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第一、三册苏少版音乐教案谁有啊

6
回复
120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5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救急!第一、三册苏少版音乐教案谁有啊?

各位帮帮忙。

 
发表于 2008-11-27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唱:《七个小兄弟》、《乃哟乃》。

听:《Do-Re-Mi》、《我是小小音乐家》。

奏:竖笛发音练习sollasi

动:展示与评价。

教学重点:

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勇于参与音乐集体活动,能与同学们合作,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难点:

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称,掌握其时值,并能迁移到实践情景。

课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和表演《Do-Re-Mi》。

教学目的:

聆听和表演《Do-Re-Mi》,走进音乐的世界,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听和表演《Do-Re-Mi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导学激趣。

1、动一动

学生随着《Do-Re-Mi》的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猜一猜。(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今天教师要给你们大家介绍七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让学生听赏歌曲《Do-Re-Mi》,让七个同学扮演七个简谱音符卡通娃娃,余生一边欣赏,一边表演。

3、议一议。(复听歌曲,深入感受)。

师:有谁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叫什么?是哪一部电影的插曲?

师介绍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议一歌曲的情绪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

4、演一演。(参与表演,加深体会)

用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和歌曲中所表达音乐形象的体验。

1)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位同学扮演老师,表演歌曲的领唱部分,其余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戴上头饰分别扮演doremifasollasi七个小音符,表演歌曲的合唱部分。

2)相互评价。

让全班同学在唱唱、跳跳的同时展开相互评价,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欣赏和表演水平。

二、感受探索自主学习

1、小音符的本领。

师:这七个音符就像是童话世界里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能变化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曲调。现在请你们跟着琴哼哼、唱唱,请你们谈谈小音符为什么能变化出这么多的曲调。

2、小组展开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3、小结:

小音符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所以能变化出这么多曲调。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厂家体验,自主学习,学会唱歌曲《七个小兄弟》。

2、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接近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七个小兄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对歌曲能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七位同学来扮演doremifasollasi七个小音符,并放歌曲《Do-Re-Mi》,跳一跳。

2、问:这七个小符为什么能变化出这么多曲调?个别生回答。

二、引入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学习

1、播放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录音,请生听辨歌曲旋律在节奏变化后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感情音的高低、长短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让生反复听赏、感受、体验。

2、听辨歌曲中(14小节)与(2124小节),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让生讨论、交流。

3、弹琴,指导生学唱歌曲。

4、分男女生进行演唱。

5、表演与创作

1)请七位高矮不同的学生扮演《七个小兄弟》角色来进行表演,感受歌曲中时值的长短及音的高低。

2)让生做一个创编旋律的游戏,把学过的节奏用五个小兄弟来代替,去掉47

3)教师伴奏,学生唱歌曲中最后一句“有长有短、有高有低,谱成一支曲”。

4)让五个小兄弟变成一排节奏谱和旋律,让全班同学拍一拍,唱一唱。

三、歌曲拓展创编活动

师请一位女生扮演“白雪公主”,七个男生扮演“七个小矮人”,结合歌曲创编动作和汇报表演。

四、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1、师述: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有的甚至还能唱歌呢?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留意而已。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八只空玻璃杯)怎样才能使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请生上台演奏。

2、师:多么美妙的音乐,在杯子里加入不同量的水,就使玻璃杯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建议课后请你们动手制作小乐器,并开展一个家庭演奏会,一定会很开心。

五、小结。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乃哟乃》,了解土家族民歌特点,学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舞蹈、悠扬的器乐声表现土家族儿童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2、运用听的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听辨的能力,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和记忆能力。

3、在欢快的舞蹈中感受土家族少年儿童欢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

认识呼吸记号,学唱《乃哟乃》。

教学难点:

