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老师的"声乐表演"!!

67
回复
1524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0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上希望自己以及所有的音乐老师在学校里是星级教育家,在社会上是星级音乐家,哈哈哈......,特设专题专门搜集了一些"明星"资料,全是网络资料,如有不妥,请立即告知,上上立马动手,斩草除根,片甲不留!!

歌手成功的七大步骤:

整体风格定位

  风格是让别人认识你的标志,不管你唱得多么优秀,没有标志性的风格,观众很难记住你。

音乐风格定位

  传唱型歌手追求音乐的“大俗”性,如刀郎的歌曲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还有杨成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等等,大俗即大雅,只要能传唱就是成功的作品…

造型定位

  在相同水平的歌手群中,造型让人过眼不忘的歌手肯定比造型平平的歌手要容易被观众记住。

歌曲制作

  歌曲的制作过程和一首歌曲制作费用

媒体宣传

  歌手不怕新闻多,就怕没新闻,有些公司为了引起人们对歌手的注意,经常制造新闻,制造一些绯闻,到关键时候再让歌手出面澄清。1,电台宣传  2,电视宣传  3,平面宣传  4,网络宣传  5,其他宣传

唱片发行

借助影视歌曲的影响力

寻得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演唱其中的主题歌或插曲也是歌手走向成功的一条良途

     请问,我们音乐老师的声乐影响力如何形成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5 16:55:1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雨轩77312)


一位歌手成熟和成功的标志,在于有没有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演唱风格.换一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唱过一首被听众认可和接受的原创歌曲。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而要做到可谓难上加难。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各大音乐学院、艺术院校的声乐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各大专业文艺团体的独唱演员,尽管他们可以把教材上的保留曲目和传统的民歌,唱的神形兼备,乃至在政府,甚至国外举办的各级声乐大赛中频频获奖,但在这千千万万的学子中,能唱火一首在听众广为传唱的原创歌曲者,却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歌者没有形成自身的演唱风格。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呢?
道理纵然有千千万万,但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声音不要过于通畅,声音在局部范围的阻塞,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或胸腔、或咽腔、或鼻腔)
不过就美声唱法而言,由于其核准声音是否洪亮、金属、通畅及共鸣和声音的穿透力的标准,更多地具有共性,所以,要让歌者在声音上突出与众不同是很困难的。
他们的成功还是靠演唱难度极大的歌剧咏叹调和古典艺术歌曲的保留曲目为依托。个别能演唱原创歌曲的歌者,实际上还是建立在演唱以各少数民族愿始音调的原创歌曲。不过这种原创歌曲,其创作成分已经很少很少,大多数只不过是改编民间歌曲而已。
所以,美声唱法在表现现实生活中,百姓的真实情感方面,一直是个问题。
然而,通俗唱法却截然相反。美声唱法虽然有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及中国等不同学派,但其声音的本质还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是本国语言上的一点差异而已。
通俗唱法的流派甚多,几乎因人而异。如何唱好一首原创歌曲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几乎要完全依赖于作词、作曲和配器。换一句话说,词曲和编曲及后期制作的好坏,似乎比演唱本身还要重要。
但这样说恐怕略欠公平,大家都知道歌者与作者,在歌曲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没法分出先后和轻重。
通俗唱法的歌者翻唱一首已经窜红的歌曲,速度之快,以假乱真的本事让人叹为观止。绝不象美声唱法的歌者,经常用几年的时间,练习一首保留曲,还常常不着调。
通俗唱法的歌者,音乐的综合素质都不是太高,很多人甚至不识谱,但他们的听觉记忆惊人,有些新歌听个几遍就可以做到神似。
而一旦让通俗唱法的歌者,演唱原创歌曲时,由于不识谱,更伤脑筋的是,没有了模仿者,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据说很多港台歌星,如果没有歌曲的样带做参照,几乎是不会唱歌。)
他们更多的是依赖作曲家的言传身教。但作曲家毕竟不是歌星,他们的示范演唱带有很哼唱的痕迹。
再说,他们嗓音的变化也不见得适合自己写的歌曲。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音区和通俗唱法的女歌手相差4--5度,高八度唱太紧,低八度太松。更要命的是,通俗歌手的听觉记忆太好。所以,模仿总是走弯路。
然而,通俗唱法的歌者,毕竟有着嗓音的个性优势。
我以为获得成功的秘诀是:能够解决录音和泡棚的问题,在广播级的录音和成熟音乐制作人的监制下,不断试唱各种不同风格力所能及的作品,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鉴别出不同的感觉,让自己的声音和作品听上去好听,并且最终能够打动人。此时,你自己的演唱风格就形成了。
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难,要有足够的悟性和资金。但比起美声唱法而言,总算是还有路可走。
美声唱法的缺点是没有个性,通俗唱法的缺点是个性太强;美声唱法的歌者在演唱歌曲时,总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相同的感觉,通俗唱法的歌者在演唱原创歌曲时,找不到参照的演唱方法。
关于如何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可参照本书的其他章节。
有一句圈内行话,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那就是:歌好不好,不是写出来一看就知道的,(对于美声唱法也许如此)而是做出来一听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几年前还是歌坛生面孔的新秀,如今已经成材,比如容祖儿、赵薇、雪村、陆毅、刀郎等等。然而在成名之前,他们也是生活在社会一角的平淡无奇的“小角色”,一夜之间便意外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他们的成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他们的过程放在别人身上是否适合?

类型1

网络成名型

代表人物:雪村

成名经过:

2001年的夏天,伴着网络上盛传的Flash,雪村和他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

。传媒对雪村的定位之一:通过网络走红歌坛第一人。雪村在出名之前也是费了一些脑子要进娱乐圈的,但劳而无功。

“就连宁财神、痞子蔡那么臭的文字使用者都可以成为‘网络作家’,难道我五音健全的人就不能成为‘网络歌星’?”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上了网,果然一炮走红。在雪村之后,又有很多更出色的人通过网络来传播自己的歌曲,但是再不可能获得像雪村这样大的名声,因为他们晚了。

成名优势:

可以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并且让大家都记住他。

成名劣势:

网络上的东西更新很快,即使成了名,也需要有新的作品快速替补上,否则很容易被遗忘。最近雪村就忙活影视的事去了,才几天没唱呀,大家都快忘了雪村本来是个歌手了。

成名要件:

音乐特别,人也特别。

类型2

酒吧驻唱成名型

代表人物:羽泉

成名经过:

在羽泉俩还是学生的时候,曾经两人都各自在酒吧走场,苦苦搜寻搭档。有一次学习外贸管理的胡海泉在酒吧唱歌,学企业管理的陈羽凡突然上来合唱,于是有了现在的羽泉。

1998年,海泉、羽凡二人建立羽泉组合并跟滚石唱片签约,之后就有了《最美》、《冷酷到底》、《热爱》。之后有四五千歌迷在哈尔滨零下七八度的低温下,聚集在露天广场等待羽泉的签名。他们红了。

成名优势:

能在酒吧唱歌的一般实力不弱,因为长年累月的酒吧舞台经验积累,唱功上无问题。只要耐心等待,成名是早晚的事情。

成名劣势:

在酒吧唱歌,由于种种原因要求歌手必须“模仿”,如唱些“口水歌”或者翻唱流行歌曲以迎合顾客,很难表现自我。

成名要件:

唱功不容挑剔、有恒心、有耐力。

类型3

比赛歌手成名型

代表人物:那英

成名经过:

1988年,对那英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那一年她在“阳光杯青年歌手大赛”中脱颖而出, 凭着苏芮的《一样的月光》和《我找到自己》获得了第三名。谷建芬对那英的印象很深,问那英愿不愿意留在北京发展。比赛结束后,那英的爸爸和姐姐一起来到北京把那英交给了谷建芬。

成名优势:

通过比赛而出来的歌星,一般都是通过层层考验,实力是不容置疑的,既受观众的青睐,也受专业人士的首肯。

成名劣势:

很多歌手大赛被揭黑幕,证明有暗箱操作的成分,于是也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就这样被埋没,不是所有的比赛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的。

成名要件:

除了唱功好外,舞台经验十足也是必不可少的,比赛上有评委,如果有一次失误,可能会抱憾终生。

类型4

多栖转战成名型

代表人物:陆毅

成名经过:

在拍戏方面科班出身、经过戏剧学院4年表演专业的深造和无数部电视剧的实践锤炼,陆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演员,从《永不瞑目》到《少年包青天》一路走来,最终陆毅演而优则唱。陆毅在签约新索后,新专辑一出,陆毅就获得最佳男歌手奖,虽然争议颇多,但也算首战告捷。

成名优势:

演而优则唱歌手最大的优势就是凭着各种影视作品已经成名,再踏上歌坛,就算唱功不怎么样,也可以凭着老百姓对他先入为主的好印象胜出。

成名劣势:

唱出来了,有人会说你本来就是演员,就需要多才多艺,会唱歌根本不是什么新闻。没唱出来,人家又说看来你只配演戏。

成名要件:

已经在娱乐圈有一定的影响力,嗓子也不错,就可以来一招“演而优则唱”。

类型5

“重操旧业”成名型

代表人物:陈坤

成名经过:

1993年,陈坤在“明日之星”全国选拔赛上夺得了优秀奖,接着拜师重庆歌剧院王梅言老师。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陈坤去夜总会驻唱,几年之后进入重庆歌舞团。18岁,他离开重庆歌舞团到北京报考东方歌舞团,准备的考试歌曲是《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一考即中。1996年,陈坤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脱离歌坛,开始在影视圈里“呼风唤雨”。去年底,陈坤签约BMG唱片公司,重回歌坛,今年10月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渗透》。

成名优势:

毕竟是重操旧业,与演而优则唱又不一样。唱功、底子摆在那里,再拿起来就不用那么艰辛,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

成名劣势:

重操旧业容易轻视,觉得自己本身就是唱歌出身,可能不会那么努力,做出的东西难免粗糙。

成名要件:

唱歌科班出身,但成名并非凭借歌声,需要他对音乐有种割舍不下的情缘,再次投身歌坛并不是为了玩票,而是真心想唱歌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参赛:

一、选择歌曲

  选歌是比赛的第一道门槛……对于评委和听众而言,热情也是一种直接的交流工具……阅历的深浅是确定歌曲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阅历尚浅,那就展示自己的纯真,我想评委也不至于不认识天真和可爱吧。

二、伴奏质量

  伴奏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评委对歌曲的看法。如果伴奏一响起,就能把评委带入一个神往的意境中,他们首先就会对歌曲就留下了好印象,即使歌手在演唱上有所失误,第一印象也能为其减少一些折扣。

三、风格定位

  如果我们对评委的心态作一剖析的话,可以看到:一般的大型比赛要通过几轮的角逐,时间往往会比较长,而评委在长时间的作业中,难免会感到疲劳,对雷同的风格会产生一种麻木感,如果在评委们感到疲劳时,突然出现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品或音乐非常有特点的歌手,他们会觉得眼前一亮,自然会给出一个高分。

四、舞台定位

  作为一名歌手,最重要的是要给观众或评委一种亲切感,亲切而产生共鸣,如果自信变成了高傲,往往会遭到评委或观众的反感。这是舞台的第一形象,非常重要。

五、综合素质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文学修养、音乐素养、和演唱有直接关系,那么那些历史知识、地理知识、人文知识对歌手又有什么作用呢?

六、心理素质

  如果将比赛看作是一种实践,不管获未获奖,不管获何等奖项,都在情绪之中,心态自然也就平衡了。

七、学唱新歌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星们唱歌的技巧

1 、听崔健的演唱

他 的一位师兄是这样评价的,听崔健唱歌是什麽感觉?他说,如果我是女人,就有被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猛烈地拉到怀里的那种感觉。

2 、老狼黄耀明的演唱技巧

充满浓烈文艺色彩的黄耀明和 “ 恋恋风尘 ” 的老狼,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歌手,难得的首度合作,一起出现在黄耀明的专辑《新曲 + 精选》里。什么令两大情歌高手双剑合璧齐唱新歌《来》呢?
“ 其实是大名鼎鼎的电脑公司 MICRO SOFTVARE 希望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找歌手帮忙推广知识产权和反盗版宣传,正东唱片公司老板提议我和老狼合唱。 ”
这次第一次合作,两人如何看对方的音乐呢?
“ 我们很似二重唱,实在难以想象彼此很接近,从唱片里听,我们声音很像,感觉好得意,非常爽!虽然,我们并不太熟悉,两年前才第一次见面,前后相聚不过三次,也只是听过他的前作《恋恋风尘》,但我很喜欢他的声音。他可以做好多尝试,他的演绎并非讲究技巧和修饰,只是好自然。如果要清楚分辨我们的声音,值得注意我在唱歌时是极度风格化,而他则极度自然化,这两种不同方法,混在一起产生不同的火花。 ”
“ 在内地的乐坛里,像我和郑钧都是追求自然的演绎,其实,在录音时就是一种表演过程,自然亦是种技巧,我很珍惜这种追求完美表演的机会。 ”

3 、林依轮回答歌迷问唱歌秘诀

军校大学生:你的嗓音很有磁性,请问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嗓音,有何秘诀?

林依轮说 : 其实每个人的声音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声音形成方面不会有什么秘诀,反而在后期对歌曲的诠释方面,会运用到一些声音的技巧。应该说是对歌曲的理解,而不是对自我

四、蔡琴谈唱歌技巧

主持人:這些年你的唱片在音色上的感覺是更溫暖一些了,是不是和你剛才說的心態上有關係?

蔡琴:有關係,另外和我陳述的技巧上有關係,我的技巧越來越好,唱歌畢竟除了情感之外,還要有技巧的表現,技巧是需要經驗的。我很重視我的每一次演出的機會,因為重視才能唱好每一首歌,我都把它當做練武功來看,所以你會看到我的技巧上得到一個進展。


五、陈慧琳谈演唱技巧
1、问:《我要的只是爱》唱起来有没有困难?
   陈慧琳:很困难,在技巧上是我以前所没有的。《我要的只是爱》的音域很广,高高低低,要用很多力气才能唱得好;《是我不好》唱起来要很用力,监制认为这是一首抒情歌,要我唱起来要轻一点,我练了很久才唱得好。
2、 陈慧琳为了在专辑中呈现不一样风格,特别与制作人研究出适合每首歌的演唱方式。快歌部分,增添了层次感的声音表情,风情万种,收放自如;慢歌部分,以更沉稳内敛的演唱技巧,去真切的带出每首歌最适切的独特味道,令人感动却丝毫不煽情做作。如果我们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感受到Kelly在歌唱上越来越细致的情绪表达。
Kelly为了在这张专辑上呈现不一样的演唱风格,特别在录音之前,就跟制作人反覆讨论,研究出每--首歌最适当的演唱方式,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Kelly这次的唱腔上有著很明显的不同,在声线的表达上,快歌部分,增添了层次感的声音表情,风情万千,收放自如;在慢歌部分,以更沉稳内敛的演唱技巧,真切地带出每首歌最适切的独特味道,令人感动却丝毫不煽情做作。如果我们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感受到Kelly在歌唱上越来越细致的情绪表达。

六、梁咏琪第四张国语专辑中的演出技巧
这次『新鲜』专辑的曲风,部分延续『胆小鬼』的英式民谣曲风,在这一部份,制作人李 菘加入更多特别的装饰音色让曲子的彩度更多,也就是让人听觉感受上面更缤纷,宛如田园盛开油菜花田,微风轻佛过,点缀斑烂的蝴蝶。
这次的田园风,搭配著夏季的感觉,除了一贯知青的新鲜不作怪,知性不严肃的梁式好词,以及从不矫情刻意的唱歌方式,技巧上的进步,竟是一日千里,尤其特有的梁式真假音,更显成熟自如。
制作人刻意地让歌曲在曲式有不同的变化,却主轴不变,如「中意他」,非常 PAGGAE ,却把自然、恬淡却深刻的田园味,揉在 GIGI 的唱腔和节奏中。

七、对梅艳芳的唱歌技巧评价
梅艳芳是一个完全的成功艺人,得自天赋优异的演唱实力,后天勤练的歌唱技巧,独特风格造型色彩,顶尖的舞台设计及演出,嗓音沉稳低回,特殊富磁性哑音运用的极具魅力,偶有拔尖的高音技巧点缀是其特色,节拍的控制非常精准,是为天才型的歌者

八、 迪克牛仔 对唱歌技巧自我点评
我自己去讲这个有点怪。其实我想,性格跟声音比较不同,然后,我想演绎的方式也会跟时下的一些歌手会不一样。我自己是觉得我在唱歌用心用得多,技巧可能用得比较少,会比较直接,比较没有考虑太多,但是很用心、很用力,这个大家应该清楚了。

九、林志炫谈自己的唱歌技巧

有人问林志炫:你为什么都挑那么难的歌来唱?这时,林志炫就会笑笑,然后再作解释: “因为作为歌手,如果你整张专辑所挑选的歌曲,大部分人在KTV都可以唱到你那个水平的话。那当歌手就没意思了。你是应该要比别人好一点的。”

  说到底,林志炫就是喜欢让大家 “稍微”的追不上。他理直气壮的说,那样大家才有挑战的欲望呀!

  老是唱这么高难度的歌,难道不觉得累吗? “我是乐此不疲,哈哈!如果大家落后很多,我会放慢一点脚步,这是我最近学习到的一点。”

  对林志炫来说,当歌手的乐趣,除了本身歌曲有高传唱度的认定价值外,别人懂得欣赏,知道他哪里唱得很棒,有哪些地方是一再突破,都会让他感到高兴。

“我上自己的官方网站,常常会看到有人在讨论我的歌,他们不是在讨论好不好听而已,而是在研究歌曲哪一段很难唱。发现自己唱歌被人家当成学问来研究,那很过瘾。虽然这些人在普罗大众当中是少数,可是也是很珍贵的,应该被重视。”

  林志炫唱歌到底有多好,相信不用加以吹擂,听众是心里有数,然而这个被冠以 “美声歌王”的歌手,却谦虚的表示,他还有很多歌曲是唱不到的。他说,每次唱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有新的课题要学,至今仍觉得自己的声音张力还不够。

“我现在唱歌的发挥,就技巧和现有条件来说,大概已经发挥到98%了。这还不是极限,就算你做到现在情况的100%,可是两年以后,你还会再进步。当你知道有这个空间之后,你会试图要再往上,这是一定的。 ”

十、一歌迷对 陈奕迅 ( EASON )唱 《黑白灰》 的歌唱技巧评价
喜欢 EASON ,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我是绝对为 EASON 的声音和他对唱歌的投入而征服的。无可避免听到他唱天下无双,竟彻底被他的声音震撼, EASON 的声音,真是有一种力量,不是为唱歌而唱歌,而是充满诚恳,为了表达而唱。我承认我错了,不该以貌取人,奇怪的是,当我全心的接受了 EASON 得声音以后,他的脸,竟突然之间变得很可爱,有一种倔强和任性,自以为是的样子,印象最深的一次看到他穿着黑色礼服,闭着双眼唱着黑夜不再来,他如此陶醉,我也觉得又找到了自己钟爱的声音。 而 《黑白灰》 是让我心寒的,有人曾说过, EASON 是目前华语歌坛音域最广的歌手,其实在他的演唱会中,他以跨越三个八度唱出黑夜不再来已经可以很好的证明这点,他完全没有必要运用假音也可以唱的很好,但究竟是为了要迎合听众的需要,还是要显示自己的水平,在黑白灰里大呼小叫,让我竟没有勇气去听第二遍,最喜欢的是据说最没有难度的猜猜寻。的确,听了这两张新专辑,觉得 EASON 改变了,悦耳的歌越来越少了,几乎每一只都不那么容易学唱了,几乎都不知道在唱什么了,假音技巧越来越高明了,歌却越来越难听了。每次我看到对他的褒奖,我都会心寒,我可能真的没有欣赏能力和水平,我只想要那个唱歌能感人的 EASON ,唱歌动情的 EASON ,在唱着,驾驭着那支歌灵魂的 EASON ,我不要那个掐着喉咙怪叫的 EASON( 他可以在演唱会里随意改唱,但不是在给人多次欣赏的专辑里 ) ,不要迎合台湾大陆风格的 EASON ,不要!

十一、邓丽君追求唱歌技巧
1 、邓丽君在确定了自己的志向后,相当勤奋地练习唱歌技巧,邓爸爸更每天早上应邓丽君的要求,载她到河边吊嗓子、练声,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朝阳歌唱,让邓丽君的声音越来越纯美,唱腔也越来越成熟。
2 、费玉清这把抒情之最的男声、以他的行家视野,分析了邓丽君以下的唱歌技巧:
① 邓丽君唱歌也用装饰音,但不带丝毫匠气,感觉是软绵绵的。最能体现这种特色的,当数《甜蜜蜜》。

② 邓丽君换气的手法非常迅速,头一侧,在半秒内就完成。各位如果仔细去听,会发现她唱歌几乎是没有 “ 呼吸 ” 的,在听觉上非常干净。

③ 邓丽君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听她唱歌根本不用看歌词。很多资深歌手在这方面都很坚持。可是这对年轻歌手来说却很 “ 老气 ” ,唱得不清不楚,还理直气壮说是 “ 特色 ” !

