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各地汇萃)

18
回复
515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30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民歌 《哭嫁》

这首歌的旋律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式的下趋进行,与自然嚎哭的语调很相接近,也是民间风俗歌的一种。

旧时习俗,新娘出嫁之前,邀集要好的女友来家陪伴新娘歌唱数日,而每日从黄昏唱至半夜,最后一天则唱到新娘上轿为止。而所唱的内容也很多,有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有表达姐妹依恋之情的,有埋怨父母包办婚姻的,也有斥骂媒人,或诉说做媳妇苦楚的等等。也有少数是向新娘祝贺的。这些曲调一般都取自各地的山歌和小调,大多以哀怨忧伤为主。无伴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有些地区仍保留着这种风俗,但内容有变化。

江苏民歌《哭七七》

“七七”是江南农村过去为悼念死者,祈祭亡灵而进行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风俗活动,共分七阶段进行,而每阶段七开,故谓“七七”。

这首江苏民歌是描写一位刚失去丈夫的青年妇女在“七七”期间哀念亡夫,悲叹自己噩运时唱的。各段歌词以“七七”风俗行事为序引,诉说自己的内心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封建礼教迫害下的青年寡孀的苦难生活及 惶恐心情,以及向往自由的叛逆精神。曲调较纯朴、深沉感人,富有浓厚的江南民间风格。

作曲家贺绿汀的《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就是用这首曲调编成的,至今为人们所传唱。

湖南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

一首流行于湘西的男女二人对唱的革命民歌。歌词大意是:郎去当红军,写信回家中,要姐另改嫁,莫要误青春;而妻子回信说,丈夫你莫挂牵,奋勇杀敌人,姐心永不变,等你回家中。其语言纯朴、感情真挚。从曲调看,它是建立在五声羽调式上的民歌。整段歌共五句,句与句之间连环相扣的旋律进行就像缠绵不断的情丝从心底流出,表现了夫妻二个忠贞不渝的纯洁爱情。

湖北民歌《放牛伢儿受苦端》

是湖北鄂东地区的一首放牧山歌。歌中诉说了牧童所受的苦楚。其曲调简单,节奏规整,属谣唱型歌曲,最后的呼声具有牧牛山歌的特点。如果没有这最后的呼声,这种曲调已经与小调的谣曲非常接近了,是放牧山歌曲调中的一种类型。

河南民歌《王大娘补缸》

一首边唱边表演的歌舞。是 "补缸人"出场时挑担走圆场唱的,唱一句走几步,每一句后面都加有衬腔(有时衬腔由合唱或乐器奏过门代替)。衬腔篇幅较大,一般都是独立成句。可以说这是一首典型的对应性结构的民歌,它有多重对应关系,如第一、二句之间,第三、四句之间有对应关系,其次,第一、三句与第二、四句之间也都有对应的关系。 电视剧〈水浒〉主题歌就有它它的影子。

青海民歌《一对白鸽子》

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的花儿小调子曲调,也称"呛郎郎令"。歌者把自己纯洁的爱情比作洁白的鸽子,在大河峡谷之间自由地飞翔。这首歌的旋律来自当地流行的小调,经过花儿歌手的传唱,给它增添了许多山歌的特点。它旋律悠扬起伏,感情憩畅纯真,歌中还运用了衬腔摹拟鸽子扑翅戏水的声音,增添了此歌的生动感。

江西民歌《我们山歌牛毛多》

江西武宁山歌,同时也是牧童夸耀自己智慧的山歌。歌中表现了牧童自豪、得意的神态。曲调采用了山歌抒咏、上扬、自由的特点,把抒咏性曲调表现得很有性格。但腔幅并不宽也不长,没有构成上长音。整曲调上扬到最高音时,其运腔自由并带有即兴性。

安徽民歌《打夯歌》

安徽巢县一带农村人工脱粒劳动时唱的号子。打时众人围在一张或一排桌子两边,抱麦垛摔打。这种劳动也不要求严密协作,但节奏统一,可以使动作整齐、协调,效率提高。唱号子时人们随节奏隔一拍打一下,对面的两排人交替击拍。这类劳动较轻,号子旋律变化较多,表现较刚健 激扬。歌词的内容主要是以爱情和逗趣为主。

浙江民歌《青丝鸟》

这是流行于浙江西部的传统妇女诉苦歌。主要讲述了小姑子回娘家遇见了嫂嫂,相互倾吐着做媳妇受欺压的苦衷。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地方特点很鲜明。

四川民歌《晾衣裳》

这是一首四川小调,除了谱上的一段歌词之外,还有三段歌词如下:

(2) 情妹妹听见树叶儿响,悄悄走出绣房,假装晾衣裳,偷眼把哥望。 (3) 衣裳晾在竹竿上,眼泪汪汪难开腔,转身进绣房,有话对谁讲。 (4) 公婆问我哭啥子,没得米汤浆衣裳,哎呀浆衣裳,我的公婆呀!

