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原创]eda7806声乐学习及声乐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专楼

138
回复
18022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8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让大家能够便利地查看我的帖子,我在这里编一个目录。

 1楼、2楼、3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4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歌唱的姿势;

5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歌唱的呼吸;

6楼、7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声部   混合声  共鸣;

8楼、9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打开喉咙;

10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歌唱的语言;

11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歌唱发声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2楼-----声乐资料摘抄选编-----歌唱心里   歌唱卫生。

13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

14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气要深   编者的话;

15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气息的练习;

16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哼鸣通;

17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喉要稳;

18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下巴松;

19楼----声乐学习中的练习------字要正   情带声。

20楼----声乐教学提纲(一)

21楼----声乐教学提高(二)

22楼----课余时间学学唱歌怎么样。

23楼----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学唱歌。

24楼-----学习唱歌的方法。

25楼-----声乐能不能自学。

26楼------声乐学习中的模仿。

28楼------能“拔”高音就算唱得好吗。

29楼------多练就能唱好歌吗。

30楼----声乐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3楼-----演员唱歌时真的不费劲吗。

35楼----不论学声乐还是学弹乐器一定要学唱谱。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eda7806 编写
(编者的话)学习声乐的人除去找老师上课之外,都想找点资料看看。因为,在老师那里上课,主要是练发声、练唱歌,老师在发声和唱歌之后所做的讲评和提出的要求,用的一些术语名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当时似乎是听懂了,但实际上,并不怎么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课后想找点资料看看、学习学习,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当初,我虽然爱好唱歌,但是没有机会专业学习声乐。我那个时候如果在报刊上看到音乐方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所以,我的音乐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当时有些文章,我是看不懂的。我的态度是: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皮看。只要认为内容值得看,就反复的看。就这样,我通过自学,积累了一些知识。

1979年,我44周岁。在市文化局文化科工作。那年的8、9月份,文化局、艺术馆组织各单位的文艺骨干去哈尔滨观摩“哈夏音乐会”,在哈尔滨有幸听了一些专家的讲课。还观摩了许多我国著名歌唱家的演出。同年的夏天,来鸡西演出的艺术家也很多。演出之余文化局还请他们在艺术馆讲课。其中有:吉林艺术歌舞剧院“包桂芳声乐教学小组”的演出和女高音歌唱家包桂芳的讲学。(我听她的课知道了喉头稳定的重要性)还有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胡松华、姜家锵、靳玉竹等的演出和讲学,(我听靳玉竹的课,明确了“用劲唱”和“用气唱”的区别。)延边歌舞团的演出和男中音唱歌家李圣槁的讲学,(我听他的课知道了不能模仿经过加工的电声喇叭里的声音。因为人是发不出那么浑厚的声音的)这些活动对我的启发和帮助都很大。其中黑龙江省艺术馆的王贵老师,在市艺术馆的讲课,对我影响最大。他第一次来,主要是介绍中央音乐学院王福增教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我在这个资料里将多次摘抄王福增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要点是:“喉头向下挡气吐字发声法”。)王贵老师第二次来,介绍了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嗓音专家林俊卿博士所倡导的“咽音练声法”。可以说,我对声乐的深入了解,就是从这一年夏天开始的。

我对声乐教学的进一步了解,则是我又读了许多书之后,是我反复咀嚼书中的论述,然后自己练习,练习会了,就用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才逐步理解专家们讲课的内容。才有今天对声乐教学的把握。

我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摘抄了一些论述。由于这些论述对我的启发太大了,所以,我一直诊藏着它。退休前我就把它整理分类了、并重新抄写了一遍。我一直想把它打印出来,介绍给我的学生。这个愿望今天就要实现了,因为我家有了电脑,我要亲自把它打印出来。我相信你读了之后,一定也会有新的认识,对你的声乐学习一定会有所帮助。如果真是这样,那正是我所希望的。

一、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编者的话)学习声乐的人在学习之初,最好对声乐学习的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学习声乐,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习声乐,都学习什么内容,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学习中的困难是什么,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学习中为了避免出现偏差和提高效率,学习者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唱上,要多听、多学、多读、多想。因为声乐的学习不只是声音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训练。歌唱者在学习中要发展自己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在学习中就要思想集中、态度认真、意志坚定,我摘抄的这些论述里都有明确的观点。值得认真阅读。
1-1、 歌唱技巧的获得,要经历一个掌握的过程,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歌唱习惯,当这一习惯一旦形成,不论是好是坏,要想加以改变,通常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挫折、形成弯路,在这一过程中能多占有一些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地奠定自己的声乐文化背景,那是有利于顺利走向目标的。(薛良著《歌唱的方法》1页。)

(编者的话)正因为习惯不好改,所以,有的声乐老师不愿意收“成手”当学生。他们宁愿收一个条件好、但没有学习过的学生,也不愿意为一个人改毛病花费时间,因为那往往是一件费力很多,而不容易见到成效的事情。当然,如果他真的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会告诉他:要想改毛病不但要有决心、还必须要有耐心。

想学声乐的人,开始学就要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以避免走弯路。同时还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学习中一定要多动脑子思考。务必打好基础。如果发现自己在歌唱方法上有问题,一定要跟老师共同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克服的方法,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2、在某种意义上说,声音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它和许多技能训练相似,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有一个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人们由于主客观条件并不完全一样,经历这过程的时间也有长有短,有快有慢,但省略或取消这过程却是不可能的,否则就难以达到合乎规格的要求,这乃是一条规律。(同上)

1-3、学习声乐要顺应学习的发展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既要勇于进取,又要循序渐进。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真进行改善纠正,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同上2页)。

1-4、由于声音训练是学习和劳动的过程,接受训练的人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譬如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精神饱满、思想集中、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意志坚定、充满信心等等。这些虽然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具有的精神,而对于学习声乐则尤其重要。一旦精神状态有所衰退或动摇,就必然造成技艺上停滞与后退。声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它只有起点站和加油站,没有中途站和终点站。(同上)

(编者的话)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忠告:不论学习什么专业,要想学习好,不但要有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光有学习的愿望,没有多少兴趣、更没有这种学习精神,也谈不上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不知道学习的艰苦,所以,一旦遇到点困难,就怀疑自己能不能学会,能不能学好。用这种心态学习声乐,肯定是学不好的。上一条讲声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下一条讲大歌唱家们还要找老师上课,还要不断修整。学声乐没有一种“精神”能行吗?
1-5、有人问我,学习声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学完了。我想,做为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艺术一样,是学无止境的。就其方法来讲,当你歌唱嗓音好的时候,你知道这么唱好,能把握的住。嗓音状态不好的时候,你也知道怎么唱不好,而且在不好的时候你能不用外力的帮助,自己能把良好的嗓音找回来,这大概就学的差不多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70页)
1-6、大歌唱家卡鲁索(Caruso)演出后,他总要找多年以前给他弹伴奏的普契托(Pucito)先生,帮他休整一个时期。普契托跟他辩论,说你这里唱重了,那里又怎样不对。吉里(Gigli)经常找老师上课。帕瓦罗蒂(Pavarotti)、多明戈(Domingo)都是这样,不断的探求,不断地修整,不断地进步。昙花一现的歌唱家很多,为什么?请大家思考。我认为一个是功底不硬,一个是骄傲。(同上63页)
1-7、阿-达利沃说:“歌唱者的初学阶段往往是带有决定性的。醉心于短期速成的人是很愚蠢的”(《歌者和歌曲》),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开始练声的时候并不总是那么趣味盎然的。有的练习初看起来似乎太简单、太单调,但正是这些东西乃是奠定声音基础所不可少的。
练声不在于练习的次数多少,使用多少时间,重要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去练习。在开始前应对每一件事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练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专心注意到每一个唱出的音,声音力求自然、清晰、准确。(《歌唱的方法》3—4页)
(编者的话)学声乐的人想速成,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学声乐的规律;或者是想通过学习声乐达到什么别的目的;教声乐的人如果对你讲能速成,可能他真想收你做学生。学声乐到底能不能速成,学过声乐的人最清楚。我可以告诉你:学声乐不能速成、也没有捷径可走。学声乐必须打持久战。学声乐的人,必须用“铁杵磨出绣花针”的精神,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滴练,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1-8、上课练声与下课练声,要严格要求。如果你在上课时,用正确的方法练声、唱歌,下课后又用另一种发声方法的声音与朋友们交谈,那么你的声乐课,等于白学了。因为用不正确的发声法讲话时的肌肉动作,与正确方法使用的肌肉完全不同。如果在课外,全天都用上声乐课的正确方法去讲话或做练习,那就等于全天都在学习,进步一定很大。反之,课后使用的是错误发声法,则等于走两步退两步,仍然原地前进不了。(吉诺-贝基:〈讲学记录〉95-96页)
(编者的话)这也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平时也用上课时发声的方法讲话,开始可能觉得不习惯、很别扭,有的人还怕别人说自己拿腔拿调的,有许多顾虑。实际上,为了学习,还是按照这个忠告去做,才对。
1-9、喻宜萱教授说:声乐的乐器是长在人体内的生理器官,它不是乐器厂出产的成品,不经过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优良的乐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具备适应演唱各种风格、内容、形式的曲目和能力。
声乐基本功的扎实是靠下功夫磨练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熬到头就会出来,音乐是技艺性较强的艺术,声乐演唱离开技巧、方法谈不上任何表现。(《人民音乐》1983年1期16页)
1-10、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声乐艺术中,声音(天生一副好嗓子)似乎是最主要的,其实不尽然。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意大利著名歌剧演员兼教师,贝尔纳尔地教授曾说,他的歌唱嗓音是“人造的”。他原来没有一副好嗓子,是经过老师的正确指导,通过他本人刻苦顽强的锻炼,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而获得的。(周小燕:《声乐基础》1页)

(此文未完,请看另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20:09:5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2) 1-11、歌唱方法是一种技艺,它要由歌唱者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获得,所以说“师傅引进门,成就在个人”。再好的声音,教师也不能在一夜之间把学生变成为歌唱家,如果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是下决心;二要艰苦努力;三要少走弯路。培根说的好:“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曾键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中国音乐》1993年1期53页) 1-12、谈到歌唱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时,兰培尔蒂说:一个学生不仅需要有嗓音,还要有充满热情的艺术家的灵魂、很好的音乐才能、健全的理智和记忆力 如果学生具有好听而且有力的嗓音,然而他不想按照艺术的规律去训练它,不想透彻地掌握呼吸方法,那他永远也不能使得自然所慷慨赠予他的宝贵条件辉煌地显露出来,他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趣味的歌唱家,而只是一个叫叫喊喊的人。 有必要重复说明这一点: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一个歌唱家必须表达出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因此,除嗓音外,他还得具有天生的热情和崇高的心灵,这些条件只能得自天赋,教师无法传授。 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和良好的修养,无论在生理或精神上他永远也不可能和他力图刻画的理想人物合为一体。作为一个歌唱者或者演员,他都无法使人感动。(《歌唱艺术》134-135页) (编者的话)学唱歌要不要有较高的文化,前几年我听有人说:不需要,有些喜欢唱歌的学生也认为,我所以要学声乐,是因为我文化课学的不好,或者不愿意学习文化课。也有人认为:学唱歌的人文化课没必要学的那么多,也没有必要学的那么好,唱歌就是凭嗓子。嗓子好就行。这种认识的危害性就在于:误导了人们的努力方向。有的人,嗓子确实很好,就是因为文化课学得不太好,才没能到高等学府去学习、深造,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看过这些专家的论述你还那么认为吗?! 1-13、兰培尔蒂说:大家知道,最出名的歌唱家总是最勤勉的,他们已经习惯于学习,把它当作一种愉快的消磨时间的办法,而对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却正好相反,练习像是残酷的折磨。蒙太戈的名言说:“你越是学的多,就越会感到需要学。”兰培尔补充说:“你越是学的少,就越感觉不到学习的重要。”(同上148-149页) (编者的话)前边讲了,如果学生对学习声乐没有兴趣,又不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课后的练习就不会积极,甚至有的学生下课之后根本不去练习,因此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残酷的折磨”的抱怨。学习期间就这样,将来能有大的发展吗? 1-14、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认为:学习声乐最合适的智力特点是:对音乐真诚热爱,能准确掌握旋律及和声并牢牢记住它们,奔放的情感加上活跃而细致的观察力。 至于说到生理条件的话,首先是放强有力而音域广的嗓音;其次是和上述嗓音特点相称的体质。 最辉煌的才能在应用时,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合理的工作来加以发展和指导。不重视研究艺术效果和细腻表现的歌唱家是个不完美的天才,是墨守成规的奴隶。匆匆忙忙学一些音乐知识是不够的;艺术家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他们是逐渐形成的;必须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通过专门的练习和细心关怀的培养来发展他们的才能。 专业歌唱家的形成在于学习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及和声,和声对歌唱家说来,是必要的辅助。(同上88-89页) (编者的话)近些年,许多家长都明白了对孩子早期培养的重要性,一些热心的音乐工作者,也积极开办学习班,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如果这些学习班是为了普及音乐知识,开展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孩子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话,那真是办了件好事。 但是,有的老师,没有把学习班的性质定在“业余”这个框架内,他们把自己教学的立足点定在培养“人才”上,想通过“考级”一步步地把学生推上艺术家的宝座。本来是业余性质的学习班,非要把它办成“专业”的音乐学校。他们不管学生的条件如何,一律按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要求安排教学,它们辛勤地教学,热心地辅导,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威望。主观上确实想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要知道,学校的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业余的音乐教育以什么为核心呢? 据说有的老师一律要求学生必须考级,他们在教学中只学习考级曲目,今年考一级,明年考三级,后年考五级,有的家长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快。他们望子成龙、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盖高楼得打牢地基。就是传授技艺也不能这样跳跃式的学习呀! 还有的家长,由于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能发展才能,所以,让孩子学什么,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往往是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家的孩子学什么。还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学好几种专业,笔者认为:孩子在学校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课外孩子学什么,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艺术门类也未尝不可。但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如果孩子真喜欢学音乐,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音乐,要观察孩子对音乐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听音乐的时候是什么表情?音乐的记忆力如何?他真的着迷吗?他唱歌的时候,音准不准?总之,如果孩子不是有特殊的表现,不要过早地给孩子定方向,学是学,是否专业学音乐。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一定要细心观察之后再做决定。至于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学音乐,下面这条,说的很明白。可以对照一下. 1-15、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认为:只有这几个缺点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怀疑:(1)、文化修养太低;(2)、听觉不好、音唱不准(教了几个月之后方才可以认为这个缺点是无可救药的—原注)(3)、嗓音颤抖,全部音域或部分音域的嗓音是嘶哑的。(4)、体质虚弱、发声器官不健全的人也不适宜学唱;脆弱的体质使得艺术家不能精力充沛地演唱,而精力是热情的首要特征。(《歌唱艺术》89页) 1-16、我们决不能忽视音乐学院在培养人才中不足的一面,总的说来就是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世界发展到20世纪末后阶段,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各种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拿音乐艺术来说,它与历史、语文、教育与心理等学科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 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往往认为自己是学音乐的。主修声乐的只要唱好歌就行了,学弹琴的认为学外文对自己有什么用呢?总之,年轻人在音乐学院环境呆惯了,认为音乐就是自己的天地,就是一切……对其他文化学科则抱一种与我无关的态度。把时间花在这些方面只会影响自己的专一业。……认识不到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音乐研究》 期15页-许勇三:<美国大学的音乐教育>) (编者的话)过去有的人认为:搞艺术的都是些没有文化的人。有些搞艺术的人,尤其是过去搞戏曲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本身没有机会学习文化,圈外的人认为他们没文化,可以理解,但这不是搞艺术可以没有文化的理由。实际上,在艺术上有成就的老艺术家,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是他们都有自学的历史,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但在艺术上很有造诣,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能说他们没文化吗?现在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文化,如果不好好学习,错过了学习文化的大好时光、将来在艺术上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1-17、所有的歌唱家必须服从以下原理或规律才能得到发展:一切功能只有使用它时,它才会加强,……反之,凡是我们不使用的东西,我们终将失去它。 这一条也是练习的规律,它对于发展意识、神经和肌肉;对于培养美学鉴赏能力;对于情感的控制和升华、对于养成自我放任和自我抑制的习惯;对于视觉和听觉的敏感;对于智力训练;对于培养对待生活的勇气;对于身体活动的灵活性、配合一致以及控制能力;最后,对于语言技能,嗓音技能的训练以及使用声乐手段或器乐手段来丰富多彩地表现和交流乐思,并给人以深刻印象,都同样适用。 歌唱嗓音的发展和其他操作技能的发展一样,是通过功能的加强,主要是通过明智地、建设性地应用有规律的练习而获得的。当然,这样的练习需要指导、指示和有益的实践,这是教师的职责。( [美]维克多-A菲尔兹《歌唱艺术之基础》) (编者的话)练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练习的内容、方法等,我已经另外编写了一个材料:《声乐学习中的练习》。这里不再多说。 1-18、嗓音功能和歌唱能力确实是上天赐予的,但歌唱艺术家却不是生就的,他们是造就的。对于他们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包括健康、智力、教育、音乐常识、声乐技巧、曲目、咬字和语音研究、掌握键盘、受过良好训练的听觉、视谱能力、表演训练和舞台实践,要成为一个专业歌唱家,这些是不可少的,甚至还需要更多些。(同上) (编者的话)这虽然是对艺术家的要求,但对一般想从事声乐工作的人来说,从这些论述中,也应该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19、声乐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建立歌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作品并表达出作品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基本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建立歌唱发声方法的训练。这部分大致归于生理上、物理现象的范畴。演唱方面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音乐感与情感的表达能力、审美观、创美能力等等,这部分大致属于精神上、心理上的范畴。(《乐府新声》1993年4期 傅桂华、朴准山:《歌唱的发声方法与歌唱心理》) 1-20、不是一天就能学好的,有时碰对了,你以为找到了位置,再唱又没有了。可能过一个月又找到了,这种反复过几年慢慢会好的。这要强调对声音的记忆力,这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大脑懂了,可以帮助锻炼你的肌肉。(吉诺-贝基《讲学记录》127页 ) (编者的话)教声乐的人和学声乐的人,都要知道这个道理,反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希望反复的次数少一些,所以,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脑子来学是非常必要的。据我观察,在声乐的学习中肯动脑子的人,别的课程都学的很好。音乐学的好的人,脑子都好使。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选编(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3) 1-21、你得牢记一个真理:“最伟大的教师是你自己”。无论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指点你,但归根结底,要找到正确的歌唱感觉及方法,是靠你自己的努力,我不能伸手到你喉咙中去指点你,还是你自己去体会。(同上146页) 1-22、贝基先生说:“我们要想获得一点成绩就要受点罪,唱歌本身就是一件苦事,要做出牺牲”。的确,我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唱歌确实是一件受苦受累的事,特别是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练唱、练声。不但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需要歌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怕吃苦怕受累的歌者是永远成不了歌唱家的。(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97页) (编者的话)学习声乐的人对学习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必须有思想准备,有人就因为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尤其是他们不知道学习唱歌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当他们在学习中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动摇、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就不想继续学习了,就想打退堂鼓。我想对这样的学生说:要想唱好歌儿,就得练,就得吃点苦、受点罪。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事情永远也不存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非常深刻。艺术家也好、歌星也好,他们在台上的辉煌,都是台下练出来的。台下不吃苦的人,在台上也风光不起来。 1-23、正确声音概念的建立,一般有三个渠道。第一、在理论上通过学习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第二、在听觉上通过聆听大量的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使自己在听觉上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第三、在感觉上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歌声通过实践练习和演唱,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同上95页) 1-24、那么,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都包括那些内容呢?纵观贝基先生讲学的全过程,我将其归纳为三点:即第一、横膈膜的有力支持;第二、喉咙必须完全打开;第三、充分的面罩共鸣。 以上三个基本要素贯穿于贝基先生讲学的始终,而且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三点。他说:一定要同时注意面罩共鸣、打开得很好的喉咙以及横膈膜肌肉的力量,只注意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是不完善的,必须三者配合同时作到。 我在自己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三个基本要素之所以都同等重要,就在于:横膈膜的支持是基础;打开喉咙是关键;面罩共鸣是灵魂。(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41-42页) (编者的话)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堂课都要练习发声,为什么练习发声?练习发声解决什么问题?老师课堂上所做的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往往学生是不太清楚的,如果学生对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有个完整的认识,能像这里讲的那样明确,知道学习声乐就要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上下工夫。学起来肯定就不一样了。 1-25、美国波亚波地音乐学院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对40位歌唱者声音的一千个以上的录音进行了音响分析,其结果是:良好的声音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点:1、声音的波动均匀稳定;2、声音的紧张度低;3、具有柔韧性的弹性感;4、在500赫芝左右的低泛音状态良好,在2900赫芝左右高泛音状态良好。(《中国音乐》1993年1期53页) 1-26、一个好的民族声乐演员,需要在六个方面加以训练和提高,这六个方面是:1、在正确的歌唱方法基础上具有混合声的色彩;2、清晰准确的吐字;3、浓郁的民族风格;4、良好的形体训练和表演;5、善于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深度;6、比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音乐 修养。(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1-27、在传统有关声乐的文章中,记载具体练声方法的很少,据笔者所见,以清代扬掌生所撰《京生剧录》一书中所记为最早:“伶人早起大声习六声,先为合口呼三字,曰:咿(音伊)、哑(音亚)、呜。后为开口呼三字,曰嘻、哈、呵。软红竹词所谓鸡、鸭、鹅是也。” 这段不足五十字的记述告诉我们:1、很久很久以前,在演员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练习歌唱基本功的方式——喊嗓;2、演员养成了有规律地在清晨喊嗓的习惯;3、喊嗓练习包括呼喊六个字音,三个合口呼和三个开口呼。(《中国音乐》1995年2期67页)呢? (编者的话)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讲的是功夫要天天练,曲儿要天天唱,才能学会、才能熟练,现在有些学声乐的学生,早晨很少起来练声。这是为什么呢?是不知道练声的好处吗? 1-28、由于旧的练声方法不够系统,有些地方不科学,所以能揣摩到的就学成了,但也有把嗓子喊破的大有人在,以至一辈子不能再唱歌了。极端成功和极端失败的大概各占十分之一。学习进度也不同,有些人学了一两个月抓住感觉进步很快,有些人学了两三年不见成效,这样的唱法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主要缺点我认为是训练方法不够科学。在唱法本身,是有不少优点的,在声音方面只要掌握到正确的方法,出来声音就结实有力,唱久了不会累,声音大而传的远,音质也很美,我在演出《白毛女》时就运用了一些。(《文艺报》1950年4月2卷3期郭兰英:《从山西梆子看传统的中国唱法》) 1-29、民族声乐发声的基本功方面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我认为不管什么唱法,都要有较深的气息支持,高的声音位置,稳定的喉头状态,良好的音质,较宽广的音域,声区结合自然连贯,声音有一定的穿透力。简而言之,要有明亮、结实、持久的声音和高度的技巧,能演唱各种不同风格和难度的歌曲。要达到上述目的,歌唱发声时要注意呼吸、共鸣与语言结合起来,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但又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其中语言是唱法的基本,一切的技法如呼吸、共鸣、口型等应围绕语言这个中心。(《乐府新声》1993年4期。孟庆洋:“试论民族声乐发展的途径”) 1-30、谈到美声唱法,人们都会想到:学习美声唱法的歌声,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在良好气息支持下,充分运用声音的共鸣,唱出的声音具有通畅宏亮、浑厚圆松弛自如和音色优美等特点。可以肯定的讲,美声唱法的确应该具有以上的特点,而且这些也正是学习声乐的人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但这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包括美声唱法的所有原则和内容。......据我的了解......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2、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3、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4、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5、美声唱法要求具备声情并茂。 以上六点是美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六个重要原则。(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3页) (编者的话)这两条谈的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应该和22条里谈到的歌唱发声的三个基本要素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声乐学习的目标有个完整的认识了。我的理解,不论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歌唱发声的基本要求方面都是一致的。都要求气息的支持、喉头的稳定、声音的高位置共鸣、吐字清楚、声情并茂等等,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是打好这些基础.不必深究我现在学的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因为目前我们国内的声乐教学,不论哪种唱法,初学阶段打基础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而且许多专家都认为,如果真正学的好,应该唱什么都行。用什么唱法应该由作品来决定,什么唱法适合表现这个作品就用什么唱法。学声乐的人过早地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种唱法是不合适的。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选编(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4) 歌唱的姿势 二、歌唱的姿势 (编者的话)学唱歌的人,都有当众表演的机会。表演,就会有人评论,评论什么?当然主要是评论唱的怎么样,但是也会有人对你的姿态、表情加以评论。所以,任何想学唱歌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一个方面;另外,正如下面这几条所讲的,姿势的好坏影响歌唱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歌声的质量。这里说的姿势,不光是身体的外形,主要讲的是歌唱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应该处于什么状态。包括口腔、咽腔、下巴、舌头、喉头、腰、胸等等,都要注意姿势,注意状态。我摘抄的这些论述都讲的非常详细.每位学习声乐的人,都要认真对照,刻苦练习,务必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1、各种唱法,包括美声、民族、通俗,说到底最好的唱法是松弛的唱法。任何挤、压、硬的声音都不会动人。因此,姿态在歌唱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些学生忽视最基本的东西,唱起来,塌胸、翘下巴,加上含混不清的咬字,原来就没进入歌唱状态,谈何音乐呢?所以,当你声音出现问题时,首先要看看你的姿态对不对。(《音乐周报》1999年12月31日7版。贺冰心:《海外归来育新苗》) 2-2、什么是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态呢?具体说:歌唱者应站的挺拔(不是僵硬);两脚稍向两侧或前后分开;两腿站直(不僵硬)、腰部稳定;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下颌内收;双肩略向后,保持绝对松弛;任何时候不要夹肩、缩脖、喉头附近的肌肉也必须保持松弛。总之,不要允许身体的任何与歌唱发声无关的部位有紧张感。当然,隔肌的支持点除外。其次,背部的脊椎骨始终要有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感觉。使胸廓能保持稍向上、向前抬起,并向四周扩张,如芭蕾舞演员起舞时那样舒展。(周小燕:《声乐基础》7页) 2-3、练声的时候,歌唱者应该自自然然地站立,重心稳定,顺着本来用力的方向,不可有任何拘束;肌肉放松但又不是像睡眠时那样松松垮垮地;坐着唱歌,胸部或多或少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呼吸的自由活动,脊椎骨要直、胸部抬起到中等高度,两肩放松下垂,在吸气时肋骨稳定抬起,这种胸、肩、肋骨抬起姿势在发声时应加以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凹陷的胸膛就会造成凹陷的声音”(薛良:《歌唱的方法》) 2-4歌唱状态的好坏对歌者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舞台形象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歌者的歌唱方法。换句话说,歌唱状态好的歌者,不但舞台形象好,同时也有利于唱出好的声音。 凡是好的歌者,他们在歌唱时无论是形体上,还是面部表情以及头部的状态等方面,大都是自然大方、松弛舒展、积极兴奋的,特别是嘴和下巴等部位没有任何多余的和不自然的动作。这就是好的、正确的歌唱状态。(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99-100页) 2-5、王秉锐教授在回答河南音乐教师任晶唱歌时下颌向下对不对时说:这是不对的。他说: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看下颌骨与头骨是分开的,它有自然向下的趋势。像四岁以下的孩子咬东西都是下边的牙齿印深。一些动物如虎打哈欠也是下颌兴奋。而成年人是由高级神经支配、在歌唱时是上颌兴奋下颌要与之配合。所以,要求下颌打开这已经是一种很陈旧的方法了。(《音乐周报》1999年5月28日2版。悠然:《王秉锐一板一眼解疑难》) 2-6、颌关节打开,下巴既放松又稳固。歌唱时,全身心地热情歌唱,该使劲的地方必须使劲,但下巴必须适当的放松。......歌唱时要常常照照镜子,用手摸摸喉头上方,下巴下面的“下颌舌骨肌”是否紧张,这条肌肉对歌唱来说是绝对不许紧张的。因为它一紧张,喉头就会上提与下巴卡紧。而歌唱时恰恰与此相反,喉头应当向下,才能打开喉咙歌唱。(王福增:《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1985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编者的话)该使劲的地方使劲,不该使劲的地方放松,这是声乐老师常说的话,上边讲了什么地方应该使劲什么地方应该放松。我们应该认真琢磨、体会。 下巴的放松问题,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可是我发现,很多爱好唱歌的人,唱歌时,嘴的张开是下巴主动往下用力,因而下巴下边的肌肉很硬,下巴是僵的,唱出来的歌声带有呃、呃的喉音,声音位置低、唱高音困难,他们知道自己唱歌费劲,但是不知道这是由于下巴紧张造成的,所以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选编(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5) 歌唱的呼吸 三、歌唱的呼吸 (编者的话)要想声乐学得好,掌握呼吸很重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许多歌唱上的毛病都和呼吸有关。学声乐的人,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方式。要用唱歌时所要求的呼吸方式进行呼吸,把这种呼吸方式,变成自己的习惯。 从以下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呼吸,其实并不难,而且人人都使用过声乐上所要求的呼吸方法。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爱好唱歌的人,还没有掌握好呼吸方法呢?我想, 1、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正规的学习过声乐,它们不知道呼吸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歌唱对呼吸有什么要求,唱歌时,根本没注意过自己的呼吸状态是什么样的;

