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说不....

17
回复
137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9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内容质疑

摇蜜

【内容提要】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音乐教学理念正逐渐被音乐教师所接受。但现行音乐教材如何适应现代中学生,如何贴近生活实际,如何使教师能操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音乐功能  教材内容

 

 

新课程的一切理论或者是理念都非常好,各项工作也是开展的轰轰烈烈,可作为一个乡镇音乐教师,经历两年的新课程实施,总感觉有那么些别扭,不得不在此一吐为快。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本人认为,这是音乐的终极目标,不应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现行目标,就象现在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能直接叫共产主义一样,所以我们似乎也可以把现在的这种做法称作音乐教育的大跃进时代。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切急功近利、不顾现状的做法会被时间和结果证明这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可现在的教育现状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音乐课把审美功能放在第一位,就相当于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就要讲究小康生活了。所以本人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正视现实,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教材是最好的见证,因而本人认为现行的教材必须进行修改,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        现行教材的音乐教育功能有失偏颇

音乐的三大教育体系都告诉我们,学习音乐应该结合人体的动作,运用人体最本质的乐器——人声,进行和乐,去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特别是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做一个倾听者,更需要学生成为其中的表演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功能定位是审美功能,于是我们的教材也在最大的程度上采用了各种纯音乐欣赏,笔者查看了现行小学和中学的教科书,发现纯音乐欣赏曲目占了一大半,外国曲目所占比重甚至超过祖国音乐曲目,无论是柯达伊也好,奥尔夫也好,他们都强调了歌曲的重要性,强调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我们一直推崇他们的教育体系,但在编排教材的时候就相违背了体系的中心思想。柯达伊强调学校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应该以歌唱教学为主要内容,强调合唱对学生的影响,集体完成的音乐作品更可以培养人的合作与协作的高尚品质。奥尔夫则强调学生不是作为倾听者而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到音乐中去,亦奏亦舞,提高学生的音乐敏感和反应能力。

二、        音乐教材的编排缺乏实用性

在讲究实效的经济社会,一切都首先跟实用挂钩,解决了实用后才会去思考它的美观,放在音乐上也是如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她的实用价值,其次才是审美价值。音乐的实用性很强,但首先应体现在娱乐上。“击节而歌,踏歌起舞。”这个时候想的不是这样唱好不好听,这样跳好不好看,而是从中感受到愉悦的心情,谁也不会去关注唱得如何,跳得怎样,从各少数民族的集体舞看,或者从原始的音乐舞蹈看,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情。更有人提出,音乐的起源是源自人性的恐怖,因害怕而唱而跳,相当于我们在黑暗的夜晚回家,用歌声壮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表明音乐首先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产物,可我们现在都把这最基本的作用给抛弃了,甚至连表演都成了个别优秀学员的专利,这跟我们祖宗创造音乐的初衷应该是相违背的吧?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希望能够马上就能模仿着参与表演的,但我们的教育内容有哪些是可以让他们拿出来的呢?是讨论贝多芬?还是讨论《天鹅湖》?学生要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要实实在在的可以马上用的,比如歌曲,特别是流行歌曲,他们马上就可以表演,马上就可以进行再创作,我们不能提供给他们表演展现的舞台,但我们连表演的可能性也给剥夺了,有谁能马上就可以演奏那些个世界名曲?我们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告诉他们应该听到什么,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乐曲在以后的音乐、艺术课程中还是重点欣赏学习曲目。

