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原生态民歌的生态问题

2
回复
153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8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小峰 2004年8月21日,全国近百名民间歌手会聚在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左权县,参加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南北歌王擂台赛,在他们这些人中,没有璀璨的明星,没有鲜花,没有追星族,也没有更多的媒体关注,这些人走在街上无异于任何一个普通人,只是他们身上五彩斑斓的服饰能让人们判断出他们来自某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并让过路人投来一瞥诧异的目光。也正如他们与众不同的服饰一样,这些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他们身上,还保存着一种差异——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越来越少的文化基因,或者说,他们还会唱几首民歌。 这次活动被冠以擂台赛,其实并不存在打擂,它更像是一个歌手大奖赛的形式,当然,人们都明白,形式并不重要,谁获奖也不重要,重要是展示中国民间音乐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更多人去了解中国的民间文化,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最终达到保护和传承它的目的。 一、原生态是个什么态? “原生态”是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从杨丽萍的原生态舞蹈《云南映像》到这次擂台赛所强调的民歌原生态特色,它越来越变成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探讨这个词背后的意思,那就是到底什么是原生态?这个词在媒体上频繁使用如果仅仅是突出它的与众不同,那么倒还无妨,但如果把它定义在某种文化身上,似乎都语蔫不详。 一直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词作家陈哲对人们滥用“原生态”一词提出很多质疑,他说:“生态文化不能离开生态去谈,它不是从文化去谈的,而是从生态去谈的,用最形象的比喻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文化,是指这里有独特的地貌、特殊的血统,只要是部族符号起作用的地方,一定是民间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地方。”陈哲把民族民间文化分为三种,一种是原生态的;一种是离开原生态环境但还能保存下来的,他认为这一类是民族根文化;还有一种是人们把前两种文化以现代手法改良加工变成商业文化的。如果以陈哲的定义来看,现代人们对原生态的描述大都是第二类,即根文化。 “如果部族还延续原来的习性、习俗,以及这个民族劳作、歌舞、表达情感、婚丧嫁娶等等这些形式还存在的话,如果这个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话,那么就是原生态文化。”陈哲说,“生态一谈进去,你就必须给生态作出一个正面回答,你的生态是什么?你的文化跟生态有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原生态文化的提法也好也不好,大家再讨论一下,慎重一下为好。不是说创造一个词汇大家使用起来像吃方便面一样方便就行了,这个东西应该要使很久的,因为今天已经没多少了,再糟蹋一遍,混淆了以后就真的分不清了。我不是说不要使这个词汇,如果你能拿得起来,你就使。” 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告诉记者,2002年举行首届南北歌王擂台赛,目的就是为了展示中国最“土”的民间音乐,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地方文化部门推介上来的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音乐,甚至还有一些专业演员,这说明地方文化部门对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还不够了解和重视。所以,第二届擂台赛,主办方强调了它的原生态性质,因为只有这样,地方推介上来的歌手才能保证他的原汁原味性质。 事实上,以记者的观察和了解,此次擂台赛中大部分歌手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用“根源音乐”来描述他们或许更确切一些。比如来自内蒙古的几个团体,他们在当地都已经很有名气,已经有能力把自己推向市场,虽然他们演唱的呼麦和长调传承了蒙古族音乐的传统,但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处在原生态了。