十二、 针对王菲之音色谈其独特的歌唱技巧

最初听王菲,只是为其动听的歌曲所吸引,《容易受伤的女人》、《执迷不悔》、《季候风》、《如风》……这些旋律优秀、哀宛动人的歌曲到今天听起来依然动人心弦。渐渐发现自己竟然陷入这个有魔力的女人的声音不能自拔,只要是她唱的歌曲,我都会觉得好听。曾经看过一本杂志对歌迷的调查,很多人跟我一样,竟然也是迷恋上她的声音,至于唱什么倒不重要了。王菲仅仅凭声音就可触动我的灵魂,深入到内心最细微敏感的神经末梢。然而如果王菲仅仅是个凭声音打动我的歌手,我也绝无理由如此迷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琢磨何以有如此多的人如我一样,陶醉于这个女子如春燕呢喃般的吟唱。慢慢听得多了,也算听出些门道,加上与欧美一些实力女歌手唱法相印证比较,对王菲逾听逾是心惊,既惊于这个女子对于流行音乐的敏锐触觉和天赋悟性,更惊于其高超的歌艺,把声学的各种巧妙运用地蕴藏于自然平淡中。

   欧美流行乐坛的唱法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一套比较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例。内地乐坛这里就不想着墨了,那英算是内地乐坛的潮流人物,唱了这么多年,直到加盟EMI出《征服》专辑时,才说自己真正才开始唱流行歌曲,其他歌手可想而知。现在内地不少教通俗唱法的教师,本身还是从教美声或是民族唱法转过来的,内地乐坛要在世界上闯出点名堂,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港台乐坛因特殊的原因,与国外流行乐坛接触较早,特别是受日本乐坛的影响较大,在七十至八十年代,也只有少数比较有悟性的歌手吸收了欧美流行音乐的技巧,在一众歌手中显得出类拔萃,拿邓丽君来说,大家都觉得邓丽君的歌很动听,究其原因除了嗓音外,从唱法上比较,你就会发现跟她同时代的华人歌手与她相比落后太多。九十年代以后,港台乐坛歌手逐渐意识到唱法先进的重要性,从音乐体裁和唱腔上纷纷向欧美乐坛靠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把外来的东西与固有的东西相融合。东方人的嗓子大多具有细腻纯净的特点,与西方人特别是黑人歌手比较宽厚的嗓音不同,一些歌唱技艺直接嫁接过来,表现的效果天差地远;语言问题也不容忽视,汉语讲究字正腔圆,古人对唱曲早已有云“字清为一绝”,与欧美唱法中发浊音甚至有时故意制造模糊的效果,要求上大相径庭;再有就是欣赏习惯,平淡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境界,这些美学原则深深地融入到艺术欣赏的方方面面,拿演唱来说 ,如果演唱中文歌曲总是听到夸张的换气,刻意地转音,久而久之耳膜会不舒服,更谈不上打动听众了。而这恰恰成为一些新生代歌手的通病,为显示自己的唱法“与国际接轨”,不讲究歌曲表达的意境,没来由的炫技,结果以技害意。

   这也正是我要把王菲列举出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我是她的歌迷,更因为她的唱法对华语乐坛具有着建设性的影响。华语乐坛的发展是一个从学习到回归的过程,欧美的唱法对华语乐坛来说,绝不能是简单模仿,某些音乐人教学生,给学生定一个国外歌星,让其去模仿,这是很可悲的。学习是应该的,借鉴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东方人自己的特点,把欧美的演唱技艺融入到自己的歌艺中去,成为表达歌曲内涵的一种需要。

   王菲最可贵的就在这里。在她的演唱中,你几乎找得到全部演唱技巧中想要的理想效果。什么混音唱法、气声唱法、高低音转换的平滑、真假换声点的模糊、共鸣与气声的融合……样样俱美。其唱腔既有传统的演唱技法,又吸收了欧美流行乐坛唱法的长处,时而还借鉴美声的技巧,但是其演唱却是完整统一的,各种技艺在其近乎完美的控制下,青山隐隐归于平淡,若是细心体味,却又是无声处听惊雷。

   曾经在《十面的王菲,蜕变的精灵》一文中谈到:“简单地可以把王菲的每一次进化都视为主流和另类之间的摇摆,这也符合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每一次轮回,王菲就获得一次蜕变的成熟,愈变愈见精致,愈变愈见大气,王菲是一个综合的矛盾体。而统领这一切的,是王菲天籁般的音质、超凡的歌唱技艺以及惊人的音乐悟性,三者缺一不可,为王菲赢得了在音乐王国中自由的权力。”不错,任何一个成功的歌手而言,美妙的歌喉是歌手吸引听众的基础,也是驾驭演唱技巧的基础;超凡的歌唱技艺是歌手表现的手段,技艺越精湛纯熟越能够游刃有余地演绎歌曲;音乐悟性则是歌手能否适应不同的音乐体裁,以及表达歌曲内涵的关键,同样一首歌曲,不同的歌手演绎出来意境和听者的体会都是不同的,其实跟歌手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及风格有关系。作为一个歌手,能够“自由”,我想这已经是音乐修养的极高境界了,而在自由的前提下,从歌曲的表达需要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则是至高境界。李宗盛评价王菲《王菲》(97)专辑,认为其“放弃了技艺”,其实不过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表现罢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由是指歌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表现的张力,“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不是万能,非要王菲像玛丽亚.凯丽那样发出海豚才能发出的声音是没有道理的。

   欣赏流行歌曲,听声为下,听技为中,听境为上。对于歌曲的内涵与竟境的表达,写来有些抽象,另文撰出,本文仅从王菲的音色和演唱中常见的技艺入手,对王菲的歌唱艺术作些分析,与音乐爱好者们共同探讨。

   音色三美:

   王菲天生是华语乐坛罕见的美嗓,真声亦具有美声歌手嗓音的某些特质,通透明亮,高音铿锵有力,低音自然柔美,不需要用太多的气息和共鸣即可演唱出亮丽饱满的音色,这为其采用气声和假声演唱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获得了常人没有的先天便利,因为转换更加自如。从王菲本身的嗓音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空灵,这也是很多人把王菲的嗓音形容为天籁之音的原因。这就像是上帝吻过她的嗓子时留下的印记一样,无论王菲演绎何种类型和风格的歌曲,都会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因为她那空灵的音色。华语乐坛有过不少女歌手模仿王菲的唱腔,最后都不会成功,技艺上难以跟上是一个原因,天赋的嗓子那更是学不来的。你可以说陈琳、金海心、许茹芸、许美静像王菲,并且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然而他们都没有王菲的特点——空灵。

   空灵之质——通透。

   声音的质感是音色的主体,王菲的音色质感之美,犹如柔润透明的美玉、清澈见底的溪流,又如澄净深遂的天空,穿透感极强。加上气息的通畅,使王菲的声音天生具有特殊的美感,不需要特别地调整呼息即可发出动听的声音。这种通透的感觉让人聆听王菲的歌曲有种醍醐贯顶的快感,又如盛夏咀嚼冰片般地惬意。像《迷》、《天空》、《菲靡靡之音》这些专辑不用说了,97年以前的王菲演唱方式真声运用相对较多,高音部分也是以欢快明亮的真声直冲云宵,很多经典名曲都是体验这种快意的素材,如《梦中人》、《誓言》。97年以后的《飞》、《催眠》等也是透明音色的集中体现。

   空灵之锋——光泽。

   质感是音色的主体,那么光泽感则是音色边缘的锋芒。王菲的音色具有一种很自然和谐的金属光泽。唱高音不散,唱低音不粘,唱强声不噪,唱弱声不虚。即使只用很少的气息,发出的声音依然聚而成形充满光泽感——这其实是很高明的共鸣技巧。说到这里,拿当年的《相约九八》来作个比较,按说那英的嗓子比王菲的厚实,然而合唱部分王菲的声音却比那英的嗓子抢耳朵,就是这种具有金属光泽感的共鸣音的作用,能够聚声合气,使王菲的嗓子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突围而出。像98年的《唱游》专辑里面的歌曲,特别是《脸》、《半途而废》、《小聪明》都是体会这种光泽感的典范。

   空灵之彩——飘渺。

   王菲嗓声变化之妙,在于共鸣与气息之间的转化。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王菲略略放松声线,融入气声的技艺,即成似断还续的飘渺稀声。曾有个别台湾歌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王菲的声线“飘”,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领域妄加批评。试想,如果歌曲都以她那样的密实的方式去演唱,流行歌曲也就没有变化可言了。王菲的飘渺是空灵音色加上气息运用结合而成的艺术效果,王菲歌曲中的华彩乐章,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音色和表现手法去完成。听听王菲的《天空》、《彼岸花》等曲目,空旷高远的意境即由飘渺的音色而来,展示出歌曲独特的风格。《分裂》这首歌曲,唯有王菲以飘渺迷幻的唱腔方能演绎得入味三分。王菲还有首歌曲叫《飘》,当真是歌如其声,空灵飘渺如天音遗世,听之令人痛入骨髓。

   唱法六妙:

   唱法与音色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唱法不仅能够使歌者更容易驾驭歌曲,也能增加音色的表现力。试把92年以前的王菲与之后的王菲相比较,虽然之前的王菲也是好嗓子,但是却不具有后来的王菲那摄人心魄的声音魅力。从美国归来的王菲,以前不少乐评人只注意到其soul唱腔给香港乐坛带来的冲击,实际对王菲而言,整体唱法上的提升,使声音的表现力流光溢彩,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她至今仍能屹立华语乐坛巅峰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后来唱法上的突破,就没有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王菲。

   王菲唱法的最大意义在于,吸收了产生于欧美流行音乐特别是黑人音乐的一些技法,结合自己嗓子的特点和传统技巧,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了融合的方法,并对一些技巧运用程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因此,我才敢断言王菲的唱法对华语乐坛有着建设性的影响,有不少歌手模仿王菲,这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对此应该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或许在她们的模仿中,还能继续发展这条路子。以下把王菲演唱流行歌曲时的一些常用技术稍作评述,虽然一孔之见,未能概全,但管中窥豹,亦能睹见冰山一角。

   1、气声与共鸣

   国外一位著名音乐人指出:“谁控制了气息,谁就控制了歌唱。”气息是演唱歌曲的支撑,也是变化的支撑。强弱的变化在于声,虚实的变化则在于气了。

   如果把声音的表现分成两端,一端是充分共鸣的亮丽饱满音色,一端是气息流动的放量,这两端中间的过渡带,即是王菲千变万化的音色表现,或清晰或模糊、或明或暗、或刚或柔、或厚或薄,这其实就是气息的控制所产生的变化。王菲属于气息悠长的歌手,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以前很多歌手,演绎歌曲只知要通过共鸣产生饱满圆润的声音,这跟中国以前的民歌和美声的教学方法有关,在以前很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没有真正的流行音乐的,不充分共鸣和气息的掺入恐怕算是离经叛道,“气声”以前在国内的音乐教学中是被教师告诫要避免的。而在王菲的《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中,她在前半段甚至差不多放弃共鸣,但效果是好的,能够表现一个女人自怨自艾的心态,但这些方法与传统方法是格格不入的。不充分共鸣和气息的掺入之后,如何能够保持声音的美感?这就是技巧问题了。关键看如何保持声音的质感。

   拿《矜持》这首歌来说,这首歌是能够体现王菲运用气声的很好的例子。这首体现少女纯净细腻情感的歌曲,需要极柔婉纤细的声音去表达,很多句尾都是以气声演绎,王菲的声音已小如蚁语,气息已收到细如发丝,但声音仍清晰可闻,质感仍在。王菲能够把少量的气息,聚于一线,即使再少的气息,也能发出有质有形的声音。我认为流行歌曲唱高音其实还未如唱弱声困难,主要是如何弱而不虚,不要成为没有质感的喘气这点比较难。这需要歌者极高的控制力。

   再看气声与共鸣的融合,王菲的声音能够在清晰与模糊间自由流转,如行动流水,绝无滞涩。听听王菲的《天空》,这种气声与共鸣融合流转的功力几达华语乐坛登峰造极之境。

   2、真声与假声

   前面说过,王菲的音质天生具有美声效果,加上技巧的纯熟运用,这使得真假声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容易分辩。据我看来,王菲是十分懂得演唱中的“关闭”技巧的,向来很多歌手只懂得打开,希望唱出的声音又响又亮,这样最终会输于变化,打得越开,越不容易实现转音的平滑过渡。王菲无需要太多的气息,即实现了圆融清澈的共鸣,在转音之前,气息瞬音关闭,即调整到假声的演唱状态。真假音之音的过渡平滑自如,无迹可循。初听王菲时,总感觉王菲虽然唱腔中有变化,但变化在哪里却不容易听出来,其实就是转换技艺的高明,既能模糊换声点,又保持声线的舒缓自然,以免技艺的运用损害了歌曲的意境。近年来王菲对于假声的运用更是逾加纯熟,随心所欲,毫无征兆可言。

   说到这里,仅拿一首《半途而废》就可说明。《半途而废》是一首难度很高的歌曲,节奏是比较明快的,特别是后面的华彩部分,这种快节奏歌曲要频繁采用真假声转换本已不易,由王菲演绎开来,已经达到真假声的完整统一,浑然一体。

   在一些比较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中,可以说假声是必要的手段,也是歌曲风格和意境的需要。试想如果王菲的《新房客》后面的高音部分,去真声去唱“哪里找……一切很好……”这些字句会是什么效果?肯定大煞风景。并且王菲的假声也是一种十分艺术化的假声。即使是在采取类美声的假嗓唱《脸》、《寒武纪》时,也可明显感觉王菲的假声既不同于专业的美声,也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手的假嗓,实则是采用美声歌手的发声位置,把发声点向后调整,而唱法实则还是流行歌曲唱法得到的特殊效果。

   3、颤音与挫音

   应该说,流行歌手中大多都是懂得用颤音的,王菲只是比较出色而已。就像是人声的“揉弦”,延长音中如果没有揉弦,效果就会觉得干涩。拖长的尾音是王菲的演唱特色之一,因此颤音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动听的颤音来源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之音的来回交替。如果觉得这样说不够形象,就去听听王菲《唱游》专辑中的《飞》、《你》。在王菲的歌曲中,很多颤音的运用早已不仅是声音的技艺,而是表达情绪和拨动心弦的利器了。

   把挫音在这里提出来,只是因为同样是王菲处理歌曲字句尾音的方式。这种挫音也时表现为气息的突然中断,如《天空》里唱到“藏着是谁的思念”,“我们天空何时才能连成一片”、“叠着层层的思念”等句,尾音尽头突然中断,让听者感受到一种顿失所爱般的痛楚,中断之后再衔接,再给人一唱三叹的韵味;也时表现为声音的以急速的气流回收,像《感情生活》唱到“听得不好意思寂寞”,尾音以气声快速回收,表达的情绪感十分强烈;有时还表现为尾音的突然降调,如《过烟云烟》里最后一句拉长的尾音,微微一颤就转为降调,比较生动地表达了歌者的无奈的心绪。这些处理方式在王菲的歌曲中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听。

   4、咽音。

   王菲的咽音唱腔技术当初是脱胎于小红莓乐队的主唱Dolores。其实咽音发声技术也并非Dolores发明创造,只不过她把这种技术放大了引入到唱演唱中来,成为独特的风格。我说王菲的唱法对于华语乐坛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咽音技术的采用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咽音发声技术在教学中往往是为解决高音问题的提出的,就是要找手指压住喉咙发元音α的那种感觉,可以提高音域,对于东方人来说,其实还有润音功能。东方人的嗓子大多比较细腻纯净,高音区如何保持美感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试想如果细腻的嗓子直接冲到高音区去,显然会显得单薄,利用咽音发声技术,高音区就会显得饱满圆润。在这方面,王菲是很聪明的,她学到的是提高自己声音张力的发声技术,而很多人往往只看到王菲唱“啦啦啦……”就说王菲模仿Dolores,实则王菲为大多数亚洲女歌手指引了一条突破高音的方法。再有咽音技术还可以扩展童声音色,如《流浪的红舞鞋》,展现的是如童话般的梦境,王菲在这首带着淡淡的歌剧影子的歌曲中,融入咽音唱腔,展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童声色彩。

   5、混音

   所谓混音唱法,是在真声与假声或真声与气声的中间带寻找一个发声位置,得到一种介于真假声之间的声音去演唱歌曲,从而获得磁性、沙感、细腻和飘渺的艺术效果。混音唱法在国外都发展很多年了。华语乐坛发展至今,真正要找出像样的混音唱法还真不多见,女歌手中更少,男歌手中杜德伟算是尝试比较早的。现在随着东西方流行音乐交流加快,混音唱法渐渐开始风行。像杨坤、阿杜这些新生代歌手都是这种唱法,但是像阿杜刻意演唱的痕迹还是太明显。

   早在早期的王菲,其实已经开始实践这种唱法,并且至今还难以看到能够如王菲这般对混音唱法把握得如此自然的歌手,毫无生涩感和刻意造作。这也是因为前面说到的王菲对假声、气声的运用的纯熟,所以要寻找一个中间介质的声音比别人更为容易一些。如果有人对此有怀疑,那么先听听王菲94年的《讨好自己》,这首较早的歌曲中王菲已经能够把混音处理得通透飘渺,亦真亦假难以分辩,这不仅需要掌握极难的发声技术,也是嗓子的天赋使然,别人是难以企及的。另外王菲的混音超越别人之处还在于,虽然采用真假声之音的中间音色,但仍然能够保持声音的光泽感。再以98年的《感情生活》为例子,这首歌曲王菲几乎全以混音一气呵成,特别是从“不想信我的耳朵……”开始,声音运用之妙神鬼莫测,那样具有极强光泽感的混音实在不知道王菲是把嗓子控制到何种程度才发出来的。

   6、自然

   老子曾经说过:“大道自然。”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渗透着追求自然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做人追求平淡从容,作画、作文注重天然去雕饰,而歌唱作为一门艺术,也一样受到这种观念深深的影响。这不仅是创造艺术者的美学观念,也是听众的美学观念和欣赏习惯。

   王菲的歌唱艺术,最大的技巧是自然,这才是她十多年屹立华语乐坛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大味必淡,大音稀声,再炫丽的东西看久了也会厌烦,米饭吃了这么多年,饿了你还是要吃它。当年王菲也一样尝试R&B,那时在华语乐坛这种音乐体裁还很罕见,但是那并不适合她,太闹,太繁复,所以之后她放弃了。通过这么多年,形成自己疏离的风格,用简约的音乐即触动你的内心深处。

   自然不等于是没有技巧,前面说的那些歌艺王菲都做得很好,但是做到那些是不够的,很多女歌手也一样能够掌握这些技艺,但是她们却没有王菲的自然。在王菲的演唱中,没有夸张的进气,没有夸张的换声,没有刻意地表现磁性,真假声转换、气息与共鸣的融合都处理得自自然然,浑然一体,真正达到技巧为表现歌曲服务,形成一套统一的艺术整体。所以我们听王菲的歌曲,总能不自觉地就被她深深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为其打动,而忽略去体会其唱腔中的用心,一切都那么自然。就像我们看到一幅山水画,体会到的是深遂的意境,而不是一笔一笔的墨汁。王菲在日本武道馆开演唱会,不唱日文歌就能把上万的日本歌迷吸引到场,其实在很多歌迷的心里,王菲的声音本来就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是音乐的一部分,像一架精巧的乐器的鸣奏,而不是人声。

   最后,顺便谈谈很多人给王菲贯以的各样头衔看法。亚洲天后也好、文化名人也好,其实最好的头衔就是“王菲”,对于一个享有吉尼斯销量纪录、创造华语乐坛历史的人来说, “王菲”二字就是最好的称喟。就像提到鲁迅,有谁会傻到前面加个“著名文化家”呢?鲁迅就是鲁迅,无需要再多加解释,同样,王菲也就是王菲——全华人只有一个这样的王菲。

十三、张惠妹不同阶段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A-mei张惠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近日张惠妹出了她在华纳公司的第三张专辑《勇敢》。听罢有些失望。音乐在进一步的市场化中,继续丧失着原先她于丰华中,所被策划出和经她完美演绎出的个人风格。这张专辑,音乐性正在被“真正的流行”所替代——专辑选用的基本上都是韩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曲式。而张惠妹在此间的演绎上,延续了前两张在华纳所出专辑中所使用的主要的声乐方法——这种声乐方法与她在丰华时确有较大的不同。而,这种声乐技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有着对于阿妹的意义和作用,有其必然性。在这,权且将阿妹在丰华和在华纳作为其声乐方法的2个阶段,回顾阿妹的过去,注目阿妹的当前,总结一下阿妹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张惠妹是我一直所以为的声乐奇才。就象我所喜欢的惠特尼休斯顿一样,张惠妹的真声有金属般的光泽,音域宽广。无论快歌、慢歌,柔和的还是有力的歌曲,抑或各类的流行的和殿堂的曲风 ——爵士的、摇滚的、R&B的、流行的、小调的、民族的、甚而美声的……,张惠妹都能实现演唱的高分,是一位罕见的全能型的歌手。也可以说,张惠妹是一位音乐感觉极好,并且声音素质极佳的歌手——良好的音乐感觉有赖于个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和积淀,而声音的素质,则既靠着先天所定,也在于后天练就了。

  张惠妹音质有多少天定优势,要去量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她与阿妹妹组合中,她的亲妹妹张惠春的比较得出看法 ——张惠春也拥有着和张惠妹一样的浑厚的声音。对于女歌手,这种特质是比较难得的,而中音区的表现,是最能说明浑厚这种特色的。仰仗遗传,两人在中音区都是温厚与浓郁的,音色十分相似。但是,张惠春在高音区的音高和力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得她的演唱类型的面明显比张惠妹来得狭窄。

  张惠妹音质的可贵,就在于,一方面,阿妹的音色独特;另一方面,她的音域在流行歌手中是宽广的,在低音、中音和高音区,每个音区她都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方法。这里面大概有不少是因为天定,但更多的还应该在于个人的开发,否则,身为同胞的妹妹张惠春极有可能在音域上不亚于张惠妹。

  证明这一点的自然是张惠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她的种种作品,特色的稳定是需要技巧的 ——技巧需要歌手去不断地试验和确认,直到在不同歌曲演绎上达到不同音区音色质量的稳定,实现“均好性”。当然,高音区的能力是历来张惠妹为人所知的特色。但是,一位好的歌手,并不只是依靠着嘹亮的高音就能制胜的。以下看看不同音区张惠妹的演唱特点。

  就已有作品看,从前,张惠妹的低音区常常使用的是在传统声乐技巧上视为禁忌的压低喉头的方法演唱。但是,张惠妹在压的程度上作了恰如其分的控制,没有使声音因为位置的过低而哽咽住,或者放不出,相反,合理的低位置,借助于灵敏的麦克风和现代音乐录制设备,张惠妹低音演唱方法的收敛和内抑,在歌曲的整体中发挥了低音部分非常好的作用,呈现出内敛、感人的效果 ——譬如《旅程》专辑中我所偏爱的歌曲《雪地》,主歌开头时的两三个乐句,为副歌呐喊式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含蓄、深沉、甚而有些冷硬。

  而高音区的演绎,阿妹通常使用的是全真声 ——譬如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能够代表性地说明阿妹的演唱方法的《站在高岗上》,最后一个音,也是整首歌的最高音,阿妹靠的是其过硬的嗓音条件和底气的支持。

  这和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力量型的歌手李娜是不太一样的。李娜受过系统的民族声乐训练,尽管个人的志趣指引着李娜最终走上了通途声乐的道路,但民族声乐的方法显然还是给了她最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她声乐演唱的大厦是建筑于民族声乐方法上的。李娜的高音演唱,混合声技巧用得比较多 ——当然李娜也是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李娜真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李娜的真假声混合时,声音基本上还维持在了半真声的状态上——《青藏高原》开篇和最后一个乐句的两个最高音就是如此的。李娜的声乐技巧的方式在相当长一点时间内,通过所配唱电视剧的传播,影响了诸多人。李娜声乐演唱上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收韵甚至过于强调——这也是以李娜为始创的这一支通俗演唱技法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因为,通俗音乐毕竟是较为贴近听众的,这么做显然是夸张了的。无论如何,李娜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通俗声乐的演唱方法做出了绝好的开拓和示范,而这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李娜随佛缘而出家,淡绝于歌坛后,这一点更不再为人们所熟记了。只有,当那首那首传唱不衰、高亢嘹亮、悠远感人的《青藏高原》响起,以及在偶尔的声乐比赛中,一个个类李娜的声音,顽固地扩张着瓮声瓮气、费力的演唱,我们才会想起她。

  那么,阿妹的高音区是不是全然使用真声呢?或者,阿妹是否不善于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或者半真声呢?

