨润人柔。
天晓闲家犬,日中忙老牛。春宵留燕宿,夏夜卧高楼。
秋月箜篌苦,冬风寒士忧。……


10十五邻家子 作者:燕河(转自《绝妙好词》http://toppoem.myrice.com)

十五邻家子,箜篌夜夜闻。翻弦泣落雀,牵泪念孤坟。
母丧哀难尽,新人恶已勤。拂腮调旧谱,不敢对严君。


11鸡鸣 作者:云松(转自《清韵书院》http://qingyun.net)

悚听鸡鸣应有涯,重重帘幕暗秋斋。
倾城难得兰吹气,扫叶须怜月满阶。
中国箜篌如不尽,西南风雨莫相乖。
人生动静堪疑处,偶有轻云天地来。


12女皇(节选) 作者:秋堂(转自《犀鸟文艺》http://www.sarawak.com)

……
一会儿金箜篌开始叮咚响,
紧接著是琵琶滚起了珠玉,
洞箫也跟著呜咽其中
而玉笛总是高亢浏亮。
姊妹们各执管弦,素手纤纤
奏起一曲曲欢乐,宫商和谐。
……
夜阑人静的时分清辉四延
温柔洁白的浩月高悬中天。
秋风在野外瑟瑟低吟
轻轻地哼唱著古歌谣。
金色的箜篌在金风中幽咽
在沉沉的秋夜里独自啜泣
泠泠清商,轻缭在凉夜里
飘向月色溶溶的昏幽远空。
万籁俱寂,夜色幽忽
月光射向宛延的山涧
忽明忽暗,闪著抖著跳著
呜咽著一心一意奔向前方。
鹅卵石静卧在河床和沙上;
满山遍野的蟋蟀瞿瞿宵征
间有凄呖鸦鸣,回荡山谷。
……


13满庭芳·寂寞如斯 作者:柳梦亭(转自《绝妙好词》http://toppoem.myrice.com)

寂寞如斯,寒声难禁,几多愁苦心头。无端有泪,瑟瑟是箜篌。
曲诉烟云泣语,空遗恨,燕子悲啾。伤春晚,徒生白发,岁月已空流。
无休。憔悴更,难为只影,千里曾游。恰夜风惊绕,辗转河洲。
怎对秦淮梦短,相思去,何处能留。青衫醉,悠悠曲韵,应是与兰舟。


14箜篌一曲《点绛唇》 作者:了凡(转自《天一阁》http://www.hkskyhouse.com)

顾曲周郎,炎光飞响云霜赏。声凄悲怆,步履红尘放。
箜篌引歌,哀怨投江上。思愁怅,调藏激荡,曲散郎心葬。


15蝶戀花·我的商調 作者:%等死(转自《新椰林風情》http://ntu.kkcity.com.tw)

蝶戀花,詞牌宜填傷春別恨之愁。
商調,宮調聲情謂之悽愴怨慕。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花象徵過去美麗美好的生活和回憶,
落紅意謂過去美麗美好的一切的結束。

那在我體內抽動著的什麼,
幽幽地流轉著,
泊泊沁泌著思念淌滴出一種音符。

午後,霧色半掩了失眠的眼畔,
彷彿我是要等待著最終的來到,
響起的風,嘹亮──

而你在遙遠的地方,離去。

君無情,獨遠行,夜深愁聽雨泠泠。
雨泠泠,箜篌獨響,響徹寂寞梧桐影。

日出流蘇半掩映,香霧輕,懶照鏡。
休空憑、相思別恨,簾外應是落紅凝。


16无题 作者:唐郎(转自《橄榄树》http://www.wenxue.com)

可能是在唐朝
朱雀桥边
箜篌声里
一次淋漓的酒后

忽然剑已在手
我舞的是远国的鞑靼
谵言妄语
因了新月暧暧的蛊惑

只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剑毫的白光已悬在
嘈杂的空中

而我却不敢回头
去望大江东去的咆哮里
那株落寞的野花

空空地留下了
千古的疑惑


17十一郎·一等再等·十二行 作者不明(转自《消失一郎》http://www.ekiss.8u8.com)

从黄昏到黄昏 钟声远扬
青春在一段流光中老去
负病的箜篌 轻抚于晚秋的手掌

大地 我再度点燃蜡炬
仿佛一名祭奠者 漫长的忧伤之后
我寂静的心谢绝爱情

同时也谢绝稍纵即逝的微风
它明了我的沉默和激情
那是土中黯淡的玉

我终究会穿越山林向高处仰望
把自己走成一条失败的道路安慰远方
我到来了 因此我将永远地走开


18乐 作者:花雨(转自《花雨Noways之网络今生》http://noways.xiloo.com)

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
才想起音乐伴你左右
总能给你别样的感受
不管你欢欣还是忧愁
终有一天你又要远走
背上行囊不尽的泪流
回头一忘遍野的深秋
满腔的话语欲说还休

匆匆行走匆匆停留
生命如水岁月白头
天涯海角坎坎沟沟
一路跋涉一路箜篌


19无题 作者:蝶梦无边(转自《大学生论坛》http://www.dxsbbs.com)

蝶舞黄沙叶舞秋,梦中何人奏箜篌。
无故却将春风厌,边城连漠月如勾。


20箜篌 作者:含章可贞(转自《会文书院》http://www.21read.net)

竖琴秘技向洋窥,百计重光雁柱楣。
全璧还珠纵成喻,几分欢喜几分悲?