2、他们平时就是用声乐上不提倡的那种呼吸方式进行呼吸,已经习惯了,虽然现在知道了,但还没有改过来;

3、有的人一唱歌就紧张,吸气时,使用了不该使劲的地方,比如:过高地抬胸、耸肩等。 唱歌时要求的呼吸方式,虽然人人都可以学会,但不经过练习,就不能让这种呼吸方式成为自己的习惯,要想在唱歌时自如地使用这种呼吸方式,确实是需要经过认真和长期的练习才能作到。 3-1、今天讲呼吸,呼吸是十分重要的。你们躺着睡觉时也要呼吸,这时呼吸的方法是正确的。请记住,在歌唱时,要用躺着时的呼吸方法来呼吸。有两种呼吸法:一种是“胸式呼吸”;一种是“腹式呼吸”。我倾向于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吸得深,可以很快的吸气。一般妇女爱用“胸式呼吸”,用“胸式呼吸”,吸足了气,但一开口唱,气都跑掉了,这样唱很紧,也没有用。“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横膈膜工作的方式不同的。(示范)“胸式呼吸”,上腹部往里控制横膈膜,“腹式呼吸”则是上腹部保持住,稍有些往外来控制。(贝基:《讲学记录》9页) 3-2、吸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气不要吸的太多,但要吸到隔肌。 你高兴地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上向前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个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放松、送气。 在呼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状态,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慢慢地放松。呼气时以吸气时下降的隔肌及下肋骨两侧为支点。但保持的力量不在肋骨上,而在横膈膜上。歌唱时明确地感到了气息支点的部位后,就放松腹肌,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周小燕:《声乐基础》5页) 3-3、有一些关于呼吸的要点,大多数人还是有一致之处,例如:呼吸要自然通畅,便易从容、没有声音、排除紧张、不能让人明显地看出是在进行呼吸。由于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而姿势又是呼吸的基础,因此对于呼吸时的姿势,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不论是吸气,或呼气,都要适度地抬起胸膛并保持恒定,两肩松垂,颈放松,为了发挥呼吸器官的功能,气要吸得较深、柔和适度、肺,要全面地扩张。呼气时胸膛要保持吸气时的自然抬起状态。出气要均匀、集中、稳定、节省、有控制、不漏气。注意横膈膜、肋肌、腹肌、腰肌,对气息控制的作用,以及各器官在呼吸时的相互协调。气息的运用要有所安排,应按乐句的长短、声音的高低强弱,对气息进行有效的调节等等。(薛良:《歌唱的方法》25页)。 3-4、有一次,我和爱人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女儿去看沈先生。沈先生摸着正在啼哭的娃娃的肚子高兴的说:“她哭的时候用的是横膈膜呼吸法,因为她的呼吸方法正确,所以哭上三天三夜嗓子也不会哑。”(邹本初提供——见《沈湘声乐教学艺术》87页) 3-5、我们搞声乐的很讲究“深呼吸”、“高位置”。所谓“深呼吸”,就是把气吸到肺的下端腰部周围,横膈膜下沉,最好能感到气沉到小腹,这一点,我们唱歌的与唱戏的虽然说法不同,但道理一样,戏曲的说法是“气沉丹田”,古书上讲:脐下三指为丹田,这就是要求气要沉下去,而不是浮在胸部。(吴雁泽:《心儿在歌唱》) 3-6、吸气时,先抬胸再吸气(不是边吸气边抬胸),呼气时,先凸胃再收腹(不是一呼气立刻就收缩腹肌),呼吸的这四个动作是连续而圆润平衡的。 其中,抬胸和凸胃——保持吸气状态——是控制横膈膜和呼吸的两个关键动作。这就是最简单最明确的呼吸控制法。(王福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 (编者的话)怎么吸气,怎么呼气,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在声乐学习之初,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最难的问题,有的人学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掌握怎么吸气和怎么呼气.尤其是掌握不了”先凸胃再收腹”这个要求. 怎么吸气,怎么呼气,教声乐的老师都要讲,介绍怎么学习声乐的资料里都要写,我看的资料并不多,但从我看过的资料中发现,这个“先抬胸再吸气”,“先凸胃再收腹”的说法,是最具有操作性的.做的对不对,用手一摸,用眼一看就知道了.你再往下看,这位意大利的专家不是也要求凸胃吗! 3-7、你唱后面华彩乐段时上腹部有时进、有时出,应固定下来,是一个方向的。......用腹式呼吸(唱高音)上腹部应向外。(吉诺-贝基:〈讲课记录〉25页) 3-8、首先谈呼吸的部位,这是很多歌者都关心的问题。对此,贝基先生的观点非常明确,他认为是上腹部。大约在胃部一带。这是腹式呼吸的支持点。有时贝基先生也称为横膈膜支持点。所谓支持点,我理解就是歌唱呼吸的着力点。(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44页) 3-9、在歌唱时,当发出一个明亮而有力的长音、高音时,就必须有平稳强劲的气息做保证。这时会体会到,胸腔、两肋和横膈膜有一种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而小腹又有向内压缩的力量,从而产生对抗的平衡,在腰围产生支撑的感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支点”。(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唱歌〉7页) (编者的话)唱歌时究竟怎么使劲?哪里使劲?什么是“呼吸支点”?初学唱歌的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其实,还有一些说法更容易理解.比如,有的老师说:吸气后把钢琴抬起来.(你最好真的去抬)体会一下腰部怎么使劲?还有人说:唱歌时,腰和小腹的状态,就和你大便干燥时,用力排便的感觉是一样的.说的多么形象啊!这么说,你还不理解吗?当然,也必须指出:抬钢琴和排便时,是憋气,而唱歌时是呼气、不能憋气。憋气,则气息就不能流动,就要僵,那样是唱不了歌的。.下面我摘引的这一条,对呼吸,尤其是对怎样呼气,说的更明确。 3-10、歌唱要求的气息运用是特殊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已相当丰富,毋庸赘述。需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论述,包括如何“保持气息”;“气息究竟该放下来还是提起来”;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声音靠在气上”这个美声的根本原则等方面。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保持”气息常被误解为静止不变。......“保持”的全名应是“歌唱时要始终保持吸气状态”,不是“迸气状态”,更确切一点的解释是“保持”气息的“流动”,做不到这一点,什么技巧都谈不上。......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由于在气息调解中间有一个“鼓”上腹的动作,而真正建立支点的全部内容却是在收下腹(中国也叫提“丹田”)基础上的“鼓”上腹(胃部)。正是这种对抗,才能使肺内吸入的气息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支持较长时间的歌唱需要。(声乐术语把收下腹较“提气”,把“鼓”上腹叫做“压气”。)关于歌唱时腹部肌肉应是“收”的这一要求,19世纪许多声乐大师和今天的声乐家们都是一致公认的。中国几千年来也始终把提丹田看作最重要的发声基础,甚至把丹田穴叫作“气海”,可见其重要性了。可怕的误解却完全弃置了这个原则,不仅鼓上腹,甚至连下腹也一起鼓了出来,造成歌唱时让气息“反”其道而行之。......殊不知在形成气息支点的对抗中,提气是目的,压气只是为提气增设“制动阀”。“提”是绝对的,压是相对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许多声乐家都认为气息要“放下来”么?一点也不错;气息如果放不下来又怎么能提上来呢?而整个换气技巧就在于:能在音节的间歇中迅速完成“放下来”与“提上来”的交替;但决不是在歌唱时把气息反而放下来。(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41-42页) 3-11、歌唱时的吸气也应该是下意识的。在乐句的间歇中,快速地松弛一下支持状态,气会自动吸入,下腹也就会自动还原,在下腹肌既取得了休息的时间,也完成了吸气。这就是唤气的技巧。也是“劳”中取“逸”的唯一取巧之法。只要胸廓是挺拔的,唱者永远也无须“有意识”去吸气。(同上45页) 3-12、声乐教师重点应该教的是“呼”的技巧,.....正确地控制‘呼’的技巧,才是控制好歌唱气息的真谛。 训练“呼气”技巧的方法是: 1、 发音时立即收紧小腹,挺起胸廓,坚持到练习唱完。其目的是锻炼下腹肌的收缩能力,使气息不僵化。 2、 在第一步习惯了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用两肋张开来发音的动作,要求作到二肋的张开好象是被下腹的收缩所“推”上来的结果。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 3、 第二步完成之后,才谈的上使用“鼓”上腹,因为两肋如果张不开,“鼓”上腹的动作是做不出来的,硬要做的话就会弄巧成拙,成了鼓出整个腹部,这将完全失去“支持”的本意——“对抗”,没有“对抗”也就没有“支持”。但压气的力量永远大于提气。 (编者的话)这最后的三条,是我近期读到的关于呼吸训练的论述。我认为是很好的论述。和前面那个“先凸胃、再收腹”的论述要求是一致的。不过这里讲的更有道理,他强调练习的顺序是:收小腹、张两肋、鼓上腹。我的体会是;吸气时一定要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如果站着吸气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可以用哈腰的姿势来吸,这时肯定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在此基础上呼气,可以吹气,也可以咳嗽一声,体会后腰向外鼓的动作,后腰鼓了,胃也就凸了,小腹肯定也就往里收了。按3-12这条说的,收小腹是主要的,是主动的。我认为讲的很有道理。因为有人练鼓上腹确实是把整个腹部都鼓出来了。它们所以把整个腹部都鼓出来是因为它们还不会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他们还是把气吸到上胸,呼气歌唱时,上胸回缩,有个往下坐的动作,所以整个腹部就鼓出来了,这样呼气歌唱,小腹怎么能收回来呢。还有的人是因为误解了“把气放下来”这句话,它们以为“鼓腹部”就是“把气放下来”了。你怎么样?会收小腹吗?如果不会,就应该按这条讲的,先练收小腹。再练张两肋,然后才能鼓上腹。如果你仰卧,吸气后举腿的同时呼气,这三个动作就都体会到了。试试看。 此文未完,请看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6) 声部、混合声、共鸣 四、声部、混合声、共鸣 (编者的话)前边讲过,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不论男、女歌者,都分高声部和低声部,(高音、中音、和低音)这是因为不同的人,他们的发声器官如:口、齿、舌、颚、喉结、声带、共鸣腔等的大小、深浅、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有高低、宽窄的区别。怎么划分声部?下面这条说的很清楚:主要是根据音质即音色来划分。不是看你能唱多高的音。有些业余歌手由于没有经过训练,高音暂时唱不上去,就说自己是低声部,看来这是没有根据的。 学声乐要学什么内容?请仔细阅读我摘抄的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前边讲过,对歌唱的要求概括的说就是:“深呼吸、高位置”。关于“深呼吸”在前边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那么“高位置”的问题,就是这部分要讲的内容了。 4-1、决定一个人的声部,关键在于他的音质(音色),而不在于他能唱高音或能唱低音。......有的人故意把自己的低音撑大,做出一种宽大的声音,这种做作出来的声音很不自然,往往将啊元音唱成呃、欧音。......这样高音是无法唱上去的。(贝基:《讲学记录》20页) (编者的话)这种撑着唱的人,多半是因为嗓音不错但高音暂时还唱不太好的人,他们往往因为自己唱不了高音,就认为自己是中音、或者认为自己是低音,就专门模仿中低声部的音色唱歌,(是通过听电声喇叭里放出来的歌声来模仿,他们不知道真人是唱不出来那么浑厚的声音的)他们没有经过老师的指点,自以为宽厚的音色就是这么撑出来的。这样唱歌的人,往往下巴也是往下使劲的,下巴很僵,发出一种带有呃、呃的声音,他们以为这就是“美声”唱法,不知道这种呃、呃的声音是歌唱方法上的一种毛病。 4-2、每个人的音色不一样,音量不一样,各个声部的换声点,过度音不一样。除开各声部各个人换声点不相同,在其他发声技巧上的要求则是一样的。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各声部的音色不一样,但从发声法来讲,这三个声部,同样要求打开喉咙,横膈膜有力地控制呼吸,声音位置要进入面罩共鸣腔。我对共鸣位置焦点,这些都是一样要求的。(同上20页) 4-3、什么是混合声?它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的高位置,它也可以说是“具有真声色彩的假声”,或“具有假声位置的真声”,或者说他是“把真声唱到假声位置上去”,这几种说法都可以说明混合声是指真假声的混合这样一个现象,至于混合中的比例的多少,要根据具体的学生和不同的音高来加以平衡。 中声区的混合声训练最为重要,首先要打好这个基础,要逐步向上、向下扩展音域,达到比较统一的歌唱整体,这种混合声,在我国的戏曲、曲艺和民歌中早有应用。(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4-4、混声指的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两种共鸣混合运用。......我们中国习惯用“真声”(指胸声)“假声”(指头声)这个名词。......混声唱法不是指发低时用真声,发高时用假声把真声和假声突然换来换去地应用,而是指喉头的位置和咽腔打开的长短,宽窄和收缩的比例调节到恰到好处的意思。 4-5、著名的凡纳德说:“低音区的音好比是土,高音区的音好比是水,好的声音要能把水和土非常均匀地调和起来,以使声音甜美、明亮、丰满、柔美”。 用我们中国常说的话,可以这样总结:“在中低声区真声假唱,在高声区假声真唱,在真声的感觉上假着唱,在假声的感觉上真着唱,真假结合,声自优美。”(《中国音乐》1993年1月号53页) 4-6、真正的“半声”与“假声”是有区别的......“假声”是不能从渐强到强声,而真正的“半声则是可以渐强唱到强声。另一种“哈气”的轻声,也是不好的,一定要唱“有呼吸支持”的轻声,这才是真正的“半声”。(贝基:《讲学记录》113页) (编者的话)有呼吸支持的轻声,有的人也叫它假声,这是因为人们对假声这个名词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如果喉头是处在较低的位置,那么,就可以发出有呼吸支持的轻声。这种轻声是可以渐强唱到强声的。那种不能从渐强唱到强声的“假声”,一方面是因为呼吸的支点不在横膈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喉头上提了。这种假声,是捏着嗓子唱出来的。自己和别人都能感觉到,其用力的着力点确实是在嗓子那里。 4-7、一个人的共鸣腔是有极限的,每个人的音量,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的可能性,不要超过自己的极限。有的人在低音区做作,强使声音大。这种声音音质不好,这样唱高音就会变,声音发紧。一个人的高音限度如何,就应以此限度去唱上下所有的音……低音区的音,一定要控制在高音所能达到的音量中。(同上50页) 4-8、什么叫“声音位置”对?即按高音区的宽窄极限与高位置,去定中低声的声音音量及位置,而不是将中低声区的声音故意撑大。这样唱,上下声音位置就统一了。……高、中、低声区,所有的声音,都得进入面罩共鸣处。每个人的面罩有大有小,各人须按自己的面罩大小去定自己的音量大小。(同上18页) (编者的话)唱歌究竟应该用多大的音量?在没有学过声乐的人里,是有误解的.有些爱好唱歌的人,崇拜大嗓门.他们自己也是大嗓门的实践者.高兴了就大声喊两声.很多初学声乐的人,对这个问题也有模糊的认识,以为唱的声音大就是唱得好,嗓门大的学生也以自己嗓门大而自豪.学过这条之后,思想上是不是应该转转弯了? 上边讲的混合声的训练,要从中声区开始,有些初学者往往在中声区音量过大,他们唱上行的音阶一直用大的真声,唱不上去了,突然改为虚的假声,这样唱当然就没有混合声可言。所以,要想得到混合声,就得从减小音量开始。 4-9、要想找到良好的共鸣,特别是头腔共鸣,关键是打开鼻咽腔。鼻咽腔处在鼻腔后部软口盖之上,是通向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区的通道,说来也很奇妙,头腔共鸣区,正好也就是嗅觉神经区。……在歌唱时,伴随着打开鼻咽腔的动作必须有一个闻花香的感觉,撑开鼻孔,才能打开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区。如果,不做闻花香的感觉和动作,单纯地下喉头抬软颚,并不会使通向头腔共鸣区的嗅觉神经系统打开。换句话说,先做闻花的动作,喉头和鼻咽腔会自动打开,就会得到头腔共鸣;否则就得不到。(王福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 4-10、帕瓦罗蒂说:“我想的位置是相同的,对我来说位置永远不变,位置是高的,甚至我在唱低音时也是这样”。《人民音乐》1991年9期) 多明戈说:“我的想法是把声音从前方送出去,我总是让声音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想象声音是在前方的一个网球。(《人民音乐》1991年4期) 此文未完,请看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7)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7) 4-11、有个在罗马得了国际金质奖的歌唱家叫曼弗来多-帕凡罗的,他说:你唱歌的时候要想到相反的方向。唱高音时,想的是最低的地方,唱低音时,上面面罩部分觉得振动。在高音时,使横膈膜控制呼吸,使这部分振动不消失。(贝基:《讲学记录》126页) 4-12、用元音I唱高音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容易带有头腔、鼻腔共鸣。唱i 时想到u ,这样唱起来比较圆,相反唱u 时想到i ,这样 就比较亮一些,这是个小小的技巧。(同上120页) 4-13、用快速的音阶练习,既能练习高低音的统一,又能练气。连慢速音阶与练快速音阶是不一样的。练慢速音阶是为了找声音位置的统一,一个音、一个音的找到声音的位置,而练快速音阶,则主要是练横膈膜肌肉,使它不偷懒。(同上95页) (编者的话)“位置”这个词,在生活中是很具体的,可是在声乐学习中往往又那么抽象。其实,声音位置在哪里,全凭人们的感觉,有人唱歌时下巴很紧,捏着嗓子唱,声音位置很低,可是,他本人认为这个声音很亮、很好。我的体会是,必须自己按要求打开喉咙、放下喉头、下巴放松、有呼吸支点,打开鼻咽腔,小声去唱,才能体会和感觉到声音的高位置。另外,你小声快速说话时,也会感觉到声音的高位置。你能不能就在这个位置上唱? 4-14、从i 音变成o 音,要慢慢变,要学会如何用嘴里的肌肉控制这个变化。变换元音时,要在嘴部里面逐渐打开,嘴的外形不要变动太大。(同上55页) 4-15、“哼鸣”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歌唱中的“哼鸣”练习同生活中的“哼鸣”动作原则上没有两样,只是要求“哼鸣”时喉头放松,把“哼”的感觉置于感叹时的呼吸上,我经常让学生练“哼鸣”,音阶是半音模进,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 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唱法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编者的话)“哼鸣”练习,做对了,能找到、感觉到高位置,做不对,也没有高位置。如果哼的时候,喉咙捏紧、喉头上提,不是“哼”而是“唱”的话,那么,“哼”出来的声音就在鼻子尖附近,位置一点都不高,这也是初学者常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我还在一个资料里看到了一种练习方法,这个方法叫“咀嚼哼鸣”。就是“一边哼、一边咀嚼”的练习方法,实际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据沈湘教授介绍,苏联时期的世界歌王夏里亚平唱到40多岁,嗓子出问题了,他找了三个德国最有名望的嗓音大夫给他治疗,用的就是咀嚼疗法。 根据这个道理,我让学生做“哒啧哼鸣”的练习,具体的做法是:先练习用舌头在嘴里做出“哒”、“啧”的声音,熟练之后,再在“哒啧”的同时哼鸣。开始可以在一个音上哼,以后可以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哼滑音,还可以用发声练习曲、用歌曲的旋律哼。对高位置的哼鸣音有了感觉之后,就要“哼到哪里就在那里唱”,实践证明: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所以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练习。声音位置不高、下巴紧张、舌头不灵活的人应该用这个方法好好练练,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16、寻找运用混合共鸣的方法。1、在内心确立优美动听声音概念的音色,用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混合共鸣;2、通过正确的轻柔、和谐的哼鸣练习,体会各共鸣腔在不同音域的共鸣感觉,听辩自己的发音,通过不断调整、体会、掌握正确的混合共鸣;3、发声歌唱时,口腔应根据音的高低适度打开,原则是音域往上走,口腔上下开得越大,软颚自然向上提起、兴奋、半打哈欠,使声音,引起头腔共鸣;4、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三个声区的集中点(鼻咽部位),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5、在寻找运用混合共鸣中,应加强中声区的训练,使声音结实、明亮、甜美、自然、流畅。(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唱歌》11页)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8)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8) 打开喉咙、喉头稳定