这首歌主要叙述了在封建包办婚姻的压制下,一对有情不能成眷属,但旧情难断,男方遂到女方婆家去看她,并采用以前二人默契的吹树叶的方法来召唤她。女孩子出来后,二人默然相对,想要说的话一时又不敢说,一时间泪水不住的往下流。

公婆见此状,问她哭什麽,满腹委屈、辛酸的女孩还要编出谎话来搪塞。如此伤心的歌词配上暗淡、凄凉的曲调,造成一种压抑、悲苦的气氛。

宁夏民歌《对花》

《对花》一类的歌全国到处都有,有的属于谣曲,有的则属于时调或歌舞。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游。它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有的甚至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这首宁夏永宁的《对花》形式较简单,而旋律进行、调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西北地方色彩。

广西民歌《鼓楼坪场好热闹》

在侗族,人们信奉萨玛神。每年春节时,人们都要举行祭礼活动。在此全寨老少都到供神的礼堂致祭后,人们在社堂前围成圆圈,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种艺术形式则称为“踩堂歌”,侗语叫“多耶”或“耶”,其歌词多为歌颂祖先祈求丰年和平安等内容。演唱时一般为一领众合的形式,声势十分浩大。这首《鼓楼坪场好热闹》就是以“踩堂歌”的形式演唱的。

由于侗族南北两个方言不同,因此在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音乐方面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如侗族北部方言区的民歌基本上是单声调的,而南部方言区的民歌则多为复调民歌,《鼓楼坪场好热闹》就属这一类。这种歌的结构较多,既有短小的节歌,又有十几分钟的“大歌”,还有可唱几个晚上的叙事歌。此外,南部区的民歌除了短小的“河歌”外,还有一定程式结构的“赶赛”(歌头引子) “结尾”等。

内蒙民歌《阳婆里抱柴了哥哥》

流行在内蒙西部的爬山调传统情歌。歌曲抒发了一个姑娘一心想念离别情人时的焦急、愁郁的心情。其旋律在汉族民歌的基础上又汲取了蒙族民歌的音调,而两个民族的音乐色彩特征揉合得非常巧妙。

贵州民歌《难逢远方郎》

流行在贵州苗族的一首游牧歌。

苗族人民主要散居在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较多。这个民族历史悠久,人民忠厚朴实,勤劳勇敢,而且能歌善舞。苗族的民间歌曲十分丰富,而且独具特色,每逢传统节日、亲友聚会、婚丧嫁娶、立房起屋、男女社交等场合,都以歌唱来表达宾主之间的祝贺,或对下一代的传统教育,或讲述历史、叙述故事、哀悼亲人等。这首《难逢远方郎》就是苗族青年男女初相识时唱的歌。唱出了相遇恨晚,愿结良缘的情感。

山西民歌《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这是流行在山西河曲的一首传统山曲的典型曲调。在旧社会山西河曲一带的农民年年都要撇下妻儿老小或心上的姑娘去内蒙谋生,当地叫“走西口”,他们春去秋来,历尽艰辛,而家中的妇女朝思暮想,日日等待。这一带的民歌常兼备蒙、汉民歌的特色。《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这首歌就是以“蜜蜂飞在窗眼上”等生动形像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一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和离别之苦。

这首歌的旋律跳动很大,常出现七度、八度、十一度的大跳。音乐既深沉优美,又奔放粗犷,同时带有较明显的蒙族民歌音调的色彩特点。这首歌的演唱较悠缓,音乐抒咏性较强。

福建民歌《日头出来红打红》

龙岩大池一带的传统山歌曲调。它音域窄,但曲调中的音乐抒咏性质加强了,手法也较丰富,句与句之间的衬腔较多,衬词语汇较丰富,音乐抒咏成分旋律层次较多,使之成为一首活跃、热情的情歌。

云南民歌《子孙不断根》

这是一首送灵调,主要流行于云南永胜的普米族。

在人生各项礼仪中,葬礼的内容较为复杂。从古代起,我国便把对死者的安葬看作重大而又庄严的事情,那时已有相当完整的葬礼了。在许多民族的观念中,葬礼一方面是对死者一生的贡献进行评价和追念,而另一方面又是对死者进入信仰中的另一个世界而表示祝福。在许多民族中,老年人的葬礼上还伴随着歌舞形式。

云南普米族的葬礼就较隆重。在他们那儿有这样一个风俗,人死后,家人立即爬上屋顶,掀开木瓦,鸣锣,放枪或吹牛角号,以此来向亲友们报丧。如果死者是妇女,娘家人还要到男家“打冤家”。娘家人在男方家乱砍梁柱、敲锅摔碗,以表示娘家力量大,有骨气。一通大闹之后双方便抱头痛哭,以表示和解。然后在宴请来奔丧的亲友,清巫师杀羊开路,将死者的灵魂送回祖先居住的地方。这首《子孙不断根》是普米族在老年人死后所唱的一首《送灵调》。

广东民歌《送情郎》

广东陆丰地区的传统山歌。其音乐悠长舒缓,调式色彩鲜明。同时抒发了情人的惜别之情,情深意切,尤为动人。

山东民歌《绣荷包》

流行在山东南部的传统情歌。歌词主要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同时刻划了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内心活动。歌曲的表达十分含蓄、隐晦,歌中用“星辰共日月”、“黄莺站树梢”等比喻了爱情的真挚和坚贞。音乐优美、抒情、细腻,旋律进行曲折,形态多样,宫调转换也较丰富。