21神物箜篌 作者:流动的诗美画(转自《榕树下》http://www.rongshu.com)

从远古的西域
你飘逸而来
天籁之音
踏着清脆圆润的脚印
天似仙女散花的涌来

目睹着盛唐宫廷的华章
一座音乐的圣殿耸入云霄

我在一双玉手的
飞翔里飞翔
高远处 空鸣的双鹤
一波波箜篌的泛音盘旋

天外之音
我看到我的意境
西子湖久久的涟绮依依不舍
仙女般朦胧的春意闪烁眼帘

从绝谷魔域
蹿出的 串串音乐
乐界闻所末闻的异域之音

我惊奇 它竟然没有丝毫的恐惧
只觉得 有神物在天外之天飞旋

站在一个清空下
幽幽之音荤绕于耳
神清
气爽
隐隐一种
神秘的不可思议

箜篌游若仙子
天廷之上
有长裾飘旋 长袖当空
一帘幽密的面纱
掩不住你的美质

滟滟之光
从 月 宫 洒 落
我 的 躯 壳 镂 空
蔟蔟苔藓根处
一溪涓涓的心灵流过

呼之欲出
青翠的山泉
叮咚 叮咚而来
哗哗的生命在流淌
流过古老连接失传
汇入现代音乐的海流

你溶筝和竖琴生命一体
我将所有的生命交给你
又一个重生
在一片海的天空飞翔
在一片海的波浪中畅游


22折扇上的莲——给凤凰 作者:嗜血的刀锋(转自《被酒寻诗隐秀庐》http://xiulu.com)

徐徐打开  唐风宋雨落满
一种历史被坚持得古色古香
白的扇纸如深不可测的宫廷
矜持的女王在光阴中深藏
博大  善意  冷艳

谁能用右手将她握住
往左手心敲打  这一列青青骨笺
是更薄的手指
薄于一尘落尽脂香的红颜

在打开又聚合的瞬间
水声溅起  几笔行草在青草中
游蛇
眈视水轩上微凉的灯火
霓裳舞动  箜篌声住
失意的王座上众芳烘托

那一记喟叹利簇穿空
剑拔弩张  利刃伐倒一片目光
秀庐是一夕栖身之地
黑夜中奔走的花朵
一朝升为星宿
一朝如惊慌失措的思想血染民间

隐逸是一种文化
婉约或豪放的女王掬露深居
磨砺锋芒  端坐着长袖如练
或者在下雪的冬夜破门而入
她两眼凛厉
身子一半温暖
一半渐趋寒凉


23浪游·摩诃智(改广良《浪游》诗) 改作者:黄玉顺(转自《中国儒学网》http://www.confuchina.com)

自从凿开混沌后 自从混沌凿开后
百城山水任遨游 万水千山任我游
塞上风沙埋野树 塞北风沙埋骸骨
江南烟雨醉箜篌 江南烟雨醉箜篌
燕赵歌哭侠士泪 燕赵哭歌悲侠士
关中诗酒笑王侯 关中诗酒笑王侯
而今倦游归家去 而今倦怠且归去
只愿消得美人愁 只伴美人歌莫愁


24无题 作者不明(转自《恶之花园》http://www.dysdejia.y365.com/wuti.htm)

已是深穹鹜高翔
 未曾把弓举夕阳
  斑斑蹄踪催径远
   莹莹冰凌悬腮旁
    苍苍乾坤无相思
     茫茫心宇歉无疆
      莫若高歌伴箜篌
       再为清羽翱八方


25寄语诗风词韵 作者:天涯孤舟(转自《北方时空》http://dl.northtimes.com)

莫愁无处解弦音,寒舍箜篌静问心。
半盏香茗难待客,一帘风雅为识君。
情来景语全为画,意动悠思最伴琴。
留到夜深人去后,残歌轻搅漫天云。


26鹊踏枝·和冯十四首·其九 作者:戈革(转自《焦点网》http://shc.jdjd.cn)

自倚幽窗凝秀目,望断平芜,泪渍窗前竹。
风定珠帘垂簏簌,夕阳西下人初浴。
一指钩银欺白玉,手擘箜篌,自谱红兰曲。
拟寄相思随雁足,怕渠不耐常催促。


27箜篌引 作者:一里(YL)(转自《枫华园》http://www.fhy.net)

箜篌箜篌发清角,六月阳消寒霜朔。
大河滔滔若天落,公无渡河浑不觉。
引领殷雷开混浊,楚歌十面哀磅礴。
精魂西向去昆仑,弱水三千映血痕。
蹈火开光煮东海,天门碎石散乾坤。
漫空苦雨润无迹,江流自在波平息。
剩有壶中缪酒倾,举杯相顾伤颜色,公竟渡河慎跋涉。


28传奇·花叫 作者:潇湘妃子(转自《话语》http://www.chinashige.com)

其实,千古的传奇也不过半阙绝美的词,更让人痴迷的,倒是它的残缺不全。
我有个完整的故事。是千百年来,别人所不晓得的章回。
                         ——宫砂

一声清脆的花叫
昭示一个季节的萌动
我自梦中醒来
窗外
好冷

是谁
以冰凉的手指抚摩爱情的缺口 影子已经泫然
用呜咽的琴音诉说残缺的故事 娓娓而来
地上满是蝶儿的翅膀
追随一场寻翼的葬礼 没有结果
你一直不知道 你依然往顾
我便是前世为你
那浅吟低唱素袖起舞的女子
桃叶的碎步画满春夏