五、打开喉咙、喉头稳定

(编者的话)这部分内容是声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打开喉咙、喉头稳定”,从我摘抄的这些论述来看,也没什么不好懂的。“吸气”、“闻花”、“打哈欠”、“微笑”等人人都会做的动作,怎么用在歌唱中就不会了呢?看来还是个习惯问题,有人已经在自己的歌唱实践中养成了一些习惯,而这些习惯又正好和歌唱的要求相反,比如喉头往上跑的问题,捏着嗓子唱的问题,在中声区爱用真声、用大嗓门唱,不会使用混声的问题,这些跟歌唱的要求相反的习惯,改起来确实是比较困难。但是,必须改。必须下决心改。否则,……

5-1、不论是谁,吸气的感觉都是相同的,在正常的“吸气”状态下,喉头位置也就是歌唱时的正确喉头位置,吸气时的喉咙打开状态,也就是歌唱时的喉咙状态。

“吸气”提法总的要求是:怎么吸气就怎么唱,吸到哪就从那唱,在吸的过程中唱,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吸的状态,每个字都要吸着唱,唱高音和唱低音都要保持吸的状态,也就是歌唱中的喉咙状态。(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5-2、任何共鸣腔体只有在打开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共鸣,而腔体的打开是随着吸气而来,要通过反复练习,将其转变为出气时的状态。(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唱歌》1页)

5-3、每当提到打开喉咙,人们都会想起贝基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要求“歌唱时要把喉结始终保持在最下面”。

按着目前很多人的理解,认为所谓打开喉咙就是要求在歌唱时不要将喉咙捏紧,更不要把舌根缩到后面将喉咙堵住,因此给人的感觉是:所谓打开喉咙就是在歌唱时要努力使喉咙向四周,即自里向外扩张。我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力量,就是使喉咙向下拉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打开喉咙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只有加强这种力量才能使喉咙在歌唱中保持在最下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打开喉咙,主要是向下拉开喉咙。(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54页)

5-4、打开喉咙,声音入面罩共鸣处,横膈膜有力量,控制住气息的供应。这三者必须联系起来,共同配合好。唱高音时,一方面位置往上,达到面罩共鸣焦点,而另一方面,又要有人体往下坐的感觉,感到一种力量向下往胸腔一直到横膈膜处。(贝基:《讲学记录》90页)

5-5、我刚才使劲叫你别将嘴竖着张大,因为你的嘴在外形上张大时,喉咙里面正相反,开的小,……如果喉咙里面打开,就不会发出那种呃呃的摇抖声音。(贝基叫汪抬头仰面唱“啊”长音,一边唱一边将头放平)这并不难,你要想着喉咙处是向外打开,而不是捏着。(同上58页)

5-6、有两点,可以总结为唱歌的重要方法,一是用打哈欠的感觉去打开喉咙,并找到面罩共鸣的位置焦点,不过要防止打哈欠打的太过头,使声音太靠后了;二是歌唱时嘴形要带微笑状,可也别笑的太咧,那样声音就发扁。(同上116页)

5-7、喉咙打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作打哈欠状,打哈欠时喉咙打开了,唱高音、低音时全保持打开的状态;二是模仿宽嗓门的人唱歌。(同上57页)

5-8、“哈欠”也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自然地作出来的动作。如果我们闭口打一个“哈欠”,喉咙里面呈打开状态,软腭也是抬起来的,这种状态是符合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这种方法可以使声音垂直、掩盖、通畅,容易调整好气息和位置之间的关系,找到合理的共鸣状态。

我们要用闭口的“哈欠”状态来进行歌唱,并转换任何母音,不能因母音的变化而改变“哈欠”的状态。(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5-9、“微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歌唱中的微笑和生活中的微笑是一样的。只是要求把这种微笑状态始终贯穿在歌唱的进行当中,保持这种状态,所有的字,在歌唱中的转换都应保持在微笑状态……凡是在歌唱中笑不起来的人,肯定是部分肌肉僵硬所造成的,只要能把笑肌抬起来,就会自然地摆脱僵硬状态。

要达到这种状态,我们不妨可以先闭口进行微笑,它的状态是喉咙打开、腭部抬起来,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在歌唱中需要的状态。(金铁林:《民族声乐发学习和训练》)

5-10、我个人还有这样的体会:当喉咙完全打开时。在歌唱时会感到头部有一种向前和向上顶的力量,即在某种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觉。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尔-米尔恩斯在谈到纠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头和下巴的状态不够自然时,主张将双手十字交叉,放在头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时轻轻向前搬,而头部又轻轻向后仰,这时头和下巴便处于歌唱时的状态。我在试着这样做时,觉着这个办法很好,它不但可以使头和下巴处于歌唱时的正确姿势,而且也可以体会打开喉咙时的一种使头部向前和向上顶的力量,米尔恩斯称之为提起头的后部。(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此文未完 请看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9 20:14:4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9)  
5-11、(1)、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3)、模仿嗓子宽的歌唱有助于打开喉咙;(4)、不张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咙打开;(5)、大笑和哭也有助于打开喉咙;(6)、向后仰头唱可以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以上我介绍的是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打开喉咙的手段。(同上)

5-12、你有高音,但用捏紧喉咙的方法唱,一旦你年轻时期过去,嗓音会坏的,如果你现在掌握正确的技术,控制肌肉,打开喉咙唱。到50岁或更大岁数,仍能唱得很好。(贝基:《讲学记录》88页)

(编者的话)这个忠告我深有体会。前边说了,我是44岁那年才正式听声乐课,才正式研究歌唱的发声技术和教学方法,我自己按上述的一些方法进行练习,我是真正练了。我国著名的声乐专家王宝璋在《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一书中说:“对一些呼吸方法正确,有丰富的歌唱经验的演员,在45岁前后进行咽音基本功的训练,从而解决塌中的问题,在以往林俊卿博士教学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我恰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练习的,所以,我的嗓音没有出现塌中,而且越来越好。我今年(2002年)已经67周岁了,仍然从事声乐教学,仍然能唱,一些熟悉我的人说:比年轻时唱的还好。我深深地感到:我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自打1979年开始学习到现在,一直在学,一直在练,一直在教,通过学、练、教,掌握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技术要求。所以,嗓音没有衰退。因此,我在这里提醒想学声乐的人,一定要有“唱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的思想准备。一定不能练练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声乐水平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13、早在意大利的“真正美声时代”,唱高音是用喉结向上的办法,这种声音尽管唱得很干净,但音越高声音愈细、愈窄。直到150年前,法国一位叫杜普勒的歌唱家发现,如果将喉结稳定下来,打开喉咙,则高音会变得宽阔宏亮,而且上下声区统一,此后,便肯定了稳定喉结的歌唱方法。(顾雪珍:《歌唱艺术知识》20页)

(编者的话)一般人唱歌,喉结都往上跑,看来没什么奇怪的,你看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阶段,认为往上跑是应该的、是对的,恐怕当时的大歌唱家们也是用喉结往上的方法唱的。但是,后来就改了,认为喉结必须放下来的歌唱方法才是好的歌唱方法,喉结往上跑就变成不对的歌唱方法了。历史前进了,观念变了,想学声乐的这么办?还那么唱?人家说不好,不对了,不对就得改,这是人类对声乐艺术认识的进步,因此,今天我们必须研究喉结稳定的问题。下面我摘抄的这些论述都很精辟。希望你能够认真阅读,并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喉结的问题。如果你以前也是用喉结往上跑的方法唱歌,那么,今天你也来个与时俱进,把喉结放下来吧。

5-14、喉头稳定是歌唱的关键,不论唱歌、唱戏、唱民歌,都应当喉头稳定,不可上下乱动、卡紧,下巴不可僵直紧张。说u 时喉头向下移动的位置,就是唱歌的位置。
不论喉头稳定与否,都必须使喉头向下练成自然的下意识的动作。喉头天生稳定的人,大约练一个星期即可使喉头向下移动变成一种自觉的动作。喉头天生挤、卡、紧的人(1)、必须用眼睛看(说 时)喉头是否真的向下移动;(2)、必须用手触摸;(3)、听出喉头向下时所产生的头声区u 音音色的共鸣。眼看、手摸、耳听、反复练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王福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15、喉头向下挡气是形成正确歌唱状态的基本的动作。这个动作做对了,才会感到有呼吸支持,如果又与软颚适度抬起形成向上向下的两种拉扯的力量,而舌根又坚定与后咽壁形成共鸣管状的话,则会促成三个咽同时打开,使三个声区贯通起来,形成三个腔体——鼻咽、口咽、喉咽——歌唱的总体共鸣。
打开三腔的关键是喉头向下使咽腔形成u 音共鸣管。具体讲就是软颚抬起,喉头向下,舌根坚定。发声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就是训练这三者的密切配合与协作:训练这个向后、向下、向上的的力量组合,训练这个咽腔共鸣管的形成与控制。一句话,就是训练喉头向下挡气吐字发音的基本自控动作。而歌唱时,这个动作是要自如地贯彻始终的啊!!(同上)

5-16、要做到使喉结稳定,不上下乱动,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这不是一时能够作到的。
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不一样,有人练起来容易些,有人则困难些,如果耐心地勤学苦练,一个月练好半个音程,则一两年之内,就能练好所有的音。谁也不是生来就能唱好歌的。这要靠刻苦的训练与学习,必须创造“第二个自然”。
每个人生来都具备唱歌的“能力”,但谁能在两个月之内就成为歌唱家?我自己就学习了八年,开始,我高音是喊叫,喉结往上跑,经过艰苦训练,我做到了能将喉结稳定在下面,不使它往上。练习发声,学习发声技巧,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坚持不懈的、循序渐进的练下去,才能有成效。(贝基:《讲学记录》18-19页)

5-17、你得在打开喉咙唱强音的基础上渐弱下去唱轻声,而不是改变声音的位置,挤着喉咙唱轻声。刚才你唱轻声高音时,喉结上去了。这不对。强声的位置在哪儿,轻声也在哪儿。(同上99页)

