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三年级音乐备课组
第一课时
课 题:《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了解歌曲时代背景。
2、能看着歌词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以情带声,用较连贯的气息和自然而较委婉的声音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4、知道这首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歌曲。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不断提高演唱歌曲的质量。做到气息连贯、咬字、吐字清楚,适度的起伏强弱,能较为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段落较多,且多处一字多音,曲调委婉,要多训练学生连贯演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美的背景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播放童声合唱曲《闪闪的红星》,学生自由的进入教室。
2、以学生们看过的有关抗日战争的电影或电视剧为话题,引起学生的议论,从而引入本课内容。(用这种方式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1、 学生分组进行完整的朗诵歌词。
2、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并表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3、师先分句教唱旋律,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4、教师分句教唱歌词,并注意情绪变化,特别是一字多音处时更要委婉。
5、学生随琴完整的初唱歌谣。
三、加强体验、演唱处理
1、第一遍随录音伴奏为学生设计领唱与齐唱:一、三、五、七段为齐唱,二、四、六段为领唱。教师将呼吸、咬字、吐字及力度变化等表现手段有机渗透于演唱的指导中,使歌曲更鲜活、生动。
2、第二遍师生互动,教师领唱二、四、六段,学生齐唱一、三、五、七段。
3、学生分组进行接龙演唱。
四、师生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启发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
(后附图片)
第二课时
课 题:《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二部轮唱。
2、在二部轮唱的实践中,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
重点难点:
1、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不断提高演唱歌曲的质量,做到气息连贯、吐字清楚,有适度的强弱起伏,能较为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2、歌曲二部轮唱时,学生容易产生“喊唱”“赶拍”现象,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课前准备:双响筒、碰铃、锣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复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组织学生讨论本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叙事、回忆地、中速、领唱+齐唱)。
2、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的外国歌曲,歌曲以两人组的声音,塑造了人与鹅群的鲜活场景。
二、学唱歌曲,初步表现
1、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并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老爷爷赶鹅的场景。
2、分别就“情绪”、“声部”(有几组人在唱),“自己想象到的情景”为话题,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
3、再次欣赏歌曲的示范录音、加深感受。接受能力较快的同学可以轻声跟唱。
4、教师教唱曲谱,注意乐谱的完整性,在第17、18小节处把“前八后十六”的乐句部分3 2 3 2 1 0 5 5 i 0先教打节奏,再教唱旋律。
5、随琴声直接唱词,并结合“鹅”叫声情景作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而风趣的氛围中,逐步指导其唱好后面部分。
6、完整地齐唱歌曲,并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节拍的均匀感,为二部轮唱打好基础。
三、二部轮唱、发展多声部听觉
1、复听录音,归纳要点:
当学生已能较好地齐唱歌曲后,应引导学生关注二部轮唱的基本要领:
①各声部应整齐、统一;
②声部之间的对位(纵向的关系)应非常准确。
③教师引导学生再听录音范唱,并能自己找出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轻声练习,二部合作:
教师通过手势给予指导,使两个声部的对位保持准确,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合作时要特别注意轻声唱,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有整体感。
3、分解难点,加强指导:
歌曲的第17—20小节既是较难唱的部位,又是歌曲最精彩的地方,教师应紧紧抓住歌曲表现的意境,指导学生用先弱后强、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四、即兴创编、增强表现
在学生们能较好地进行轮唱时,可让几名学生用双音响筒、碰铃、锣为歌曲作适当的伴奏(双响筒打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碰铃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演奏,锣在后半部分作点缀)。其余同学则专心致志地演唱好歌曲。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后附图片)
第三课时
课 题:《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较准确而熟练地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2、激发学生参与小小音乐剧创编表演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与创编与表演,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学习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沟通。
重点难点:
1、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中注意“ x . x x x x x x x x x ”的节奏对比。
2、创编小小音乐剧,教师要多加指导,加强组织调动。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边听音乐边进入教室。
二、新授歌曲: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几个新朋友,那他们是谁呢?展示挂图通过展示课件,显示蜗牛与黄鹂鸟的画面,拟人化的口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附)
2、初听歌曲,教师提问:歌曲演唱什么内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3、熟悉歌词。可在先连贯朗读的基础上,再按歌曲节奏进行朗读。
