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解读《马太受难曲》

1
回复
75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0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劳特在《西方音乐史》中对巴赫有一句很精辟的总结,他说:“埋葬与复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描绘巴赫的音乐历史”,在巴赫生前他的许多作品被冷落,身后近百年时间这些名作被埋没,无人问津,直到门德尔松大力推动巴赫音乐普及之后局面才有所改变,有人甚至把1829年3月11日《马太受难曲》在莱比锡复排首演定为巴赫音乐的“复活节”,而在这些被“埋葬”的作品中,《马太受难曲》无疑是最杰出的一部。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一生5部受难曲创作中最完美,也是最出名的一部,受难曲这种从公元4世纪前后便出现的体裁在巴赫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同以往素歌、众赞歌为主的古代受难曲相比,巴赫的受难曲更加接近清唱剧风格,戏剧冲突强烈,人物也更丰富,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众赞歌的混合运用使巴赫的受难曲更动听,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巴赫对合唱的灵活运用,有时合唱是情节中的人物,是民众、门徒或者罗马士兵等,有时又象是个健谈的旁观者,参与讲述受难故事,这种做法在古希腊戏剧中很常见,但在德国北部却少有人问津。巴赫在作曲方面从来就是富于创见的,譬如在古代受难曲中福音史家与民众的话都是无伴奏的,《马太受难曲》却全部配上了数字低音,还有当日在首演的圣托马斯大教堂巴赫将两个成人合唱团相隔15米分列圣坛两侧,两支乐队与两台管风琴相互配合,在教堂的回廊上巴赫安排了童声合唱团,加之教堂建筑本身良好的扩声效果,这样的安排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立体声环境。 《马太受难曲》是一部演出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漫长的作品,欣赏者需要对整个受难曲的结构有充分的了解,而且《马太受难曲》的唱词较复杂,宣叙调一般摘自《圣经·马太福音书》,众赞歌与咏叹调则采用著名脚本作家辟康德的诗歌,而这些咏叹调与众赞歌恰恰是《马太受难曲》最重要的部分。本文试图将《马太受难曲》的全曲粗略地做一番解读,对部分重要唱段译出唱词,供爱好者欣赏时对照使用。此外还有一句话想说,欣赏《马太受难曲》选择唱片版本至关重要,在巴赫时代受难曲的演唱一定要庄严肃穆(请记住演出场所是在教堂而非剧院),速度与力度的处理都相当谨慎,没有浪漫时期那种巨大的强弱、快慢幅度,后世有些严谨的指挥家比如卡尔·李希特、门格尔贝格、哈农库特等强调复古,对于初次接触宗教音乐的入门者来说这些版本可能显得有些索然无味,因此建议大家在欣赏时首选一些相对中性的版本,如福特温格勒,等到对作品有了相当了解之后再去那些听原汁原味的版本,这样恐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太受难曲》的开场大合唱是巴赫精心创作的结晶,节奏是进行曲式的,乐队不停反复演奏同一个低音,显得那样沉重。我们可以将这首开场合唱分成3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是合唱引领着锡安的姑娘们为耶稣的受难而共悲伤,第二层描绘了一群不明真相的异教徒在询问,他们一连问了4个问题:谁?为何?为什么?在哪里?(Wen? Wie? Was? Wohin?)第三层次是一首相对短小的众赞歌,童声合唱与女高音声部一同唱起动人的悲歌《啊,神的羔羊》(O Lamm gottes),音乐从e小调变成了G大调,并且以半音阶进行,加深了悲痛的效果。