5-18、如果你的喉头位置对了,打开了,胸腔就有共鸣,也能自然地唱出高音。喉头不稳定,就产生声区不统一的现象,在换声区时,会出现“破音”。
过度音(换声点)是学生害怕的,但如果喉头位置放对了,上下声区全能统一,就不成问题。喉头位置正确摆对,就能将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连在一起,如果你的低音区唱好了,正确了,高音区也应与低音一样。(同上50页)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选编(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0 22:34: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10) 歌唱的语言 六、歌唱的语言 (编者的话)歌唱艺术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歌唱者必须有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技术,才能作到“字正腔圆”的艺术要求。学声乐的学生必须重视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凡是有成就的歌唱艺术家都是语言音韵的大师。我们一般的歌唱者,主要是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唱民歌的要掌握一些地区的语音知识,唱美声的还要学习外语。 歌唱的语言与平时讲话的语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歌词的发音和平时说话的发音没有什么区别。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在小学都学过,那时的学习方法,就是跟着老师读,如果老师的语音很正确,学生就能够学习到纯正的普通话,如果老师的语音有不规范的地方,或者学生受地方方言语音的影响太重,他们的语音也会有不规范的地方,所以,这样的学生学声乐,首先就要注意改掉平时讲话时不规范的语音,学习用普通话的语音讲话,力求清晰准确。老师也要在语音方面多费时间加以纠正。所有学习声乐的人,都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练习朗读、朗诵,练习朗读、朗诵,不但可以提高语音的正确和清晰度。也是声乐学习中的一种练声方法。如果经过学习,在语音上没有什么问题了,就要注意学习歌唱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咬字、吐字的技巧。 6-1、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歌唱乐器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乐器所独有的特点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沈湘声乐教学艺术》14-15页) 6-2、人类语言中的语音,由两种音构成,一是元音,又叫母音,一是辅音又叫子音,在汉语拼音中称为韵母和声母。歌唱,主要是唱好元音,因为人声发出来的能延长的音基本都是元音。……歌唱中唱好元音能使声音流畅、美化而富有色彩性。……中国歌曲、戏曲训练唱好十三辙,其目的都在于将元音训练好。 语言的另一部分是辅音也称子音。辅音在发声时是气流受唇、牙、舌、喉阻碍的音,……汉语辅音多在字头,……(同上37-38页) 6-3、声乐艺术是通过美声和语言(歌词)来表达内容的,所以,声乐艺术的基本功训练除发音系统的训练外,还包括咬字系统的训练,这是同等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歌唱与声音训练》75页。陈励政:“声乐发声浅谈”) 6-4、咬字是指声母的发音过程,而吐字是指韵母的发音过程。字头是组成这个字的声母部分,字腹是组成这个字的韵母(主要是元音)部分,字尾是组成这个字的归韵(收音)部分。 一般声母的发音只是一种阻气而已,韵母的发音却要圆润响亮,字尾是收音部分,要求轻巧准确,所以老艺人说:“字头咬的要狠(喷口有力),字腹吐的要圆,字尾收的要巧”。(同上76页) 6-5、民间艺人常讲的“五音”——唇、舌、牙、齿、喉,是依据一个字在口腔中开始发音的部位而区别的,涉及声母的准确发音问题,是咬字技术里面的一个构成部位。 五音是怎样的呢?它们并不是音乐上五声音阶的“五音”,而是语言上因口腔中发音部位之不同而产生的五音。(《语言与音乐》15页。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 6-6、咬字吐字时需要注意的是,字头不要“咬死”也不能含糊、要清晰、利索,字腹要准确。字头要发在字前的一瞬间,以便让字腹落在音上,否则会出现拖节奏的现象。字尾,虽是一个字的结束,但也不可忽视。字尾有以元音结束的,也有以辅音结束的,有结束在前鼻为前鼻音的,也有结束在后鼻为后鼻音的。字尾,也叫“归韵收音”。若在歌唱时忽视归韵收音会闹出笑话。(周小燕:《声乐基础》) 6-7、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常常提及一个“咬”字,如:咬字不清、咬字太重等。声乐中的“咬”应如我国著名的京剧教师纪玉良先生所说的那样:咬字要像大猫衔小猫那样,后面要用力一些,前面则不要过于用力,口舌动作要轻快,字才不会被咬死而传不远。(《音乐周报》1999年6月3日衡阳师专金林说) 6-8、咬字、吐字,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情绪和音乐风格。一般来说,唱热情、欢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敏捷,嘴的动作不能太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即作到字音清晰、不带杂音,又表达出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 唱雄壮、有力的进行曲,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 唱亲切、清深,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柔和、圆润、相连。 唱激昂、愤慨的歌曲时,咬字、吐字音结实、有力,才能将激愤的情绪唱出来。 咬字、吐字不能从形式出发,而必须从语言的感情出发,使它服从歌曲艺术表现的要求。(汤雪耕:《怎样练习唱歌》99-100页) 6-9、要正确地表达词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必须正确处理词句中的重音。方法就是把某些字唱得重些,把它们突显出来。(同上) 6-10、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唱的字”与“说的字”在实践的意义上并不是一回事。一般说来“说的字”只要求清楚正确,不需要有什么艺术上的修饰,也不需要有意识地延长韵腹(主要元音)。而歌唱为了保持行腔圆润,必须有意识地最大限度地延长韵腹。(酆子玲:《歌唱语音练习曲》3-4页) 6-11、我理解字正腔圆是这样的:字要吐得清楚,又要得到好的共鸣。反过来,共鸣用的好,能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音响状态上,字也就正了。唱对了,全都对,不对就都不对。字正腔圆的含意我理解:元音念得准,唱的对,辅音突出得够标准,耳朵听着绝对正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39-40页) 6-12、为了歌唱时吐字清楚,必须掌握先吐字后唱歌的窍门: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楚后再把母音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 吐字时,一下子要把字先咬住,当把母音安放到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点后,才加气、加劲、放响声音……。我把这个窍门叫做:先紧后松,先咬后放,先直后颤,先说后唱。这样的吐字,才算真正把字吐清楚。 把字吐清后,在延长母音时,必须把声音进入鼻腔,“停”在鼻子后上方的某一点上。停不住的话,声音就会继续向前坠入口腔,从而失去光彩动人的泛音组合共鸣,变成不那么动听的口腔共鸣,这是非常可惜的。 必须把母音安放到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处,才能获得美的音色——通常说的那种声音的意大利味,只有在这个地方震荡的声音,才有高频泛音,才有激情,才最富于表现力。也只有这个地方的声音,才能把字吐清。用这种声音吐字、表情、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感情。(王福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 (编者的话)王福增教授的这个“先吐字后唱歌”的窍门非常好。如果真正掌握了‘先吐字后唱歌’,就掌握了歌唱的关键。我认为,这是咬字吐字的方法技巧,也是歌唱的方法技巧。我的体会是:先吐字时,声音不必大,说字的时候就要把韵母的歌唱状态准备好,也就是说,说字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韵母上,字说清楚后,马上就唱韵母,把韵母安放到鼻子后上方的共鸣点上去,怎么才能让韵母安放到那个点上呢?1、字说清楚后,唱韵母的同时,下巴必须放松,嗅觉神经区打开;2、与此同时凸胃收腹给气,只有这两个动作配合的好,才能让韵母停在鼻子后上方那个共鸣点上。 有一些歌者,不研究吐字咬字的规律,也不知道唱歌时的吐字咬字和平时说话的异同,就按平时说话的习惯唱歌,平时在嘴里怎么说就怎么唱,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其位置往往是低的,如果,他们的气息也不够讲究,就会用很大的声音来唱,再加上下巴紧张,嗓子挤卡,唱出的声音肯定是僵硬的,白的,能强不能弱,能大不能小,当然也就没有艺术表现力。所以我说,这个窍门是吐字咬字的方法技巧,同时也是歌唱的方法技巧。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选编(1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11) 歌唱发声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歌唱发声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者的话)声乐教师的工作和医生的工作有些相似,通过听、看、交谈,对学生的歌唱发声状况有了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采用一些方法进行练习,保持学生的优点,克服存在的缺点,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发声状态。如果学生的毛病较少,老师采用的方法得当,学生就会进步的很快,如果学生存在的毛病较多,接受能力又不是很好,那么,老师就要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花费一些时间。 为了改正学生的毛病,老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毛病是什么,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诊断的要正确。然后要动脑筋,想办法,就像医生开药方,这些办法通过实践后,有效果的,介绍出来就成了经验。学习声乐的人对待这些经验,就像病人对待秘方一样,都会认真地学习领会,教声乐的老师也很重视这些经验,他们也是通过吸收别人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声乐也要“对症下药”。不同的学生在歌唱发声上存在的问题不会完全一样,就是一样,用同一个办法,有的能解决,有的就不起作用。所以,老师必须先弄清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来治学生的“病”,才能收到予期的效果。沈湘教授说:好的声乐老师有好的耳朵,也有丰富的教学手段;中等水平的老师有好的耳朵,但教学手段可能少些;最不称职的老师是耳朵的辨别能力很差,但教学手段又太多。 我摘抄的这些内容,都是别人对学生所存在毛病的判断和纠正这些毛病的经验,你的毛病是什么?和这里说的内容能不能对上号?如果能对上号,你就试试这里介绍的纠正办法。你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吗?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存在的毛病是什么,最好别乱对号,你最好还是找一位有经验的声乐老师先“诊断”一下。然后让他给你开个“方子”、指导一下,这样,是不是更有把握些。 7-1、歌唱发声时,由于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往往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这些不良的发声方法的运用不仅阻碍了歌唱技术的发展,也严重影响歌唱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各种不良声音的原因而加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77页) 7-2、初学声乐的同志,普遍存在着气息逼紧,呼吸不流畅,颌关节打不开,下巴紧张,喉器上移,咽壁、舌根站不住,音域窄,真声用的过多,嗓音发紧……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一般采用开喉,喉结自然向下挡气,口盖上提,咽壁、舌根站定,用小腹、横膈膜、两肋支持的真假声混合声区一套西洋发声的要领来训练学生。(糜若如:《歌曲演唱专题讲义》) 7-2、用较长的时间在中声区锻炼呼吸肌肉和声带肌体的负担能力,是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可靠的基础。同时在这些音的范围内练习。对于发声器官也不致有造成损伤的危险。 勉强唱高音或低音,拼命练、大声唱,不但会损伤歌唱的生理器官,造成各种发声上的毛病,甚至会破坏歌唱的心理,形成歌唱时的心理负担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唱自己力所不及的和艺术造诣尚不能理解的歌曲,不但歌唱者本人会感到紧张,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作品。(喻宜萱语——转引自周美玉的文章:《记喻宜萱教授》刊《人民音乐》1983年1期17页) 7-3、在实践中要防止三紧一僵,口腔紧、喉部紧、胸肌紧,呼吸僵硬死板,没有弹性良好的气息控制,也意味着没有良好的声音控制,以及充分的声音共鸣效果,它们是事物的不同侧面。(《中国音乐》1993年1期54页) 7-4、用“大白嗓”唱,这是初学歌唱发声最常见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乍听起来比较“亮”,但它是一种喊叫式的、失去共鸣的声音,是“喊”、“挤”出来的。盲目追求音量,拼命唱高音,喉咙越卡越紧,但力不从心,出现了又白又散的声音,如果唱的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整个发声器官失调,使声音生硬、紧张、苍白无力,乃至失声。 要使大白嗓子得到纠正,必须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强调深呼吸和深的气息支点。用u、yu 进行训练,用轻声唱,稳定之后再加闭口音或开口音进行交叉练习。这样就会获得圆润、有穿透力的“混合声”。(董文华“《谈歌唱发声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载《中国音乐》1999年2期69页) 7-5、尖嗓子,就是那种喉器上跑的声音。尖锐刺耳,声音没有光彩,缺乏泛音,产生的原因一是有人天生就喉位高,这是很难纠正的;另一种是盲目追求高音和音量或模仿某人的声音,久而久之,喉器卡紧,声音通道变的狭窄,使声音尖锐生硬、无光彩、缺乏丰满的共鸣色彩。 改正的方法是让学生懂得利用共鸣来扩大音量。而获得良好的共鸣必须改掉“提喉“喊唱的毛病。(同上) 7-6、喉音。喉音是由于声音失去呼吸支持,喉部紧缩,使喉头提起,或用力挤压舌根所造成。喉音对歌唱很有害,因为喉音生硬、沉重,缺乏音色变化,声音表现力贫弱。 纠正喉音,应使下腭和舌根放松,软腭自然向上抬起,并用呼吸来支持声音,使共鸣位置提高,声音脱离开喉部而达到头上的共鸣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可用张口吸气,体会一下喉头自然放下,下腭、舌根放松的感觉,并使呼吸有深度,在中声区范围内练习,应尽可能唱得圆润自如。用闭口哼唱来练习,对克服喉音,也很有帮助。(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78-79页) 7-7、喉音,也是歌唱中的常见病。它生硬、沉重、紧迫、声嘶力竭。原因是歌唱发声时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舌根用力下压或舌根隆起,造成喉头肌肉过分紧张,咽喉腔不能充分打开,使声音停留在喉咙里,不能自如通畅。也有人是盲目模仿厚实的声音。 纠正喉音,首先要正确掌握呼吸方法,在练声中多用哼鸣和u母音进行训练,要求下腭自然松弛、舌面放平,舌根自然放松,喉头稳定,发声柔和,不能大声喊叫。(董文华:《谈歌唱发声常见病及纠正方法》——《中国音乐》1999年2期69页) 7-8、漏气,这种毛病的特点是气多声少,声音不明亮、沙哑、空虚、暗淡。发声时夹着一些气声。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声带病变引起的声带闭合不好产生的;一是由于气息控制不好,声带与气息协调的不好,常感到气不够用,费力,无法唱强音,音准也常偏低。 纠正的方法:要有意识地锻炼腹肌、腰肌及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力。结合咬字、吐字训练,体会声带振动的感觉,加强声带收缩协调一致。练声多练顿音、跳音,在此基础上再练连音和长音。(同上70页) 7-9、假嗓子,就是只用头腔共鸣,唱高音时尖细,唱中低声区声音虚弱无力,空泛、无亮音是假嗓子的特征。多在女声中存在,训练中常出现真假声“打架“问题。 矫正的方法:一是明确共鸣腔是一个整体,唱低音时真嗓用的多,唱较高音时真声用的少、假声用的多,从低到高是逐渐变化,训练时要打开喉咙,喉器稳定,多用a、o练声,在中低音区用硬起首的顿音,中低声区巩固之后再逐渐向高音区扩展,逐步使声音在各声区位置统一、圆润、结实、有光彩。(同上70页) 7-10、鼻音。鼻音是由于软腭无力地塌下,舌的中部抬高,使软腭与咽部的空间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造成。鼻音暗闷、暧昧、无光彩,听起来很部悦耳。鼻音如不纠正,发展下去声音就会愈来愈闷,甚至会发展到唱不成声。 纠正的方法是用“啊”来练习,唱时呼气要有节制、均匀地送至声带,并将软腭抬起,感到声音是打在硬腭上,这样才能避免音波无力地流入鼻子,使声音圆润明亮。 有鼻音的人,应该暂时停止练“嘛”、“咪”等字,最好用纯“啊”或用“啦”、“哩”等字来练。因为“m”这个这个声母,只会加重鼻音的发展。 唱“呀“字对克服鼻音很有帮助,唱时将“衣”字唱清楚,然后将“啊”带出来,可使鼻音减少。(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77-78页) 7-11、鼻音,唱起来声音晦涩、无光彩、缺乏力度、不通畅、不明亮。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生理上的原因,如软腭无舌中部抬的过高,使口、鼻的通道堵塞,因而声音的音波流入鼻腔,造成声音仅仅从鼻腔中发出;另一种是由于急于找到共鸣,误将鼻音认为是鼻腔共鸣。 纠正的方法,首先分清鼻音和鼻腔共鸣的区别。另外练声时不要用带有鼻音的母音而用能使舌头放松、灵活的开口音和闭口音训练,如a、ao,要体会“打哈欠”的感觉。(董文华:《谈歌唱发声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 7-12、抖音,就是歌唱时声音无规则的抖动。产生的原因,一是歌者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而追求大音量或某种音的效果,喉器开度过大,气息猛冲声带,使声带失去了应有的弹性,由于喉头超负荷工作,形成了不稳定的收缩,从而产生了近似“羊叫”的颤抖的声音;另一种是声音观念不清,认为美声唱法就是“抖”的声音,人为地“抖”,久而久之形成了抖的毛病。 要纠正这个毛病,要加强呼吸练习,使呼吸平稳、均匀、稳定喉头,多用中弱的音量进行练习,每个音都要唱的平稳、柔和、多用单韵母a训练,也可用顿音、断音练习。 此文未完,请看声乐资料摘抄选编(1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资料摘抄选编 (12) 歌唱心理 歌唱卫生

八、 歌唱心理 歌唱卫生

8-1、一个好的歌唱演员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一付健壮的体格是保证歌唱好的根本。平时在加强声乐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全面修养,文学、艺术、天文、地理都能涉猎就好。我做为一名歌唱演员,也特别注意语言修养,所谓语言,不是只会讲普通话就行了的,而是要通晓语言的韵律、韵脚,甚至每个字的类别也有性格特征的。(吴雁泽:《心儿在歌唱》)

8-2、如何克服上台的紧张情绪:一、在实践中去寻找、去记忆最佳的演唱心态,反复实践去熟悉舞台,经常与观众见面是克服心理紧张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二、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规定的情境中去。无论是排练和演出,我们都要注意力集中,也就是要投入。就是不能已经张口唱了还在东张西望随随便便,心里想的和唱的是两回事,必须是音乐一响脑海中就应出现歌曲所提供的环境与情绪。三、排除各种干扰,自我解放。一个演员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要有一个过程,首先不要怕出错,出点错也属正常现象,周总理说:“演员要心中有人,目中无人”。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平时要注意养精蓄锐,把充沛的精力留到舞台上用。

当然,防止神经紧张的良好方法是要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正确的歌唱方法,这是防止上台紧张的最基本的条件。(张越南:《音乐周报》1992年11月27日)

8-3、早上练发声注意发声技术,但晚上演出时就不应该去想发声。你对歌词的理解会帮助你找到发声方法。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歌唱家,一种是只问声音技巧,另一种是艺术家,他可能技术上不太完善,但是富有感染力,能感染观众。(贝基:《讲学记录》)

8-4、如何清除羞怯心理?一、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认清自己的优点,不要总以为自己不行。要想到别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然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但一定要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量扬长避短;二、树立自信心。自信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在某种意义上讲,要永远保持“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三、勇于实践。只有多参加演出才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心理、生理上的平衡感。熟能生巧,反复磨练,你定会技艺出众、脱颖而出。(顾雪珍:《歌唱艺术知识》121页)

8-5、保护嗓子是个重要问题。一、努力提高发声水平,纠正错误的发声法;二、合理使用嗓子,防止滥用嗓子;三、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身心健康。(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102页)

8-6、保护嗓子的根本问题是要有强壮健康的身体,这是基础。强壮的人是否嗓子就不会坏呢?有人身体很强壮,可是唱不久,喉器就出现疲劳现象,发声嘶哑起来;有人身体不这么强壮,可是却能够比较持久地使用嗓子,这就与歌唱发声的方法有关了。因此错误的发声方法,是歌唱最危险的敌人。

那么,是不是方法正确了发声器官就绝对不会出毛病呢?事实证明方法正确,如果不好好使用和保护喉器,同样要出毛病。

喉器发生病变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发声方法不正确;一是呼吸器官的病变引起喉器病变;再则是使用不当,不注意保护。

气息控制的方法和掌握共鸣的方法不正确,不科学,是嗓子产生病变的根本原因。……。假如发声方法正确,过多地练强音和高音,也会因喉部肌肉过度劳累而引起喉器的病变,这就是如何使用和保护喉器的问题。(沈思岩:《声乐讲座》147-148页)

8-7、保护嗓子,首先要预防感冒。……。另一方面是要有节制地使用嗓子,以科学的方法练习发声歌唱。要节约嗓子,每次认真地、仔细地练习二、三十分钟,比漫不经心地练一、二个小时效果强得多。

在上练声课之前,先要做几分钟的基本练习,在演出之前,也一定要做些发声练习,防止突如其来使声带做强烈的运动,这样会使声带不适应,使嗓音受到损伤。(沈思岩:《声乐讲座》148-149页)

8-8、在剧烈运动之后,最好不要练声或唱歌。……喝酒、吸烟,对身体、对嗓子没有好处。最好是不吸烟、不喝酒,尤其在练声或唱歌前后都不要吸烟。(同上149页)

8-9、在歌唱发声前15 分钟左右,最好不要喝水,尤其不要喝得太多,把胃涨满,对呼吸不利;也不要养成在发声歌唱前喝水“润嗓子”的习惯。在唱歌之后的15 分钟左右,也不要喝水,目的是让发声器官得到休息,尽快恢复劳累。

在唱歌前后要切忌狂饮冰水或太热的开水。……一般在饭后不宜练声唱歌,饭后应好好休息,给胃有充分消化的机会。(同上150页)

8-10、糖有收敛作用,吃多了会妨碍咽喉肌肉的收缩运动,而且使咽喉部的粘液增加,妨碍发声。带有酸性的糖果则妨碍不大,当然也不能多吃。一切饮食品都不宜过量,尤其是不易嚼细和比较干燥的食品,如花生、瓜子之类,饮食过量,对身体不利,对发声歌唱也不利。另外,对咽喉刺激性大的饮食,最好是不吃或少吃。(同上150页)

8-11、睡眠,对歌唱家来说很重要,……少睡了不行,因为大脑兴奋过度,使血液中的酸性增加,全身肌肉就容易疲乏,在这种情况下练声、唱歌,处理表现等等,都将很难达到要求。睡眠过多,肌肉松弛太久,就要用较多的时间去锻炼,才能发展正常的运动能量;另一方面,睡眠时间太长了,会使咽部积累过多的粘液。因此对睡眠问题,应当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妥善掌握。(同上150-151页)

8-12、嗓子发生病变要好好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要随便用嗓子,如果不加注意,不但好得慢,而且还可能使病变加剧。

发声方法错误引起的病变,首先要改正发声方法,否则只会加重病症。(同上151页)

8-13、首先要和医生合作,按医生的要求休息、服药,或者理疗等等;切勿自作主张在嗓子有病的情况下练声或唱歌,这样只会加重病情。

扁桃腺在人的咽喉部起吞噬细菌的作用,如不是经常发炎,或者它的肥大程度对发声歌唱没有妨碍,就没有必要去切除。反之,则必须由医生诊断后加以切除。(同上152页)

8-14、变声期有三个阶段:变声前期、变声期和变声后期。

变声前期:指6、7岁至12、13 岁的少年儿童。此时声带长度约11毫米左右,喉头声带只有成年人的2/5至1/2,呼吸量小,呼吸浅。

变声期:指12至13-14-15岁的男女少年。随着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喉器和声带也在发生变化。女少年声带约为12.5毫米。男少年失去了明亮、清脆的童声特点,而变得低沉、浑厚,比原来低了一个八度。此时,由于声带充血,闭合不好,发音迟钝、声音沙哑、甚至失声,应引起注意。

变声后期:何时起止不好计算。女少年14-16岁男少年16-18岁均属这个范畴。声带发育基本定型。但在这个过程中,声音容易疲劳,用嗓不可过度。(湖南教育出版社:《音乐教学法》)

全文完

此文二00二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三点二十五分完成电脑打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 eda7806编写

前言

学习声乐,每周只上一堂课,学生课后必须自己进行练习。因为歌唱嗓音的发展和任何其他操作技能的发展一样,是通过功能的加强,主要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

但是,也有人主张:初学者课后, 自己不要进行练习。他们说,初学者课后练习时,不能判断自己练习的方法对不对,容易练出毛病来。他们强调,学生练习的时候,旁边必须有人监听.当然,如果老师每天都能给学生上课,每天都能做学生练习时的监听,或者有助教的话,学生课后就不必再进行练习了。而实际上哪位老师也不能天天给学生上课。因此,初学者课后自己进行练习还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初学者,不明确练习的目的,又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他们练的方法不对,又练得很起劲的话,是可能练出毛病来的。有的人课后确实认真练了,但收效不大、或越练、越不如从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所以,学声乐者必须明确:不论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方法练习,练习的目的是改正不科学、不规范的歌唱状态和方法,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规范的歌唱状态和方法,并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歌唱的功能,完善演唱不同风格歌曲的技术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在歌唱状态、歌唱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课后的练习,要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去练习,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如果课后的练习不是按老师的要求去练,而是随心所欲、随便喊喊唱唱的话,出现上述问题,并不奇怪。

为了保证学生课后的练习不走弯路,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克服它,要告诉学生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知道对与错的界限,只要把这些内容都向学生讲清楚了,学生也明确了练什么、怎么练,并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去进行练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学生肯动脑筋,课后又能坚持练习者,进步就较快。而不动脑筋又不能坚持练习者,就相对较慢。