  并非如此。在阿妹的歌曲《爱什么稀罕》和《纯真年代》里,几个高音的 “AN”和“AI”的韵,演唱难度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则容易唱破。演唱这几个音不用混合音都不行。而阿妹这几个音的表现可圈可点。声音集中在了鼻翼,喉腔较圆地撑开,嘴唇横移,腹腔提供气息支持,“AN”和“AI”的韵巧妙地收在了“A”上,力度大小适中,完成了几个高音的演绎。同样的方法还用于阿妹在《歌声妹影》演唱会上翻唱的莎拉·布莱曼的《TIMETOSAYGOOD-BYE》上,最后一个音的“BYE”,归韵在“A”上,由于音比较高,所以先是用半假声发出,继而在延长音上实现到半真音的转换,最后再赖以口腔的继续张大,落实为真声,如此,才使得长拍子能得到圆满的表达。

  至于张惠妹的中音区,则是有目共睹的。气声、叹声、咽声等的使用,因为当前使用者众多,并不为奇。而阿妹技巧上的优点不在于她在中音区演唱上有什么更多的技巧,而在于:一,阿妹气息均匀,在不逼紧声带的前提下进行的声带自振 ——声音的颤抖的频率较快,非常的优美,声带的“紧”松与声音的“松”完美结合着;二,阿妹的声音表情比一般歌手更为丰富。听歌有如见人——仿佛能见到演唱者演唱时的表情和心情。这一点除了能说明张惠妹在每首歌、每个乐句、每个字词的斟酌和处理上,是认真的、用心的,更加说明,她在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上的聪颖和天资。

  应该说,无论高音、中音、低音,建立于自身的声音特点基础上,张惠妹每一个音区的演绎都是到位和独特的。但是,一个歌手的音乐生命道路上,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至今我仍然不确切地知道到张惠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唱片《不顾一切》时,声音到底是由于什么问题,忽然变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歌曲,阿妹的演唱均表现得有些疲惫,精神不好的样子,声音沙哑,在该具备力度的地方,明显地有心无力了。

  这种情况并不象是一般的声带疲劳,似乎,声带受损了。后来,张惠妹华纳时代的唱片更加证明了这一点。阿妹的声音减弱了冲击力,浑厚的女声被削减成了沙哑。

  所幸的是,经过再学习和调整,看得出,现在的张惠妹,学会了适应和使用自己的新声音了。如今,随着阿妹音质的缺失,低音区和高音区都成了阿妹比较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大部分歌曲均维持在中音区。是而,阿妹需要借助于口腔发声位置的变化,转移声音的吸引力所在 ——阿妹将声音的位置移到了口腔的前部——这也是时代给予张惠妹的机遇,在R&B哼唱蔚然成风的当下,放置于口腔前部的哼唱有了其合法性,这种半假声的技法甚至还是属于潮流的。哼唱技巧在音量上和音色上都会产生变化。一方面,音量削减了;另一方面,音色由于靠前,显现出一种柔软的透明感,有些妩媚的——《真实》专辑中,由阿妹自己填词的《感应》(是不错的词),集中体现了张惠妹这种新的技巧,声音集中于口腔前部上齿后的位置,哼唱出一种慵懒的感觉,撩拨人心。很庆幸的是,阿妹非常好的音乐感觉维持了这种原来与她声音本色不尽相似的哼唱的水准。

  半假声的技巧,是当前阿妹在避免了高音后,中低音区演唱的主要方法,声音的明亮好歹也算保住了。如今,这张《勇敢》专辑,无论快歌、慢歌,阿妹俱大量用着这种哼唱的方法演绎着歌曲。

  这个声乐方法并不是到了声带受损后,阿妹才及时发现的。早在《牵手》专辑时,由于市场策略的转变,阿妹在从 “丛林歌手”往“都市歌手”的转变过程中,曾经演绎的那部分经由陶喆等人制作的R&B歌曲时,便初显端倪了——比如《不要骗我》等——特别是《寂寞保龄球》。只不过,张惠妹那时R&B歌曲,走的倒是冷的路线,不似现在这么清甜。到了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专辑《一夜情》时,这种甜味已很明显,因为,那时候,阿妹的音带已然有了明显的状况。

  曾经以为阿妹再也无法演唱大歌,事实却非如此。很愉悦地在张惠妹的 “2002世界巡回演唱会”上,看到她翻唱的江蕙的闽南语歌曲《鼓声若响》。编曲者创造性地在这首歌的主歌部分采用了纯吉他伴奏的形式,节奏舒缓,配合阿妹深情地演唱,随后歌曲进入了恰恰节奏,鼓声轻奏,副歌一起,音乐狂放时,阿妹招牌式的飙歌便起,音量、力度、音高完美地结合,全场哗成一片。

  但是,无论如何,如今的阿妹,在高音区的演绎上确实不如从前。这个演唱会上,阿妹还唱了崔建的《一无所有》,虽然夹杂了沙哑,气势自然也是不错,只是我想,在嗓音条件更好的从前,同样的气息,阿妹演唱出的效果一定是更好的。一个当然是音色的亮与暗不再相同,另外,阿妹从前声音颤动的频率也无法那般自如地维持了 ——现在,她需要借助于喉腔的大打开才能维持她高音区的质量,可是,过大的打开幅度,使得阿妹的声音变得有些闷,声音摆动的幅度过大,难以使人神清气爽,每个乐句无论收的是哪个韵,都使听众仿佛感觉到一个“AO”的尾韵。声音,收住了。

  对阿妹如今的演唱还有一些意见。譬如她喜欢在过门、前奏,或者乐句句尾加花。可是,大概由于这些年未曾再加以对欧美流行音乐的学习,她加花的旋律十分模式化,总是以 “464531”结尾,艺术手段的重复是不同歌曲演绎上的失策。有时,甚至还是画蛇添足的。《发烧》专辑中的《KAUTH》就是一例。朴实感人的歌曲因为过多无用又模式化的加花显得多有累赘,演绎上让人失望。

  声带的损害对于歌手的打击其实是相当大的。如今,张惠妹能继续可贵地唱下去,当属不易。况且,将今日的张惠妹置身华语歌坛,并不逊色于绝大部分歌手,只是,对于当日的张惠妹,今日的她在声乐艺术上已不复往日的锋芒。尽管,依靠自己的出色的音乐感觉,阿妹依然还在唱着,唱着一些她说她更喜欢的歌。

十四、听黄绮珊现场后感

作者:林曦

可以说,黄绮珊是我近几年来听过的最有震撼力的现场声音,包括港台的一干人等在内.听过她的现场之后,感觉她在CD中的表现好象被什么东西束缚了似的.她声音中的穿透力与感染力都打了一个不小的折扣。
黄绮珊的音域十分宽广,低音轻柔舒缓,高音直入云霄,上下腾跃间的变化转折灵动至极.可以说是中国流行乐坛自罗琦之后最具天赋的声音.她的声音初听的时候觉得有点象苏芮,但是渐渐地便听出不同来,她的声音拥有了苏芮的内敛深沉的好处,又更为细腻动人,更女人味,而一到高音处,其直冲而上的气势又颇象罗琦.9日晚她唱了11首歌,包括<只有你>专辑中除了高晓松那首矫情的<摇篮曲>外的所有歌曲,另外两首是和一首陈彼得的老歌.感觉上最喜欢冯锐为她写的<只有你>和<擦肩而过>,尤其是前一首歌,曲风揉合了古典与流行,音域跨度极大,编排大气,黄绮珊的歌声由低吟咏转入高歌,在惊人的高音处又极尽花腔技巧之能事,将整首歌的内涵与自己的唱功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经典之作.而在<爱吧>和<我想回到你身旁>二歌中黄绮珊所表现的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声音中的爆发力,也令人叹服.在与小柯合唱的<我还能做什么>的华彩吟唱部分也是我很喜欢的,风情万种的吟哦感性十足,风致动人处不让玛丽娅.凯莉.汪峰为她写的<等待>一歌,其声音与演绎都极具苏芮的风彩.而另外两首现场的翻唱歌则进一步再现了黄绮珊的惊人唱功,的演绎另具风情,她的几次炫技式的长音与转音都令人赞赏。
.但是作为首次正式露面的'新人',黄绮珊过多地表现自己的技巧与天赋,尤其是冯锐做的<珊珊来迟>,其高音几乎达到黄绮珊的音域极致,以致我当天晚上第一次有了担心她高音上不去的感觉.其实作为一个好的歌手,技巧只是基础,情感方是升华的第一动力,玛丽娅.凯莉在其最好的演绎中,就没有一再地表现其能够发出泛音的天赋与转音和真假混合音转换的技巧,只是细细地用心唱出对英雄的咏叹,便收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效.惠特尼唱得最好的歌<伟大的爱>在表现上和技巧上也绝对没有和那么华丽.其实黄绮珊的声音完全可以唱更动人,更激荡心弦,而不是一味地狂飚高音的歌.当然,黄绮珊的声音包含性强,完全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创作,甚至可以试一试很硬的摇滚.希望下一次再听她唱歌的时候会听到更多元化的曲风 。

十五、王杰的演唱技巧

王杰演唱歌曲的方式属于那种比较直接的,基本上使用技巧不多,完全凭借出色的嗓音完成。(最典型的表现在于尾音中没有颤音,还有就是一般不用假音)尽管这种演唱方法听起来很具感情,更能震动听众心弦,从而引起共鸣,不过对歌唱者本身却会造成很大伤害,尤其是杰歌大多属于高亢类型,所以久而久之就不可避免地对杰哥的嗓音有所影响,这种影响在《我要飞》专辑之后渐渐显露出来,前后专辑对比可以发现杰的歌声中高音慢慢减少,一张专辑真正高难度的歌曲往往不超过三首,而且在高音部杰的声线变得尖锐(所谓尖锐是相对与杰以前的歌来说,当然和张信哲的那种 “尖锐”不同),到《我》专辑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不过由于杰本身的声音条件非常出色,他的普通音域已比一般歌手高,再加上他的唱功日趋纯熟,所以除了感觉杰歌变得“柔和”以外,恐怕大家也不太注意这些细节,唱过杰歌卡拉OK的人或许会发现,杰早期的歌相对难唱,而后来的“情愿不自由”、“手足情深”、“抛弃”、“只要说你爱我”等尽管听着很高,但实际唱的时候却能勉强对付,就是这个原因。(《我》之后真正难唱的歌只有“红尘有你”一首)。

1999年王杰复出,演唱会上的表现暴露了嗓音的不足,“人在风雨中”等较难的歌基本唱不上去,“谁明浪子心”把高音部分全让给赵学而,而且在尾音时往往显得气力不足。在杰复出后的新专辑中明显加入了一种沧桑的感觉,也就是让嗓音低沉,尽管另有一番韵味,不过我想老一代的歌迷恐怕还是怀念他最早三张专辑的唱法。

十六、阿杜的歌唱技巧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阿杜 是怎样一个歌手?

阿杜其实可以说是个 天生的歌手,除了嗓音独特外, 阿杜 歌唱技巧 的方面也相当有自己的一套,往往听了两三遍歌曲的 Demo之后,就能马上进录音室配唱。

有次某网友向他提问有关唱歌技巧方面的问题,现与大家分享。

某网友:你在唱歌的时候用情比较重要还是唱歌的技巧比较重要?
阿杜: 技巧方面我可能会比较差,因为我还在学习中,重要的是对词曲的利用方式。就是一种感觉,很难说是怎么唱。

本站注:从这里可以看出, 阿杜的纯歌唱技巧还是不错的。但他个人比较谦虚,因为和欧美一流歌手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他说 “还在学习中”。但他讲到有一个很关键、也是他个人认为很重要的,既“对词曲的利用方式”,也就是他认为在演唱歌曲前,要对词和曲找到更深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即把自己当成歌曲的作者,并从新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深入认识词和曲。特别是歌词。相信 通过二度创作认识,再唱出来,一定会更好听,就自然会把通俗歌唱技巧充分调度起来,再利用本身掌握的技巧,唱出来就更加好听了。


某网友:你觉得唱歌需要演技吗?
阿杜: 不需要,就是发自内心把歌的感觉唱出来。

王晓馨:自己在舞台上也是这样吗?
阿杜: 是。

本站注:从上面两个回答可以看出, 阿杜唱歌主要是“ 发自内心把歌的感觉唱出来”。当然,网友问题所提到的“唱歌需要演技吗”中的[演技],并不是“歌唱技巧”,应该是较外在的表演方式。所以,我们常从屏幕中看阿杜的演唱,基本会觉得歌曲演唱的情感尺度,把握较好。而舞台表演和外在表情,还是没有过多的表现。所以 ,发自内心唱歌,既自然拥有了一半的歌唱技巧 。

张惠妹不同阶段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A-mei 张惠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近日张惠妹出了她在华纳公司的第三张专辑《勇敢》。听罢有些失望。音乐在进一步的市场化中,继续丧失着原先她于丰华中,所被策划出和经她完美演绎出的个人风格。这张专辑,音乐性正在被 “ 真正的流行 ” 所替代 —— 专辑选用的基本上都是韩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曲式。而张惠妹在此间的演绎上,延续了前两张在华纳所出专辑中所使用的主要的声乐方法 —— 这种声乐方法与她在丰华时确有较大的不同。而,这种声乐技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有着对于阿妹的意义和作用,有其必然性。在这,权且将阿妹在丰华和在华纳作为其声乐方法的 2 个阶段,回顾阿妹的过去,注目阿妹的当前,总结一下 阿妹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张惠妹是我一直所以为的声乐奇才。就象我所喜欢的惠特尼休斯顿一样,张惠妹的真声有金属般的光泽,音域宽广。无论快歌、慢歌,柔和的还是有力的歌曲,抑或各类的流行的和殿堂的曲风 ——爵士的、摇滚的、R&B的、流行的、小调的、民族的、甚而美声的……,张惠妹都能实现演唱的高分,是一位罕见的全能型的歌手。也可以说,张惠妹是一位音乐感觉极好,并且声音素质极佳的歌手——良好的音乐感觉有赖于个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和积淀,而声音的素质,则既靠着先天所定,也在于后天练就了。

  张惠妹音质有多少天定优势,要去量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她与阿妹妹组合中,她的亲妹妹张惠春的比较得出看法 ——张惠春也拥有着和张惠妹一样的浑厚的声音。对于女歌手,这种特质是比较难得的,而中音区的表现,是最能说明浑厚这种特色的。仰仗遗传,两人在中音区都是温厚与浓郁的,音色十分相似。但是,张惠春在高音区的音高和力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得她的演唱类型的面明显比张惠妹来得狭窄。

  张惠妹音质的可贵,就在于,一方面,阿妹的音色独特;另一方面,她的音域在流行歌手中是宽广的,在低音、中音和高音区,每个音区她都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方法。这里面大概有不少是因为天定,但更多的还应该在于个人的开发,否则,身为同胞的妹妹张惠春极有可能在音域上不亚于张惠妹。

  证明这一点的自然是张惠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她的种种作品,特色的稳定是需要技巧的 ——技巧需要歌手去不断地试验和确认,直到在不同歌曲演绎上达到不同音区音色质量的稳定,实现“均好性”。当然,高音区的能力是历来张惠妹为人所知的特色。但是,一位好的歌手,并不只是依靠着嘹亮的高音就能制胜的。以下看看不同音区张惠妹的演唱特点。

  就已有作品看,从前,张惠妹的低音区常常使用的是在传统声乐技巧上视为禁忌的压低喉头的方法演唱。但是,张惠妹在压的程度上作了恰如其分的控制,没有使声音因为位置的过低而哽咽住,或者放不出,相反,合理的低位置,借助于灵敏的麦克风和现代音乐录制设备,张惠妹低音演唱方法的收敛和内抑,在歌曲的整体中发挥了低音部分非常好的作用,呈现出内敛、感人的效果 ——譬如《旅程》专辑中我所偏爱的歌曲《雪地》,主歌开头时的两三个乐句,为副歌呐喊式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含蓄、深沉、甚而有些冷硬。

  而高音区的演绎,阿妹通常使用的是全真声 ——譬如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能够代表性地说明阿妹的演唱方法的《站在高岗上》,最后一个音,也是整首歌的最高音,阿妹靠的是其过硬的嗓音条件和底气的支持。

这和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力量型的歌手李娜是不太一样的。李娜受过系统的民族声乐训练,尽管个人的志趣指引着李娜最终走上了通途声乐的道路,但民族声乐的方法显然还是给了她最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她声乐演唱的大厦是建筑于民族声乐方法上的。李娜的高音演唱,混合声技巧用得比较多 ——当然李娜也是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李娜真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李娜的真假声混合时,声音基本上还维持在了半真声的状态上——《青藏高原》开篇和最后一个乐句的两个最高音就是如此的。李娜的声乐技巧的方式在相当长一点时间内,通过所配唱电视剧的传播,影响了诸多人。李娜声乐演唱上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收韵甚至过于强调——这也是以李娜为始创的这一支通俗演唱技法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因为,通俗音乐毕竟是较为贴近听众的,这么做显然是夸张了的。无论如何,李娜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通俗声乐的演唱方法做出了绝好的开拓和示范,而这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李娜随佛缘而出家,淡绝于歌坛后,这一点更不再为人们所熟记了。只有,当那首那首传唱不衰、高亢嘹亮、悠远感人的《青藏高原》响起,以及在偶尔的声乐比赛中,一个个类李娜的声音,顽固地扩张着瓮声瓮气、费力的演唱,我们才会想起她。

  那么,阿妹的高音区是不是全然使用真声呢?或者,阿妹是否不善于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或者半真声呢?

  并非如此。在阿妹的歌曲《爱什么稀罕》和《纯真年代》里,几个高音的 “AN”和“AI”的韵,演唱难度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则容易唱破。演唱这几个音不用混合音都不行。而阿妹这几个音的表现可圈可点。声音集中在了鼻翼,喉腔较圆地撑开,嘴唇横移,腹腔提供气息支持,“AN”和“AI”的韵巧妙地收在了“A”上,力度大小适中,完成了几个高音的演绎。同样的方法还用于阿妹在《歌声妹影》演唱会上翻唱的莎拉·布莱曼的《TIME TO SAY GOOD-BYE》上,最后一个音的“BYE”,归韵在“A”上,由于音比较高,所以先是用半假声发出,继而在延长音上实现到半真音的转换,最后再赖以口腔的继续张大,落实为真声,如此,才使得长拍子能得到圆满的表达。

  至于张惠妹的中音区,则是有目共睹的。气声、叹声、咽声等的使用,因为当前使用者众多,并不为奇。而阿妹技巧上的优点不在于她在中音区演唱上有什么更多的技巧,而在于:一,阿妹气息均匀,在不逼紧声带的前提下进行的声带自振 ——声音的颤抖的频率较快,非常的优美,声带的“紧”松与声音的“松”完美结合着;二,阿妹的声音表情比一般歌手更为丰富。听歌有如见人——仿佛能见到演唱者演唱时的表情和心情。这一点除了能说明张惠妹在每首歌、每个乐句、每个字词的斟酌和处理上,是认真的、用心的,更加说明,她在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上的聪颖和天资。

  应该说,无论高音、中音、低音,建立于自身的声音特点基础上,张惠妹每一个音区的演绎都是到位和独特的。但是,一个歌手的音乐生命道路上,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至今我仍然不确切地知道到张惠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唱片《不顾一切》时,声音到底是由于什么问题,忽然变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歌曲,阿妹的演唱均表现得有些疲惫,精神不好的样子,声音沙哑,在该具备力度的地方,明显地有心无力了。

  这种情况并不象是一般的声带疲劳,似乎,声带受损了。后来,张惠妹华纳时代的唱片更加证明了这一点。阿妹的声音减弱了冲击力,浑厚的女声被削减成了沙哑。

  所幸的是,经过再学习和调整,看得出,现在的张惠妹,学会了适应和使用自己的新声音了。如今,随着阿妹音质的缺失,低音区和高音区都成了阿妹比较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大部分歌曲均维持在中音区。是而,阿妹需要借助于口腔发声位置的变化,转移声音的吸引力所在 ——阿妹将声音的位置移到了口腔的前部——这也是时代给予张惠妹的机遇,在R&B哼唱蔚然成风的当下,放置于口腔前部的哼唱有了其合法性,这种半假声的技法甚至还是属于潮流的。哼唱技巧在音量上和音色上都会产生变化。一方面,音量削减了;另一方面,音色由于靠前,显现出一种柔软的透明感,有些妩媚的——《真实》专辑中,由阿妹自己填词的《感应》(是不错的词),集中体现了张惠妹这种新的技巧,声音集中于口腔前部上齿后的位置,哼唱出一种慵懒的感觉,撩拨人心。很庆幸的是,阿妹非常好的音乐感觉维持了这种原来与她声音本色不尽相似的哼唱的水准。

  半假声的技巧,是当前阿妹在避免了高音后,中低音区演唱的主要方法,声音的明亮好歹也算保住了。如今,这张《勇敢》专辑,无论快歌、慢歌,阿妹俱大量用着这种哼唱的方法演绎着歌曲。

  这个声乐方法并不是到了声带受损后,阿妹才及时发现的。早在《牵手》专辑时,由于市场策略的转变,阿妹在从 “丛林歌手”往“都市歌手”的转变过程中,曾经演绎的那部分经由陶喆等人制作的R&B歌曲时,便初显端倪了——比如《不要骗我》等——特别是《寂寞保龄球》。只不过,张惠妹那时R&B歌曲,走的倒是冷的路线,不似现在这么清甜。到了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专辑《一夜情》时,这种甜味已很明显,因为,那时候,阿妹的音带已然有了明显的状况。

  曾经以为阿妹再也无法演唱大歌,事实却非如此。很愉悦地在张惠妹的 “2002世界巡回演唱会”上,看到她翻唱的江蕙的闽南语歌曲《鼓声若响》。编曲者创造性地在这首歌的主歌部分采用了纯吉他伴奏的形式,节奏舒缓,配合阿妹深情地演唱,随后歌曲进入了恰恰节奏,鼓声轻奏,副歌一起,音乐狂放时,阿妹招牌式的飙歌便起,音量、力度、音高完美地结合,全场哗成一片。

  但是,无论如何,如今的阿妹,在高音区的演绎上确实不如从前。这个演唱会上,阿妹还唱了崔建的《一无所有》,虽然夹杂了沙哑,气势自然也是不错,只是我想,在嗓音条件更好的从前,同样的气息,阿妹演唱出的效果一定是更好的。一个当然是音色的亮与暗不再相同,另外,阿妹从前声音颤动的频率也无法那般自如地维持了 ——现在,她需要借助于喉腔的大打开才能维持她高音区的质量,可是,过大的打开幅度,使得阿妹的声音变得有些闷,声音摆动的幅度过大,难以使人神清气爽,每个乐句无论收的是哪个韵,都使听众仿佛感觉到一个“AO”的尾韵。声音,收住了。

  对阿妹如今的演唱还有一些意见。譬如她喜欢在过门、前奏,或者乐句句尾加花。可是,大概由于这些年未曾再加以对欧美流行音乐的学习,她加花的旋律十分模式化,总是以 “4 6 4 5 3 1”结尾,艺术手段的重复是不同歌曲演绎上的失策。有时,甚至还是画蛇添足的。《发烧》专辑中的《KAUTH》就是一例。朴实感人的歌曲因为过多无用又模式化的加花显得多有累赘,演绎上让人失望。

   声带的损害对于歌手的打击其实是相当大的。如今,张惠妹能继续可贵地唱下去,当属不易。况且,将今日的张惠妹置身华语歌坛,并不逊色于绝大部分歌手,只是,对于当日的张惠妹,今日的她在声乐艺术上已不复往日的锋芒。尽管,依靠自己的出色的音乐感觉,阿妹依然还在唱着,唱着一些她说她更喜欢的歌。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星们唱歌的技巧

1 、听崔健的演唱

他 的一位师兄是这样评价的,听崔健唱歌是什麽感觉?他说,如果我是女人,就有被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猛烈地拉到怀里的那种感觉。

2 、老狼黄耀明的演唱技巧

充满浓烈文艺色彩的黄耀明和 “ 恋恋风尘 ” 的老狼,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歌手,难得的首度合作,一起出现在黄耀明的专辑《新曲 + 精选》里。什么令两大情歌高手双剑合璧齐唱新歌《来》呢?
“ 其实是大名鼎鼎的电脑公司 MICRO SOFTVARE 希望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找歌手帮忙推广知识产权和反盗版宣传,正东唱片公司老板提议我和老狼合唱。 ”
这次第一次合作,两人如何看对方的音乐呢?
“ 我们很似二重唱,实在难以想象彼此很接近,从唱片里听,我们声音很像,感觉好得意,非常爽!虽然,我们并不太熟悉,两年前才第一次见面,前后相聚不过三次,也只是听过他的前作《恋恋风尘》,但我很喜欢他的声音。他可以做好多尝试,他的演绎并非讲究技巧和修饰,只是好自然。如果要清楚分辨我们的声音,值得注意我在唱歌时是极度风格化,而他则极度自然化,这两种不同方法,混在一起产生不同的火花。 ”
“ 在内地的乐坛里,像我和郑钧都是追求自然的演绎,其实,在录音时就是一种表演过程,自然亦是种技巧,我很珍惜这种追求完美表演的机会。 ”

3 、林依轮回答歌迷问唱歌秘诀

军校大学生:你的嗓音很有磁性,请问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嗓音,有何秘诀?