而更多来自汉族地区的歌手,他们展示的民歌已经和原生态无关了,比如来自江苏的团体演唱地《拉网号子》,它仅仅是对原来的农耕生活状态的继承而已。只是,这些真正的根源文化在今天现代文明环境中,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的生存状态和原生态文化有些相似之处,所以常常容易被混淆成原生态文化。 而这次擂台赛中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是来自台湾阿美族地区的“巴奈合唱团”,团长林正春介绍说:“阿美族没有文字,但是有语言,平时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聊天,然后就唱歌,所以歌曲就这样慢慢流传下来了。”阿美族的生活区域在台湾的东海岸,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导致东部与西部一直处在“隔绝”状态,所以阿美族地区的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存的比较完整,受外界的干扰也比较少。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一些游客的到来,才把阿美族音乐带了出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国语师范大学许常惠教授下乡调查后发现阿美族的音乐很好,他去国外讲学就常常播放阿美族的音乐,就这么传到世界了。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就用了阿美族的音乐,还引起了版权上的纠纷。但这件事让很多人知道阿美族的音乐还这么好听。后来,台湾唱片公司一个叫郭英男的阿美族老艺人出版了两张唱片,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阿美族音乐。林正春说,阿美族有很多部落,每个部落的歌曲也不一样。由于阿美族没有文字,所以他们的歌曲也没有具体的歌名,比如《饮酒歌》、《拜访歌》、《犁田歌》、《完工歌》等,从这些歌名中也不难判断出他们的歌曲与劳作的关系是那么紧密。

二、根源民歌的生存危机 李松说:“民歌是很难保护的,因为它的生存空间不在了,传承下来的可能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文化内涵上变了。”这句话要是用陈哲的话来形容就是“东西还是那东西,但是已经不在那树根底下了。” 近几年,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在对民间文化的普查中,发现民歌遭受到的破坏相当严重,除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相对完整的保护之外,大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导致民间文化逐步变异、消亡。所以,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任务是相当艰巨和紧迫的。 民族民间音乐面临今天的窘境,一种最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民歌已经不适合在今天生存了,所以它的消亡是必然的。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从未出现过像今天这样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危机。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进程来看,过度的工业化是导致民族民间文化消亡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是,它的工业化阶段非常短便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工业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信息化对文化差异性的破坏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它和西方社会先工业化再信息化是不同的,工业化的恶果让人意识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能及时找出对策,所以当西方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在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上能有一个提前量,而中国没有。 陈哲说:“既然要抢救,说明它生命力不强,优胜劣汰它就应该死掉,抢救是违背历史规律的。我认为:人类的发展是错误和正确相伴而生的,不按这个观点看问题会把事情闹错的,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获得今天的繁荣和市场高度的现代化,但文化人一谈到文化命运和人类命运都开始忧心忡忡,但如果我们能做到更先见的话,能避免很多问题。文化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掉的,和生态问题是一模一样。