那么,什么是科学规范的歌唱状态和方法呢?有的文献列举出许多条标准。那都是针对培养歌唱家的标准。我这里暂时不去管它。而另外一些文章里有的就说的很概括,比如有的老师说,歌唱时要做到“深呼吸、高位置”;有的老师说,学声乐,就是解决:“呼吸、共鸣、吐字、感情”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我总结教学的经验时,开始提出四个字,即:强调一个“稳”字,锻炼一个“气”字,突出一个“咽”字,要求一个“正”字。“稳”就是强调喉头的稳定,“气”就是重视气息的练习,“咽”就是明确咽部在歌唱中的作用,“正”就是要作到“字正腔圆”。这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总结出:“气要深、哼鸣通、喉要稳、下巴松、字要正、情带声”的十八字口诀。这也是针对初学者在歌唱技术上的要求。都是一些最基础的要求。是属于入门的知识。

初学者课后到底应该练什么、怎么练?我的这个材料就想回答这个问题。围绕着“十八字口诀”,我列举了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练习。这些练习,有的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是前辈师长传下来的方法,好多声乐老师都这么讲、都这么用;有的是从书刊上看到的,我认为很好并一直在用的,我现在也记不得它们的出处了;还有一些是我琢磨出来的。都是在教学中使用过、证明是有效的方法。这里介绍的有些方法在练习时,不需要使用钢琴,只要环境允许就可以练,很有实用价值。需要使用钢琴的练习我放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这里不做介绍。如果你正在学习声乐,那么,对我介绍的有些练习方法肯定不会陌生。你按照这些方法练过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学习中的练习[2]————气要深 一、气要深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它又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凡是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气息练习的人,声乐学习的进度就快,反之则慢。有的人所以不重视气息的练习,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人都会呼吸,呼吸还用练习吗?他们不知道歌唱中的许多毛病都和呼吸有关。 练习呼吸,首先要知道歌唱对呼吸的要求,歌唱时的呼吸和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专家说:你们躺着睡觉时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确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在睡觉时,是利用横膈膜控制呼吸.吸气,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呼气时腰和腹部自然回缩,这就是歌唱时要求的呼吸方式。所以说,躺着睡觉时的呼吸方法是正确的。 有的老师说:慢吸气就像“闻花”那样,很舒展地、缓慢地吸;又说:急吸气就像被惊吓时“倒吸一口凉气”那样。总之,歌唱时的吸气,一定要“吸得深”。有人说:“要把气吸到肚子里”,当然,气是不能吸到肚子里去的,也不能吸到腰里。气,只能吸进“肺”里去。不过在学习声乐时,许多老师都这么说,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它是说,吸气时,“腰”和“肚子”都要膨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把气,吸到“腰”和“肚子”里头去了。“吸到腰的周围”和“吸到肚子里”,说法不同,实际也都是“气要吸得深”的意思。 唱歌时,是呼气,对“呼气”有什么要求呢?许多书上都要求,歌唱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也有要求“两肋外张”的。中央音乐学院王福增教授说:“先凸胃、再收腹”,他要求,呼气时上腹部(即肚脐以上)要凸向外,小腹要向里收。实际上,“凸胃”,后腰也就向外膨胀了。这些要求的实质是一致的。我的体会是:“凸胃”就能保证保持吸气状态。“凸胃”就能“两肋外张”。所以“凸胃”这个要求是最具有操作性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出呼气歌唱时的状态是否正确。 那么,保持吸气状态也好,“先凸胃、再收腹”也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自己是什么感觉呢?“保持吸气的状态”就是保持吸气后腰部膨胀的状态。什么感觉呢?说起来并不陌生。这种吸气后,腰部膨胀的感觉和用力搬东西时,腰部膨胀的感觉、或大便干燥时,用力排便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搬东西和大便时要憋气,而歌唱,是呼气、而不是憋气。以上讲的就是“胸腹式呼吸”对“呼”和“吸”的具体要求。 有的人吸气时,抬胸、甚至耸肩,呼气时,上胸回缩塌下,这种呼吸方式,声乐上叫做“胸式呼吸”。在声乐学习中是不提倡、不主张的呼吸方式,一些女孩子爱用这种呼吸方式。用这种呼吸方式唱歌的人,呼吸浅,爱捏着嗓子唱,喉咙打不开,所以,必须放弃这种呼吸方式,改为“胸腹式呼吸”方式才对。 唱歌要用“胸腹式呼吸”,也有说要用“腹式呼吸的”。我们知道,他们讲的具体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必管它怎么叫,只要掌握好歌唱时怎样“呼气”和怎样“吸气”的要领,并把它应用于歌唱中,就可以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供练习者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3]————气要深的练习1——6 [练习一]仰卧吸气、呼气 仰卧,像要睡觉那样,全身放松,吸气,这时,气就能吸到腰的周围(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腰和腹部),停片刻,然后呼气,呼气时,用舌尖小声的说“丝”,或“无“,每次练习都要用表检查一下一口气呼尽,需要多少时间。开始练习,一般只能达到20秒左右,以后可以达到40秒以上。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什么叫“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当学生体会到了以后,可以改为坐着的姿势,以后要用站着的姿势来练。 这个练习,每天做数次,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练习二]哈腰吸气、呼气 如果采用站立的姿势练习气息,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应该先做这个练习。方法是:先挺胸收腹站好,然后上身前倾,如鞠躬状,(手自由下垂或向前伸,扶着桌子或什么东西)吸气,后腰膨胀,稍停片刻,呼气,嘴里说“丝”或“无“。气呼尽,再吸气,再呼。连续做数次,要把注意力放在后腰的膨胀上。用鼻子吸气,也可以用嘴和鼻子同时吸气。这是“慢吸慢呼”的练习。 会做之后,改做“快吸快呼“的练习。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不要主动,这个练习要连续做快吸快呼30——50次以上。以后逐渐增加次数。每天的练习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确实体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再练习时,就可以把鞠躬的角度改的小些,逐渐改到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如果用站立的姿势,也能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以后就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把气吸到腰的周围”的感觉。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后腰在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大家知道,唱歌是要使劲的,哪里使劲?有的老师说:“唱歌要使腰劲”。可见腰没劲是唱不好歌的。平时人们说的某某人唱歌“底气足”,恐怕就是因为他的腰有劲的缘故吧。 上述的两个练习,在呼气时,也可以唱一个字,比如“乌”或“啊”、“厄”等;也可以连续的说“1、2、3、4、5、6、7、8、9、10,1、2、3、4、5、6、7、8、9、10。”反复说。 [练习三]“气泵” 掌握了“练习一”和“练习二”之后,就可以做这个练习了。这是前苏联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斯特列尼科娃创编的“呼吸操”中的一节。 练习的方法是:上身前倾如鞠躬状,在前倾的过程中急吸气,让后腰膨胀,在恢复直立姿势的过程中呼气。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反复这个吸和呼的动作。累了,休息一下再继续练。 熟练之后,上身前倾半程时吸一次气,让后腰膨胀,然后马上放松把气呼出,恢复到直立时再吸一次气,然后马上呼出。就像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发出的声响。每次连续做一分钟,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这个练习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练习时要注意:为吸进多一些的气而拉长吸气的时间是错误的。应该在短时间之内吸进更多的气才对。 [练习四]急吸急呼的另一种练习方法:“吸纸条” 手持一窄纸条,放在一鼻孔前,用鼻子急吸气,纸条被吸向鼻孔,把鼻孔盖住,同时发出一个“嗒”声,然后,用嘴呼气。如此反复。气吸的劲越大,“嗒”声越大。练习时,思想上要只注意吸气,只注意腰的膨胀。呼气,不是主动的,吸气后,只要将膨胀后的腰放松,就可以把气呼出了。这个练习的要求是:每30秒吸80-90次。每练一次必须坚持30秒。稍停片刻再练。每次不得少于五分钟。以后,把时间增加到40秒、50秒、60秒、直至3分钟,或更多。其次数,以每秒2-3次为准。也就是说,一分钟要吸120--180次。当然,这个练习是很累的。你能坚持练吗? 在声乐学习中还有所谓“狗喘气” 或“蛤蟆气”的练习。就是学狗张嘴呼吸的练习,就是“急吸急呼”的练习。这是以前很流行的练习方法。这个练习方法,练的时候张嘴吐舌,练一会嘴就发干,所以许多人不愿意练。如果你也不愿意练,就建议你用这个“吸纸条”的方法来练。其作用是一样的。 [练习五]仰卧吸气、举腿呼气。 仰卧,吸气,呼气的同时举腿。(腿离开地面即可,不要举的很高)呼气时,嘴里说“丝”或唱一个音。可以是短音,也可以是较长的音。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呼气时腰、胃部、和小腹等部位的感觉,——肚脐以上的部位往外凸,腰部膨胀,小腹随着呼气而向里收。即前边说的:‘先凸胃、再收腹”。 这个练习主要是锻炼和歌唱呼吸有关的肌肉,使之灵活、有力。所以,学习声乐的人都要注意锻炼身体。在做这个练习的同时,最好也练练“仰卧起坐”。当然,选做其他有助于增强腰腹肌的运动也都可以。 [练习六]吐唇哼鸣 嘴唇稍前凸、放松,呼气时让嘴唇颤抖,发出似“嘟”或“噗”的声音。先练发短音,而后再练发长音。熟练之后,可以用这个“嘟嘟”声哼发自下向上而后再向下的滑音。也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如果开始练习时,发不出“嘟嘟”的哼鸣音,也不要着急,那就先让嘴唇颤抖发出“噗噗”的声音也行,此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呼气时腰部和腹部的动作上。有的人嘴唇所以不颤抖,是因为嘴唇不放松,要知道,嘴唇的颤抖,是气息通过嘴唇缝隙时,由于压强的改变而造成的,不是嘴唇用力的结果。 气息的练习还有很多,比如:用“闻花”、“闻味”的动作,练“慢吸”和“急吸”;用“吹灰尘”、“吹灭火苗”的动作来练“快呼”;用“吹火焰”使之晃动而不吹灭它来练“慢呼”;用“憋气”的办法体会腰的膨胀感;用笑的练习(哈哈大笑、嘿嘿的笑、嘻嘻的笑、哼哼的冷笑)来增强呼吸的功能。平时走路或坐着学习,也要注意呼吸的方式,如果能按声乐学习时的要求来吸气和呼气。那这就等于全天都在练习呼吸。 老师上课时,是结合发声曲来练呼吸。学生课外练习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发声练习曲练。如果没有条件,就用我上边介绍的方法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呼吸的练习要贯彻到整个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即使毕业了,不再上声乐课了,也要继续坚持练。否则,呼吸功能减退了,唱起歌来就会力不从心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4——哼鸣通——练习7-----10[原创] 二、哼鸣通 “ 深呼吸、高位置”是对歌唱技术的最明确、最概括的要求。“深呼吸”怎么练,上边我已经讲了。现在讲“高位置”的要求怎么练。 为了寻找歌声的“高位置”,普遍采用“哼鸣”的方法来练习。“哼鸣”就是用鼻子哼出声音来。一般用m或者n来进行练习,我爱让学生用ng做哼鸣的练习。 [练习七]咀嚼哼鸣。 有的学生唱歌时嗓子使劲,他们在做哼鸣时,嗓子也使劲;有的学生唱歌时,下巴底下的肌肉向下顶,他们张嘴的动作,是下巴主动向下用力,还有的学生,爱捏着嗓子唱歌,他们在做哼鸣练习时,也捏着嗓子哼,为了纠正这些毛病,在做哼鸣练习时,一定要做咀嚼的动作。一边哼鸣、一边咀嚼,这就是“咀嚼哼鸣”。 初学者开始练习时,可以只在一个音上哼鸣,以后在三度或五度的范围内哼鸣,会做了之后,用咀嚼哼鸣的办法哼唱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滑音或歌曲的旋律。 一边哼鸣、一边咀嚼的目的,是让下巴放松。注意,哼鸣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稳定,不能因为嘴在做咀嚼动作而上下乱跑。哼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高,一定要感觉是在鼻子里头的上边,而不是在鼻子尖附近。要用气、要坚持“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领,一定要哼到鼻子里头的上边,不要闭着嘴用嗓子唱。凡是用嗓子唱的,其声音位置都是在鼻子尖附近。还有的人,由于下巴用力,咀嚼时根本张不开嘴。这都是需要注意克服的。 为了做好“咀嚼哼鸣”的练习,最好先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 [练习八] 咀嚼气泡音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里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声音效果。做这个练习时,面部、颈部、胸部的肌肉都要放松,全身做懒散、困倦状。张开嘴做“啊”的口型,吸气后闭合声带,然后用较小的气息把声带吹开,又闭合,又吹开,就这样,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泡泡”音。平时,人们干活累了,往往就用叹气的声音说话,话语的末尾就会出现“气泡音”。 如果做不出“气泡音”,那肯定是因为平时唱歌时,喉部肌肉有用力、挤卡的习惯。也就是说,他在唱歌时,不能打开喉咙。有这种习惯的人,吸气后发声前有一个喉头上提、挤卡的动作。有这种习惯的人,一定要耐心地做这个练习。改正自己的习惯。一定要放松、耐心,千万不能着急。越着急越作不出来。 会做张口的“气泡音”了,就可以学做闭口的“气泡音”了。方法是:在张嘴做气泡音的同时,思想上想着eng,把嘴慢慢闭上,此时就觉的“泡泡”向后移了,移到鼻子的后上方了。此时哼出来的音,就是后鼻音ng ,声音稳定之后,把嘴慢慢张开,此时如果哼鸣的声音位置不变,就可以做“咀嚼哼鸣”的练习了。 “咀嚼哼鸣”的练习,开始也是先在一个音上哼,然后在三度、五度的范围内哼,熟练之后,可以哼唱向上向下的滑音,进一步就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了。 [练习九]咀嚼气泡音与哼鸣的连接 把张口的气泡音变为闭口的气泡音后,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同时思想上要想着ng,然后“凸胃收腹”,给气,使气泡音变密,就出来ng的哼鸣音了。开始练习时,音不要高,出现哼鸣音之后,马上把气息减弱,哼鸣的音调下降、又回到气泡音了。这个变化的连接,一定要用气息来控制。 熟练之后,把哼鸣音再往上滑(开始也不要滑的很高),然后又回落到气泡音,以后要逐渐让哼鸣音更向上,上到一定的高度马上又回到气泡音,如此反复。做这个练习时,咀嚼的动作不能停,还要注意解除下巴下面肌肉的紧张,不能让这部分肌肉参与用力。另外,鼻子上端的嗅觉神经区,一定要打开。有的老师说“要闻着唱”,就是说要像闻花一样,打开嗅觉神经区,有的老师说“要吸着唱”,也是说要像吸气时那样打开嗅觉神经区。 这样练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觉得哼鸣音越来越结实,还会有一种脆亮的声音在鼻子的上端鸣响,声音的位置越来越高,这种声音特别有穿透力。这个声音好象能从头顶窜出去。此时,你就能理解我所说的“哼鸣通”是什么含意了。 找到感觉以后就可以用这种哼鸣的方法哼唱发声练习曲了。练习曲的选择先级进后跳进,由易到难,根据自己的程度选用。 哼ng的练习是获得咽音的准备和桥梁。大家知道,好的歌声里都是有咽音成分的。我国戏曲界所说的“膛音”就是指的这种有咽音成分的声音。有的老师说:会哼才会唱,在哪哼就在哪唱,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所以,要想提高演唱水平,把歌唱好,必须重视哼鸣的练习 [练习十]选用含有“咽音”成分浓的韵母做发声练习。 王宝璋所著《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一书中指出:“有一些母音,从广义上讲具有容易获得浓厚的咽音色彩的特性。”他所举出许多字,我分析了一下,其韵母包括:u、o、ai、ei、ang、i、和yu。选用有这些韵母的字,在高位置说字,在高位置唱字的办法去寻找含有咽音成分的字音。 我常用“绿”字让学生做这个练习,可先说“乌”再说“绿”。说“乌”的时候,在嘴唇附近有振动感;说“绿”的时候振动感就上移了。如果气息使用得当,那么,就会获得含有“咽音”成分的yu了。会说之后,再让学生唱,用发声练习曲唱,用歌曲的旋律唱,唱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绿”韵母的高位置。要用“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求,要打开喉咙,不能捏着嗓子唱,下巴底下的肌肉要放松,不能往下顶。 还可以用hi这个音节做这个练习。hi这个音节,在普通话里没有。h的呼读音是he,这个练习要用它的本音,不要韵母e,用h本音直接拼读单韵母i,i的位置要高,要把它放到哼ng的位置上去。这样,才能发出含有“咽音”成分的音来。据说朝鲜语里有这个音节,他们发这个音很容易,说汉语的人发这个音有的困难。不过,学声乐的人,必须是个能掌握各种语言的能手。 其他容易获得浓厚“咽音”色彩的韵母,也要一个一个地练习。然后用发声练习曲练。不光是练这些韵母,还要练其他的韵母。要按汉语的十三辙有计划地练习不同的韵母。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5——喉要稳——练习11——15[原创] 三、喉要稳 许多爱好唱歌的人,不知道歌唱时喉头要稳定这个要求。有些人听说之后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说:唱高音时,喉头就得往上跑,怎么能不动呢?他们已经习惯用喉头上下移动的方法唱歌,所以,要求他们歌唱时喉头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喉头稳定”的问题,确实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许多人就是因为喉头不稳定,唱歌时挤卡,喉咙打不开,音越高声音越窄、越细,自己唱着费劲,别人也跟着着急,总担心他唱不上去。所以虽然唱了许多年,但歌唱水平不见提高。 “喉头稳定”的问题,我在没有学习声乐之前,也是一个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幸好我不是高音,也不是一个爱“拔”唱高音的人,所以,我的喉头 没有严重上提的毛病。当我知道了“喉头稳定”的要求后,就努力按要求练习,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歌唱时必须喉头稳定。原来,人的气管上方有一个盖子,(会厌),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会厌后倒,会厌就把气管盖住了,而在平时,由于喉头的位置较低,所以会厌是竖直的,这样呼吸才能通畅。歌唱时需要气息通畅,因此,喉头必须稳定在较底的位置,不能上提。喉头上提了,会厌后倒盖住气管,气息不通畅,还怎么唱歌呢? 有一些少年,在变声前能唱高音,别人越鼓励,越往高音唱。他们的高音,就是用喉头上提、挤卡的方法来唱的。由于他们发出来的声音是所谓的“自然的童声”,一些大人以为小孩就应该这么唱,不知道“喉头稳定”这个要求,听任他们“大声喊唱”,听任他们滥“拔”高音。他们确实也能演唱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根本没有考虑,他们变声后嗓子会怎么样。据我观察,凡是变声前,大声喊唱、滥拔高音者,变声后的嗓音还是那么好的并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练习十一]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怎么才能作到“喉头稳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前边讲的“闻着唱”、“吸着唱”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就自然下降了。此时喉咙是打开的。保持这个状态,喉头不就是稳定了吗。 另外,很好的体会一下大吃一惊时,喉咙打开的状态,并保持这个状态,也就能作到“喉头稳定”了。 问题是许多人在唱的时候,喉头先有一个上提、挤卡的动作。他们歌唱时用力的着立点不在腰上,而在喉头上。尤其是唱上行旋律时,由于不能保持吸气后,腰的膨胀状态,所以,音越高,他的喉头就越往上跑。从心理上分析,他们唱从低到高的上行旋律时,思想上是往上想,喉头好象是在上台阶。反之,唱下行旋律时,喉头就一阶一阶的下台阶。这样唱声音的位置是变化的。而声乐的要求是声音的位置要统一。 [练习十二]说“无”唱“无”的练习 如果把手放在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处,就能发现,人们说或唱不同的母音,喉头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喉位高,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变小,喉位低,则缝隙变大。以“啊、欧、无”这三个字为例,唱“啊”的时喉位最高,唱“无”的时候喉位最底。随着喉位的降低,自己会感到喉咙是逐渐打开的。可以在一个音上反复说或唱:“啊——欧——无——啊”,头三个字,喉头是逐渐下移的,试一试能不能用“无”的喉位说或唱后边的“啊”? 既然说和唱“无”的时侯,喉位最低,那么,我们就多说“无”。练的方法是:把手放在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处。 第一步,用自己较低的声音说“无”。说的时侯会感到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在胀,这两块肌肉胀的力量就把喉头拉下来了。实际上,人们在咳嗽的时候,或者用力吹气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都能膨胀。我们要很好的体会这两边肌肉的膨胀感觉并记住它。 第二步,说“无”的时候并不说出声,只出气,如果那两快肌肉也膨胀,那么,就用这个办法来练就可以了。 第三步,在思想上说“无”,如果一想“无”那两块肌肉也能膨胀,这个练习就算圆满的完成了。以后,练唱的时候就想“无”,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那么歌唱时喉头就不会上提了,就能稳定了。 上面我们说到的那两块肌肉,在人身体上是最没有力量的肌肉。所以,要想让它能把喉头拉下来,就要锻炼它。锻炼的方法,除上面讲的用说的办法之外,就是用唱的办法。唱的时候,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那么,唱那个高音的时候,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这样,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喉头还不稳定,喉咙还打不开的话,可以这样试试:站好,双手向前平伸,吸气后用“啊”唱一个音,然后突然下蹲,在蹲的过程中,“凸胃、收腹”,用“无”唱前一个音的高八度音。由于人在下蹲时,喉头下降,喉咙能够打开,所以,这时唱出来的“无”音,就特别通畅。这样唱,能比不下蹲时,唱出更高的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要喉头下降了,就能唱出漂亮的高音。从而增强其信心。 [练习十三]硬起音 人在咳嗽时,喉头也能下降,那么,我们就在发声歌唱的同时,无论唱什么音,也做个咳嗽的动作,这样就会在唱的同时发出一个咳嗽时的“咳”声,这就是“硬起音”。具体的做法是:让声带闭合,发声时,让气和声音同时出来,注意,必须有哪个“咳”声才行。开始练习先说“啊”,然后说“诶”,“衣”,“欧”,“无”。先练短音、后练长音;先练说、后练唱;先练真声、后练假声;女声必须会假声的硬起音,这是女声练唱假声的好办法。 有的老师用学狗叫的办法来练发声。称其谓:“狗吠发声发“。我是从一个录音教材中学来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狗叫。狗吠,是很合乎发声规律的。它是用气息来发声的,是打开喉咙的,它的声音很大、也传的很远。仔细琢磨一下,狗的吠叫和上面讲的“硬起音”很相似。学老狗叫用真声,学小狗叫用假声,可选用“啊”或“哦”、或“欧等字音练习。 [练习十四]加强胸腔共鸣,获得丰满、浑厚、圆润嗓音的练习 用自己最低的声音说“哦”“无”“啊”等的长音,让声音在喉结以下到小腹之间振动,体会打开喉咙歌唱时,胸腔共鸣的感觉。 打开喉咙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说数字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即可,不要用太大的气力,说到“号”字时,凸胃、收腹,加强气息,此时胸腔应该有振动感。 打开喉咙、用凸胃收腹的气息大声的说:“黑”!“号”!反复说,累了,喘口气再说。像劳动中喊的号子那样有力,震撼。 喉头不稳、挤卡比较严重的人,暂时不要唱高音,要在中、低声区练习,可以先学唱中、低声部的歌曲,打开喉咙,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 [练习十五]用无音带其他的音 如果通过以上的练习,喉头基本稳定了,就可以用发无音的感觉练发其他音了。还是要先说后唱。比如:“无——欧”,“无——啊”、“无—诶”、“无——衣”、“无——昂”、“无——恩”等等。上课的时候可以选用练声曲练习。 “喉要稳”这个要求,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声乐学习中最困难的要求。因达不到要求而急噪的、或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声乐的、退缩不学的我都遇到过。在音乐老师和专业演员中,有人当初也存在喉头不稳定的问题,由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刻苦努力练习,克服自己的毛病,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问题的关键是:耐心、毅力、练习和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6 -------下巴松----练习16-----练习21

