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ILOVEYOU》小成本有大前途

1
回复
106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8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豪华的舞台,《I LOVE YOU》全剧十几个片段、数十个角色都由林依轮(右一)等四位演员完成。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王嘉宁

  来自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I LOV

E YOU》,最大特点是低成本小制作。本来在我们经历了人民大会堂的《猫》,北展剧场的《吉屋出租》和《西区故事》等同样来自百老汇名剧之后,似乎高成本大制作已经是音乐剧的“标签”,因此这次实在好奇《I LOVE YOU》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其实《I LOVE YOU》的故事结构非常讨巧,全剧分为十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分别表现了不同的爱情方式和生活态度,从第一段的“第一次约会”,到最后一段的两个老人在葬礼现场一见倾心。这些段落所讲述的故事有的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倒也颇具新意。仅有的四个演员表演任务很重,作为主演的林依轮表演得很卖力,他一个人分饰16个角色,而其他三个演员跟他的情况差不多,也都分别扮演了若干个角色。演员们尽心尽力的表演再加上偶尔出现的、让过来人可以心领神会的幽默细节,以及夸张搞笑的表演手法,使得现场的观众们毫不吝啬自己的笑声。

  但是,在歌曲方面却无法让笔者满意,这种百老汇直接搬过来的音乐剧最好还是由美国人说英语来唱比较好,因为人家的曲子当时是为了配合英文的发音而创作的,如果改成中文,即便是改编者再有才华,听起来也不是那个味儿,总觉得有些生硬,发音有点像用方言唱歌。

  今年国内的音乐剧市场火爆,有的以大制作或者明星为卖点,有的则以原创作为特色,都在拼命占领市场。实际上,现在国内的音乐剧市场还属于启蒙阶段,大家干的无非都是往沙漠里洒水的活计。以笔者在现场观察观众的反应来看,观众们似乎并不介意《I LOVEYOU》不像《猫》那样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名气,也不介意它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舞台的搭建花了多少钱在观众看来并无太大影响,倒是观赏效果最重要。

  对比一下已经在国内发展了100年的话剧,直到上个世纪末,话剧在普通观众看来还是高雅的、难懂的、普通人无法欣赏的艺术形式,直到《翠花》、《麻花》、《韭菜花》以及戏逍堂工作室,话剧才被彻底的平民化了,以至于到现在,看话剧成为了一件既有面子,又娱乐身心的消遣活动,消费群体也以年轻白领为主,他们才是真正有消费能力和消费动机的一群人。

  因此,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基本上可以照葫芦画瓢,努力使自身成为继电影和话剧之后的第三种娱乐形式。虽然说得刻薄一点,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其实就跟我国的东北二人转性质差不多,但既然是从外国引进来的艺术形式,那自然就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所以引进者们只需要把握好内容,尽力迎合一下年轻白领们的品位,那么音乐剧完全可以发展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音乐剧也可以成为周末休闲的新选择了。

  □鞋带儿(剧评人)

  对于自己扮演的十六个角色,林依轮最满意的是“葬礼上的约会”片段中的老人(左一)。

  ■林依轮答疑

  个人最满意角色是“老人”

  观众很多都爱看我演的“杀人犯”,是因为那段比较出彩也比较搞笑,其实我觉得那段还比较好演,最难演我也最爱演的其实是“葬礼”中的老人,那是全剧最有思想的精华段落,很容易让人审视自己的情感。在演这个角色时,我没有做过任何训练,但我平时爱观察人,这些西方老人的音容笑貌都在我的脑海里和照相机里。

  片段式音乐让观众陌生

  有的观众认为音乐一般,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看惯了《歌剧魅影》等那样大制作并有闻名世界的主旋律的音乐剧,《ILOVE YOU》的结构是段落式的,每个段落都在讲述不同年龄、社会阶层人的爱情,因此音乐也需要不同种类。剧中音乐有些节选自美国流行或民间歌曲,美国观众就很熟悉,但中国观众确实觉得陌生,这也是小型引进剧在中国演出的普遍问题。

