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 心与音世界民族乐器展(下)

3
回复
744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与音世界民族乐器展(下)



  《心与音——世界民族乐器特展》囊括了非洲的鼓、弓琴、木琴、卡巴沙;印第安人的传统乐器笛、鼓、摇响器;还有泰国的皮奈、围锣、瓶鼓、热巴亚;朝鲜、韩国的伽椰琴、牙琴、玄琴以及日本的筝等中外乐器。之外,反映古代印尼用于国家典礼的大型乐器合奏品种甘美兰,是展览的又一大特色。


图片



图片



  谈到印尼音乐,人们就往往会想到《宝贝》、《星星索》等以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和独特风味的印尼歌曲,她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中。但是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


图片

图片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乐队和它所演奏的音乐,中爪哇是印尼自古以来的王家居所,宫廷甘美兰一般指的就是中爪哇甘美兰。索罗王宫廷的甘美兰约15世纪就已形成,用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和戏曲相关的上流场合,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

图片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乐队和它所演奏的音乐,中爪哇是印尼自古以来的王家居所,宫廷甘美兰一般指的就是中爪哇甘美兰。索罗王宫廷的甘美兰约15世纪就已形成,用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和戏曲相关的上流场合,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

图片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乐队和它所演奏的音乐,中爪哇是印尼自古以来的王家居所,宫廷甘美兰一般指的就是中爪哇甘美兰。索罗王宫廷的甘美兰约15世纪就已形成,用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和戏曲相关的上流场合,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


图片


  这里展出的甘美兰乐器是由萨旺多制作,萨旺多的父亲是爪哇索罗王二世的宫廷乐师。萨旺多的作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音色优美,深受甘美兰乐队的亲睐。


图片


  作为以金属打击乐为主的音乐,印尼的宫廷甘美兰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编钟。甘美兰乐器大多为青铜制品,比如大小不一的罐锣、悬锣,从几个一组到几十个一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式各样的铜排琴、铜片琴、木琴、肯当鼓和赛莲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外还有受伊斯兰影响传入的拉弦乐器“热巴卜”等等。


图片

图片


  宫廷甘美兰对于我们大多人的听觉经验来说是一次奇异之旅,空灵、幽远、难以捉摸,充满了神秘色彩。


图片


印尼安格龙


西爪哇最有代表性的则是摇奏竹乐器安格龙。安格龙的结构十分简单,通常就是在竹框架上悬吊两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筒,其上端削成长舌状、下端呈凹形,它们分别插入框架底部粗竹筒的两个长方形槽内,通过摇奏使悬吊的竹筒撞击槽壁,发出清脆的声音,两根竹筒所发声音彼此相距一个8度。一人可以同时持两架摇奏,发两音,这样要演奏一首乐曲就要有89人乃至数十人参与。





图片

印度唢呐


流行于南印度的称作纳格斯伐拉姆,过去是印度教寺庙乐器,近年来逐渐世俗化。它长约6090厘米,通常正面有8孔,两侧各有2孔。北印度的唢呐较短小,约3045厘米,有7个音孔和两个调音孔。这两种唢呐独奏时通常有另一支音孔较少的双簧管类乐器奏持续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塔布拉



塔布拉,它是一对单面鼓,鼓身均呈碗状,木制,以羊皮为鼓面,用皮条绷紧,鼓身与皮条之间塞有木条,用来调节鼓面的松紧。右边一鼓上小下大,

发高音,左边一鼓上大下小,发低音,由一人用双手演奏。两鼓的鼓面上都涂有一种特制胶泥,称作鼓眼,用来消除杂音,使鼓声更纯厚。这种鼓能奏出多变的音色和音高,极富表现力,可以用来独奏。演奏者用手掌和手指制造出丰富多变的声音。右手鼓被定调为主音的属音或者下属音,而左手鼓则作为基础。在北印度音乐和舞蹈中作为伴奏乐器。除鲁帕德和卡纳提克(南印度)音乐之外,它在几乎所有的北印度音乐形式里被使用。




图片

印度木丹加鼓


木丹加鼓是一种横放在地上演奏的双面鼓,长度约为50-70厘米,鼓框中间比较凸出,两端略成圆椎形,左面鼓皮大,右面鼓皮小,(直径大约为18-21厘米),两面鼓皮的定音是不同的,大致相差四度,一般是(在中央C以下的)CFDG。鼓皮是多层的,用母牛皮和山羊皮加以组合。两端鼓皮之间采用16条水牛皮条箍紧,塞在皮条中的木块是用来调整张力和音高的,鼓手采用1.2.3.指,甚至整个手掌演奏,可以发出清亮或深沉的音响,也可以奏出高八度或升高半音的乐音。

