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惠芬狂贬十二乐坊

39
回复
200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5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成都日报电子版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rb/index.html

(记者陈蕙茹) “新民乐”这个词一夜间遍地开花,女子十二乐坊可谓是代表人物。昨日本报报道了“东方魔琴”蒋才如25日开音乐会,要将二胡与摇滚合奏,为新民乐又注入新元素。但是,昨日记者致电二胡大师闵惠芬,她却很不认同“站起来拉二胡”这种新民乐的演出形式,对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的十二乐坊也狂批一通:“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十二乐坊这种演出形式不值得评论,她们也不可以和我们民乐演奏者相提并论。”

暂不评论“二胡+摇滚” 蒋才如和闵惠芬当年并称“北蒋南闵”,作为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闵惠芬一曲《江河水》,曾令小泽征尔听后被感动得伏案恸哭,闵惠芬听闻老友蒋才如要开音乐会,连声道喜,但得知蒋才如要在音乐会上“折腾”新花样后,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把二胡和摇滚放在一起演奏?我没有亲眼看到之前,不会妄加评论。但如果蒋才如只是形式上玩一些噱头,我认为这不能算新民乐。所以我非常期望他能将演唱会的录像寄给我看看。”

狂批女子十二乐坊

闵惠芬对女子十二乐坊却毫不客气,她尖锐地说,十二乐坊靠包装赢得市场的方式不值得推广。“我没去看她们的演出,也不想去看。其一,别人说她们站起来拉二胡很新鲜,这不过是炒陈饭。瞎子阿炳当年为了谋生,就是在街边站着拉二胡,有时一天边走边拉几十里;我们当年节庆活动上街游行,也是走着拉,不仅二胡,吹拉弹唱,哪一样乐器不是这样?我演奏《翻身道情》时,自拉自唱,还能够唱高声部,拉低声部,这没什么好稀罕的。其二,美女上阵、前卫打扮、蹦蹦跳跳,是对民乐创新很肤浅的理解,这种形式根本不值得去评论。十二乐坊在海外有市场,但她们不是高水准民乐的代表,在行家眼里是要被耻笑的。我今天很不愿意评论她们,因为这也是在替她们宣传。”

新民乐关键在于作品创新

闵惠芬认为,近年来民乐在形式上的一些改变,的确赢得不少人气,但这不是创新。怎样有资格称新民乐?关键是作品在继承民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演奏者要清楚: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是什么?民族音乐要朝什么方向发展?闵惠芬说,近年来她致力于将戏曲、歌唱音乐等传统艺术改编成二胡音乐,比如气势磅礴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就是她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的,她坐着拉二胡,照样到哪哪火。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内行的看门道,老外的就看热闹!无论门道或热闹,只要火就能搞得更好。
 
发表于 2004-10-5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美女上阵、前卫打扮、蹦蹦跳跳,是对民乐创新很肤浅的理解,这种形式根本不值得去评论。”强烈支持闵惠芬大师!!!

更多讨论请进

 
发表于 2004-10-5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女子十二乐坊利用现代电声手段、相对丰富的舞台灯光以及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展现青春活力的服装和动作来演绎以民乐为元素的音乐作品,相对于传统的民乐团演奏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虽然不能和传统的民乐作品比深度比内涵比历史的久远,但是显然这种活跃的形式拥有更多的观众和支持者。

闵惠芬老师出言捍卫“正统民乐”的态度也是应该的,如果没有正统民乐的严谨与丰厚的底蕴,十二乐坊是不可能沾“民乐”的光的。。。然而十二乐坊的成员们有的是现代的意识、青春的活力和自信,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演绎一种新的民乐风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鼓励。

 
发表于 2004-10-5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站长的看法!

个人同时认为:但凡沾了“民、众、”的东西,谁也不能占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5 19:18:5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十二乐坊,因为民乐发扬光大,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特别是喜欢周杰伦们的时尚小年轻以及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必须要变革,不管变革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后人自有定论。

同时我也理解闵惠芬,因为民乐必须要脚踏实地的,靠的是艺术底蕴,不能光靠花样。

象当初的革命现代京剧,现在看来是多么的继承与创新,包括钢琴伴奏的京剧,还有一些老民歌的改编翻唱等都是创新。说远点何占豪、陈钢将越剧《梁祝》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人将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不都是一种创新吗?

 
发表于 2004-10-6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许启虎在2004-10-5 22:25:28的发言:我支持十二乐坊,因为民乐发扬光大,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特别是喜欢周杰伦们的时尚小年轻以及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必须要变革,不管变革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后人自有定论。同时我也理解闵惠芬,因为民乐必须要脚踏实地的,靠的是艺术底蕴,不能光靠花样。象当初的革命现代京剧,现在看来是多么的继承与创新,包括钢琴伴奏的京剧,还有一些老民歌的改编翻唱等都是创新。说远点何占豪、陈钢将越剧《梁祝》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人将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不都是一种创新吗?

“共鸣”至“共振”!

“民族”的只有与“世界”的“融合”才能“创新”!

老在自己“屋里”打滚,滚来滚去还是“老祖宗、爷爷、奶奶、爹呀妈”!

生物学遗传领域有个术语叫做:杂种优势(作为“文化”,它是我们的传统最害怕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把种都搞杂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闵惠芬!

同时爱十二乐坊女子!