这段合唱共有两个主题交织进行,巴赫使用的是复杂的双重对位法,他还用合唱团中的低音部分为基本旋律伴唱,达到了相当鲜明的效果。 至此,第一部分才算正式开始,我们大致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3个场景:最后晚餐、克希玛尼的祷告以及耶稣被捕。 第一场景开始由福音史家叙述故事,福音史家讲述了在大祭司家中的密谋,该亚法1同犹太长老们商量如何诬陷耶稣,巴赫用一曲短小却十分刺激的轮唱《不要在节期动手》(Ja nicht auf das Fest)着意刻画阴谋家们不敢惹怒人民却又痛恨耶稣、欲除之而后快的复杂心态。接着就转入了伯大尼受膏的场面,这里有一首壮丽的女中音咏叹调《悔恨交加》(Buss und Reu),动人的旋律使听众为之动容,这也是《马太受难曲》第一部分中必听的曲目之一。 悔恨交加使负罪的心颤动,我落下的眼泪,将化成美好的香油涂在忠诚耶稣的身上。 福音史家讲述了犹大为30个银币出卖耶稣的经过,接着是女高音咏叹调《亲爱的主的胸膛,流出鲜血》(Blute nur, du liebes Herz),这是《马太受难曲》中十分重要的一段咏叹调,虽然篇幅不大,但它那抒情、凄美的旋律却是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气氛晦暗、悲悲切切的受难曲中非常少见的, 亲爱的主的胸膛,流出鲜血。那从你胸中饮吮乳汁长大的孩子,想要杀害那养育他的人,真如蛇蝎般恶毒。 接下便来是最后晚餐的场景,先是门徒问耶稣在哪里过逾越节,然后,正式进餐时,耶稣告诉门徒他们中有一个出卖了他们的老师,在这里巴赫写了一段精彩无比的合唱,用赋格的形式表现了12门徒惊恐地接连向老师发问的场面,很难想象巴赫仅仅用了几个音符就勾勒出如此复杂的场面,要使用语言,那真不知要费多少笔墨呢! 在耶稣回答门徒问题之前,有一首合唱众赞歌《是的,该被惩罚的是我》(Ich bin’s, ich sollte buben),这段众赞歌以后还会出现,曲调原来是16世纪作曲家的创作。 犹大故作镇静,他也来问老师自己不是那出卖耶稣的人吧,耶稣平静地回答说:就是你。然后,耶稣要门徒吃无酵饼与喝酒,他告诉人们这是自己的肉体和鲜血。这里,耶稣唱的一段宣叙调《你们喝吧,这是我的鲜血》(Trinket alle daraus)十分动人,虽然旋律简单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一首宣叙调之后,巴赫写了女高音咏叹调《我要把心献给你》(Ich will dir mein Herze schenken),作曲家很懂得调节气氛与情绪,在刚才悲剧气氛浓厚的最后晚餐场景之后,巴赫这首动人的咏叹调真正达到了抚慰心灵的作用,动感情的听众至此不免伤心落泪。 我要把心献给你,沉浸在里面,我的拯救者啊。我要把自己沉陷到你那里,对你来说,这世界似乎太小,但你对于我却比天上人间相加还要大。 从这里开始进入第二大部分,克希玛尼园的祈祷。先是基督在橄榄山的预言,这段里有两首众赞歌,《请承认我》(Erkenne mich)与《你我同在》(Ich will hier bei Dir stehen),值得注意的是,巴赫选用的调性,前一首是E大调,后一首则是前一首的移调,降E大调,这样的移调在巴赫时代尚属少见,巴赫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获得更加悲戚的效果。 至此才算进入克希玛尼祷告的场景,起先是一首男高音宣叙调《啊,这痛苦》(O ,Schmerz),接着就是合唱众赞歌《如此受难究竟为何》(Was ist die Ursach’ solcher Plagen),巴赫使用双簧管配合长笛演奏出悲切的旋律来为男高音伴奏,同时,合唱也加入到背景之中,展现了门徒们的反省。 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首出色的男高音咏叹调《我们要同耶稣一同警醒》(I ch will bei meinem Jesu wachen),虽然情绪上依然有些悲切,但可以听出男高音显得十分坚定,单簧管用凄美的旋律引出抒情的男高音演唱,合唱则用平静的曲调为男高音伴唱。 男高音:我们要同耶稣一同警醒。 