当蒙尘的旧历还挂在冬的枝头
宿醉永远成不了御寒的衣衫
而你一如既往无知无觉
疑惑的眼神 
仿佛在提醒我
这一季的相遇
又已经太迟
轮回再次涅磐  迷离

笔题的断肠句
轻歌中的红泪萦绕
在江边 在林下
在你微微扬起的眸中
弹响箜篌
一曲婆娑 
在危楼细风里 疏狂的醉倚 
掩盖着热烈的迟疑

你没有说话
我不过是你梦中的皈依吗
你留有我的发 只不过
已经忘记在前世

匆匆太匆匆啊
江南丝竹撕破一池的月光
灼疼了秦淮河里声声桨韵
那曲箜篌呜咽许久了 吹彻昨天
能否穿透那幕悲剧
为你一醉
----我便是命定的情种

小心抖落尘埃与疲惫
且来寻梦
请不要试图来唤醒我
良人
梦里
你是唯一的江南
流水吻遍纷飞的
花魂


29湘水之神 作者:陆煜(转自《溪山朗月》http://www.langyue.com)

坐在湘水的源头,看湘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吹一支寂寥的洞箫,那箫声里不许夹带忧愁。
望向河岸的金秋,秋田里青稀黄稠。
零落的村庄与依稀的河洲,有精魂在此静静地滞留。

明日是湘水之祭,而我无心于应酬。
倘若你在必责怪我的懈怠,劝我停下手中混浊的酒。

我自知不应忧愁,让你挥手还凝眸。
把浊思洒入云水之更深处,肃神姿以听庸人的箜篌。

将你赠的玉珏投入水中,以此来祭奠你的温柔。
将你绣的衣袂剪碎风中,以此来忘却你的歌喉。

作为湘水之神我绝不哀伤,面对你的逝去我收起迷茫。
怀念我们曾经欢乐的时光,放飞你曾眷养的那双凤凰。

看凤凰徊空翱翔,我羡慕他们自由且成双。
便忆起芙蓉之春帐,那荷花与莲叶的温床。

青穹是春的幕幛,潇湘是春的洞房。
明月是春的灯盏,星辉是春的烛光。

我采集整个江上的落花,让你的明池散发沁人的芬芳。
我贿赂整个傍晚的流霞,让你的婀娜黯然日月的光芒。

你的歌喉让灵鸟无颜歌唱。你的舞姿让湘水欢腾流畅。
在盛开菡萏交织烟霭的水上,你是我天嫉神妒的新娘。

可惜欢乐如此短暂,转眼冰凉了你的胸膛。
那柔水芙蓉的纤弱,经不起某一夜的风狂。

我们的欢乐高高在上,须臾间便惊动了上苍。
众神在云端窃窃私语,此刻他们正密谋天堂。

我们经年未去朝拜东海,东海之神的恼怒理所应当。
百川也和我们疏远已久,在他们看来湘神何等轻狂。

我并不轻狂,我只想将真实的生命与你共享。
你并无过错,你只是渴望淡泊地做我的新娘。

为什么一定要以世俗的目光,来衡量我们的爱情?
众神其实并不明白,你我的爱情比天道更加高尚。

正因为如此深情地爱着,使我厌恶一切仙班虚伪的同行。
正因为如此神圣地爱着,使我蔑视所有逢场作戏的殿堂。

雷霆,传来天堂的暴怒。风雨,侵袭蜜月的小屋。
霹雳,带来最后的通牒。要我,流放遥远的国度。

百川蜂拥而入,他们会盟的铁蹄踩着湘江肆虐狂呼。
独木难支的我,只能看着臣民仓皇奔走却无力约束。

泛滥的江水席卷潇湘,美丽的部落便顷刻萧条荒芜。
暴虐的天空乱云飞渡,我知道我将别无选择地臣服。

既然我们的爱情比天道更加高尚,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自私着爱而忍看悲苦?

既然我们的爱情比天道更加高尚,
那么请让我流放吧天地人神都阻不断我的归路。

然而我竟遗忘了一点,我忘了神仙也会死亡。
路过三峡浮水而望,神女峰的背影凄婉苍凉。

另一段悲情的神话,它忽然让我预感到不详。
垂影自照,惊见我的影子象极了不归的襄王。

于是梦里生长了遍地的修篁,每一棵湘竹都斑驳着泪光。
那哭泣的杜鹃啼声如此清晰,在竹梢间我听着呕血的唱。

梦醒了,一只疲倦的鸟儿坠落于囚我的铁窗。
它告诉我在我离开的三个月里湘竹尽皆枯黄。

有一个很憔悴的女人,她原本是湘水最美的丽娘。
某夜躺在荷叶与莲花的床上,眸子比流星还凄凉。

但是,她不许我哀伤。哀伤,将会使我忘却抵抗。
而后,我会俯首屈服。屈服,才是爱真正的死亡。

就算,莲花开谢陨落,藕根依然顽强。
它虽然被淤泥深掩,白玉色的本质却不会任肮脏埋葬。

就算,银河浩瀚苍茫,爱情终有方向。
它虽然被距离阻断,黑鹊羽的柔弱也可以凌驾起河梁。

她走了,化作一朵晶莹的水莲,碎了,滴溅入湘江的深沉。
我知道,她其实已获得了永生,恒远,恒远为湘水的灵魂。

漫漫的冬终于过去,雪融化的季节我将启程。
迢迢的路徐徐归去,燕飞回的日子又是一春。

我昂着头回我的故乡,漫长的流放未使我丝毫沧桑。
我昂着头一路地歌唱,在百川的惊噫里我没有哀伤。

即使雷霆再来,我依然高昂。
此时的湘神,比以往更加坚强。

即使风云再会,我永不彷徨。
长久的流浪,已让我不懂恐慌。

吹绿了荷叶,吹红了莲花。
虽然我的温床再没有美丽的新娘。

洗净了青穹,洗净潇湘。
虽然我的洞房再没有耀眼的光芒。

我用整个湘水来寄予思念,思念象湘水渊源流长。
我用整个湘水来滋润土壤,土壤将愈合陈旧的疮。

纵使偶尔我会落寞,落寞里也不会留有惆怅。
纵使偶尔我也贪杯,混沌的酒不会让我迷茫。

象爱着你一样,博爱潇湘。因为你的精魂在湘水里生长。
象爱着你一样,克守一方。因为你的生命在每一个村庄。


坐在湘水的源头,看湘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吹一支寂寥的洞箫,那箫声里不含半点忧愁。