四、下巴松

下巴松这个要求,虽然许多文献里都谈到了,我发现不少人还是没注意到。而且下巴用力、僵硬是初学声乐的人中普遍存在的毛病。不克服这个毛病,声音位置低,喉音重,声音散,不集中。当然,这和人们说话的习惯有关系。凡是唱歌时下巴用力的人,说话时下巴也是用力的。因此,要想克服这个毛病还真得从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着手。说话也要打开喉咙,也要用气息。不要挤卡、不要捏着嗓子说话,尤其说“啊、厄”等字音时,注意下巴放松,下巴底下的肌肉不要向下顶。为了体会下巴松的感觉,请做下边的练习。

[练习十六]抬头看天

立姿或坐姿,挺胸、收腹,抬头看自己头顶上的天,此时,你的嘴就自然的张开了。反复做几次,体会一下嘴是怎么张开的?——不是下巴主动用力,而是下巴放松。

体会到之后,下一步这样做:保持抬头看天的姿势,恢复到眼朝前看的姿势。此时,下巴是放松的,像掉下来似的。保持这个状态,体会下巴放松的感觉,把嘴合上,再张开,反复做几次,体会下巴放松就能把嘴张开的感觉。

[练习十七]敲打下巴

在练习发声或歌唱时,遇到延长的音,就用手敲打下巴。这是检查下巴是否放松的方法。如果敲打下巴,下巴能晃动,你所唱的音就能有高位置。为了能让下巴放松,平时不唱的时候,也可以用手经常敲打它,让自己真正体会到掉了下巴是怎样的感觉。

[练习十八]震摇下巴

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技法有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共四个练习。都是“无声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张口的练习。下巴不动,用抬头的办法把嘴张开,同时把舌头送出嘴外;第二个练习是震摇下巴的练习。第三个练习是蛤蟆气练习。就是前边讲的那个“狗喘气”的练习。第四个练习是使舌部凹下成直沟的练习。

震摇下巴的练习,具体的方法是,用抬头张口、把舌头送出嘴外的姿势,稍低头,后脖子用力站定,下巴放松,后脖子用力左右震摇,使下巴和舌头都能左右摆动。注意,后脖子一定要用力站稳,不能让整个头部都摇动。那样摇几下就迷糊了。

这个练习是使下巴放松的最有效的练习。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一定要坚持练习。如果后脖子不能用力站定的话,最好多练第一个练习,只有后脖子的力量增加了。震摇时,下巴和舌头才能左右摆动。这个练习有的人一说就会了,有的人几小时就会了,有的人,学声乐都有一年了还不会,为什么?一问才知道,课后根本没有练。为什么没练?回答说:不会。哎呀!这样学声乐,能有进度吗?。

下巴能左右摆动了,下一步,要在震摇下巴的同时,练习哼音。用笑的气息,在鼻咽腔里哼,这时哼出来的音是很结实的,是非常“通”的。要记住这个位置,以后歌唱时,把声音都放到这个位置上去才对

[练习十九]“哒”、“啧”哼鸣。

舌尖用力抵牙龈,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哒”声,用较大面积的舌尖抵硬腭,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啧”声。在有节奏的发“哒、啧、哒、啧的同时哼鸣,先哼一个音,熟练后,可以用这个方法做上下滑音的哼鸣练习,或哼唱歌曲的旋律。哒啧声,就像架子鼓敲节奏。非常有趣。这个练习有助于解决下巴紧张和舌头不够灵活的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巴不太紧张的人做这个练习毫不困难,马上就会。而下巴紧张的人,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只练哒、啧声,熟练之后再加哼鸣。这样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练习二十]舌尖打“嘟噜”

俄语里的P,意大利语里的R,都是打“嘟噜”的颤舌音,我国北方民歌里往往也有打“嘟噜”的唱法,如: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得儿呀依儿吆”的“得儿”就用颤舌音。民乐里的笛子,也有舌尖打“嘟噜”的花舌音。唱歌时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就不能灵活的让舌尖打颤,所以,为了克服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缺点,应该认真学做这条练习。

“嘟噜”的产生,是气流通过时,放松的舌头在气流加速、气压变小的景况下形成的。紧张的舌头是颤不起来的。练这个的目的,就是让舌头放松。

会打“嘟噜”了,就一边打嘟噜、一边哼唱歌曲旋律。先练短的,再练长的。进而哼唱整首歌曲。

[练习二十一]张嘴、吐舌、说啊

在练习十八里,我们谈到:下巴不动,抬头张嘴、吐舌的练习,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练了。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必须每天都坚持练才行。熟练之后,在张嘴舌头外伸的同时,说“啊————”。要求说啊时,舌头不许回缩。刚开始练,音调不要高,一定要用“凸胃、收腹”的方法,强调气息的作用,舌头一定不许回缩,也就是说,说“啊”的时候,下巴和舌头都不许参与,不许使劲。

歌唱时,发字头(声母)的音,嘴里有使劲的地方,此时,下巴或舌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歌声的延长音就是韵母,所以,唱韵母的时候,下巴必须放松。只有下巴放松了,声音才能有高位置。下边我们讲“字要正”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7-------字要正、情带声-----练习22-----练习25

五、字要正

字要正,讲的是咬字吐字的要求和练习。歌曲 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唱歌一定要把歌词唱清楚。我国古人有“字正腔圆”的要求。所谓“正,就是正确、准确、合乎规律、合乎法则。“字正”就是把字唱正确、准确,合乎该字的发音规律。因此,学声乐的人,必须掌握歌曲所用语言的语音知识。我们学唱的歌,绝大多数是汉语。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吸收和借鉴民歌、曲艺、戏曲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

[练习二十二]朗读

说和唱在发声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咬字、吐字这方面来看,说是唱的基础。一个说话语音不清楚的人,唱歌的时候吐字也不会清楚。所以,学唱歌的人,都要练练朗读。学声乐练朗读,要结合发声的要求,用气息说,说在共鸣位置上。学声乐的练朗读,可以就地取材,朗读歌词。朗读之前,先要弄明白每个字的声母、韵母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舌位、口型等细节要求。先小声读,再逐渐放开声音读。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慢读,再连起来,快读,以后要按歌曲中歌词的节奏朗读,按歌词的感情朗读。通过朗读,理解了歌词的内容,同是也就把歌词记住了。

[练习二十三]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练歌词的发音

一些重点歌词、绕嘴的歌词,自己发音掌握不好的歌词,要单独拿出来练,可以采用在同一个音高上唱歌词的办法来练。如:   1 1 1 1 1—| 1 1 1 1 ——||

我们的祖国 繁荣富强 ——   从中声区开始,掌握之后,提高半音再唱。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唱多高。

[练习二十四]闭嘴说、唱母音的练习

一般采用aeiou这五个母音。嗅觉神经区打开,用气息在高位置说。然后,微笑、咬牙说。先小声说,逐渐把声音放大。要求咬牙说的音、跟张开嘴说的效果一样响亮、结实、通畅。

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用发声练习曲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能够很自然地在高位置演唱了,就可以把上下牙咬住的姿势改为中间留一指的距离。以后,改为正常发音的口型。

美声唱法有“咽腔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体会,这主要是指的母音的共鸣位置在鼻咽腔。汉语虽然有单韵母和复合韵母的区别,但它们在歌唱中,都是要延长的部分。在哪里延长呢?也是在鼻咽腔。所以,如果能够在鼻咽腔进行母音的转换,就能够使共鸣位置统一,就有歌声的高位置。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领会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

[练习二十五]歌唱咬字吐字的技巧

王福增教授说:“要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后,把韵母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然后才加气、才加劲、放响声音。如“片”字,在拍子前先果断地咬一下“片”,等进入拍子后,再延长韵母an,这时声音才竖、才唱、才加共鸣。”

我体会,这是吐字技巧,也是歌唱技巧。先说后唱,就是说,开始唱出字音的时候,实际不是唱,而是说,不要用大的力气,只要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即可,字说清楚了,马上放松下巴、凸胃、收腹,给气,喉头向下,让韵母绕过软颚进入头腔,就是王福增教授说的那个鼻子后上方的小共鸣点。这样唱,字音准确、歌声又有高位置。所以我说,这也是歌唱技巧。如果学声乐的人,能掌握这个咬字吐字的技巧,那么,我们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什么叫“歌唱”了。

六、情带声

歌唱的艺术是传情、表情的艺术,学习歌唱的方法、练习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作品。方法和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深入地研究作品、理解作品、并能深入到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去、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以自己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歌唱、去表现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我这里讲的“情带声”,就是要求歌唱者要用真诚的感情去歌唱。观众听歌,不能像喝白开水,无滋无味、有声无情。要在白开水里加点佐料,应该是什么味,就加什么佐料,即带着感情去唱,“以情带声”,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才是完美的歌唱。

当然,这是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时候,让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困难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以情带声”的要求。比如唱:

1—|3—|5—|| 时,就要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情绪来唱。如太阳升起来,光芒万丈。而唱:5—|3—|1—||时,要想象是江河之水,从高处流下来,奔向远方。唱高音时,如呼喊,用兴奋的心情;唱低音时,如私语、如沉思,用平静、舒缓的心情。

总之,从练声的第一天起,就要贯彻“以情带声”的思想,根据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用恰当的感情来唱。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多看点书,加深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深入生活、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观众,多听听名家的演唱,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说,感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产生某种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只能启发、引导,歌者有没有某种感情,还得歌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老师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无论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正确,在歌唱时,都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大家知道,有的歌手嗓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演唱时,你能够坐的住,能听得下去,并愿意听。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儿在唱”。他们能够把作品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每一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与他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场面,不是每个歌唱者都要追求的吗!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写到这里就算写完了。这个稿,是在我1997-1998年完成的<声乐教学提纲>的第三部分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也可以说,是我20多年来学习和教授声乐的体会和总结一部分。具体的练习方法,当然不只这些,但有些方法,写起来不那么容易,有些方法我没有把握,只好留到以后再说,等我进一步实践之后,有了体会再写出来。和大家研究。现在写的这些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由于声乐,我是半路出家,没有专业学习过,所谈的这些,一定有不少外行话,让大家见笑了。敬请关心声乐教学的诸位师、生及家长们,提出宝贵意见。