林依轮说 : 其实每个人的声音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声音形成方面不会有什么秘诀,反而在后期对歌曲的诠释方面,会运用到一些声音的技巧。应该说是对歌曲的理解,而不是对自我

四、蔡琴谈唱歌技巧

主持人:這些年你的唱片在音色上的感覺是更溫暖一些了,是不是和你剛才說的心態上有關係?

蔡琴:有關係,另外和我陳述的技巧上有關係,我的技巧越來越好,唱歌畢竟除了情感之外,還要有技巧的表現,技巧是需要經驗的。我很重視我的每一次演出的機會,因為重視才能唱好每一首歌,我都把它當做練武功來看,所以你會看到我的技巧上得到一個進展。


五、陈慧琳谈演唱技巧
1、问:《我要的只是爱》唱起来有没有困难?
   陈慧琳:很困难,在技巧上是我以前所没有的。《我要的只是爱》的音域很广,高高低低,要用很多力气才能唱得好;《是我不好》唱起来要很用力,监制认为这是一首抒情歌,要我唱起来要轻一点,我练了很久才唱得好。
2、 陈慧琳为了在专辑中呈现不一样风格,特别与制作人研究出适合每首歌的演唱方式。快歌部分,增添了层次感的声音表情,风情万种,收放自如;慢歌部分,以更沉稳内敛的演唱技巧,去真切的带出每首歌最适切的独特味道,令人感动却丝毫不煽情做作。如果我们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感受到Kelly在歌唱上越来越细致的情绪表达。
Kelly为了在这张专辑上呈现不一样的演唱风格,特别在录音之前,就跟制作人反覆讨论,研究出每--首歌最适当的演唱方式,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Kelly这次的唱腔上有著很明显的不同,在声线的表达上,快歌部分,增添了层次感的声音表情,风情万千,收放自如;在慢歌部分,以更沉稳内敛的演唱技巧,真切地带出每首歌最适切的独特味道,令人感动却丝毫不煽情做作。如果我们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感受到Kelly在歌唱上越来越细致的情绪表达。

六、梁咏琪第四张国语专辑中的演出技巧
这次『新鲜』专辑的曲风,部分延续『胆小鬼』的英式民谣曲风,在这一部份,制作人李 菘加入更多特别的装饰音色让曲子的彩度更多,也就是让人听觉感受上面更缤纷,宛如田园盛开油菜花田,微风轻佛过,点缀斑烂的蝴蝶。
这次的田园风,搭配著夏季的感觉,除了一贯知青的新鲜不作怪,知性不严肃的梁式好词,以及从不矫情刻意的唱歌方式,技巧上的进步,竟是一日千里,尤其特有的梁式真假音,更显成熟自如。
制作人刻意地让歌曲在曲式有不同的变化,却主轴不变,如「中意他」,非常 PAGGAE ,却把自然、恬淡却深刻的田园味,揉在 GIGI 的唱腔和节奏中。

七、对梅艳芳的唱歌技巧评价
梅艳芳是一个完全的成功艺人,得自天赋优异的演唱实力,后天勤练的歌唱技巧,独特风格造型色彩,顶尖的舞台设计及演出,嗓音沉稳低回,特殊富磁性哑音运用的极具魅力,偶有拔尖的高音技巧点缀是其特色,节拍的控制非常精准,是为天才型的歌者

八、 迪克牛仔 对唱歌技巧自我点评
我自己去讲这个有点怪。其实我想,性格跟声音比较不同,然后,我想演绎的方式也会跟时下的一些歌手会不一样。我自己是觉得我在唱歌用心用得多,技巧可能用得比较少,会比较直接,比较没有考虑太多,但是很用心、很用力,这个大家应该清楚了。

九、林志炫谈自己的唱歌技巧

有人问林志炫:你为什么都挑那么难的歌来唱?这时,林志炫就会笑笑,然后再作解释: “因为作为歌手,如果你整张专辑所挑选的歌曲,大部分人在KTV都可以唱到你那个水平的话。那当歌手就没意思了。你是应该要比别人好一点的。”

  说到底,林志炫就是喜欢让大家 “稍微”的追不上。他理直气壮的说,那样大家才有挑战的欲望呀!

  老是唱这么高难度的歌,难道不觉得累吗? “我是乐此不疲,哈哈!如果大家落后很多,我会放慢一点脚步,这是我最近学习到的一点。”

  对林志炫来说,当歌手的乐趣,除了本身歌曲有高传唱度的认定价值外,别人懂得欣赏,知道他哪里唱得很棒,有哪些地方是一再突破,都会让他感到高兴。

“我上自己的官方网站,常常会看到有人在讨论我的歌,他们不是在讨论好不好听而已,而是在研究歌曲哪一段很难唱。发现自己唱歌被人家当成学问来研究,那很过瘾。虽然这些人在普罗大众当中是少数,可是也是很珍贵的,应该被重视。”

  林志炫唱歌到底有多好,相信不用加以吹擂,听众是心里有数,然而这个被冠以 “美声歌王”的歌手,却谦虚的表示,他还有很多歌曲是唱不到的。他说,每次唱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有新的课题要学,至今仍觉得自己的声音张力还不够。

“我现在唱歌的发挥,就技巧和现有条件来说,大概已经发挥到98%了。这还不是极限,就算你做到现在情况的100%,可是两年以后,你还会再进步。当你知道有这个空间之后,你会试图要再往上,这是一定的。 ”

十、一歌迷对 陈奕迅 ( EASON )唱 《黑白灰》 的歌唱技巧评价
喜欢 EASON ,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我是绝对为 EASON 的声音和他对唱歌的投入而征服的。无可避免听到他唱天下无双,竟彻底被他的声音震撼, EASON 的声音,真是有一种力量,不是为唱歌而唱歌,而是充满诚恳,为了表达而唱。我承认我错了,不该以貌取人,奇怪的是,当我全心的接受了 EASON 得声音以后,他的脸,竟突然之间变得很可爱,有一种倔强和任性,自以为是的样子,印象最深的一次看到他穿着黑色礼服,闭着双眼唱着黑夜不再来,他如此陶醉,我也觉得又找到了自己钟爱的声音。 而 《黑白灰》 是让我心寒的,有人曾说过, EASON 是目前华语歌坛音域最广的歌手,其实在他的演唱会中,他以跨越三个八度唱出黑夜不再来已经可以很好的证明这点,他完全没有必要运用假音也可以唱的很好,但究竟是为了要迎合听众的需要,还是要显示自己的水平,在黑白灰里大呼小叫,让我竟没有勇气去听第二遍,最喜欢的是据说最没有难度的猜猜寻。的确,听了这两张新专辑,觉得 EASON 改变了,悦耳的歌越来越少了,几乎每一只都不那么容易学唱了,几乎都不知道在唱什么了,假音技巧越来越高明了,歌却越来越难听了。每次我看到对他的褒奖,我都会心寒,我可能真的没有欣赏能力和水平,我只想要那个唱歌能感人的 EASON ,唱歌动情的 EASON ,在唱着,驾驭着那支歌灵魂的 EASON ,我不要那个掐着喉咙怪叫的 EASON( 他可以在演唱会里随意改唱,但不是在给人多次欣赏的专辑里 ) ,不要迎合台湾大陆风格的 EASON ,不要!

十一、邓丽君追求唱歌技巧
1 、邓丽君在确定了自己的志向后,相当勤奋地练习唱歌技巧,邓爸爸更每天早上应邓丽君的要求,载她到河边吊嗓子、练声,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朝阳歌唱,让邓丽君的声音越来越纯美,唱腔也越来越成熟。
2 、费玉清这把抒情之最的男声、以他的行家视野,分析了邓丽君以下的唱歌技巧:
① 邓丽君唱歌也用装饰音,但不带丝毫匠气,感觉是软绵绵的。最能体现这种特色的,当数《甜蜜蜜》。

② 邓丽君换气的手法非常迅速,头一侧,在半秒内就完成。各位如果仔细去听,会发现她唱歌几乎是没有 “ 呼吸 ” 的,在听觉上非常干净。

③ 邓丽君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听她唱歌根本不用看歌词。很多资深歌手在这方面都很坚持。可是这对年轻歌手来说却很 “ 老气 ” ,唱得不清不楚,还理直气壮说是 “ 特色 ” !

十二、 针对王菲之音色谈其独特的歌唱技巧

最初听王菲,只是为其动听的歌曲所吸引,《容易受伤的女人》、《执迷不悔》、《季候风》、《如风》……这些旋律优秀、哀宛动人的歌曲到今天听起来依然动人心弦。渐渐发现自己竟然陷入这个有魔力的女人的声音不能自拔,只要是她唱的歌曲,我都会觉得好听。曾经看过一本杂志对歌迷的调查,很多人跟我一样,竟然也是迷恋上她的声音,至于唱什么倒不重要了。王菲仅仅凭声音就可触动我的灵魂,深入到内心最细微敏感的神经末梢。然而如果王菲仅仅是个凭声音打动我的歌手,我也绝无理由如此迷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琢磨何以有如此多的人如我一样,陶醉于这个女子如春燕呢喃般的吟唱。慢慢听得多了,也算听出些门道,加上与欧美一些实力女歌手唱法相印证比较,对王菲逾听逾是心惊,既惊于这个女子对于流行音乐的敏锐触觉和天赋悟性,更惊于其高超的歌艺,把声学的各种巧妙运用地蕴藏于自然平淡中。

   欧美流行乐坛的唱法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一套比较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例。内地乐坛这里就不想着墨了,那英算是内地乐坛的潮流人物,唱了这么多年,直到加盟EMI出《征服》专辑时,才说自己真正才开始唱流行歌曲,其他歌手可想而知。现在内地不少教通俗唱法的教师,本身还是从教美声或是民族唱法转过来的,内地乐坛要在世界上闯出点名堂,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港台乐坛因特殊的原因,与国外流行乐坛接触较早,特别是受日本乐坛的影响较大,在七十至八十年代,也只有少数比较有悟性的歌手吸收了欧美流行音乐的技巧,在一众歌手中显得出类拔萃,拿邓丽君来说,大家都觉得邓丽君的歌很动听,究其原因除了嗓音外,从唱法上比较,你就会发现跟她同时代的华人歌手与她相比落后太多。九十年代以后,港台乐坛歌手逐渐意识到唱法先进的重要性,从音乐体裁和唱腔上纷纷向欧美乐坛靠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把外来的东西与固有的东西相融合。东方人的嗓子大多具有细腻纯净的特点,与西方人特别是黑人歌手比较宽厚的嗓音不同,一些歌唱技艺直接嫁接过来,表现的效果天差地远;语言问题也不容忽视,汉语讲究字正腔圆,古人对唱曲早已有云“字清为一绝”,与欧美唱法中发浊音甚至有时故意制造模糊的效果,要求上大相径庭;再有就是欣赏习惯,平淡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境界,这些美学原则深深地融入到艺术欣赏的方方面面,拿演唱来说 ,如果演唱中文歌曲总是听到夸张的换气,刻意地转音,久而久之耳膜会不舒服,更谈不上打动听众了。而这恰恰成为一些新生代歌手的通病,为显示自己的唱法“与国际接轨”,不讲究歌曲表达的意境,没来由的炫技,结果以技害意。

   这也正是我要把王菲列举出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我是她的歌迷,更因为她的唱法对华语乐坛具有着建设性的影响。华语乐坛的发展是一个从学习到回归的过程,欧美的唱法对华语乐坛来说,绝不能是简单模仿,某些音乐人教学生,给学生定一个国外歌星,让其去模仿,这是很可悲的。学习是应该的,借鉴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东方人自己的特点,把欧美的演唱技艺融入到自己的歌艺中去,成为表达歌曲内涵的一种需要。

   王菲最可贵的就在这里。在她的演唱中,你几乎找得到全部演唱技巧中想要的理想效果。什么混音唱法、气声唱法、高低音转换的平滑、真假换声点的模糊、共鸣与气声的融合……样样俱美。其唱腔既有传统的演唱技法,又吸收了欧美流行乐坛唱法的长处,时而还借鉴美声的技巧,但是其演唱却是完整统一的,各种技艺在其近乎完美的控制下,青山隐隐归于平淡,若是细心体味,却又是无声处听惊雷。

   曾经在《十面的王菲,蜕变的精灵》一文中谈到:“简单地可以把王菲的每一次进化都视为主流和另类之间的摇摆,这也符合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每一次轮回,王菲就获得一次蜕变的成熟,愈变愈见精致,愈变愈见大气,王菲是一个综合的矛盾体。而统领这一切的,是王菲天籁般的音质、超凡的歌唱技艺以及惊人的音乐悟性,三者缺一不可,为王菲赢得了在音乐王国中自由的权力。”不错,任何一个成功的歌手而言,美妙的歌喉是歌手吸引听众的基础,也是驾驭演唱技巧的基础;超凡的歌唱技艺是歌手表现的手段,技艺越精湛纯熟越能够游刃有余地演绎歌曲;音乐悟性则是歌手能否适应不同的音乐体裁,以及表达歌曲内涵的关键,同样一首歌曲,不同的歌手演绎出来意境和听者的体会都是不同的,其实跟歌手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及风格有关系。作为一个歌手,能够“自由”,我想这已经是音乐修养的极高境界了,而在自由的前提下,从歌曲的表达需要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则是至高境界。李宗盛评价王菲《王菲》(97)专辑,认为其“放弃了技艺”,其实不过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表现罢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由是指歌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表现的张力,“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不是万能,非要王菲像玛丽亚.凯丽那样发出海豚才能发出的声音是没有道理的。

   欣赏流行歌曲,听声为下,听技为中,听境为上。对于歌曲的内涵与竟境的表达,写来有些抽象,另文撰出,本文仅从王菲的音色和演唱中常见的技艺入手,对王菲的歌唱艺术作些分析,与音乐爱好者们共同探讨。

   音色三美:

   王菲天生是华语乐坛罕见的美嗓,真声亦具有美声歌手嗓音的某些特质,通透明亮,高音铿锵有力,低音自然柔美,不需要用太多的气息和共鸣即可演唱出亮丽饱满的音色,这为其采用气声和假声演唱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获得了常人没有的先天便利,因为转换更加自如。从王菲本身的嗓音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空灵,这也是很多人把王菲的嗓音形容为天籁之音的原因。这就像是上帝吻过她的嗓子时留下的印记一样,无论王菲演绎何种类型和风格的歌曲,都会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因为她那空灵的音色。华语乐坛有过不少女歌手模仿王菲的唱腔,最后都不会成功,技艺上难以跟上是一个原因,天赋的嗓子那更是学不来的。你可以说陈琳、金海心、许茹芸、许美静像王菲,并且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然而他们都没有王菲的特点——空灵。

   空灵之质——通透。

   声音的质感是音色的主体,王菲的音色质感之美,犹如柔润透明的美玉、清澈见底的溪流,又如澄净深遂的天空,穿透感极强。加上气息的通畅,使王菲的声音天生具有特殊的美感,不需要特别地调整呼息即可发出动听的声音。这种通透的感觉让人聆听王菲的歌曲有种醍醐贯顶的快感,又如盛夏咀嚼冰片般地惬意。像《迷》、《天空》、《菲靡靡之音》这些专辑不用说了,97年以前的王菲演唱方式真声运用相对较多,高音部分也是以欢快明亮的真声直冲云宵,很多经典名曲都是体验这种快意的素材,如《梦中人》、《誓言》。97年以后的《飞》、《催眠》等也是透明音色的集中体现。

   空灵之锋——光泽。

   质感是音色的主体,那么光泽感则是音色边缘的锋芒。王菲的音色具有一种很自然和谐的金属光泽。唱高音不散,唱低音不粘,唱强声不噪,唱弱声不虚。即使只用很少的气息,发出的声音依然聚而成形充满光泽感——这其实是很高明的共鸣技巧。说到这里,拿当年的《相约九八》来作个比较,按说那英的嗓子比王菲的厚实,然而合唱部分王菲的声音却比那英的嗓子抢耳朵,就是这种具有金属光泽感的共鸣音的作用,能够聚声合气,使王菲的嗓子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突围而出。像98年的《唱游》专辑里面的歌曲,特别是《脸》、《半途而废》、《小聪明》都是体会这种光泽感的典范。

   空灵之彩——飘渺。

   王菲嗓声变化之妙,在于共鸣与气息之间的转化。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王菲略略放松声线,融入气声的技艺,即成似断还续的飘渺稀声。曾有个别台湾歌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王菲的声线“飘”,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领域妄加批评。试想,如果歌曲都以她那样的密实的方式去演唱,流行歌曲也就没有变化可言了。王菲的飘渺是空灵音色加上气息运用结合而成的艺术效果,王菲歌曲中的华彩乐章,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音色和表现手法去完成。听听王菲的《天空》、《彼岸花》等曲目,空旷高远的意境即由飘渺的音色而来,展示出歌曲独特的风格。《分裂》这首歌曲,唯有王菲以飘渺迷幻的唱腔方能演绎得入味三分。王菲还有首歌曲叫《飘》,当真是歌如其声,空灵飘渺如天音遗世,听之令人痛入骨髓。

   唱法六妙:

   唱法与音色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唱法不仅能够使歌者更容易驾驭歌曲,也能增加音色的表现力。试把92年以前的王菲与之后的王菲相比较,虽然之前的王菲也是好嗓子,但是却不具有后来的王菲那摄人心魄的声音魅力。从美国归来的王菲,以前不少乐评人只注意到其soul唱腔给香港乐坛带来的冲击,实际对王菲而言,整体唱法上的提升,使声音的表现力流光溢彩,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她至今仍能屹立华语乐坛巅峰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后来唱法上的突破,就没有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王菲。

   王菲唱法的最大意义在于,吸收了产生于欧美流行音乐特别是黑人音乐的一些技法,结合自己嗓子的特点和传统技巧,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了融合的方法,并对一些技巧运用程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因此,我才敢断言王菲的唱法对华语乐坛有着建设性的影响,有不少歌手模仿王菲,这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对此应该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或许在她们的模仿中,还能继续发展这条路子。以下把王菲演唱流行歌曲时的一些常用技术稍作评述,虽然一孔之见,未能概全,但管中窥豹,亦能睹见冰山一角。

   1、气声与共鸣

   国外一位著名音乐人指出:“谁控制了气息,谁就控制了歌唱。”气息是演唱歌曲的支撑,也是变化的支撑。强弱的变化在于声,虚实的变化则在于气了。

   如果把声音的表现分成两端,一端是充分共鸣的亮丽饱满音色,一端是气息流动的放量,这两端中间的过渡带,即是王菲千变万化的音色表现,或清晰或模糊、或明或暗、或刚或柔、或厚或薄,这其实就是气息的控制所产生的变化。王菲属于气息悠长的歌手,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以前很多歌手,演绎歌曲只知要通过共鸣产生饱满圆润的声音,这跟中国以前的民歌和美声的教学方法有关,在以前很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没有真正的流行音乐的,不充分共鸣和气息的掺入恐怕算是离经叛道,“气声”以前在国内的音乐教学中是被教师告诫要避免的。而在王菲的《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中,她在前半段甚至差不多放弃共鸣,但效果是好的,能够表现一个女人自怨自艾的心态,但这些方法与传统方法是格格不入的。不充分共鸣和气息的掺入之后,如何能够保持声音的美感?这就是技巧问题了。关键看如何保持声音的质感。