再望河岸的金秋,秋田里青稀黄稠。
零落的村庄与依稀的河洲,你的精魂与我长相厮守。


30向远古 作者:杨牧

是从来没有一个音符
如此绰约,可是默默无声
也许你本属于远古的韵律
曾经翩翩飞在多争执的年代
一朝厌倦了宫商嘈切,决心逸去
隐入被遗忘的乐府──
洁白绰约,你是昆山之玉
直到李凭中国弹箜篌
凤凰惊叫,乃悠悠醒来
不行兮夷犹
等候著
而那已经是石破天惊的第九世纪了
秋雨逗落在纷纷大朝代的末叶
你像音符一样醒来,轻轻吟哦
羞涩地温习著远古的韵律
歌声浮在洗亮的树叶上
飘飘闪烁的心事:历史
是一页再生的新谱

等候著,破碎的光影在现代
聚合,我听到一首无滞无碍的歌
走入我上邪无绝衰的乐府
为我的压卷诗定音
向远古


31李贺 作者:颜非(转自《第六晚》http://www.6night.com)

一身鬼气自诗眼里冒出
扬起的宽硕青衣影影绰绰
夜嶙峋,世人狰狞
满室墨香与药味
驱不散寒月冷光
长吉不吉
不如系马长安
只身回故乡

铜质声响自哪片瘦骨
是马抑或是你,还不一样
你诡异一笑,从锦囊里
抖落压城之甲光
麟角玉石四溅
一曲箜篌犹带酒香
你一脸醉意,喷出回肠之气
忧愤为诗,吐舌如剑

此生最长处
抱病携长铗披散发狂歌当哭
颠踬于长安街头
短处么,奉礼郎
绝句还是性命

长吉,这回咯出的仍是带血的诗块
殷红如鸡血石,透着体温衍连千年
晚唐也就病了,直至现在
浩帙繁卷呵,不及
你咳出的一首断章


32境界·其二(节选) 作者:卢枣(转自《新文网》http://www.new153.com)

……
带血的白纱顺风飘荡
……
金色的声响叮叮当当
天宝物华,天宝兮
物华多白云,千载空悠悠

淡泊的伎俩无处去
箜篌吹离了青山最幽的茅房
时间已算尽尘垢
独留孤雁长空。


33题目不明 作者不明(转自在《网易搜索引擎》http://search.163.com中出现的《天涯虚拟社区》http://www.tianyaclub.com的说明文字)

垂杨夹岸,疏枝临水,郊隅谁识清幽?
半玦曲桥,无边野陌,青衫几度醉游。新怨付箜篌。
无限殷殷意,难系行舟。揉碎刚肠,强颜欢笑代为筹。
明朝人去池洲,唤春风十里,相护罗裘。
别后阑干,别时辞赋,梦回清泪长流。争忍说休休。
还登临极目,望断秋眸。过往鱼鸿,早传消息到楼头。


34唱和·乐府·怀君 作者:葛紫巾 南乡子(转自《清韵书院》http://www.qingyun.net.cn)

上元夜,乌沙路。
十里琵琶可曾住?
青丝绣断空怅婉,清泪如泓无注处。
数金阿,如陌路,
便向铜镜怜娥眉,长亭倚断望的卢。
封候若是男儿意,当为照碧炼吴钩,不辞若耶月侵骨。
如是赏听绿腰曲,应将轮指起连环,箜篌弄时秋娘妒。
此弦可动紫皇听,石破云舞可相如?
惟怜愁香涩明眸,一寸相思十寸苦!(葛紫巾)

上元夜,长安路。
虾蟆陵下可曾住?
绣罗妆成惊玉容,五陵年少忘归处。
金龟婿,藏娇屋,
香腮凝雪鬓云渡,翠楼杨柳望的卢。
男儿壮志西北行,残阳如血照吴钩,飞沙透甲寒彻骨。
帐前应无绿腰舞,依稀旧梦是箜篌,曲罢常被秋娘妒。
二十三丝无人听,凤兮求凰来相如。
青衣小鬟魇如花,琉璃灯灭万劫苦!(南乡子)


35小重山·少年游 作者:落花风雨(转自《诗词总汇》http://www.sczh.com)

燕去匆匆无计留,叹春花谢尽,竟成秋。
单衣薄酒上西楼,风骤紧,落叶满汀洲。
无语对箜篌,二十年旧事,作新愁。
关河万里忍凝眸,凝眸处,不似少年游。


36水调歌头 作者:晚风依然(转自《华网文盟》http://www.cnlu.net)

日落山脊外,月上柳梢头。星斗满天不语,思客独自游。
湖畔桥边亭内,房前林间花下,犹有故人眸。残景依旧在,无言对空楼。
忆往昔,齐挽辔,共箜篌。竹马青梅,雪月风花,年少不知愁。
双鸳东飞西去,栖鸟南来北走,韶华竟白头。天涯寻芳草,湖海一孤舟。


37凤凰台上忆吹箫·岁末 作者:蝶舞(转自《被酒寻诗隐秀庐》http://www.xiulu.net)