她们演绎的民乐都好听!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闵惠芬对女子十二乐坊却毫不客气,她尖锐地说,十二乐坊靠包装赢得市场的方式不值得推广。“我没去看她们的演出,也不想去看。其一,别人说她们站起来拉二胡很新鲜,这不过是炒陈饭。瞎子阿炳当年为了谋生,就是在街边站着拉二胡,有时一天边走边拉几十里;我们当年节庆活动上街游行,也是走着拉,不仅二胡,吹拉弹唱,哪一样乐器不是这样?我演奏《翻身道情》时,自拉自唱,还能够唱高声部,拉低声部,这没什么好稀罕的。其二,美女上阵、前卫打扮、蹦蹦跳跳,是对民乐创新很肤浅的理解,这种形式根本不值得去评论。十二乐坊在海外有市场,但她们不是高水准民乐的代表,在行家眼里是要被耻笑的。我今天很不愿意评论她们,因为这也是在替她们宣传。”“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不敢沟苟同闵惠芬老师的观点,闵老师虽然堪称名师,但是却应该还有一些肚量。大凡创新的东西总要遇到一些阻力和非议,很遗憾看到闵老师当了这样的传统卫道士角色。
 
发表于 2004-10-6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大家说的话。

大家可能想说的是:形式上的包装和内容上的突破应该并举。形式上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内容上的一种表现。

当全国人们脱下军装绿,换上花布的确良的时候,你想到有丰富、变化巨大的今天吗?

有一天,闵惠芬拉着自己的新曲子,配合好背景效果那会很动人。

 
发表于 2004-10-6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站长的看法。
 
发表于 2004-10-6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艺术的创新都是先从形式上开始的,所谓的先外围而内核。

中国的民族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没有大的发展和变化那是因为国门的闭锁,现在世界的融入和中国民乐的走出,必然要重新定位整合,也许目前的十二乐坊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最后认可的完美的中国音乐模式,但如果一味打击这小小的一步变化和尝试,那还要等到先研究出来一套理论上说得过去形式上中外认可的模式后才能演出,这样才算是正确的路子吗?

正所谓“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摆脱一些所谓的束缚吧,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实践,人民大众才是艺术的检验和淘汰者。

 
发表于 2004-10-6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让我耳朵一亮~~!而且还挖掘出许多少见而且很有魅力的民族乐器,比如埙和独弦琴~~!

总之,利多弊少~~!支持~~!!!

 
发表于 2004-10-7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热闹的外行也来说一句:赞成许校长与孙老师的观点!

摆脱束缚,大胆创新!

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能愉悦身心的就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04-10-7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一经确定,进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谭盾好象把编钟引入交响乐中,如果按照闵惠芬老师的观点,也是在胡闹了。
 
发表于 2004-10-7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都没看,没有发言权。

我觉得十二乐坊很好。

 
发表于 2004-10-7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个简单的比方,不知贴切否?这样使大家认识上能比较清晰:

纯种的有纯种的好处,杂交的也有杂交的优点。

比如:纯种水稻好吃,杂交水稻却高产;

再比如:马擅跑,驴擅干活,马与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擅干活,但力气比驴大!

所以,是其侧重点不同,但各有所长,两种都要保留和支持!

十二乐坊与正统的民乐,和这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8 0:13: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0-7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交水稻既高产又好吃!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新生事物一开始都必将受到争议,想当年为了“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这个问题展开了多么热烈的讨论,再看如今。。。。。。
 
发表于 2004-10-7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校长提到谭顿,又不由使我想起2001年11月10日,先锋作曲家谭盾与指挥家卞祖善之间的学术争论,《国际双性线》第78期在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与普遍关注。对同一首音乐作品《永恒的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其中有两篇文章反映了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篇是卞祖善的《想谭盾及其鼓吹者挑战—关于音乐概念与音乐评论的争论》,另一篇是李扬发表在《人民音乐》2002年第三期上的《听谭盾“永恒的水”》。综观两人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李扬认为谭盾的音乐是“新音乐、新水平”,而卞祖善则认为是“皇帝的新衣”。卞祖善在文章中写到:“谭盾说,《永恒的水》挖掘了人类灵魂的声音,而我说,在他的作品里我没有听到暴风雨的声音,没有听到摇篮曲的纯真,也没有听到眼泪般的悲哀;我听到的是很一般的、很自然的水的声音;这种水的声音应该是很简单的。”谭盾坐不住了,他说,因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是完全不可能去沟通的。然后拂袖而去。

为什么在这些有名望的音乐家之间也会出现对同一音乐作品作出“二维反悖”的价值判断呢?他们各自恪守的音乐价值观是什么呢?为什么谭盾和卞祖善之间无法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7 22:29:01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0-7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观众就有好音乐,要阳春白雪,更要下里巴人,艺术要贴近群众。艺术家要抛弃包袱,不要圈地自封,一种艺术形式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必然有它的优胜之处。
 
发表于 2004-10-8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发表于 2004-10-8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闵惠芬说“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 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就是露肚脐眼的,在以前是妖魔鬼怪,现在满街都是这样的,舞台上也应见怪不怪。

拉小提琴的陈美,现在不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了吗?

再说,十二乐坊露了肚脐眼了吗?没有,好象前一阵子有报道说“十二乐坊”在包装的时候拒绝做古典辣妹的,说明她们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的。

前一阵子张艺谋在奥运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的节目,就有明显是模仿十二乐坊的节目,那是真的露了肚脐眼,而且还很好看,有人在本论坛上狂批,都有道理,但最重要的一条,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张艺谋最善此道,所以他能代表中国导演,不仅导电影,导歌剧《图兰多》,还导芭蕾舞、当然更可以导武侠电影了。因为不和不承认,他可以更好的走向世界。

还说了,十二乐坊艺术水平很差了吗?我看里面大多都获过国家级奖的,至少是省级的奖,二胡、古筝、琵琶、笛子都是呱呱叫的,葫芦丝吹得也很不错的,比起名家来差得了多少?

可能是长漂亮了一点,年轻了一点,另类了一点,人气旺了一点。 更重要的是,民乐就让这些小女孩子推出来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8 13:25:4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