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当给孩子的灵魂以情感

3
回复
104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0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洪啸网的通知,我把自己前段时间写的已篇听课反思余大家共享!

听了许多的课,有时总有说不出的感想,因为总有许多的困惑,让我费尽思量,然而终究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还是音乐课当给孩子们一些什么的问题?

我也曾以为,老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漂亮的声音、展示自己演奏的技巧,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展示,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进而对老师、对音乐产生崇拜,久而久之,就会喜欢音乐,对音乐产生热爱。自己也经常进行这样的尝试,尤其是在示范课、公开课上进行这样的“炫耀”。

然而,一次听课活动不仅动摇了我的想法,而且也使我更加懂得了音乐课该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怎样的教学形式影响、感染学生,真正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的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灵魂中去。让孩子们不为音乐课表面的形式所感动,真正被音乐打动和感染。

这次听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每人伸出一只手》,这是一首颂扬各国儿童团结、友谊、和平为题材的歌曲。曲调坚定有力,充满着热情。全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运用了附点节奏,使音乐富有推动力,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伸出友谊之手,手拉手高唱着和平友谊之歌的情景,情绪热烈。歌曲在热烈而又欢快的8小节间奏后进行第二乐段,曲调以上移一度的级进手法,把歌曲的情绪层层推向高潮,犹如形成一股世界和平友谊的洪流。最后一句节奏突然拉宽,旋律舒展,音调出现了全曲最高音“5”以坚定有力的情绪结束全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全世界小朋友团结友爱,渴望和平的共同心愿。

可能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情感基调,这位老师开门见山就让学生聆听和观看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学生就马上联想到刚不久发生的四川大地震。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这样的设计却不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

(评:学生的情绪变化是可以由教师调控的,但也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节课的主基调是欢快热烈,教师一开始出现与本节课音乐的情绪完全不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知用意何在?)

(相反,我觉得,如果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本首歌曲的演唱,并且能够把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表达出来了,然而,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现在手拉手,心连心,一起唱着友谊的歌曲,心情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你们知道吗,四川大地震给多少的孩子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失去了一切,甚至已有好多的小朋友因地震而失去生命,他们需要我们用一双怎样的手来帮助他们、来安慰他们、来关心他们┄┄,可以出示大地震的那些让我们惨不忍睹的照片,然后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的感受,最后,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响起,让孩子们感到我们应该伸出爱心之手,来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从而,体现音乐情绪的反差给孩子们带来的音乐的巨大的震撼力。)

(难道说,这样的教学还是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吗?我想这样的教学一定会给孩子们以强烈的音响刺激和情感冲击,这样的教学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回忆。他们成长后依然会记得,曾经在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听过一位音老师的课“每人伸出一只手,让世界充满爱”)

为了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这位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比较聆听的方法,自己用小号示范吹奏歌曲的主旋律,一段是有附点节奏的,一段是没有附点的,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坚定有力。

(评:音乐的情绪变化除了与音乐的节奏有关外,还与演奏音乐的速度、力度、乐器的音色有关,小号的演奏给人的感觉本身就是带有号召性的,同样的旋律、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音色演奏稍微有节奏变化的乐器,它给人的感觉变化是不大的,所以,期望通过自己示范的演奏想达到满意的效果可能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学生在听觉上还是不能完全的辨别出来,有可能还会给学生一种误导,节奏的变化就能带来情绪的变化。设想,如果我们用小提琴演奏带有附点的这段音乐,是否也回让学生产生一种坚定有力的感觉呢?可能就是一种优美的或者甚至缠绵的感觉了。)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歌曲的节奏,课堂上用上了伴奏乐器,但效果却并不突出。整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不能充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演唱的效果还是非常一般,让人产生不了热烈的、坚定的感受,这也是本堂课的缺点所在。

(评:这首歌曲不像有些儿童歌曲那样非常琅琅上口,音准不是很容易把握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如何让学生唱准、唱熟练、唱好的前提下对歌曲的演唱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对唱、接唱的游戏形式进行歌曲教学,如:老师唱:白色的手,学生唱:你的手等等,待学生唱熟练后,可以采用伴唱、轮唱的形式烘托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从而达到一种此起彼伏,友谊声声歌不断,世界大同手牵手的音乐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一个问题,音乐是陶冶人情感的,任何表面的、肤浅的、不能打动孩子心灵的教学都是无效的,只有让孩子们真正关注音乐,关注音乐中那深层次的情感要素,才能让孩子们的灵魂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产生终身难忘的回忆,长此以往,对音乐逐渐产生深深的热爱和眷恋。音乐教师的重任不正在此吗?