残雪凝寒,素冰碎玉,飞霜乱裹枯楸。任冷风萧瑟,尘满轩楼。
晓夜惊梦回首,相思泪,付与箜篌。伤神久,依稀清昼,辜负锦裘。
悠悠。情思百转,叹似水流年,何以为谋?纵新词彩笺,末道怨忧。
欲寄缱绻心事,随长焰,不复勾留。兰庭后,烟花绽尽,不散闲愁。


38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姬百合(转自《女性》http://she.lycos.com.cn)

珠帘低垂,庭前月冷,心思一阙箜篌。曲罢余音袅,侬更添忧。
舞榭歌台深处,安能念,汀渚同游?今非旧,无端消瘦,何处堪留。
沉浮。韶华辗转,几曾算而今,魂掩香丘。怨流水无赖,不作稍留。
暮暮朝朝东去,终难载,天际归舟。伤心问,去年燕子,尚肯来否。


39浪涛沙 作者:刘采(转自《苏州大学新闻》http://210.29.168.137/unews/original/txt/18.htm)

寂寞引箜篌,绿水行舟。轻歌曼舞苦淹留。
聚散相宜知遇已,偎酒言愁。
枝上柳绵休,春意何求?无心梦里识明眸。
翠袖婀娜深有韵,请住温柔。


40古诗·之三 作者:嘘堂(转自《听松榭诗刊》http://www.tingsong.com)

秋风深于水,微澜夜正瀰。似欲浸高楼,蛩声亦四起。
我坐蛩声中,如在生命里。俯身拾芳菲,静穆之时晷。
晷上一群人,皆与我相似。各抱一箜篌,往来寻彼此。
相逢徒自悲,相逢徒自喜。呜呜若有歌,断续曾弗已。
徜徉廊柱间,空洞其凝视。柱影远且长,柱身久弃毁。
惟余蔓草纹,穿行神庙址。幽香岂能循,神圣不能倚。
而有无言者,大地或城市。存亡两难求,适如我与你。
我今但漠然,你固无终始。秋水正扬风,其音殊未止。


41贺新人(谜语) 作者:粲叟(转自《南京灯谜》http://nanjing.dengmi.com)

箜篌空弹拨,个个潜身听。横竖是日日心头,点点滴滴铭记清。
                      ——侯增


42箜篌曲奉酬峻青先生赠诗 作者:宋连庠(转自《解放日报》http://www.jfdaily.com.cn)

乌发乐悠悠,童心足解愁。重仁爱、文采风流。
仗义执言情直厚。儿女孝、喜登楼!
晚晴又何求!清闲享自由。风浪过、共泛轻舟。
诗画恬然添雅趣,天行健、寿千秋!


43洛神归 作者:条子(转自《绝妙好词》http://toppoem.myrice.com)

天赐子建才,走笔唤诗来。何由倍惆怅?懒上铜雀台。
因遇佳人驻,云鬓自剪裁。娉婷风助柳,绰约霞落腮。
寻常不见雪,冰肌映霜白。海棠听雨长,牡丹入盆栽。
人面欺桃李,鲜妍次第开。从此多郁色,世故早安排。
相聚日有阴,相别日无晴。孤帆展天碧,珠泪洗月明。
戚戚中秋后,谁复伴侬行?两地歌宿怨,一生叹浮萍。
闲取春池水,煮茶苔正青。漠看金乌堕,独闻翠鸟鸣。
思卿迫人老,念卿拂梦新。洛神飘舞罢,离赋动太清。
脉脉敛星眸,试藏浅深愁。千红难解绿,一叶总知秋。
流馨沾衣暮,凝脂卷帘收。镜中除岁岁,青丝换白头。
琴瑟余空谷,冥归断弦抽。知者成陌路,倦然对箜篌。
阴霾蒙昼夜,乱石掩沉舟。杜鹃声厉厉,滴血淡成稠。
唤卿断桥边,遗恨花落前。唤卿双宿树,生死可同年。
唤卿回复去,焉止我心牵?唤卿终不答,绝恋待沉眠。
低眉湿晚寐,转眼怨婵娟。凄凄悲欲尽,天意妒尘缘。
埋身甘露下,羽化甫登仙。隔河邀倩影,但醉百花间。


44清华诗词集句·其十 作者:(四句依次为)容若、刘铮、润清、彦平(转自《绝妙好词》http://toppoem.myrice.com)

以古视今全不奇,箜篌犹自怨新词。
相思最苦多情种,肝胆少时岂有悲!


45贈苑兒 作者:徐晋如(传自《绝妙好词》http://toppoem.myrice.com)

消盡情癡衹賸狂,夢魂無限綺羅香。
可憐倚入箜篌語,畢竟紅綃解斷腸。


46陇右道中怀古 作者:李汝伦(转自《中华诗词网》http://zhsc.sdedu.net)

铺地埋山千古愁,几人曾想觅封侯。
征夫拭泪颅堆雪,都护停弓雁过楼。
塞马嘶风闻笛管,汉宫笑浪漫箜篌。
游魂潜入春闺梦,青鬓还为少婿留。


47眼儿媚 作者:高树晚蝉(转自《溪山朗月》http://www.langyue.com)

雁背初寒入西楼,薄醉拥轻裘。中庭日淡,朱门半掩,尘满箜篌。
阮郎已隔蓬山远,因甚酿秋愁?屏山慵倚,篆香半缕,风动帘钩。


48赠仲卿 作者:太厚(转自《被酒寻诗隐秀庐》http://www.xiulu.net)

