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手记]养成教育中培养队员创新意识的策略研究

1
回复
112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4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小学蒋建平 赵春风
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我还要说,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希望两院院士和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我们民族的传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谁都知道,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而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要从孩子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科学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基础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任何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扼杀殆尽,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想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突围出来,就必须寻找其薄弱处下手。而这个薄弱处正是长期被忽略和冷落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是重点。正如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可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者心理素质多么重要。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创新意识的人难以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
养成教育是对队员进行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我们认为,基础教育的实质性内容是养成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渗透在养成教育中的。
养成教育一般是指少年儿童的养成和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者是使儿童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而狭义的养成教育则单指人的基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养成教育。
“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见《创造思维与训练》第25页)这种“动力”是指心理上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力,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不为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所左右,敢于标新立异,想常人不敢想的问题,提出超常规的独到见解,善于联想,从而开辟新的思维境界。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意识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发现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抗挫折的风险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等。
养成教育中培养队员创新意识,是指通过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以达到使少先队员产生强烈的执意于创新的内驱力和推动力的目的。
他符合以下理论依据:
1、素质发展理论 人是身心统一体,人的一切活动总是通过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来实现的,相应地在这两大系统调节活动中表现出的特性就形成了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关研究表明,生理因素的变化与发展是按照“用进废退”的规律进行的,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则是通过能力结构与品德结构的不断构建而实现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是建立在生理与心理之上的综合意识,它的形成、发展自然受到了双重制约,培养少先队员生的创新意识无疑应遵循其中的规律。
2、潜能开发理论 追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对于少先队员来说,创新能力绝大部分还是一种潜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这种潜能。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实上,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一种能力。教育就是要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培养与发展。我们要从小培养,注意激发队员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队员的批评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发展队员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少先队员创新意识培养要突出养成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养成”上,也就是直接地为目前的创新学习服务,间接地为今后从事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分以下几个策略:
1、体验策略 体验教育思想的提出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赞同和高度评价,也在我们辅导员队伍中产生了共鸣,形成了共识。它对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体验以社区体验型小队活动全面铺开,活动内容则以资源开发与建设相结合,即:
工:与工厂挂钩,了解现代工厂流水线的管理,产品制作过程,了解工人的甘苦,技术革新的伟大,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工基地;
农:与农场挂钩,了解现代农业,无人栽培,科学种田;了解农民的辛劳,农作物的生长期以及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农基地;
商:与新塍商业区,各大超市等商业部门挂钩,让队员了解商品的流通,价格及销售过程,争当一日营业员,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商基地;
学:与嘉兴学院等高等院校挂钩,建立社区爱心学校、社区英语角、社区画廊、社区读书屋等少先队学习基地;
兵:与驻嘉部队、武警部队挂钩,对队员进行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范的队列操练训练,建立社区少先队学军拥军基地;
科:与嘉兴科技馆挂钩,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建立社区少年科学院。
居委会:与社区居委会挂钩,学习居委会干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建立少先队"一日居委主任"实践基地。
还与邮局、医院、银行、饭店等挂钩,建立不同类型、跨地区的社区少先队实践基地。
2、动手做策略
