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鼓浪屿之波》的提问设计

8
回复
74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8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鼓浪屿之波》的提问设计

 

摇蜜

 

提问,每个老师每节课都要用到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豁然开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不仅老师要有提问,最好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提出新的提问,这样集中学生的注意,揭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的情绪保持高亢饱满,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开发、拓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作用很多,但本人认为《教师素质理论丛书〈实用技巧卷〉》的提问设计要求更切合了我们的教学实际。接下来我就本人的《鼓浪屿之波》来具体阐释。

1)要起兴奋作用

提问,要发放信息。信息的发放,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执教师,当提问时,首先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与触发性,产生出一种一触即发的效应来。

比如“炒冷饭”的提问,学生已经学过这一课了,如何让学生再次发生兴趣,产生想学习的欲望,我就提出了“冷饭怎么吃会好吃,能干的同学怎么做?”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继续提出“这首歌相当于冷饭了,我们怎么唱会有新鲜的感觉?会更好听?”来顺延学生的思维。

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内在也有一定的联系,因而,也会产生一定的触发性。

2)要有思维价值

所谓思维价值,关键是提问的难易程度问题。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做出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具体方案来。

比如本歌歌词,写的是对故乡的渴望。教学时,不宜先以作者写了他自己的什么心境一问来难住学生,也不宜先以这首歌词写了件什么事一问使其一掠而过。这样提问,一难一易,都没有什么思维价值。要取得较好的思维价值,应当先简要释题,让学生带着“这样唱可以吗?为什么?来听,并且从听过程中,分析歌曲的词性和表演的情感表达,设计此时此景此人物的心态。至此,自然水到渠成,学生就能正确领悟出渴望归乡的各种人物的心境来。

  3)要力求精当

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明;指的是得当。所提的问题,确是重点、难点。

歌曲的重点我放了两点,除了音乐性的表达:通过改变音乐要素达成歌曲表达意愿的趋向外,另外一点放在三地“回归”上,台湾跟香港、澳门的不同之处而使歌曲的选择不同,联系语文学科,提出“选择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设问句,如果学生能有自己的见解回答,则引导,如果只能引起思考,却找不到合适表达方式,那么老师就是回答者,当然老师的回答要能使学生信服。

 

4)要富于思考

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歌曲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它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我渴望,我渴望……”提问“为什么每个人的渴望不一样,却都是这一首歌唱出来的呢?”除在解决歌曲演唱形式的不同使演唱效果不一样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演唱效果是由什么决定的,从而为后面的亲情呼唤台湾与大陆统一打下基础。

 

5)要紧扣文脉

要紧扣作品的思路,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作品,肯定有内在蕴意,所以挖掘不仅是歌词的含义,还要挖掘这个章节的含义。在设计提问时,不仅有单作品的提问,也要有对章节的整体性的提问,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回顾原有知识,并且能够融合在一起。

提问“三首歌曲在选择上有什么不同,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为分析 三地的历史原因不同埋下伏笔。

6)要讲究实效

包括两方面:一是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二是要符合学生思维特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

如在课中炒冷饭与学旧歌的相似性出发:原料、辅料、调料,它们在“作品”中的地位和相互的影响作用,提出寻找“歌曲中的原料、辅料、调料分别有哪些,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7)要掌握时机

当学生还在发愤,但又不能立刻,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火候,及时进行解惑

如在本课中最后对歌曲选择的立意高度出发,分析台湾当局和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在前面各种演唱时学生掌握了各个情境下在大陆的歌唱者所表达的感情,设问 “中国政府怎么样才能让台湾在和平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答案想当然也是亲情感化为上了。

 

8)要能促使学生去读去品

文章是读懂的,文味是品出来的,我们之所以要提问,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文章读懂,把文与道都学到手。同样,歌曲是读懂歌词,品味旋律的,音乐课堂上的提问,目的是帮助学生唱好歌曲,理解歌曲,把如何唱好歌和如何利用歌曲达成表演愿望,获取他人认同都要学到。因此,提问的又一个重要尺度是:能促使学生去认真听歌,学习唱歌,表演歌唱,禁绝来自他们当中的闭目应付、滥竽充数。

如在一开始就请他们当参谋,把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演唱告诉我,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去演唱,这里也是用提问的方式“什么地方怎么样唱,用什么音乐的术语表达?请你听听老师是否按你的要求在唱了?”这样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促使学生认真听歌。