男儿志当觅封侯,博得青史载千秋。
身无婢骨薄仕禄,诗有灵韵逞风流。
磐石转移蒲苇老,鸳鸯飞去梧桐留。
柳绿桃红仍依旧,春庭无处听箜篌。


49春风人字十首·其五 作者:城南(转自《耕读论坛》http://www.gengdu.com)

旧时楼阁新时月,浅照箜篌半落身。
未抵春风轻易发,壁萦弦语只无人。


50悲秋 作者:焚琴客(转自《同兴网站》http://www.17698.com)

独临空阁满腹愁,新月愧无劳人瘦。
辽西朔风啼筚篥,塞北淫雨咽箜篌。
目凝水魄终成泪,心聚秋魂始作愁。
欲将彩笺托征雁,更愁寄与谁人收。

作者注:解释一下颈联——上一句的“目凝水魄”合起来就是个“泪”字,下句的“心聚秋魂”合起来就是个“愁”字。


51古风·其二 作者:零丁洋(转自《中华在线》http://www.chinesezj.com)

踽踽遡源。
箜篌。几只白鹭自坻斜翅
消失于宿雾

素月。邃古之翼翱翔
悄然见黑陶孕育的青铜和铁的太阳
朝朝暮暮驰鹜于貉
却无缘蛇身人面潺湲的曦和之光
愈往远古愈觉得扶犁人腹胃长饥
心如坎坎伐檀

回眸来处
离骚缘忧心蔓延而上
头顶朦胧


52九九君赠画 作者:白水(转自《野草》http://www.yecao.50g.com)

一轴彩墨随我在天际飘游,
巴山蜀水悬挂着累累乡愁。
两株老藤结满了红荔绿柚,
清江上橹声摇动帆影沉浮。
好安逸,九九!

苏东坡从赤壁弄来扁舟,
红荔是杨妃含笑高楼。
寒云隔不断巴山啼猴,
都江堰有蜀水万里淌流。
谢谢你,九九!

“人在画中,心在梦中”,休休,
题诗里偏生不给出梦的源头。
我的心从此日夜不宁,知否,
总是惦记着那杯阳关老酒。
不对呀,九九!

神也悠悠,魂也悠悠,
青山绿水间追逐碧鸥。
我要衔回遗落的诗行,补漏,
醒也叹息,寐也泪流,不羞。
求求你,九九!

天涯更西处有痴人回首,
关山相隔岂是在一壑一邱。
中夜不独徘徊着蜀丝箜篌,
更把一个呆汉挟到梦乡勾留。
你知否,九九!

半间小庙失落在莽苍林后,
不问它佛刹道观,我且先稽首。
谁拧我耳根?一黑衫,枯瘦:
“画中不见峨嵋月,梦难下渝州。”
你好狠,九九!


53四月(节选) 作者:魏宏志(转自《世纪风》http://www.shijifengwx.com)

梦幻四月飘坠你的芳香
我习惯堕性的躯体沾满尘土
四月摇摆缓重的步子而来
伸着无数叛逆之手而来
我的心被这疯狂敲碎
四月托起我去年叨烟的姿式
粗暴的河流摔打在脉管里
歌声因你眼瞳的炯然而颤动

我崇尚四月澄明的艳日
我歌颂四月麦野无情的骚动
使我一天天变得冷峻的四月
仰起头看着高肃蓝天的四月
竟是那种悲愤而铿然的节奏
以手抚胸 无法扼止狂泛的
心跳 我践踏每一丝绿色
我对你一次次的剥夺
四月的神灵徒然衰老许多

爱人 祈盼你如雨般仓促降落
爱人 等待你如紫丁香的宁谧
使者 将花期纳入胸怀
使者 携带天音的箜篌
纤纤细手 如倾如诉
……


54含香 作者:雨窗(转自《御天龍·藝文誌》http://yutianlong.xiloo.com)

你說
我是摺扇上的蓮
看不到愛的永遠
今夜
我擁坐在一朵青蓮的構圖裏
企盼槃緣

蓮生有所怨
卻不能爲情
折斷你的片段
這便是你戀蓮的淵源
未結今生一個緣
天與地同憾
待來世吧
或在夢的那邊

完成情緣
竟要等上千年萬年
在天涯
共守蓮那一生的情顔
癡夢不減

徐徐打開 手中的摺扇
那朵蓮也在漸漸盛開
唯一的蓮
于唐風宋雨之間
紅顔影斜
孤獨成一種古典
寒塘裏落滿了一池水墨的冷豔

打開又聚合的瞬間
如季節的轉眼即逝
美麗如影相隨
水榭裏
似仍有紅袖走過
霓裳舞動 箜篌聲住
月色下誰在低聲飲泣

摺扇上的蓮
沒有季節
隨時就可爲你打開
只是 蓮影憔悴
我要寫下多少如水的詩句
才能裁一襲禦寒的蓮衣

無水之蓮
是不是也有未了心願?