(1)网络环境中 “动手做” 现实生活中不少少先队员缺乏创新欲望。这些队员习惯于顺其自然,从来不习惯于多思考,也不敢标新立异,只愿模仿,依葫芦画瓢,不会另辟蹊径。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学习时只当“搬运工”,把老师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从黑板上搬到笔记本上,再从笔记本上搬到作业上,考试时再突击背过,满足于考试及格不挨老师和家长的埋怨即可。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应试教育的副产品。可喜的是随着网络信息公路的迅速形成,教育教学中激发队员的创新欲望已成为可能,以网络资源优势启发、诱导、发挥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已成必然趋热。我们主要通过让队员上网,自由搜索、下载和处理信息来培养队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环境教育中“动手做” 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有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物质基础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他指出:用环境,用队员(少先队员)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在环境教育中可以利用“动手做”的方式进行教学,队员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知识讲座、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样品采集、实验测试等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向队员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队员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责任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基础操作技能和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以及热爱环境的情感,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所需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未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4 18:53: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24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科技活动中“动手做” 科技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其参与意识,让队员从小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在爱科学、学科学实践活动中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在活动中,注意其广泛性和真实性,重点在“参与”、“普及”四个字上下功夫。活动中“动”是关键,让队员亲自选题设计,自己动手制作,自己评价,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从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造兴趣,陶冶爱科学的情操。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活动,引导队员观察与思考,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提高队员的全面素质,提高队员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4)劳动教学中“动手做” 在劳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劳动观念的培养,注重科学的思想方法、操作方法的渗透,提升队员的劳动技能。改革劳动教学方法,更新劳动教学内容。开发适合社会发展形势和课程改革形势、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材,落实劳动基地,添置劳动设备,探索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努力沟通劳动教学与德育、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沟通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使之更好地为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服务。
(5)社会生活中“动手做” 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各校相对独特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人文环境,引导队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专题研究,以撰写方案、拟订计划、实地考察、收集样本、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以提升队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题策略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疑惑,并激励队员质疑问难,让队员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使队员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启发队员去“释疑”,去演讲、去发现,从而激发队员创新思维。
(1)巧设疑问,步步深入。 教师要善于科学地把握思维进展梯度,不断地制造悬念,掀起思维的波澜,使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如根据浮沉原理,设计“浮沉变戏法”的智力活动。操作的要求是:一是“变浮为沉”,使浮着的空瓶、泡沫塑料等物体沉下去;二是“变沉为浮”,让沉下去的橡皮泥、牙膏皮等浮上来。操作中队员情绪高涨,为达到目的,他们仔细观察比较材料的不同,还要思考有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在思维中理解。当同学们想出许多方法后,进一步诱导:“中国巧匠鲁班,因被齿叶草划破手指而启动了灵感,发明了锯,现在你能根据浮沉原理制作出什么呢?”就这样,教师步步深入,激发了队员创造的兴趣,鼓励队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促进队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激励队员,质疑问难。 在活动教学中,激励队员质疑问难,是培养队员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才会使队员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呢?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提问队员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队员多提问,鼓励队员标新立异。一旦提问了,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评价。然后正面引导队员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师激励队员质疑问难,让他们带着问题意识学习,激发队员的创造性思维。
(3)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从生活实际出发,让队员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培养队员创造能力的好办法。如有的队员发现教室里每天都要擦黑板,粉笔末四处飞扬,影响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当发现这一问题后,教师可启发队员能不能发明一种黑板擦,在擦黑板时将粉笔末一起收起来,使教室既卫生,又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然后再发明一种能变废为宝、将粉笔末再加工成粉笔的方法?鼓励引导队员进行大胆的假想和创造发明。对于队员的发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或是幼稚可笑的,但只要有益于发展队员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都应给予赏识和鼓励,以保护队员的自尊与自信。长此以往,便可“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使队员的思维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4、情境策略
情境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激发队员学习兴趣的“易起反应”的教学情境,提高队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和培养队员创新意识的策略。它适用于课堂教学各环节,包括物化情境和人化情境的创设两个方面。
(1)物化情境。物化情境系指让队员自己觉察三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通过问题得到体现。物化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队员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找问题答案的心向,从而促使队员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情境: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体验学习情境、潜科学情境和不完全问题情境等。