如果工业发展必然带来生态恶化,地球不可避免会毁灭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所有科学都可以放下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只是我们没注意到。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环境好了很多,起码不会继续恶化下去,成功地解决一些问题。假如它纯属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能否让它消亡的更慢一点。一般来讲,它不是十年八年就没了,没那么快,如果三五年就完蛋了,这一定是人类畸形发展时造成的人为死亡,人类自然进化不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科技发展很快,但文化不一定也要这样快,文化和科技不一定是完全并行的。如果说我们不能阻挡历史,我们就让它自然发展,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同时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补救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事,也许能引起们的深思。广西的一个代表队的领队农敏坚,在采访他的时候,才知道,这位领队曾经做过县长、县委书记,现在是广西平果县人大常委会的党组书记和主任,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四千多首广西壮族地区的民歌,并且出版成书。同时,在保护当地嘹歌方面,从拯救到传承发展,他有一整套保护发展措施。一个地区有这么一位领导,应该说是一件幸事,如果中国两千多个县都有这样的一个人,基本上也就不存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问题了。他介绍说,保持广西民歌的原汁原味,有一个“动力论”,那就是民歌中的“倚歌择偶”的功能,这是延续广西嘹歌传统的动力。但是当记者问参赛的两个女歌手,是否将来通过对歌去找男朋友?她们的回答很肯定:不会。 或者,从台湾阿美族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更能看出原生态音乐是怎么逐步消失的。林正春说:“部落现在开放了,有很多观光客和专家来,阿美族音乐逐渐在盛行。但是官方没有做保存整理工作,没有投入资金保护阿美族音乐,只有一些爱好者做这件事。现在的年轻人受主流文化影响,会唱阿美族歌曲的人越来越少。”同时,他还介绍说:“阿美族在台湾有14万人,现在在东海岸只有六七万人,其他人都去台北和高雄了。同时,卡拉OK引进到部落中,很多人都唱卡拉OK。部落的开放,台湾的流行歌曲和台语歌曲都进入到部落,阿美族文化从观光客那里受到冲击。台湾马兰部落是阿美族音乐的发祥地,所以当时我们就在马兰组成合唱团,希望通过我们到处演唱让人了解我们,但是我们都没有经费,也没法出去演出。”最后,林正春的太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非常后悔没有教孩子说说我们的语言,现在他还不会说我们的语言。” 李松说:“生产生活方式变了,比如求偶,要通过情歌和歌会,情歌的很大一个功能就是求偶,人们通过歌会来展示自己的歌喉、舞蹈、身段、服饰,以此来考量你的价值,然后再作出决定。但是这个功能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用了,因为现代社会不用等到每一年的那一天,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短信就解决了。以前歌声要不动听就找不到漂亮的姑娘,那时候要是唱歌是什么状态?从社会环境上说,比如《走西口》这样的歌,丈夫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或者若干年才能回来,这在现代社会里是不能想象的,而且基本上是音信全无,只有干等。这时候那个妇女她在沟边上憋出来的情歌是什么状态?现在丈夫走了不回来,那咱们就拜拜吧,我再另找一个,就憋不出这样的歌了。这就是它的社会空间没有了。再说生产,劳动方式发生变化了,像号子这样的劳动歌曲。话两头说,也不那么悲观,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还非常活跃。” 但陈哲认为:“有些民歌的功能丧失了,附着在这一功能上的文化也就萎缩了,这是一个特别恐怖的事情,这是我们爱莫能助的。但是未必说面对面谈恋爱,全球人采取同一种择偶谈情方式是最优美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离婚率最高的不是民族化传承的地区,是都市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择偶最方便最快速的地区,呈现出来的快,失败、分裂的也快,这是不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如果不是就不能说它是惟一的,如果说它不是唯一的,我们的社会就没有理由鼓励就一定要这样。