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转帖]关于咽音的讨论(见仁见智)!

2
回复
77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自:

http://www.bh2000.net/bbs/sing/result.php?page=2&skey=1&key=%BD%F0%CC%FA%C1%D6

-------------------------------------------------------------------------------- 花腔soprano 性别: 女 (2004-07-05 14:09:51) 共有17条回复 有位朋友说我太推崇咽音,非常反对音乐学院。呵呵,我自己也觉得的呀,不过这是我这些年学声乐的一点经验,希望能给其他的爱好声乐的朋友不要走我这样的弯路。

我去年大学毕业,从初一开始跟随老师学习声乐,由于声带比较薄,所以当时声线很细,于是学的是民歌。第一个老师很不错,不久高音就能唱到HIGH C,但由于用的是纯假声,声音比较虚,换声点很严重,一年之后拜了个音乐学院的老师,一段时间之后毫无起色。于是又换了个老师(也是音乐学院的),两年下来,非但没有起色,连高音也唱不上去了。

直到高二意外经朋友介绍了一个教咽音的老师,不到半年就恢复了高音,并比之前坚实自如多了,换声点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可在我考入了音乐院校跟随学校里的老师上了一年的课之后,原来漂亮的声音就消失不见了,声音又变的虚,换声点也又出现了。

所以,在这么多的波折之后,我当然是对咽音练声体系死心塌地、顶礼膜拜咯。呵呵~~~~~~~~~~~~~

一休大使 (2004-07-05 17:29:13) No.1 你的遭遇代表了一定的普遍性,现在一些庸师误了很多人.作为一个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不能用一个模式,或者自己认为有点体会就什么地方都去套用.医生需要对症下药,教学也需要因材施教.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认识清楚每个人发声的基本原因及应对措施.我们对待咽音也应该抱如此的态度,咽音发声并不一定适应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自己又成了新的庸师.对于学声乐的人来说,首先要选好教师,就象刘备找军师一样,找准了再去很好地跟,同时我们也要批判地吸收. 对于教师来说,不要给学生那么多的专业名词,一些生硬的理由.通俗一点,形象一点,整体一点效果会更好的.要注意学声乐首先要解决一个听的问题,听好的作品,好的声音,可以多模仿一些著名大师的演唱.第二要解决的是爱心的问题,注意多激励多表扬多启发,自己拿不准的地方可以找人来会诊.第三就是要强调合理运气的作用,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与动力,基础不稳就会出很多问题.第四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把握,唱歌永远是唱情的,准确的抒发感情,以此打动每一个听众,一切服从感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个喜爱声乐的人,都应该追求成为气息的运用大师,因为气息带来动力,气息带来感情,气息带来色彩.咽音只是一种嗓音外部表现形式,刻意去追求,可能会出现东施效频的尴尬局面.对待咽音不能太过僵化,有时菜里不放味精可能更受人欢迎. 不要过分追求名利与暂时的得失.注意喜欢声乐艺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味追求比赛获奖.真正的美是任何人都夺不去的,是真金它一定会发光的!

梦竹 (2004-07-05 18:19:36) No.2 一休大使是否认为“咽音”是“咽腔共鸣”或“贴咽壁”?

木头 (2004-07-05 18:56:03) No.3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的发声器官也如此。 绝对地说,每个人要用不同的方法。至少要做适合自己的调整。 把歌唱得大家喜欢听的都是聰明人。

一休大使 (2004-07-05 18:59:33) No.4 我认为咽音实际是一种声音的亮点,可能更靠近"头腔共鸣"的概念,而不是“咽腔共鸣”或“贴咽壁”。其实早就有这么一句话:“谁会用头腔,谁就能唱一辈子”。也就是说“头腔”的练习,不能象西医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从咽腔开始,从咽音着手。这是我的不成熟的认识,还望有识之士斧正。

木头 (2004-07-05 22:15:25) No.5 这样讨论很好,有看头。 以前老艺人“偷艺”,把别的门派有用的都偷來用,溶合各派,成为大师。而死守师父所传,拒绝吸收外來因素的,结果连师父所传都守不住。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论坛里,要分出门派來。我们都只代表本人在发表意見。 哲人说:一个高级的脑袋应能並存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思想。 兼收並蓄,拿來主义,是聰明的态度。

