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比较中外音乐教学差异指出音乐教育不应过度技巧化

2
回复
51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小让孩子学习音乐是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向。一些音乐教师估计,在我国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学钢琴热为特征的儿童音乐热势头不减,仅上海每年就有约10万琴童。但中外音乐教育的追求不同,家长的期望更不一样。日前在沪举行的“第十届晨兴音乐桥”开营式上,加拿大皇家山音乐学院院长保罗·道尼恩和上音附中校长赵晓生比较了两者的差异。

  对音乐的感受比单纯技巧有价值


  保罗·道尼恩和赵晓生认为:中国学生很早就进入专业训练,年轻时通常都比西方学生的演奏技巧高;而西方学生对音乐的整体了解和感受,对音乐史和文化背景的知识更多,视野更广;中国学生的独奏能力相当好,西方学生有较多的协奏经验;西方学生阅读新谱的能力稍强于中国学生,但中国学生有非常敏锐的听力,耳朵的训练非常好。   

  保罗·道尼恩说,在皇家山音乐学院,人们相信人类的精神能通过艺术得到最真实和彻底的表露,他们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质。而一些内行人反映,我国一些音乐教育机构,往往将音乐教育简化为一种乐器教学和技巧训练,而过度技巧化使学生只会按乐谱弹奏,不能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学音乐不应为了一块“敲门砖”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钢琴训练往往视同“敲门砖”,使之成为升入自认为好学校的捷径。一些专家介绍说,在美国、日本也都有一些父母会让孩子学习音乐,但训练的目的却完全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能在艺术训练的过程中获得创造力和感受力,这些孩子今后可能是做医生、律师或宇航员,未必去当一个钢琴演奏家。日本人要求孩子研习钢琴,是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因此,一些音乐教育专家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素质培养的魄力,不仅仅是为了造就音乐家,而是要着眼于下一代的综合素质。

作者:苏军    来源:新浪   2006-7-19    

 
发表于 2006-8-5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
 
发表于 2006-8-6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孩子确实很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