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表填写——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为例

4
回复
249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9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呵呵,无意中在网上找到的课题申报表。给需要做科研的老师做个参考。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03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

              申报时间:2004年4月

              课题编号NO:

课题名称: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

申报人姓名

朱则平

学 科

音 乐

职 称

中 教 高 级

姓 名

学 科

职 称

单   位

唐天佑

音乐

中高

广雅中学

魏晓雯

音乐

中高

广州六中

余嘉玲

音乐

中高

广州七中

黎兆钧

音乐

中高

广州三中

梁志永

音乐

中高

白云区教研室

丁翠珍

音乐

中高

天河区教研室

莫黎丽

音乐

中高

荔湾区教研室

余幼梅

音乐

中高

海珠区教研室

梁云裳

音乐

中高

荔湾区教研室

潘艺青

音乐

讲师

增城市教研室

胡兴林

音乐

中一

黄浦区教研室

温卫平

音乐

中一

花都区教研室

雷丽萍

音乐

小高

东山区教研室

成淑玲

音乐

小高

芳村区教研室

郭东旗

音乐

小高

番禺区教育局

李秋云

音乐

小高

从化市教育局

音乐

小高

越秀区教研室

一、课题论证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这一战略思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得以充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音乐学科本身在创造教育方面就具有优势,因为无论是音乐创作(称为首度创作)还是音乐表演(称为二度创作)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课堂应该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音乐教学不应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教学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死亡。而遗憾的是,许多人(包括音乐教师)往往在理论上同意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在实践中却习惯于用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音乐课堂教学形成了僵化的表演式的陈旧模式。改变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的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极其重视音乐学科中的创造教育,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为音乐创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达尔克罗斯教学法(瑞士)”、“奥尔夫教学法(德国)”、“铃木教学法(日本)”、“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前苏联)”、“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美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等众多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这些体系尽管各有特点,但“创造”几乎成为它们共有的主题。相比之下,我国音乐教育在此方面特别薄弱,以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在作中美音乐教育的对比研究时提到“美国的音乐教育可用‘创造’二字概括;中国的音乐教育则可用‘表演’或‘模仿’来概括”。如此看来,中外差距甚大,尽管国外对开展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已比较领先,但是改变中国音乐教育在此方面落后的局面亦可视为重要的音乐教育选题。

3、本人研究此课题的条件

(1)学科专业知识条件

尽管音乐创造活动是多样化的,但毋庸置疑,作曲活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创造活动之一,因此课题研究者如果具备作曲专业背景,将会更加方便此项研究。本人除了具有音乐教育专业的背景以外,还具有作曲专业背景(曾在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较系统地进修过理论作曲专业)。多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出版、播映和发表过一些音乐作品(书谱、唱片),对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优势。

(2)从事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

本人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旨在发展儿童创造思维的音乐“作文”——儿童作曲教学研究并取得成果,这一成果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宣传,并作为中美艺术教育交流的重要项目,本人也成为全国最早被教育部派往国外交流的中小学教师,赴美国考察交流音乐教育。在美国,与加德纳博士、周文中教授、雷默教授等知名学者研讨了儿童作曲等音乐教学项目,本人的研究成果得到美方专家的肯定,我所指导的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和本人的研究文章分别在中美两国出版和发表。我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儿童作曲专集,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审定并题写了书名。以后又多次应邀访问欧美,进行音乐教育的考察交流。在考察过程中,在欧美中小学观摩了大量的音乐创造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多年来,本人还通过研读大量的文献,联系所见所闻,从理论上对中外普通音乐教育也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对中外中小学开展音乐创造活动的状况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比较。曾在《中国音乐教育》、人大复印资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周报》和台湾《中华音乐文化教育杂志》等学术报刊发表过较多的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的论文,其中不乏对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现在,本人仍保持与美国音乐教育学术界的联系,对于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2、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音乐创造活动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本课题拟研究音乐教学中的一系列音乐创造活动极其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2)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有如下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依据:

  a、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预先设定的课程。这一理论对于音乐创造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所以建构主义者大力提倡积极的学习、建构性学习、积累性学习、目标指引性学习、诊断性与反思性学习。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促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构建。

  b、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今全球的教育,在该理论影响下而形成的教育模式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模式。他认为人的智能由八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提出显然比智商理论所认为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更为广阔,更可贵的是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该理论对于我们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c、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与必然。后现代主义者否定绝对真理的合法化。后现代主义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应该容忍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认为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的看法是: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因而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生成性);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向跨学科、综合性发展,课程从累积知识走向发展和创造意识;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性,不以权威的观念控制课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与本课题具有指导意义。

  d、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其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创造活动。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很快地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它认为如果要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它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幻想融合到音乐中去。它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只是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这一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可资借鉴的意义。

  e、其他音乐教学法体系的理念

  除奥尔夫教学法体系以外,其他如:“达尔克罗斯教学法(瑞士)”、“铃木教学法(日本)”、“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前苏联)”、“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美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等国外先进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均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3、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及要解决的问题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从理论上来讲,开展以下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

密切的关系,同时也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使之更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l 语言节奏创编

l 肢体节奏创编

l 节奏乐器即兴演奏

l 探索音源、自制简易乐器

l 体态律动

l 听音乐即兴舞蹈

l 音乐游戏

l 音乐表现中的作品处理

l 发表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独特见解

l 音乐戏剧小品即兴表演

l 口头即兴作曲

l 为旋律填配歌词

l 器乐即兴演奏(作曲)

l 器乐即兴伴奏

l 器乐即兴合奏

l 笔头作曲

l 计算机作曲

  (2)本课题的重点及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上音乐创造活动中,作曲活动应为重点研究的内容。

此外,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音乐创造活动的策略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设计

1、课题的研究目标

 (1)揭示出音乐创造活动与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

 (2)改变音乐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使音乐教学更具生成性和创造性;

 (3)提高教师开展音乐创造活动的教学能力。

2、研究策略方法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的策略: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与音乐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亦即优化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及时收集、记录、分析关于背景、观点、行为行动结果、互动情况资料;及时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题的研究还辅之以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方法。

3、研究阶段与步骤(含完成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0月)

1)拟定工作计划、制定课题方案,申报立项;

2)确定实验学校、开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

1)执行研究方案,在不同学段(小学低、中、高学段和初中学段)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活动;

2)开展专题听课调研、抽查实验点的档案资料和现实情况;

3)定期召开全市性的课题研讨会,开展实验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评选先进科组和优秀教师。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6年3月至9月)

1)分层分类进行结题,评审子课题成果;

2)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4、预期研究成果

体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音乐课;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学生音乐作品集;学生作品音乐会;学生作品录音与录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出版CDVCD

申报人签名:

2004年  月  日 

市教研室学术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2004年 月 日

市教研室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2004年  月  日

 
发表于 2008-7-26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耶!!课题申报格式对许多老师都有借鉴和学习的必要。

谢谢蝴蝶结!!!

 
发表于 2008-7-29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运河的鼓励![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课题还真的很麻烦哦
 
发表于 2008-7-31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不错,加十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