梦竹 (2004-07-05 23:10:25) No.6 咽音富有“头腔共鸣”这很对,学声乐的都追求头腔共鸣,各有各的途径,理论基础不同,方法和认识上就有差异。就如牛顿力学奠定了古典物理学,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 “簧管发声组耦”理论是咽音的核心思想,从这一点可以肯定,咽音的创始人,不是吉利、不是凯沙雷,是林俊卿无疑,“簧管发声组耦”理论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共鸣理论。咽音的“八个步骤”都是在个理论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林大夫从1957-1962年的三大著作中已提出这个崭新的观点,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把发声物理和身体机能状态的完美的相互印证,并在实践中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具体练声法来印证其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补充了“贝诺里氏效应”理论和意念引导控制的方法等,都是以“簧管发声组耦”理论为基础的补充。 纯咽音是“难听的声音”,任何美的东西过了都不美,正如女士喷少许香水让人感到清新怡人,若香水过浓就让人恶心,纯咽音的意义并不在纯咽音本身美不美,而在于对发声机能的锻炼,具体说,比如“会厌卷起”“声带缩短边缘变薄”等,平时唱歌也只是稍为用一点便可以了,但发纯咽音就对各方面都比较严格,对舌位位置、舌沟、气息、下巴等不不得一点马虎,说“魔鬼训练”也不为过,但他练的仅仅是发声机能,并不能代表了全部。 你可以说,任何练声法都在锻炼机能,咽音对各种问题嗓子的解决方法还是比较全面的,因为它的基础核心是“簧管发声组耦”理论,而不是片面经验和有问题的理论。

一休大使 (2004-07-06 00:37:05) No.7 梦竹你的发言很具有学者风度,讲得很在理,也很客观。林大夫确实对声乐演唱是一个很大的贡献,至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一定的实验作为理论基础。但是我依然认为它只是一个侧面而已,它的具体可操作性并不十分明显,真有点象《天龙八部》中梅超凤的味道。你说魔鬼训练真是恰如其分了。如果这一理论确实功德无量的话,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应该成为学院派的基本根基了。然而事实上,情况不是如此。这说明其中还是有些不够全面的地方,或者讲不好操作的地方。我仔细阅读了林大夫的著作,对于具体操作的地方大都只是个人的想象而已,有的地方我认为是缺乏可信度的。因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机体是不能用机械来描述的。所以用机械的办法来进行训练不是十分可靠的。当然我要承认这一方法对于某些声音有毛病的确实有一定程度上的修补作用。我迫切希望有更好的理论与方法来补充和完善,满足人们对声乐的无限追求与探究的心情,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来。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敢于与传统挑战,共同探索这一艺术圣殿,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唱家来。

轻裘长剑 (2004-07-06 10:16:04) No.8 我谈谈对咽音的感受。

我从小特别爱唱歌,但因为经济和周围的一些条件,没有能够正规的学习,16岁时进学校文艺队任独唱演员,变声期过后,我的高音出现了问题,于是疯狂地购买任何有关于声乐的论著。

一次在学校翻阅图书翻到了一本关天声乐派别争论的书,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书,是为咽音正名平反的,当时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图书,非常兴奋,虽然不是林大夫的专著,但里面只要有只言片语,我都当作至宝,我真是作为《葵花宝典》,当时,我好想买一本林大夫的专著,我以为只要有了他的专著,就能够解决高音问题了。由于当时不得法,我在学校后山上练习,最后的我的声音居然闷在喉咙,喉头高的厉害。卡得更紧,后来同学说,还不如进校时声音状态好。我心里好郁闷,好想找一个声乐老师指导。

工作过后,有机会出差,买了一些难买的声乐书,周小燕、汤雪耕、赵伯梅、薛良、金铁林、卡鲁索、崔峥嵘、王品素、张权、吴雁泽、吴天球、潘乃宪、、、等等,市场上的声乐书我只要看见多半购买,声乐书有两大种类: 1、周小燕、金铁霖、汤雪耕等人的书籍,以一些比较大众都了解的声乐知识和一些韵的训练,说得都比较粗浅,没有老师让人难以操作。而书后都附了大量的声乐套曲,对业余学习声乐的操作性不强。 2、林俊卿的咽音书可以说是声乐音响学和咽喉构造的科学的论著。他系统地阐述了发音的机理和歌唱发声的状态,从器官的运动到声音效果都给予了详细的说明,而且在书中向人们描述了咽音的美妙境界,让人无比向往。给出的八个步骤也比较具体。而且,在书中,他说“咽音可以自学”,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但不幸的是,由于自身条件和理解能力较差,只能抓住林大夫的只言片语,不得系统,所以总是不得前进。

