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十二册教案

1
回复
134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课

教学内容

表演 《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分析

??《一二三四歌》

《一二三四歌》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它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他们有着“钢枪交给我,二话没说为祖国”的雄心,有着三山五岳任我走,四海为家苦为乐的胸怀。整个歌曲给人以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染。

《一二三四歌》为C宫调(原调为 bB宫调)、 4/4 拍、进行曲速度,三段体曲式结构。歌曲的开头是一个号角性的前奏。第一乐段采用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简洁、明朗的旋律,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第二乐段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旋律类似于说唱兼有的风格,唱起来令人想到战士行军途中说快板书的情景,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第三乐段采用领唱加伴唱的形式,伴唱中还夹带表演。其旋律多为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的短句,其中穿插着喊口令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火热的军营生活,感受到战士们的自豪情绪。

作者简介

  臧云飞(生年不详) 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有歌曲《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2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 《致音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歌曲《致音乐》旋律,知道作者舒伯特相关知识。

?2、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本课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聆听《致音乐》,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分析

??《致音乐》?

??1.作者简介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教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工作。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患伤寒病而逝世。

  舒伯特是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因而有“歌曲之王”的赞誉之称。其代表作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第八(未完成)交响曲》,钢琴五重奏《鳟鱼》等。

??2.音乐分析

  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像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在疑惑与沮丧的生死关头,贝多芬的音乐在我心里点燃了生命的火花。”这首诗的第二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带给人们的幸福,表达了人们对音乐的感激之情。这又与罗曼.罗兰的另一种体验极其吻合:“音乐之于我,犹如食物之于生命。”

  1817年,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其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歌曲为D大调、2/2拍、中板、单乐段结构。

  歌曲的开头是一个简短、活泼的前奏。歌曲的主体部分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两个乐句之后都有一个短小的间奏,第三、四两个乐句一气呵成。这段旋律婉转、优美,十分动听。第一段歌词之后,有一小段轻巧、活泼的间奏。这个间奏,在第二段歌词之后,稍作变化成为歌曲的尾声。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致音乐》旋律。

教学难点

聆听《致音乐》,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歌曲的欣赏课往往容易上成唱歌课,如果过于着重学习旋律,强调演唱,欣赏课就会失去重点,无论是旋律和歌词都是为了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理解作曲者的思想。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

——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再听旋律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学生自己唱旋律

——熟悉歌词

——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词曲结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说说你对歌曲含义的理解,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主动聆听、思考的习惯,旋律和歌词分开再结合的欣赏方法,对歌曲的理解更深入,对歌曲背景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做高一点的要求,课外多知道一些音乐方面人物作品的知识。

3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 《美妙的琴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歌曲《美妙的琴声》,感受风趣、愉悦的情绪。

?2、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本课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原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聆听《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分析

??《美妙的琴声》?

  1.背景资料

  1892年,德沃夏克应琴妮.瑟勃夫人之邀,出任美国纽约音乐院院长之职。到美国之后,写下了《e小调(自新大陆)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名作。同时,也写下了一首钢琴曲的动机。1894年夏天,德沃夏克回到波希米亚维索卡花园度假,幽静清新、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使他感到十分惬意。在这种安谧、恬静、舒畅的心绪驱使下,他写了八首幽默曲并编成一个曲集。其中的第七首,即采用了在美国写下的钢琴曲动机。这首乐曲就是名扬天下的钢琴曲《幽默曲》。

  《幽默曲》原作为钢琴曲。后来,有人将其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小乐队合奏曲或电声乐队曲等。用此曲填词而成歌曲的也有典型。例如,由捷克人杜宾填词的歌曲《美妙的琴声》就流传甚广。

2.作者简介

德沃夏克(1841—1904)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1857—1859年,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两年正规学习。1866年,受到复兴祖国、发展民族文化思潮的影响,于1871年离开自己任职的乐队,专事音乐创作。结识勃拉姆斯之后,在创作上受其影响很大。此后,有许多作品公开演出。随着声誉的不断提高,不断出国演出自己的作品。1890年,在俄国与柴科夫斯基成为密友。次年,担任布拉格音乐院的作教授。1892年,应邀到美国任纽约音乐院院长。由于广泛接触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民间音乐,创作了《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重要作品。1895年回国。1901年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晚年获得多项荣誉头衔。如:捷克科学院和艺术研究院院士,捷克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荣誉音博士等。

  德沃夏克的代表作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捷克组曲》等。

3.音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原曲为 bG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结构。《美妙的琴声》只选用了原曲的第一部分作为歌曲旋律的基础。调性改为C大调,节拍由2/4拍改为4/4拍,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三段体)。原曲中那颇具特色的旋律音中间的休止,在歌曲中被取消了,代之以连贯、流畅的旋律线,从而更富有歌唱特征。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两个乐句的开头,其旋律是完全一样的;而其后面的大部分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段音乐最集中的特点是连续使用相同的附点节奏()。正因为这样,歌曲的旋律才表现出流畅中富有动感的艺术魅力。

歌曲的第二乐段(第9 —16小节)也由两个乐句组成。两个乐句起始的两小节,旋律也是完全一样的。在这里,两次使用八度大跳,显得颇有情趣。而第二乐句的最后,降半音的处理,以及渐慢和延长音的处理,不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将人们带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

歌曲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这首歌的歌词以第一人称的角色出现。他不仅直叙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音乐的向往,也表达了自己对琴手的赞美之情。可见主人公已经把音乐完全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音乐已经成为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就像德国诗人歌德所说:“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美妙的琴声》,感受风趣、愉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

聆听《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的旋律歌唱性很强,学生很容易就能对旋律熟悉,但是欣赏的目的不是要学生会唱歌曲,而是通过对歌曲的分析,从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分段欣赏上。

——师生问好

——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

——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

——学生马上做出反映,表示听过

——对,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介绍作者: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代表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

——音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再听:

本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听,分为三段

——分段欣赏,第一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附点节奏最多)

——第二段:

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人们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

——第三段:

和第一段有区别吗?

——再完整地欣赏全曲

——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在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欣赏教学之后,这节课的效果更好了,学生从旋律上就基本能把握住歌曲的情绪,了解了基本欣赏的方法,知道从个词和旋律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感受音乐,并主动区分音乐的段落,理性的欣赏,提高了欣赏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7 11:56: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9-2-18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