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分析 ?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曲作者介绍? 曲作者孟卫东 (1955~ ) 北京人,部队文艺工作者。1970年参军,1987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教学目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演唱时能够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 (三)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四) 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时能够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 2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3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课时 三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播放同一首歌flash
简要介绍同一首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同一首歌》这首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演唱形式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二声部合唱歌曲
2、复听,自主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
在这个环节开始,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自己唱歌谱,由于高声部的旋律,大家很熟悉,音准节奏把握不成问题
3、分乐句学习歌曲低声部
4、介绍二声部合唱 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以上、以至更多的人演唱,称为合唱。按照声部组合的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种。同声合唱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和男声合唱三种;混声合唱通常指男女声的混合,含有童声时则成为“混声和童声合唱”。按照声部数目的多少而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1)都用u母音唱《同一首歌》中各自声部的旋律,老师提出相应要求。 (2)高声部用i母音唱,低声部用u母音唱。分乐句演唱 这样学生和老师能清楚的听出各声部。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3)学生熟悉各声部以后再唱歌词,要求在演唱的的过程中,注意在适当的位置换气以及正确的呼吸、发声、咬字等。用优美、亲切、甘甜的音色,声部之间的谐调与均衡 5、随伴奏完整演唱 充分利用歌曲范唱录音。一般学生平时曾经听过这首歌曲,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在学习歌曲前,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也可以用“先哼唱、后唱词 ”的方法。发现学生在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提出来专门订正、练习,然后再听录音或随伴奏唱。 ?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即:不要从始至终用听唱法唱歌词,而完全不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能力。
四、拓展延伸
欣赏不同表演形式、演唱方法的《同一首歌》,启发学生自己来分析歌曲情感的处理,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 在设计歌曲处理时,要注意力度变化,注意突出高潮。可以向学生设问:歌曲使你最激动的乐句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表达歌曲的感情?可用独唱、齐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em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