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艺术欣赏教师用书(第三十三课)

2
回复
96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3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十三课

教学目的

一、通过对巴赫《C大调前奏曲》、肖邦《c小调练习曲》、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三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领会无标题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蕴涵的情感。

二、介绍两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肖邦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教材分析

一、《C大调前奏曲》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的第一首乐曲《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德国作曲家巴赫1722年、1744年为键盘乐器创作的两卷前奏曲与赋格曲集。每一卷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建立在所有的大、小调上。两卷加在一起常被称为“四十八首”。

早在17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即实行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等分的半音的律制。这种律制使所有的半音相等、转调更容易,扩大了钢琴的调性使用范围。巴赫为在实践上推广这个科学理论,l722年根据这一律制创作了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1744年巴赫又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卷,同样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由于巴赫的大力提倡,自此以后,十二平均律成为钢琴等键盘乐器及其他乐器通用的律制。

《平均律钢琴曲集》不仅是律制上的创造,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很高。前奏曲具有形式自由,曲调流畅,带即兴性的特点。赋格曲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有三、四、五个声部,两者既形成对比又起着互补的作用。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律理论的优越性,其赋格标志着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套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

作为曲集上卷的第一首乐曲──《C大调前奏曲》则是从没有升、降号的调性──C大调开始。乐曲一开始就是一个流动的音型,它的骨干音主要是C大调的domisol三个音组成的和弦。但是,它们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先后出现,这样的音型就叫做“分解和弦音型”,这首乐曲从头至尾贯穿着这样的分解和弦音型,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旋律,功能化和声的进行,重属、副属和弦的巧妙运用,加上细腻丰富的力度变化,使这首乐曲具有平静而明朗的抒情色彩。如果我们细细地品味,还会从中领略到巴赫音乐所特有的广阔、内在、深沉的意境。

这首《C大调前奏曲》后来由19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古诺(18181893)在分解和弦音型上添加了一个圣咏式歌唱性的旋律声部,改编为小号或大、小提琴独奏曲和声乐曲,并题名为“圣母颂”。这首改编曲既保持了原曲的风格特色,又加强了旋律性,更易于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二、《c小调练习曲》

课文中对这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音乐语言等有较细致的分析介绍。

肖邦的创作几乎全是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他的作品第十号《十二首大练习曲》中最末的一首,肖邦共写有27首练习曲。

c小调练习曲》是一个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课文中所引的“充满战斗性和英雄性的音响”是引子。第一部分的主旋律为右手八度弹奏的“刚毅、果敢”的主题,左手则为快速滚动的十六分音符的“音流”。第二部分在调性上变换急促、音调上旋,使矛盾冲突达到高潮。第三部分为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在逐渐低沉的“缓冲状态”下,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在四个响亮的和弦之后结束全曲。

三、《如歌的行板》

课文中的音乐分析较为详尽,教师可参照讲解。第一音乐主题为悠长缓慢的民歌音调,多处的四度音程下行充满了“叹息”、抑郁感,具有较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

这段旋律课后要求学生背唱。

四、作曲家介绍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l750)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德国古典音乐的重要奠基人,也是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音乐之父”之美称。1685321日生于埃森纳赫;l750年卒于莱比锡,巴赫8岁时父母双亡,寄居于兄长处,并从其兄学键盘乐器等,进步迅速。15岁起独立谋生,在吕讷堡圣米夏埃尔教堂唱诗班任歌手三年,以后就专门从事写作和演奏键盘乐器。l7031707年任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的教堂管风琴师。17071717年在萨克斯──魏玛公爵的教堂内任管风琴师,这时他已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管风琴曲和宗教康塔塔。1717年移至克藤,此后六、七年间是巴赫一生中处境较为顺利的年代,也是创作上丰收的年代。许多重要的代表作品产生:《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1722)、《勃兰登堡协奏曲》(172l1723)、小提琴独奏奏鸣曲(约l720)、大提琴独奏奏鸣曲(约1720)、《创意曲》(1723)等。1724年,巴赫以其《约翰受难曲》争取到莱比锡托马斯教堂乐长的职位。在莱比锡巴赫度过了他的余生,写下了265部宗教康塔塔、6部经文歌、5部弥撒曲、4部受难曲、3部清唱剧等宗教性乐曲,又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卷(1744)、《意大利协奏曲》(1735)及大量其他作品,包括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未完成的《赋格的艺术》。

巴赫在世时,他的作品很少出版,一般仅靠手稿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流传。当时他仅以管风琴演奏和乐器鉴赏而小有名声。一直到他死后多年,特别是19世纪初,他的祖国才像发现了新的行星一样,重新评价了巴赫,敬奉他为德国民族的骄傲、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现在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从巴赫沉重、含蓄又略嫌暗淡的音乐中,可以领略到一种精神,那就是18世纪上半叶德国民族所经历的痛苦、磨难,以及包含在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中的深刻的哲理性的思索。

肖邦 1810222日生于华沙郊区,自幼表现出良好的音乐才能。1826年进入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在钢琴演奏和作曲两方面显示出惊人的才能。1830年赴巴黎,从此在西欧各国从事音乐活动,再也没有回过波兰。18491017日,肖邦病逝于巴黎。

肖邦成功地创造出富于个性的键盘写作艺术,开拓了传统界限和声的表现力。他的主要作品都是钢琴曲,其中协奏曲两部,独奏曲主要为27首练习曲、19首夜曲、25首前奏曲、17首圆舞曲、5l首玛祖卡舞曲、12首波洛涅兹舞曲等。

教学建议

一、听赏前,可简要介绍一下作曲家和作品,但不宜过多占用时间。

二、可让学生比较这几首作品的表演方式、情感内涵。在听赏后讨论音乐不借助诗歌、绘画等具体媒介是否也能表情达意。

 

 
发表于 2006-5-18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提供的教学资料!
 
发表于 2006-9-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