   拿《矜持》这首歌来说,这首歌是能够体现王菲运用气声的很好的例子。这首体现少女纯净细腻情感的歌曲,需要极柔婉纤细的声音去表达,很多句尾都是以气声演绎,王菲的声音已小如蚁语,气息已收到细如发丝,但声音仍清晰可闻,质感仍在。王菲能够把少量的气息,聚于一线,即使再少的气息,也能发出有质有形的声音。我认为流行歌曲唱高音其实还未如唱弱声困难,主要是如何弱而不虚,不要成为没有质感的喘气这点比较难。这需要歌者极高的控制力。

   再看气声与共鸣的融合,王菲的声音能够在清晰与模糊间自由流转,如行动流水,绝无滞涩。听听王菲的《天空》,这种气声与共鸣融合流转的功力几达华语乐坛登峰造极之境。

   2、真声与假声

   前面说过,王菲的音质天生具有美声效果,加上技巧的纯熟运用,这使得真假声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容易分辩。据我看来,王菲是十分懂得演唱中的“关闭”技巧的,向来很多歌手只懂得打开,希望唱出的声音又响又亮,这样最终会输于变化,打得越开,越不容易实现转音的平滑过渡。王菲无需要太多的气息,即实现了圆融清澈的共鸣,在转音之前,气息瞬音关闭,即调整到假声的演唱状态。真假音之音的过渡平滑自如,无迹可循。初听王菲时,总感觉王菲虽然唱腔中有变化,但变化在哪里却不容易听出来,其实就是转换技艺的高明,既能模糊换声点,又保持声线的舒缓自然,以免技艺的运用损害了歌曲的意境。近年来王菲对于假声的运用更是逾加纯熟,随心所欲,毫无征兆可言。

   说到这里,仅拿一首《半途而废》就可说明。《半途而废》是一首难度很高的歌曲,节奏是比较明快的,特别是后面的华彩部分,这种快节奏歌曲要频繁采用真假声转换本已不易,由王菲演绎开来,已经达到真假声的完整统一,浑然一体。

   在一些比较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中,可以说假声是必要的手段,也是歌曲风格和意境的需要。试想如果王菲的《新房客》后面的高音部分,去真声去唱“哪里找……一切很好……”这些字句会是什么效果?肯定大煞风景。并且王菲的假声也是一种十分艺术化的假声。即使是在采取类美声的假嗓唱《脸》、《寒武纪》时,也可明显感觉王菲的假声既不同于专业的美声,也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手的假嗓,实则是采用美声歌手的发声位置,把发声点向后调整,而唱法实则还是流行歌曲唱法得到的特殊效果。

   3、颤音与挫音

   应该说,流行歌手中大多都是懂得用颤音的,王菲只是比较出色而已。就像是人声的“揉弦”,延长音中如果没有揉弦,效果就会觉得干涩。拖长的尾音是王菲的演唱特色之一,因此颤音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动听的颤音来源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之音的来回交替。如果觉得这样说不够形象,就去听听王菲《唱游》专辑中的《飞》、《你》。在王菲的歌曲中,很多颤音的运用早已不仅是声音的技艺,而是表达情绪和拨动心弦的利器了。

   把挫音在这里提出来,只是因为同样是王菲处理歌曲字句尾音的方式。这种挫音也时表现为气息的突然中断,如《天空》里唱到“藏着是谁的思念”,“我们天空何时才能连成一片”、“叠着层层的思念”等句,尾音尽头突然中断,让听者感受到一种顿失所爱般的痛楚,中断之后再衔接,再给人一唱三叹的韵味;也时表现为声音的以急速的气流回收,像《感情生活》唱到“听得不好意思寂寞”,尾音以气声快速回收,表达的情绪感十分强烈;有时还表现为尾音的突然降调,如《过烟云烟》里最后一句拉长的尾音,微微一颤就转为降调,比较生动地表达了歌者的无奈的心绪。这些处理方式在王菲的歌曲中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听。

   4、咽音。

   王菲的咽音唱腔技术当初是脱胎于小红莓乐队的主唱Dolores。其实咽音发声技术也并非Dolores发明创造,只不过她把这种技术放大了引入到唱演唱中来,成为独特的风格。我说王菲的唱法对于华语乐坛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咽音技术的采用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咽音发声技术在教学中往往是为解决高音问题的提出的,就是要找手指压住喉咙发元音α的那种感觉,可以提高音域,对于东方人来说,其实还有润音功能。东方人的嗓子大多比较细腻纯净,高音区如何保持美感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试想如果细腻的嗓子直接冲到高音区去,显然会显得单薄,利用咽音发声技术,高音区就会显得饱满圆润。在这方面,王菲是很聪明的,她学到的是提高自己声音张力的发声技术,而很多人往往只看到王菲唱“啦啦啦……”就说王菲模仿Dolores,实则王菲为大多数亚洲女歌手指引了一条突破高音的方法。再有咽音技术还可以扩展童声音色,如《流浪的红舞鞋》,展现的是如童话般的梦境,王菲在这首带着淡淡的歌剧影子的歌曲中,融入咽音唱腔,展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童声色彩。

   5、混音

   所谓混音唱法,是在真声与假声或真声与气声的中间带寻找一个发声位置,得到一种介于真假声之间的声音去演唱歌曲,从而获得磁性、沙感、细腻和飘渺的艺术效果。混音唱法在国外都发展很多年了。华语乐坛发展至今,真正要找出像样的混音唱法还真不多见,女歌手中更少,男歌手中杜德伟算是尝试比较早的。现在随着东西方流行音乐交流加快,混音唱法渐渐开始风行。像杨坤、阿杜这些新生代歌手都是这种唱法,但是像阿杜刻意演唱的痕迹还是太明显。

   早在早期的王菲,其实已经开始实践这种唱法,并且至今还难以看到能够如王菲这般对混音唱法把握得如此自然的歌手,毫无生涩感和刻意造作。这也是因为前面说到的王菲对假声、气声的运用的纯熟,所以要寻找一个中间介质的声音比别人更为容易一些。如果有人对此有怀疑,那么先听听王菲94年的《讨好自己》,这首较早的歌曲中王菲已经能够把混音处理得通透飘渺,亦真亦假难以分辩,这不仅需要掌握极难的发声技术,也是嗓子的天赋使然,别人是难以企及的。另外王菲的混音超越别人之处还在于,虽然采用真假声之音的中间音色,但仍然能够保持声音的光泽感。再以98年的《感情生活》为例子,这首歌曲王菲几乎全以混音一气呵成,特别是从“不想信我的耳朵……”开始,声音运用之妙神鬼莫测,那样具有极强光泽感的混音实在不知道王菲是把嗓子控制到何种程度才发出来的。

   6、自然

   老子曾经说过:“大道自然。”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渗透着追求自然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做人追求平淡从容,作画、作文注重天然去雕饰,而歌唱作为一门艺术,也一样受到这种观念深深的影响。这不仅是创造艺术者的美学观念,也是听众的美学观念和欣赏习惯。

   王菲的歌唱艺术,最大的技巧是自然,这才是她十多年屹立华语乐坛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大味必淡,大音稀声,再炫丽的东西看久了也会厌烦,米饭吃了这么多年,饿了你还是要吃它。当年王菲也一样尝试R&B,那时在华语乐坛这种音乐体裁还很罕见,但是那并不适合她,太闹,太繁复,所以之后她放弃了。通过这么多年,形成自己疏离的风格,用简约的音乐即触动你的内心深处。

   自然不等于是没有技巧,前面说的那些歌艺王菲都做得很好,但是做到那些是不够的,很多女歌手也一样能够掌握这些技艺,但是她们却没有王菲的自然。在王菲的演唱中,没有夸张的进气,没有夸张的换声,没有刻意地表现磁性,真假声转换、气息与共鸣的融合都处理得自自然然,浑然一体,真正达到技巧为表现歌曲服务,形成一套统一的艺术整体。所以我们听王菲的歌曲,总能不自觉地就被她深深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为其打动,而忽略去体会其唱腔中的用心,一切都那么自然。就像我们看到一幅山水画,体会到的是深遂的意境,而不是一笔一笔的墨汁。王菲在日本武道馆开演唱会,不唱日文歌就能把上万的日本歌迷吸引到场,其实在很多歌迷的心里,王菲的声音本来就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是音乐的一部分,像一架精巧的乐器的鸣奏,而不是人声。

   最后,顺便谈谈很多人给王菲贯以的各样头衔看法。亚洲天后也好、文化名人也好,其实最好的头衔就是“王菲”,对于一个享有吉尼斯销量纪录、创造华语乐坛历史的人来说, “王菲”二字就是最好的称喟。就像提到鲁迅,有谁会傻到前面加个“著名文化家”呢?鲁迅就是鲁迅,无需要再多加解释,同样,王菲也就是王菲——全华人只有一个这样的王菲。

十三、张惠妹不同阶段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A-mei张惠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近日张惠妹出了她在华纳公司的第三张专辑《勇敢》。听罢有些失望。音乐在进一步的市场化中,继续丧失着原先她于丰华中,所被策划出和经她完美演绎出的个人风格。这张专辑,音乐性正在被“真正的流行”所替代——专辑选用的基本上都是韩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曲式。而张惠妹在此间的演绎上,延续了前两张在华纳所出专辑中所使用的主要的声乐方法——这种声乐方法与她在丰华时确有较大的不同。而,这种声乐技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有着对于阿妹的意义和作用,有其必然性。在这,权且将阿妹在丰华和在华纳作为其声乐方法的2个阶段,回顾阿妹的过去,注目阿妹的当前,总结一下阿妹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张惠妹是我一直所以为的声乐奇才。就象我所喜欢的惠特尼休斯顿一样,张惠妹的真声有金属般的光泽,音域宽广。无论快歌、慢歌,柔和的还是有力的歌曲,抑或各类的流行的和殿堂的曲风 ——爵士的、摇滚的、R&B的、流行的、小调的、民族的、甚而美声的……,张惠妹都能实现演唱的高分,是一位罕见的全能型的歌手。也可以说,张惠妹是一位音乐感觉极好,并且声音素质极佳的歌手——良好的音乐感觉有赖于个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和积淀,而声音的素质,则既靠着先天所定,也在于后天练就了。

  张惠妹音质有多少天定优势,要去量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她与阿妹妹组合中,她的亲妹妹张惠春的比较得出看法 ——张惠春也拥有着和张惠妹一样的浑厚的声音。对于女歌手,这种特质是比较难得的,而中音区的表现,是最能说明浑厚这种特色的。仰仗遗传,两人在中音区都是温厚与浓郁的,音色十分相似。但是,张惠春在高音区的音高和力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得她的演唱类型的面明显比张惠妹来得狭窄。

  张惠妹音质的可贵,就在于,一方面,阿妹的音色独特;另一方面,她的音域在流行歌手中是宽广的,在低音、中音和高音区,每个音区她都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方法。这里面大概有不少是因为天定,但更多的还应该在于个人的开发,否则,身为同胞的妹妹张惠春极有可能在音域上不亚于张惠妹。

  证明这一点的自然是张惠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她的种种作品,特色的稳定是需要技巧的 ——技巧需要歌手去不断地试验和确认,直到在不同歌曲演绎上达到不同音区音色质量的稳定,实现“均好性”。当然,高音区的能力是历来张惠妹为人所知的特色。但是,一位好的歌手,并不只是依靠着嘹亮的高音就能制胜的。以下看看不同音区张惠妹的演唱特点。

  就已有作品看,从前,张惠妹的低音区常常使用的是在传统声乐技巧上视为禁忌的压低喉头的方法演唱。但是,张惠妹在压的程度上作了恰如其分的控制,没有使声音因为位置的过低而哽咽住,或者放不出,相反,合理的低位置,借助于灵敏的麦克风和现代音乐录制设备,张惠妹低音演唱方法的收敛和内抑,在歌曲的整体中发挥了低音部分非常好的作用,呈现出内敛、感人的效果 ——譬如《旅程》专辑中我所偏爱的歌曲《雪地》,主歌开头时的两三个乐句,为副歌呐喊式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含蓄、深沉、甚而有些冷硬。

  而高音区的演绎,阿妹通常使用的是全真声 ——譬如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能够代表性地说明阿妹的演唱方法的《站在高岗上》,最后一个音,也是整首歌的最高音,阿妹靠的是其过硬的嗓音条件和底气的支持。

  这和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力量型的歌手李娜是不太一样的。李娜受过系统的民族声乐训练,尽管个人的志趣指引着李娜最终走上了通途声乐的道路,但民族声乐的方法显然还是给了她最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她声乐演唱的大厦是建筑于民族声乐方法上的。李娜的高音演唱,混合声技巧用得比较多 ——当然李娜也是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李娜真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李娜的真假声混合时,声音基本上还维持在了半真声的状态上——《青藏高原》开篇和最后一个乐句的两个最高音就是如此的。李娜的声乐技巧的方式在相当长一点时间内,通过所配唱电视剧的传播,影响了诸多人。李娜声乐演唱上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收韵甚至过于强调——这也是以李娜为始创的这一支通俗演唱技法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因为,通俗音乐毕竟是较为贴近听众的,这么做显然是夸张了的。无论如何,李娜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通俗声乐的演唱方法做出了绝好的开拓和示范,而这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李娜随佛缘而出家,淡绝于歌坛后,这一点更不再为人们所熟记了。只有,当那首那首传唱不衰、高亢嘹亮、悠远感人的《青藏高原》响起,以及在偶尔的声乐比赛中,一个个类李娜的声音,顽固地扩张着瓮声瓮气、费力的演唱,我们才会想起她。

  那么,阿妹的高音区是不是全然使用真声呢?或者,阿妹是否不善于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或者半真声呢?

  并非如此。在阿妹的歌曲《爱什么稀罕》和《纯真年代》里,几个高音的 “AN”和“AI”的韵,演唱难度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则容易唱破。演唱这几个音不用混合音都不行。而阿妹这几个音的表现可圈可点。声音集中在了鼻翼,喉腔较圆地撑开,嘴唇横移,腹腔提供气息支持,“AN”和“AI”的韵巧妙地收在了“A”上,力度大小适中,完成了几个高音的演绎。同样的方法还用于阿妹在《歌声妹影》演唱会上翻唱的莎拉·布莱曼的《TIMETOSAYGOOD-BYE》上,最后一个音的“BYE”,归韵在“A”上,由于音比较高,所以先是用半假声发出,继而在延长音上实现到半真音的转换,最后再赖以口腔的继续张大,落实为真声,如此,才使得长拍子能得到圆满的表达。

  至于张惠妹的中音区,则是有目共睹的。气声、叹声、咽声等的使用,因为当前使用者众多,并不为奇。而阿妹技巧上的优点不在于她在中音区演唱上有什么更多的技巧,而在于:一,阿妹气息均匀,在不逼紧声带的前提下进行的声带自振 ——声音的颤抖的频率较快,非常的优美,声带的“紧”松与声音的“松”完美结合着;二,阿妹的声音表情比一般歌手更为丰富。听歌有如见人——仿佛能见到演唱者演唱时的表情和心情。这一点除了能说明张惠妹在每首歌、每个乐句、每个字词的斟酌和处理上,是认真的、用心的,更加说明,她在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上的聪颖和天资。

  应该说,无论高音、中音、低音,建立于自身的声音特点基础上,张惠妹每一个音区的演绎都是到位和独特的。但是,一个歌手的音乐生命道路上,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至今我仍然不确切地知道到张惠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唱片《不顾一切》时,声音到底是由于什么问题,忽然变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歌曲,阿妹的演唱均表现得有些疲惫,精神不好的样子,声音沙哑,在该具备力度的地方,明显地有心无力了。

  这种情况并不象是一般的声带疲劳,似乎,声带受损了。后来,张惠妹华纳时代的唱片更加证明了这一点。阿妹的声音减弱了冲击力,浑厚的女声被削减成了沙哑。

  所幸的是,经过再学习和调整,看得出,现在的张惠妹,学会了适应和使用自己的新声音了。如今,随着阿妹音质的缺失,低音区和高音区都成了阿妹比较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大部分歌曲均维持在中音区。是而,阿妹需要借助于口腔发声位置的变化,转移声音的吸引力所在 ——阿妹将声音的位置移到了口腔的前部——这也是时代给予张惠妹的机遇,在R&B哼唱蔚然成风的当下,放置于口腔前部的哼唱有了其合法性,这种半假声的技法甚至还是属于潮流的。哼唱技巧在音量上和音色上都会产生变化。一方面,音量削减了;另一方面,音色由于靠前,显现出一种柔软的透明感,有些妩媚的——《真实》专辑中,由阿妹自己填词的《感应》(是不错的词),集中体现了张惠妹这种新的技巧,声音集中于口腔前部上齿后的位置,哼唱出一种慵懒的感觉,撩拨人心。很庆幸的是,阿妹非常好的音乐感觉维持了这种原来与她声音本色不尽相似的哼唱的水准。

  半假声的技巧,是当前阿妹在避免了高音后,中低音区演唱的主要方法,声音的明亮好歹也算保住了。如今,这张《勇敢》专辑,无论快歌、慢歌,阿妹俱大量用着这种哼唱的方法演绎着歌曲。

  这个声乐方法并不是到了声带受损后,阿妹才及时发现的。早在《牵手》专辑时,由于市场策略的转变,阿妹在从 “丛林歌手”往“都市歌手”的转变过程中,曾经演绎的那部分经由陶喆等人制作的R&B歌曲时,便初显端倪了——比如《不要骗我》等——特别是《寂寞保龄球》。只不过,张惠妹那时R&B歌曲,走的倒是冷的路线,不似现在这么清甜。到了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专辑《一夜情》时,这种甜味已很明显,因为,那时候,阿妹的音带已然有了明显的状况。

  曾经以为阿妹再也无法演唱大歌,事实却非如此。很愉悦地在张惠妹的 “2002世界巡回演唱会”上,看到她翻唱的江蕙的闽南语歌曲《鼓声若响》。编曲者创造性地在这首歌的主歌部分采用了纯吉他伴奏的形式,节奏舒缓,配合阿妹深情地演唱,随后歌曲进入了恰恰节奏,鼓声轻奏,副歌一起,音乐狂放时,阿妹招牌式的飙歌便起,音量、力度、音高完美地结合,全场哗成一片。

  但是,无论如何,如今的阿妹,在高音区的演绎上确实不如从前。这个演唱会上,阿妹还唱了崔建的《一无所有》,虽然夹杂了沙哑,气势自然也是不错,只是我想,在嗓音条件更好的从前,同样的气息,阿妹演唱出的效果一定是更好的。一个当然是音色的亮与暗不再相同,另外,阿妹从前声音颤动的频率也无法那般自如地维持了 ——现在,她需要借助于喉腔的大打开才能维持她高音区的质量,可是,过大的打开幅度,使得阿妹的声音变得有些闷,声音摆动的幅度过大,难以使人神清气爽,每个乐句无论收的是哪个韵,都使听众仿佛感觉到一个“AO”的尾韵。声音,收住了。

  对阿妹如今的演唱还有一些意见。譬如她喜欢在过门、前奏,或者乐句句尾加花。可是,大概由于这些年未曾再加以对欧美流行音乐的学习,她加花的旋律十分模式化,总是以 “464531”结尾,艺术手段的重复是不同歌曲演绎上的失策。有时,甚至还是画蛇添足的。《发烧》专辑中的《KAUTH》就是一例。朴实感人的歌曲因为过多无用又模式化的加花显得多有累赘,演绎上让人失望。

  声带的损害对于歌手的打击其实是相当大的。如今,张惠妹能继续可贵地唱下去,当属不易。况且,将今日的张惠妹置身华语歌坛,并不逊色于绝大部分歌手,只是,对于当日的张惠妹,今日的她在声乐艺术上已不复往日的锋芒。尽管,依靠自己的出色的音乐感觉,阿妹依然还在唱着,唱着一些她说她更喜欢的歌。

十四、听黄绮珊现场后感

作者:林曦

可以说,黄绮珊是我近几年来听过的最有震撼力的现场声音,包括港台的一干人等在内.听过她的现场之后,感觉她在CD中的表现好象被什么东西束缚了似的.她声音中的穿透力与感染力都打了一个不小的折扣。
黄绮珊的音域十分宽广,低音轻柔舒缓,高音直入云霄,上下腾跃间的变化转折灵动至极.可以说是中国流行乐坛自罗琦之后最具天赋的声音.她的声音初听的时候觉得有点象苏芮,但是渐渐地便听出不同来,她的声音拥有了苏芮的内敛深沉的好处,又更为细腻动人,更女人味,而一到高音处,其直冲而上的气势又颇象罗琦.9日晚她唱了11首歌,包括<只有你>专辑中除了高晓松那首矫情的<摇篮曲>外的所有歌曲,另外两首是和一首陈彼得的老歌.感觉上最喜欢冯锐为她写的<只有你>和<擦肩而过>,尤其是前一首歌,曲风揉合了古典与流行,音域跨度极大,编排大气,黄绮珊的歌声由低吟咏转入高歌,在惊人的高音处又极尽花腔技巧之能事,将整首歌的内涵与自己的唱功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经典之作.而在<爱吧>和<我想回到你身旁>二歌中黄绮珊所表现的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声音中的爆发力,也令人叹服.在与小柯合唱的<我还能做什么>的华彩吟唱部分也是我很喜欢的,风情万种的吟哦感性十足,风致动人处不让玛丽娅.凯莉.汪峰为她写的<等待>一歌,其声音与演绎都极具苏芮的风彩.而另外两首现场的翻唱歌则进一步再现了黄绮珊的惊人唱功,的演绎另具风情,她的几次炫技式的长音与转音都令人赞赏。
.但是作为首次正式露面的'新人',黄绮珊过多地表现自己的技巧与天赋,尤其是冯锐做的<珊珊来迟>,其高音几乎达到黄绮珊的音域极致,以致我当天晚上第一次有了担心她高音上不去的感觉.其实作为一个好的歌手,技巧只是基础,情感方是升华的第一动力,玛丽娅.凯莉在其最好的演绎中,就没有一再地表现其能够发出泛音的天赋与转音和真假混合音转换的技巧,只是细细地用心唱出对英雄的咏叹,便收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效.惠特尼唱得最好的歌<伟大的爱>在表现上和技巧上也绝对没有和那么华丽.其实黄绮珊的声音完全可以唱更动人,更激荡心弦,而不是一味地狂飚高音的歌.当然,黄绮珊的声音包含性强,完全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创作,甚至可以试一试很硬的摇滚.希望下一次再听她唱歌的时候会听到更多元化的曲风 。

十五、王杰的演唱技巧

王杰演唱歌曲的方式属于那种比较直接的,基本上使用技巧不多,完全凭借出色的嗓音完成。(最典型的表现在于尾音中没有颤音,还有就是一般不用假音)尽管这种演唱方法听起来很具感情,更能震动听众心弦,从而引起共鸣,不过对歌唱者本身却会造成很大伤害,尤其是杰歌大多属于高亢类型,所以久而久之就不可避免地对杰哥的嗓音有所影响,这种影响在《我要飞》专辑之后渐渐显露出来,前后专辑对比可以发现杰的歌声中高音慢慢减少,一张专辑真正高难度的歌曲往往不超过三首,而且在高音部杰的声线变得尖锐(所谓尖锐是相对与杰以前的歌来说,当然和张信哲的那种 “尖锐”不同),到《我》专辑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不过由于杰本身的声音条件非常出色,他的普通音域已比一般歌手高,再加上他的唱功日趋纯熟,所以除了感觉杰歌变得“柔和”以外,恐怕大家也不太注意这些细节,唱过杰歌卡拉OK的人或许会发现,杰早期的歌相对难唱,而后来的“情愿不自由”、“手足情深”、“抛弃”、“只要说你爱我”等尽管听着很高,但实际唱的时候却能勉强对付,就是这个原因。(《我》之后真正难唱的歌只有“红尘有你”一首)。

1999年王杰复出,演唱会上的表现暴露了嗓音的不足,“人在风雨中”等较难的歌基本唱不上去,“谁明浪子心”把高音部分全让给赵学而,而且在尾音时往往显得气力不足。在杰复出后的新专辑中明显加入了一种沧桑的感觉,也就是让嗓音低沉,尽管另有一番韵味,不过我想老一代的歌迷恐怕还是怀念他最早三张专辑的唱法。

十六、阿杜的歌唱技巧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阿杜 是怎样一个歌手?