合唱:这样我们的罪就会沉睡。 男高音:他的灵魂抵偿我们的死,主的悲伤能使我们充满喜悦。 合唱:如此,他那可称颂的受难必使我们真觉甘美。 耶稣开始了在克希玛尼的祷告,在短小的宣叙调交待之后,巴赫谱写了一个长大的段落,其中有许多首杰出的男低音宣叙调与咏叹调,如《救主匍匐在天父面前》(Der Heiland fallt vor seinem Vater nieder)、《我想使自己前行》(Gerne will ich mich bequemen)等。巴赫变换了作曲的手法,有时是小提琴、数字低音和男低音独唱模仿“三重唱”的形式,有时又变成了男低音同管弦乐反复的分解和弦相呼应。 我想使自己前行,接受十字架与苦杯,自从主饮过之后喝它,由于从他嘴里,流出鲜乳和蜂蜜。只因他的存在,能使苦难与羞辱,都化成那甜蜜。 耶稣第一次祷告之后回到门徒身边,发现他们都睡着了,耶稣十分难过,他劝导弟子要警醒祷告,这里耶稣动情的劝导令人不禁产生一种奇特的敬畏感觉,此后引出了一首众赞歌《神的旨意定要成全》(Was mein Gott will)。 福音史家:他回到第三个门徒那里,发现他们都睡着了,就对彼得说: 耶稣:你们不能跟我一起警醒一个钟头吗?要警醒祷告,莫陷入迷茫,然而你们本心虽然愿意,肉体却是脆弱的。 福音史家:第二次耶稣再去祷告: 耶稣:父啊,如果这苦杯不能离开我,一定要我喝下,那么愿你的旨意得以成全吧! 不难看出,在克希玛尼耶稣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脆弱,面对死亡的痛苦他也产生了动摇,他一共三次祷告上苍,每一次都更加坚定了为人类受难的信念,这也是《圣经》中特具人情味的一笔,巴赫将音乐写的异常抒情、哀怨、凄婉动人,具有极为强烈的崇高的悲剧效果。 通过在克希玛尼园的祷告,耶稣最终战胜自己的软弱,接下来就是逮捕耶稣的场面了。犹大出卖了自己的老师,犹大用亲吻的方式出卖耶稣,巴赫为耶稣的回答谱写了一条异常凄美动人的旋律,耶稣回答说:“朋友,你想做的事,赶快做吧!”此后,巴赫在场景描写后连续写了两段音乐表达情感。 一段是女高音、女中音二重唱《我们的耶稣被捕了》(So ist mein Jesus nun gefangen),长笛与双簧管演奏出悲剧性的主题,切分音节奏的弦乐作为背景,重唱的后半段唱到“闪电啊,雷鸣啊”一句时,原本行板的节奏变成了急板,合唱团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气氛从悲切变成了无比的愤怒。 二重唱:我们的耶稣被捕了,月亮和光因为悲伤而消失。这是因为我们的耶稣被捕了。耶稣被抓去了,被绑起来了。 合唱:把主放掉,制止吧,别绑他!闪电啊,雷鸣啊,你们难道消失在云间了吗?啊,地狱啊,打开火焰的洞穴吧,把伪善的出卖者,以及那残忍的血污粉碎、消灭、吞噬,立刻狂怒者把他打碎了吧! 另一段是一首众赞歌,也是第一部分的终曲大合唱《啊,人们》(O Mensch),巴赫原本想用一首简单的众赞歌来做结尾,但不久他就改变了主意,他使用了一种后来称为“合唱幻想曲”(Choral Fantasia)的合唱形式。结构上十分自由,但情绪又回到了原先的悲恸之中。第二部开始了,这里讲到了耶稣被审判、钉死十字架以及被埋葬的故事,结构上也大体是依照这个次序来进行的。 开场是一首女中音咏叹调《啊, 我的耶稣被带走了》(Ach, nun ist mein Jesus hin),描写了锡安的姑娘们寻找耶稣的场面,接着是一段杰出的四声部赋格《你的朋友哪里去了?》(Wo ist denn dein Freund hingegangen),纯净、朴素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古代的牧歌,巴赫似乎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岁月中不能自拔,这段充满文艺复兴情调的音乐令人流连忘返。女低音:啊,我的耶稣被带走了。 合唱:你的朋友到哪里去了?女人中最美丽的。 女低音:这是否可能?我能看到耶稣吗? 合唱:你的朋友到哪里去了? 女低音:啊,落入虎爪下,我的羔羊啊,啊,我的耶稣到哪里去了? 合唱:那么,我们就跟你一起去找寻耶稣吧! 