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大家都来发教案、评教案

119
回复
1183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论坛上浏览,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急需##教案”,我想,其情况可能有三:其一,领导检查,应付差使;其二,想看看别人对某节课是怎么设计的,自己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思路;其三,搬一篇下来,省得自己思考。

我个人认为,这三种情况都不太好。

先说其一,大家现在都有电脑(因为大家都是网友嘛),平时抽点时间将自己的教案或设计随手输入,慢慢修改,应付领导检查应该没问题。更何况,我们每个年级每学期不就二十个不到的教案吗?

再说其二,由别人的教案中的设计引发自己对这堂课的再设计,这固然是好事,也是一种好方法,但你学的只是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手法,你将忽略原教案设计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这种方法对于刚走上讲台两年内的教师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两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这将是一种束缚。简单地说:他的学生和你的学生不一样,他的特长和你的特长不一样,他驾御课堂的能力和你驾御课堂的能力不一样。

最后说其三,呵呵,我也不用多说了。

“晓风之歌”老师开辟的“教案点评栏”是个非常好的栏目,建议大家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教案发上来供大家学习和探讨,这样对你自己和对别人都将是一种帮助。

我们不能将赵洪啸老师辛辛苦苦办的网站变成可以取巧的场所。这个网站的静态页面为大家提供了很多的素材,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和提高的平台。在论坛这个互动的平台中你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将违背洪啸站长创建网站的初衷。

真心希望我们的网站、我们音乐教师的家能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成更具学术性,更具交流性、也更具吸引力的场所。

因为,这是我们的家。

 
发表于 2004-9-2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运河的建议非常好,支持!
 
发表于 2004-9-3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我们初中备课室那边就有很多要教案的朋友,只见他们索要,却见不到他们的一篇教案,对此事我很反感,所以就很少回复这样的帖子!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大运河老师上面的这席话!!
 
发表于 2004-9-3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94,94

大运河说得有道理。别的网站要求发一定数量的帖子才能下载,我们网站没有这个限制,我想是站长为了能让更多的新教师从中受益,参与学习、交流和讨论,使老师们能得到提高,如果这个网站成为偷懒的工具,那真是一种悲哀。

别踢我,我说的是真话。

[em03]
 
发表于 2004-9-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4-9-4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大家说的我也非常赞同和支持。每到开学伊始,论坛各版块最多见到的帖子就是求助教案了。教案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要想使自己的教案设计能短时间里得到很快的提高,恐怕不是仅靠[拿来主义]就能办到的。

如果每学期你可以上传1~2份教案,根据大家热心的评议,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条件进行改进、完善补充,就可以成为你个人的教案精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个精品教案所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提高设计教案能力的益处哦。[em07]

我想象得到,许多教师总是认为自己的教案写得不理想,不好意思传上来。其实,这个顾虑没有必要,网络上谁知道谁是谁哦?嘿嘿,就是知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嘛!不用花一分钱,雇了这么多教案维修工,何况,你的教案中如果有精彩的部分或有你没意识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还有像赵洪啸、大运河、晓风之歌、梦境潇湘这类专家级的教师给你点评,哈哈!你赚大了哦![em01]

我们柳笛大哥和老法师也可以为你们提供帮助哟。

 
发表于 2004-9-5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个位大虾:教案是不是复制过来还是上传?上传又怎么传呢?请教各位!
 
发表于 2004-9-6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wo 我举双手赞成大运河的建议!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只是索取教案,而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发表于 2004-9-6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舞灵,很简单的,选择[发表话题],然后将教案复制、粘贴、确定发表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4-9-6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哦~!!!
 
发表于 2004-9-7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大家说的很好,我们能把自己的教案提供上来,让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作指导,点评.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提高,我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希望大家能积极的参与这项活动中来.洪啸就是我们的家,大家畅所欲言,
 
发表于 2004-9-8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不仅要嘴巴上说支持,要有行动!我先发一篇!
 
发表于 2004-9-8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教案《壮丽的诗篇——颂歌》

设计思路:

让学生在听赏颂歌中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在演唱颂歌中获得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在听赏中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教材分析:

《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三段体结构。曲调由悠扬抒情发展为宽广、激昂,热情地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欢乐颂》,合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第二部分。歌曲为二段体,进行曲风格,气势庄严、宏伟,表现了对人类的团结和友爱的讴歌。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颂歌这种音乐作品体裁,在歌曲的听赏感受中能辨别出颂歌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2、在听赏颂歌之后,按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唱出心中的颂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听赏中感受颂歌的特点和歌颂的对象

难点:小组合作唱颂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黄河颂》的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二)赏前谈话: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由于艺术实践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和样式。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种声乐体裁——颂歌。

(三)音乐小博士

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四)过渡导入:现在我们来听赏几首颂歌,请同学们在听赏的同时,注意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绪和歌颂对象。

1、《黄河颂》

简介:《黄河颂》选自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是他的名作。

听赏:作品听赏完后学生自由谈。

小结:《黄河颂》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旋律由开头的悠扬抒情发展为深沉、宽广、激昂,热情、自豪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2、《欢乐颂》

简介: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被称为“乐圣”。《欢乐颂》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第二部分。

听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小结:这首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气势庄严、宏伟,表现了对人类的团结和友爱的讴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视唱:出示《欢乐颂》歌单