《声乐学习中的练习》全文完

此文2002年9月3日星期二完成电脑打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声乐教学提纲(1) 从1979年夏,我在学习和教授声乐的同时,就不断总结心得体会,到1984年,在给鸡西矿务局中小学音乐教师讲课时,写成了我的第一个讲稿提纲。1989年在市第一职业高中正式从事声乐教学,写出了第一篇介绍声乐知识的文章:《声乐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发表在1991年8月16日市艺术馆的刊物《艺术窗口》上;1992年7月我又总结出“气要深、哼鸣通、喉要稳、下巴松、字要正、情带声”的十八字口诀。并形成了一个声乐教学讲稿。今年7月我家买了电脑,在学习电脑打字的过程中,我把这个讲稿重新编辑,首先编出了一个《声乐学习中的练习》;然后又编出了一个《声乐资料摘抄选编》;现在我把讲稿的其余部分再进行编辑,就是这个《声乐教学提纲》。 大家知道,老师上课都有教材,教材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编辑而成的。不是老师自己的著作,同样我这个《提纲》,也不是著作。而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我所以把它打印出来,只是想把我学习过的内容梳理一下。我觉得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声乐的人应该掌握的。虽然书店里的声乐教程很多,考虑到初学者不一定都能去买,所以,我这个《提纲》也许对他们有点用处。 因为有些内容,如发声器官的构造、声区、声种的分类、嗓音的保护、变声期的知识等等,在教科书里都是很容易找到的,另外,我在《声乐资料摘抄选编》里也摘抄了一些,所以,我在这个材料里就不再重复了。 学声乐的人都想知道到底怎么学、怎么练,这部分内容我没有写进去,因为我另外编写的《声乐学习中的练习》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想知道具体练习方法的人,可以参考那篇文稿。 一、歌唱的姿势 1-1、站着歌唱时,身要直、头要正、腰要立、肩放松,手下垂,很自然地挺胸收腹,目视前方、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要有歌唱的愿望。两脚分开或成丁字步站稳,一般不要把重心平均放在两只脚上,最好轮流地放在一只脚上,重心要在脚掌上,千万不能放在脚后跟上; 1-2、坐着练习时,上身和站立时一样,腰一定要立起来,只坐凳子的前1/3处; 1-3、歌唱时的口形:要根据字音的要求来变化。“微笑”、“打哈欠”状,是许多声乐老师都提出的要求。张嘴的动作,下巴千万不要主动向下使劲,下巴要自然、略向后,放松如悬垂状,让大牙之间略有距离,上腭要兴奋向上,上牙如啃苹果状; 1=4歌唱时下巴要放松,舌头要灵活,舌根不能用力下压,也不能后缩,舌尖在歌唱时,一般是抵下牙背后,舌的中间放平或从前到后成直沟,咬字、吐字灵活、准确 二、歌唱的气息 2-1、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学声乐者要通过练习,来掌握歌唱对呼吸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 2-2、歌唱时,要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不要用“胸式呼吸”方式。歌唱时如果用“胸式呼吸”方式,吸气时,抬胸端肩,小腹回缩,歌唱时上胸回缩、小腹外凸,嗓子容易有挤卡、捏嗓子唱的动作,声音“白”、僵直、不通畅; 婴儿啼哭时是用横膈膜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人在睡眠时也是用的这种呼吸方式,练习声乐,就要学会用这种呼吸方式; 2-3、“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吸气的要领是:“先抬胸、再吸气”(王福增语);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尤其是后腰要有膨胀感;歌唱呼气的要领是:“先凸胃、再收腹”,(王福增语)上胸不要塌下。 当然,我们必须知道:气只能吸进肺里去,气是不可能吸到腰里去的,我们所以说“吸到腰的周围”,是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感觉,我们吸气,气进到肺里,肺泡膨胀,横膈膜下降,我们的腰和腹部就会膨胀,由于肺尖就在我们的后腰处,所以,我们在练习吸气的时候,只要用手摸一摸我们的后腰和腹部,就知道气吸得深不深了;因此我们说“把气吸到腰的周围”的说法,是很有实用和操作性的。  呼气歌唱时,要求凸胃,是为了保持横膈膜的张力,小腹回缩用力才是歌唱的动力。实际上后腰膨胀、凸胃、和小腹内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有的专家说:先练收腹,再练后腰膨胀,最后才能作到凸胃。对初学的人来说,我认为用哈腰的姿势,练习呼气时后腰的膨胀,就能够很快地体会到后腰膨胀和凸胃、收小腹的动作。 凡是站着练习呼吸,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呼气时,不能作到后腰的膨胀,都应该采用哈腰的姿势来练习。掌握之后,再逐渐使上身直立。 2-4、吸气的练习有急吸(快吸)和缓吸(慢吸)之分,缓吸如闻花;急吸如抽泣,如大吃一惊时的吸气;呼气也有急呼和缓呼之分,缓呼如叹气、如吹薪;急呼如吓唬人时的呼喊、如惊吓时的大叫,如犬吠,如虎叫,如大笑,如号啕大哭时的呼气。 练习呼吸时,吸气可以用鼻子吸,也可以用嘴吸,歌唱时是鼻子、嘴一块用;呼气要用嘴,因为歌唱时就是呼气,是要用嘴的。 2-5、纯呼吸的练习,初学者要多练,要练到在生活中也能很自然地使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方式,这样的话,歌唱时,就不用再去想呼吸了。 掌握了这种呼吸方式,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练习,目的是增强呼吸器官的能力。当然,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还必须在歌唱中体现。练习歌唱时,如果发现声音上有缺点、有毛病,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气息的运用是否出了问题。 三、打开喉咙 喉头稳定 3-1、“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 不论唱法、不论男女、不论高低声部,都是这样要求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唱歌的时候,喉咙有挤卡、捏的动作,随着声音的提高,喉头也跟着往上跑。就是平时人们说的:用嗓子“使劲唱”的现象,打开喉咙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来的。要求歌唱时,喉咙要打开,或者说要松开,都是一个意思。 我们在吸气时,喉头是下降的,喉咙是打开(松开)的,歌唱时就要保持这个状态,所谓“吸着唱”,或者说:歌唱时“保持吸气状态”,都是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要求歌唱时要“打开喉咙”,要“喉头稳定”。 3-2、要求歌唱时“打开喉咙”或“松开喉咙”,其实质就是要求歌唱时要“喉头稳定”。或者说,喉头在歌唱时要处于较低的位置,不能随着音高的提高而往上跑。 喉头的稳定,在声乐学习中是个重要问题,因为喉头的位置影响声音的质量,喉头位置较低时,气息通畅,有胸声共鸣,声音宽厚;喉头位置高、挤卡,唱的音越高,声音越细、越窄,这种声音不够丰满、表现力差。因此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喉头是否稳定,已经成为判断声乐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凡是喉头不稳定的人,其声乐水平很难提高,因而也就很难进入专业声乐队伍。 3-3、为什么歌唱时喉头要稳定呢?因为人的喉咙里有两个“管子”,一个是食道(在后边),一个是气管(在前边),“会厌”是气管上方的一个“盖儿”,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舌根后退,会厌后倒,盖住气管,食物进入食道;吸气时,喉头下降,会厌竖起,空气进入气管。由此可见,只有当会厌竖起来的时候,气息才能通畅,如果歌唱时喉头上提,会厌必然后倒,盖住气管,气息就不会通畅,所以,歌唱时应该让喉头下降,喉头下降会厌才能竖起,会厌竖起,气息才能通畅,气息通畅才有利于歌唱。所以,歌唱时要求喉头必须稳在较低的位置。 另外,从喉头里面的声带到嘴这一段,是歌唱的共鸣管道,喉头如果上提了,这个管道的长度就要变短,喉头下降了,这个管道的长度就要变长,这虽然也可以起到调节共鸣管的目的,但是研究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好的办法是让管道的长度不变,只调节管道的粗细,使管道的长度和管道的粗细成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够得到最理想的共鸣。所以要求喉头必须稳定。 3-4、平时人们说话时喉头是上下移动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大多数喉头都是随着音高而上提的,就是说不能做到把喉头稳定在较低的位置,如果要求他歌唱时把喉头稳在较低的位置,他会感到困难,有的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把喉头稳定较低的位置,学生由低音转唱高音时,喉头就往上跑,老师没有指出这样不好,学生也就很欣赏他自己挤卡出来的那种“亮音”。有的人也认为他嗓子好,并大加夸奖,学生听到夸奖了,当然就更不知道喉头上提是他自己歌唱时的毛病了。我要提醒这位同学,你如果不能及早地发现自己的毛病, 并设法改正,唱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形成了习惯,就更不好改正了。 解决喉头稳定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个困难的问题,但是它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认识到解决它的重要性,并下决心按老师的要求,一点一滴地进行练习,最终肯定是会解决的。 3-5、现在人们都知道有三种唱法,这三种唱法对喉头放下来的要求不同,其中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必须放下来,放到最低的位置,民族唱法不要求非得放的那么低,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掌握喉头的位置,通俗唱法对喉头没有要求必须放下来,也是要根据歌曲的要求来决定喉头的状态,但是,不论哪种唱法,歌唱时气息都要通畅,喉头附近的肌肉都不许僵硬、紧张、挤卡。必须认识到:下巴紧张、僵硬,喉头上提、挤卡、捏着嗓子唱的方法,绝对是错误的。 3-6、一般人在唱上行旋律时,思想是往上想的,喉头就象是上台阶,随着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保持喉头的稳定,从心理上说,唱上行旋律时,思想应该往下想,要把注意力放在喉头的下降上,放在保持吸气状态上,也就是说,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嗓子上,唱高音不是用嗓子勒着唱,而是打开喉咙,用气息唱。 有喉头上提习惯的人,最好不要急于唱高音,一定要在唱中低声区的音时,喉头能够稳定之后,再逐渐向上扩展音域。高音声部的歌者,如果能有意识地学唱中低声部歌者的音色,也有利于喉头的下降。注意!喉头的下降不是用舌跟下压喉头,不是撑者喉咙唱。 3-7、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 既然唱“u”的时候,喉咙是打开的,喉头是放下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u”,来作发声练习。在练唱别的韵母的时候,就用唱u的状态来唱,逐渐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四、哼鸣 轻声 4-1、要重视“哼鸣”的练习,因为“挤卡”、“捏着嗓子唱”,少年儿童的“喊唱”,都是不该使劲的肌肉使劲的缘故。“哼鸣”的练习,有利于解除那些肌肉的紧张。 4-2、“哼鸣”是寻找头声的好办法,一般用m或n来做练习,我也用ng做练习,哼鸣时,声音的位置应该感觉是在鼻子的上端(即鼻咽腔),有人说在眉宇之间,有人说在脑后。哼鸣时,一定要用气息,用前边说的凸胃、收腹的动作,让声音沿着后咽壁向上进入鼻咽腔,好象能从头顶飞出去才行,哼鸣时,下巴不能使劲,为了避免下巴使劲,哼鸣时嘴要做咀嚼的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咀嚼哼鸣”。 4-3、用ng做哼鸣,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用说有ng 结尾的字来找它的位置,比如:行——,成——,长——江——,把字说完之后,故意延长它的尾音,这尾音就是那个ng了。平时说话,ng一出现,这个字就说完了,是不延长的,现在我们是故意延长这个ng音。 如果在说ng时,下巴下边的肌肉向下用力,则声音就向下进入喉腔、出现喉音;也有的人在做这个练习时,不是哼,而是唱,结果“哼”出来的声音,就在鼻子尖附近,这样“哼”,是达不到练习“哼鸣”的目的的。必须让下巴放松,让哼的声音沿着后咽壁进入鼻咽腔。 4-4、多用“轻声”进行练习,是寻找正确歌唱状态的好方法。“轻声”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小声”。中央音乐学院的王福增教授把它叫做“微声”。是指有气息支持的、有很好共鸣状态的歌声,大一些的“轻声”就是所谓的“半声”。这里说的“轻声”,当然听起来声音小,说它是“小声”也没错。如果有人说这是“假声”,我们就要认真分辨一下,因为,平时人们说的“假声”,不一定是这里说的“轻声”,平时人们说的“假声”,喉头可能是提上去了,而这里说的“轻声”,喉头必须是放下来的。同时,“轻声”是可以放大音量的,而喉头上提的“假声”音量是不能放大的,这就是区别正确的轻声和错误的小声(假声)的根据。 4-5、用u做轻声的练习。由于u母音,是最容易使喉头放下来的母音,唱u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歌唱状态,所以,许多声乐老师都爱用它做发声练习。我们在唱歌词之前,用u来唱旋律,体会打开喉咙的状态,然后再用轻声演唱歌词,这样就会找到歌唱时,气息、吐字、和共鸣的关系,初学者,一定要按这个顺序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如果性急,在没有打开喉咙、没有正确的呼吸状态,没有找到正确的共鸣位置的情况下,就想“纵情”歌唱,就想“放声”歌唱,很容易出现前边说的,不该使劲的肌肉使劲了,这样,歌唱状态就变形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了。如果喉头不够稳定,挤卡,或者你感到唱歌时确实是用嗓子使劲的话,就应该先用u进行轻声练习,这是改正挤卡毛病的最好的办法。 4-6、“用u练唱,就等于做喉部的操。这种操做的多了,神经、肌肉,就会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条件发射。所以,一定要耐住性子多用u、多用轻声进行歌唱前的练习,只要认真这样去练了,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程志语) 五、歌唱时的下巴 5-1、许多初学者在唱歌时,张嘴的动作,是下巴主动向下用力,下巴下边的肌肉紧张、僵硬,还有的人用舌根向下用力使喉头下降,发出呃、呃的喉音,凡是这样歌唱的人,脸上的肌肉也是紧张的,毫无表情可言。 5-2、歌唱时,下巴要适度放松,而上颚应该积极兴奋,张嘴要从后边的大牙处张,下巴不是用力、而是要放松地落下来,并略向后移动。下巴下边的颏舌肌绝对不要主动用力,下巴应该即放松又稳固。像“没了下巴”,“掉了下巴”。 如果不知道什么叫“下巴放松地张开”,你可以抬头看头顶上的天,反复作几次,看看你的嘴张开没有?嘴是不是放松地张开了。是不是有点略向后移动? 5-3、歌唱时的“张嘴”,以前有的老师要求嘴必须张大,要呈竖的椭圆形,专家说:“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已经过时了”。张嘴,主要时嘴的里边张开,不能前边张的很大,里边没有张开,张到什么程度,要因人而异,目的是,唱出来的歌声要合乎作品的风格,要有很好的共鸣,要把字唱清楚。 六、鼻咽腔 共鸣 6-1、哼鸣的练习里我提到哼ng 的练习,哼ng时,舌根要坚定、向后与咽壁形成共鸣管道。所谓头声,就是在这个地方有振动感。歌声中的“亮心”,就是在这个地方产生的。具体点说,会厌竖立、并卷成半圆形,与后咽壁形成一个很小的出口,当声带发出的基音通过这个小口再传到鼻咽腔,就形成了头腔共鸣。要让歌声(即歌唱时的韵母)“停”在这个地方。如果停不住,歌声就会向前坠入口腔,形成只有口腔共鸣的声音。“只有把母音安放在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处,才能获得美的音色——即通常说的那个声音的意大利味。只有在这个地方振荡的声音,才有高频泛音(2800---3000赫芝),才有激情、才有表现力,也只有这个地方的声音才能把字吐清。才能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感情。”(王福增语) 6-2、为了找到和获得头声共鸣,必须练习哼鸣、练习哼ng ,同时要练习在哼ng的地方练唱母音。美声唱法用a、e、I、o、u来练声,我们则要用汉语的单韵母和复合韵母来练习发声。要按汉语的十三辙一个一个地练习发声。 6-3、美声唱法有“用咽腔独立形成母音”和“咽腔才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的理解,这并不是说,要用咽腔去咬字、吐字,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咬字吐字还是要用唇、齿、牙、舌、喉,之所以强调咽腔独立形成母音也好,咽腔是歌唱家的嘴也好,是因为咽腔在歌唱中太重要了。要知道,歌唱时延长的声音都是韵母,而韵母应该停在鼻咽腔,所以,歌唱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咽腔,歌唱时的着力点应该在鼻咽腔。把着力点放在了别的地方,是歌唱毛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6-4、要达到上述目的,喉头稳定是形成正确歌唱状态的基本要求。喉头向下、软颚适度抬起、舌根坚定向后与后咽壁形成共鸣管的话,就会使鼻腔、口腔喉腔、三个腔体同时打开,从而形成整体共鸣。声乐训练就是训练这个喉头向下、软颚向上和舌根坚定、向后三种力量的配合与协作。配合协作的好,声音就会自动达到鼻子后方那个头声共鸣点上,呼吸才能使上劲,甚至全身都能使上劲。这样才能得到混合共鸣,才能吐字清楚、声音嘹亮、省力气、声音持久力强,声音不因年老而衰退,极富表现力,唱的时间长,声带也不会感到疲劳。(王福增语)(此文未完,请看:声乐教学提纲(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声乐教学提纲(2) 七、语音知识 7-1、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不论是用歌声叙事还是用歌声传情,首先要把歌词唱清楚,所以,学唱歌的人都要研究语音知识。一般的说,都要掌握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学美声的还要学习外语,唱民族唱法的还要掌握各地区的方言。我国有“字正腔圆”的要求。所谓“正”就是正确、准确、合乎规律、合乎规矩、合乎法则。“字正”就是把字唱的正确,发音部位准确,发音方法合乎该字的发音要求,归韵到位。 7-2、汉语是方块字。一字一音,每个字的发音又有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区别。 7-3、声母。普通话的声母有22个:b、p、m、f、d、t、n、l、g、k、ng、h、j、q、x、zh、ch、sh、r、z、c、s。 1、 声母按其发音部位可分为7类: (1)、双唇阻(上唇和下唇接触)有:b、p、m; (2)、唇齿阻(上齿和下唇接触)有:f; (3)、舌尖阻(舌尖和上牙龈接触)有:d、t、n、l; (4)、舌根阻(舌根和软颚接触)有: g、k、ng、h; (5)、舌尖前阻(舌尖和上门齿的背后接触)有:z、c、s; (6)、舌尖后阻(舌尖卷起,和硬颚前部接触)有:zh、ch、sh、r; (7)、舌面阻(舌头表面的前部和硬颚接触)有:j、q、x; 2、声母按其发音方法(气流透过嘴里受阻碍的情况)分类,有五种: (1)、塞音:不送气的有:b、d、g; 送气的有:p、t、k; (2)、擦音:清擦音有:f、s、sh、h;浊擦音:r; (3)、鼻音:只有m、n、ng。都是浊辅音; (4)、边音:只有i是浊辅音; (5)、塞擦音:都是清辅音。送气的有:c、ch、q;不送气的有:z、zh、j。 在这22个声母中,ng 只作韵尾,不作声母。另外还有y 和w 它们的使用是为了分隔音节,由于它们写在音节的开头,看似声母,但没有把它们算作声母。 7-4、韵母。 韵母共有38个。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不是每个字都具备这三部分。但韵腹是不可少的。 1、韵头也叫介音,只有i、u、yu三个音可以充当介音。 2、韵腹是字音里的主要元音。在普通话里有十个元音可以充当韵腹,即i、u、yu、a、o、e、e(ie里的e)-i(zi、ci、si里的i) –i(zhi、chi、shi里的i) er 3、韵尾是韵腹后面的元音(有i、yu、和 o)或辅音(有 n、ng) 7-5、按音素的组合,韵母可分为三类:单韵母、复合韵母和鼻韵母。 1、单韵母:韵母里只有一个元音。那十个元音都可以作单韵母。 2、复合韵母:由2 个或3个元音组成的韵母。 (1)、由2 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合韵母有9 个。它们又分两类: [1]、后响复合韵母有5 个:ia、ua、uo、ie、yue;调号要写在后边那个元音上。 [2]、前响复合韵母有4 个:ai、ei、ao、ou;调号要写在前边那个元音上。 (2)、由3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韵母有4 个:uai、uei、iao、iou,由于都是中间那个元音发音时最长、最响,所以也叫“中响复合韵母”调号要写在中间那个元音上。 3、鼻韵母,就是由前鼻音n和后鼻音ng作韵尾的韵母。共有16 个:an、ian、uan、yuan、en、in、un、yun、ang、iang、uang、eang、ieng(ing)、ueng、ong、iong。 7-6、四呼。韵母如果按韵头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四类,称为“四呼”。 1、开口呼:韵母不是i、u、yu 也不是以i、u、yu 作韵头的韵母叫“开口呼”。 2、齐齿呼:韵母是i 或以i 作韵头的韵母叫“齐齿呼”。 3、合口呼:韵母是u 或以u 作为韵头的韵母叫“齐齿呼”。 4、撮口呼:韵母是yu 或以yu 作韵头的韵母叫“撮口呼”。 韵 母 的 四 呼 表 开 口 呼 齐 齿 呼 合 口 呼 撮 口 呼 -i i u yu -i er a ia ua o uo e e ie ue a i uai ei uei(ui) ao iao ou iou(iu) an ian uan yuan en ien(in) uen(un) yuen(yun) ang iang uang eng ieng(ing) ueng(ong) yueng(iong) 7-7、韵母如果按韵尾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成三类: 1、元音尾韵母:如黑(hei)的韵尾为i, 楼(lou)的韵尾为u 小(xiao )的韵尾为o。它们的韵尾都是元音。 2、辅音尾韵母:即“鼻韵母”。就是以n和ng结尾的韵母。 3、开尾韵母:就是没有韵尾的韵母。共有14 个:a、o、e、e(也[ie]字的韵尾)、i、u、yu、-i(zi、ci、si、里的韵尾i)-i(zhi、chi、shi里的韵尾 i) ia、ie、ua、uo、yue另外er也属这类。 7-8、十三辙。我国的戏曲、曲艺里的唱词都是韵文体。写诗也讲究合辙押韵。所以我国在历史上对汉语的韵脚都很有研究,称韵尾为“辙口”。十三辙就是把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归为一类。近现代常用的辙,被分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现在我们所说的十三辙是按普通话的语音的分类法。 1、发花辙:韵尾是a ia ua 的都是发花辙。如:他(ta)、家(jia)、瓜(gua); 2、梭波辙:韵尾是 o、uo、e的就是梭波辙。如:波(bo)、多(duo)、社(she); 3、乜斜辙:韵尾是ie、yue的就是乜斜辙。如:爹(die)、街(jie)、雪(xue); 4、怀来辙:韵尾是ai、uai的就是怀来辙。如:开(kai)、槐(huai); 5、灰堆辙:韵尾是ei、uei的就是灰堆辙。如:碑(bei)追(zhui); 6、遥条辙:韵尾是ao、iao的就是遥条辙。如:包(bao)、叫(jiao); 7、由求辙:韵尾是ou、iou(iu)的就是由求辙。如:头(tou)、秋(qiu); 8、言前辙:韵尾是an、ian、uan的就是言前辙。如:南(nan)、练(lian)、片(pian)、转(zhuan)、换(huan)、选(xuan)、全(quan )、院(yuan); 9、人辰辙:韵尾是en、in、un、yun 的就是人辰辙。如:辰(chen)、真(zhen)、今(jin)、民(men)、春(chun)、村(cun)、军(jun)、群(qun)、寻(xun); 10、江阳辙: 韵尾是ang、iang、uang的就是江阳辙。如:方(fang )、浪(lang)、香(xiang)、江(jiang)、装zhuang )、王(wang); 11、中东辙:韵尾是eng、ing、ong、iong的就是中东辙。如:争(zheng)、等(deng)、兵(bing)、影(ying)、送(song)、孔(kong0、胸(xiong)、穷(qiong); 12、姑苏辙:韵尾是u的就是姑苏辙。如:出(chu)、古(gu)、猪(zhu); 13、一七辙:韵尾是i、-i(前)、-i(后)、yu、er的就是一七辙。如:西(xi)是(shi)、纸(zhi)、丝(si)、字(zi)、句(ju)、鱼(yu)、而(er)、耳(er)。 在一本小册子里,这十三辙的每一辙就用一个字,连起来就成了这样一句话: “东西南北座、俏佳人、扭蹑来书房”。比较好记。 7-9、汉字的结构。前面介绍了汉字的声母、韵母。以及韵母的头、腹、尾的构成。人们说到字的结构时,常说“字头”、“字腹”、“字尾”,实际上在理解上也不完全相同,我们现在把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字音的头、腹、尾的关系列表如下,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一目了然了。 普通话字音的声、韵和头、腹、尾的关系表 结构方式例字 声母 韵 母 声调   韵头 韵腹 韵 尾 (介母) (主要元音) (元音) (辅音) 乌(u) u -- 哇(ua) u a -- 爱(ai) a i 游(iou) i o u / 云(yun) yu n / 咏(iong) i o ng \/ 大(da) d a 雪(xue) x u e \/ 飞(fei) f e i -- 鸟(niao) n i a o \/ 村(cun) c u n -- 庄(zhuang) zh u a ng -- 从上表可以看出: 1、一个音节都有韵腹和声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或韵尾。元音可以自成音节。如表中的u,还有o(哦)、e(饿)、i(衣)等。 2、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元音占多数。 3、一个音节最多有三个元音。 4、声母一定是辅音(子音),只有ng不做声母使用。 5、充当介母的只有i、u、yu三个音素。 6、充当字尾的有i、u、o、n、ng五个。 7、充当主要母音(元音)的是全部单韵母,在音节里主要母音(元音)是最响亮的音素,声调符号就标在它上面。 7-10、歌唱时的读音。汉语的字音是声和韵的结合,韵母是单个母音(元音)时,拼读就比较容易。如果是复合韵母,就应该把它整体认读。要注意每个音素舌位和口型的变化尺寸。读声母时就要把韵母的口型准备好,要果断地从声母过度到韵母,读出该字,歌唱声音的线条是由韵母担任的,所以要注意延长韵母,直到下一个字音。 由于韵母中的韵腹是韵母中发音最响、口型张的最大的那个音素,因此歌唱时的口型就应该是这个主要元音的口型。没有韵尾的字,要保持住这个口型,直到下一个字,有韵尾的字要注意归韵。 归韵要自然、准确,要在这个字结束前的那一瞬间,归到该字的韵尾。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延长韵尾。尤其韵尾是鼻韵母的n、和ng时,如果延长了,唱的就是鼻子里的哼鸣音了。 7-11、歌唱时,咬字、吐字的方法。在上一节的“6-4”那段,当我们谈到共鸣的时候,强调了咽腔的重要性,要求歌唱时,声音要停在鼻咽腔,从咬字、吐字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把韵母停在鼻咽腔。这样就有了所谓的“高位置“,有了“头声”。在唱的时候是“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楚后,就要把韵母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然后才加气、加劲、放响声音。”(王福增语)我的体会是:说的时候声音不要大,其位置也不高,就在嘴里,这时没有共鸣,你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韵母上,在打开喉咙的状态下(喉头做说u的动作),迅速把韵母绕过软颚进入鼻腔,鼻腔必须做闻花的动作,好象用力哼的感觉,这样才能把韵母安放到共鸣点上去,这同时,下巴必须放松,所谓“加气”,就是要做“凸胃收腹”的动作,加了气,声音才能大,才有共鸣,声音才能竖。用这种咬字、吐字的技巧歌唱,感觉就像用鼻咽腔在歌唱一样。这样唱不是鼻音,如果歌唱时用手轻轻一捏鼻子而没有鼻音,字也特别清楚,才是对的。 7-12、关于a的发音。在汉语里,“啊”这个音是有前、后区别的。 1、a在单独发音时是满口的。在中声区歌唱,基本是中a。 2、在an、和ai里,是前a 。 3、在ao、和ang里,是后a。 4、当歌曲的旋律由低向高时,要有意识地将a由前a变成后a,要注意打开鼻咽腔,要把声音往后上方送。当旋律从高向低时,则应该将a由较后a变成较前的a,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7-13、关于鼻韵母的演唱。在汉语里,带鼻韵母的字很多,十三辙就有四个辙(中东、言前、人辰、江阳)是有鼻韵母的。平时人们说话,如果归韵不准确,即使有人n、和ng不分,虽然字音不够清楚、准确,别人还是可以猜到他要说的是什么字。一般不太影响语意的表达。但是在唱歌的时候,如果归韵不对,或者n、ng不分,就是吐字不清了。 平时说话的时候,鼻韵母一出现,这个字就说完了, 鼻音所占的时间很短。如果演唱的时候,也像说话那样,让鼻韵母最后出现,鼻韵母一出现,这个字就唱完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样唱,给人的印象是:把韵母里的音素一个一个地分开并连续唱出来的感觉。我觉的,鼻韵母还是按“整体认读”的要求来演唱比较好,演唱时,要把鼻韵母的鼻音,掺在主要母音里,把这个韵母唱成“半鼻音”,要把这个字的韵母送到鼻咽腔那个共鸣点上去,结束该字时,还要归韵,一定要归韵到位。不归韵,字音不对,归韵过早,就唱成鼻音了。 如果歌唱时,声音的位置不够高,应该好好练习练习鼻韵母的演唱,只有找到了n、和ng的准确位置,才能知道什么叫“高位置”。 八、歌外的功夫。 8-1、歌唱是表演艺术,也是自娱的一种手段。自娱,也有表演的机会,朋友聚会、单位联欢,都要出节目,会唱歌的人上台表演是常事。所以,学唱歌的人都很注意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但是很多人又不知道怎么提高?在哪方面提高?其实,和其他的业务一样,要想提高,就得花些时间,下些功夫,深入进去,按歌唱的要求,一点一滴地学。当然,最好有老师,如果自学,比如说,就学习我这个材料,或者别的什么教程,我敢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所有的内容。如果理解错了,很容易走弯路。 8-2、学习唱歌的人,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应该学习试唱练耳、音乐理论、音乐欣赏,和形体表演,如果想专业从事音乐工作,还应该学习文艺理论、美学、音乐史、以及其他艺术门类,当然必须学习钢琴,或者别的乐器。 8-3、在校的学生千万不能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以后,高等院校招生,对文化课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过去有人不是因为文化课的分数太低,没能进入高等学校吗!再说,真想在音乐上有所成就的话,文化水平是很重要的因素。 8-4、专业声乐演员,必须注意学好文艺理论,还要有广泛的艺术修养,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作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知道自己为谁歌唱,为什么歌唱。只有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感情丰富的人,才能从内心发出真正的感情,,才能在歌唱时“以情带声”、“声请并茂”,才能打动听众的心。才能成为群众欢迎的演员。总之,任何想在声乐上有所成就的人,都要记住“功夫在诗外”的教诲。在“歌里”下功夫的同时,在“歌外”多下些功夫! 我的《声乐教学提纲》整理到今天,就算整理完了。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看过这个提纲的诸位,能提出宝贵意见。望同事、同行给予指正。 (2002-10-15日完成打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课余时间学学唱歌怎么样 eda7806编写