三、        音乐教材的编排缺乏时代感

 中学生的音乐心理表明,特别是初中生,他们对音乐的偏好一般都表现为热衷流行音乐,他们热爱快节奏、重节奏、歌词通俗、模仿容易的流行音乐,这与他们的快速发育、渴望成长、情绪易波动、青春期躁动、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生理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代的年轻人都是如此,希望有新鲜的不断变化的音乐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注重音乐的娱乐性更超过音乐的审美性,80年代的学生喜欢霹雳太空舞,现代的青年学生喜欢街舞,民族性很强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喜欢他们自己的舞曲和舞姿,在这些音乐中,他们会感觉到其乐无穷。这其中有大量的优秀的学生,他们喜欢用这些近乎疯狂的肢体语言和歌声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找快感,完全放松自己。新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使每个同学都能从中受益,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活动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只具有普通公民的音乐素质。那我们的音乐教材又是如何编排的呢?我们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了吗?我们接触的毕竟是普通的得不能再普通的公民教育,是大众教育。他们不可能成为素质极度高的民众,他们只需要学会能唱歌,能跳舞就足够了,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和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至于希望学到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那是应该比较喜欢音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得到乐趣的那部分学生。

四、        音乐教材的编排与教学条件脱节

音乐是音响艺术,需要绝对好的音响效果,但现在的学校一般不可能配备非常完善的音响设施,而如果没有好的音响效果,让学生欣赏好音乐那只能是丑化音乐,倒不如不用,但是教材上如此众多的欣赏曲目,又怎能是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所能应付得了的?有些配套音乐甚至录制质量就极差,于是上课就会出现你放你的,我想我的,反正老师最后一定会告诉同学们需要从中听到什么的,即使听了,也是云里雾里。好音乐必须再三的聆听,需要有生活相似情感经历才能感悟音乐,我们的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似的欣赏。教师认为是重要的,往往是学生所不在乎的,不能说我们的学生素质低,而要扪心自问,在音乐的教学上,我们是否在做拔苗助长的事!回过头想想自己的初中音乐课吧,那时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不要自己成了专家了,就给些专家们喜欢的音乐给孩子们。

 

五、        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们现阶段的欣赏水平脱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育呢?学生能够看到的只有“超级女声”类的音乐娱乐节目,我们的家长如果不是为了有艺术特长加分、或为了考艺术学校而学习音乐的各项技能,有谁能真正喜欢音乐教育呢?毕竟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必须是有主课副课之分的。极小部分学生的学习又回到音乐的精英教育了。我们的教材能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呢?是否有力量跟媒体音乐做抗衡?如果我们的教材还是停留在古典音乐,经典音乐,学生是否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古人的音乐那都是在士大夫以上的阶层消遣和寻找知音用的,音乐真的是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所谓曲高和寡,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已经到了阳春白雪,又岂是我们的学生这些下里巴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北的“二人转”能够开展得如此如火如荼,是跟它的社会基础分不开:在广闻乐见的基础上,经过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大大提高;西欧各国观众喜欢贝多芬、莫扎特,跟他人民的素质修养文化水平及人民的社会基础也是大有关系的。我国的小城镇文化总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去观看各种方式的演出,特别是大剧院的高水平演出,一个是经济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却在于文化素质修养的低下。现行的音乐教材内容很多都是超出了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要知道,只有去过演出现场的人才会真正喜欢到爱上到投入高雅音乐的。

总之,新课程的推行是确实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受欢迎的是印刷精美的课本,是有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但教材内容却不敢恭维,相对旧课程来说,是同样的教材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比过去的更晦涩难懂,教师也越难操作。是否我们的教材编委能真正深入学生中间?深入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小城镇学校中间?笔者希望我们的教育专家不但把新的教学理念推向教学前线,而且能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合适的教材。

 

 

 

参考书籍:

一、新课程教材(小学、初中)

二、《音乐课程标准》

三、《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四、《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五、《音乐心理学》

六、网上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心得(一、二、三、四)》

七、网上论文《音乐起源于“恐怖” 》

 

    

 
发表于 2006-3-20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苦恼,如:教材和光盘内容不同:歌词和曲调与教材中的不一致.还有要在很少的课时里,完成很多内容,孩子难以接受,而且有的内容难度太大.说是可以有选择的选用教材,可领导不这样看,她希望人人都能做到,这简直是天方夜谈!!!!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6-3-20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说不吗?我好想说
 
发表于 2006-3-20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死板过时不说,啥都不新颖

 

