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校教育视角中的音乐教育

5
回复
184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163.com/mch1977@126(音乐博客)

在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转轨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音乐教育开始得到重视,从总体上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对于音乐教育实际功能的认识可以说还相当模糊。一方面,“音乐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论证;另一方面,“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作为一个与音乐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的实践问题,亦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明。本文简略梳理德国学校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关系,以期引发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尽管从马丁.路德的那句名言:“音乐一半是纪律,一半是教育大师”,我们已能感受到德国学校教育对音乐教育功能的高度认识与肯定,但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文献上看,德国历史上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可回朔到古希腊时期,这一点以有大量的资料详细论及了。直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教育中对音乐功能的高度肯定的传统是一直保留下来的。整个中世纪,音乐课在学校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巴赫任教的莱比锡脱玛斯小学,每周上七节音乐课。这些音乐课以唱歌为主,其为教堂礼拜服务的目的也十分明确。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十九世纪,由于法国革命的影响,德国的教育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抽象科学在学校中显示了中心的作用,中小学所强调的不再是艺术语言和科学。一般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地位迅速下降,成为一门被人忽视的外围学科,确实,整个启蒙时期,尽管德国社会一直保持着极为浓厚的音乐传统,产生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社会音乐生活极其丰富多彩,而学校音乐教育却相对薄弱。但另一方面,普通教育的本质,普通教育中美育的地位与功能等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却得到深入的探讨与阐明,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1、普通教育的主导地位

  a、普通教育概念的内涵

普通教育这一概念是1809年洪堡在《立陶宛的学校计划》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并非个别人关心各类学校,而是整个民族,或者说国家关心各类学校,因此只能赋予它们普通的人的教育的目的。凡是生活需要或者个别行业需要的专门教育,必须与普通教育分开来,必须在学生结束普通教育之后让他们去受这种专门的教育。如果把两者混淆起来,那么教育会变得不纯,那么就会既培养不出全面的人,也培养不出各种层次的全面的公民”。那么普通教育的内涵是什么,首先是人格的教育,心灵的教育与道德的教育,或者说是涉及到整个人的教育,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洪堡说:“普通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作好充分准备,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会仅仅在少数行业方面还剩下不了解的,而对人格不会发生多大影响的技能需要去学习”。他接着又说:“整个教育也只有一种完全相同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最普通的雇佣工人,还是最有教养的人,假如我们不应当为了使前者具有尊严而让其变得粗鲁无礼,不应当为了使后者具有人的能力让其变得多情善感,或沉缅于幻想和乖戾怪癖的话,那么,两者的心灵一开始都得到同样的训练”。在这里洪堡非常清晰地区分了技能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与我们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我们知道,西方基督教的合理内核是道德教育,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中,西方基督教的兴盛都与西方人探讨对人的内在社会行为规范密切相关。启蒙运动之后,基督教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学校教育逐步从教会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但这不等放弃道德教育的传统,普通教育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角度,关心了人的全面素质问题。洪堡的这一思想,在以后整个德国教育发展中被完整地继承下来。值得指出的是,德国历次教育改革中尽管有多轨制与统一制的激烈争论,但都不是普通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争论,在德国的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始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里列举“全德学校工作会议第五委员会关于劳动课的指导原则”的第一条(1920):国民的统一能否持久,取决于能否在一切国民阶层中牢固地树立起对劳动的乐趣。为此,必须重新安排创造精神力量的劳动和树立乐于劳动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各方必须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的基础必须在其一切阶段上保持与劳动的有机联系。劳动无疑是滋养服务于国民学校和致力于国民学校统一的统一学校的肥沃土壤。再列举“教育结构计划(1970)”中关于基本方针的第二点:学校在学生个人生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儿童上学后,他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学校使他们引进社会生活的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对于儿童个人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人们首先不能从社会为学校确定的目标和意图上去理解学校的社会使命,而应该从学校对于个人的社会教育的意义上去理解它。当然,在这一教育中,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教育结构计划”中所设制的基本原则与出发点:根据“德国基本法第一条规定,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所有国家权利机关的义务,第二条规定,保证每个个人有权自由发展其个性”。结构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应该使人们有能力行使其基本权利,履行与之相应的义务。使个人能够享受自由发展个性以及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续:http://blog.163.com/mch1977@126

 

 
发表于 2010-12-6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163.com/mch1977@126(音乐博客)

