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是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基地

1
回复
292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5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丰台区中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尝试

丰台分院 闫建中

国际著名学者、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内容,也是“使一个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因为“音乐如此有力地捕捉了我们文化的色彩、活动和生活特点。”“是一种本文化馈赠给我们每一个成员最珍贵的礼物。”(见雷默文《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开放,交流与多元格局的形成,寻求本资源已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提到作为本文化的重要资源高度,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累,种类繁多曲目如烟如海这正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劳动的情感体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如果脱离了母文化,脱离本文化这个根,就谈不上继承、发扬、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更不可能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的主题强调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音乐文化 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中国两亿多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学校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将点点滴滴的中国音乐文化渗透到他们的稚嫩心灵中,使学生们逐步了解了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了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者和未来世界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只有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学习、感受、体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之美,并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中华民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歌、民乐、戏曲、曲艺等民族音乐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遨游、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中华民族音乐传承的主体。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规定音乐教学要“学习我国优秀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作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十项基本理念也将学习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操放在音乐教育的重要位置。这就更说明了音乐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开阔形象思维、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创造性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丰台区中学音乐的青年教师们在近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现状,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她们在全区音乐教学研讨活动中针对“怎样上好民族音乐课”的内容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每位音乐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摸索出不少好的教学方法且教学效果也很好。我作为区音乐教研员也同这些青年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摸索、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并在全区的公开课上展示交流。我选择了四所中学作为“开展实施民族教育”的试点,既:云岗中学(高中)、芳星园中学(初二)、东铁营中学(初一)、南顶中学(初二),由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分别讲一节民歌课或民族音乐欣赏课,江莉老师上了一节高二的“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王瑛琨老师上了一节初二的“走近曲艺音乐;金春老师上了一节初一的“生命之绿——草原风情”;袁沁老师上了一节初二的“美丽的瑶寨欢迎你”。