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八册新人教版音乐教案

7
回复
310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册  新人教版音乐教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1 22:23: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31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单元    学戏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么?

2、对!这是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断。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么?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那些著名演员?

5、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断。

7、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断。

8、认识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京剧音乐,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巩固京剧音乐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延伸京剧艺术。

3、通过学唱《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的演唱方法,体会“样板戏”的京剧特点。

教学难点:

1、一字多音处的学唱,特别是最后的“秋”字的演唱技巧,以及换气方法;

2、眼、手的配合达到京剧独特的魅力。

教学方法:

聆听、对比、讨论、分析、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会唱现代京剧。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电子琴、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关知识的导入)

   播放京剧音乐,学生走圆场进教室,体会京剧的场面,问:京剧分几个行当?对四个,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那么他们都指的什么呢?请看屏幕。(展示)

   1、简介京剧的背景

   2、看大屏幕,(展示视唱曲)

  二、综合训练:(解决难点)

   1、同学们看能把这一条的节奏读出来吗?

   2、弱拍起读,以及四个十六分音符连读,要注意,

   3、读唱名,教师指导学生划拍去读,

   4、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这一句;

  三、学唱歌曲

  1、简单介绍剧情(展示)

  2、请听歌曲——回答问题杨子荣的是运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表现的?(播放录音)

   听完之后,(学生回答)对,激情满怀,非常豪壮。那请你也用这样的情感演唱好吗?

  3、逐句教唱,因为京剧的拖腔教多,我采用教唱法,学生易掌握,

  4、起有休止符号,每句结尾也有休止符号,我们在唱时要弱起强收,把你的眼神和精神带上。

  5、“写春秋”注意换气,撑住一点一点的吐出来,结尾要强收。

  6、我们在来听一听,划拍。判断这段唱腔是那个行当的演员演唱的?对生行。京剧主要唱腔有两种:一是西皮,活泼刚劲,表现慷慨激昂的旋律;一种是二黄,它曲调苍凉、深沉,表现忧郁激奋的情感。你说这首歌曲属于那种,非常棒,西皮。慷慨的。好,我们来唱一遍吧。

四、拓展研究性学习

  1、了解京剧中的念白

  2、分小组读,要看学生的感情来评断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也要参与。

  3、下面,小组研究一下,怎样把他变化形式进行创新演唱呢,(小组讨论)

  4、集体活动(一领众和、加点动作、对上暗号,在来唱。)

      请观察拍号和以前接触的歌曲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板眼。添入戏词演唱最后一句。要有亮相的动作。力度处理:开始mf~“甘洒热血”f~“秋”mpmf

   5、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剧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讲究字正腔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唱段,并扮演一下杨子荣。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除了《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还有哪些精彩的唱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急急风》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表现力。
2
 通过学习京剧锣鼓《急急风》,训练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加深对京剧锣鼓表现力的理解。
重点:欣赏京剧
难点: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表现力。
教法:模唱法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1 5· | 1 5· | 5 4  3 2  |  1 — ||
同学们  好,  您好,您好,老师您     好。

2
、发声
1=C 4/4
5 4  3  2  |  1
— — —  ||
  mi
二、 新课教学:

《智斗》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一场的片断。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战斗中因负伤离队的十八名病员留在沙家浜养伤,当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弟兵,与敌人巧妙周旋,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
1
、初听
2
、播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进行引入,或者播放其他京剧,使学生对京剧的唱腔和伴奏及音响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
、分析:这一唱段采用三个人对唱的形式。作者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通过对多种京剧的唱腔的组合设计,表现了剧中人物茶馆老板娘、共产党员阿庆嫂的机智勇敢,敌参谋长的阴险,以及敌司令的粗鲁愚蠢。场面生动,音乐形象鲜明。
4
、让学生展开想象,分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动作或表情模仿剧中的人物表演。
5
、学生跟着老师试着唱唱其中的几句,对京剧中运用的一字多音的拖腔,可从京剧唱词的韵脚、咬字、吐字与四声运用等方面去帮助学生体味。
6
、复听。
三、 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京调》,初步感受京剧的唱腔,引起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兴趣。

    2.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能随音乐模仿生、旦行当的动作,并通过动作分辨乐曲的结构。

    3.初步了解京剧的伴奏乐器。

教学重点

   感受《京调》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辨《京调》两个不同的乐段,并通过模仿生、旦行当的动作表现这两个乐段。

教学过程

 ()分辨京剧与歌曲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请你们猜一个声音的谜语,猜猜我和x x x同学谁唱的是京剧?

