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 二胡的定音

6
回复
158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4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胡定音的准确与否同演奏效果有很大关系,二胡采用五度定音,一般用泛音进行调弦,“D、A定音”是二胡的标准定音。

二胡的音定得是否准确或高度是否适宜将直接关系着拉奏效果的顺利进行。所谓定音,就是利用琴轴装置把内外两根弦的音高分别固定下来。二胡一般都是采用五度定音。   很多乐器一般都采用泛音来调弦,二胡也不例外,利用泛音来校正二胡的五度定音,不但可保证五度定音的准确度,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辨音能力。   根据二胡本身的性能特点来,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求得二胡的共鸣,一般来说,内弦音高可把握在绝对音高“g—d‘”之间的任何一个高度上,外弦音高也就相应的定在“d‘一a’”之间。即内弦定为“g”,外弦也就定为“d‘”,内弦定为“A”,外弦也就定为“e’”等等。这个范围的定音高度,不失二胡那样浑厚圆润而又清澈明亮的发音特色。   如果是伴奏歌唱,除了要考虑如何保持二胡的发音特色外,还要考虑适合发挥歌唱者的嗓音性能。例如给男低音伴奏,二胡的音高就应比男低音的嗓音高一个八度。对于歌曲中的“调号”(即“1—C”、“1。‘E”等)。我们仅把它作为定音的参考依据。每个歌唱者的嗓音情况都不一样,如果用二胡伴奏,考虑怎样定音,就要叫歌唱者先唱一唱,借此掌握住歌唱者声区音域。一般地说,利用歌唱者的最低音来作二胡的内弦定音,是最有利于歌唱者嗓音性能的充分发挥的。   如果是登台作独奏、齐奏表演或参加乐队合奏,二胡的定音便要采用统一规定的“D、A定音”,人们常把“D、A定音”看作是二胡的标准定音。

 
发表于 2004-9-17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您是高二胡专业的吗?
 
发表于 2004-9-19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A定音的确是最常用的(《二泉》除外),不过用来给歌曲伴奏我倒是没有尝试过,还请赐教
 
发表于 2004-9-20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赐教怎么敢当啊,为歌曲伴奏我发现身边的人都各有不同-----有的为指法服务;有的根据调性来定;还有用转调二胡就更随意了。总之,怎么方便就怎么定。
 
 楼主| 发表于 2004-9-23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平时常伴奏的有哪些乐曲啊?
 
发表于 2004-9-27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啊,我对二胡还是个“幼儿”呢,只是喜欢胡乱拨弄几下罢了。

談談二胡的弦

作者:上海藝術研究所陳正生

琴弦是所有絃樂器的發聲體,沒有弦就沒有絃樂器。琴弦的發聲是很微弱的。它必須借助琴馬或品柱,將弦的振動傳導給皮膜或者面板的振動,在經過共鳴部分的擴大,我們才能聽到悅耳的琴聲。因此,琴弦和琴馬對於弓絃樂器來說,是很重要的。可惜的是,對於琴弦和琴馬,至今還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研究興趣。

我國古代對於琴弦的研究是很早的。據文獻記載,最早研究弦的當數梁武帝(461—549)。梁武帝精通音律,設計過“四通”和十二笛。“通”是研究律呂的器具,每具“通”上張有三根弦,四具共備12根弦,用來確定十二律呂。由於十二律之間是三分損益關係,因此,梁武帝規定12根弦的絲數之間的多寡亦是三分損益關係。12弦絲數之間的關係說明瞭梁武帝對這12根弦之間張力關係的認識。關於梁武帝“四通”上12根弦,楊蔭瀏先生在《中國音樂史綱》中曾有所論及,但是楊先生沒有對此加以分析。實際上對“四通”上的12根弦要作點認真的分析,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四通”上12弦之間的張力是否均衡,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雖然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實踐的意義並不大。因為“四通”僅僅用於定律,而且一弦一音,張力略有差池並不十分重要。但是對於多絃樂器,特別是一根弦上要奏出若干個音的絃樂器來說,各弦之間的張力是否均衡,就有不可忽視的實踐意義了。

就拿最普通的二胡來說,它能奏三組音,但它只有兩根弦;兩根弦之間的音程為純五度,也最簡單。但是怎樣才能選定張力得當的內外弦,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中間確實還存在著不少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