这四节课作为区级公开课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得到听课的音乐教师和各学校的有关领导的普遍赞扬,尤其是音乐教师通过这些课例学到了不少方法新颖、观念前卫的好经验,为推动我区中学音乐教育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这四节课的备课中我多次到各校和音乐老师们一起针对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思路,以《大纲》《课标》中的教育理念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为依据,拟定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采纳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并多次课后到学生中调查教学效果,看学生的喜欢学习程度,听学生的建议后反复修改教案,使这四节以唱歌、欣赏为主的民族音乐综合课成为我们丰台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 激发主体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调动起主体的全员参与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在新课学习之前的情境更加重要,它是一节课的开端,其作用能决定这节课的成败与否。如果新课导入不好学生就象局外人,思维的机器始终不能主动旋转,甚至无精打采,师生两张皮。导入的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则神采飞扬跃跃欲试,甚至提出老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来,整堂课气氛活跃氛围宽松。几位音乐老师在备课前,首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对本节音乐课内容了解程度以及还想知道那些有关知识等,然后再搜集有关资料(视、听)进行备课。南顶中学的袁沁老师在教学初二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前,了解到学生们最想知道的是瑶族人的服饰、有什么美食、及这个民族的民歌什么味儿,想看看真正的瑶族舞蹈,想知道他们每年都过有什么节日,而并非想先知道《瑶族舞曲》描绘出什么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出怎样的情绪,及音乐由几段体构成,每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针对这些袁老师改变以往备课先分析曲目再考虑教学,而是先满足学生最想了解的瑶族风情,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一直保持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袁老师说:“学生想知道什么,我就教什么。”并在教学方法上由知识技能的传授向人文知识与音乐知识结合起来立体教学,为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中将人文知识及作品背景介绍的比例加大到半课时的时间。袁老师采用学生喜欢易于接受的教法确定每个教学环节内容活动,将《瑶族舞曲》的全曲内容进行详讲与略讲,粗听与细听的详略安排,并在课后到学生中间听学生的课后体会、意见等,不断完善改进教学质量。袁老师还和同学们一起在课余间搜集、查找有关介绍瑶族风情的文字、图片资料。有的学生很快就搜集到瑶族有个盛大的节日叫“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引以骄傲的民族英雄,是勇敢、力量、正义的象征。“盘王节”是瑶族人祭祀盘王、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盛大节日,节日期间瑶族的男女老少欢歌跳舞,以自己民族古老的传统风俗习惯欢度节日如:跳龙形舞、举行篝火晚会等活动,类似汉族过春节。这个学生还通过大屏幕给同学们逐一边演示文稿,边讲述“盘王节”的民间传说故事,同学们都听的津津有味儿,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瑶寨。还有的同学根据资料中介绍的瑶族长鼓的外形,用班里的纸篓做出实物后给同学们传看,并边介绍边表演了瑶族小伙子敲击长鼓的各种舞姿,使课堂充满了娱乐宽松的气氛。有的同学还想知道更多有关瑶族的介绍,就问老师“瑶族人常年吃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穿戴有啥不同?”等等。这时袁老师以一曲“欢迎你来我们瑶山寨”唱给同学们听,老师无形中又成了同学们的导游,通过大屏幕展示出瑶寨的风土人情,及文字解说介绍瑶族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民风民俗等画面。这时同学们对瑶族已经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也非常想听一听瑶族的音乐,当一曲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播放完后,同学们很快就七嘴八舌的回答出音乐所描绘形象,脑海中浮现出篝火晚会上瑶族青年男女欢歌跳舞的热烈场面。同学们还通过在老师引导下知道了主奏乐器的音色、音乐旋律对比及节拍节奏的对比及力度变化等欣赏音乐的方法,很自然的将音乐技法与音乐表现情绪结合起来。袁老师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还让大家听了“走进西藏”一歌,音乐开阔、高亢的旋律,粗旷豪放的节奏以及演唱者那宽厚明亮的嗓音,使学生们更加感受到辽阔祖国的民族音乐与劳动人民生活、居住环境及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有学生感慨地说:“祖国的音乐太美了,我们应好好地学习。”袁老师在课结束时,用巴乌吹奏了一段“瑶族舞曲”,让同学们再次感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同学们在意犹未尽中走出课堂。

