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及教研员点评

4
回复
108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殷夫中学  陆海英

摘要:音乐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在德育教育这方面更具有优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非常注意思想教育的渗透和积累,我在这方面的经验是:一、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结合音乐要素加深对作品分析的力度;三,利用教学手段,将德育寓与形式之中。

关键词:德育 审美 自身素养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课程价值其中之一是音乐审美价值,即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体现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伍德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能使人们沟通思想、联系感情、改进德行,它能使人们带来更高更美的境界。其实,音乐这门学科比其它知识性学课更富有感***彩,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因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情世界,为了更好地实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认真钻研教材,,除了细致备课、兢兢业业上课以外,还必须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穿着仪表等问题上细心处理,言传身教,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更好的达到德育的目的。下面,我就来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上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案例一

在上(第几册第几单元)《游击队歌》这节课前,请同学们先搜集有关革命年代的故事或歌曲,在上课前几分钟来个小型班会,接着教师点明第一单元主题“难忘岁月”,这段岁月特指哪个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接着教师带领学唱歌曲《游击队歌》。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可重点针对这句歌词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1=G  4/4

33 3 22 2  323 21 76 5  33 3 66 6  222 34 5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先请同学们朗诵歌词,接着教师提问:

1  我们要从敌人手中拿过来吃的穿的和枪炮,那么容易么?

2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游击战士们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

3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有没有悲观失望?

(这些游击战士们非常的机智、勇敢,而且对革命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在进行以上教育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地方教材,比如:

象山茅洋民俗文化村里有个“万人坑”和“氟石矿”,可以把日本人在那里犯下的罪行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结合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作品分析的力度。案例二

   音乐表现要素所含有的内容大致如下:

1  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声音的感受和体验。

2  对人声(男声、女声、童声)和乐器声的感受和体验。

3  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

4  对音乐结构(织体)的感知。

5  对音乐风格、流派以及作者身生平或创作背景的了解。

      在日常备课中教师尤其应该在处理歌曲、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情绪以及刻画歌曲、乐曲的音色形象上多下功夫。例如同样是作品〈游击队歌〉,在演唱时,用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以表现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意境,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更好地表现游击队员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再比如欣赏作品〈〈图画展览会〉〉。该曲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感受力度、旋律及乐器音色在作品不同主题中有所(……)以外,还应该介绍作者的社会状况。穆索尔斯基(18391881年)自幼学钢琴,受到了丰富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他的音乐创造深受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艺术的目标是表现人民,而当时处于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人民的生活非常穷苦潦倒,在他这部作品中反映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尤其是其中一个主题〈〈两个犹太人〉〉,表现的是两个犹太人,一个富有、肥胖、自满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怯懦,穆索尔斯基运用了僵硬、冷漠的印象以及间歇的节奏刻画了富人的冷酷和傲慢,以颤抖的同音重复描绘穷人在富人面前的胆怯与苦苦哀求,最后两个主题交汇在一起,富人主题占优势,穷人主题被富人打断,从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通过他的音乐表达了对这个社会的不平等的控诉。

三、利用教学手段,将德育寓于形式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在学生的心灵中从小就播下种子,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有关这方面的素材,也可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或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或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想或用音乐会的形式展开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我想效果应该也不错。

比如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日伪统治期间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因为他演的是旦角),让我们非常敬佩他的清高。再比如贝多芬,这是个举世公认的音乐大师,给学生讲讲他的故事,再讲讲他的名言“公爵,您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因为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以后也有的是,但贝多芬却只有一个!”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的傲骨和他强烈的自尊与精神上的富有。

  总之,让我们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孔子也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希望每个音乐老师们来个集体总动员吧!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8:33: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11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语:

音乐确实有德育功能,你的这篇文章便是从音乐与德育的联系上进行论述的。它向我们介绍了三种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做法。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也是你平时教学的总结,可以看出,你是比较注重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的,是一个以音乐为载体,时刻不忘向学生施行德育的教师。

你是在我发出通知后第一个上交论文的中学教师,值得大家学习。

下面我就你的三个分论点谈些个人看法,供参考。

1.      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

2.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结合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作品分析的力度。

3.      利用教学手段,将德育寓于形式之中

这三个分论点,都围绕着如何渗透德育来提,我建议,在文字结构上相互之间如能有联系会更好。比如,依照你的内容,我将你的小标题改为:

1.      挖掘歌词中的德育因素;

2.      挖掘音乐要素中的德育因素;

3.      挖掘教学手段中的德育因素。

再有,你在第二部分举例的穆索尔斯基的〈两个犹太人〉,并未从音乐要素上去分析,而是从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上去分析,这与你的标题不符。

还有,你在各个分论点内部进行认证时,略显简单,还可以再从概念上,例证上考虑得再细一些,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当你把文章寄给我时,我知道不是为了应付,而是一种内心驱使下的写作冲动,我为你有这样的冲动而高兴,现在,我建议你再有一种细化文章内部结构的冲动,相信你会把文章处理得更漂亮的。
 
 
单森权
20070131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教研员,一定能够带出一批出色的好教师。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就是文章写得浅了点,不够深刻!
 
发表于 2007-4-4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aoahaoahaoah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