55千年的约定 作者:黎静波(转自《清韵书院》http://www.qingyun.com)

千年万年的花开了又谢了
我们在每个郁金香绽放的日子里
相约着遥遥呼应

玫瑰在青瓶中静守空闺的黄昏
你还是八月的模样么?
闭上眼我便纷扬成一树梨花
隔着遥远的岁月
在阳光下沉默

微风从千年拂到如今
满目的梧桐花淡淡的紫着
弹箜篌的女子在古相思曲中伫立
听玉阶上传来的一首唐诗
白菊无声地从八月站向今夜的中庭
一串念珠把韵华击散四处蔓延
而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徒呵
早已忘却前世的轮回


56城遇 作者:西西(转自《亦凡公益图书馆》http://www.shuku.net)

忽然
身在城里了
我说
就是在这个城里
可以找到
白头鸦
五花马
他们都笑我傻
原来他们对
我果然找不到
三更时分
我模仿鼓楼的样子
睡熟了
又错过了床前明月光
所以呢
捣衣声
也没有听见
我是去了骊山
经过灞桥
年年柳色
以及
水边的丽人
都不见
我又去过咸阳
关于阿房宫
可有谁见过阿房宫
关于王
怎么能见得到王呢
我说
总有些什么
仍在东大街
南大街
西大街
北大街
就站在官街
仔细看看
这里是通义坊还是
平康坊
敲敲门
打扰了,请问
骠骑大将军
在家不在家
两千年没见面了
实在惦念他
敲敲门
对不起
可以进来
听一曲箜篌吗


57或者 作者:菊开那夜(转自《榕树下》http://www.rongshu.com)

彼岸明灭
幽寂的风眼
我是光亮
证明着北方

沉默是为了
更仔细的哭泣
那个人
一个字
我合起了手掌

思念
在箜篌声里
破碎了月光

或者你
或者我
一语成谶的半世
墓穴北望


58七月半 作者:梅花落(转自《流放地》http://www.liufangdi.com)

坐在荷叶上的人,和鲤鱼推杯换盏
七月半,竹叶青浮于水面
投河的女子髻满珠花,饮恨三年
素衣缟服,病久恹恹。十七盏明月
填满小山重叠的颐和园
石船里灰尘扑面。弹箜篌的女鬼
裙幅拖在河沿,碧绿而模糊的镜子
“她是谁?为何会在这漫游的寒气之中?”
说话呀,她水袖婆娑,吐气如兰
雪那么厚。她婉转腰身
月光般冷冰,鲤鱼的旗袍被剥开
鳞和肉长满青苔。像丝竹一样忧郁
荷叶翻卷,多少落英呵,太漫长了
醉眼朦胧在半空滑翔。我闻到阴沉的香
七月半,竹叶青浮于水面
坐在荷叶上的人,和鲤鱼推杯换盏


59小節(残缺) 作者:杨佳娴(摘自诗集《屏息的文明》)

……
水與火,瞬逝與永在
……
急雨
……
不滅的荷燈
……
濺綠了樹影的鞋尖
……
豔豔於心的紅燭
……
紅爐中描著香篆
……
窗前的竹影因他細微的喘息
而發顫……
……
有人在畫屏深處
彈啞了箜篌
……
當我們醒來
詩人已經離開書案
擱著的筆管上有久握而泛青的痕跡
紙上斷井頹垣
宮殿還在千百里之外
只有脫落了金箔的鳳凰們
在窗櫺上歇息


60孤独 作者:蝼冢(转自《故乡》http://www.guxiang.com)

当我走进私语
我感到今夜斯人独坐的孤独
那模糊了血液的字迹蜿蜒而过我的思绪

值此海角天涯
也总有一部小行板在我的周遍奏起
彻夜难眠,一不小心就走去那长风的山岗

我在想丘陵如何丧失节奏
舞起浪花,继而有庄蝶嬉戏于上
真是妙不可言,手舞足蹈
三言两语顿而开悟,惋惜了忘负箜篌

亲爱的,正如你所说,你已壮阔的没有结局
继续让你那孤独化为彼岸的岁月
时时跳跃在我的视线,寒夜孤长,不要忘了
提一提那条褪色的吉普赛红毯,瘦裸了诗肩


61袖底风·绿袖(Greensleeve) 译作者:莲波

我思断肠,伊人不臧。 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弃我远去,抑郁难当。 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我心相属,日久月长。 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与卿相依,地老天荒。 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

绿袖招兮,我心欢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飘兮,我心痴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摇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我即相偎,柔荑纤香。 I have been ready at your hand
我自相许,舍身何妨。 To grant whatever you would crave
欲求永年,此生归偿。 I have both waged life and land
回首欢爱,四顾茫茫。 Your love and good will for to have

绿袖招兮,我心欢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飘兮,我心痴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摇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伊人隔尘,我亦无望。 Thou couldst desire no earthly thing
彼端箜篌,渐疏渐响。 But still thou hadst it readily
人既永绝,心自飘霜。 Thy music still to play and sing
斥欢斥爱,绿袖无常。 And yet thou wouldst not love me

绿袖招兮,我心欢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飘兮,我心痴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摇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绿袖去矣,付与流觞。 Greensleeves now farewell adieu
我燃心香,寄语上苍。 God I pray to prosper thee
我心犹炽,不灭不伤。 For I am still thy lover true
伫立垅间,待伊归乡。 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

绿袖招兮,我心欢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飘兮,我心痴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摇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62佐为祭(节选) 作者:shintani(转自《威海信息港》http://www.whinfo.net.cn)

……
秋夜凭栏水无痕,缄思棋中一缕魂。
洞箫谩吹破清冷,箜篌再弹夜已昏。
青衫掩泣笑颜逝,银屏忍对宫扇横。
举棋残局空相忆,窗下惟有卷帘人。


63晚秋 作者:冷剑语(转自《Yahoo!奇摩- 个人网页》http://home.kimo.com.tw/cccooll.tw/03d02.htm)

枫红又见一年景,残花枝头悲清秋.
篱菊寒蛩旧梦远,萧瑟几曾闻箜篌.