听辨音程、节奏。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小白船》。

1、欣赏前,师介绍中秋节赏月风俗,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乐曲内容,导入。

2、放第一遍音乐,让生感受朝鲜族民歌特点,听辨演奏所用的乐器。

3、放第二遍录音,让生边听边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速度、力度并想像歌曲,表现美好意境。

4、让生用线条连一连,唱一唱,进一步感受三拍子旋律的特点。

二、呼吸记号及“sol”的认识。

1、复习“<”(渐强)与“>”(渐弱)记号。

2、区别换气记号与渐强渐弱的不同点。

3、认识“sol”的唱名,音位及音高。

4、在音阶上找到“sol”的音位。

5、练习视唱一、二,掌握lu的口型和正确的发声方法。

6、运用呼吸记号练唱视唱二、三,做到缓呼缓吸。

三、学唱歌曲《乃哟乃》。

1、师示范唱。

2、介绍土家族民歌特点及民族风格。

3、视唱乐曲,找出doremi的唱名。

4、边弹琴,边指导生学唱《乃哟乃》。

5、让生自由练唱。

6、分组练唱。

7、指导生编配动作进行表演,感受能歌善的土家族少年儿童欢乐愉快的心情。

8、指导生表演《跳跳拍拍》,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四、拍击节奏

1、复习《大钟与小钟》中学过的4种节奏,分析一下4组节奏的特点,然后让生年图模仿拍击。

2、师拍击,让生听,并凭记忆把节奏拍击出来。

3、师按4个不同方向连接击拍,让生迅速作出判断并按要求将节奏拍出来。

五、课堂小结。

 
发表于 2008-11-27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单元

教学总目标

1、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验音乐之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进拓宽对音乐一相关文化的兴趣。

2、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热烈奔放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的体验,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跳到我这里来》、《阿西里西》。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快乐、热情的情绪。能够认识135三个音,并正确拍击出由x- x x组成的节奏短句;试着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思路: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活动,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联系,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教学内容

唱: 《木瓜恰恰恰》《跳到我这里来》《阿西里西》

听:《马刀舞》、《我的家在日喀则》

动:集体舞《跳到我这里来》、踏踏、唱唱用“135” 三个音写一句自己谱的歌。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养成与他人合作 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教学难点

用“135” 三个音写一句自己谱的歌。

第一课时(总第4教时) 《快乐恰恰恰》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快乐、热情的情绪。

2、认一认二分音符唱两拍,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

3、了解印度的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

《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

2、学习歌谱:

1)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2)认识二分音符x- ,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3)视唱歌谱

4)师生接唱

3、学习歌词

1)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2)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3)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

三、了解印度的相关文化。

感受印度人们围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的热闹场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总第5教时) 《跳到我这里来》

教学目标

1、欣赏手风琴独奏马刀舞,让学生感受热烈、奔放的情绪;同时用图形和颜色区别乐曲三个部分的相同与不同。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正确地演唱歌曲《跳到我这里来》,并能投入到歌词的创编活动中来。

3、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段的过程中,正确模仿片中的动作,并学跳集体舞。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区分乐曲三个部分的相同与不同,并将自己对三个部分的感受通过综合性的音乐表现以及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积极参由于歌词的创编,并投入到集体舞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赛马舞》音乐进教室

2、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你仿佛看见了一个什么场面?

师:这是一首《马刀舞》乐曲,它表现了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民,正在开展一场跑马比赛的热闹场面。

二、欣赏《马刀舞》

1、听赏《马刀舞》,听时请注意,乐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师:这首乐曲是苏联作曲家哈哈图良于1942年创作的战斗舞曲,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苏联小舞蹈家给咱们表演(播放第二编);你们想不想和小舞蹈家一起表演?

三、学唱跳到我这里来

1、师:同学们,你们表演的真好!感受到欢快的气氛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拍手为舞蹈的人们伴奏吧!

