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为什么不再令人感动

11
回复
94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4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沈伟       转贴自:爱龙王

    在目前的状况下谈论视觉艺术中的所谓“道德”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不是因为无话可说了,而是由于它已经消解在目前艺术活动中复杂的创作心态、行为动机、媒体化过程、制度环境、甚至个人知识结构以及对艺术观念的理解中,可谓原因诸多。所以,尽管我们谁都很清楚“道德”一词孤立的含义,但它在今天的艺术中几乎毫无意识,或不再成为一种作用力有效的约束,却是一个事实,并且有一个结果,至少同前面那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这就是:当代的艺术,已经不再令人感动了。
    我的想法是,与其讨论被悬置的“道德”,倒不如先从一两个相关的方面去说开。比如,艺术的真实性。这当然不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而是意味着艺术在何种程度上,还能是一种真实的活动。艺术的真实创造与艺术家的真实状态,原本是艺术发挥其感人力量的起点,既让人看到艺术家独立而生动的创造气质,也使人感受到艺术的表达在精神空间中的无可替代。而如今,哪里在表白着艺术的纯粹,哪里就有可能掩盖着急功近利的焦渴:在当代艺术中,那些超越流俗的思考和方式,往往被偷换成了一种世俗目的的文化投机,而在传统型的艺术中,传承与创造,却被降格为一种混迹江湖、获取实利的托词。艺术的活动,在缺乏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之后,早已开始掺杂进来太多的谋略和腐蚀。虚假和矫饰,在艺术的过程中,逐渐使艺术变得贫弱和苍白,同时也使艺术仅仅成为了一种职业化的谋生手段。
    当然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还在讲艺术的真实,在讲艺术是对现实情境的一种准确反应,并且觉得这不仅仅表现于视觉,更重要的,还来自内心的感觉和意识。但是,现在需要开始反思的是,越是那些“关注当下”的艺术,就越有可能为当下所疏远;越是艺术家们所认为触摸到的生活真实,就越是难以表明人们确切的生存状态,由此,艺术家们的自以为是,终究未能换来其作品与社会、与群体的关系,甚至反而使人们对各种艺术的名义不断地产生怀疑。这就自然避免不了艺术最终被社会抛向了日常意识形态的边缘。其中原因,恐怕不是简单地归咎于集体的“失语”或文化的沉沦就能解决的。
    由此,还有一个方面值得提出,这就是我们在艺术的“当代化”过程中对艺术本体的理解。逆反于传统艺术的某些依附性,艺术观念的迅速转变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本体化追求,尤其体现于艺术的语言和媒介特征在西方现当代艺术参照下的迅速变化。比如在相当的一个时期里,艺术家们对语言的“纯化”倾尽了所有热情和兴趣。艺术的表现力和表现空间的确是迅速扩展了,但一往无前的视觉“革命”,却又使艺术陷入了自我群体和同仁的狭小空间。实际上,以个人的敏感摆弄语言和材料,并不意味着艺术本体的全部,而已技术也永远不仅仅只是技术本身,如果过于孤立地看待了艺术语言的自我发展,那么在对艺术原有价值和形态体系的颠覆之后,艺术就有可能导向时尚性的浅薄,而成为缺乏共同认知基础的个人游戏。
    本体化的结果,没有使艺术在当代的社会文化中获得自己的“本体”,却又在“后现代”的刺激下消除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希望回归于大众。希望看到艺术更为多样化的功能和更具有观念性的表达。在此,对艺术界限的判断就显示出了一个矛盾:艺术领域的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是自由思想的活力的标志;但过度地泛滥为生活化的东西,艺术就只剩下一些说法,带来的就是关于艺术“终结”的质疑。通过思想鼓励艺术,这本来毋须置疑,对于那些困扰社会和人类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不能不思考和关怀的,但同时应该清楚的是:艺术,并不是最终解决那些问题的直接手段,而考虑恰当的反应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
    时常回顾一下艺术在其原初的含义和目的,是很有必要的,尽管艺术家们目前关心得更多的仍然是“发展”,而不是反思。
    比如在那些艺术的因素中,我们现在是否应该坦然地承认,追求审美的天性并不意味着庸俗化的出现,相反,作为艺术感人魅力的根源之一,它依然潜在着人的一种需要,不仅包含着芸芸众生的需要,同时也包括了艺术家的需要。我们能够肯定艺术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功能则在于交流,这是没有问题,正如杜夫海纳所曾经说过,艺术在一个朦胧点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驻足之地,在那里,语言依然能够抓住事物,而吸引人的正是自然。“自然”的含义,是真切和朴实,包含着某种共通性的原则,既尊重着个性,也希望人们能够在此相互理解和感动。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是人本的,而这一点,其实也正是当代艺术重建公共性的理由和价值。
    艺术能否令人感动,自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最基本的,是首先要让人产生乐于观看的兴趣。观众的层面显然有别,但艺术家通过他真实状态的工作,能够让他的作品真正地为更多的人所接触,并有所积极的反应,这是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性功能的个人行为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责任,否则,艺术的各种当代性意义、功能、以及公共性、公共化制度等等的话题,都无从谈起。
 
