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对于京剧进课堂,音乐教师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10
回复
179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7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教师应该有自己选择喜爱什么、愿意学习什么、愿意教学生什么内容的权利。音乐的世界、音乐的文化是无限宽广的海洋,虽然京剧有着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积淀,虽然京剧贵为“国粹”,虽然京剧在国内曾经有过数度的辉煌,但是京剧“再好再牛”也只不过是浩瀚音乐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在我国,各地都有自己优秀的剧种和民间艺术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断涌现新的艺术形式受到青少年的喜爱。热爱京剧的音乐教师,会自觉地成为京剧艺术的传播者和传承者;而热爱音乐但是不一定喜欢京剧艺术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师,在能够安排出让学生更愿意接受和更加喜爱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迎合“上面”的要求做违心的事情。当我们音乐教师有足够的能力驾驭我们的音乐课堂、自己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应该有底气对一些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事物说“不”!我们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虽然学科地位低下,但我们也是人,我们也应该有在音乐艺术海洋中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利。是否愿意从心灵深处接受一种文化接受一种艺术形式,绝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就能做到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是洪啸音乐教育网站的使命之一,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大旗下的百花齐放,希望看到的是政策层面对于一线音乐教师以及学生们心灵感受的尊重--赵洪啸(声明:对我站网友的点评如有转载,必须全文,不可断章取义---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10:05: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8-2-27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我用葫芦丝演奏的一段《京调》调侃一下气氛吧

下载:

http://www.hongxiao.com/asp/UploadFile/2006-12/20061280531914162.wma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很希望中国的民族性的东西多一点,以前浙江版本的音乐教材涵盖了众多的剧种,都是名家名段,如常香玉的<木兰从军>新凤霞的<巧儿我摘桑叶>当然京剧的,越剧的更不用说了,黄梅戏的更受到学生欢迎,初中时候的音乐课堂上,教戏曲的时候,学生很兴奋,因为一来他们听到了以前小学教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二来对<苏三起解>也有所了解,因为语文课文里就有对此的介绍,更为能学习<斗智>阿庆嫂的从容应对而兴趣大增.语言从小培养,音乐也一样,先入为主,小学生总是很喜欢老师教的内容,所以老师教什么,确实很重要.京剧要会欣赏,必须先学几段唱腔,不是说实践才能出真理么?不自己亲自唱过,怎么深入欣赏呢?你没有教学生京剧,你又怎么知道学生不喜欢京剧呢?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的选择不好么?

赵老师说的有自己爱好并有能力的老师自己可以确定教学内容,那我是举双手赞成,可是,有自己真正实力说教学自己喜欢的内容的教师应该也不是很多吧?特别是音乐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可能他自己的音乐经历不够,如果说一个人不喜欢京剧,那应该是他从小就没接触过京剧,如果学习了大量的各类体裁的音乐,包括京剧在内,然后又选择自己最喜欢而又最拿手的音乐表现手段来进行教学,那是未尝不可,可谁又敢说京剧确实不能和那些外国歌剧啊什么的相比呢?

 
发表于 2008-2-28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也谈京剧进课堂
关于京剧进课堂,我非常赞同洪啸的观点,同时我个人还有一些感想,不知大家认为如何:

1、京剧进课堂绝对是好事
中小学试点“京剧进课堂”备受争议,我认为,教育部推广京剧,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一定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样总比放任学生喜欢成人的爱情歌曲、网络歌曲要好。当然,我的观点并不是将流行歌曲、网络歌曲一棍子打死。
众所周知,京剧是国粹,是一种堪称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京剧诞生来源于汉剧的徽班进京,所以京剧里面有很多的汉剧因素。我们在看京剧的时候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京剧里有文化的人的对白说的是变调的武汉话,而里面一些小人物(小厮、老奴)说的是京味的普通话,这是因为京剧与其母剧——汉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关。同时京剧里又有江苏的昆曲唱腔,应该说,京剧里是南北文化糅合的综合戏剧艺术,是为国剧。
然而京这种完美的艺术,即便在最懂得欣赏的地方——北京、天津,它也仅仅与很少一部分人结缘,大多数人对待它的态度,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敬而远之,使得这种高雅艺术真的“曲高和寡”了。有的朋友讨厌京剧,认为,一个字干吗唱上老半天?而一个字唱半天,在戏迷看来却正是京剧的迷人之处。对于有的朋友来说,与其一个字听老半天,倒不如老半天听一大段,所以他们选择了当一位歌迷,去听流行歌曲。
由于唱词中夹杂着方言(武汉味的对白、昆曲味的唱腔),很多年轻人认为京剧很难听懂,这是他们远离京剧的又一个原因;可是很奇怪,周杰伦的口音含混不清,却能得到众多歌迷的拥戴。
因此,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经典唱段进课堂,当然是件好事。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我这个外行看来,脸谱是绘画艺术,身段是形体艺术,即便单看唱词,夹叙夹议,如诗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学范本。哪怕仅仅是读读这些经典唱段,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生活常识;还能学到比喻、排比等许多修辞方法,至少对写作文是一种帮助吧。

  京剧进课堂,未必非得培养出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说到底,京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甚至可以讨厌,但我们不能对它一无所知——如果因为无知而远离它,那不仅是京剧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教育部推广传统戏剧、弘扬国粹,绝对是好事。
然而,教育部所做的事,仅是“试点推广”,而非强制要求。