  加入中国元素会不伦不类

  有观众认为,如果适当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或将情节改成中国式的会更好,其实我觉得不然。这说明他们的感情如今有些落伍了。对我来说,我反对把百老汇的文化中国化,这就好比还没学会爬就要走路是一个道理。一上来就把人家的东西改得不伦不类,这样不好,还是应该先介绍原版的先进经验。

  第10期

  新京报观剧档案10号《I Love You》

  总分:8分(满分10分)

  剧情:9分 音乐:8分 舞美:8分 表演:7分

  ●80%的观众对音乐剧有一些了解。

  ●全部观众认可林依轮的表演,其中有6人曾经看过他主演的舞台剧《麻花》或《周璇》。

  ●85%的观众认为,只要能保证品质,小成本或豪华音乐剧都应该引进,10%的观众更偏爱百老汇经典豪华音乐剧。

  ●在林依轮扮演的16个角色中,“杀人犯”和“单身汉”最受欢迎,分别得到30%和25%观众的喜爱。

  ●吸引观众原因中,“百老汇品牌”占65%,“林依轮参演”则吸引了另外35%的观众。

  ●中文版《ILoveYou》完全翻版自美国原版,一半的观众认为“音乐剧就该这么演”,15%的观众表示“美国式的音乐和幽默用汉语演绎有些错位”,剩下的人则认为“如果适当加入一些中国元素会更好”。

  ●在这部被称为“爱情百科全书”的音乐剧中,分别有40%的观众对“第一次约会”和“葬礼上的邂逅”段落更有感触。

  ●65%的观众满意剧中的音乐。

  ●35%的观众喜欢如《ILove You》一般中文版百老汇小型音乐剧,30%的观众则更偏爱故事情节和音乐完全中国式的原创音乐剧。

  ■观剧报告

观众全爱“爱情鸟”

  6月20日的保利剧院充满了爱情的味。在纽约演出一个月之后,“爱情鸟”林依轮携《ILove You》的几位演员为北京的观众打开了这本“爱情百科全书”。该剧也是观剧活动首次涉猎话剧之外的音乐剧,20位读者为这部曾在美国历演十年的小成本音乐剧的中文版打出了8分的成绩。

  随着近几年百老汇音乐剧的不断引进,音乐剧这个舶来品对中国观众而言已不再是个听上去新鲜的名词,参加观剧的20位读者中就有不少人曾看过《巴黎圣母院》、《猫》、《音乐之声》、《西区故事》等经典音乐剧。对中国观众而言,音乐剧阵容是否豪华、制作是否庞大并不是决定因素,85%的观众都认为只要能保证品质,各种类型的音乐剧都应该引进。这一点也体现在“最吸引你来看《ILove You》的原因”一项,65%的观众表示是因为其“来自百老汇品牌”。

  当晚林依轮的表演得到了100%观众的认可,其中6位看过林依轮之前主演的舞台剧《麻花》或《周璇》的观众一致认为他的表演越来越成熟了。演这部音乐剧对林依轮最大的考验是他要表演16个年龄性格各不相同的人,既有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有初为人父的可爱父亲。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些角色中,35%的观众最欣赏他演的“杀人犯”,认为他将这个杀人犯因孤独而杀人的变态心理拿捏得很准。

  而已婚的林依轮演起单身汉来也得到了25%的观众的认可。林依轮告诉记者,对于音乐剧这个舶来品,要让更多人爱上它,就需要很多人为它做事,“我希望自己是先驱者,而不是先烈”。

  也许全世界的爱情都是相通的,虽然该剧讲述的是美国式的爱情故事,但在中国观众看来也是感触颇深。特别是“第一次约会”、“葬礼上的邂逅”、“对大龄青年的恐吓疗法”、“单身一族的困惑”等几个片段更是让观众心有戚戚。

  不过也许所有的舶来品都面临着融入本国文化的问题。为了让中国的观众看起来更感亲切,完全照搬自美国的中国版《I LoveYou》用“刀削面”取代了“意大利面”,但是这种名词上的变通似乎还略嫌少,约有一半的观众认为如果能再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或将情节改成“中国式”会更好,这也是“对《ILoveYou》的建议”一栏中最为集中的意见。

  本报采写(除署名外)/本报记者天蓝 实习生柯璐

 
发表于 2007-6-28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来源是《新京报》,说明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