那如果这个观念成立的话,在这个观念指导下,是不是就有可能在很多地区保存一块家园,或者说叫生态文化特区?” 根源民歌遭受到另一个冲击是非经济因素的人为干扰。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告诉记者:“1950年,我发表了一篇《发展新中国民族唱法》文章,文章反映出了音乐界唱法之争。一个叫洋嗓子,一个叫土嗓子。当时对洋嗓子的看法是它是打摆子;对民族唱法说是嚎叫,说民族唱法没有教材。1953年,我给周总理汇报艺术工作,我说现在歌曲有3种唱法:西洋唱法、民间唱法和土洋结合唱法。对民族声乐的训练很特殊,就是提高民族歌唱演员表现能力,不改变他的演唱风格,比如才旦卓玛在上海学完之后她还没有改变唱法。有一种观点就是民歌唱法不科学,必须学西洋唱法,简单说就是西洋唱法唱民歌。从彭丽媛开始,到现在出来的歌手都差不多,民族的魅力都没有了,眼睛闭上分不清楚谁是谁。” 他介绍说:“中国民歌在建国后遭受大好几次打击,1953年民间文艺汇演,当时都强调民族风格,但是当时提倡西洋唱法,这个观念在当时很流行。后来大跃进,全都去唱革命歌曲了,原来的民歌都不能唱。文革时期,民歌都是四旧,是下流的东西,少数民族的都是异国情调,十年浩劫都是样板戏。江青说不能唱,所以就不能唱了。” 前段时间,王昆与金铁林关于民族唱法的冲突实际上就是今天人们意识到真正根源民歌唱法的重要性的必然结果,电视时代把学院派民族唱法传播的很广泛,并在人们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印象,中国的民歌就该是这么唱的。很多地方的歌舞团或文工团都放弃了自己的区域特色,改跟电视上的民歌学,所以,如果现在从各地歌舞团中找到一个真正原汁原味的歌手已经很难了。今年7月,陕西省歌剧舞剧院在京举行一场陕北民歌演唱会,居然没有一个歌手能把本色的信天游唱出来,甚至连最土的王向荣也唱不出原来的味道了。当一个歌手穿着只有唱歌剧时才穿的裙子演唱西北民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李松在谈到民间唱法和学院派唱法时说:“我觉得从概念上讲,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民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民歌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各类比赛或教学、国民教育或专业教育当中把中国民歌搞成一种模式,我认为这谁都不会同意。在一段时间里,学院的教学都遵循了某一种模式,把人的发声按照一定模式调整到最好,采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然后给中国民歌定一个标准。我认为媒体有责任告诉公众中国民歌是丰富多彩的,是这么多东西构成了中国民歌,它们互相交融,但是永远不应该认为它们该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像西洋唱法那样,最后出来一种最科学的。”

三、从一个歌王的命运看民歌保护出现的问题 石占明的名字想必没多少人知道,但是在这次左权民歌擂台赛期间,石占明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他的照片被放在大街上的宣传栏里,他的歌从街头的高音喇叭里一遍遍传出。石占明,第一届民歌擂台赛的歌王,他是山西左权人,一个三十岁的普普通通的农民,在他获得歌王称号之前,他就是一个羊倌。那么,在他获得歌王之后这两年,他的命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对石占明自己来说,他的变化就是原来能唱三十多首民歌,现在会唱一百多首了。他用一句比较冠冕堂皇但说出来却又是那么实在的话来形容自己:“要充实自己。”但是据记者了解,这个歌王在这两年来命运的确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他走在左权的街上,有一半人都能认出他,他每年至少有10次上电视的机会,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对石占明来说,却增添了很多烦恼。他为了能方便生活,从山沟里搬到县城,这就意味着多出一份开支,孩子要上学,自己又常常到北京等城市演出,各种支出让这个歌王目前欠了几千块钱的债,几千块钱,对于这个贫困县的农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原来他可以通过参加县里的红白喜事活动挣一点钱,但是现在县里不让他参加这些活动,原来他在村里有一个演出班子,县里也不让他跟那些人“混”,因为这有损歌王的声誉。本来,他想到县文化馆工作,但是文化馆的人嫌他太土,又不会说普通话,没有让他进去。 那么,左权县又为石占明做了哪些事呢?记者了解到,从石占明获得歌王的两年间,尽管他已经成了左权县的一个文化品牌,但是县里没有奖励过他一分钱,甚至连个奖状也都没有给过他。县里有什么活动,会把石占明叫来,演出完了之后,连口饭也不给,便打发回去。曾经有不少文化公司准备跟石占明签约,给他演出的机会,但是石占明不敢,因为县里不让他签约。不过,这个羊倌歌王无怨无悔。但实际上,他不敢走出去是因为他怕他走了之后,老婆孩子会有麻烦。他说:“我不知道国家保护民间艺术,我就知道唱歌。” 当石占明的歌曲在街头播放,他的唱片在县城的音像店里热卖,不少人对石占明说:你这回发财了。