我們若將二胡同小提琴作點比較,就會發現二胡明顯不同於小提琴的地方。二胡同小提琴明顯的差別有二。一是小提琴承受弦的張力的是面板,二胡則為皮膜。琴板的張力大,當弦長和音調固定以後,弦的張力比較穩定。二胡的皮膜不僅張力小,且因琴而異,即使弦長和音調固定,琴弦的張力也會因為皮膜的鬆緊不同而稍有差異,張力很難固定。二是小提琴由於琴馬位置相對固定,因而弦長比較固定,但是二胡的千斤位置因各人的習慣不同而有差異,致使從琴馬到千斤的有效弦長無法固定,這就導致了弦的張力(鬆緊)無法固。琴弦的有效長度不固定,而琴的音調已規定,這樣,要使用一種規格的弦適應多種變化,並獲得良好的音準和音色,顯然是很難辦到的。

同二胡相關的一個問題,是二胡的定弦問題。二胡的內線一般定作d外弦定作a。近年陳振鐸先生就認為,二胡這樣定弦,弦的張力太大,可以改定為c、g,並認為將弦定作c、g,於演奏(特別是線譜上用固定唱名法)有利。

二胡原先是絲弦,張力比較小,音調可以定得比較高。而今的二胡音域要寬,只得將千斤上移來增加有效弦長,再加上改用了金屬弦,張力當然增加了許多。要使琴弦的張力減小而改善二胡的音質,降低音調當然是一個辦法,但是改變琴弦的製作工藝,同樣是有效的辦法。通過計算可以獲得以下資料:假若一根裸弦的質量和絃長不改變,將音調降低一個大二度,那麼這根弦的張力減少20.63%。此時弦的張力是否會變得太小?假若一根裸弦的音調不變,弦長也不變,只是通過弦的粗細來減小弦的張力,使弦的張力減小20.63%,此時弦的粗細該有多大改變呢?通過計算可知,此時弦的直徑只要縮小1/10就足夠了。如果我們目前嫌弦的張力過大,適當地縮小一點,總不至於要有20%的變化。若此,我們只要將弦略略抽細一點點,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改變二胡的定弦方法,是否方便識譜,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若將二胡的弦改定為c、g,奏C、F、B、E諸調是方便的,但是演奏D、G二調並不方便,而將弦定作d、a,卻可以方便地演奏D、G、C、F、A諸調。此外,假若將二胡的弦定低一個大二度,還有一些問題也要引起我們的考慮,那就是不僅琵琶、三弦也得定低大二度,同時曲笛也得改用筒音為g的笛,洞簫的筒音應該是C。若此,不僅所有琴弦需要重新設計,笛子、洞簫、嗩吶等管樂器的音調是否適宜,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

關於二胡弦的製作工藝,研究的報道也是極少的。南京藝術學院甘濤教授認為,由於內外弦的音程為純五度,頻率比為2:3,因此內外弦的直徑比應該是3:2。在大家對這一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情況下,甘先生把問題提出來,當然是很有意義的。但是甘濤教授的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

甘濤教授的這一結論是由弦的頻率公式推導出來的,該公式為:

現將結論推導於下:

設兩根弦L1同L2的頻率比為f1:f2 = 2:3,且L1=L2,兩根弦的張力TI=T2。

因此, d2:d1 = 2:3。

根據上面的推導,我們是否可以認定弦的直徑只要成反比就合適了呢?不行。原來,要使弦的直徑同頻率成反比,還有以下條件:1、弦的質地必須相同;2、內外弦的張力必須相等。如今二胡的外弦用裸弦,內弦卻用纏弦,這樣,內外弦的質量就無法相等,加上纏弦缺少精確的張力公式,致使以上的推導無法驗證。基於以上原因,所以弦的研究目前很難深入下去。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就以同一質地的裸弦來說,弦的張力也不同直徑成簡單的比例。

