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入课堂的流行歌曲曲目点评”专贴中,网友“雪候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唱了一首《两只蝴蝶》,校长就找我谈话了,说是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不要让不健康的歌曲进课堂。请问:这样的歌曲就是不健康的歌曲吗?这种状况,我们该如何面对。”在这里,我和安妮宝贝沟通后,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在我们今年暑期音乐教师网友支教的目标学校湘西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中心小学,我和来自浙江诸暨的安妮宝贝搭班负责4年级的音乐教学。在器乐教学的间隙,我们让学生唱一些他们最喜欢的歌曲,有2首歌是他们唱得最动听和最熟练的:《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
初听这2首歌时当时我们没有心理准备,觉得这些孩子怎么就只特别喜欢这样的歌曲,是不是这些孩子的思想有问题啊。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地继续欣赏他们的演唱。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喜欢的是这2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轻松的略带诙谐的歌风,他们的歌唱很投入,虽然没有老师专门教他们这些歌曲,但是他们的音准、节奏还有韵味都很好,特别是情感上的投入很自然,一脸的天真。当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确实是从内心喜爱这些歌曲而且确实是毫无杂念地演唱这些歌曲的时候,感觉到他们口中唱出的“亲爱的”、“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等等,也是纯真的,因为他们更喜爱的是这首歌曲的音乐和旋律,这“亲爱的”正是他们心目中优美的音乐精灵,而并非我们成人概念中的“亲爱的”。面对这些从乡间纯朴的小学生口中唱出的他们听来的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不能以成人的道德标准和意识形态来追究歌词,而对孩子们进行打压和指责,他们唱出来的歌词是出于他们对于歌曲旋律风格的热爱,不带任何复杂的感情色彩。
这两首歌曲的歌词虽然有些媚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旋律本身却是琅琅上口的。作为教师,要么你推出更受学生欢迎的好歌、好素材让学生们学习,这样你才有资格对你所看不惯的歌曲说“不”;要么你就尊重学生们的选择和喜好来进行正面的引导。许多流行歌曲它能够流传于世,受到公众的喜爱,一定是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的,流行歌曲更贴近生活、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反映各类社会问题,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我们如果从音乐的本身出发,让孩子们学习和感悟、鉴别分析这些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歌曲又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无论你是支持学生学习一些流行歌曲还是持反对的态度,最关键的是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即使你作为音乐教师是“一身的正气”,满口的道德标准,如果你在教学中排斥孩子们怀着善良纯真所喜欢的音乐,而又找不到让他们能心甘情愿的接受和喜爱的音乐作品来学习,让他们腻烦你的教学和你的选择,那么,你这个音乐教师是失败的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扼杀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就是我们音乐学科教学上的渎职。
离开湘西山区已经一个多月了,脑子里面还回荡着乡里孩子们用甜甜的、明亮的嗓音高声齐唱的《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这种回忆真是美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9 20:58: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