轻裘长剑 (2004-07-06 10:44:14) No.9 到如今了只会发气泡音,还会发很高的啸音,但还不知是不是正确的状态“簧管发声组耦”“贝诺里氏效应”其实学过物理都挺好理解的,但用于唱歌操作还是感觉困难,我好想去找个懂咽音的老师教教,看看怎样的咽音才地道,每次我看到李双江和王宏伟的高音时,就想,这可能是就是咽音了。呵,让大家笑话了,到现在,

我对咽音的结论是:咽音是个好东西,可惜没有推广,真正精通的人不多,一般人可以借鉴,了解和一些少量的练习是非常好的,我现在也受益不少,如果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最好不要练习,因为很难达到咽音的要求,无法达到咽音的高境界,自学是很难的。这只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可能别人练起来好一些。我期望咽音能够快推广。

欧比达 性别: 男 血型:O (2004-07-06 12:56:18) No.10 本人才学粗浅,但也有些想法.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咽音: 我们的歌唱就好比打篮球.其包括两大部分----训练和比赛.训练又包括: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和技巧训练. 咽音训练就好比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和基本动作的训练,在于提高身体机能,是完成高难技术的基础,同时就像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训练一样,咽音训练对恢复声音也有帮助. 但训练毕竟是训练,其中的动作是最基本的,到了比赛中是会用到但也仅仅是一部分,用多了就会显得笨,不适用,应与技巧合理使用.比如练了螳跳力,如果到了比塞中还是单纯的用劲却没能与技术合理配合相机而用,那即使跳得再高也是傻跳.所以咽音要练,但不可滥用.

花腔soprano 性别: 女 (2004-07-06 13:39:46) No.11 我在前面的帖子和本帖中已经把咽音和咽音练声法的原理和关系说的比较清楚了,就连没有提到的“簧管发声偶组”梦竹兄弟也帮我补充了。一休师父提到的那些具体的包括气息技巧在帖子上自然说不清,但只要去练了咽音练声法自然会有体会,因为把本质的原理搞清楚了之后接下来的问题自然迎韧而解。 在论坛上当然是应该讨论声乐技术后,但一休师父的讨论未免有点强词夺理了吧,甚至把我提到的”咽音象菜里的盐“替换成了”味精“。我已经无语了...........再讨论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总之,通过这几天的谈论,孰是孰非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觉得咽音练声法好的就买书或者拜师,觉得没用的就自己继续探索更好的路。

一休大使 (2004-07-06 16:08:52) No.12 年轻人怎么就没有年轻人的敢想敢干呢?如果当年林大夫没有敢想敢干的精神,只怕你还没有机会认识什么叫咽音吧!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完善。在这里能敢于发言的,至少对咽音是多少有点认识的,为什么没有坚持练下去,其中自然有其原因。我不敢说这一理论有什么错误,但就我的经验教训来说,还是多一些新东西更好,不然你的水平就停滞不前了。八步训练确实是一个非常新颖的理论(尽管都已经几十年的了),咽音可以讲仅仅只是一个开头而已,路还长着呢,问题还多着呢!“迎刃而解”,还早着呢!至于是“盐”还是“味精”其实也差不多,仔细理解吧!我从来没有讲你的是非,其实大家在这里争个输赢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我就是这么个人,不喜欢只听一种声音,不喜欢盲目崇拜。最好的永远是还没有出现的,学习已有的所有,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观点。如果没有不同的声音,那还叫什么论坛,干脆就叫教室算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3 19:43: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0-3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休大使:不过我就是这么个人,不喜欢只听一种声音,不喜欢盲目崇拜。最好的永远是还没有出现的,学习已有的所有,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观点。如果没有不同的声音,那还叫什么论坛,干脆就叫教室算了。

这句话意义深刻!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经过咽音训练出来的男高音QQ2760737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