阿杜其实可以说是个 天生的歌手,除了嗓音独特外, 阿杜 歌唱技巧 的方面也相当有自己的一套,往往听了两三遍歌曲的 Demo之后,就能马上进录音室配唱。

有次某网友向他提问有关唱歌技巧方面的问题,现与大家分享。

某网友:你在唱歌的时候用情比较重要还是唱歌的技巧比较重要?
阿杜: 技巧方面我可能会比较差,因为我还在学习中,重要的是对词曲的利用方式。就是一种感觉,很难说是怎么唱。

本站注:从这里可以看出, 阿杜的纯歌唱技巧还是不错的。但他个人比较谦虚,因为和欧美一流歌手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他说 “还在学习中”。但他讲到有一个很关键、也是他个人认为很重要的,既“对词曲的利用方式”,也就是他认为在演唱歌曲前,要对词和曲找到更深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即把自己当成歌曲的作者,并从新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深入认识词和曲。特别是歌词。相信 通过二度创作认识,再唱出来,一定会更好听,就自然会把通俗歌唱技巧充分调度起来,再利用本身掌握的技巧,唱出来就更加好听了。


某网友:你觉得唱歌需要演技吗?
阿杜: 不需要,就是发自内心把歌的感觉唱出来。

王晓馨:自己在舞台上也是这样吗?
阿杜: 是。

本站注:从上面两个回答可以看出, 阿杜唱歌主要是“ 发自内心把歌的感觉唱出来”。当然,网友问题所提到的“唱歌需要演技吗”中的[演技],并不是“歌唱技巧”,应该是较外在的表演方式。所以,我们常从屏幕中看阿杜的演唱,基本会觉得歌曲演唱的情感尺度,把握较好。而舞台表演和外在表情,还是没有过多的表现。所以 ,发自内心唱歌,既自然拥有了一半的歌唱技巧 。

张惠妹不同阶段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A-mei 张惠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近日张惠妹出了她在华纳公司的第三张专辑《勇敢》。听罢有些失望。音乐在进一步的市场化中,继续丧失着原先她于丰华中,所被策划出和经她完美演绎出的个人风格。这张专辑,音乐性正在被 “ 真正的流行 ” 所替代 —— 专辑选用的基本上都是韩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曲式。而张惠妹在此间的演绎上,延续了前两张在华纳所出专辑中所使用的主要的声乐方法 —— 这种声乐方法与她在丰华时确有较大的不同。而,这种声乐技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有着对于阿妹的意义和作用,有其必然性。在这,权且将阿妹在丰华和在华纳作为其声乐方法的 2 个阶段,回顾阿妹的过去,注目阿妹的当前,总结一下 阿妹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张惠妹是我一直所以为的声乐奇才。就象我所喜欢的惠特尼休斯顿一样,张惠妹的真声有金属般的光泽,音域宽广。无论快歌、慢歌,柔和的还是有力的歌曲,抑或各类的流行的和殿堂的曲风 ——爵士的、摇滚的、R&B的、流行的、小调的、民族的、甚而美声的……,张惠妹都能实现演唱的高分,是一位罕见的全能型的歌手。也可以说,张惠妹是一位音乐感觉极好,并且声音素质极佳的歌手——良好的音乐感觉有赖于个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和积淀,而声音的素质,则既靠着先天所定,也在于后天练就了。

  张惠妹音质有多少天定优势,要去量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她与阿妹妹组合中,她的亲妹妹张惠春的比较得出看法 ——张惠春也拥有着和张惠妹一样的浑厚的声音。对于女歌手,这种特质是比较难得的,而中音区的表现,是最能说明浑厚这种特色的。仰仗遗传,两人在中音区都是温厚与浓郁的,音色十分相似。但是,张惠春在高音区的音高和力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得她的演唱类型的面明显比张惠妹来得狭窄。

  张惠妹音质的可贵,就在于,一方面,阿妹的音色独特;另一方面,她的音域在流行歌手中是宽广的,在低音、中音和高音区,每个音区她都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方法。这里面大概有不少是因为天定,但更多的还应该在于个人的开发,否则,身为同胞的妹妹张惠春极有可能在音域上不亚于张惠妹。

  证明这一点的自然是张惠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她的种种作品,特色的稳定是需要技巧的 ——技巧需要歌手去不断地试验和确认,直到在不同歌曲演绎上达到不同音区音色质量的稳定,实现“均好性”。当然,高音区的能力是历来张惠妹为人所知的特色。但是,一位好的歌手,并不只是依靠着嘹亮的高音就能制胜的。以下看看不同音区张惠妹的演唱特点。

  就已有作品看,从前,张惠妹的低音区常常使用的是在传统声乐技巧上视为禁忌的压低喉头的方法演唱。但是,张惠妹在压的程度上作了恰如其分的控制,没有使声音因为位置的过低而哽咽住,或者放不出,相反,合理的低位置,借助于灵敏的麦克风和现代音乐录制设备,张惠妹低音演唱方法的收敛和内抑,在歌曲的整体中发挥了低音部分非常好的作用,呈现出内敛、感人的效果 ——譬如《旅程》专辑中我所偏爱的歌曲《雪地》,主歌开头时的两三个乐句,为副歌呐喊式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含蓄、深沉、甚而有些冷硬。

  而高音区的演绎,阿妹通常使用的是全真声 ——譬如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能够代表性地说明阿妹的演唱方法的《站在高岗上》,最后一个音,也是整首歌的最高音,阿妹靠的是其过硬的嗓音条件和底气的支持。

这和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力量型的歌手李娜是不太一样的。李娜受过系统的民族声乐训练,尽管个人的志趣指引着李娜最终走上了通途声乐的道路,但民族声乐的方法显然还是给了她最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她声乐演唱的大厦是建筑于民族声乐方法上的。李娜的高音演唱,混合声技巧用得比较多 ——当然李娜也是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李娜真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李娜的真假声混合时,声音基本上还维持在了半真声的状态上——《青藏高原》开篇和最后一个乐句的两个最高音就是如此的。李娜的声乐技巧的方式在相当长一点时间内,通过所配唱电视剧的传播,影响了诸多人。李娜声乐演唱上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收韵甚至过于强调——这也是以李娜为始创的这一支通俗演唱技法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因为,通俗音乐毕竟是较为贴近听众的,这么做显然是夸张了的。无论如何,李娜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通俗声乐的演唱方法做出了绝好的开拓和示范,而这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李娜随佛缘而出家,淡绝于歌坛后,这一点更不再为人们所熟记了。只有,当那首那首传唱不衰、高亢嘹亮、悠远感人的《青藏高原》响起,以及在偶尔的声乐比赛中,一个个类李娜的声音,顽固地扩张着瓮声瓮气、费力的演唱,我们才会想起她。

  那么,阿妹的高音区是不是全然使用真声呢?或者,阿妹是否不善于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或者半真声呢?

  并非如此。在阿妹的歌曲《爱什么稀罕》和《纯真年代》里,几个高音的 “AN”和“AI”的韵,演唱难度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则容易唱破。演唱这几个音不用混合音都不行。而阿妹这几个音的表现可圈可点。声音集中在了鼻翼,喉腔较圆地撑开,嘴唇横移,腹腔提供气息支持,“AN”和“AI”的韵巧妙地收在了“A”上,力度大小适中,完成了几个高音的演绎。同样的方法还用于阿妹在《歌声妹影》演唱会上翻唱的莎拉·布莱曼的《TIME TO SAY GOOD-BYE》上,最后一个音的“BYE”,归韵在“A”上,由于音比较高,所以先是用半假声发出,继而在延长音上实现到半真音的转换,最后再赖以口腔的继续张大,落实为真声,如此,才使得长拍子能得到圆满的表达。

  至于张惠妹的中音区,则是有目共睹的。气声、叹声、咽声等的使用,因为当前使用者众多,并不为奇。而阿妹技巧上的优点不在于她在中音区演唱上有什么更多的技巧,而在于:一,阿妹气息均匀,在不逼紧声带的前提下进行的声带自振 ——声音的颤抖的频率较快,非常的优美,声带的“紧”松与声音的“松”完美结合着;二,阿妹的声音表情比一般歌手更为丰富。听歌有如见人——仿佛能见到演唱者演唱时的表情和心情。这一点除了能说明张惠妹在每首歌、每个乐句、每个字词的斟酌和处理上,是认真的、用心的,更加说明,她在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上的聪颖和天资。

  应该说,无论高音、中音、低音,建立于自身的声音特点基础上,张惠妹每一个音区的演绎都是到位和独特的。但是,一个歌手的音乐生命道路上,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至今我仍然不确切地知道到张惠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唱片《不顾一切》时,声音到底是由于什么问题,忽然变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歌曲,阿妹的演唱均表现得有些疲惫,精神不好的样子,声音沙哑,在该具备力度的地方,明显地有心无力了。

  这种情况并不象是一般的声带疲劳,似乎,声带受损了。后来,张惠妹华纳时代的唱片更加证明了这一点。阿妹的声音减弱了冲击力,浑厚的女声被削减成了沙哑。

  所幸的是,经过再学习和调整,看得出,现在的张惠妹,学会了适应和使用自己的新声音了。如今,随着阿妹音质的缺失,低音区和高音区都成了阿妹比较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大部分歌曲均维持在中音区。是而,阿妹需要借助于口腔发声位置的变化,转移声音的吸引力所在 ——阿妹将声音的位置移到了口腔的前部——这也是时代给予张惠妹的机遇,在R&B哼唱蔚然成风的当下,放置于口腔前部的哼唱有了其合法性,这种半假声的技法甚至还是属于潮流的。哼唱技巧在音量上和音色上都会产生变化。一方面,音量削减了;另一方面,音色由于靠前,显现出一种柔软的透明感,有些妩媚的——《真实》专辑中,由阿妹自己填词的《感应》(是不错的词),集中体现了张惠妹这种新的技巧,声音集中于口腔前部上齿后的位置,哼唱出一种慵懒的感觉,撩拨人心。很庆幸的是,阿妹非常好的音乐感觉维持了这种原来与她声音本色不尽相似的哼唱的水准。

  半假声的技巧,是当前阿妹在避免了高音后,中低音区演唱的主要方法,声音的明亮好歹也算保住了。如今,这张《勇敢》专辑,无论快歌、慢歌,阿妹俱大量用着这种哼唱的方法演绎着歌曲。

  这个声乐方法并不是到了声带受损后,阿妹才及时发现的。早在《牵手》专辑时,由于市场策略的转变,阿妹在从 “丛林歌手”往“都市歌手”的转变过程中,曾经演绎的那部分经由陶喆等人制作的R&B歌曲时,便初显端倪了——比如《不要骗我》等——特别是《寂寞保龄球》。只不过,张惠妹那时R&B歌曲,走的倒是冷的路线,不似现在这么清甜。到了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专辑《一夜情》时,这种甜味已很明显,因为,那时候,阿妹的音带已然有了明显的状况。

  曾经以为阿妹再也无法演唱大歌,事实却非如此。很愉悦地在张惠妹的 “2002世界巡回演唱会”上,看到她翻唱的江蕙的闽南语歌曲《鼓声若响》。编曲者创造性地在这首歌的主歌部分采用了纯吉他伴奏的形式,节奏舒缓,配合阿妹深情地演唱,随后歌曲进入了恰恰节奏,鼓声轻奏,副歌一起,音乐狂放时,阿妹招牌式的飙歌便起,音量、力度、音高完美地结合,全场哗成一片。

  但是,无论如何,如今的阿妹,在高音区的演绎上确实不如从前。这个演唱会上,阿妹还唱了崔建的《一无所有》,虽然夹杂了沙哑,气势自然也是不错,只是我想,在嗓音条件更好的从前,同样的气息,阿妹演唱出的效果一定是更好的。一个当然是音色的亮与暗不再相同,另外,阿妹从前声音颤动的频率也无法那般自如地维持了 ——现在,她需要借助于喉腔的大打开才能维持她高音区的质量,可是,过大的打开幅度,使得阿妹的声音变得有些闷,声音摆动的幅度过大,难以使人神清气爽,每个乐句无论收的是哪个韵,都使听众仿佛感觉到一个“AO”的尾韵。声音,收住了。

  对阿妹如今的演唱还有一些意见。譬如她喜欢在过门、前奏,或者乐句句尾加花。可是,大概由于这些年未曾再加以对欧美流行音乐的学习,她加花的旋律十分模式化,总是以 “4 6 4 5 3 1”结尾,艺术手段的重复是不同歌曲演绎上的失策。有时,甚至还是画蛇添足的。《发烧》专辑中的《KAUTH》就是一例。朴实感人的歌曲因为过多无用又模式化的加花显得多有累赘,演绎上让人失望。

   声带的损害对于歌手的打击其实是相当大的。如今,张惠妹能继续可贵地唱下去,当属不易。况且,将今日的张惠妹置身华语歌坛,并不逊色于绝大部分歌手,只是,对于当日的张惠妹,今日的她在声乐艺术上已不复往日的锋芒。尽管,依靠自己的出色的音乐感觉,阿妹依然还在唱着,唱着一些她说她更喜欢的歌。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

1、 把握住节奏

2、 吐词要准确清晰…

也许我们之间的年龄、文化素养、生活经历、艺术实践经验以及个人的气质、性格、爱好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反映都有不尽相同之处于。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爱好唱歌。

从爱好唱歌到能自然地唱好歌,这是一个从认真学习开始,到熟练自如掌握的过程。这也许像登山?辛苦的可攀登好比是学习唱歌的技巧训练;舒心的享受一下自然的美景,体会这种细腻、起伏和变幻万千的心情,好比是歌曲的润色。辛苦攀登是达到山顶的方法,美好心情的享受和抒发,才是登山的目的。

表达润色一首歌曲时,先要对它的歌词、曲调、伴奏和声,以及对作品的创作时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等,进行综合的研究,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及其发展,并使自己受感动。然后再依据音乐的表现规律,尽情地进行演唱。尽管每人表达的深浅程度有别,侧重面各异。总的原则是:只要符合歌曲的基调,不同的歌曲处理、不同的表达手法,都利于揭示歌曲的丰富内涵。歌者既忠于原作又对作品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表演,这才是表演艺术领域可喜的、值得大力提倡的好现象。

以下,我想 就歌曲的艺术表现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1、 把握住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律动,充满活力。

有的人歌唱太实在,生怕忽略某个音。也就是老百姓讲话 "太卖劲"。他们越是对每一个音符都很强调,越是拍拍都重、音音皆强,越是说明他们没有把握住节奏的律动。实际上,歌唱时只要把节奏中的强拍,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就行了。节奏的处理是有它一定的规律性的。

<一> 节奏的基本律动

强弱规律:二拍子是强、弱 /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是乐理知识中讲到的基本规律。演唱时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

这一基本规律在现代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上,有了新的突破。

例如刘斌作曲并演唱的通俗部队歌曲《当兵的人》,这是一首四拍子的进行曲。他在重音处理在第四拍弱音的附点后 16分音符上,如第1、5、9小节;第二处,他变第二拍子的弱音为强音,附点后16分音符重唱,如5、7小节。

这两处弱音附点后 16分音符强唱的妙用在于,生动地再现了人民军队正在行进中的勃勃英姿,律动感强。

再一处是,中心句对位的小节,每拍都重唱。这种强调既能准确的表达词义,又把歌曲重点句深深的印在了听众的脑海里。如歌曲第一句 "咱当兵的人。"

再如尹湘杰、于文华演唱的民歌风味的通俗歌曲《纤夫的爱》

这首的歌曲的强弱处理,也有独到之处。例如:第一,把强拍处理在第三拍上,如第 5、9、11、13、14小节。第二,把强拍处理在第二拍的弱拍上,如第6、7、8小节。这两种弱拍强处理的结合,使整个歌曲,呈现了一幅"情哥拉纤美滋滋,妹坐船头荡荡悠悠"的动态画面。

这是一首特别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男女声对唱歌曲,尤其是男演员尹湘杰那种憨憨的形象,质朴、热情的表演,很有感染力的高声区,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这也是流行歌曲的又一个新僻径,打破了以以往情歌的那种缠绵,而采用民、俗结合的这种方式,使观众听来耳目一新,很有感染力。

当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是要积极热情,切忌喊叫,一定是要很热情地唱出来,这是男声部分要注意的。因为音域并不是很宽,只要吸好了气,把声音有效地弹出去,高音是没有问题的,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声音卡到嗓子眼里,也就是说,不要挤到喉头上。那样的话,别说是带点的高音 3,就是不带点的中音3,你那挤出来的声音也没法听。所以说,正确的唱法,一是要先将气息做好准备,然后用小腹<横膈膜支撑住>将气息弹出去,你的声音才会听起来让人感到很悦耳,很有光泽。否则的话,那便是受罪。气息掌握好了,还要注意节奏,因为节奏在这首歌里也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节奏型并有复杂,但应注意不要抢节奏,因为有时情绪一上来,节奏就容易被忽略,这是我们在演唱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女声部分,掌握好情绪上的变化,不要唱得悲悲切切,很抒情向上就可以了,因为作品本身已在男女声部分作了明显的对比,在演唱时多注意一些表演就足够了。

综上所述,凡是生动的新鲜的与歌曲基调配合巧妙的律动,都是可取的。规律不是用来限制音乐的表现的,规律是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二> 细心地唱好弱拍起音

节奏不仅要注意强弱拍的规律,更要注意弱拍起音的唱法。歌曲中有的乐句常从弱拍起音,甚至从弱拍的后半拍起音,这就使初学的歌者感到一定的困难。他们掌握不好。唱好弱拍最主要的还不是在于时值上的准确性,而是掌握律动上的分寸感。有的人将弱拍起音的时值唱得如同正拍强拍,以为准确唱出来就对了。有的生怕唱不准,而用气息来打拍子。他们在强拍上一顿,弱拍上一冲,把声音冲出来,结果,弱拍唱得比其它音还强这就失去了弱拍起音的意义,破坏了音乐的律动。

一般说,从正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用在叙述、肯定的情绪。而从弱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表现感怀、赞叹和询问、思考的境界。因此,这个作为乐句起音的弱拍音,应起得非常轻柔,富有流动感,呈不稳定性。唱这样的句子,应有请进来或流出去的感觉。当这个起音很轻柔地流向正拍时再把声音放出,在正拍上形成相对的稳定感。细心比较,差别明显,用心唱好,效果迥然。

《我的心知冷也知暖》是电视连续剧《中方雇员》片头曲,应如何进行艺术处理呢?