听了这节课,我区音乐老师们感触很深,大成中学的潘韶辉老师说:“这节课的内容我已经上了七遍了,但仍对这节课心里没底,全曲共八分钟,顾了音乐知识就没有时间介绍瑶族风情,学生不喜欢,课堂效果一直不好,听了这节课我很受启发,我也觉得讲这节课内容老师应在学生兴趣上下功夫去备课、讲课。十二中的于首峰老师认为:在初二的民族音乐欣赏课中,就应该从学生最想先知道的人文常识上入,让学生先动情,而后再讲课本上的内容,这样更符合初二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芳星园中学的王瑛琨老师认为:如果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就上活了,师生互动、创新思维就体现出来了。音乐老师过去普遍认为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不好讲,因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怎样将民族音乐课上的让学生喜欢是目前音乐教师摸索的一个课题,今天听了“美丽的瑶寨”欢迎你一课后深感到只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备课、讲课,学生会喜欢上音乐课的。

二、灵活多样的“教”与“学”法,有利于主体参与学习民族音乐

在新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意境,对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被动的学,学习主体是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音乐中来的,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用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方法,教师创设出问题的意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将学习过程变为积极自觉探索过程,就便于激发创造性火花。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时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恰倒好处,一是应在重点、难点易混淆之处设计问题这样问题较有价值,学生一经茅塞顿开既会记忆终生并能举一反三。二是难易适度,过易学生不屑一顾,难以调动参与,过难学生生畏,有心理负担无积极性。三是提出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芳星园中学的王瑛琨老师在上初二“曲艺音乐”课中的导入提问首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大屏幕出示了“欢迎来到曲苑杂谈”的文字并说:今天是初二(1)班进行的第150期节目,本节目首先有几个小问题问来宾,你知道什么是曲艺音乐吗?生答:快板、相声、双簧、大鼓书等。师问:你喜欢曲艺音乐吗?生答:不太喜欢。师问:你知道一点曲艺音乐的特征吗?生答:说不清楚。师:其实老师知道的有关曲艺音乐的知识也不多,今天咱们在这期的曲苑杂谈中共同学习了解一点关于曲艺音乐的常识,你们想学吗?生:想。师:听说有位同学在少年宫学过快板,我们请他来表演一下好吗?生鼓掌。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对陌生课题距离很快拉近,教师的提问及与学生的交流生活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存在畏惧心理。王老师在课外了解到学生对“说唱音乐”比较陌生,甚至不能区分出什么是戏曲什么是曲艺,就在课上首先从曲艺音乐的特征上讲起,并设置了听、看、说、唱等对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什么是曲艺音乐;她将从网上及其他方面查找的资料做成课件通过大屏幕逐一演示,她还示范演唱了段“西河打鼓”、模仿说了段山东快书,为了让学生再进一步感受大鼓的表演特征她还让学生亲自试着敲击大鼓、击板为她伴奏。学生们还参与演唱了大鼓“黑阿姨”“京都大碗茶”“北京的桥”等,通过用听、看、说、唱使学生真正了解了有关曲艺音乐的知识,并能联系到平常的生活中,例举出影视插曲和由曲艺音乐改编的通俗歌曲等。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和老师在共同探究活动中学到知识课堂效果很好。(此课获2002年全国中小学音乐录像课评比一等奖)东铁营一中的金春老师在“生命之绿——草原放歌”一课中以开阔、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出多种教学手段把民族音乐内容上的生动活泼,师生在欢愉中享受到音乐之美。金老师首先以“马头琴”的音色导入,学生们在熟悉的马头琴音乐中不知不觉地来到内蒙大草原,一曲“万马奔腾”的马头琴独奏展示出万马嘶鸣奔腾的热烈场面,由此引出北方草原族和草原民歌。金老师了解到学生在地理课中已学了我国北方四大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及相应居住的少数民族等人文基本常识,她就在音乐课上多采用让学生视听这些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特征后展开比较、讨论。学生看了大屏幕中蒙族“那达慕大会”中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的场面,听腾格尔独唱“蒙古人”再闭目静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后讨论:“牧歌”给人以空旷一望无垠的情景,如古诗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歌曲曲调悠长舒展开阔,与茫茫的大草原融为一体。“我们的新毡房”、“青藏高原”两首不同风格的北方草原族民歌,及屏幕中出现的天山牧场、哈萨克族的服饰、舞蹈,尤其是新疆民歌强烈鲜明的舞蹈节奏让学生感受了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而师生共同跟唱“青藏高原”同体验藏族音乐中那开阔、高亢、明朗的藏族民族风格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比较、感受、总结出了北方草原族民歌各异的音乐风格特点来,这时侯金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能充分展开形象思维进一步感受、体验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师问:我们刚才听了动听的草原民歌看了美丽的草原风景,同学们想不想也高歌一曲赞美我们的祖国呢?生:想。师宣布:“草原赛歌会现在开始!”(前提是会唱一句就行)这时的学生们以草原小主人的身份开始几人一组自由结合热烈地商量起来,尔后他们争先恐后地唱起了“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北京的金山上”、“大板城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凡提”、“嘎达梅林”、“掀起你的盖头来”、“娃哈哈”等等。学生们越唱越高兴甚至当众,无拘无束地表演起来虽然很多学生只唱了一两句,但这节课着实地让学生们在和老师的共同参与学习音乐中感受体验了 民族音乐之美。这节课的小结是学生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之后金老师再一次点题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教育,师小结:生命绿洲是祖国的宝藏,草原人民生活在幸福之中,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兄弟,我们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热爱民族大家庭,保护好每一片绿洲让祖国更美丽。(此课例已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教材培训示范课,并得到很多省市音乐教师的好评)