石占明摇头苦笑:“这跟我没关系。”为配合这次擂台赛,县委宣传部给石占明录制了一张唱片,但是石占明没有拿到一分钱。文化部政策法规司的一个同志问石占明:“他们让你录你就录啊?”石占明无奈:“领导说让录我敢说不录吗?”“那你为什么不要版税?”“我不敢要。” 在左权,还有一个民歌手叫刘改鱼,建国初期,她因为一首《桃花红,杏花白》而闻名全国,她的命运和石占明不同,她告诉记者:“我从盲人宣传队那里学到了很多歌,文化馆发现我嗓子好,就推荐到我榆次专区,结果专区给我推荐到省里去了。后来省里把我派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群众业余音乐舞蹈比赛。”就这样,刘改鱼的歌唱遍大江南北,从此人们也知道了左权是个民歌之乡。同样是左权人,同样是农民出身,两代歌手,却经历着两种不同命运。 而记者从其他方面了解到,这次左权为了办民歌擂台赛,非常重视,开幕式当天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盛大游行,参与者上千人,这次擂台赛支出达三百多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个左权人口袋里要拿出20元钱,这对于一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既然这三百多万都能掏出来,为什么不能奖励石占明几千块钱呢?擂台赛第一天,石占明去看比赛,但是被挡在了剧场门外,因为他没有门票。上届擂台赛的歌王,居然进不去,这是县里负责人的一时疏忽还是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 你能说左权县政府不重视民歌么?当然重视,不然不会花那么多钱,可是他们为什么不重视一个歌王呢?这的确令人深思。一直在做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陈哲以亲身经历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他见得多了,他说:“政府搞这些活动的关注点在哪里?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中的人。这些民间艺人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如果没有歌王,或者说这里没有那么多民歌,它就没有资格来办擂台赛。这些民间艺人是国宝性的,政府是为谁服务的?你把文化品牌立起来,目的是要品牌带动经济,带动经济的是什么?是人的资源。文化是生长在人身上,绝对不会生长在羊身上。他们只意识到这是私有财产,然后把他们控制起来了,但又不善于合理地、及时地、健康地人尽其用,这就是地方政府职能有漏洞。动力来自政府,但阻力同样来自政府,政府职能转换,如何把手中的权力变成服务性的权力?很多情况下,政府在做正面推动的时候,往往在做法不当、认识不清的时候把事情做坏了,这是最恐怖的事情。所以我倒觉得不是大张旗鼓去搞,应该把这些干部叫到民族间文化传承部门去进行普及性教育,否则民间文化和政府之间会产生一种隔膜心里,这时候的文化传承做的都有些变异。” 在问到文化部搞擂台赛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时,李松说:“实际上还是一个很长远、很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让社会关注,有人愿意听,甚至传统的东西有市场,这个事结算解决了。我们在办活动之前就非常冷静,比如石占明,他一年11次上电视台,这件事5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石占明这件事对左权的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有多少好处?我们才能说清楚。这次我决心给所有的歌手都建立档案,要跟踪若干时间,传统文化有一个大概念,政府要承担责任的事情,毫无疑问这是国家财富,要留给下一代的财富。所以,我们搞活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这个,但至少先让人知道这件事。这不是搞一两次比赛就能解决的。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我们也在设计一些办法,完全靠政府的行为是不现实的,我们希望社会和商业都能做一些事情。”

 
发表于 2004-12-8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生态”才是民歌惟一出路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4年9月3日 新京报