2、听唱跑到我这里来

3、学生跟琴模唱歌谱

4、熟悉歌词

5、学唱歌曲

6、现在老师用两种速度来演唱,你们选一下,那种速度比较合适(慢速、中速)

7、创编歌词:谁能把没有舞伴怎么办?这句歌词换一换?

四、集体舞表演

第三课时(总第6教时) 《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学唱歌曲(只需大致学会)。

2、学唱阿西里西歌曲,了解彝族儿童的生活习俗及快乐心情。3、学跳集体舞,重在参与。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儿童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

教学难点

学完歌后,设计一些综合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感受《我的家乡日喀则》

1.小朋友,在上课前,大家先说一说西藏有那些特点,并结合书中插图,来感受、了解一下歌曲的内容。

2.第一遍听赏,感受西藏特点,听辨演唱的形式。

3.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如左右摆动、转圈等动作)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

4、我们来熟悉一下歌词内容

5、跟录音学唱歌曲。

二、学跳集体舞

1、基本动作五个

2、学跳《我的家乡日喀则》集体舞(分组学、互相学、组合)

三、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后,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2、教师第二次范唱,学生拍手哼唱;

3、听录音拍节奏哼唱

4、按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5、初步学唱歌词

1)集体跟琴轻轻演唱 2)分组演唱。

四、音乐活动

1、请学生根据民族的特点自由设计音乐活动。

2、教师简介彝族小朋友游戏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发表于 2008-11-27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单元

教学总目标

1、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验音乐之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进拓宽对音乐一相关文化的兴趣。

2、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热烈奔放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的体验,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跳到我这里来》、《阿西里西》。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快乐、热情的情绪。能够认识135三个音,并正确拍击出由x- x x组成的节奏短句;试着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思路: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活动,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联系,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教学内容

唱: 《木瓜恰恰恰》《跳到我这里来》《阿西里西》

听:《马刀舞》、《我的家在日喀则》

动:集体舞《跳到我这里来》、踏踏、唱唱用“135” 三个音写一句自己谱的歌。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养成与他人合作 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教学难点

用“135” 三个音写一句自己谱的歌。

第一课时(总第4教时) 《快乐恰恰恰》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快乐、热情的情绪。

2、认一认二分音符唱两拍,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

3、了解印度的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

《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

2、学习歌谱:

1)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2)认识二分音符x- ,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3)视唱歌谱

4)师生接唱

3、学习歌词

1)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2)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3)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

三、了解印度的相关文化。

感受印度人们围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的热闹场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总第5教时) 《跳到我这里来》

教学目标

1、欣赏手风琴独奏马刀舞,让学生感受热烈、奔放的情绪;同时用图形和颜色区别乐曲三个部分的相同与不同。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正确地演唱歌曲《跳到我这里来》,并能投入到歌词的创编活动中来。

3、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段的过程中,正确模仿片中的动作,并学跳集体舞。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区分乐曲三个部分的相同与不同,并将自己对三个部分的感受通过综合性的音乐表现以及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积极参由于歌词的创编,并投入到集体舞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赛马舞》音乐进教室

2、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你仿佛看见了一个什么场面?

师:这是一首《马刀舞》乐曲,它表现了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民,正在开展一场跑马比赛的热闹场面。

二、欣赏《马刀舞》

1、听赏《马刀舞》,听时请注意,乐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师:这首乐曲是苏联作曲家哈哈图良于1942年创作的战斗舞曲,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苏联小舞蹈家给咱们表演(播放第二编);你们想不想和小舞蹈家一起表演?

三、学唱跳到我这里来

1、师:同学们,你们表演的真好!感受到欢快的气氛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拍手为舞蹈的人们伴奏吧!

2、听唱跑到我这里来

3、学生跟琴模唱歌谱

4、熟悉歌词

5、学唱歌曲

6、现在老师用两种速度来演唱,你们选一下,那种速度比较合适(慢速、中速)

7、创编歌词:谁能把没有舞伴怎么办?这句歌词换一换?