木丹加鼓过去用于为戏剧伴奏,现在多用于南印度古典音乐和婆罗多古典舞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班苏里笛


印度竹笛(Bansuri)不同于中国竹笛,它一根笛子就一根竹节,竹壁很薄,印度笛大都采用印度西北部边境省份阿萨姆邦所产的竹子,人称苇竹。用苇竹这种竹子节很长,可以达到80厘米以上,每支笛都是用一节竹子做成,其最大特点是竹壁非常薄,一根长80厘米,直径35厘米的竹,壁薄为025 厘米,仅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


在表现仁慈、优雅气氛、神的恩典的印度音乐中无疑是最贴切的乐器。Bansuri音阶适中,可吹奏非常接近人声的迷人特质;由于其不设膜孔不贴笛膜,所以低音Bansuri的音色类似洞箫。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的弹布拉


其名称来自波斯语。外形与西塔尔相近,但面板略为隆起,两个弦轴在正面,两个在侧面,有4根弦,没有品。它不奏旋律,只弹空弦,以产生持续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维纳


它是印度最古老和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南方与北方两类。
  南维纳亦称“鲁德拉.维纳”。它的共鸣体呈半球形,是用一块整木头雕挖而成的,上有若干音孔,其边缘以象牙装饰,琴马立在面板上。四根主琴弦架在琴马上,经过指板延伸到向后弯曲的琴颈。琴颈末端有一雕刻精美的琴头。靠琴颈一侧的指板下方有一小葫芦,用来加强共鸣。另外还有3根系在指板边缘弦轴上的共鸣弦。现代南维纳有2024个品种,可奏出两个8度内的全部半音。该乐器全长105厘米左右。以右手拇指和食指弹奏主弦,小指拨共鸣弦,左手按弦。
  北维纳又称作“丙”,其结构与南维纳有所不同。它是在一根琴杆两端各固定一个大葫芦,演奏时将一个葫芦置于左肩上,另一葫芦放在右膝上或右腿旁,用右手弹奏、左手按弦。其琴弦的配置与南维纳相同。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萨罗琴

图片

印度西塔尔


它是当今印度最流行的乐器,属长颈弹拨乐器类,全长90厘米左右。它的共鸣体是半个蒙有薄木面板的大葫芦,琴颈既宽又长,指板上有20多个环状金属品,可自由移动,以便于演奏不同的拉格。有7根主弦,其中4根奏旋律,其余3根奏低音,另外还有10余根共鸣弦。有的西塔尔琴颈上端还装有一个小葫芦以增强共鸣。西塔尔的音色柔美,既能奏出如歌的抒情音调,又能弹出舞蹈性节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风琴



图片

印度萨朗吉


萨朗基是弓弦乐器,以一块硬木雕挖制成。共鸣体底部呈长方形,上方两侧向内凹,其正面的下半部分蒙一块小羊皮,上有琴马。4根琴弦张在其上,此外还有1020根共鸣弦。常用来为歌曲和舞蹈伴奏和独奏。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公元前5世纪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其音乐性能,所显示的音乐理论、实践信息远远超出了文献的记载和世人的想象。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展览还展出了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有些乐器只闻其名,只是在文学作品中了解了大概,如今活生生的实物就在眼前,我兴奋地留下了它们一部分的“倩影”。

这是云南的击奏体鸣乐器羊角编钟和傣族的排铓。


图片

图片

这是傣族的象脚鼓和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图片

图片


乌兹别克族的萨它尔

图片


维吾尔族的胡西它尔

图片


哈萨克族的库布孜
图片


这是乌兹别克族的热瓦普和艾捷克

图片

图片

这是藏族的双簧气鸣乐器嘉令和钢洞、法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藏族碰铃

图片

藏族扎木聂

图片

藏族乐器达玛如

图片

藏族达卜



这是彝族的拨奏弦鸣乐器八角琴和改良芦笙。


图片

图片

这是蒙古族的拉奏弦鸣乐器马头琴。


图片


这是京族的拨奏弦鸣乐器独弦琴。


图片



图片

侗箫

图片

口弦


图片

壮族马骨胡

图片

巴乌

图片

拉枯族葫芦笙

图片

维吾尔族手鼓.

