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的幸福平台上(评课记录)

6
回复
162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6 11: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舞十天 于 2012-9-26 17:29 编辑

        一个优秀音乐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需要学会上课,需要学会科研,其实,还需要学会评课,这可能是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但许多优秀音乐教师不怕上课,就怕评课,因为这一般是没有人教的。这是风舞昨天评的一节课,回家后整理的记录,姑且算是提供一个样本,供广大音乐教育同仁们批评指正。

                             站在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的幸福平台上
                            ——对陈向蕊老师《歌情乐韵  悦耳爽心——走近歌剧》的评课记录
                                        上海市 浦东新区 祝桥高级中学  陈璞

尊敬的导师、专家、同仁们,上午好!
        来到上海中学,走在那些冠盖成荫、蓊蓊郁郁的大树下,让我感受到了上海中学身上蕴含着的底蕴与底气,走在这样的校园中,是很惬意的。但是,作为上海市首屈一指的中学,要在这里工作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之前我曾就这节课和陈向蕊老师进行过交流,那天是周六,她还在学校加班,便知道她工作的繁重了,今天我一早就来到陈老师的办公室了,她说前天还在发烧,嗓子还不舒服,开学上班以来,已经累得发了两个高烧了。借用一句典故,真可谓是“长安居,居不易”。
        回到课上,先从这节课的选题开始讲起吧,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素材是西洋歌剧,后面还拓展了一点中国民族歌剧。说实话,这个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的,就我自己而言,是经过半专业训练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但对歌剧也并不感冒,自己回想了一下,能够看完全剧的歌剧也不满10部。为什么?不喜欢呗。所以通过这么一节课,要让学生爱上歌剧,实在是不易。这是第二个不易。
        那么,今天听了向蕊老师的这节课,我总体有这么四个感受:
        真实:这节课展示的学生学习探究是一个真实的过程,教师启发引导着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认知规律完成探究,教师在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呈现。如对咏叹调、宣叙调的辨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听、模仿,乃至引入生活化情景的即兴演唱,一步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
        扎实:向蕊老师的演唱基本功非常扎实,今天就我而言,感到她演唱的这首《海风阵阵愁煞人》听上去已经是没有瑕疵了,非常漂亮,而我知道,她今天的嗓子还不在状态,能发挥成这样,就是她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所致。
        平实:承接上面提到的扎实,其实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往往都有特长、有绝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立场上,而不能把这种特长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秀”老师而让学生成为配衬,教师做主唱,学生成为伴唱,今天,向蕊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一首《海风阵阵愁煞人》,恰到好处,不低调,不占位,没有把今天的课堂变成自己的“独唱音乐会”。
        厚实:今天这节课教学素材的运用非常丰富,古今中外,甚至是“达人秀”,都进入了课堂,使得整节课显得厚实。
当然,由今天这节课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是关于这节课,关于这类课:
         我们是否在课上体现了人文精神?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做大课堂,从人文、文化层次来着手教学。有位美学家甚至说过一句很绝对的话:“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这节课上涉及的歌剧作品,其年代背景都离我们的学生比较远,不论是西洋歌剧,还是中国歌剧《红珊瑚》,没有对这些教学文本的了解,学生是没有办法真正跟着教师走近歌剧的。
         其实,今天老师的一些提问在学生那里冷场了,不是因为学生们不积极、不优秀,而是他们没能走进文本,只凭着教师对片段音乐形象的直观介绍,自然无法对教师基于作品内涵而设计的问题进行回应了。我以为,老师至少要对问题设计比较集中、比较重要的某一个歌剧作品进行背景教学,比如《魔笛》——夜后的愤怒。
        这里,也是我们所有音乐学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都应该注意的,我们音乐课的问题设计往往会被别的学科诟病,说没有思维含量。其实,我们有着自己的“两难”,设计的问题太“音乐专业”,学生无法回答,于是可能就走向另一个极端,高中学生回答着小学生的问题。那么,如何有高质量的设问?归根到底还是有无对文本的解读。教师的解读第一步,学生的解读要跟上。
        今天的课上,有一点很特别,我们没有见到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其实,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否有着独立思考与学习,这更重要,学习更应该是一件自我的事。我想,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积极的情感,今天的课上,向蕊老师的情感一直非常积极,进入了一种“场”,但学生显然还有点“冷”,我想,能带动别人的积极情感才是有效的。积极的情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具有,这才能构成好课的基础。当下,从高校、科研单位传来的课堂观察技术渐渐红火,记得我最初是听了杨玉东老师关于课堂观察技术的讲座,就感觉非常新鲜、有力,于是自己还学习了解了一些,但这种新鲜劲过去,我开始感觉用量表、指标等统计学的东西,是无法完全准确反映真实课堂的,情感态度等主观性的东西,是无法数字化的,我们课堂中真正重要的是师生对话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之前,陈大伟教授惠赠了他的新作《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一书给我,我正在学习,总的一个体会就是,陈教授认为好课的评价标准更偏重于教学的艺术性,而不是冷冰冰的统计数据,那么,用艺术的眼光来看艺术课、上艺术课,更加重要。
        总之,今天这节课,学生是有所得的,我们来听课的老师也是有所得的,这就够了。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能参加“音乐名师基地”和“音乐教师培训者研修班”学习的老师来说,我们的幸福就在于这个平台有机会让我们能听到不同风格、学段的课,站在这个幸福平台上,我们应该怀有珍惜之心、努力之心。之前参加了奥尔夫工作坊活动,之后的感言中我就写下了这样的建议:我们应该跨学段地去听优秀音乐教师的课。
        我现在也有一些幼儿园的教师朋友,能有机会去听听她们的课,感觉真的不一样,很有收获。以学定教——对这个词不明白,就去听听幼儿园的课。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教学涵养的“打通”。
就讲到这儿吧。
        谢谢向蕊!
        谢谢大家!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6: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我细细读了3遍才敢回帖:P说的真是一点不错,像我,就是怕评课,还不如让我上一节课呢。基本上呢,我们这边的老师评课套路都是先说优点,再说建议,或者思考。所以在听课的时候,我总是找老师亮点,包括教学思路、师生的互动、教学机智等等。但是我的问题还不能提纲挈领,跟写论文似的。唉,书读的少啊。:Q最担心说建议或者提出什么争论性的问题,这个基于“资历”的问题啦,总不能一个小鬼胡扯乱扯一通啊。PS:陈老师,你这个是领导发言吧;P
 
