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小学合唱教学初探(转载)

7
回复
125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4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但如何在小学建立合唱队,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便成了摆在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声音训练要有适当的方法。为达到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合唱队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并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少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姿势,要求他们做到:①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②双脚稍稍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要站稳;③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④面部表情要自然,还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的内容而随时变换表情。

2.呼吸——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静坐练习。指导学生会坐,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两手贴在肋下(约2-3分钟)。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中常犯的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②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隔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感觉到发酸和累。这样做让脯肌得到了锻炼。这种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③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进腹部、肚脐、腰围处(膈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①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P”的力度。这种练习既锻炼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②吹蜡烛练习。点上一根蜡烛放在人嘴前约一米的距离,吸好气将蜡烛吹灭,从烛火的晃动来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③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入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这种练习可锻炼膈肌的控制能力,也能训练合唱队同学看指挥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在每位队员都基本上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再进行合唱呼吸训练,即整体齐呼吸、声部交错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等,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渐引导学生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以适应不同力度,不同情感,不同技巧的合唱曲的表现。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特别是七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为男女孩子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自然音域为十度左右。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演唱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起音大致从d2音开始,用母音“U”和哼鸣进行训练。这是因为d2音是必须用头声才能唱得出来的音高,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可采用一些练习曲进行演练。

(2)吐字咬字——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使之逐步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带“a”、“o”的母音进行训练。

(3)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训练是关键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讲共性.可以说合唱艺术就是合作的和声艺术。它就像一块布.每位合唱队员的声音就是构成这块布的丝,只有纵向的不行,只有横向的也不行,而当丝丝缕缕和谐统一交织在一起时,这块布才完整美观。所以互相合作曲训练极为重要。通过训练,要使学生在练习合唱时不能只管自己声部,还要学会听另外声部组成的和声效果。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和声感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训练是保证

演唱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只有调动好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才能真正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去感动别人。比如在排练《跨世纪的新一代》合唱曲时,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通过实地观察温州十大建设项目,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跨世纪的金鼓已敲响。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未来需要他们。因此,我对这首歌进行了艺术处理:前半段领唱,要求唱得铿锵有力富有朝气,后半段合唱,唱得舒展宽广,与领唱形成对比。在演唱技巧上,要求学生稳定地掌握好八度和六度的大跳音程,唱足各声部乐句尾长音的时值,注意和声的丰满,唱好两声部动与静的旋律,形成了音乐此起彼伏的效果。

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去探索。以上种种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愿能和音乐界内各位同仁一起努力,为小学的合唱活动,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发表于 2006-5-24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妞送来该区第一份帖子。

 
发表于 2006-5-24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em17]
 
发表于 2006-6-6 0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赵洪啸在2006-5-24 13:58:00的发言:

谢谢小妞送来该区第一份帖子。

赵老师客气了!该说感谢的是我,谢谢您为我们音乐老师搭建了一个音乐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到许多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sxszs在2006-5-24 18:49:00的发言:
 辛小妞传来的《小学合唱教学初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合唱训练中的的常用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认为合唱训练中最困难的是使学生获得气息的支持。在我的经历中似乎学生通过放松、用“闻香花”、平躺来体会吸气的位置比较容易做到,“呼”对他们来说相对困难一些,往往气息到位了,一发音气就全撒了。用“S”、吹蜡烛、间隙送气都是很好的办法,我一般还会借助其他一些办法来让学生获得气息保持的感觉,如“撑皮带”、手托重物或让学生两两掌心相对对抗等,当然要提醒学生不能过分,不能僵硬。

      声音的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合唱提倡“轻柔美高”,位置不高严格地讲音是不准的。所有声部在高位置上歌唱才能获得泛音丰富、纯净的声音,这一点杨鸿年教授做得比较好。

      当今合唱又回归到“直声”,吴灵芬教授对此非常强调(好像马革顺老先生还是允许有一点的“波动”)。我是比较认同吴教授的观点的也一直尝试这样做。童声天生就是直声,我们的很多老师没有用好这个宝贵的资源,让孩子们模仿“成人”的声音,还有意加上“波动”,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您的“撑皮带”的方法不错,我马上实践一下!另外您的观点我很赞同,以后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6-8-10 0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这样的文章要多发一些呀!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