图片

葫芦丝

图片

黎族葫芦胡


图片

黎族的椰胡



  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仅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参观完心与音的世界民族乐器展览,对于我来说,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养,享受了一顿世界民族乐器知识的盛宴。

 
发表于 2010-10-20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与音世界民族乐器展(下)



  《心与音——世界民族乐器特展》囊括了非洲的鼓、弓琴、木琴、卡巴沙;印第安人的传统乐器笛、鼓、摇响器;还有泰国的皮奈、围锣、瓶鼓、热巴亚;朝鲜、韩国的伽椰琴、牙琴、玄琴以及日本的筝等中外乐器。之外,反映古代印尼用于国家典礼的大型乐器合奏品种甘美兰,是展览的又一大特色。


图片



图片



  谈到印尼音乐,人们就往往会想到《宝贝》、《星星索》等以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和独特风味的印尼歌曲,她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中。但是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


图片

图片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乐队和它所演奏的音乐,中爪哇是印尼自古以来的王家居所,宫廷甘美兰一般指的就是中爪哇甘美兰。索罗王宫廷的甘美兰约15世纪就已形成,用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和戏曲相关的上流场合,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

图片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乐队和它所演奏的音乐,中爪哇是印尼自古以来的王家居所,宫廷甘美兰一般指的就是中爪哇甘美兰。索罗王宫廷的甘美兰约15世纪就已形成,用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和戏曲相关的上流场合,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

图片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乐队和它所演奏的音乐,中爪哇是印尼自古以来的王家居所,宫廷甘美兰一般指的就是中爪哇甘美兰。索罗王宫廷的甘美兰约15世纪就已形成,用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和戏曲相关的上流场合,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


图片


  这里展出的甘美兰乐器是由萨旺多制作,萨旺多的父亲是爪哇索罗王二世的宫廷乐师。萨旺多的作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音色优美,深受甘美兰乐队的亲睐。


图片


  作为以金属打击乐为主的音乐,印尼的宫廷甘美兰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编钟。甘美兰乐器大多为青铜制品,比如大小不一的罐锣、悬锣,从几个一组到几十个一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式各样的铜排琴、铜片琴、木琴、肯当鼓和赛莲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外还有受伊斯兰影响传入的拉弦乐器“热巴卜”等等。


图片

图片


  宫廷甘美兰对于我们大多人的听觉经验来说是一次奇异之旅,空灵、幽远、难以捉摸,充满了神秘色彩。


图片


印尼安格龙


西爪哇最有代表性的则是摇奏竹乐器安格龙。安格龙的结构十分简单,通常就是在竹框架上悬吊两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筒,其上端削成长舌状、下端呈凹形,它们分别插入框架底部粗竹筒的两个长方形槽内,通过摇奏使悬吊的竹筒撞击槽壁,发出清脆的声音,两根竹筒所发声音彼此相距一个8度。一人可以同时持两架摇奏,发两音,这样要演奏一首乐曲就要有89人乃至数十人参与。





图片

印度唢呐


流行于南印度的称作纳格斯伐拉姆,过去是印度教寺庙乐器,近年来逐渐世俗化。它长约6090厘米,通常正面有8孔,两侧各有2孔。北印度的唢呐较短小,约3045厘米,有7个音孔和两个调音孔。这两种唢呐独奏时通常有另一支音孔较少的双簧管类乐器奏持续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塔布拉



塔布拉,它是一对单面鼓,鼓身均呈碗状,木制,以羊皮为鼓面,用皮条绷紧,鼓身与皮条之间塞有木条,用来调节鼓面的松紧。右边一鼓上小下大,

发高音,左边一鼓上大下小,发低音,由一人用双手演奏。两鼓的鼓面上都涂有一种特制胶泥,称作鼓眼,用来消除杂音,使鼓声更纯厚。这种鼓能奏出多变的音色和音高,极富表现力,可以用来独奏。演奏者用手掌和手指制造出丰富多变的声音。右手鼓被定调为主音的属音或者下属音,而左手鼓则作为基础。在北印度音乐和舞蹈中作为伴奏乐器。除鲁帕德和卡纳提克(南印度)音乐之外,它在几乎所有的北印度音乐形式里被使用。




图片

印度木丹加鼓


木丹加鼓是一种横放在地上演奏的双面鼓,长度约为50-70厘米,鼓框中间比较凸出,两端略成圆椎形,左面鼓皮大,右面鼓皮小,(直径大约为18-21厘米),两面鼓皮的定音是不同的,大致相差四度,一般是(在中央C以下的)CFDG。鼓皮是多层的,用母牛皮和山羊皮加以组合。两端鼓皮之间采用16条水牛皮条箍紧,塞在皮条中的木块是用来调整张力和音高的,鼓手采用1.2.3.指,甚至整个手掌演奏,可以发出清亮或深沉的音响,也可以奏出高八度或升高半音的乐音。

木丹加鼓过去用于为戏剧伴奏,现在多用于南印度古典音乐和婆罗多古典舞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班苏里笛