发表于 2012-9-29 1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这样详实的评课,对渴望提升自己的音乐老师们会很有帮助。
 
发表于 2012-9-29 11: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陈璞老师评这堂课,感觉陈璞老师通过这堂课看教师、看课堂、看学生,点评都很到位。我个人感觉这堂课中的陈向蕊老师个人专业素养比较全面,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的沟通还是不够。

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和参与兴致的课。
 
发表于 2012-9-29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鬼 发表于 2012-9-27 16:42
陈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我细细读了3遍才敢回帖说的真是一点不错,像我,就是怕评课,还不如让我上一节课 ...

意外看到消失很久的小鬼上论坛回帖,很高兴。不知道现在的小鬼工作、家庭经营得怎样。

看回帖,感觉小鬼现在也经常去评课了吧?是否升官了?
 
发表于 2012-10-1 19: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鬼 于 2012-10-1 19:50 编辑

No No No~~~~~老大别让我晕啊,那个还真的做不来的,只是陈老师的评课记录让我有所感触啊。现在在家休息,等明年才上班那,算“相夫教子”吧,所以到你这充充电啊,哈哈哈。。。


补充一下,陈老师上面提到:高中的要听初中的,初中的要听小学的……嘿,隔天我宝宝的幼儿园刚好家长开放日,发现幼儿园的老师的问题有具有“选择性”与“具体性”,是一种慢慢引导,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发表于 2013-3-25 1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讲得很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