这就是一首弱拍起音的歌曲,而且还是弱拍的后 16分音符起音。表现一种询问、感怀的情绪。弱拍后16分音符起音要唱得比弱拍后半拍起音还弱。轻轻地流动着唱。直至唱到正拍,"每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再把声音放出来。

这首歌曲的风格不难掌握,只是节奏和音与音之间的变化比较难掌握。男声演唱时,应注意不要唱得太软,虽说是比较抒情,也应有阳刚之气。女声演唱时,要注意不可唱得太缠绵,感情应当是拫质朴。整个歌曲比较强调抒情性,没有什么大起大落,这是演唱时应注意的,唱时应注意音乐的流动性,切不可唱得拖泥带水,听来也无味。既要唱得很亲切感人,又要有一种很轻松、很淡的感觉。需要演唱者反复地推敲歌词,去体会歌的内容,用气息托着歌词往前走,你就不会上气不接下气,也不会觉得气息不够用。反复地练习会体会的。

<三> 重视神奇的休止符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太具文学色彩的提法。既是休止符,就是让声音休止,何谈 "神奇"?休止符是音符中的一种,只不过它不是用歌声而是用心声去唱。说它神奇是因为,这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音符,却恰恰是什么都包括。你看,如果是休止符在乐句与乐句衔接处,那么你可不要认为是让歌者休息,而是它在为前面的音符<确切地说是乐句>向后面的音符或乐句作情绪的转换、发展而安排的必要时间,它不仅使前面的乐句告一小结,主要是为后面的乐句作感情上的必要准备。休止符的作用主要是属于后面乐句的。另外,在休止符的时值内是充满各种感情的,有时甚至比其它音符更强烈。老话说,"沉默是黄金"。有一句形容休止符的名言,赞它是"无声的交响乐"。无声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想象给人以完美。如果,在高音上出现休止符,那么,这个休止符将是表达人声所无法达到的音符的高度;如果是在表示伤心的情感时出现休止符,那么,这个休止符将是表达伤心的程度,不可言喻;如果,是在表示爱情的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那它将是比唱出来的每一句爱情的词语更能表达爱意。

歌曲与乐曲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有无歌词。因此对歌曲的表达很重要的一环是将歌词吐清。吐清歌词一般应强调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其它部分不必太强,特别是虚词,只要轻轻一带,否则"喧宾夺主",既费力,效果也不好。吐词不仅要表达清词义,应感情饱满,而且要把句子内涵表达确切。这方面话剧演员是非常讲究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有情人总被无情伤》,这是一种非常情绪化的通俗艺术歌曲,演唱起来难度比较大,大意 ,从低音点的 "5"到高音点的"2"共14度,需要有一定的歌唱功底,方能将歌曲内涵理解发挥得淋漓尽致。欧阳菲菲把这首歌曲的精神内涵,非常充分地展示给听众,使人听后,感觉余音未尽,回味无穷。当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时,首先应将歌词通看,细读,然后再将谱子反复吟唱,根据词意将曲谱的轻重缓急做一个大概的划分。这样,也不过是演唱此歌的第一步准备工作。演唱这首歌的中心问题,就是要用心去诠释,用心灵来陈述,方能演唱好这首歌曲。现在让我们共同地分析一下这首歌,先来看头4小节。"终于还是独自一个人回家,守着寂寞和满天的星光。"谱面上不是很复杂,情绪上也应是比较平缓的。接下来的5至16小节,只是演唱的情绪上又更进了一步:"有多少人此刻和我一样害怕黑夜漫漫长长,今夜还是一个的的梦想,现在的他不知在谁身旁,明天如何,不敢再去思量,还不是游戏一场。"在唱这段词时,语气仍应是平缓的。既是叙述,又是自述,一定要平静,而且仍然是很理智的去演唱。接下来的17至24小节,"有情人总被无情伤,爱得浓只留下凄凉,有情人总被无情伤,我的心,我的泪自己收藏。"从音乐上看,要拉开一些。歌词要注意不要咬得过重,只是在"伤"和"凄"字上稍微地夸张一点可以了。接下去,37小节至45小节,应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就是说,一直是在有理智的、控制之下的一种平稳,到了这几小节,你可以将始终控制的声音大胆地来一个喧泄,这既是歌曲的需要,也是听众的需要。这就是:"忘了吧,不该再想,等不到地久天长,忘了吧,不该再想,梦太远,只有遗忘"。在唱到"梦太远"的远字时,可以有意用气息推一下这个"远"字,效果会更好。再就是最后的结束句"只有遗忘"时,可有两种选择的处理:一个是强收,另一个是弱收,可根据你个人的喜好来选择。总之,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用心去演唱,去体验,你就会找到诠释这首歌曲的灵魂所在,你就会被你自己感动的同时,产生更大的感染磁场,去感动听众。你就成功了。

我们分析一下歌曲的第一句词: "终于还是独自一人回家",这意思似乎很浅显,但其内涵可作几种解释:强调"终于",表明"我"是自愿的一个人回家。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能一个人回家;强调"还是",则表明一种厌烦的情绪。后种分析才真正地做到了揭示了歌词的内涵。但若是从单一句子看,就无法确定哪种内涵是正确的,必须从歌词的整体意思出发,方能确定其准确的内涵。

在对整首歌词进行以上分析研究,挖掘其思想感情,确定了所要强调的字、词之后,应以练话剧台词的办法,按照吐字归音的技巧方法,将所研究、确定的方案,极富感情地朗读几遍,这对于演唱时准确、清晰地表达歌曲内容,是极其必要的。

换气是唱歌十分重要的一环。

换气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人在不同的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运用呼吸的艺术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因此,歌唱时要带着歌曲的感情来换气,使换气与表达歌曲的内容融为一体,切不可因换气割断了歌曲的连贯与完整。在利用休止符换气时,就应以有感情的换气来表达。

选择恰当的换气点

恰当的换气点是依据节奏、旋律、句法来确定的。一般是一个乐句结束,换一次气。遇到大的乐句,以每一小乐句结束时换气。实在因为乐句太长或是初学者因为缺乏气息训练,可在乐句当中缓一下气<俗称 "偷气">。缓气也应选择在词组与词组之间,绝不能将词组隔开,否则意思不清,更无从表达感情。

取消不必要的换气

初学者常出现多换气、乱换气的现象。歌唱时应尽量少换气,能一大乐句换一次的就不要每一小乐句换一次,并尽可能不要中间偷气。这样句子连贯完整,感情表达充分。稍加练习要,多数人是能做到的。有一种通病应特别引起注意:许多人为了显示自己声音的高亢、辉煌,显示自己气息的 "充沛",不顾词意的完整性,总是在曲子最后一个字之前换一下气。这个坏毛病一定要注意克服。

电视剧《上海一家人》主题歌《相信那一天》,这是一首音区比较宽的歌,从低音区的低音 3到高音区的高音1,共13度。比较情绪化,是电视剧中主人公若南心跳的一种呐喊。韦唯演唱得很不错,有一种激情。只要你肯努力,是可学唱好这首歌的。虽说是13度,但低音的"3"只是碰一下就过去了,时值占得很短,主要是掌握好前面的祈使句,每个音和每个乐句都要让它站住,既有力量,又要交待得非常清楚。像"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接下来的第8小节到15小节,就可以唱得时缓时松,按音乐的表情术语和节奏来演唱就可以了。到了第18小节和19小节时,总相信那一天那一天会为我来临。"在唱这一乐句时,应让每一个音符在保持它的颗粒状的同时,要有意的将三连音的每个音都抻一下,但要在节拍之内,不可延长时值。这样音乐会有力度,要强调"那一天"和"会为我来临",但强调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呐喊,后者呢?则是一种期待和憧憬。演唱这首歌应该注意的主要是情绪,再就是吐字,收放应掌握好,声音要放出来,千万不可虚着唱或捏着唱。要用实实在在的声音唱,你可以艺术化的美化一下你的声音,也就是说,不要白着大嗓门,不加修饰地直喊出来,还是应用美一点的声音,这需要你自己去体会。前面我已讲过,你会找到你的最美好、最动听的声音来的。

歌曲的最后一句词是: "就与你再一次再一次地欢笑同行"。首先在"就与你"的"就"字前面,缓吸一口气,唱到第一个"再一次"的"再"字前半拍时,再补口气,使结尾句保持完整。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上老师的帖博采众长,学习了!
 
发表于 2005-10-16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自己属于哪种音乐类型吗

在了解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内容、原则和主要特点后,我们要重点学习一下声音类型区分的标准。

1、 科学的声部区分和声音类型划分法

先介绍美声唱法声音类型区分的标准。

美声唱法在声部的区分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规格的。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都有高音、低音、中音之分。在合唱中分成四个大的声部,每个声部还有第一和第二之分,即第一女高音声部,第二女高音声部;第一女中音声部;第二女中音声部;第一男高音声部,第二男高音声部;男中音、男低音声部。

对于每个学习美声唱法的歌者来说,歌唱发声器官条件决定了声音属于哪个声部。具体划分必须慎重,必须由专家来鉴定。

美声唱法按声音表现力不同和音色的不同,划分为戏剧和抒情两种类型。如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等等。明确自己的声音属于哪种类型,这点非常重要。我小的时候,因为声音又低又粗,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唱歌。没想到,一次部队文工团招收歌唱演员,要的还就是这种憨声音。在我国,女低音还很少见。高音有高音的妙用,低音有低音的效果。如果把一个戏剧女高音当做女中音来训练,或把一个抒情女高音当做戏剧女高音来训练,都会给歌者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确定一个歌者的声音类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然,会影响一个歌者的艺术前途和命运。我认识的位歌唱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一直以女中音歌唱家面目出现在舞台上近 20 年,高音解决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个女高音。另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也是,在唱花会众唱坏了嗓子后才弄清,原来自己是个女中音。可见,歌者的声音类型的划分,是一件很重要很复杂的事。

对于一个初学唱歌者来说,根据什么来判断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呢?一般来说,主要是从歌者的音域和音色入手。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看看他的音域,高音有多高,低音有多低;另一方面,还要听听他的音色属于哪个声部。

从音域方面看,男高音的音域通常由中央 C 到 A ,经过训练的特殊人才可以由中央 C 以下的 B 到 B2 、 C3 甚至可以到 D3 。男中音的音域通常由中央 C 下面的 A 到 F ,有些人可由 G 唱到 G2 甚至 A2 。男低音的音域通常由中央 C 下面 E 到 E2, 也有些人可由 E 唱到 F2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由中央 C 到 A2 ,特殊的人才可以由中央 C 以下 A 唱到 C3 甚至 G3 。女中音的音域通常由中央 C 以下 A 到 F2 ,有的人可以由中央 C 下 F 唱到 G2 。女低音的音域通常由中央 C 以下 G 到 E2 ,也有的可以由中央 C 以下的八度唱到 F2.

以上规定的音域对于声音条件好的,声乐技术比较熟练的歌者,是能够达到或超出的,不然的话,难度较大的作品,就难以演唱,尤其是无法演唱歌剧中的角色。但是,在确定歌者声部的时候,还不能完全以这个标准来规定,因为大部分没确定声部的歌者,都可能是初学者,或技术上不成熟者,他们很难达到规定的音域。所以音域的高低不是判断歌者声部的唯一标准,而只能是一个重要的依据。用基诺 . 贝基先生的话讲: “ 决定一个人的声部的关键,在于他的音色,而不是在于他的高音能唱多高,低音能唱多低。 ” 高音的音色明亮,音质纯净华美;低音的音色混暗,深沉丰满。男低音的音色更是像洪钟一样洪亮有力。当然,也有的歌手在没有掌握歌唱技巧以前,音色可能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个时候就要一方面积极纠正发声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参考音域的高低,从两个方面去衡量和鉴别。等到发声方法解决了以后,再确定声部也不迟,不然的话,很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在确定歌者的声部时,除了依靠音色和音域来作为依据外,还可以根据换声点的高低来划分声部。高音和低音的换声点是不同的。也有人称换声点为过渡音。高音部的换声点要高一些,中声部低一些,低声部更低。一般情况下,女生的这个换声点比较容易通过,男生的换声点较为明显,也比较难通过。有的声乐文献指出:对初学者而言,所有的音都是换声点。这种说法未见得十分准确,但也不无道理。可以在依靠音域和音色对歌者的声部难以确定的时候,把换声点的高低作为一个参考依据。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确定歌者的声部是可取的。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的声部之分和声音类型之分是十分严格的。凡是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一般要经过少说三四年,多说十年八年的时间,才能掌握美声唱法的高难技巧,达到成熟。美声唱法可保持声音长久,歌唱到 60 多岁声音仍旧很有魅力。

2 、民族唱法声音类型的划分

民族唱法没有声部的区分,也就是说,民族唱法只有高音,没有中音和低音之分。这是由民族唱法的性质决定的,民族唱法要求声音色调明亮,以真声为主,高亢、脆、直,声音靠前。自然音域宽、本质声音条件好、声音个性强的男高音或女高音,适合用民族方法演唱。

3 、 通俗唱法声音类型的划分

通俗唱法声音类型的区分,目前还没有专家论证。我认为自然音域较窄,声音个性不强的,可以划分为轻声自然型;自然音域较宽,声音个性强的,可以划分为欧美艺术型。通俗唱法原则上不要求声音条件好坏,不要求音色统一,唱法也各异。沙哑的嗓音在通俗唱法中,也可以称为一种类型,或演唱劲歌或演唱摇滚。甜美的嗓音演唱通俗歌曲,应划分为民歌型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有很多人问我“声乐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成功”?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这里所指的“成功”概念可以解释得很广泛。有些人他把学会完整唱一首歌作为自己的声乐学习目标,结果,他唱会了,这就算成功了;参加声乐高考的学生把通过学习考上喜欢的大学作为目标,考上了大学也算成功了;有些人把声乐学习作为一生的事业和目标,到临终时尽管别人已认为其功成利就,但他还就得未能如愿。比如著名歌唱家卡鲁索,在他事业顶峰时,观众们为他的成功演唱祝贺,他却依然说,他的歌唱还未成功,还需要学习。

声乐学习,到什么阶段怎样算是成功呢?我认为,见仁见智,因此,只有学习声乐的人才能讲得清楚。如果一定要我回答,我认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

一 、 “学以致用”可算“成功”。

学习知识达到运用得上的地步,就算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叫做成功了。比如学习声乐吧,如果你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或者更远一点,你学到的声乐知识可以满足你运用的需要,这就是成功了。

、“学而知之”可算“成功”。

“兼学则明”,“温故知新”,古人学习是为了懂事理,明是非,今人学习无非也是如此。这么说,学习者通过学习声乐,如果懂得了歌唱的方法和技巧,领悟到了歌唱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那就算是成功了。

以上两点,咋一看好像是没有什么关系和联系,但细一想,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声乐达到第一条,可以领会到学习的好处和运用好声乐的程度不难,但是,通过学习声乐达到明白事理是非,就不是容易事。这中间有着学习实现目标的难易区别,因此,我们吧容易的目标实现叫做小成功,比较难的目标实现叫做大成功。要论“声乐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成功”,我就要问,你想获得哪一种成功?

如果把声乐作为终生的事业,那就应该把声乐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这样一来,“成功”的解释也可以是:终其一生,学而不锲,学而不殆,学而不惘。

中国有个成语,也是一句真理,叫做“学无止境”,同样的表达叫“学海无涯”,阐述的就是知识无穷,要终生坚持学习的道理。

有些人问“声乐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成功”,如果是想得到答案,作为衡量学习是否可以停止了的话,那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经常自问,但我的回答是:“学而持之”。因为我本人想得“学之大成”。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种错误的表演倾向

“匠 艺” 刻 板 的 表 演

(1)“刻板”“公式”及“模式”,用一成不变的舞台表演方法,用现成的刻板法来图解一切人的一切情感,用规定、死板公式来模仿一切人的形象。有声音、台词的刻板,有一成不变的腔调,及一定类型的声调去扮演各层次的人物,乞丐的、贫民的、官员的、贵族的,还有形体运用的刻板,悲哀就擦眼泪,激动就迅速地走来走去,高兴就微笑,不高兴就愁眉苦脸,痛苦就紧锁眉头,还有一整套现成的刻板形象:军人的模式、将军的模式、花花公子的模式、特务的模式、英雄的模式等等。

(2)一般化,缺乏想象与创造力,舞台上充满了“一般”,这些演员也有出汗,也在激动,也在醉心于自己的表演,虽然他们并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激动或醉心的。

(3)缺乏真实的“体验”,没有真正的精神生活,没有体验。

纠正:要克服匠艺与刻板就必须掌握体验的表演艺术,要深入地体验角色、体验人生、体验社会。

虚 假 ,过 火 的 表 演。

虚假指的是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不符合生活的逻辑顺序。过火指的是演员的表演内外不统一,演员外在的表现远远超过内在的体验,或者只有外在的表现而缺乏内在的体验。

纠正:好的表演往往是内大于外,即内心体验大于外部表现。因此演员要有充分的内心体验,只要表演内外平衡,或内大于外。但在克服过火表现是要防止表演太平,温吞水,自然主义的表演。

表 演 中 的 “ 演 戏 感”

这是由一种错误的表演观念导致的错误表演倾向,不少演员与学员总认为“演戏”!“演戏”!总是要“演”,总是要有“戏”。于是开始表演时,就改变或放弃了演员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天性,端起一副架子,摆出一种表情,进入演戏状态,憋足劲“演”“戏”,于是导致过火、夸张、模式化的虚假表演,这种所谓的演戏观念,远离生活实感,远离人的天性,远离活生生的“体验”,使表演失去“真”的魅力。

纠正:要学会在表演时真实地、活生生地生活,而不是“演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你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真的在生活,你是真实地生活在你自己所想象的家庭里。”真正的表演是演人,不是“演戏”,演员的任务就是在舞台上塑造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表 演 中 的 “意 念 感”

“意念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表演结果”。直接表演结果的弊病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演员直接表演人物的性格,仅简单化地人物的某一明显外部特征,如刚强就昂首挺胸,粗暴就怒目而视等;或简单化地直接表演人物的情绪,欢乐就手舞足蹈,悲痛就掩面痛哭等。将复杂的的人物、复杂的人生简单化、概念化。

纠正:要深入规定情绪与人物关系,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角色是什么性格,在他内心到底激起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作为特定的人物又会如何表现。对这种情感与情绪是尽量抑制,还是猛然爆发?是有意掩饰还是特意显示。规定情境不同,人物性格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现:也许是痛极无声,也许是嚎啕大哭,也许是猝然晕倒,也许是强自支撑。应当尽量隐藏起创作者的意图,使它通过合乎生活、合乎角色情理的言行生动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重 复 自 我 、自 我 展 览 式 的 表 演

重复自我的表演指的是在多部戏中表演没有新的创造的突破,原样照搬自己以往塑造过的形象。

自我展览式的表演指的是演员不是着力于人物形象的性格创造,而是着力于表现自己的强烈意识,偏离剧作提供的人物形象,一味地展现个人的表演。

纠正:演员要运用性格化与创造力,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与创造性的思维,塑造出性格各异的各种鲜明形象。

参考书目:林洪桐《演员学习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唱歌比赛中如何消除"恐惧"感?

歌唱比赛中,恐惧是许多人、包括职业歌手都难免的。比赛时,为什么会恐惧呢?

那么 我们首先要找出恐惧的原因,原因应有以下几种:
1、有人因身体或性格的原因,天生容易胆小。还有的身体生病、包括嗓音疾病等,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态或信心,而出现恐惧感。
2、因为担心而恐惧,那么担心又来自于自己的水平或把握度不够,如担心评委看自己不顺眼、担心自己的歌唱的不好、担心歌词记不住、担心跑调、担心节奏、担心自己的打扮不够好、担心临场发挥不好等等.

那么 我们应怎样战胜恐惧呢?

所谓艺高人胆大,如果你有高技艺,如程咬金的三斧头功夫,他的三斧头功夫已经达到无人比拟的地步。所以,他就可以三斧走天下,战场上从来不胆怯。所以 如你唱歌水平达到公认的好,你的乐感、表演也很好,或你可以完全有能力或经验掩盖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等,那么,相信你一定在歌唱比赛时、对自己就有信心,也就不那么胆怯了。可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自己对自己的技艺有信心呢?这就要靠平时的学习训练和演艺实战经验的积累(如从小就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参加歌唱技巧学习等)。

如果现在的你,从来没学习或上过舞台等相关经历的话,那么,如果你现在依然选择参加歌唱比赛,在这里,就为大家谈一些比赛应注意的事项及心态把握等问题:

1、比赛定位:首先你要端正参加比赛的心态,既然没有经验,那么就要把你的比赛定位设定好---既“不求名次,但求学习与锻炼”。
2、选歌:选好自己适合的歌,如你现在只有16岁以下,那么你一定不要选爱情主题比较强的歌,特别是慢歌(慢情歌需要对歌词的理解能力才好表现)。如果是海选,同时只有场内评委为你打分,那么建议你选一些评委喜欢的歌曲,千万不要选太流行、又简单的歌曲。
3、临场注意事项:A、眼睛是信心的表现。很多选手,因信心不够,唱歌时,要不闭上眼睛,要不眼睛乱看,不敢正视评委的眼睛。那么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既“看评委的脑门”。既然你不敢看评委的脑门,那么就看评委们的眼睛上面部位--脑门。这样你可以不用正视评委们眼睛,也就没有了恐惧感。但是,评委们还以为你一直在看着他们的眼睛、深情的唱着呢。B、不要有多余的话,你只要准备好正常的自我介绍即可,自我介绍(报幕)也要眼睛自然的看着评委们的眼睛或脑门,并面带自然的微笑。C、如果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任何错误,如忘记歌词等,记住,此时不要有任何“乱”的迹象,如停顿、做鬼脸等一切不好意思的表情。D、加一点、如果{你个人}认为出现评委对你任何不公的打分或点评,那么此时,你脸上一定不要流露出不高兴、责怪的表情或语言。因为此时没有你申辩的份,只有接受。只要坦然面对,并面带微笑勇敢接受就是。
4、如果你进赛场后还有恐惧,那么你可用以下两个办法:A、深呼吸、既深吸一口气。同时暗示自己--“放松、放松、再放松,或冷静、冷静、再冷静”等 B、大家还记得宋楚瑜先生在“清华”演讲时,所说的消除紧张的办法:就是“用脚指头抓地、既--脚踏实地”。这其实就是重心下移、转移目标---转移紧张的办法。

以上,总之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信心。凡事不要惧怕!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那么,你的比赛就会事半功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朋友如何走职业道路?