●“原生态民歌”的出现与过去一百年间传统民歌既受到持续普遍的关注,又多次被随意“加工修改”、否定、排斥、挤压的双重命运直接相关。 ●“原生态民歌”一词本身就包含着干预文化生态现状的主动性、前瞻性及价值认知的自觉性。 ●比赛可能消减了民歌的某些“原生态”因素,但它会唤起各族民间歌手对自己母文化传承、创造的激情。这恐怕是对“原生态民歌”的最好保护。 近期,在媒体和学术界,有一个被频繁使用的词汇:原生态民歌;同时还有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原生态民歌的生存与保护。 这个词和话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追根溯源,它与过去一百年间传统民歌既受到持续普遍的关注,又多次被随意“加工修改”、否定、排斥、挤压的双重命运直接相关。1958年掀起的全民性新民歌运动就以简单粗暴的态度胡乱填词,让某些传统民歌面目全非;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失偏颇的音乐教育再次造成了类似自然生态那样的“文化生态污染”,原生态民歌被挤压到社会的边缘。 显然,原生态民歌一词的人文含量比传统民歌要宽泛许多。它不仅包括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口头的自然传承方式(家族、村寨、社区等)、特殊的歌唱方法和地域民族风格,同时还包括歌唱环境,以及歌唱环境与演唱者之间相融相协的互动状态。从“民歌”、“传统民歌”到“原生民歌”,再到“原生态民歌”,实际上是传统民族文化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挤压、漠视后,向国人发出的一个警告! 表面看,这个警告似乎是被动的,甚至迫不得已的(前不久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还常常把无奈一词挂在嘴边。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原生态民歌一词的出现本身就包含着干预文化生态现状的主动性、前瞻性及价值认知的自觉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由“缺位”到“入位”的文化保护政策转变、社会公众对全球化进程给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自觉反省、学术界志士仁人的不断呼吁等等,无不是这种自觉和主动干预的具体体现。特别是近两年来强势媒体的介入,如年初央视十二频道举办的“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奖赛”,三十多个民族、三百多个歌手一连七个晚上在黄金时间演出,让亿万观众实实在在过了一个“民歌春节”;刚刚在山西左权落幕的“中国第二届南北(原生态)民歌擂台赛”坚持用“原生态民歌”的单一原则进行比赛,实质上是央视民歌大赛的深化和更加成熟的尝试。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们创造什么样的今天,也就在创造什么样的传统。比赛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能在一个特殊时期内营造出一种声势;它可能消减了民歌的某些“原生态”因素,但它会唤起各族民间歌手对自己母文化传承、创造的激情。当他们回到自己的乡土时,他们有可能成为一种象征,激发出当地民众对原生态文化的呵护热情,而这,恐怕才是对原生态民歌的最好保护。 □乔建中(作者为著名民族音乐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12-8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民歌歌手简介

 

组数 姓名 分片 省区 性别 民族 年龄 组别 曲目   1 婀央什姬 北 甘肃 女 裕固 30 独唱 曲目:1、拐再音 2、再戴莫勒中文曲名   2 马古白 北 甘肃 男 回族 26 独唱 曲目:1、王闪令2、水红令 3 马仲华 北 甘肃 男 回族 14 独唱 曲目:1、尕马儿令2、白牡丹令   4 叶尔泰 帕丽达 北 甘肃 男 哈萨克 21 对唱 曲目:1、守候这一生 2、啊,人生   5 梁增斌 张美华 北 河北 男女 汉族 35 38 对唱 曲目:1、走西口   6 徐盛茂 北 河北 男 汉族 43 独唱 曲目:1、拣棉花2、游南关   7 安旗佴 北 黑龙江 女 达斡尔 44 独唱 曲目:1、心上人   8 涂强 北 黑龙江 男 鄂温克 34 独唱 曲目:1、鄂温克舞曲 2、婚宴歌   9 尤俊丽 北 黑龙江 女 赫哲族 44 独唱 曲目:1、渔歌2、等阿哥3、松花江相会情歌   10 金顺姬 北 吉林 女 朝鲜族 31 独唱 曲目:1、长调阿里郎2、捣米打令   11 闫书平 尹为民 北 吉林 女男 汉族 40 37 对唱 曲目:1、小拜年 2、放风筝   12 宝力道 达瓦桑布 北 内蒙 男 男 蒙古族 53 51 组唱 曲目: 1、圣主成吉思汗2 、四座山绰尔组合,达瓦桑布领唱   13 毕力格 巴特尔 北 内蒙 男 蒙古族 曲目: 1、走马马头琴伴奏   14 都日斯哈呼 特木尔宝力道 北 内蒙 男 蒙古族 45 组唱 曲目:1、阿尔泰颂呼麦组合   15 呼都特 北 内蒙 女 蒙古族 42 独唱 曲目:1、枣骝马 2、呼荣陶勒盖的山影马头琴伴奏   16 娜仁 北 内蒙 女 蒙古族 40 独唱 曲目:1、奔贝锡勒 2、银青马马头琴伴奏   17 妥燕 北 宁夏 女 回族 36 独唱 曲目:1、园子里长地绿韭菜2、尕相片映到纸上3、十七、十八学木匠   18 才让卓玛 北 青海 女 藏族 28 独唱 曲目:1、阳世上让你骑个够 2、更能做阿哥的终生伴侣   19 才让卓玛 索南 孙斌 北 青海 女男 藏族 21 24 齐唱独唱 曲目:1、说话时心动弹哩 2、尕妹绣给的满腰转   20 李君兰 北 青海 女 藏族 28 独唱 曲目:1、梧桐令 2、脚户令   21 裴吉荣 北 山西 男 汉族 40 独唱 曲目:1、羊肚肚手巾三道道兰2、难活不过人想人3、对坝坝圪梁上那是一个谁?   