 
发表于 2009-3-10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洪啸网的通知,我把自己前段时间写的已篇听课反思余大家共享!

听了许多的课,有时总有说不出的感想,因为总有许多的困惑,让我费尽思量,然而终究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还是音乐课当给孩子们一些什么的问题?

我也曾以为,老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漂亮的声音、展示自己演奏的技巧,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展示,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进而对老师、对音乐产生崇拜,久而久之,就会喜欢音乐,对音乐产生热爱。自己也经常进行这样的尝试,尤其是在示范课、公开课上进行这样的“炫耀”。

然而,一次听课活动不仅动摇了我的想法,而且也使我更加懂得了音乐课该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怎样的教学形式影响、感染学生,真正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的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灵魂中去。让孩子们不为音乐课表面的形式所感动,真正被音乐打动和感染。

这次听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每人伸出一只手》,这是一首颂扬各国儿童团结、友谊、和平为题材的歌曲。曲调坚定有力,充满着热情。全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运用了附点节奏,使音乐富有推动力,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伸出友谊之手,手拉手高唱着和平友谊之歌的情景,情绪热烈。歌曲在热烈而又欢快的8小节间奏后进行第二乐段,曲调以上移一度的级进手法,把歌曲的情绪层层推向高潮,犹如形成一股世界和平友谊的洪流。最后一句节奏突然拉宽,旋律舒展,音调出现了全曲最高音“5”以坚定有力的情绪结束全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全世界小朋友团结友爱,渴望和平的共同心愿。

可能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情感基调,这位老师开门见山就让学生聆听和观看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学生就马上联想到刚不久发生的四川大地震。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这样的设计却不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

(评:学生的情绪变化是可以由教师调控的,但也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节课的主基调是欢快热烈,教师一开始出现与本节课音乐的情绪完全不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知用意何在?)

(相反,我觉得,如果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本首歌曲的演唱,并且能够把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表达出来了,然而,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现在手拉手,心连心,一起唱着友谊的歌曲,心情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你们知道吗,四川大地震给多少的孩子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失去了一切,甚至已有好多的小朋友因地震而失去生命,他们需要我们用一双怎样的手来帮助他们、来安慰他们、来关心他们┄┄,可以出示大地震的那些让我们惨不忍睹的照片,然后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的感受,最后,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响起,让孩子们感到我们应该伸出爱心之手,来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从而,体现音乐情绪的反差给孩子们带来的音乐的巨大的震撼力。)

(难道说,这样的教学还是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吗?我想这样的教学一定会给孩子们以强烈的音响刺激和情感冲击,这样的教学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回忆。他们成长后依然会记得,曾经在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听过一位音老师的课“每人伸出一只手,让世界充满爱”)

为了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这位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比较聆听的方法,自己用小号示范吹奏歌曲的主旋律,一段是有附点节奏的,一段是没有附点的,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坚定有力。

(评:音乐的情绪变化除了与音乐的节奏有关外,还与演奏音乐的速度、力度、乐器的音色有关,小号的演奏给人的感觉本身就是带有号召性的,同样的旋律、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音色演奏稍微有节奏变化的乐器,它给人的感觉变化是不大的,所以,期望通过自己示范的演奏想达到满意的效果可能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学生在听觉上还是不能完全的辨别出来,有可能还会给学生一种误导,节奏的变化就能带来情绪的变化。设想,如果我们用小提琴演奏带有附点的这段音乐,是否也回让学生产生一种坚定有力的感觉呢?可能就是一种优美的或者甚至缠绵的感觉了。)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歌曲的节奏,课堂上用上了伴奏乐器,但效果却并不突出。整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不能充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演唱的效果还是非常一般,让人产生不了热烈的、坚定的感受,这也是本堂课的缺点所在。

(评:这首歌曲不像有些儿童歌曲那样非常琅琅上口,音准不是很容易把握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如何让学生唱准、唱熟练、唱好的前提下对歌曲的演唱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对唱、接唱的游戏形式进行歌曲教学,如:老师唱:白色的手,学生唱:你的手等等,待学生唱熟练后,可以采用伴唱、轮唱的形式烘托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从而达到一种此起彼伏,友谊声声歌不断,世界大同手牵手的音乐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一个问题,音乐是陶冶人情感的,任何表面的、肤浅的、不能打动孩子心灵的教学都是无效的,只有让孩子们真正关注音乐,关注音乐中那深层次的情感要素,才能让孩子们的灵魂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产生终身难忘的回忆,长此以往,对音乐逐渐产生深深的热爱和眷恋。音乐教师的重任不正在此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自己的想法,说的不错哦,支持!
 
发表于 2009-3-17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自己的想法,说的不错哦,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