    1.学生唱歌曲《唱脸谱》。

    2.教师唱京剧《苏三起解》(也可以通过放两个作品的录音来选择)

     师:(小结)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一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京剧有独特的音乐和表演形式,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表现传统故事的《铡美案》《空城计》,也有表现现代革命斗争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京剧,把它称为BEUINCOPERA(北京的歌剧)。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作曲家顾冠仁先生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西皮原板和流水板为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京调》。

  板书课题:京调  顾冠仁编曲

 ()欣赏京调

    1.感受《京调》,初听乐曲

      师:我们先完整地欣赏一遍,听完后请同学们回答:

        (1)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2)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2.走进《京调》,分段复听

      (1)引子  师: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音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

      (2)第一主题

      师:引子过后由曲笛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生欣赏第一部分                

 师:这是乐曲的第一个主题。

       (出示第一主题旋律。)它的板式是西皮原板。“有板有眼”,“板”是强拍,“眼”是弱拍,相当于四二拍,如:(范唱)。我们一起打着拍子把第一部分主题音乐演唱一遍(强拍拍腿,弱拍点手心)

      师:这段旋律在京剧中是旦角的唱腔,我们可以随着音乐做旦角的动作。

       (女生随音乐模仿旦角动作,男生用手轻轻打拍。)

      (3)第二主题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主题,听一听它和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这段旋律在板式上和第一主题不同,在京剧中叫“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没有弱拍。我们一边打拍一边来唱一唱这段旋律(轻轻拍手)

      师:这段音乐好像生角的形态,我们随音乐来模仿生角的动作。

        (男生随音乐表演生的动作。)

 3.认识《京调》,分辨结构

      师:这首乐曲主要是由这个两个主题构成的。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除了开始的引子和结束时的尾声外,听一听这两个主题是怎样进行的。

   4.了解《京调》,认识京剧的伴奏乐器

     师:这首乐曲是由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但是在京剧中是有专门的乐器伴奏的。你们知道京剧有哪些伴奏乐器吗?

      京胡:弦乐器,音色刚劲、嘹亮。

      京二胡:弦乐器,音色柔和。

      月琴:弹拨乐器,音色清脆。

      小三弦:弹拨乐器,音色圆润、浑厚。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能听出我播放的三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音乐,用连线的方式猜乐器。)

    ()模仿表演

       师:京剧艺术不仅音乐好听,而且表演动作很有意思。你们猜猜,我这个动作表示的是生活中的什么事?下面我们来看京剧《三岔口》的片段,在这个剧中,没有说、唱,都是由动作来表示的。你们能看出他们都做了哪些动作吗?

     师:现在,老师也表演几个动作请你们猜猜(教师表演骑马、下楼等动作)

     师:刚才老师表演了下楼,哪位同学能在你生活中—上楼的基础上进行点艺术加工,为大家表演一下上楼呢?

     师:京剧的表演动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看来,大家都想试一试,哪位同学先来?

       (分别随两个主题音乐表演,师生评价。)

     师:(辅导学生表演旦和生行当的动作。)(分组学习旦、生行当的动作。)

     师:最后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听到第一和第二主题时,可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可以表演老师教的动作,也可以自己创编新的动作。 (表演。)

   ()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演很到位,初步理解了《京调》的音乐。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什么?有哪些感受?