(2)人化情境。人化情境系指教师、队员作为了加教学活动的人相互作用的情境。创设高效的人化情境,首先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激发队员高昂的学习热情,要以自己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激励队员孜孜以求的精神,要有计划池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起队员内在的旧知与学习新知的矛盾,有目的地制造一种强烈认识情感上的冲突,使队员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当在理智闪光的同时给予情感投入,采取与队员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队员和谐的情感基调,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感情、精神、能力、想象、语言、能力、技巧的感染,与队员产生情感谐调效应;再次,在教学中应增加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促进队员思维相互启发,让同龄人之间更多地交流经验,使队员心理上有安全感。
5、休闲策略
休闲是指个人在完成工作、学习和生活自我服务后,剩余的自由时间内进行的活动。休闲具有松弛身心,满足个人需要与兴趣,扩展知识和生活经验,增进个人身心发展等四大功能。但我们所说的休闲,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
休闲途径:(1)社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队员课余时间、节假日的休息和活动安排,根据队员的要求,尽可能地创设环境、提供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氛围,使他们有地方去、有地方玩、有好书读、有事情做。(2)学校。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和队员的具体情况、特点、要求等,成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和学校社团等,包括科技、艺术、体育、读书等几方面。定期举办文化节、科技节、读书会,邀请社会名流来学校向队员做报告、开讲座等。(3)家庭。家庭教育中注意及时发现、捕捉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积极加以鼓励和引导,并且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能强迫孩子向某一方面发展。
休闲内容:(1)回归大自然。“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对于一个沉醉于自然的孩子,自然也给予她无尽的回报:给予她智慧与勇气,给予她乐观与豁达,给予她闪动纷呈的灵性,给予她涓涓流淌的情思。(2)休闲读书。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勃勃生机;而书的世界则别有一番美妙绝伦的意境。它超越时空,贯通上下古今、东西南北,将过去、现在、将来连接。读书,能产生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神奇效应。莎士比亚把书称为“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则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一本书,都回在你面前展开一幅画卷,一个世界,一种生活,一段历史。因此,读书必然有益于提升队员的创新意识。(3)置身艺术天地。大千世界,形形式式充满吸引力的东西,比比皆是。而当中蕴涵深厚悠远意境的则是包罗琴棋书画在内的艺术天地。休闲生活与琴棋书画结缘,不失为一种高雅的选择。琴棋书画原本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概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陶醉。古人将抚琴奏乐视为风雅,“高山流水,知音难求”;“余音绕梁”,便可“三月不知肉味”。棋者,黑白二色之围棋,斗智比巧,千回百折,峰回路转,别具魅力,称之为“手谈”。书法之美,是在静静品味墨香之中流露出来的韵律之动感,那些跃然纸上的自然空灵洒脱的形态,使人感悟到神气兼备的真谛。绘画则是在光与影、色与形、神与韵的和谐组合中透过形象领略人生以为与哲理品格。队员有机会在休闲生活中更多地接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将有助于其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4)运动与游戏。运动与游戏是休闲生活的又一个广泛的领域。说到底,就是要队员“动”起来和“玩”起来。运动能激发人的活力,健美体魄;能开发智力;能怡情养性;能锻炼意志;能促进人际交往等。而“玩”意义,用黄全愈博士的话概括,有7条:玩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玩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实践基地;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模拟训练场;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长维生素;玩具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因此,运动与游戏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必然需要的休闲活动之一。(5)科技、劳作与收藏。在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动手,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怎样动手做,做什么,前面“动手做策略”内已作介绍。现在我们讨论劳作,这也是一个广义概念。大凡科技模型制作、动植物标本制作、工艺美术制作、服饰制作、种植花草、饲养动物、烹饪、修理等等,尽数在此行列。而休闲中的收藏活动,则包含集邮、集火花、集石头、集树叶标本、集各类票证、集书报剪贴等等。科技、劳作和收藏,均能养成队员良好的习惯,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
按以上策略可以达成以下效果:
1、和谐了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扼杀了队员的创造思维。通过研究实践,建立了一种师生互动的形式,体现了队员为主体的现代队员观。由于队员主动的探索、学习,使队员实现了他的主体性作用,因此,队员始终处在民主、开放、活跃的气氛中,体现了教师和队员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平等性,培养出队员的现代人格。
2、增强了问题意识 队员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遇到了许多的疑难问题,对这些感兴趣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队员总能主动地向书籍或老师求教,学习途中,他们也提出了许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
3、提高了探究能力 在遵循“自主自愿、量力而行、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原则下,引导少年儿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获得情感体验。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他们在不断地追求成功、体验失败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从而促进了以科学精神为内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4、改善了学习的精神面貌 队员在形散而神聚的学习中被欣赏、被促进、被激发,学习不在是一件受苦受累的活了。平时队员能在平等与互补中主动探索、交流,学习活动已成为队员喜欢的主动学习,态度日趋积极化;队员在社会、家庭、学校、大自然中进行自主选择的学习。随着队员思想的独立、自我的发展,促使不断扩充新的信息学习活动更走向了生活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课堂”,队员在周围世界中选择观察的视角,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个性的信息选择,使学习行为日趋自主化。
5、强化了自我意识 队员在自我表现评价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系列的养成教育使队员自我调节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其发展,又反过来制约着小队员自我意识的发展。
6、促进了创新人格形成 创造性活动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开拓性,需要创造者具备科学的知识及科学地应用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创造者具备崇高的追求与远大的目标。因此,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创造者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这是创新教育的主旋律。教育队员努力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养成科学的认识观,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同时,在创新教育中培养果断、持久的行为品格,增强抗挫能力,养成藐视困难、勇于拼搏的品质和精神,注重培养队员的竞争意识,科学组织富有竞争性的活动,改造队员身上存有的甘居平庸、委靡不振等不良的人格表现,帮助队员适时地选定创造目标,努力克服认识障碍,化解不利因素,充分调动智力因素,完成预定目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4 18:53:2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