发表于 2004-3-16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感动的艺术还是有的。近年来感动过我的作品有音乐剧《猫》(尤其是《回忆》一曲)、网络版的猫主角的《母与子》、《白桦林》、《亚细亚的孤儿》、《春天花会开》等。《大河之舞》里面的纯美合唱也很动人。
 
发表于 2004-3-17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令人感动的中国音乐艺术有多少呢?即使令人感动,又有多深的内涵呢?外国人描述中国的音乐是这样的:‘充满着港台式的哀伤小调’。如果说旧中国背景下,我们出不来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那么现在呢?我们又看到几个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音乐家呢!是教育的问题呢?还是社会的问题呢?不错,我们在世界大赛上屡次拿奖,但拿到奖之后,他们又都去做什么了呢?我们的音乐真的是世界高水平吗?我们的作曲家们真的是高产户吗?大多是一曲成名,终身冠顶!娱乐式的音乐充斥全国,我们的学生满嘴情爱小调夹杂着对社会不满的嘶嚎。纯音乐又将在哪里显现呢?这不能不引起音乐界人士的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国内摇滚一族还是创造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9 1:12: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4-3-26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看到的字都是重叠的呢?晕~~~~~~~~~~~~~~~~~~!
 
发表于 2004-3-29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还是要看人的,有些人你再怎么挖空心思也感动不了他的。为什么?因为本身的素质不够,中国人太多,10亿农民,你能让他们都理解音乐吗?不说农民,就连我们的上一代,也不见得能听到什么什么就感动起来。我们这类人算好的, 有幸接触了一下音乐。自己感觉已经能够被音乐感动了,于是,开始责怪社会,责怪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吗?我们可是比资本主义国家差的不知道哪儿去了呢。人家有经济基础,才能弄上层建筑,连吃饭穿衣买房子都有问题,怎么有空闲去听音乐。音乐这东西不接触个几十年,又怎么能被她感动?下辈子吧,等我们有下一代的时候,让他们了解音乐,让他们能被音乐感动!
 
发表于 2004-3-30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六楼的大师,看来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有被音乐感动的机会哟!那就奇怪啦?按马克思主义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呐!难道说社会主义社会被音乐感动的麻木了?那么处在奴隶社会的黑人们呢?君不见‘爵士’、‘桑巴’等并不是在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好象音乐感人之深跟姓社和姓资无多大关系,情感性是音乐本身与生俱来之物,与主义何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
 
 楼主| 发表于 2004-4-2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水玲珑一样,我也看的比较晕。看了主题,大概的内容和大家的评论,我心里也有些感触。好长一段时间了,我们的音乐再也没有出现一首童叟皆知的歌曲,大多的作品已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有的甚至连唱的是什么都听不清楚,要不是情要不就是爱。个性化的歌手同个性化的词曲作者结合,出来的一定是个性化的歌曲,个性化的效果。使得现在的年轻一代,也讲求个性化的打扮,就连给女孩子的耳朵“打眼”的活,好多男孩子也做了,还打很多。他们现在只知道什么港澳台歌手,欧美什么歌星,竟然连中国的《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都不知道。孩子都有模仿的天性,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红男绿女们,那些刚刚出道的年轻歌手们,他们是为了喜欢而做成那样还是为了追求时髦另与同类而改变自己的那身行头呢?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他是我们用来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一种情操陶冶的产物,现在可以陶冶的真是很少,更多的是引领年轻一代(所谓“新人类”)的一种“时尚”。
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
 
发表于 2004-4-4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要看是什么艺术了。许多作品还是令人感动不已。
 
发表于 2004-4-13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提的有水平!!就是太大了,懒得争论~~~~好象有个人说农民啥坏话吧?希望不要再说农民的坏话了,追究起来要犯法的~~你一定没听过陕北民歌,中国的音乐主要是民乐,有反对意见吗?
 
发表于 2004-4-13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自以为对音乐有理解的音乐家们,拿出你的理解去创作啊,你真的理解音乐就该去理解社会和生活,去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或超真实的就是感人的,爱情也罢,亲情也罢,对现实的认知也罢,那一钟不能感动人那!!!!!!!!!!!!
 
发表于 2004-4-22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学何种艺术先也得需要有一定的金钱支持呀~请老师要钱~买器材乐器要钱~一般家庭哪能负担啦~现在教育孩子~出发点都是长大了有好工作~能挣大钱什么的~即便真正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那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假唱~走穴~在这种艺术与金钱相结合面前~学艺术会很纯吗~最近的央视《同一首歌》在云南~看看哪些台上的人都在干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