四、集体舞表演

第三课时(总第6教时) 《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学唱歌曲(只需大致学会)。

2、学唱阿西里西歌曲,了解彝族儿童的生活习俗及快乐心情。3、学跳集体舞,重在参与。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儿童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

教学难点

学完歌后,设计一些综合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感受《我的家乡日喀则》

1.小朋友,在上课前,大家先说一说西藏有那些特点,并结合书中插图,来感受、了解一下歌曲的内容。

2.第一遍听赏,感受西藏特点,听辨演唱的形式。

3.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如左右摆动、转圈等动作)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

4、我们来熟悉一下歌词内容

5、跟录音学唱歌曲。

二、学跳集体舞

1、基本动作五个

2、学跳《我的家乡日喀则》集体舞(分组学、互相学、组合)

三、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后,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2、教师第二次范唱,学生拍手哼唱;

3、听录音拍节奏哼唱

4、按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5、初步学唱歌词

1)集体跟琴轻轻演唱 2)分组演唱。

四、音乐活动

1、请学生根据民族的特点自由设计音乐活动。

2、教师简介彝族小朋友游戏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发表于 2008-11-27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单元

《采山谣》 三课时

教学总目标

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从而表达对秋天喜爱之情。

2、演唱《溜溜山歌》,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河北吹歌《打枣》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创编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思路

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演唱歌曲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是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内容

唱:《树叶儿飘飘》《秋天红艳艳》《溜溜山歌》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采山谣》

动: 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点

选择情绪的方法处理歌曲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第一课时(总第11教时) 《树叶儿飘飘》

教学目标

1、学唱《树叶儿飘飘》,学生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参与对歌曲的创造、表现和体验,在“视、听、想、唱、动”等综合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2、在聆听中感受、生活中表现、创编中发展。

3、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时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抒情的美好的声音表现喜爱秋天的心情。

2、尝试结合美术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激发兴趣

1、导语

(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演奏一段乐曲,放一段二胡乐曲)

你们知道他演奏的是什么乐曲?(简介二胡的构造、性能,并模仿二胡演奏姿势)

2、听录音:播放二胡独奏《八月桂花遍地开》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绪?(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3、在次播放乐曲,请同学听着音乐,哼唱旋律,模仿二胡的姿势演奏。

4、第三次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学生扭秧歌步,用动作来感受乐曲所表达情绪。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2、(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

师:树叶儿飘呀飘,荡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会看它?

3、聆听鸟儿飞翔的音乐,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燕子飞舞的动作,教师弹奏,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歌词)同学们,你们模仿蚂蚁和小鱼的动作。

5、你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它们看见飘落的树叶后会做些什么?

6、教师范唱

三、参与学习寓教于乐

1、(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

2、练习重、难点:切分音“ 5 3 . ”“3 2 .”跳进“ 3- 51-5 及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3、跟琴轻声模唱,音要唱准。

4、分角色进行配乐朗颂歌词

5、学唱歌曲: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等进行演唱。

四、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教师准备树叶道具,供学生使用,分组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各组汇报,相互评价

3、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五、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总第12教时) 《秋天红艳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秋天红艳艳》,从中表现出愉快心情、唱出美丽的秋天。

2、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脚、嘴等身体部位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进行歌唱表演等。

3、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难点:
1
、能大胆、自信地参与创编、表演。
2
、能用优美的声音 演唱歌曲《秋天红艳艳》
3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活动展示
1
、同学们,我们用动作和歌声表达出秋天的美《树叶儿飘飘》

2、再请个别同学上来表演一遍,把你们自己准备好的道具带上来,创设情景。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二、学习歌曲:
导言:同学们展示、表演的很好,你们听!
1
、观看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2
、学生学习歌词。
3
、教师范唱。
4
、学生张口默唱。
5
、轻声唱。
6
、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天红艳艳》。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秋天红艳艳》。
三、创编、表演
导言:同学们,今天演唱地很好。可惜今天 这儿没有打击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大家能想个法子来为歌曲伴奏吗?
1
、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口技为歌曲编创伴奏。
2
、随《秋》歌曲为歌曲音乐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3
教师头戴喜鹊头饰扮演妈妈邀请爱劳动的小喜鹊宝宝们在教室飞行,欣赏秋色,收获秋天。
四、小结

