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音乐教育
重庆 代永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就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说,城乡差别表现尤为突出——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体现于城市,而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状况仍令人担忧。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已全面展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相应出台,这无疑是给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无论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对学校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来说,都有自己的、有别于城市学校的特点。所以,只有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充分发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和潜力,才能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地、全面地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一、发挥本校优势,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在国家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的学校音乐教学专用设备配置较好,有的学校供师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的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配备齐全,有的学校和音乐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配置较好(如广播站、礼堂、甚至少数学校还有多媒体教室等)……这也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特色。在广播站的学校可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利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各地农村学校的“艺术节”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得到的拓宽,艺术性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农村学校的有限条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二、开发地区资源,促进音乐教育立体化发展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只对其中部分领域或一个领域、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的现象。音乐教育呈单调的平面形甚至是线形的发展状态,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造成这各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农村学校分布“广、散”的特点给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全面接触和相互促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部分学校的秧歌、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
同时,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它地处农村,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垂生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套或组建一支特色乐队等。这就为农村学校的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非常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三、发掘家庭的潜力,推动农村音乐教育向纵深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视、广播、网络已逐步走入农民家庭,这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音乐教育潜力。与此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小乐器学习音乐也不再是农民的负担。但各个地区、家庭的状况又不尽整齐,音乐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学生家庭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所蕴藏的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音乐”、选择一些乐器作为学具学习音乐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选择功能齐全、性能优越的乐器,如电子琴、口风琴、木琴等;经济条件滞后或一般的地区可选择经济实用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等。
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进来”的政策下,广大农民的家庭收入出现了一些差距,由此也产生了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需要。经调查显示:现行的农村音乐教育也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及家庭的需要。这是音乐教育的巨大潜力,学校及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把这一部分人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让他们更好、更深入地学习音乐,比如灵活组织需要经济投入而学校又力不能及的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小组等;多渠道地发掘音乐课程资源,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学校的缺陷,推动农村音乐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科研,走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农村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发展相对滞后,除了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投入诸葛亮方面的原因以外,教育科研也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的音乐教育往往是步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后尘,照搬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结果由于自己本身条件的限制而收效甚微。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要求我们针对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对音乐教育的观念、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展开科学研究,探索出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体系,让我们的农村音乐教育走自己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音乐教育科研,距离农村学校及教师其实并不遥远,也并非神秘而高不可攀。它跟其他学科的教育科研一样,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事实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广大农村学校及教师只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育人为本,农村音乐教育将是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摘自《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10:21: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