福音史家叙述了耶稣被带到该亚法府邸受审判的情形,接着合唱众赞歌《人世欺骗了我》(Mir hat die Welt truglich gerich)直截了当地评价了这场闹剧。由于得到了收买,两个作伪证的人登场了,巴赫用齐唱卡农的形式表现了两个撒谎的人对耶稣的诬陷。 面对卑鄙的伪证耶稣保持了高贵的缄默,这里有一首优秀的男高音咏叹调《忍耐,忍耐,即使是撒谎的舌头刺伤了我》(Geduld, Geduld, wenn mich falsche Zungen stechen),在数字低音持续地进行中,男高音用坚定的语气表现了耶稣面对谎言的态度。 忍耐,忍耐,即使是撒谎的舌头刺伤了我。如果我能不理会自己的罪,去忍耐侮辱和嘲弄,那么,敬爱的神啊,一定会报偿我那蒙冤的心。 大祭司问耶稣他是不是上帝的儿子,耶稣正面回答了他的问题,虽然这个回答是宣叙调,但巴赫却写的较为复杂,实际是一首咏叹调,我们可以听到管弦乐急速的模进伴奏。大祭司的回答是刺耳的,巴赫只用了简单的乐器来伴奏该亚法虚弱的喊叫,随后是群众可怕的狂叫:“他该死!” 人们粗暴地殴打耶稣,失去理智的群众叫嚷着嘲讽耶稣。但这个戏剧性的场面很快就被众赞歌《是谁将你重伤?》(Wer hat dich so geschlagen)给打断了。正义、质朴的人们对暴行发出了悲恸的呼号,在激烈的场面之后出现这样悲剧性的、充满人情味的曲调使听众的情绪暂时得到了平复。 下面是彼得三次不承认耶稣的场景。我们一定记得,耶稣曾经在最后晚餐时预言在鸡叫之前彼得将三次不承认他,当时彼得表示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事实却实践了耶稣的预言,大祭司家的两个女仆指认彼得是耶稣的同党,彼得慌忙否认,最后是群众(合唱)指出他是耶稣的同党,彼得断然否认,这时鸡叫了,彼得领悟了耶稣的预言,他放声痛哭起来。 接着是一首长大的女中音咏叹调《我的神,由于我所流的眼泪,请垂怜我》(Erbarme Dich, mein Gott),这首咏叹调的开头与彼得说的那句:“我根本不认识那个人”相仿,此后在独奏小提琴的伴奏下女中音唱出了啜泣痛哭的情境。 我的神,由于我所流的眼泪,请垂怜我,请俯视我。请看看,这颗心和这双眼睛,在你面前悲切地哭泣,请垂怜我! 作为穿插的段落,下面交待的是犹大的自杀,出卖者终于得到了报应。 男低音咏叹调《把我的耶稣还给我》(Gebt mir meinen Jesum wieder),小提琴演奏出摇摆不定的旋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悔恨交加的人们在呼天抢地地哀号。 把我的耶稣还给我,看哪,那个被抛弃的年轻人,把杀人的酬金,丢在你们的脚下了! 接下来的场景是非常戏剧性的审问耶稣。罗马总督彼拉多问耶稣,他是否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回答“是”,然而对于彼拉多后来的质问,耶稣保持了高贵的沉默。 根据惯例,每年逾越节里总督都会给犹太人一个机会,赦免他们希望宽恕的犯人,彼拉多也遵循了这一规矩。结果,人们却选择了一个杀人犯,一个作恶多端的暴徒,一个应当钉死十字架的人,巴赫在谱子上标注整个合唱团要用最强大的音量喊出那囚犯的名字──巴拉巴斯。为了表现人们失去理智的集体暴力,巴赫使用了中世纪时禁止使用的三全音2,目的只能是为了表现人们的邪恶。 在彼拉多宣判之前,巴赫大大渲染了气氛,他推迟了说故事的宣叙调的出现,而是插入了一段众赞歌,《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惩罚》(Wie wnderbalich ist doch diese strafe),当彼拉多发问:“他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女高音宣叙调义正词严地回答:“他叫我们行善事……”接着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我的救世主为爱而受死》(Aus Liebe will mein Heiland sterben)非常精彩,巴赫仅仅使用了长笛去配合合唱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格劳特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方音乐史》中认为《马太受难曲》中有4处不可错过的绝妙篇章,首推的就是这首女高音咏叹调。 