三、运用合理思维引导主体探究、学习,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许多事实证明:各类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联系实际的机会,这种联系实际应该是在合理思维引导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满足学生自我实践的需要。云岗中学的江莉老师在高二的“中国民歌”一课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不是单纯的只让学生听听南北茉莉花,讲讲两首歌曲的相同与不同风格,而是借教材内容把这节课引深到当前学生最敏感的流行音乐、现代音乐、通俗歌曲等和学生一起探究讨论。江老师在导入中首先出了几个很简单的话题:你会唱民歌吗?你会说家乡方言吗?引起学生的关注,接着江老师说:我是从四川来的我用家乡方言给同学们讲几句话。课堂气氛顿时轻松起来,不少学生也试着用方言说出:俺是山东人;阿拉上海人;俄是陕西人等。接着江老师又用方言唱了一曲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束槐”,同学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比欣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他们从屏幕中观看了苏州园林、亭阁、小桥流水又看了河北大平原、北方农村节日情景,根据我国南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及人文差异讨论总结出:南北方地形、气候的差异,又由于生活习性、性格方言不同使得南北方民歌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表达爱情的民歌风格也不同。此时江老师并未简单的总结,而是进一步引深课题内容,她就现代音乐与古老的中国民歌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你喜欢中国的民歌吗?为什么?如今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音乐、现代音乐及外来的摇滚、爵士乐各种风格的流行歌曲、组合等成为青年们欣赏音乐的主流音乐,江老师认为:高中的民歌欣赏课不能仅将教学目标订在让学生辨别、学唱、小结的基点上,而是怎样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能终身受益,只有了解了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并通过大量事实在不强求学生的兴趣上,让学生自己通过看、听、唱、辩来分析总结民歌的魅力,来说服学生自己是他们自发的从心里对我国民歌产生兴趣。江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有说“喜欢”的也有说“不喜欢”的,并且都阐述了各自的理由。江老师又提出:你认为民歌的前景如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是辩论结论如下:1、民歌有前景但那是中老年爱听爱唱,青少年们爱唱爱听节奏明快激烈的现代音乐。2、民歌太土离现代生活太远了前景不太广阔。3、原汁原味的民歌更能表现出我国不同地域的音风格特色是有生命力的。教师在辩论后放大屏幕:原汁原味的蒙族独唱歌曲《森吉得玛》、其间有文字介绍、广西民族音乐节上“黑鸭子组合”在强烈的人潮欢呼声中、在强烈的灯光音响效果下演唱的由摇滚节奏改编的“森吉德玛”听由成方圆演唱的爵士风格的江苏“茉莉花”;视听歌剧《图兰朵》中童声合唱“茉莉花”;视听斯琴格日勒用电吉他自弹自唱、由藏天朔电声乐队伴奏的“青春舞曲”。学生们感受了这些不同形式演唱的民歌后再次讨论起来,并发表各自的观点,多数同学总结认为:民歌是通俗、流行歌曲的“根”,民歌的节奏、速度、伴奏形式、演唱方法改变后看似是现代通俗歌曲,实际仍未脱离原始民歌的风格,有些民歌与外来音乐融合后好似变味了仔细品味还是中国民歌只是感受不同罢了。但是无论千变万化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仍能听的出来。他们还例举了不少由民歌改编的通俗歌曲。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真理,并和老师一起总结出:1、具有本土地方性的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仍前景无限并且更加具有生命力。2、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最后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高唱了苏格兰民歌“天长地久”。这节课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比较,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理解音乐的课题中,并且主动思考、探究出一些过去疑惑的问题,对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起了很好的作用。

四、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利于主体参与学习民族音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活动,新的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感知开始的。如果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参加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课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音乐,调动情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我区的四位青年教师在音乐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她们平时注意积累资料利用节假日跑了北京很多音像书店,搜集资料并和学生一起制作演示文稿,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课上全方位的获得了大量直观的音乐常识,也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了积极的作用。四节课中教师恰到好处地展示出学生想了解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们在无意中在愉悦中喜欢学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有的学生曾说:这样的音乐课我们愿意天天上。

实践证明:音乐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积极的音乐活动中学习音乐,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将民族音乐教育的内容有效的开展起来,常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更加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之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得更加灿烂,使青少年真正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发表于 2008-12-5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的传承的历史使命应落在各艺术专业院校身上。作为广大的非专业学生只能够适度的欣赏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并且对京歌的欣赏优于对传统戏曲。音乐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任何试图将音乐作成试卷考试的做法都是极其可笑和可悲的。音乐的教育就是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就是我国的先贤孔子所说的“成人”教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5 0:09:4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