以上的論述旨在說明,弦的研究並不十分容易。我們對二胡的弦(當然也包括對所有絃樂器的弦)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再把二胡同小提琴作比較,我們就能看出,小提琴的音調固定,琴馬的高度不僅固定,弦的有效長度也相對固定,因此弦的製作可以尋出比較合適的工藝要求。二胡的情形就大不一樣。二胡定弦時音高雖然固定,但各人使用的有效弦長並不固定,製作出的弦就很難符合每一個人的實際,很容易導致內外弦之間的張力失調。內外弦之間的張力失調,必然導致下把位內外弦之間音程的不準確,給演奏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在演奏過程中,當二胡內外弦張力不搭配而使下把位某一按弦點的內外弦音程不為純五度時,演奏者都是憑聽覺的判斷,利用手指壓弦的鬆緊來調節音準的。這的確是一個比較實際的補救辦法,但畢竟不是好辦法。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選定在某一長度張力相稱的兩根弦。

選擇張力搭配的內外弦,或者有意識地調節內外弦之間的張力,這是一個至今尚未引起人們足夠注意的問題。

檢驗內外兩根弦的張力是否得當,方法也很簡單。根據自己的習慣,將千斤定於適當的位置以後,定準內外弦。然後輕按第三或第四把位的任意一點,輕輕運弓,注意儘量少改變弦的張力,聽聽內外兩根弦之間的音程是否仍然為純五度。此時會出現三種情況:一、內外弦的音程仍然是純五度,說明內外弦的張力勻衡,搭配得當;二、略小於純五度,說明外弦的張力偏小,或內弦的張力偏大;三、略大於純五度,說明外弦的張力偏大,內弦的張力偏小。

要選擇到張力搭配得當的內外弦是不容易的。這不僅是因為弦的製作工藝不能保證每種規格的弦張力都一致,更重要的是一般的演奏者並不備有眾多的弦以備選擇。因此,掌握一定的調節內外弦張力使之勻衡的辦法,則是有意義的。

較早分析琴弦張力是否勻衡的文章是林翔飛的《試談胡琴高把位元兩弦音關係不准的原因及解決方法》(《樂器科技》1978年第3期)。林文主張內外弦的張力不勻衡時,將琴馬斜放于琴皮上,由於兩根弦略有短長,弦的張力即可校正。這是一個辦法,但卻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這一方法從力學上分析是科學的,但從律學上說卻是行不通的。

由於琴馬斜放在琴上,兩根弦便有了長短的差別。假若我們設較短的一根弦長為L,較長的一根比短的一根長a,那麼這兩根弦長就分別為L及(L+a)。我們將手指按在弦的某一點上,若此點符合十二平均律生律公式2-n/12(n為正整數),則這兩根弦分別為“2-n/12L”和“2-n/12L+a”,內外弦之間的音程仍然不能為純五度;當內弦為“L+a”時,內外弦的音程必大於純五度。此時琴馬的偏斜雖然很小,但它對下把位的影響尤其明顯。下面不仿舉個實例來說明。假若二胡從琴馬到千斤的長度為40釐米,馬斜度為0.2釐米,內外弦的音程為702音分(純五度),假設弦的張力幾乎沒有改變,當我們按在1/3處時,此點內外弦的音程為689音分,按在1/2處時,音程則為685音分,而按在3/4處時,內外弦的音程只有668音分!可見按弦點越往下,誤差越大。此外琴馬斜放,很容易影響二胡良好音色的發揮。由此可見,用這種“斜馬法”來校正內外弦的張力,只有失而無所得。

那麼內外弦的張力若不夠勻衡,是否有辦法把它調勻衡呢?有。辦法有二,也都是在琴馬上動腦筋。一是通過琴馬上內外弦槽不同深淺的辦法來調節音高,二是稍稍移動琴馬的位置來調節內外弦的張力。

當內外弦的張力不夠勻衡時,當然首先就得弄清內外弦不夠勻衡的情況。定準空弦音之後,輕按下把位任意一點,此點內外弦的音程若大於純五度,則說明外弦的張力偏大,相反,若小於純五度,則說明內弦的張力偏大。若外弦的張力偏大,可將琴馬外弦的槽略開深一點,使外弦的張力變小;內弦的張力偏大,處理方法則相反。另一方法是,移動琴馬的位置。若外弦的張力大,可將馬略向內側移,使外弦張力減小,內弦張力增大;若內弦的張力偏大,琴馬移動方向相反。當然,若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必將獲得更為滿意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ing···

[em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