我的救世主为爱而受死,主不知有所谓的罪,那是为了使永恒的破灭、审判的惩罚,丝毫不存留在我们心间。 然而,这些并不能解脱人们的狂暴,群众更加倍地高喊:“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巴赫再次使用了全音造成了尖锐刺耳的音响效果,彼拉多遂宣布释放巴拉巴斯,并宣判耶稣钉死十字架。 士兵们鞭打耶稣,并把他带走了。这里有一段女中音是咏叹调《如果流落脸颊的眼泪》(Konnen Tranen meiner Wangen),看到耶稣被鞭打,伤心的人们唱起了这哀怜的挽歌,乐队伴奏全部采用弦乐,情绪上非常庄重、严肃。 耶稣被士兵们强迫戴上了紫荆冠,士兵们嘲弄他是犹太人的王。人们继续鞭打耶稣,众赞歌《啊,受伤流血尽受嘲弄的头颅》(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表达了正义的人对耶稣受辱的气愤与哀惋之意,这是一首宁静的挽歌,也是整部《马太受难曲》中最优秀的众赞歌之一。此后,耶稣被带到了各各它,也就是“骷髅岗”,准备受难而死。 啊,受伤流血尽受嘲弄的头颅,啊,因受愚弄被戴上的紫荆冠,啊,原先被誉为最高的荣耀,点缀着完美的头颅,而今却被“万岁,万岁”地羞辱。啊,当世界受到审判的时候,将使人恐惧,躲避高贵的脸!你为什么要被人们吐口水呢?你为什么要脸色铁青?从前任何光芒都无法相比的你的眼神,是谁使它遭受如此痛苦? 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人们还在他的头上按了一面罪状的牌子,上面写着:“犹太人的王耶稣!”接着,用心险恶的长老们掀起了人们新的狂怒,他们大声叫喊:“他救了别人,倒救不了自己。”这里,巴赫将合唱写的异常激动、热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也是整部《马太受难曲》最激烈的部分之一,而紧随其后的合唱宣叙调《啊,各各它,被诅咒的各各它》(Ach, Golgatha, unsel’ges Golgatha)平静安详的气氛却与之形成极大的反差,造成鲜明的背离效果,这个段落也是格劳特认定的第二个妙处。 啊,各各它,被诅咒的各各它!为何荣耀的王必须在此受辱、死去?为何受世人祝福的拯救者,却惹来如此灾难,被钉十字架?天地造物的创造者,却被夺去了大地与空气,无罪者变成了有罪受死。这些都刺痛我的灵魂。啊,各各它,被诅咒的各各它。 耶稣受难的时刻来到了,耶稣说了最后的一句话:“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当福音史家翻译这句话时,巴赫提高了四度,更增添了悲剧的气氛。随后的众赞歌《某日当我必须离去时》(Wenn ich einmal soll scheiden)采用了全曲使用多次的主导主题再现,这也是最后一次。 紧随其后的场面富有强烈的写实性,巴赫描绘了耶稣死后出现的种种异常天象,山崩地裂,死去的人复活等等。乐队中的低音弦乐器发出浓重的颤音,渲染出恐怖的气氛。 耶稣的遗体被他的门徒之一,约瑟收敛了,埋葬起来,渐渐轻微起来的音响,仿佛将我们带到了纪元一世纪的中东土地上,一切都已经过去,在永恒死亡的怀抱中,人们才获得了安息与解脱。 最后的一首合唱《我们落泪,下跪》(Wir setzen uns mit Tranen nieder)正是在安详、轻柔的气氛中渐渐淡去了一切尘喧俗事,所有复归平静之中。 我们落泪、下跪,呼唤墓穴中的你,轻轻地安睡吧!疲倦的圣体,安睡吧,轻轻地安睡吧!你的墓穴与墓石,成为不义之心的褥垫,成为灵魂的安息之所。那里,可以获得无比的满足,我们得以安眠。 《马太受难曲》重要唱段一览 演唱形式 标题 女中音咏叹调 《悔恨交加》(Buss und Reu) 最后晚餐场景 女高音咏叹调 《我要把心献给你》(Ich will dir mein Herze schenken) 男高音咏叹调 《我们要同耶稣一同警醒》 (I ch will bei meinem Jesu wachen) 众赞歌 《神的旨意定要成全》(Was mein Gott will) 女高音、女中音二重唱 《我们的耶稣被捕了》(So ist mein Jesus nun gefangen) 《你的朋友哪里去了?》