师:京剧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在课下了解更多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反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 10:36: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单元    林中的鸟声

教学目标

1、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美好心愿,做到二声部合唱声音谐和。

2、初步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对优秀的民间器乐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的艺术家产生敬重之情。

3、通过讨论,在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小鸟请到这里来》歌词和曲谱有较深入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合唱声音谐和、动人。

教学难点

《小鸟请到这里来》二声部合唱时,声部准确,声音谐和。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乐谱及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通过学唱歌曲、用画笔画出理想中家园的模样和以小鸟的身份给人类说几句话,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才能使我们生存的世界更加美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歌曲中的节奏型易出错,较难学唱。

 2、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教具准备: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考大家一个小问题,人类有很多作词作曲家为小鸟写了很多的歌曲和乐曲,你们知道有哪些吗?(生答)

二、范唱:

小鸟们知道的可真多,接下去,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没有污染,只有绿树、鲜花、清泉的好地方。

三、讨论:

小鸟们,这儿的感觉怎么样?(生答),你们喜欢这儿吗?(生答),那好吧,就让我们用歌声呼唤其他的伙伴们,一起来到这个“鸟的天堂”生活吧!

四、学唱歌谱:

小鸟们,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旋律,你们平时怎么样唱歌?

五、学唱歌曲:

 1、随琴轻声唱歌词,我们现在试着填入歌词演唱一下。(随琴伴奏演唱)

 2、分析学习:接下去我们做一个小侦察的游戏,小鸟侦察员们,有没有准备好,搜索范围《小鸟,请到这里来》的歌词卡片,侦察任务:歌曲旋律哪些是相同的?比一比,哪组小鸟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准确,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生答)        

六、完整演唱歌曲:

 小鸟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你们开心吗?快乐吗?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可以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现?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曲子?(生答:愉快、活泼)让我们一齐用歌声表达此刻的心情。

七、课堂拓展,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1、看环境污染片:

  小鸟们,多么向往那只有绿树、鲜花、清泉的好地方,但------(放有关环境污染的课件),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们愿意在那儿生活吗?这段录像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的课件,让学生感到环保的重要性,感受美与丑。)

2、画理想中的家园,给人类说几句话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师:你们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吗?(生答),

你们觉得这段录像用什么样的的颜色来表示?(生答)。

我想,没有一只小鸟愿意呆在这黑色的家园里生活,就让我们拿起手中五彩的画笔,画出理想中家园的模样吧!此时此刻,你们心里肯定有许多的话想对人类说,你们可以写下来,还可以帮助人类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整个过程放歌曲伴奏录音。)

(设计意图:通过画、写、说等一系列手段,训练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对爱护鸟类,进行环保的必要性有了深层的认识。)

八、师总结

是啊,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但要爱护鸟类,更要爱护鸟类的家——大自然,因为这不仅是小鸟的家,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这就需要同学们共同来呼吁:让全校、全社会、全中国、全世界一齐来植树造林,让工厂烟囱的黑烟不再飘起,排水管的污水不再流淌,到处充满鸟语花香。最后,让我们的小鸟伴随着歌声放飞到美丽的家园中去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林中的鸟声》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演唱的形式,并能为歌曲划分乐段,学习歌曲中少年儿童为祖国的绿化事业所作贡献。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重复与对比来区分乐曲段落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太阳出来了

二、复习

    1、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波音记号。

    2、集体齐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三、小组展示:
   
各个小组以《小鸟,请到这里来》为素材,各自准备节目,并演出。看谁演得好。

评比出小组优胜,并加以奖赏。

四、欣赏

1、出现欣赏课题,跟教师琴声学唱音乐的主题旋律。

2、初听乐曲,请学生听主题音乐共出现了几次?再听听用了什么乐器?

3、教师简介乐曲

4、分段细听。

1)欣赏第一乐段

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唱了什么?

2)欣赏第二乐段

歌曲第二乐段是合唱,我们听这段表达了什么情绪?