4、随琴声模唱曲谱,加深“x x x ” “x x x ” “x . x x x x”的节奏印象,并对该部分单独予以指导。
5、分句教唱,再让学生齐唱,最后随琴声完整地唱词。
三、演唱处理、初步表现
1、指导用风趣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分句演唱。
2、组织讨论,为歌曲设计出强弱起伏的安排,并尝试表现,评价、修改。
3、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并为设计伴奏作尝试。
4、个人,小组作演唱展示、交流。
四、创编与活动
1、小组商量,作好准备。先用五至八分钟时间让各组轻声地商量,对各个环节进行分工(如:谁放音乐、谁先出场、如何对话……)。
2、 小组合作,登台表演。
3、 教师应在学生商量的过程中了解比较“成熟”的方案,然后有意引导该组先上台表演,以引起其他组的思考与借鉴。
4、 教师应及时组织大家对台上的表演进行评议。(特别注意引导同学们首先对表演进行充分的鼓励)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后附图片)
第八单元 金钥匙
三年级音乐备课组
第一课时
课 题:《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星空》,引导学生将视野放置广袤的宇宙;并起到连接、引入整单元教学主题的作用。
2、通过学习演唱歌曲《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使学生能够懂得强烈的求知欲是揭开天地间无穷奥秘的金钥匙。
3、启发学生尝试借助包括顿音记号在内的多种音乐表现手段,由衷地表达歌曲的含义。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是揭开天地间无穷奥秘的金钥匙,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热爱科学探索的决心。
2、理解音乐内涵,并用动作、语言、歌声将之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欣赏《星空》
1、初听乐曲,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2、让学生伴着《星空》这首乐曲观赏一些探索太空、地球的录像或图片(神州六号的有关资料)
3、引导学生将视野放置广袤的宇宙,学生讨论。
三、学唱歌曲《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
1、听《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的范唱录音。
2、提问:这首歌曲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内容,说说片中的主要角色。
3、教师范唱。
4、学生用听唱法小声学唱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加深熟练程度。
四、扩展
1、歌曲处理,教师解释顿音记号的意义与演唱的方法。
2、分组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和力度变化,有感情的、更准确的演唱这首歌曲。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
4、教师小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种太阳》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展开想象,创编简单表演。
2、通过学生朗诵、听赏、演唱、讨论、创编等形式,体会歌曲《种太阳》的音乐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各种相关能力。
3、再次将《星空》作为背景音乐,进一步熟悉这首乐曲。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积极思考、清楚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
2、理解音乐内涵,并用动作、语言、歌声将之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三角铁、双响筒、碰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
1、齐唱歌曲。
2、教师出示一条简单的旋律,请学生分别用加顿音记号与不加顿音记号的两种方法演唱,了解掌握情况,加深学习印象。
三、听赏歌曲《种太阳》
1、导入:
(师)从古至今人类对太阳产生了很多幻想,有关太阳的传说也很多,同学们喜欢太阳、了解太阳吗?
(生)简单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2、播放《星空》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种太阳》的歌词。
3、提问:这位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要种太阳?
4、完整的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5、小组讨论每部分的情绪特点有什么不同,在随着音乐小声摸唱。
6、运用教唱法处理难点,让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合唱等)。
2、歌表演(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律动、朗诵等其他形式)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五、情感升华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种太阳》,曲中的主人公把太阳种了一颗又一颗,并送给了很多需要它的地方。她真的送了很多太阳吗?她把什么比喻成了太阳?
(生)爱心
(师)如果你有一颗太阳,你会把它送给谁呢?今天我们一起播种了心中最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努力,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实现这些理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老水牛角弯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的知识技能为歌曲设计伴奏。
3、依据歌曲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想的能力。
2、理解音乐内涵并用动作、语言、歌声将之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碰钟、响板、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初听乐曲旋律,感受节奏特点。
2、师生互动:在《老水牛角弯弯》的伴奏音乐中进行律动。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老水牛角弯弯》录音,学生聆听欣赏。
2、用“La”哼唱歌曲的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词部分。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奏及倚音的唱法问题。
5、指导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出一个农村孩子天真、质朴、美好的心愿。
6、背唱歌曲。
三、创编活动
1、编配伴奏
碰 钟: × - │ × - │ × - │ × - │
响 板:×× ××│×× ××│×× ××│×× ××│
双响筒: × × │ × × │ × × │ × × │
2、歌表演
理解音乐内涵并用动作、语言、歌声将之表达出来。
四、小结
同学们用各种表演形式表现了歌曲的情感,歌曲唱出一个农家孩子天真、质朴的美好心愿,那么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