64箜篌、鱼(对句) 作者:兰之幽兮 负棺人(转自《北国网》http://www.lnd.com.cn)
  
静月横斜吟白雪(兰之幽兮) 流泉纵落洗青鳞(负棺人)  

作者注:记不起来是在哪听过以《公无渡河》这个古诗谱成的箜篌曲了,只觉其声哀切,凄凉反恻。这个来自西域的乐器像中国古筝(竖筝),不过形体更加狭长纤秀,一弯纤月般泼出雪色的凉来。下联唯一称道的,是巧妙的用了“鳞”这个局部意象来代替“鱼”这个总体意象。


65题金庸笔下二十四个女子·陈圆圆 作者不明(出处不明)

尽世传闻心自知,娥眉相笑苦西施。
岭头梅花开虚度,江上秋莼娇云姿。
云姿自怜终随水,镜台寒菱射两眉。
先从箜篌识家翁,又向禁苑妆班姬。
禁苑不传题红叶,上林花好惜春绝。
春去春来几朝暮,身如风蓬从容度。
舞袖歌喉怜者重,最可怜者期谁住?
香囊数因刘阮解,冰弦每为周郎误。
美人思量英豪气,不意英豪竟空许!
草寇帐前惊侧目,权奸幕后却贼鼠。
休言一怒真何因,娥眉自苦杜梨心。
芳菲勿近宝剑厉,甘名祸国做女人。
我来题芳一大哭,俗世几人真知汝!
馆娃列国皆妨性,会当云中觅鹤旅。
云中未成江海阔,吾名王子竟若何!


66楼兰的传说·楼兰新娘·古曲 作者:丑鬼阿呆(转自《丑鬼阿呆工作室》http://chouguiadai.tougao.com)

几千年后
有人吟唱,为什么
走得最急最快的都是
最美的时光

毫无设防
黑夜正在临近
少年你我
还在那条河里
快乐、沉醉、流连……

战鼓忽起
楼兰的天风云骤变
那家园的呼唤
任少年豪情、儿女情长
我们含泪而别

七弦箜篌
拨不尽那古相思曲
丝绸无言
林中小鸟也不再欢唱

楼兰的草
枯了又绿,绿了又枯
那少年英雄呢
杳无音信、音信杳无

照无眠
思念如鳞
洒在楼兰的月光里
洒在
孔雀河的流水中……


67满庭芳·仕女图 作者:夏双刃(转自《凌霄阁》http://www.eve820.com)

粉雾如霁,灯香似宝,钗钿一抹青春。幽屏光满,省净古今文。
未问龙舟消息,风雪届、故棹冰痕。得新句、乱试箜篌,端的禁红唇。
真真!叱远客。门前鞍马,系柳何人。任崩灭珠玑,磨洗星辰。
俯仰千金体态,都填作、半纸湘君。空垂记、秋水曾经,绕指不堪论。


68酬答项羽 作者:夏双刃(转自《映月微风》http://yinyuehe.yeah.net)

一壶冰酒烈士诗,天灭红颜乱世时。
弹乱箜篌佳丽地,反嗔兄弟倒戈只。


69箜篌 作者:水湄(转自《枫亭》http://www.fengting.com)

无端素手弄箜篌,有赖胡音也通幽。
曲尽蓦然悄回首,一天风月半江愁。
留得半江依旧去,不肯为人稍停留。
莫非他乡无寂寥?忍把琴心任意丢。


70北风 作者:冲剑客(转自《西六区》http://west6.nease.net)

数重彤云长空塞,几声更鼓静夜沉。
四边树木枝渐摇,十方吟啸声徐闻。
泰山滚石百丈落,东海怒涛万里震。
五音铿锵箜篌奏,一声凄切凤凰鸣。
无边天际红似血,刹那人间冷如冰。
苍穹沉重一夕扫,大地肃穆九州清。


71鹧鸪天·病中杂感 作者:修淬光(转自《新沂信息网》http://www.xinyi.net)

腹内藏珠已久留,那堪此际痛难休。
病中阅日长于岁,春到颓年淡似秋。
难一醉,解千愁!更兼无力理箜篌。
分明早是风前烛,犹想瑶台梦里游。


72江月晃重山 作者:修淬光(转自《新沂信息网》http://www.xinyi.net)

洛浦烟尘无迹,瑶台有梦难留。怜他寒苦一群鸥。飞难起,云雾绕山头。
雁去空传玉笛。闷来闲理箜篌。无边荆棘几时休,音沉寂,伫立怕登楼。


73银河 作者:银河之魂(写于《华音音乐社区》http://bbs.huain.com)

你总是孤独的流去
一如你孤独的来
洒落银色的涛声
流向星那边的大海

在千古如梦的岁月里
你可曾有过一朵相伴的云彩?

原来,亿万颗银星都漂闪在你的胸怀
并不需要仙女特别的关爱

可是天际还有弯弯的箜篌
温柔的银光梳理着倔强的银发
划碎了银涛,一层层星波荡漾开
汩汩的银河之声响彻天外

让我们相伴流去吧
一如我们相逢的现在
一起洒落银色的涛声
奔向星那边的大海


74箜篌之魂 作者:银河之魂(写于《华音音乐社区》http://bbs.huain.com)

金翅的神鸟
旋飞如血的身影
在燃尽一切的时光之火中
舞出七千年的绚烂

九天的凤凰君!

披撒朝霞的彩羽
穿越千古的乌云
舒展晶莹的双翼
洒下永恒的光明

为了你,一颗不灭的心灵


75天籁之音·梦箜篌 作者:银河之魂(写于《华音音乐社区》http://bbs.huain.com)

 闪雨    鸣凰
千  碎  玉  凤
千  星  夜  彩
 点点银峰耀雪莲翻
   间  山
   花  尽
    霰舞


76天上谣 作者:银河之魂(写于《华音音乐社区》http://bbs.huain.com)

明月挂箜篌 银河星之洲
低头见明月 知音应未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4 9:44:4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