3)完整欣赏,完成听听想想

        5、完整复听全曲,讨论乐曲的情绪、速度与节奏

        6、再次复听全曲,随音乐做动作

        7、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

从小爱护我们生长的环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
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二、.用心聆听、体验,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三、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四、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1.引子:用语言叙述。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五、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小组活动、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2.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六、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教学反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二)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师准备:《西湖春晓》音乐、西湖风景课件、《平湖秋月》的音乐。

学生准备:赞美西湖的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秀美  俏丽   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朝阳  柳梢   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

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   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

1、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

2、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3、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4、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

(向同学们介绍《明珠西湖》 《许仙和白娘子》)

5、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 初听《江南好》

b)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 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送人游吴》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 流水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

[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学反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聪明,有智慧)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6、师: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三、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委婉动听地  甜美柔和地)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划拍唱一唱。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四、 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 “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唱山歌》。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 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 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所学唱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完全掌握,并且可以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
    2.
复习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少数民族,了解地理位置、风俗特点、生活喜好、劳动内容等各方面。 
  3.
拓展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内容,并以不同形式表现。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的节奏要充分掌握,并且能够吐字清楚的快速演唱。
2.
注意歌曲中的衬词,并可以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
教学用具:竹竿舞蹈的竹竿、少数民族资料课件、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律动进教室
播放《我的家在日喀则》,并带领同学们共同跳起藏族的舞蹈,特点是甩长袖。〈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藏族的音乐走入课堂,贴近少数民族与本单元内容相互照应。〉
二、复习本单元前几课内容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生长着56朵各具特色的鲜花。在本单元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少数民族,来,共同回忆一下:《刘三姐》——壮族  《小山羊》——侗族   《天上之春》——维吾尔族还有我们刚才进教室的律动舞蹈是藏族的。以前都是老师给你们介绍,今天要改变一下方式,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
认识新的少数民族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少数民族——布依族
1.
讨论自己查找有关布依族的资料,一会进行交流。
2.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来展示课件内容,课件中没有的可以用资料和语言来补充。
新授歌曲
1.
先来共同聆听一遍歌曲,师:听到歌词中说什么了吗?生:听不清,太快了,并且好象不是汉语。
2.
教师出示歌词,并且歌词是由不同的颜色写的,一白色,一黄色。
3.
学生们分清了白色的是衬词,而黄色的是汉语。现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也能听懂了。
4.
共同读节奏
5.
共同按节奏读歌词,讲解歌词含义。
6.
唱曲谱
7.
加上歌词唱歌曲
8.
速度一遍比一遍快,而且吐字要清楚节奏要准确。
9.
我们看到了布依族的酒令舞,我们也来跳一跳啊,一定要边唱边跳,其他的同学要帮着打节奏的。
10. 
进行创编歌词,我们要注意有衬词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创编歌词要流畅有意义还要押韵。试一试自己来唱一唱。
学生创编:久不回家忘记路呀,久不看书忘记字呀。
扩展思路,充实教材
我们还知道很多少数民族,比如傣族、彝族、苗族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少数民族的好伙伴,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欣赏各个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1.
班级的一个女孩是鲜族的,她穿来了她的鲜族衣服,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朝鲜舞蹈《道拉吉》。
2.
全班同学在《久不唱个忘记歌》伴奏下,边唱边跳竹干舞。
3.
展示傣族的舞蹈
4.
展示我们汉族的舞蹈
.   总结:
    56
个民族是56朵美丽的鲜花,少数民族更加具有特色,而且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真的想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让我们共同的进入56朵花的海洋。

 

 

 

教学反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单元    环球风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学难点: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

      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习歌谱:

       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

       分析:这两个乐句之所以难唱,是因为它是由几个切分音组合而成的。大家还记得象(×××)一样的切分音的唱法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

       ④教唱第9乐句。

       ⑤学生唱。

       ⑥类推第10乐句

       7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

       ⑧学生自己弹琴试唱全曲乐谱。

       ⑨跟老师唱,找错误。及时纠正

      3、学习歌词

       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②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③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重点教唱。

       ⑤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⑥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衬词“恰恰恰”怎样读。

       ⑧合唱。

       ⑨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优点,予以表扬,指出不足,供学生改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电子合成器,熟悉它的音色

2、  听音乐填写部分旋律

3、  了解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  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  简介电子合成器。

3、  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  哼唱主题A.