22 许月英 北 山西 女 汉族 57 独唱 曲目:1、人家都在你不在2、大红公鸡毛腿腿   23 郝云籽 北 山西 女 汉族 独唱 曲目: 1、《高高山上一篓油》(倒秧歌)2、正月里探妹子(左权民歌)   24 郝丽宏 北 山西 男 汉族 独唱 曲目:1、有了心事慢慢来 2、大岔腔   25 张保萍 北 山西 女 汉族 独唱 曲目:1、有了心思摆摆手2、劝夫卖余粮   26 玛那甫卡孜 北 新疆 男 哈萨克 41 独唱 曲目:1、玛合巴勒 2、阿勒卡可   27 吾斯曼·艾买提 买买提吐尔逊 古丽巴哈尔 奇满古丽 北 新疆 男男女女 维族 45 33 49 38 组唱曲目:1。艾介姆木卡姆·朱拉 2。赛乃姆·大赛力克 艾捷克、热瓦甫、手鼓伴奏   28 阿依丁 夏迪亚·夏米力 北 新疆 男女 塔塔尔 40 28 重唱 曲目:1、百灵鸟 2、故乡 手风琴伴奏   29 罗小红 南 广东 女 汉 51 独唱 客家山歌曲目: 1、老俩口爱唱歌2、新绣荷包两面红3、桃花开来李花开       30 牛玉乾 李婷波 薛梅姣 羊爱玲 南 海南 女女女女 汉族 29 25 26 25 组唱曲目:1、(儋州二句半)天地几长情几远2、(儋州调声)天崩地塌情不负   31 王取荣 南 海南 男 黎族 40 独唱 曲目1、挂念歌(四亲调)2、交情歌(原始调)3、离别歌(啰呢调)   32 罗福旺 南 湖北 男 汉 56 独唱 曲目:薅草锣鼓(一)(二)   33 王纯成(父) 王爱明(子) 南 湖北 男 土家 67 30 对唱1、细碗莲花 2、堂屋里灯盏干了油   34 陈世达 戴碧生 南 湖南 男男 汉族 65 54 合唱 曲目:1、唱得妹的凡心痒起来(呜哇山歌)2、两位歌师一路来   35 奉族总 奉爱妹 南 湖南 男女 瑶族 24 36 合唱 曲目:1、拉到你妹想打个劫2、前世姻缘梦中来   36 邵长荣 南 江苏 男 汉 63 独唱 六合民歌 1、鲜花调 2、陪送调 男唱女声,丝竹伴奏   37 夏文斌 夏文法 夏文贵 夏文富 夏小涛 南 江苏 男 男 男男男 汉 72 64 60 67 48 组唱 点水号子等一组渔家号子(南通启东)   38 李红南 江西 女 汉族 35 独唱 1、打只山歌过横排 2、 斫柴   39 白能早 竹母 波绒早 南 四川 女 藏族 41 组唱1、卓伍尼殊则母热 2、地若莫者嘎水者   40 罗拉梅 刚让 嘎让泽仁 保源 仁青 德江波 南 四川 女女男男男男 藏族 21 20 24 25 23 51 组唱1、哈呀则西 2、呵不热美   41 王安莲 南 四川 女 羌族 34 独唱 1、沙米 2、松勒 3、格不支尾与若音波   42 朱明福 南 四川 男 汉 68 独唱1、撵野猫儿 (四川民歌) 2、我的山歌多又多(四川民歌) 3、喊个山歌甩过来(眉山捕秧山歌)               43 喊应南 云南 女 傣族 44 独唱1、水韵2、念情郎   44 姜中德 李宝妹 南 云南 男女 白族 37 25 弹唱1、弦子做媒喜成双 2、泥鳅调   45 肖叶那 南 云南 女 佤族 34 独唱1、司岗里 2、相思鸟   46 张仕美 腊美华 张凤仙 普秀华 普庆莲 南 云南 女女女女女 彝族 36 22 19 36 22 组唱1、金鸟飞起来(迭夺黑迭夺)、冬天春天到(阿哩哞洒莫) 2、想哥日子长(阿托西莫若)大家一起唱(啊哩)   47 李怀秀 李怀福 南 云南 女男 彝族 27 21弹唱海菜腔 1、金鸟银鸟飞起来 2、哥唱曲子妹来学》   48 兰晓佳 黄维慧 南 广西 女 壮族 14 13 重唱1、平果“嘹歌” 2、德保二声部民歌   49 李景相 南 广西 男 彝族 32 独唱1、隆林彝族山歌 2、隆林那地彝族木叶歌   50 李海燕 南 广西 女 壮族 21 独唱1、板池壮族山歌 2、霞秀壮族山歌   51 兰正珍 兰葵英 南 贵州 女革家 40 41 重唱1、木叶瑶 2、 撒辣佯   52 张本云 唐龙 方少保 张玉兰 张世南贵州男男女女女苗族35 30 32 35 35组唱1、反排多声部情歌 2、飞歌“金色的太阳“ 3、多声部”春天来了“ 4、小小木叶树   53 石川洁 贾美兰 吴子孪 梅红霞 甘良英 南 贵州 女女女女女 侗族 组唱 侗族大歌 1、额哭亲娘我叹青春老 2、五月初五   54 林正春 丰月莲 丰春传 郭芳兰 孙春雄 黄顺英 汪国光 朱玉英 南 台湾 4男 4女 高山族 阿美人 组唱1、家族聚会歌 2、老人饮酒欢乐歌

拐再音 甘肃 mms://nv.sina.com.cn/ent/2004/08/18810638.wmv 枣骝马--呼都特 内蒙古 mms://nv.sina.com.cn/ent/2004/08/18715362.wmv 白牡丹令--马众华 甘肃 mms://nv.sina.com.cn/ent/2004/08/18620086.wmv

祖国江山百样 海南 mms://nv.sina.com.cn/ent/2004/08/18429534.wmv 堂屋里灯盏干了油 新疆 mms://nv.sina.com.cn/ent/2004/08/18905883.wmv 相思树 云南 mms://nv.sina.com.cn/ent/2004/08/18524810.wm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