印度竹笛(Bansuri)不同于中国竹笛,它一根笛子就一根竹节,竹壁很薄,印度笛大都采用印度西北部边境省份阿萨姆邦所产的竹子,人称苇竹。用苇竹这种竹子节很长,可以达到80厘米以上,每支笛都是用一节竹子做成,其最大特点是竹壁非常薄,一根长80厘米,直径35厘米的竹,壁薄为025 厘米,仅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


在表现仁慈、优雅气氛、神的恩典的印度音乐中无疑是最贴切的乐器。Bansuri音阶适中,可吹奏非常接近人声的迷人特质;由于其不设膜孔不贴笛膜,所以低音Bansuri的音色类似洞箫。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的弹布拉


其名称来自波斯语。外形与西塔尔相近,但面板略为隆起,两个弦轴在正面,两个在侧面,有4根弦,没有品。它不奏旋律,只弹空弦,以产生持续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维纳


它是印度最古老和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南方与北方两类。
  南维纳亦称“鲁德拉.维纳”。它的共鸣体呈半球形,是用一块整木头雕挖而成的,上有若干音孔,其边缘以象牙装饰,琴马立在面板上。四根主琴弦架在琴马上,经过指板延伸到向后弯曲的琴颈。琴颈末端有一雕刻精美的琴头。靠琴颈一侧的指板下方有一小葫芦,用来加强共鸣。另外还有3根系在指板边缘弦轴上的共鸣弦。现代南维纳有2024个品种,可奏出两个8度内的全部半音。该乐器全长105厘米左右。以右手拇指和食指弹奏主弦,小指拨共鸣弦,左手按弦。
  北维纳又称作“丙”,其结构与南维纳有所不同。它是在一根琴杆两端各固定一个大葫芦,演奏时将一个葫芦置于左肩上,另一葫芦放在右膝上或右腿旁,用右手弹奏、左手按弦。其琴弦的配置与南维纳相同。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萨罗琴

图片

印度西塔尔


它是当今印度最流行的乐器,属长颈弹拨乐器类,全长90厘米左右。它的共鸣体是半个蒙有薄木面板的大葫芦,琴颈既宽又长,指板上有20多个环状金属品,可自由移动,以便于演奏不同的拉格。有7根主弦,其中4根奏旋律,其余3根奏低音,另外还有10余根共鸣弦。有的西塔尔琴颈上端还装有一个小葫芦以增强共鸣。西塔尔的音色柔美,既能奏出如歌的抒情音调,又能弹出舞蹈性节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度风琴



图片

印度萨朗吉


萨朗基是弓弦乐器,以一块硬木雕挖制成。共鸣体底部呈长方形,上方两侧向内凹,其正面的下半部分蒙一块小羊皮,上有琴马。4根琴弦张在其上,此外还有1020根共鸣弦。常用来为歌曲和舞蹈伴奏和独奏。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公元前5世纪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其音乐性能,所显示的音乐理论、实践信息远远超出了文献的记载和世人的想象。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展览还展出了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有些乐器只闻其名,只是在文学作品中了解了大概,如今活生生的实物就在眼前,我兴奋地留下了它们一部分的“倩影”。

这是云南的击奏体鸣乐器羊角编钟和傣族的排铓。


图片

图片

这是傣族的象脚鼓和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图片

图片


乌兹别克族的萨它尔

图片


维吾尔族的胡西它尔

图片


哈萨克族的库布孜
图片


这是乌兹别克族的热瓦普和艾捷克

图片

图片

这是藏族的双簧气鸣乐器嘉令和钢洞、法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藏族碰铃

图片

藏族扎木聂

图片

藏族乐器达玛如

图片

藏族达卜



这是彝族的拨奏弦鸣乐器八角琴和改良芦笙。


图片

图片

这是蒙古族的拉奏弦鸣乐器马头琴。


图片


这是京族的拨奏弦鸣乐器独弦琴。


图片



图片

侗箫

图片

口弦


图片

壮族马骨胡

图片

巴乌

图片

拉枯族葫芦笙

图片

维吾尔族手鼓.

图片

葫芦丝

图片

黎族葫芦胡


图片

黎族的椰胡



  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仅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参观完心与音的世界民族乐器展览,对于我来说,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养,享受了一顿世界民族乐器知识的盛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在我自己的空间里图片好好的,怎么贴到这里图片就看不见了。要看图片请来我空间http://user.qzone.qq.com/350734641/blog/12812191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在我自己的空间里图片好好的,怎么贴到这里图片就看不见了。要看图片请来我空间http://user.qzone.qq.com/350734641/blog/12812191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