5、  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的旋律。

6、  再次聆听主题A的旋律,试着填写第二乐句的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  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  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以后的体会。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  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 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 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

    聆听要求:

A.  歌曲的情绪?

B.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  出示歌谱

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 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  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

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

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   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  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  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  学生分声部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

    2、创编节奏为《火车咔咔咔》伴奏

 教学目的:

1、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集体演唱《红蜻蜓》

二、欣赏

1、导入:请学生回忆新年时的快乐情景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介绍:一种是作为歌剧或者舞剧的开场音乐,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另一种是带有标题的独立器乐曲。

3、初听全曲,请学生说出总的气氛情绪。

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跟着哼一哼。

4、复听乐曲,请学生注意那几段是重复的?

为乐曲分段。

5、分段细听乐曲,请学生说出乐曲各部分的不同之处。

6、完整复听。

7、表现音乐,分小组设计表演。

1)用“啦”演唱、乐器演奏或用节奏也起伴奏。

2)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3)为旋律填歌词演唱。

 

 

 

 

教学反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单元   中国功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为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谁知道中国的武术都分什么门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师:其实武术不但有同学们说的那些,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二、歌曲新授

1、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

师: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3、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有什么不同呢?

(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

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5、学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与表现

1、师:老师听到大家唱得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老师这有一部《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老师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和大家不一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啊?

师:谁知道有关黄飞鸿的事呢?

3、学生简单向大家简单介绍黄飞鸿的故事。

老师补充,并播放有关黄飞鸿的影音资料。

师:正值外寇侵华,国难深重之时,黄飞鸿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当自强!

4、教师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5、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中国功夫》,欣赏乐曲《武术》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国功夫》

2、  在欣赏乐曲《武术》时能分辨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不同情绪以及乐曲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中国功夫》,下面我们来复习演唱歌词,要求唱得更加整齐,更加生气勃勃、英姿飒爽。

   学生随琴齐唱。

二、表演歌曲《中国功夫》

1、  分组合作创作动作。

2、  请几位表演比较好的学生随歌曲即兴表演。

3、  推选代表共同表演。

三、欣赏民乐合奏《武术》

1、  教师简介乐曲。

2、  知道学生进行学唱。

3、  初听乐曲。

  课本中的AB主题在乐曲中各出现了几次,顺序是怎样的?

4、  复听乐曲

  这首乐曲充满着动感,如重拳出击,柔中带刚,因此也很适合随音乐表演动作,我们再来请几位同学作表演。

5、  指名随音乐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课后学习一两个武术动作。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男儿当自强》

教学目标:

1、  歌曲表演《中国功夫》

2、  能随录音学会歌曲《男儿当自强》,并对歌曲中的对称现象有所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部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

  教师简介歌曲。

二、欣赏歌曲《男儿当自强》

1、  教师朗诵歌词

2、  出示歌词

  引导学生观察歌词,找出“两两相对”,即对称。

3、  初听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  复听歌曲

  学生随歌曲轻声哼唱,反复两遍。

5、  再次复听

  学生跟唱,并在“X X”处自由表现。

三、歌曲《中国功夫》表演与演奏。

1、  随伴奏齐唱歌曲

2、  分组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3、  分组进行汇报表演。

4、  教师讲评。

5、  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歌曲《中国功夫》,欣赏了《武术》和《男儿当自强》,希望大家关心武术、热爱武术,健身强体,为国争光!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小小音乐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讲述《东郭先生》的故事;安排角色。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内容,为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东郭先生》的故事。

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

二、学生讲故事

阶段目标:让学生了解《东郭先生》这个故事的梗概。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

音乐(四年级)培训资料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

三、教师唱故事

阶段目标:完整地感受整个音乐剧的旋律。

师:故事讲得真好。今天老师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剧中所有音乐的伴奏,教师边演唱边表演。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这个音乐剧吗?