歌手职业化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纯职业歌手---如规模较大的专业团体歌手(国内小规模团体基本都面临或已经改制了)、个体明星、正规唱片公司签约歌手等。另一种是基本职业歌手---既活跃在各地的夜总会、酒吧等场所的歌手。
纯职业歌手大军目前在我国,依然还有非常多的人想努力加入进来,这里面就有许多“基本职业歌手”欲挤入进来(据说在北京就有十万大军)。可见纯职业歌手--特别想成名成星的人是非常之多且又难达到之目的。要进入次行列,除了要有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好之外,还得有机运、资金、人间关系等综合因素。而且,基本除了国内几个大唱片公司会出资包装新人外,基本上,如自己要想成名成星,可能要选择自带资金,找寻有包装、推出新人能力的对象合作了,但即使这样,成功率依然很低。所以 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保障自己的生活开支、为向纯职业迈进打好基础。很多通俗唱法爱好者以‘基本职业歌手”为暂行选择。在国内,作‘基本职业歌手”的人,应有百万来记数了。那么,一般通俗唱法爱好者会通过那些途径来走向基本无任何投资的‘基本职业歌手”之路呢?相信,以下有几点可以作为基本解释:
1、本身综合条件就好,再通过别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在所居住的当地的娱乐场所(一般成熟后,会到全国各地做场),谋取这一暂为目标的较好职业。
2、本人综合条件还好, 再参加带经纪签约性质的机构的歌唱演出技巧培训,并得以提高。同时得到签约期内的各种演出(主要以夜总会、酒吧场所为主)的安排。如繁星文化 www.fanxing.net)
3、本人综合条件还好(主要形象),被各地经纪人(基本没被合法机构认可的个人)或地区经纪公司挖掘,没经过系统的培训,“强行”成为‘基本职业歌手”。
所以 如果你万事具备 借着机运,你可以努力向“纯职业歌手”迈进了。如果你现在还“装备”不够,那么你暂可以选择‘基本职业歌手”道路。好的,现在我想为那些正准备迈进或刚刚迈进‘基本职业歌手”道路的人士,作点提醒:如果你是女性,从现在开始,你要注意外型自我包装(‘基本职业歌手”道路给那些外表优势的女性会更加宽广),再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多留意及模拟演唱会或mtv里的歌手的舞台表演。多与业内资深人士接触认识。可以适当参加些相关歌唱比赛等(但要有不怕失败的心态)。如果你是男性,除了对女性通俗唱法爱好者的所有建议要求外,最要加强的就是个人演唱水平和舞台表演技巧(最好达到能可以和观众时常互动)。这样,你的机会会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唱的最高境界

经常碰到朋友及同行问到:歌唱的最高境界是何种状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个问题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歌唱的形式,一个是歌唱的内容。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我想大家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试想,人们如果只是满足于气声唱法,满足于民谣或校园歌曲,是不会提出这个问题。
大家一定是已经接触了灵歌和重金属,感觉到某种歌唱形成的巨大冲击,让情感得以充分宣泄,才会提出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歌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全面掌握了演唱的各种形式与技巧的返朴归真,才能算做最高境界。
首先 ,形式和技巧包括:
1、能用九种不同的音量演唱同一首歌。
2、能用12个不同的调演唱同一首传统曲目。(12度--13度音域)
3、海纳百川,能演唱56个民族及国外不同地区风格的歌曲。
4、声音收放自如,张驰有度。
5、吐字清晰、准确。
6、进入歌曲特定的意境,在虚幻的世界遨游,一时半会回不到现实生活中。
第一项标准中提到的九种音量演唱同一首歌,是根据中国人喜欢用9这个数字去表达问题(当然你可能用超出九种音量而达到十八种也不一定)。
假设数字越小则表示音量越小,而数字越大则表示音量越大的话,则你会的第一种音量,应该近乎于耳语。而在听觉上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你加大了音量后,我们听到了你所能演唱的第2种音量乃至第3种、第4种(以此类推)的音量。
我们把1、2、3、种音量的发声状况分为轻机能发声。这一类的发声通常较虚,比如邓丽君、王菲的演唱。辛晓琪的《味道》,老狼的《同桌的你》等,都属于轻机能的发声。这种发声的受力部位大多靠前,在唇、齿、舌尖上居多。
而我们用第4、5、6、种音量演唱歌曲时,在发声状态上,如用举重或拳击的划分法,则应算作中量级。在演唱方法上被称做半声唱法。 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中的抒情男女高音都是这种发声状态,港台及歌坛的绝大多数歌星也都是这种发声状态。
如果,我们继续加大音量,用第7、8、9种音量演唱歌曲时,在发声状态上,可以称做重机能发声。这种发声大多在咽部,所以要打开口盖,并且要有很深很强的呼吸。同时,要求腰、腹、胸、背、横膈膜,丹田及咽壁的肌肉强健有力。唱大灵歌和重金属的歌手都属于这种演唱。
在国外,野兽派的演唱的状态,在声音的量化上可以算得上用了十成的力道。我个人认为,凡是要有所保留,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是跑不完800米的。吃饭忌吃十成饱,,跑车忌全程急速,唱歌也要有所保留,才能海纳百川,让嗓音的青春永驻。
第二项标准中,如您能用12个调演唱同一首传统曲目,那么您的音域肯定是达到了18度--22度之间,所以音高肯定不是问题。
第三、四、五项标准属于唱歌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后所应完成的歌唱状态。
第六项标准最难,世界上很少有歌手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歌唱技巧45字经,以便大家揣摩和理解歌唱的奥妙。
歌唱技巧45字经
真与假 实与虚 宽与窄 阳与阴 刚与柔 重与轻 强与弱 圆与沙 亮与暗 松与紧 高与低 湿与干 暖与冷 开与闭 团与尖
只有彻底地掌握了以上我所阐述的6项标准(此时,你的声音已经彻底打通),并在运用声音表现歌曲的 内容时,充分感觉到了歌唱45字经的对比和意境,我想您的演唱可以算是大师级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名堂太多!!

舞台+唱功+做气氛=成功!

每个跑场的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也和彭丽媛的风格有什么异同?

中国音乐艺术网冷月清秋个人意见:

彭丽媛,山东郓城人。典型的北方演唱风格,声音圆润高亢、明亮清澈,声音表现力、穿透力与爆发力强,声音技巧高超,善于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或甜美、或高亢、或激越、或深情。最近推出的专辑《源媛流长》可以还听到她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演唱风格,推荐一听。

张也,湖南妹子。 早年学花鼓戏,后转向民歌。演唱风格甜美细腻、婉约清新,韵味独特,没有虚假的做作和雕饰的痕迹,流畅自然,不落俗套,尤擅长演唱传统的民歌小调。由于早期对湖南花鼓戏的接触,张也驾驭民歌小调的能力甚强,有一首湖南民歌《丢戒指》,张也将地方特色与民歌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音乐艺术网依水寒:
去年11月我去看了两次彭的现场演出——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大部分声音是特别大气磅礴的,现场听了特别振奋!而且最高音我不太确定,应该是在C3上站了有六拍吧。到了第三乐章她运用了偏向河南豫剧的戏曲风格,民族味十足,由于剧情使她的这段声音很调皮、诙谐。到最后乐章又恢弘起来,还有大段的朗诵,现场的效果很好,朗诵也很职业!她的演技就更不用说了!在现场观众随着她的表演一会严肃,一会活泼,一会放声笑。12月我有去现场看了总政的《一个士兵的日记》,听了很多当红的人演唱,最后压轴的是彭的《战士与母亲》,这首歌是她最典型的风格,在现场听她还是很有实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7 19:52: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夜总会嘉宾发展历程

一,源流

以前,在夜总会这个圈子是没有嘉宾的。

事情开始于90年代初的广东。

在广州、深圳一带,夜总会里都是驻场的歌手。那时,钱好赚,所以几乎家家生意爆棚!但每逢节假日,又总觉得节目过于单调,于是乎,老板们从香港引入了嘉宾。嘉宾最初是香港成名的演员和时装队,然后是艳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5、96年左右。在这其中,男嘉宾犹如沧海一粟,只出现了几位在夜总会叫响叫座的演员(还没有形成气候,更多的男嘉宾都是从广东出来的,以搞笑风格居多,而且内容粗俗,所以,嘉宾基本还是以艳星为主。那时侯,湖南与外地还没有太多的交流!),他们的名字大概是:

中国第一不倒人---------光头李明 代表作:不倒人
中国第一反串------------胡文阁 代表作:反串
光头土匪------------------葛玉龙 代表作:擦皮鞋

94、95年,深圳经纪人费刚在浙江宁波、温州包了几个场,将嘉宾大规模带入了宁波、温州,由于艳星太多,所以需要有时侯调整节目。

此时时间已跨入96年度,费刚深圳好友贝司手付江,将自己老乡沈阳歌手李小杰介绍来了温州,没想到一炮打响,从此,李小杰身价一路看涨,其实力套路的演出方式也为演艺圈所推崇,也引起北、南方演员竟相模仿,从而大举进入南方(主要是浙江)。

这是男嘉宾的风格之一-----------纯粹实力。


李小杰在浙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和刺激了一批人(东北地区最多)。

这批人,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剧院、影剧院、礼堂等的舞台上。他们往往挂*各地专业艺术团体,以“****歌舞团”为招牌名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日夜奔波、马不停蹄地演出,“走穴”这个名称也就产生于此时。“走穴”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在舞台上拥有丰富表演经验的演员,其中包括歌手、乐手、相声演员、舞台总监等等。

大约在94年的时候,随着全国各地夜总会、歌舞厅越开越多,“走穴”开始走下坡路。演出越来越少,有的团几乎一年难得演上一回!很多以前走穴的演员,要么改行,要么在自己家乡的歌舞厅里面,拿着很少的工资,混着过日子(他们自己的话)。


李小杰成功的消息,从南方传到了北方。这帮几乎快对演出不报什么希望的人们,重新点燃起对这个市场的希望,从北方杀到南方,连同以前已经成名的李明、葛玉龙,在浙江掀起了男嘉宾的第一轮高潮。

仅仅96、97年的时候,在浙江做得好和较好的、及在全国较活跃人名包括(大约记得这些名字,有些忘掉的,希望朋友们提供,以便补充进来):



辽宁:李明 李克 李诚 葛玉龙 李小杰 张越 路遥 崔学文 赵学志 流浪 索威 阿龙正罡 沙欧 许涛 高文中(高山林的原名) 黑龙 李森 张宇 罗雨 光亮 光辉 洪浪等等
吉林:王雷
黑龙江:吕飞
西北: 佳林、明亮(东北虎、西北狼)
河南: 黄枫、张红军

他们中间,李明、李克、李诚是三兄弟,李明的演出方式是属于技巧实力型。李克、李诚是纯实力。

葛玉龙是搞笑+实力,以搞笑为主,光亮搞笑,洪浪是组合。


李小杰 、张越、崔学文 、阿龙正罡 、高文中、王雷、吕飞、黑龙、李森、光辉 、黄枫、张宇、罗雨是纯实力。

路遥、张红军是属于技巧实力型。

佳林、明亮属于功夫技巧实力型。

赵学志 、流浪是相声

索威、许涛、沙欧,搞张帝问答,其中许涛向李明学习了不倒人这个功夫用于舞台。


与此同时稍后一点时间(96、97年之间),南方原来的嘉宾也借鉴了北方实力嘉宾的成功舞台经验,与自己的本身特点相结合,也在浙江站稳了脚跟。与北方嘉宾相比,有影响的人数较少。
他们是:

广东:肖伟林、陈声、BB熊、 范海洲 、曹宇 、谢有才 、玉兰花 、丛飞 、张少(魔嗓)、胡笑溪
上海:徐驰
湖北:张铭 等等。

其中范海洲 、曹宇、胡笑溪为四川人,但是广东嘉宾出身,当时风格都属于技巧实力型。

丛飞、张少是东北人,丛飞模仿赵本山,张少(魔嗓)实力,都从广东出来。

肖伟林、陈声、BB熊是广东人,肖伟林反串,陈声技巧,BB熊搞笑。

谢有才、玉兰花是广西人,从广东出来,玉兰花是反串,谢有才搞笑。

徐驰是纯实力。

张铭搞笑。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侯浙江嘉宾不多,所以大江南北的演员不分彼此,都能和平相处,团结气氛较浓。


二,湖南男嘉宾的发展概况

湖南娱乐市场的崛起,是中国好多人都没有料到的。这里引发了男嘉宾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在大家的感觉中,讲娱乐(夜总会这个圈子),一定得广东、浙江。而且98年以前的湖南,跟外界交流实在不多,虽然96、97年的时候,一部分嘉宾进入了湖南,在株洲、衡阳、湘潭、岳阳一带活动,而且也有老板专门跑到深圳、广州等地的娱乐场所请节目进来,但都因为不太适应湖南人的口味,没有形成气候!而且这部分力量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到湖南的心脏------长沙。


不是湖南(长沙)不接纳外面的文化,而是自从这里有了夜总会这种东西以后,它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默默的发展着,这是由湖南这片湘楚大地的人们生来就有的“惟楚有才”的骄傲感所决定的。最终,本土文化的特色溶入了歌舞厅、夜总会,湖南人创造了一种新的娱乐文化----------歌厅文化。(由于本文主要讲男嘉宾,而且论述湖南歌厅的发展的文章已有好多,所以不再多述。)

在湖南,讲男嘉宾,一定不能漏掉这几个本土代表人物的名字:

他们是杨五六、奇志、大兵、德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是在太丰富了!第一次这么大饱眼福,真的感谢!
 
发表于 2005-10-20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还要吗??主要是表演方面的......上上估计有声乐兴趣老师有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0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刀郎营销,让你火一把

有一个来自新疆的沧桑男人,用他沙哑的喉咙把那些人们熟悉的西部民歌用重新编过的乐曲唱了一遍,突然就在一夜之间走红了。就在那一眨眼的功夫,奔驰车里,高级餐厅里,出租车里,甚至连街上那些捡垃圾的都在听他的歌。而且,大家还认为是他是有男人味道的、回归生活的,其狂热的程度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他就是刀郎。很多人认为刀郎如此的大红大紫,是因为怀旧、通俗,其实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刀郎也是一件商品,一个品牌,因此,刀郎的流行包含的是不仅仅是男人的味道,更浓的是营销的味道。

   简单的产品创新

   现在很多流行歌手都主张原创,因此不遗余力的作词,谱曲等,可谓是费尽心思,但是刀郎却没有他们那么爱伤脑筋,刀郎将翻唱老歌作为市场的切入点,将西部民歌的旋律融入点简单上口的流行因素,再添点现代的音乐气息(节奏感、打击乐等),加上他那沧桑的歌喉,便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图的是怀旧,老是听过去的那些版本,也难免听觉疲劳,刀郎刚好可以让他们耳目一新;对于年轻人,刀郎的新元素无疑成为了一个吸引力,因为没有人想到原来民歌这样唱也还有点意思。接着自己再想办法写那么一两首,比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不就既体现了原创的水平,也体现了创新的能力?

   刀郎的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产品创新模式,模仿或者在别人的产品上注入新元素或者换个新包装,就一定有人喜欢,就像手机一样,人们即便不买新手机,也要常常换个外壳,这是中国消费者追逐时尚的特点。类似的例子还有吉利汽车,有人说,宝马+奔驰=吉利,什么意思呢,学学宝马的外观,借鉴奔驰的空间,卖一般消费者都能接受的最低的轿车价格,怎么会没有市场呢。现在原创歌手一天冒出十几个,刀郎一开始也全部原创,不一定就竞争得过那些当前的红星们。当流行音乐的创新、变异不能成为主流的时候,其实消费者大家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

   如果从专业角度看,刀郎的歌其实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但是却满足了大众对音乐最根本的需求。如果我们看一下周杰伦的风行,就会发现,其实现在市场已经完全变了,一方面是商业化的炒作导致有内涵有实力的歌手越来越少,另外一方面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喜欢的是快餐式的、娱乐化的音乐,而不是要让人听首歌还要思考半天的问题,没有人会非常看重歌曲非得表现什么思想内涵,只要你不要唱得太烂,曲调不要太难听就可以了。迟志强牢狱系列以及《纤夫的爱》、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这些歌都是典型的平民化、娱乐化的代表,但是却颇受欢迎,刀郎的音乐,也正传达给人们一个平民的感觉——我们觉得现实残酷,但是我们还是对美好的生活及真实的情感充满期望,这不既有韵味还挺积极吗?现在市场上,S.H.E、朴树等歌手目前也满大街都有人唱,但是你看他们的音乐,和上世纪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的那种民谣有什么区别,可消费者就是喜欢,由此可见,淳朴和简单是这个市场的主流,刀郎不过是顺流而上而已。

   如果按照人们对音乐的接受程度,我们可以把音乐分为四种类型,另类、前卫、流行和普及。另类是指那些走在摇滚的浪尖上的音乐人,他们坚持的是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这些歌曲只有极个别的人会喜欢,例如北京三里屯那些偶尔出来唱唱的地下音乐人,他们注定扩大不了市场,因为实在是很少有人听得懂;前卫是那些能够被一个5%-10%的小众市场接受的音乐,比如藏天朔、张楚、斯琴格日乐等;流行是指能够被30%的消费者接受的音乐,比如周杰伦;普及是市场上有60%及以上的消费者接受的音乐。从这个角度来看,刀郎还是把握住了这个市场的主流,刀郎的音乐已经接近快要普及的状态,因此,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东西是不具备任何专业性的,附庸风雅还不如唱点平民心声有市场。当年的1997年的时候的《心太软》不也是一首难听到实在是无法忍受的歌,但是它却让这个市场上的很多人,连续几年张口闭口是“心太软”。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候我们不要把消费者想得太专业了,其实有时候消费者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孩,你只要哄他高兴了,他就会掏钱买你的东西,怎么哄,全在于你是不是理解他的基本需求。满足基本需求的平民化产品,是可以卖出规模的产品。就好像雕牌洗衣粉针对那些农村市场一样,城里人可也跟着赶时尚的,报纸上的八卦新闻,只有民工看吗?调查显示,报纸没有八卦新闻,白领首先不高兴。
   媒体的巧妙运用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宣传是进攻市场的武器,一般听歌的人都会被唱片公司公布的排行榜、上节目、发布艺人消息、办签唱会及演唱会等等打动,在必要的时候,故意散布歌手的感情烟幕或者制造点绯闻,也是经常使用的招式。因为歌手一旦推出来,就务必在特定时间内炒热专辑的知名度与销售量,否则唱片公司就挣不到钱。而消费者会熟悉并喜爱某位歌手的音乐,往往不只因为自然选择或个人偏好,很多是被这些烟雾弹所轰炸的。

   在这一点上,刀郎一点不手软。最初,刀郎的宣传仅限于西部,但当网络以及盗版开始涌现后,北方的主流媒体开始关注刀郎。众多媒体大放厥词,认为刀郎掀起了什么“新平民音乐运动”,甚至有人还胡乱惊呼刀郎是“21世纪的王洛宾”。紧接着,许多唱片公司的人士也纷纷站出来不吝辞藻地吹捧刀郎,最近就连香港的老歌手谭咏麟头都说他要翻唱刀郎的成名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可以看出,歌手流不流行,其实和怎么去制造流行有关系,媒体如此的轰炸,让大家感觉,似乎不听刀郎就远离了这个时代,不说刀郎是个好的歌手就好像你不懂音乐。

   媒体在营销中是一个非常强势的资源,因为他可以让一个丑小鸭在一夜之间变成白天鹅,刀郎就是这样被推波助澜的。而且刀郎还非常巧妙的控制自己的曝光度,比如在网上只能找到刀郎的简单资料,还有些什么“生活有些拮据,但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想参加晚会、不愿走穴,绝不签名售带……”等等。显得神秘非凡,其实是调吊大家的胃口。看看出名之后的他吧,什么“同一首歌”,什么《十面埋伏》的晚会,刀郎可是逮着机会就要冲上去唱一下的。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好事者想借刀郎出名,出了本关于刀郎的书,弄得刀郎又是要索赔又是上法院的,疏不知,却反过来推动了刀郎的红火。试想一下,有哪个歌手被媒体如此爆炒过?媒体永远是个好东西。

   决战在终端

   过去,营销界大谈广告的功用,中央电视台喊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天之内40多个亿的广告额轻松招标得手;紧接着又有人说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于是公关公司就火了一把;但是最后大家都发现,广告、公关、炒作等等只是空中宣传,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要掏腰包才算是真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在终端改变了自己购买的意向和行为的。

   唱片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赶流行是一个潮流,不听流行的音乐,就没有抓住时尚的脉搏,这个真理是不会变的,那么在媒体炒作之后,唱片店怎么配合来迅速的将唱片卖给消费者就非常关键了。

   要在终端吸引消费者,需要的是差异化和创新,把简单的商品售卖行为变成一种购物者的快乐体验,需要的是把一种静态的终端变成一种动态的终端,刀郎在终端上采取的方式是,把唱片送到唱片零售店希望他们每天能放一小时刀郎的音乐就好了。这个方法简单,但是非常奏效,想想,很多城市的唱片店经常是开在一条街上的,如果每个唱片店都放一个小时,那整个大街不都是刀郎的歌吗?那些本来了解刀郎的,会坚信自己买唱片的决定是万分正确的,对于那些没有听说过的,唱片店干预了他原先的想法,他就想尝试的听一听,在店里先感觉一下刀郎的音乐,如果觉得还可以,就买回家,这可比什么促销还管用。消费者就是这样,试听-购买,这比那些一般商品的购买决策链条还要短。

   销售渠道的全面颠覆

   在流行音乐、电影、软件、图书等市场,盗版都无可避免,就连《英雄》当年采取了天衣无缝的防盗版的措施,最后还是有人用微型摄像机拍下来到处去卖,而且,越是流行的东西越容易被盗版,只有那样,盗版商们才能赚一把。

   一般的商品正品与假冒产品之间是存在差别的,但是盗版唱片却可以做到和正版一样的品质,这正是盗版市场屡打不绝的原因。刀郎的制作人看来已经事先看透了这个市场,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达到迅速扩大影响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通过“自我盗版”的形式刺激了唱片流通,而一旦刀郎的歌声响遍各大音像店的时候,“正版”的刀郎唱片想不红都难了。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疯狂畅销,据说刀郎的盗版卖到了800万张,正版的保守数字在150多万,而且最早的盗版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侵入主流市场的。这种策略就相当于传统产品在市场上通过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来启动市场一样,不需要太多的广告传播,仅仅靠低价的促销就可以快速启动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市场打不开才怪。  

   目前,刀郎的音乐依然在各种人群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街小巷被人欣赏,被人传唱,相信很多人在分析了刀郎的现象,再听了刀郎的歌之后,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刀郎的歌流行,跟音乐无关。和什么有关呢?两个字:营销。学刀郎唱歌,你可能还不能红,但是学刀郎营销,没准真的就能让你火一把。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4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列为精华贴.

上上是否可以继续辛苦辛苦,把这个做成一个系列的讲座。

 
发表于 2005-10-24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上上老师:

你有些观点我很不同意哟。我们每一个人的声音与生俱来都是不一样的,并不需要做作、或者说是装腔作势,就算是孪生子的声音音色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上帝的奇妙!再加上后天的原因,根本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声音,所以根本不需要去做。另外,唱歌的如果气息不通畅,那就什么都谈不上,美声、民族如此,通俗也更是如此,唱出自己的表现和理解,并且用自己的感觉和音色去唱,那才是自己,否则永远都是对别人的模仿。而且如果气息总是不通畅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好的歌唱习惯,一则很难有更好的发展,二则危害自己的嗓音,会使其过早的衰老、甚至死亡。

我的意见还是要唱出自己,用自己的音色、理解去表现作品。

 
发表于 2005-10-25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上老师!希望能继续看到你的讲座。谢谢![em07]
 
发表于 2005-10-25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发表于 2005-11-3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唱的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的特点:

1,在自然音区歌唱,声音自然顺畅,没在明显的发声毛病。

2,咬字比较清楚,音准、节奏准确,演唱完整。


中级层次的特点:

1,声音:能在中低声区自然歌唱,声音比较好听,没有明显的鼻音、喉音、暗声、白声、气声、沙哑等。

2,技巧:能初步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如:呼吸、发音、共鸣等),没有明显的发声毛病。

3,语言:咬字、吐字比较清楚,语言表达比较准确,唱中国歌曲能用普通话唱,唱外国歌曲可用原文或中译文演唱。

4,音乐表现:音准、节奏准确,能处理作品,有初步的音乐表现能力。

高级层次的特点:

1,声音:建立起正确稳定的三声区声音,声区转换灵活、纯熟、随心所欲,歌曲中的最高音都能唱得很完美。声音连贯,富于弹性,有飞翔感;声音高度集中,有穿透力;声音既有充分的泛音共鸣又有亮心,有辉煌感;音色优美、动听,有感染力。

2,技巧:不仅发声、换声技巧纯熟,而且还掌握了一些高难度的用声技巧(如半声、高弱音、颤音、各种音色的变化及各种花腔技巧等)。

3,语言:咬字、吐字具有灵活性、敏捷性,咬字与声音的“激起”珠联璧合,因此具有一定的金线串珠,珠落玉盘的感染力。能充分利用语言本身的韵味、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增强艺术感染力。

4,音乐表现:处理作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创造性,能调动声音、技巧、语言及表演等各种手段,充分地表现作品,因此音乐表现力十分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