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 关于中古调式的调号

6
回复
307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8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古调式的调号是不是和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的调号用法相同?

比如:D利底亚调式

f多里亚调式的调号应该怎么写?

用不用区分音名字母的大小写?

请各位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虽然在名称上与古希腊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多利亚),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

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 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Eolian)调式,以do为结束音的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中古调式.

各种中古调式、大小调式均属于七声音阶,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大调或小调调式(教会调式的八种音阶中的每一种都包括C大调音阶,即钢琴的白键,但只限于一个八度之内,并且以D、E、F、G四个音中的同一个音开始和结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以突出主音的调号来标记的

 
发表于 2004-11-8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关于“中古调式”的介绍:

约在公元5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教会和民间所用的调式,被统称为教会调式(亦称中古调式)。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主要使用4种正调式。到格里戈里教皇(Pope Gregory,540604)时期,又增加了4种副调式(或称下×××调式)。这些调式的名称虽借用希腊调式的名称,但实际的调式结构已不相同,例如多里亚调式已不是自上而下按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的两个四音列构成,而是自下而上由全音-半音-全音的两个四音列构成。 正调式由7个自然音级(如钢琴等键盘乐器的白键)构成,它们分别以DEFG4个音开始,故为4种调式,结音即这四个音,为音阶的第1级音——主音。副调式为正调式的另一种形式。它的音阶是从正调式的属音(下方四度)上在一个八度间重新排列,因而也称为“下调式”,它的结音在音阶的中间位置。在正调式中,音阶中的第5音级在素歌中为“朗诵音”,也称为次主音(弗里几亚调式的次主音则用六度音,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主音下方的小二度音);副调式朗诵音在正调式属音的下方三度音,目的是为了避免朗诵音出现在音列的两端。

16世纪,瑞士僧侣格拉鲁斯的亨利(Henry of Glarus)在1547年的《十二音系》(Dodecachordon)一书提出,在历史上应该有12种调式,在以上8种调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4种,并以古希腊调式名称称谓。虽然这些名称有的与原来不同,但已为人们广泛使用。前8种调式的名称为:多里亚(Dorian)、下多里亚(HypoDorian)、弗里几亚(Phygian)、下弗里几亚(HypoPhygian)、利地亚(Lydian)、下吕底亚(HypoLydian)、密克索吕底亚(Mixolydian)、下密克索吕底亚(HypoMixolydian);后4种调式的名称为:爱奥利亚(Aeolain)、下爱奥利亚(HypoAelian)、伊奥尼亚(Ionian)、下伊奥尼亚(HypoIonian)

8种调式(IVIII)的正调式、副调式音阶与后来命名的名称为:

1etVnKcd.jpg

4种调式(IXXII)的名称为:

HmdtlNl1.jpg

在各调式之间,调式转换现象被广泛运用,即一段曲调先用某一调式,后用另一调式。这不同于在17世纪以后在12个大小调之间的“转调”。转调是在主音的音高改变而所用音阶不改变,表现为音阶结构的整体移动;调式转换一种为主音的音高不变,而调式中的音程关系改变;另一种为在音列不变的情况下,因主音的音高改变后,音阶中的音程关系随之改变。

12种调式中,爱奥利亚与伊奥尼亚最适合17世纪以后发展的和声体系的需要,这两个调式以后发展为大小调音阶。在12种调式之外,还有洛克里亚和下洛克里亚两种调式,但极少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8 21:38:47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13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乐理书中关于“中古调式”的介绍:

1、武汉音乐学院——晏成全、童忠良、钟峻程著《基本乐理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古调式指十七世纪前流行于欧洲的七声调式,它来自民间音乐(在某些国家民间音乐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后为教堂音乐所采用,故又称教会调式。十九世纪起得到欧洲许多作曲家的青睐。

常见的中古调式有六种。它们的名称及调式音阶如下(记有V处为半音关系):

CuvF304v.jpg

以上六种调式中,爱奥尼亚调式与我们熟悉的自然小调相同,伊奥尼亚与自然大调相同。

利底亚调式与自然大调的不同之处,是第IV级与主音构成增四度,这个音是该调式的特征音,称“利底亚四度”。

混合利底亚调式与自然大调的不同之处,是第VII级与主音构成小七度,这个音是该调式的特征音,称“混合利底亚七度”。

多利亚调式与自然小调的不同之处,是第VI级与主音构成大六度,这个音是该调式的特征音,称“多利亚六度”。

弗里几亚调式与自然小调的不同之处,是第II级与主音构成小二度,这个音是该调式的特征音,称“弗里几亚二度”。见下例:

J3sUeNbe.jpg

除以上六种调式外,还有一种洛克里亚调式,很少见。其调式音阶如下:

xLwq20bE.jpg

2、中央音乐学院——李重光著《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书中称中古调式为“特种自然大小调”。