现代音乐都没人研究了?如果古典现代结合起来,才比较客观

 
发表于 2006-3-29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的歌曲还是蛮好听的,比以前的歌曲要好,学生很喜欢唱,但初中的教材内容还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很难上,他们除了流行歌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让我一直很头疼。
 
发表于 2006-3-30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的生活水平,那基本是大康时代罢

福建的生活水平,那基本是小康时代罢

甘肃的生活水平,可能基本是温饱状态罢

优秀的学生不能再让他们做加减运算,而要去做乘除。基础不好的还是多做些加减,少做乘除啊! 莫不可让基础好的做不到乘除,那是耽误别人;亦不可让基础差的拿不到加减的题目,那也是耽误人家!这可如何是好~! 

yaomi老师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啊! 欢迎大家踊跃说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体悟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17:20:4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4-4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说得非常的好。我现在是天天我空了心思地向上好音乐课,可是音乐课上好又是那么的难。真的很难!上课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挖空心思地调动他们。平时都感觉要向上公开课那样做秀了,可是音乐课还是那么地难上。现在的音乐教材实在是太跟不上时代了,就拿初一的音乐下册《难忘岁月》来说,这种革命歌曲连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爱听的,毕竟这是反映上个时代,反应文革的。要去听这种音乐还非得带点目的性不可呢,所以现在的小孩谁又喜欢听这种呢?我真是挖空心思地想换着法子地上音乐课呀!现在这个教材都快把我折磨死了。哎,又有什么办法呢!!

 

 
发表于 2006-4-6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是挖空心思地想换着法子地上音乐课呀!现在这个教材都快把我折磨死了。"7楼的朋友你说的太好了。。。我也有同感啊
 
发表于 2006-4-10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编成这样一点都不奇怪,第一线教师没资格编,有资格的又不是第一线的,从所编内容就看出他(她)们所爱所好.一线教师的苦,说不的岂止是教材?
 
发表于 2006-4-10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呀  

我也很难过

中国的音乐教育真可悲呀

 
发表于 2006-5-15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小学的教材比以前进步很多,只不过目标确实订得太远了,内容也过多,要完成教学内容很不容易,我的同事们也有同感。
 
发表于 2006-5-16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内容写得非常精彩,针对性很强.确实,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最根本的问题,现在的教材还是老一套,歌唱\欣赏加乐理及简单的琐碎的游戏之类,缺乏音乐教育中教材编辑的层次性\逻辑性\螺旋性,从而导致教材的使用性\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差,这是教材的弊病.新教材没有大的改良,所以,音乐教育真是困难重重.
 
发表于 2006-5-19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初中教材,学生一听里面的歌曲,就觉得幼稚,好笑/

编写者低估了初中生的智力能力,太低幼了一点。

而且,编写者非常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将一些他们以为是流行通俗的音乐带进了教材,遗憾的是,他们根本就跟不上学生认为的流行。学生对以前的正统音乐起码还有一点尊重,认为是高雅音乐,还能跟着学习,而这样的流行音乐让他们既不尊重,又觉得过时了嗤之以鼻。弄成了四不象。也没有达到编写者的初衷。

 
发表于 2006-5-22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的朋友你说的太好了。。。我也有同感啊
 
发表于 2007-3-13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编成这样一点都不奇怪,第一线教师没资格编,有资格的又不是第一线的,从所编内容就看出他(她)们所爱所好.一线教师的苦,说不的岂止是教材?----------看得透!说的太精辟了!
 
发表于 2007-3-17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仅反对新课表,而且现在还不太赞同奥尔夫教学法。生搬硬套国外的音乐教学理论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最近我开始着手研究孔子乐教的当代意义。我想这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

 
发表于 2007-3-17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仅反对新课表,而且现在还不太赞同奥尔夫教学法。生搬硬套国外的音乐教学理论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最近我开始着手研究孔子乐教的当代意义。我想这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

 
发表于 2007-6-4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得不到学生的喜欢,自己经常在问自己,难道自己不尽责吗?还是自己的知识落伍了,其实不是这样,可能和学生沟通的不够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