河北民歌《放风筝》

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歌,歌中叙述了几个年轻姑娘在阳春三月,百花盛开的清明佳节出外踏青春游,并带着自己巧制的各种风筝尽兴游玩的愉悦心情。她们嬉笑欢娱间带着一种娇嫩柔婉的气质,简练纯朴中又有细致曲折的表现。这首歌的词第一段大多相同,而以下几段的写法不一,有对风等样式的描述和赞美的;有借风筝叙唱古戏和传说故事的;有借绘春意,兼述对恋爱生活的向往的等等。而曲中常用一些衬腔来描绘风筝随风荡漾的情景,显得十分传神。

这首歌的曲调婉转、曲折、舒展、流畅,各地的流唱曲调相同,可以说这首歌的曲调是个历史较久的民间曲调。

甘肃民歌《下四川》

流行在甘肃陇中高原一带的传统“花儿”。歌曲主要抒发了在空旷无人的荒山野地中,一位饱经沧桑、跋涉于陇蜀之间的脚夫,流离他乡,举目苍凉,饱含着辛酸哀苦的心情。音乐既敞开又深沉,十分感人,花儿的运用别有风采。

这首歌的曲调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起于最低音,经边疆上行跳进直冲高音区展衍,其节奏宽广,气势豪放,感情炽烈,像是对着漠漠苍天在呐喊;第二乐句蜿蜒地回复至低音区,流露出内心的凄凉和沉闷;而第三乐句变化重复了第二乐句,句首衬词“噢哟哟”上音阶式的急速下行好似一声悲苦的长叹。歌曲的调式具有商调与羽调的双重特征,同时还有非同宫音(Do)系统的调式转换,色彩很浓,深化了歌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东北民歌《丢戒指》

流传于东北 华北地区的小调。歌中描写了一位年轻姑娘不慎丢失了情人所赠的戒指,急得她顾不得害羞,而不惜许诺重金酬谢,急盼拾者送还给她时的心情。全曲音乐舒展、幽默、风趣、气质淳厚朴实。

这首民歌经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整理、演唱,剔除了原民歌中轻佻浮滑之处,提高了格调,同时丰富了表现技巧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

陕西民歌《兰花花》

主要流行于延安 绥德等地。歌中讲述了一个美丽 可爱的农村姑娘兰花花,被迫嫁给地主周家,但她并不甘心于这样的生活,并私自与情人逃跑的故事。歌曲揭露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对妇女的迫害与摧残,同时歌颂了兰花花为了追求自由、幸福而勇敢地与旧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并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全曲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和叙事的手法,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共八段歌词。

后几段歌词如下:

2 五谷里的田苗子唯有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唯有兰花花好。 3 正月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4 三班子吹来两个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5 兰花花下轿来东张西眺,眺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 6 你要死来早早的死,前晌里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7 手提上羊肉怀里揣着糕,拚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8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说不完的话,咱们俩人死活常在一搭。

第一、二段显露出爱慕、赞美的神态;第四、五段表现了伤悲痛苦的情感;第七段表现了焦急紧张的心绪;第八段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

这首歌的语言纯朴,旋律优美流畅,深受群众喜爱。以这首歌的主题改编的曲目有钢琴独奏曲《兰花花》和歌舞剧等。

喔,耗了我两个多小时终于完成,希望大家喜欢。

[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1 11:14: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9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是配上音乐下载就更好!
 
发表于 2004-9-9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哭嫁

马桑树儿搭灯台

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送情郎

绣荷包

放风筝

下四川

丢戒指

兰花花

说明:本帖民歌较原始、生僻,故无音像资料或改编曲、歌曲如有出入 请大家谅解!朋友们也可补充啊

 
 楼主| 发表于 2004-9-29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的倾情奉献!这些资料太好了。
 
发表于 2004-10-3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了!

建议将此帖转入音乐教学课件及资料交流专区 ,不知楼主意下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3 8:53: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0-3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民歌(各地汇萃)

 
没问题啊,老大看着安排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帖,顶上来.
 
发表于 2007-8-25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的倾情奉献!这些资料太好了。谢
 
发表于 2007-9-27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帖子绝对要顶!感谢楼主的劳动!

 
发表于 2007-9-27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帖绝对要顶!感谢楼主的劳动!
 
发表于 2007-10-19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喔,耗了我两个多小时终于完成,希望大家喜欢。”--------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08-5-14 23: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顶上一个。

 
发表于 2008-9-27 0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听过下四川"这支歌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23: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发表于 2009-2-2 2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了解以上民歌,听一两次能知道是哪儿的民歌吗?

[em07]
 
发表于 2009-2-11 2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倾情奉献!辛苦啦 顶 顶 顶[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10-5-1 07: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老师说过~就是记不住!
 
发表于 2010-6-13 15: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辛苦了!我也爱好民歌。只不过像这种民歌我们也许已经唱不了了。只能用来欣赏。

 
发表于 2010-10-22 20: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