“在大小调体系中,除了上面讲的大调式和小调式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七音级自然调式这些调式虽然好象是由大调音阶中的不同音级开始,但它并不是由大调派生出来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许多调式。”

其中主要介绍了“利底亚调式”、“混合利底亚调式”、“多利亚调式”与“弗里几亚调式”,内容与前文《基本乐理教程》中所述基本相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3 20:05: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24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古调式的调号写法

中古调式的调号有两种写法:

1、按调式主音的首调唱名找首调“Do”的音高,然后找与首调“Do”音高同名的大调调号。用这种调号时音阶中没有临时变音记号。

例如:写D利底亚调式的调号——利底亚调式主音的首调唱名是“Fa”,因此D利底亚调式的首调“Do”在A ,找A大调调号为三个升号即为D利底亚调式的调号。下面的例子是A弗里几亚调式,主音唱“Mi”,“Do”在F,用F大调一个降号的调号:

4g1MNWpL.jpg

2、写同名大小调的调号。按这种方法写时,利底亚调式、混合利底亚调式写同名大调的调号;多利亚调式、弗里几亚调式写同名小调的调号。用这种调号时音阶中需按调式的特征音增加临时变音记号:利底亚调式需升高IV级;混合利底亚调式需降低VII级;多利亚调式需升高VI级;弗里几亚调式需降低 II 级。

例如:写D利底亚调式的调号——写同名大调D大调调号两个升号,但IV级音G要升高半音为#G。如下面的例子:

hQ7ri8m4.jpg

这种方法是按“中古调式是特种自然大小调”的概念来的。利底亚调式可以叫升高IV级的自然大调;混合利底亚调式是降低VII级的自然大调;多利亚调式是升高VI级的自然小调;弗里几亚调式是降低 II 级的自然小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31 20:08: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27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方法是按“中古调式是特种自然大小调”的概念来的。混合利底亚调式可以叫升高IV级的自然大调;混合利底亚调式是降低VII级的自然大调;多利亚调式是升高VI级的自然小调;弗里几亚调式是降低 II 级的自然小调。"

应该为利底亚调式可以叫升高IV级的自然大调

 
发表于 2005-7-2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重光讲的太玄虚,给个易理解的解释: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有许多种调式。由于这个时期是罗马教会统治欧洲的时代,所以人们后来把这些调式叫做“教会调式体系”。

这些调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其音阶由七个音构成,全部都是自然音,没有变化音,就好像人们只在钢琴的白键上弹奏,因而人们把这些调式也称做“自然调式体系”。也有的人与大小调式体系加以比较,称其为特种自然大小调。教会调式在当时被广泛地用于格里高利圣咏中,当然那时只是不自觉地运用,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调式都产生于大量的音乐实践之后,由音乐理论家从音乐中抽象出它的规律来,以便规范音乐的创作。对教会调式最早的描述,是公元850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 disciplina”。

起初,有四个音可以做主音:re、mi、fa、sol。以它们为主音,可分别构成四种正格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这些名称来自古希腊,中世纪却很少用。
后来,格拉雷纽斯(Glareanus)给主音为la的调式取名为伊奥利亚,主音为do的调式取名为爱奥尼亚。

副格调式从正格主音的下方五度出发而构成,每个正格调式都有一个相应的副格调式。这样,我们就有了十二种教会调式。而现代的一些著作又把它扩充为十四个调式,加入了以si为主音的洛克里亚调式和它的副格调式。但是,许多理论家指出,洛克里亚调式由于主音上方有一个致命的减五度音程,使主音的稳定性大大减弱,而且在中世纪也没有被充分使用。因此,洛克里亚调式仅仅是一个理论上存在的调式。

七个正格教会调式:
1. 以首调唱名do为主音的调式,叫爱奥尼亚调式(Ion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表面上看,它与自然大调式、中国七声清乐宫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大调类调式。

2. 以首调唱名re为主音的调式,叫多利亚调式(Do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大六度,这个六度叫做多利亚六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商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小调类调式。

3. 以首调唱名mi为主音的调式,叫弗里几亚调式(Phryg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叫做弗里几亚二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角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它属于小调类调式.

4. 以首调唱名fa为主音的调式,叫利底亚调式(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增四度,叫做利底亚四度。增四度是三全音的音程,它给这个调式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神秘的韵味。它属于大调类调式.

5. 以首调唱名sol为主音的调式,叫混合利底亚调式(Mixo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七度,我们把它叫做混合利底亚七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徴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它也是大调类的调式。

6. 以首调唱名la为主音的调式,叫伊奥利亚调式(Aeol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它的音阶结构与自然小调式、中国七声清乐羽调式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小调类调式。

7. 以首调唱名si为主音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Loc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式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和减五度,我们把这个五度叫做洛克里亚五度。与增四度一样,减五度也是一个三全音音程。它是最具小调特点的调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