第三课时(总第13教时) 《溜溜山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体会歌曲的语气,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欣赏河北吹歌《大枣》,感受用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

3、唱一唱、认一认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认认、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1、复习拍的有关知识,五线谱中do的音高音位,复习dola 6个音的音高音位。

2、在“手谱”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谱游戏,复习一下学过的7个音。

3、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学唱歌曲《溜溜山歌》

1、导入:教师唱几首民歌,让学生说出什么地方的民歌?

2、(教师弹琴范唱)请你们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

图式认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生拍歌曲节奏。

5、让学生按旋律走向。

6、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听听安徽孩子是怎样唱《溜溜山歌》的。

10、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边唱边表演

12、教师示范创作一段歌词,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创编。

三、欣赏《打枣》

1、听赏《打枣》吹歌

2、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唢呐的声音。

四、小结。

 
发表于 2008-11-27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单元

《欢乐谷》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歌曲,培养合作意识,积累和丰富课外的学习成果。

2、能熟练背唱歌曲《小朋友的家》,学会用自然、圆润的歌声表现歌曲《动画城》;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习惯,并启发学生大胆表现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发展学生的肢体语言、口头表达等能力。

3、认识7i在音阶上的位置,学习柯尔文手势感知音高,进一步在游戏中熟悉1---i的音高位置;通过音乐剧表演和律动初步感受休止符00的长短和作用。

教学思路

本单元,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卡通世界,让学生在“欢乐谷”里自由地幻想;听狮子王的歌唱,看迪斯尼的表演,体会休止符的烦恼,与七个小音符一起做游戏,用欢乐的歌声表达歌曲。在音乐谷中,感受动画人物的情感,丰富学生音乐感知力。

教学内容

唱:《小朋友的家》《动画城》

听:《真善美的小世界》《生生不息》

动:音乐童话剧《休子符的烦恼》

律动《走走停停》

奏:竖笛练习《小快板》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胆表现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发展学生的肢体语言、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四分休子符、八分休子符,表演音乐童话剧《休子符的烦恼》。

第一课时(总第14教时) 《小朋友的家》

教学目标

1、运用卡通歌曲的交流与表演性活动,无拘无束地表达所喜所爱,拉近一卡通音乐的距离,建立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2、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卡通乐园的美景、用听听、唱唱、奏奏、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3、在创设的情境中,用灵巧的吐字,保持稳定的速度来演唱歌曲《小朋友的家》,能用动作、打击乐器、编创的歌词来表达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聆听歌曲,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且能编创动作表演,填创歌词。

2、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米老鼠进行曲》,用律动进教室。

师:米老鼠今天带我们来到了它的家,你知道是哪里吗?(引导学生观赏事先布置好的环境)。得出答案:迪斯尼乐园。

2、了解迪斯尼乐园,进行节奏游戏

师:你们瞧!进迪斯尼乐园可不容易,哪个聪明的同学能敲开这个大门?

