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教学案例,如何应对课堂的偶发事件

5
回复
249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6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悠然不尽  余味无穷

                             —浅议音乐课堂“生成”的应对

鄞州区云龙中学    徐微娜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敏锐的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案的束缚,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学生的智慧就会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只要教学存在,就有教学“意外”生成。那么,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意外”生成,让“意外”成为悠然不尽,余味无穷的宝贵资源呢?现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镜头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吗?

   生:(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学生叫起来):知道。

   生1: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满意状)对,那你们谁欣赏过《梁祝》?(大部分同学摇摇头,有个别学生哼唱了几句化蝶)

   生2:(突然大声地说):我去过梁祝公园。

(其它同学也呼应起来,我也去过,我也去过……..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老师显然没想到这个环节,皱皱眉头。)

   师:那请同学们谈谈去梁祝公园的感受。

   生2:我是爸爸带我去的,梁祝公园好大,我们在草地上放风筝,玩的很开心。

   生3:我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上面盖了玻璃,下面是一堆石头,我觉得一点也不象坟墓。

   生4:梁祝公园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雕像,老师这是他们的原形吗?

   生5:老师,听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人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人,是真的吗?

   师:是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确实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人,据说梁山伯是…………(老师滔滔不绝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地讲给了学生听,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时间已经过去了20分钟,但梁祝的音乐却还没响起……)

感想一:节外生枝,淡化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淡化了自己原来的教学目的。镜头一就是如此。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没有采取回避的措施,而是迎合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谈对梁祝公园的感受,接着又大谈历史。从新课标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看,这种做法是好的。如果这时教师能正确地引导,完全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梁祝》上来,但遗憾的是,到最后变成了“历史课”。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他们的主题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以期待学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因此,在我们音乐教学中,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的活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音乐课堂犹为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内容是丰富的,有的生成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对教学有利,有的不利。我们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里全都处理完,这就要求我们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生成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进行删选。对于那些次要或无用的生成资源,教师可以转移话题、果断地截住话头,不可过分展开,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使教学目标在节外生枝的问题中逐渐淡化!

镜头二:

   教师上《非洲的灵感》时,为了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非洲,播放了一段非洲的舞蹈。正当同学们看得聚精会神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转头一看,原来是班上两个最调皮的学生在模仿非洲的舞蹈,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向他们走去,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两个男生紧张地低下了头,好象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

老师走到他们前面笑咪咪的说:“想不到我们我们班还有两个‘舞林高手’啊?”

其他同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老师又说:“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段好吗?”“好”同学们热烈地鼓起了掌,旁边一位同学说:“老师,他们会跳街舞。”“是吗?”老师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是的”、“是的”更多的同学叫起来。“那好,我们就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大家热烈欢迎。”老师说完,带头鼓起了掌。

两位同学在老师再次鼓励下,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热烈奔放的街舞,赢得了满堂的掌声、喝彩声。他们也是激动溢于言表。

这时老师乘机引导同学们找找街舞与非洲音乐的联系,并归纳非洲音乐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两名男生代表班级参加了校元旦文艺汇演,他们表演的街舞获得了二等奖。

感想二:节外生枝,造就精彩

   音乐课堂教学中,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打乱老师原本的教学流程。如果教师采用的处理方法、手段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镜头三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更不能对差生心存偏见。学生模仿跳舞可能不是故意的,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课堂气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镜头二中的教师无意间发现了两名男生的特长,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音乐潜能得以开发,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音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们智慧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让学生们的智慧之花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

镜头三:

音乐课开始,老师带领学生正在复习歌曲《摇篮曲》。午后的阳光庸懒地照进教室,同学们显得无精打采,歌声也有气无力的。老师听了一遍很不满意,站起来想调动一下气氛,发现后排一名男生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她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已经把姚定同学催眠了。”

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同学,在一片笑声中,那名男生不好意思的抬起了头。

老师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这种天气下唱《摇篮曲》确实想睡觉了,有一名聪明的音乐家,专门创作了一部可以帮我们赶跑瞌睡虫的乐曲,你们想听吗?”

 同学们都笑了,“想—”,有的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乐曲”

 老师笑咪咪地说:“不信你们可以趴下来睡一下。”

同学们将信将疑地趴在桌子上,老师播放《惊谔交响曲》。当音乐响起,很多学生闭上了眼睛,过了不久,一声巨响,同学们都从座位上惊跳起来,愣了一下,才回味过来,互相哈哈大笑,认真地聆听起音乐来…….

接下去的课师生都很投入,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自不在话下。

感想三:适时放弃,彰显智慧

   欣赏《惊谔交响曲》显然不是老师预设的,学生在天气情况下表现出昏昏欲睡的状态,影响了课堂气氛,破坏了教学环节,镜头三中的老师果断地放弃了原先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的精神状态,选择了《惊谔交响曲》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跟着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思路走,老师对于学生预料中的表现或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于那些消极的表现,尴尬的答案往往不够重视,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适时放弃也能体现教师的一种智慧。

布卢姆曾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意外生成,处理这些意外时,我们要有一些创造精神,既要把握好预定教学目标,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学会随机应变、转弊为利。我们不妨以渴望的心态去寻找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痕迹,及时调整课前预设,为学生让出空间、时间,给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对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正确的引导,积极有意义的生成要导得开,切记生成泛滥成灾。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发表于 2006-5-6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启发很厉害啊

 

 

 
发表于 2007-4-16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7-4-24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思想,

 
发表于 2007-4-25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头一:如果老师是公开课,确实有问题,这样是完成不了教学目标的了。如果是家常课,跟学生唠唠野外趣史,是可以增加教师魅力的。对墚祝的研究有很多学说,教师能在讲解的同时把历史地理文化知识渗透进去,并不离开墚祝的故事,个人认为学生会因此而更认真地在下一节课倾听乐曲,并会有自己的理解。
 
发表于 2014-3-22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很实用的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