(Wo ist denn dein Freund hingegangen) 男高音咏叹调 《忍耐,忍耐,即使是撒谎的舌头刺伤了我》(Geduld, Geduld, wenn mich falsche Zungen stechen) 审判耶稣 女中音咏叹调 《我的神,由于我所流的眼泪,请垂怜我》(Erbarme Dich, mein Gott) 男低音咏叹调 《把我的耶稣还给我》(Gebt mir meinen Jesum wieder) 女高音咏叹调 《我的救世主为爱而受死》(Aus Liebe will mein Heiland sterben) 众赞歌 《啊,受伤流血尽受嘲弄的头颅》(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 合唱 《啊,各各它,被诅咒的各各它》(Ach, Golgatha, unsel’ges Golgatha )合唱 《我们落泪,下跪》(Wir setzen uns mit Tranen nieder) 《马太受难曲》主要录音版本 EMI CDS565509-2 格莱姆、费舍尔-迪斯考等,独唱 维也纳爱乐合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福特温格勒,指挥 这张唱片是福特温格勒1954年复活节的录音(另外发行过一个节本,2CD),也是他一生最后一次录音。合唱气势磅礴,晚年的福特温格勒手法越发精湛,特别在一些慢速的处理上,做足了文章,不讨厌单声道的爱好者首选这个入门版。 DGG 419 789-2 雅诺维策、费舍尔-迪斯考等,独唱 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柏林爱乐乐团/卡拉扬,指挥 乐队太强大,卡拉扬太强大,独唱有些力不从心,请特别关注合唱众赞歌,可以明显感受到合唱团奔涌的激情,是一个立体声的入门版。 Philips 412 527-2 亚当、波普等,独唱 莱比锡合唱团/德累斯顿乐团/施雷尔 纯正的德国风格,亚当的演唱雄辩而富感染力,是你物有所值的收藏。 DGG 427 648-2 约翰逊、施密特等,独唱 蒙特威尔第合唱团/蒙特威尔第乐团/加迪纳,指挥 加迪纳的指挥富于表现力,热情、充满张力,虽然坚持采用古乐器,但风格上却取折衷方案,是一个很好的升级版。 EMI CMS7 63058-2 普莱、施瓦茨科普夫,费舍尔-迪斯考等,独唱 帕里斯教堂唱诗班/爱乐乐团/克伦佩勒,指挥 慢却富有无比的张力,压抑之后总能得到及时的抚慰,这就是克伦佩勒版的动人之处,施瓦茨科普夫的音色令人心醉,一个同样优秀的充满智慧的升级版。 Teldec2292 42509-2 埃克鲁茨、艾森沃德等,独唱 国王学院合唱团/维也纳音乐协奏团/哈农库特,指挥 原汁原味、地地道道,全部使用古代乐器,合唱规模较小,恢复了巴洛克时期的古风,是一个有些索然无味的提高版。 Archiv 439 338-2 贺利格尔、费舍尔-迪斯考等,独唱 慕尼黑巴赫合唱团/慕尼黑巴赫乐团/卡尔·李希特,指挥 保留了作品原始风貌,但却没有被既定规则束缚,李希特在节奏的处理上显得非常活泼、跳跃,富于弹性,合唱织体分明,特别是复调部分,整齐而独立,费舍尔-迪斯考演唱的耶稣使人肃然起敬,李希特版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版。 1、该亚法,大祭司。 2、Tritone 三全音,包含3个全音的增4度音程。三全音很难唱,在中世纪是禁止使用的,曾有这么一种说法:“Mi与Fa相对,是藏在音乐中的魔鬼!”因而在作品中频繁使用三全音便使人联想到邪恶。 3、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0 17:38:44编辑过]
 
发表于 2005-2-12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