1)节奏:前十六、后十六音符。

2)按节奏介绍卡通人物。

二、听赏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1、看录象,感受歌曲的情绪

2、让我们一起随着歌声去体验迪斯尼乐园的神奇和美妙。

三、音乐游戏“音乐果”

1、唱唱“音乐果‘

师:在迪斯尼乐园有棵神奇的音乐树,你瞧!树上结满了音乐果,老师先来唱一个。

2、听音摘果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那只果子在唱歌,就请你们把它摘下来。(老师弹琴,学生听,听对了奖励“一个金苹果)

四、学习歌曲“小朋友的家”

1、导语“师:同学们,我们果子送到欢乐谷中的小朋友家,屋里传来了一阵好听的歌声。”

2、范唱歌曲,请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

3、找一找熟悉的旋律和节奏并唱一唱。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哼唱旋律,老师唱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7、歌曲处理。

8、自由尝试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9、拓展歌曲,创编歌词。

师:迪斯尼乐园有那么多卡通人物,你们能不能为他们做首歌来唱唱。

五、小结

欢乐的歌声吸引了更多的卡通人物,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第二课时(总第15教时) 《动画城》

教学目标

1、学唱《动画城》歌曲,用歌声来感受小朋友对动画城的赞美和向往。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节拍,自编动作,创造性地进行歌表演。

3、认一认、唱一唱音阶,贴一贴、画一画你喜欢的卡通人物。

4、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节奏,创编歌表演。

教学难点

认识si do 音高及手势。

教学过程

一、感受“动画城”

1、同学们,先请你们观赏中央电视台《动画城》节目中的卡通片段,观赏完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

2、请你们模仿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动作。

3、同学们,请你们帖一帖、画一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请进动画城里来。

二、学唱歌曲《动画城》

1、谈话:同学们,你们把卡通人物,汇聚在一起,它们高兴地在《动画城》里唱起来了。

2、听赏《动画城》歌曲。

3、唱一唱、认一认,(p26页音阶图,认唱7 I音高及手势的位子)

4、把学过的音符按音高低顺序填一填、唱一唱(p27页城墙图)

5、找一找在歌曲中7音出现了几次?跟琴哼唱旋律。

6、熟悉歌词,用中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突出强拍。

7、学唱歌曲,区别第一、第二乐句只有最后一小节旋律不同,用颜色涂上分别唱一唱。

8、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

三、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

1、根据书27页图片,说一说剧情,了解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感受音乐为卡通片制造了氛围。

3、模仿动画片的情景进行表演。(分组进行)

四、小结。

第三课时(总第16教时) 音乐童话剧《休止符的烦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在表演中加深对休止符作用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创造的能力。

2、律动:《走走停停》加深对休止符时值的概念,发挥学生想像力的音乐活动。

3、竖笛三音练习《小快板》,巩固已过的三音指法及吐音,让学生视谱作无声的运舌练习后再演奏。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创造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曲谱感受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音乐活动《休止符的烦恼》

1、熟悉音乐童话剧的对话语言,请同学们看一看谁和谁在对话?

2、我们也来学一学,请全班女同学模仿休止符说话,全班男生模仿小朋友问话。

3、请大家分组进行表演展示,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分别当“演员”、“评委”、“歌手”或“演奏家”,你们可以唱“学做解放军”的歌,也可以唱其它带休止符的歌曲,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选出音乐剧表演奖(集体),最佳演员奖。

二、律动《走走停停》

1、熟悉《走走停停》曲谱。

2、大家根据音乐用动作感受,请一位同学按照曲谱遇到休止符时敲敲,其他同学听到鼓声时停下,并在原地做一个动作。分组进行比赛,听到鼓声没停的同学请他表演一个节目或回答一个音乐问题。

三、竖笛三音练习《小快板》

1、练习吐音。

2、根据《小快板》乐曲进行练习吐音,每个音都要吐奏。

3、教师示范演奏。

4、进行18小节与916小节之间在表演上的区别。

5、注意前八小节要奏得干净、流畅,后八小节要奏得连贯富有歌唱性。

四、小结。

 
发表于 2008-11-27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单元

《牧笛声声》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与美。

2、背唱《牧童之歌》,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

3、锻炼即兴表演的能力,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思路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演唱与欣赏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和外国歌曲《牧羊女》《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孩子们在创造表演中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编故事、创节奏、学舞蹈是发展性的综合创造活动。

教学内容

唱:《牧童之歌》《牧羊女》

听:《牧童短笛》《牧场上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赞歌》

动:《学跳蒙古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在创造表演中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教学难点

背唱《牧童之歌 》,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

第一课时(总第17教时) 《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演唱《牧童之歌》与欣赏《牧童短笛》,了解不同地域的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乐句的长音处用动作或打击乐参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疆音乐

1、谈话导入:(听“达阪城姑娘”音乐跳进教室)

师:同学们,进教室时播放的歌曲是哪一个民族?能否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新疆?

