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锣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主要用于历史比较悠久的鼓吹乐、吹打乐和佛教、道教音乐中。在苏南吹打、十番鼓、十番锣鼓、福州十番、河北吹歌、山东鼓吹、山西鼓乐。 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组成全付云锣的小锣,大小一样而厚薄不同,有固定音高。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所用云锣正调的音位排列与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成书于1764年)所载十面云锣音位排列相符,是较为古老的排列法。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十面云锣音位排列:宫二六二户。“十番鼓”所用云锣的音位是民间较流行的排列法。 云锣的音位排列,因地区和乐种的不同而有异,音域分别为g1~b2、a1~d3。有一个多八度。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对传统云锣进行改革。 1963年,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赵行如首先制成29音云锣,音域g—f3。 北京民族乐器厂制作的36音云锣,音域#c—c3。 沈阳军区文工团田德忠在29音云锣基础上,制出38音云锣,音域c1—c4。 此外,还有十五、二十六和三十七音云锣(如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3 18:22: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