在最后请他们演唱时用一句反问“你们会让老师表现你们的要求,怎么在自己身上就体现不出来了呢?”促使他们释放演唱激情。

总之课堂提问,应该服从编者的思路。这便是整体形象的基本出发点。整体形象,主要应通过两大特点来体现,一是从局部而言,要看得出此一与彼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着一种珠联珠、鱼咬尾的味道;二是就全文而论,通观整个提问,不散、不乱,如捻珠子个个连牵,像粗细协调的一根根琴弦。虽然是音乐课,但是在歌曲教学中,必定要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并且能用自己的理解来阐释歌曲,当然这种阐释不是说,而是要让学生表演,通过掌握各种能让学生有兴趣的演唱方法,选择适合、喜欢的歌唱方式把歌曲唱出来,感染他人,这才是本节课的提问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发表于 2007-1-17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摇密真是个爱思考的老师,顶一个!
 
发表于 2007-1-20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

着重音乐起源-基础
1.本质出发-人对音乐的本能喜爱
2.人性-做音乐的主人(自己的音乐)-对比(音乐奴仆)
3.思考研究,欢乐,娱乐
4.感情,直观,心领神会
5.音乐实践,艺术体验(创作)
6.游戏中产生的音乐。娱乐,童心。(奥尔夫)-对比(闹儿夫)
7.主动性活动走向创造性。
8.即兴性。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9.音乐语言动作
10.原本性。音乐元素,(基础)
11.节奏性,律动。-对比(旋律)
12.儿歌,民歌...。-对比(革命歌曲,流行歌曲)

 
发表于 2007-1-22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不错,好老师 !!
 
发表于 2007-2-28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主意
 
发表于 2007-2-28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我对这首歌曲的看法。以下内容不针对课堂教学提问。

    这首歌的歌词很有嚼头,内涵非常的丰富。我认为不能随便放过任何一个字。“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看似平淡的一句实际上大有妙处,正所谓一切景语即情语。为什么要写海水,要写波浪,为什么用茫茫和鼓起这样的词语,它要传递一个怎样的情感信息。“鼓浪屿遥对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这一句一方面是对上一句写景的解释,比兴之法也。另一方面,注意“遥对”一词的内在情感,“台湾是我家乡”对应第二段歌词“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强调天隔一方的那种内心的撕心裂肺的痛楚。“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为什么要登高望远?在日光岩上也不可能看见云海的,为什么要这么写。云海苍苍的情景又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二段歌词“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不一样的,那真是水天相隔,那种痛更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了的。第二层含义是说,大陆与台湾被“水”所阻隔,两个孩子一个母亲却不能团聚。“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这段歌词是看上去最为滑稽的了。在这样严肃的主题中竟然出现了一个海龙王形象。这一段也有几个含义:一是回忆以前台湾的生活,有一个老水手给我讲海龙王的故事,然后又想想现在,老水手何在,家又何在,心中凄凉之情。二是老水手,海龙王要嘛是老,要嘛就是古。这是要透露出一个信息,台湾和大陆本身就是一家。老水手应该是见证这段历史的虚拟的人或物。而海龙王的故事就是这段历史。所以讲“刻心上”呢。第三段歌词: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日夜”两字用的很妙,日夜就是时时刻刻,每分每秒的思念。“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大家还记得黛玉还泪之说吗?海水叫思想水,思乡水是哪里来的呢?是思乡人所流之泪。这两句需要对照第一段的前两句作思考。“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连用三个“思乡”绝不是多余,而是一咏三叹,诗人已经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表达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所以只能用“思乡思乡啊思乡”来表达了。鼓浪也不是乱用,所以前面我就讲“鼓动”一词大有深意。“我渴望,我渴望”是内心独白。一定要抓到渴望而不可及的那种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为什么用“快快”而不用马上,立刻等词?“快快”一是说内心的急迫,二是说短时间内无法统一。

    我认为这些思考都应当融入教学之中,这对于学生理解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发表于 2007-3-4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哦,,然后就有教研员来说了,,——那不变成语文课了吗?

 

音乐老师难呀,,稍微内涵丰富一点,其他知识多讲一点,然后就被人说成不务正业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有研究员认为研究音乐可以不讨论歌词。那我只能抱以一笑,我能怪人家书读少了吗?语文与音乐本身就是双胞胎。而歌曲恰恰就是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和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语文还是音乐的分类学科。我就搞不清楚了,研究歌词还有错吗?
 
发表于 2007-3-6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yyind音乐本身就是意蕴美,歌词更是给了旋律以内涵.歌曲比纯音乐更让学生理解和喜爱....

可实际上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