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夜》设计意图

3
回复
98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9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这节课主要是研讨性质,是一节普通音乐综合课的设计,我想我们大家在拿到新教材后,都要探讨如何去教,如何去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新的知识,如何让音乐课真正作为学生走进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与体验的主要途径。
下面我说说我设计每一环节的意图。
首先,本节课设计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设问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去学习并接受新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自觉学习,我要学习的愿望。如,在开始点题时,设问了同学们在静静的夜里在做什么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再让学生看媒体画面。鼓励同学们展开想象去说画面中所表达的意境,通过美术欣赏与语言,也就是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也为欣赏费利斯的《摇篮曲》作了铺垫。在欣赏《摇篮曲》前让同学们去猜去想,这摇篮曲的意境如何,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去演唱,用的力度与速度怎么样才合情理,然后带着自己的答案与情感去欣赏并感受摇篮曲。这样通过欣赏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美好向往与追求。紧接再让同学们欣赏中国的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目的在让同学们知道无论中国外国。摇篮曲都有他的共性。都是连贯、轻柔、弱的力度慢的速度去表现的。这才能体现妈妈的性格和对孩子的温柔与爱。
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与鼓励学生中的独立见解。
欣赏了两首中外摇篮曲后,紧扣第二环节听唱教学。因为是第一课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用听唱是一种较好的学唱方法,可是,运用不当也会导致学生烦,不愿学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我把《小宝宝睡着了》这曲放了六遍,第一次听是找到与外国摇篮曲同时的特点,第二次是自由做轻柔的动作去感受歌曲,第三遍是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后再唱的。第四次介绍打击乐——碰铃。在介绍时先让学生辨别并找出与这歌曲融合的乐器,再介绍碰铃。第五次听唱是让同学们边敲击碰铃,边唱歌。第六次再做巩固练习。这样,歌曲虽然听唱了六遍,可学生不会感觉枯燥,完全在自觉中学习。
通过了欣赏《摇篮曲》与听唱了《小宝宝睡着了》后,再转入了第三环节的律动,我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摇篮曲后,老师现在还想让大家听一首曲子,听的时候想想这曲子能做摇篮曲吗?不能做的话那能做什么呢?”学生就带着问题去欣赏《星光恰恰恰》,听完后再进行律动与简单的节奏练习,也用这律动自然带进了新的知识点音乐的强与弱。也许有些老师会认为为什么不先教知识点再讲授新课呢?新课程标准也提到了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注意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在于结果,在于教师的潜移默化。通过了以上几环节的教学,再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再带出新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在回顾中理解新知识。这样既跳出旧模式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在自觉中接受新的知识。
 
发表于 2004-3-19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给低年级上课时嗓子喊哑了也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你们上课时怎么样?
 
发表于 2004-3-19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课按这思路上不错的,孩子很喜欢的,但是开始的时候养成常规前是比较辛苦的,有了良好的课堂常规,上课就舒服多了,保证了三十五分钟要质量了。(我校一节课是35分钟)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非常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