四、安排音乐剧中的角色

阶段目标:为下节课的表演打下基础。

师: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

有东郭先生,还有凶恶的狼 有猎人 还有农夫 还有一头毛驴。

师: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物,我们再来装扮一下这个小村庄吧!

师:好,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我们这样还不能表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装扮起来就更好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看教科书,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一下,该作哪些准备呢?

(学生分组讨论)

师:下节课我们就要表演这个小小音乐剧,我们今天已经分配好了角色,请大家回家各自准备道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排演音乐剧《东郭先生》。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一幕。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平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

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 ××|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用响板敲击××| ××|)(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

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

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

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师总结: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习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

师: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

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

师: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得意洋洋地点着头,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

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习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因为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师:你们设计得很好,通过前面的共同探讨,同学们已经能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了。你们的对话设计的很生动,动作也很协调。但是最后《叙述者的歌》唱得不够整齐,这一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大家都批评东郭先生分不清好人坏人。)

师:对,这就要批评的语气,我们再来齐唱一遍!

三、完整地表演音乐剧的第四幕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合作,自己学会了第四幕的歌曲,并为故事编排了结尾,下节课我们就完整地表演这个音乐剧。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单元   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茉莉花》

2、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歌唱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请大家欣赏几首民歌.    

民歌的题材有几种? (课件)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或者范唱)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板书:   

       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

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1) 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2)划拍唱-----难点纠正:

3)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课件)

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樱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及探索音乐的愿望。

3、启发学生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樱花的美、表达对樱花的热爱。

教学方法:

1、 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相辅。

2、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钢琴、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强调课堂的奖励规则,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师生口号:(师:快乐课堂,生:你我共创!)

二、 导入教学

1、 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里面有樱花飘落的美景,有动感的音乐和舞蹈。)引导学生边观察画面边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模仿影像中的舞蹈动作动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樱花飘落的情景又可以进行热身运动!)

2、 引入樱花的介绍。

3、 引入歌曲的初步欣赏。

三、学习新课,展开主题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优美、抒情)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词。提醒学生哼唱时必须注意歌曲的情绪!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和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在此过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用投影仪出示任意几首歌曲),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也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音乐的欲望!

7、播放歌曲《樱花》和《五木催眠曲》(这也是一首日本的都节调式歌曲),尝试品味日本特色音乐的韵味。

8、再次欣赏歌曲(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欣赏),启发学生说说听后感受、感想。(提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四、深入拓展,评价验收

引导学生边听音乐的边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学、诗歌、绘画、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对樱花的赞美和热爱;也可以谈谈欣赏歌曲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先展示组里认为较好的一种方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展示组里的其他方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雪绒花》,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教师简介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能为其伴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帅选、整理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  教师播放编排好的录音

2、  在播放过程中学生抢答出歌曲中唱的是哪种花?

3、  请学生介绍这几种鲜花。

二、连一连、画一画

1、  出示教科书第45页的图片。

2、  学生把国家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他们的国花一一对应的画上连线。

3、  指名讲解。

 荷兰—郁金香        俄罗斯——向日葵     日本——樱花

 英国——玫瑰        美国——玫瑰         韩国——木槿花

 ………….

4、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喜欢花,送花成了交往中的“心意之礼”鲜花还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你们知道吗?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5、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资料:鲜花代表的意义

白菊——真理        无花果——争论     百合——重获快乐

山茶——可爱        柳树——坦白       紫罗兰——永恒之美

百合花——顺利、吉祥、百年好合

郁金香——爱的告白、富贵吉祥、真挚情感

康乃馨——健康、快乐、顺利

红玫瑰——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

………….

2、  教师展示有关花的绘画作品

   师:画家用线条、笔墨为我们展示了鲜花的蓬勃的生命力和绚丽的色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用精妙的文字歌咏着各种鲜花。

3、  教师展示有关花的诗句。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各种各样的“花”,欣赏了有关花的绘画和诗句,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象,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教学反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