2、传统戏剧进课堂要因地制宜
京剧虽为国剧,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可能就是南至长江流域——湖北、江苏。中国幅源辽阔,各种民间戏曲数不胜数,就北方,有影响的还有豫剧、吕剧、河北梆子,评剧,长江流域有名的还有黄梅戏、越剧、沪剧、川剧、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南方还有湖南花鼓戏、福建歌仔戏广东粤剧等,东北、西北、西南小剧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鄙陋,不能一一列举。
传统戏剧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土壤中,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如果在全国仅推广京剧,还是有失偏颇。现在在很多偏远的地方连普能话都难推广,推广京剧也不太现实。
当然,传统戏剧里面有的很高雅,有的却很俗,本人就听过很俗的地方戏曲(这并非戏曲本身的原因,也许是表演者或是个别编剧迎合大众俗文化),但并不掩盖戏剧生动精彩的光芒。
文化有统一性,但也必须何留其多样性,传统文化(音乐)的发扬,仅推广京剧是不够的,本人认为,应该根据各个地方的地域特点、由地方教育部门制定适合本地推广的传统戏曲,这样才能
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

3、京剧进课堂要因人而异
在中小学生中推广京剧,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推广自然是容易许多,在汉剧的故乡——湖北,推广的难度可能不大,但在广大的南方,比如广东的孩子了,平时说惯了粤语,突然换上这京腔,想要合格恐怕是需要时间了。没办法,只能先看看名家的表演,耳濡目染一下吧。不过,还是有人担心了,学习国粹当然是好事,可是在广州这种语言环境下,怎么能保证让孩子们学懂、学好京剧呢?广州人学可能比较难,甚至连师资条件都不知是否充足,广州人一向都不怎么听和唱京剧。
和广东相似的还有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这些地方的人一向不怎么听和唱京剧。
这看起来还是地域的差异,其实这是因为人的原因造成的,首先的问题是师资的问题,有多少的学校音乐教师会唱京剧?对京剧知识的了解也得靠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按照洪啸音乐教育网的观点:“教你所热爱的,教你所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各位音乐教师你扪心自问一下你热爱京剧吗?你擅长京剧吗?学生喜欢京剧吗?
如果三样中有两样是肯定的,恭喜你,你在这项活动中肯定会出彩,出色。如果三样一样都没有,那很遗憾,这项活动推广一定会很困难。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推广传统戏曲的项目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课程——京剧,二是地方课程——地方戏曲,三是校本课程——教师擅长的戏曲或其它的传统艺术。教育部门只是制定一个纲,制定相应的框架目标,具体的过程可以灵活把握。音乐教研员及音乐教师应该起关键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教育部推广京剧进课堂,说明国家已经在重视艺术教育了。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该借着这股东风,使自己所教的音乐学科强势起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22:42: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8-2-28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都谈得很精彩![em68][em115]
 
发表于 2008-2-28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设置恢复样板戏课程!哦,不要忘了,还有昆曲。[em47][em43]
 
发表于 2008-2-28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样板戏,还真对推广京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年的江青,也不是一无是处,江青被打倒了,样板戏却一直深受那一代人们的欢迎。
可以说,样板戏工程(这样称呼更为确切)对于京剧国粹有非常了不起的继承和发扬。
比如说,在京剧的溶入的一些现代舞蹈动作甚至用交响乐进行伴奏的,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的前奏,我也听过用钢琴伴奏的京剧,很有味道。样板戏对于唱腔也有一些提练和发展,更朗朗上口,弦律更优美。

现在教育部推广的京剧片断多为样板戏,比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智斗》、《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儿行千里母担忧》《甘洒热血写春秋》都是样板戏中的经典唱段。

没想到“东京市委书记”对样板戏情有独衷,按说“东京市委书记”出生后样板戏风潮已过,包括我和洪啸出生后,也没有看过样板戏。还好从兄长及父辈中听到了很多的样板戏,说实在的,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在现场看过一出样板戏呢,只看过当年的一些影像资料。

通过行政手推广京剧,看来政府是铁定了心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23:45:14编辑过]
 
发表于 2008-2-29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启虎哦,你曲解我的意思了/ 呵呵!
 
发表于 2008-2-29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京市委书记”哦,我没有曲解你的意思,我明白你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京剧进课堂”行为仿佛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工程,有反对、讽刺的意思对吧。

而我的意思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即便是样板戏工程,也对普及传统戏曲——京剧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有继承和创新。当然,肯定会有抑制其它剧种,禁锢人的思想等负面效果。

“东京市委书记”,你认为如何?

 
发表于 2008-3-5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看一看想一想,有争论和不同的想法也是好事情 。有乐意弘扬传播京剧的老师,也有更乐意传播其他类别音乐文化的老师,也有把心思放在音乐海洋其他层面和风格的老师。只要心思在音乐教育事业上,各种各样的人多了,我们的教学也就丰富了,音乐的世界也就百花齐放了。再优秀的老师,不可能是样样精通的全才,喜欢京剧的,热爱京剧的老师,对于推广京剧艺术我相信他们是由衷的原意也是肯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从心底里抵触京剧的老师们,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为了饭碗而“适应形势”作违心的事情,即使勉强开了京剧课,也是忽悠自己忽悠学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5 8:40: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课上给学生看过《智取威虎山》,但我自认无法给学生上好一节以上的京剧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