在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转轨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音乐教育开始得到重视,从总体上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对于音乐教育实际功能的认识可以说还相当模糊。一方面,“音乐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论证;另一方面,“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作为一个与音乐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的实践问题,亦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明。本文简略梳理德国学校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关系,以期引发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尽管从马丁.路德的那句名言:“音乐一半是纪律,一半是教育大师”,我们已能感受到德国学校教育对音乐教育功能的高度认识与肯定,但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文献上看,德国历史上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可回朔到古希腊时期,这一点以有大量的资料详细论及了。直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教育中对音乐功能的高度肯定的传统是一直保留下来的。整个中世纪,音乐课在学校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巴赫任教的莱比锡脱玛斯小学,每周上七节音乐课。这些音乐课以唱歌为主,其为教堂礼拜服务的目的也十分明确。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十九世纪,由于法国革命的影响,德国的教育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抽象科学在学校中显示了中心的作用,中小学所强调的不再是艺术语言和科学。一般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地位迅速下降,成为一门被人忽视的外围学科,确实,整个启蒙时期,尽管德国社会一直保持着极为浓厚的音乐传统,产生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社会音乐生活极其丰富多彩,而学校音乐教育却相对薄弱。但另一方面,普通教育的本质,普通教育中美育的地位与功能等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却得到深入的探讨与阐明,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1、普通教育的主导地位

  a、普通教育概念的内涵

普通教育这一概念是1809年洪堡在《立陶宛的学校计划》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并非个别人关心各类学校,而是整个民族,或者说国家关心各类学校,因此只能赋予它们普通的人的教育的目的。凡是生活需要或者个别行业需要的专门教育,必须与普通教育分开来,必须在学生结束普通教育之后让他们去受这种专门的教育。如果把两者混淆起来,那么教育会变得不纯,那么就会既培养不出全面的人,也培养不出各种层次的全面的公民”。那么普通教育的内涵是什么,首先是人格的教育,心灵的教育与道德的教育,或者说是涉及到整个人的教育,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洪堡说:“普通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作好充分准备,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会仅仅在少数行业方面还剩下不了解的,而对人格不会发生多大影响的技能需要去学习”。他接着又说:“整个教育也只有一种完全相同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最普通的雇佣工人,还是最有教养的人,假如我们不应当为了使前者具有尊严而让其变得粗鲁无礼,不应当为了使后者具有人的能力让其变得多情善感,或沉缅于幻想和乖戾怪癖的话,那么,两者的心灵一开始都得到同样的训练”。在这里洪堡非常清晰地区分了技能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与我们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我们知道,西方基督教的合理内核是道德教育,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中,西方基督教的兴盛都与西方人探讨对人的内在社会行为规范密切相关。启蒙运动之后,基督教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学校教育逐步从教会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但这不等放弃道德教育的传统,普通教育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角度,关心了人的全面素质问题。洪堡的这一思想,在以后整个德国教育发展中被完整地继承下来。值得指出的是,德国历次教育改革中尽管有多轨制与统一制的激烈争论,但都不是普通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争论,在德国的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始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里列举“全德学校工作会议第五委员会关于劳动课的指导原则”的第一条(1920):国民的统一能否持久,取决于能否在一切国民阶层中牢固地树立起对劳动的乐趣。为此,必须重新安排创造精神力量的劳动和树立乐于劳动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各方必须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的基础必须在其一切阶段上保持与劳动的有机联系。劳动无疑是滋养服务于国民学校和致力于国民学校统一的统一学校的肥沃土壤。再列举“教育结构计划(1970)”中关于基本方针的第二点:学校在学生个人生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儿童上学后,他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学校使他们引进社会生活的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对于儿童个人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人们首先不能从社会为学校确定的目标和意图上去理解学校的社会使命,而应该从学校对于个人的社会教育的意义上去理解它。当然,在这一教育中,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教育结构计划”中所设制的基本原则与出发点:根据“德国基本法第一条规定,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所有国家权利机关的义务,第二条规定,保证每个个人有权自由发展其个性”。结构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应该使人们有能力行使其基本权利,履行与之相应的义务。使个人能够享受自由发展个性以及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续:http://blog.163.com/mch1977@1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推荐!
 
发表于 2010-12-6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推荐!
 
发表于 2010-12-9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转帖谢嘉幸文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9 9:39:56编辑过]
 
发表于 2010-12-9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转帖谢嘉幸文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9 9:39:5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