2、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新疆民俗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谁者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

3、探索手鼓的打法

(师轻轻地敲响手鼓,提问)这是什么乐器?

师:手鼓是新疆人民唱歌、跳舞时最长用的伴奏乐器,谁会打手 鼓?(小组交流手鼓的打法,每组派代表示范)

二、歌曲教学

1、导入歌曲:刚才和着鼓声的音乐美么?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内容?(天山、草原、牧童、马儿)

2、范唱歌曲

3、跟琴轻唱

4、朗读歌词,轻声唱词。

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比较难唱?(连续附点处)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

5、表现处理歌曲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导入: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小牧童生活在什么地方?

2、感受《牧童短笛》与学唱《牧童之歌》不同之处。

四、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总第18教时) 《牧羊女》

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力度记号,按三拍子强弱规律演唱歌曲《牧羊女》,并用乐器吹奏。

2、唱准si的音高,复习dod。’各唱名的音高,继续进行视唱与听音练耳训练,进一步培养听辨旋律音程的能力。

3、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牧羊女》中的抒情、柔美的意境,体会歌曲表达的牧羊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4、欣赏轻音乐《牧场上的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力度记号,听辨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在节奏练习、歌曲、视唱曲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牧场上的家》

1、听第一遍,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热烈欢快的情绪,教师介绍作者和乐曲的创作背景。

2、听第二遍,整体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发挥想象,用动作或

色块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牧羊女》。

1、听范唱,感受旋律舒展、流畅的特点和歌曲热情美好的意境。

2、听教师钢琴伴奏,拍歌曲节奏,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练习乐句的划分。

3、视唱歌谱,找出歌谱中的d0“与si,重点练一练。

4、根据歌谱的节奏念歌词,同时注意力度对比,讲出“f与“p”在歌曲中的作用。

5、用连贯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听辨拍击,加力度记号。

1、出示第一段节奏谱,让学生进行拍击练习。

2、教师为此练习加上力度变化后再进行拍击,让学生听辨出来,并将相应的力度记号填在括号内,再模仿拍击。

3、学生自己选择力度记号,填填拍拍。

4、看第二、第三段谱(即回、回),自学手与脚配合的拍击方法。

5、用回旋曲的形式拍击3段节奏。

四、听辨旋律音程《游乐场上》。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总第19教时) 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学跳蒙古舞《草原赞歌》

教学目标

1、听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草原赞歌》,感受民族风格,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征。

2、结合音乐舞蹈,感捂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再结合歌曲了解齐唱与独唱。

教学重点

感捂内蒙古民歌的特点,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学跳内蒙古舞蹈,感受民族风格。

教学过程

一、观赏歌曲

1、(出示内蒙古图象)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

2、听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草原赞歌》歌曲,分辨民族的风格。

3、结合歌曲了解齐唱和独唱。

二、选择适当节奏

1、(出示四幅图面:摔跤、射箭、赛马、挤奶;节奏:x o

x xx xx )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这四幅图,来选择适当的节奏,并填上象声词。

2、根据象声词,全班同学作出相应 的声势,并配乐表演。

三、学跳内蒙古舞蹈

1、基本动作:挤奶、骑马、耸肩等动作。

2、(见书图33页)看图模仿动作。

3、根据内蒙古歌曲学跳舞蹈。

4、分组讨论,编排舞蹈队形。

5、各组展示。

四、全课小结,进行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