常有学生家长问我:你看我的孩子课外学什么好?如果问的是学什么文化课好?那是比较好回答的。学什么,主要看孩子在学校的基础,如果孩子在学校学的文化课基础较好,在学校学的那些课程,已经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了。那么,为了扩展孩子的知识面,或者为了把某门课程学的更好,那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这门课程;如果在学校,某门功课没学好,为了把这门功课赶上来,那就学这门课程。 这个回答也许你不够满意。因为你问的不是文化课,而是“业余爱好”,你想问的是:在音乐、舞蹈、乐器、体育、绘画、书法等等各方面,学什么好呢?我以为,家长应该在观察孩子,并对孩子的兴趣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做决定。原则是: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赋,孩子喜欢什么,就应该让孩子学什么。因为只有喜欢才有兴趣,而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千万不能用家长的兴趣,代替孩子的兴趣,家长喜欢唱歌,就让孩子学音乐,家长喜欢绘画就让孩子学画画,如果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兴趣一致,孩子可以学有成就,如果孩子只是服从家长的意愿,学习就被动,往往学了一个阶段之后,就不愿意学了,家长以失望而告终,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些家长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他们都曾有过美好的愿望,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就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孩子来圆自己的梦,而不顾孩子是不是真正有兴趣,是不是真正愿意学,是不是在这方面真有天赋。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什么的问题上,家长千万不能这样盲目决定。

在喜欢音乐的家长中,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孩子学习乐器,认为学乐器才是学习音乐,而想让孩子学习唱歌的并不多。在这些想让孩子学乐器的家长中,认为乐器学好了,就是有一技之长了,当谈到学唱歌,则认为:谁不会唱歌,那有什么可学的?是的,唱歌,人人都会,而且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唱歌,他们中有的人,虽然没有专门学过唱歌,也有人唱得不错。当然这是指的一般人所说的唱歌,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唱歌,音乐上的术语叫“声乐”。它是和器乐并列的艺术门类。

学声乐,(一般人所说的学唱歌)是学习音乐的一种途径。但是,学声乐就不同于一般人所说的学唱歌了,真正学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想学声乐的人必须有个思想准备才行。

学声乐有学声乐的好处,学声乐有学声乐的规律,但是,学习声乐和学习乐器比,更有方便条件。因为学声乐也要使用乐器,而这个乐器人人都有,它就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就是我们的声带和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就是人本身。这是一件最方便、最经济、又最有表现力的乐器。当然,这个乐器按声乐上的要求,不是事先就制造好了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制造和逐渐完善的。学习声乐的过程,就是制造和完善我们这个唱歌乐器的过程。

学唱歌,(我们把它叫做学习声乐)。不论是上个别课还是上集体课,都要进行声音的训练,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听觉的训练,即听音能力的训练,学唱歌就要会识谱,所以还要进行识谱能力的训练,而且还要学习乐理知识。如果练习的是合唱,由于合唱是多声部的声乐艺术,所以,除了进行声乐的训练之外,在歌唱时,每个人都必须聆听其他声部的歌声,并与之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歌唱者有良好的听觉和音准能力,还要注意声部之间音色的调整和声部的均衡。所以,练习合唱也要有听音能力的训练,也要有基本乐理的学习,而且要求学习的内容并不比学乐器的学生少。所以说,学唱歌也是学习音乐。

尤其是参加合唱,对于任何一个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合唱是集体活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配合意识以及平等观念就会逐渐确立,这对培养独生子女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非常有利的。在合唱队里学习唱歌,回到班级就是骨干,就可以教同学唱歌,带动更多的人学唱歌。通过教歌,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锻炼工作能力。这不就是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吗!

如果我们家里没有条件给孩子买乐器,而孩子又喜欢音乐,为什么不让他们学习唱歌呢?要知道,学习唱歌也是学习音乐的途径。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习乐器了,为了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嗓音,为什么不让孩子也学习唱歌呢?

学唱歌,并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将来都去从事歌唱事业,既然不从事歌唱,为什么还要学习唱歌呢?为了讲话时声音漂亮、为了交际时谈吐自如,为了我们的嗓音经久耐用,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学习唱歌。你没有发现吗,在草原上放牧的人,在山上护林的人,都有一副好嗓子,在野外干活的工人,在江上作业的船夫,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总之,作业时喊号子或者需要大声讲话交流的人,都有一副大嗓门;爱追逐嬉闹、性格开朗的孩子嗓门都大;学习声乐的人,说话、朗读时声音都特别好听,不但音量可大可小,而且圆润。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爱讲话、平时不爱打闹嬉戏的孩子,学书法、绘画、学舞蹈、学乐器,不爱讲话、不爱唱歌的孩子,则说话的声音普遍都小;他们之中有些人,乐器确实演奏的不错,但是由于他们总不唱歌,因而就不会大声唱歌了,还有的人,一唱歌就跑调。是他们的耳音不好吗?不是。不是他们的耳音不好,而是因为长在他自己身上那个“唱歌的乐器”总不使用,所以,这个乐器的功能就衰退了。俗话说:“用进废退”。学乐器,让乐器歌唱,自己不歌唱,“唱歌的乐器”就不好使了。当然,如果你以后从事乐器的演奏,不会唱歌也不是不可以。也不会因为嗓音不好就成不了演奏家。但是,如果你的嗓音不好,比如,说话声音很小,和别人面对面交谈,别人还能够听得见你说话的声音,如果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或者做讲演时,你就会感到困难了。你有特长,有学问,有技术,就是没有嗓子,你在社交场合能够侃侃而谈吗?如果你用你那沙哑的嗓音和别人交谈,别人费很大的劲也听不清你要表达的意思,你不感到遗憾吗?

因为自己的嗓音总不使用(平时不爱说话、不唱歌、不练声),所以主管唱歌和说话的生理机能就衰退了。为了不造成这个后果,我们必须明白,嗓音是练出来的。天生的好嗓子,也要后天有计划的训练,何况我们多数人并没有天生的好嗓子,我们更得通过后天的训练,才能有个能说话能唱歌的好嗓子,有个在社会交往中大有用处的好嗓子。怎么训练?参加唱歌活动,参加声乐班的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练习唱歌、学习声乐,不一定就是想以歌唱为自己的专业,我们找老师学习声乐,老师对我们进行声音的训练,如果老师训练得法,学生学习刻苦,那么好嗓子就会变成金嗓子,一般的嗓子也会变成好嗓子。这不是天方夜谈,因为人们的生理结构并没有多大区别,就嗓音来说,为什么有好有坏呢?主要是嗓音的使用方法问题,发声的能力问题,所以,不论是谁,只要接受训练,刻苦练习,肯定都能得到提高。

怎么样,每个学校都组织组织唱歌活动,让同学们课余时间都学学唱歌,在唱歌活动中,既锻练嗓音又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此文于2002年10月30日星期三22时45分完成电脑打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9 9:37:4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学唱歌 eda7806编

(此文原载1999年9月7日《鸡西晚报》。此次打字有补充、修改)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唱歌。不论是儿童少年、青年、老年,在家庭、在歌厅、在饭店,随着VCD和卡拉OK的普及,谁都想唱上几句。可以说连五音不全的人也没有放弃施展歌喉的机会。随着唱歌活动的普及,有人开始觉得唱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为什么有人唱的那么好,有人就唱的不怎么理想呢?是不是人人都适合唱歌?学唱歌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吗?我做为一个声乐爱好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这是我学习有关专家的论述之后的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愿意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果你唱歌的目的,只是玩一玩,自娱自乐,那么,应该说谁都可以学唱歌,不需要什么条件。有的专家说:只要会说话就可以学唱歌。实际上,爱唱歌的人,有几个是专门学过声乐的?大家都在唱,不是也有人唱的不错吗!

如果学唱歌的目的,是想以唱歌为职业,当歌星、当歌手、当歌唱家,那么,就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学唱歌了。换句话说,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目的。因为以唱歌为职业,除去愿望、兴趣和决心之外,还需要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有一副好嗓子,确实热爱音乐,有音乐的品质,和良好的音乐修养。根据专家的意见,这些条件包括:

热爱音乐事业。爱唱歌,不光是因为有兴趣,要胸怀大志,有抱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滤的决心。应该把唱歌当做自己终身的事业来对待。对这个事业,有明确的认识,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观察问题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学习和演唱中的优缺点,能正确对待来自观众的意见和批评。能正确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健康的心理素质。起码要有思想集中的能力。有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放松和摆脱束缚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在学习的阶段,就不能克服歌唱中的毛病,上台演出就摆脱不了紧张,一旦有点小的过错,也会耿耿于怀,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有正常的仪表,乐观的性格和活力。俗话说,一看就是唱歌的“料”。

有健康的体魄和发声器官有良好的语言能力。

对音乐有敏锐的听觉和理解力,有良好的记忆力。有表现的欲望、会恰当地表现。

有良好的音乐教养。包括良好的节奏感,读谱能力,乐理知识以及钢琴演奏能力等等。

这是专家对将来有可能培养成为歌唱家的人,提出的条件。

从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条件也不是天生的。也就是说,有些条件也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获得的。有天生的好条件,不经过后天的学习、培养,也不可能成为歌唱家。因此,在学习之初就希望有人告诉你,是否具备学习声乐将来成为歌唱家的条件,是不现实的。可以这么说,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将来能当上歌唱家的毕竟是少数,当不上歌唱家也可以从事演唱或者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也不会很多。在爱好唱歌的人中,大多数人,将来只能当个业余歌手。唱歌,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是他们自身素质的一个方面。

我这样讲,是不是打击那些热情学习声乐的人的积极性了?是不是因为上面所说的条件要求太高,就不想继续学习了?如果真是这样,你不学也好,起码可以说,你还没有具备热爱音乐事业这一条,你的学习是盲目的。要知道,一个人没有执著的追求,干什么都不会成功。所以,如果你对声乐确实有兴趣,如果你确认自己具备一定的学习条件,那么,你就应该坚定自己的决心,满怀信心地学下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即使有一天,你断定自己确实不是学习声乐的“这块料”,或者不适合上台当演员,从事演唱事业,你也会发现,学习声乐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是从事其他的活动代替不了的。

(此文于二○○二年九月十日完成电脑打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唱歌的方法 eda7806编写

许多人都喜欢唱歌,都希望自己有一副好嗓子。当家人或朋友聚会时,能放声歌唱,用歌声抒发个人的感情,表达对亲人的问候,那多开心啊!

也有人,觉得自己的嗓音不错,就想在唱歌上有所发展,因此,学习唱歌很下工夫。有的人,当发现自己唱歌力不从心,有些歌自己驾御不了,自己的嗓子不够理想时,就想要学学唱歌的方法,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谈到学唱歌,有人又会提出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年龄啊,能学会吗等等。我认为,这得看你学唱歌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学习目的,只是在家里、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唱唱歌,想把歌唱的好点,并不想去当演员、搞专业的演唱,那么,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学吧,不要想年龄、也不要想能不能学会,能不能学好,因为除去亲朋好友,没有人对你的歌唱进行评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自己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定目标千万不能好高务远, 对学习的进度也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按部就班地练习,只要有信心、有决心、能坚持练习,经过努力,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至于提高到什么程度,一要看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对路,二要看你的悟性,看你是不是能够理解老师的要求,三要看你的学习态度,练习是否刻苦、认真。

如果你学唱歌的目的,是想考学、是想当演员,那么,你必须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让老师先考核一下你的条件,看你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如果适合,那么,你就应该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并且比那些只想业余唱唱歌的人更下功夫才行。另外,你除去学声乐、练习唱歌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别的课程——乐理呀、视唱啊、乐器呀等等。

每一位将来想以唱歌为职业的人,在去学唱歌的时候,都必须明确自己学习唱歌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因为“好玩”,不是因为自己对唱歌有“兴趣”,而是因为自己“热爱”歌唱事业,必须把唱歌当成“事业”来对待才行。而且要认识到:学唱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有兴趣、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决心,有毅力,有克服任何困难的思想准备才行。

大家知道,音乐有两种:器乐和声乐 。器乐就是人用乐器演奏音乐,声乐则是我们自己用嗓子歌唱。而唱歌的乐器,就长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这个乐器不同于器乐演奏时使用的乐器。器乐演奏所使用的乐器,是在工厂里制造好了之后,我们拿来就用。我们身上这个唱歌的乐器,是我们自己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制造和逐渐完善的。所以,学唱歌的过程就是制造和完善这个乐器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学几个月,或一、二年,是不能把这个乐器制造好的。也就是说,我们唱歌的能力,唱歌水平的提高,是不能速成的。

我们学唱歌,就是学习如何掌握和运用我们身上这个唱歌乐器的过程。通过气息、共鸣、发声、吐字等的学习,逐渐学会运用和支配我们的发声器官,使之能发出合乎艺术要求的歌声。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技能的训练过程,而技术、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没有不费时、费力的。唱歌,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决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动。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想在唱歌上有所成就的人,都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所以,学唱歌的人,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动脑子,会思考、善琢磨,不断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掌握克服自己毛病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欣赏音响资料要有选择,对市面上流行的歌曲,要分辨优劣,不能盲目模仿,要重视老师介绍的资料,按老师的要求,去认真欣赏,在头脑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

具体地说,学习声乐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听。 老师讲的内容,老师的范唱,老师推荐的音响资料,都要认真听。尤其是要认真听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记住老师告诉你的话,记住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的缺点,知道如何克服自己歌唱时的毛病,知道克服的方法和手段,对老师讲的,只有听进去了,心中有数了,课后才能有目的地去练,只有认真地练,才能巩固成绩、克服缺点,才能有学习的进步。对老师推荐的音响资料如果不能认真去听,你的头脑里就没有歌声的形象,就不知道自己唱出来的声音好不好,就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模仿的对象,课后的练习肯定是盲目的。

2、想。 就是动脑子思考、琢磨,一定要动脑子想清楚:老师要求的歌唱状态,歌唱方法上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听老师的范唱,听音响资料,都要动脑筋想,想什么?想人家在歌唱时是怎样一种歌唱状态,用的是怎样的歌唱方法,人家怎样运用气息,怎样咬字吐字,怎样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感情。还要想:自己能唱到这样吗?差距在那里?是技术不够还是对歌曲的理解不够?只有想对了,才能唱对,只有想好了,才能唱好,只用嘴唱,不动脑筋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3、练。 就是实际的练习。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不论是老师领着练,还是自己练,都必须明确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方法,练习的目的,对不对的标准。练,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不能课上学老师的练习方法,课后又另练一套,比如,不练老师留的发声练习曲和歌曲,而去唱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或者不按老师教的方法练习,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练,这样练,肯定完不成老师的作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你在课下这样练,你的歌唱方法不一定正确,方法不正确,就可能养成不好的习惯,弄不好,还会把嗓子练坏。因此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用正确的方法去练,学习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练停停是绝对学不好的。

4、审。 就是要养成对自己的歌唱和对别人的歌唱进行评价的习惯。要用审视的态度,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演唱。如果你对别人的演唱有想法,但是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意见公开发表出来,你也要经常在脑子里议论、琢磨。对自己同伴的演唱,要善于找出优点,也要能够指出缺点,对别人的歌唱做不出评价的人,对自己也不能有正确的评价,没有评价,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不清楚自己的缺点,连自己练的对不对都不知道的人,练,肯定是盲目的,有了进步,也不知道是怎么取得的,停止不前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学,肯定进步不会很快。

另外,学声乐的人,如果有条件,应该多观摩别人上课。别人上课的时候,自己要对他的练习和演唱做评价,然后仔细听老师的评价,把老师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加以对照,这样做的话,虽然自己没有上课,可能比自己上课的收获还大。

再有就是观摩和演出,包括观摩业余的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在观摩的时候,也要用前边说的态度在头脑里做评价。如果没有条件观摩演出,要想办法多看音像资料,同样,看音像资料也要评价。有条件应该在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的演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来的,今天提一个呼吸问题,明天提一个共鸣问题,今天提喉头的问题,明天又提吐字的问题,哪个问题都得注意,都得去练,只有把老师分散提出来的问题都练到了、练好了,达到要求了,才能使自己的歌唱状态逐渐正确,歌唱水平逐渐提高。如果不做笔记,老师讲的内容,过后就可能忘了,忘了,就不可能去练,不练怎么能有进步呢!

最后,我还要指出一点,就是要善于学习,勤于实践,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学习期间要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当演员的,还要听观众的意见。只有不断用审视的态度总结自己的学习和演唱、不断改正自己的毛病,演唱和业务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此文2002年11月3日星期日22时7分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能不能自学 eda7806编写

(此文原载1999824日《鸡西晚报》。此次打字有改动)

常有人谈起这个问题:声乐能不能自学?有人说:某某就没有找过老师,他的歌,唱的真不错。他就是通过看书、听录音、看影碟等方式来学的。

是的,有的人,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在模仿别人唱歌的时候,也就模仿到了歌唱方法。优秀的民歌手就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

有的人通过看书,听录音来学唱歌,由于他们的理解力比较强,所以能够理解书里的内容,并能够按书里的要求练习。能够把录音资料里的歌学得很像,实际上,书的作者和录音资料里唱歌的人,就是他的老师。这也是有老师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来学习声乐呢?

据我所知,大多数渴望学习声乐的人,在他们看书的时候,虽然书里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开始读的时候,还是似懂非懂的。在模仿歌唱家唱歌的时候,自己觉得模仿的很像,别人也说很像,但是让专业搞声乐的人来判断,就可能给你提出许多问题,找出许多毛病。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在学别人唱歌的时候,注意力放在了学会歌曲的旋律上,旋律是学会了,这个歌会唱了,但是歌唱状态和歌唱方法并没有学到手,而歌唱状态和歌唱方法对不对,自己是很难判断的。因为,自己唱出来的声音,好听不好听,音质如何,歌唱状态对不对,自己是通过耳咽管和自身的振动传到内耳。别人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从外面通过耳膜的振动传到内耳,自己和别人听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歌唱时气息的运用,声带、咽腔、口腔的状态和肌肉的状态、用力的方式,别人看不到,摸不着,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调整,没有学过声乐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自己不能判断,别人如果没有专门学过声乐,也很难从歌唱状态和歌唱方法方面提出问题。

因此,练唱时,如果没有一个懂行的耳朵听审你的歌声,自己是很难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歌声质量如何的。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如果没有老师,自己练,很容易走弯路。

所以,想学声乐,要及早找老师。如果能找到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练,按老师的要求去练,就能很快得到提高。千万不能课上学了,课下不练,要知道,声乐的学习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进行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点一滴地学,才能步入正规的道路。当你把老师教你的歌唱状态通过练习,掌握了,歌唱方法理解了、会用了,你再去看书,这时书里的内容,你才真正理解。才能真正看懂。这时,你再去模仿别人的歌唱,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模仿的上来。

模仿什么?主要是模仿歌唱状态和歌唱方法,不要单纯地模仿别人的音色。因为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有声带,口腔、咽腔等发声器官,但长的大小、形状绝对一样,是不可能的。即使长的大小、长短形状都一样,歌唱时用力调整的程度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唱出来的声音,其音色是不会完全相同的。是因人而异的。

有经验的老师,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一些没有经验的老师,总想快马加鞭、赶进度,拔苗助长,让学生唱力不从心的歌曲,盲目地、过早地练唱高音,学生出现了不规范的歌唱状态和发声方法,也未加重视,这是很不应该的。

总之,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书要看,讲座要听,音响资料要欣赏,要模仿别人唱,可以有多种学习方式,但是要想很快掌握声乐的要领,还是应该找个老师进行指导为好。没有老师指导,就自己练习,很容易走弯路。

(此文于二○○二年十一月九日星期六10时34分完成电脑打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