3、《走进新时代》

听赏完全曲,让学生一起说出答案。

小结:这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五)知识小结:

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稍慢,旋律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颂歌的类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扬宽广,具有庄严宏伟气势,如《黄河颂》;

B、采用进行曲风格的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欢乐颂》;

C、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走进新时代》。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范唱

A、《祖国慈祥的母亲》B、《为了谁》 C、《精忠报国》

2、谁来说说歌颂的对象?生自由谈。

3、请2-3名学生唱(唱一段或几句,说出歌颂的对象)

4、各学习小组合作,唱出心中的颂歌!同时完成一张表。

7、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歌颂的主题(即对象),搜集整理颂歌。8、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评价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颂歌,可以先分小组,然后学生自由展示。(每唱一首,就自己拿一个小音符放进本组的箱中)

2、总体评价:与学生一起清点小音符,得出结果。

3、小结:

音乐带给我们快乐和享受,今天我们学习的颂歌仅仅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请你们课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颂歌进行演唱,唱出我们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让我们一起唱着《走进新时代》结束快乐的音乐课吧!教师弹琴,学生唱着歌儿走出教室。
 
发表于 2004-9-8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用炮轰!不要吝啬你的批评!!!
 
发表于 2004-9-9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潭平老师的这份教案,感觉思路很明晰,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合作探究环节是亮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但是我觉得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赏析部分可以设计的更吸引人一些,感觉连续赏析三首作品有点格式化,恐怕学生也有点累,呵呵!也许说的不对,见笑了!
 
发表于 2004-9-9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案设计还可以!

但不知道学生对这种严肃音乐是否感兴趣?

 
发表于 2004-9-11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

不知道这个欣赏曲是哪个年段的

 
发表于 2004-9-11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谭老师所有上传的教案,给我总的感觉是:他的课很注意学生的参与,特别是创作参与,我个人觉得很好,很有启发。

但同时我也感觉到,谭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反复聆听的时间不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听少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是不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对比、总结而得出知识性的结论,更多的应该是反复聆听(演唱)和体验从而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升华。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的每次聆听(演唱)提出要求并给予时间。

另:《黄河颂》典型的版本应该是男中音演唱的,谭老师选择男高音的演唱版本是另有目的呢,还是手边没有男中音的资料。

 
发表于 2004-9-11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qxmx在2004-9-9 23:41:20的发言:

教案设计还可以!

但不知道学生对这种严肃音乐是否感兴趣?

谭平老师的教案结构:

一 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

(二)赏前谈话

(三)音乐小博士

(四)过度导入

1 欣赏<<黄河颂>> 分析,讨论

2 欣赏<<欢乐颂>> 分析,讨论

3 欣赏<<走进新时代>> 分析,讨论

(五)音乐知识

(1)颂歌特点

(2)颂歌类型

二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三 交流展示 评价小结

谭平老师的教案化了一番心血进行构思,自组教材,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安排合理,教学风格严紧,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比较,合作,探讨,一定会从中获得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至于学生对严肃音乐是否感兴趣,这就要靠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了.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听,唱,奏,分析比较等方法感受体验音乐,通过收集信息资料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掌握与了解必要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议:

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是否能让学生先有了感性的认识与理解后,再加以提示或总结与概括.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或愿意接受.在欣赏前就告诉学生颂歌的概念,学生可能不是那么很愿意听.

如:(二)赏前谈话 至(三)音乐小博士 这一环节就显得有些说教了. "音乐小博士"这一环节是否能放到(五)音乐知识的版块,(1)颂歌特点 (2)颂歌类型 (3)颂歌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欣赏后讨论总结回答.教师加以补充.

再者三大版块标题:

一 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二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三 交流展示 评价小结

的第二版块标题是否改为 " 二 探究,巩固,延伸 " 较为合适

因为: 一 二 三 版块的教学过程都包含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作为第二版块的标题不够严谨.

改为:

一 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

(二)赏前谈话

(三)过渡导入

1 欣赏<<黄河颂>> 讨论分析

2 欣赏<<欢乐颂>> 讨论分析

3 欣赏<<走进新时代>> 讨论分析

(四)音乐知识

(1)颂歌特点

(2)颂歌类型 (由学生欣赏后讨论回答,教师作补充)

(3)音乐小博士: 颂歌概念

二 探究 巩固,延伸

三 交流展示 评价小结

上述看法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em04][em04][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2 10:20: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12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我是新来的小学音乐老师,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点。
 
发表于 2004-9-13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运河说的太对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行使权利和义务,对人家的教案要积极评价,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教学片段设计,让大家点评。
 
发表于 2004-9-14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木棉花

初来乍到,请大家原谅我的无知和孤陋寡闻,我想知道赵洪啸是谁。他为我们音乐老师建立这么好的网站,其实我们音乐老师好可怜,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资料,可是这个网站上就很多,如果能更多资料就好了。

===================

谢谢你的支持和建议,我们会继续努力。同时希望你也能在论坛中多多交流!--站长

 
发表于 2004-9-14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教学研讨非常的好!

 
发表于 2004-9-18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这样的教学交流非常有意义,谢谢总版主的倡议和这样真诚的交流与付出!这样的氛围让人振奋和感动。
 
发表于 2004-9-19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作品选得太多了,重点我觉得可以放在唱上,让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自由的唱《欢乐颂》,后再进行抽查表演 ,我上过,。效果还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