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原创] 声乐教学提纲(1)

3
回复
113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30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79年夏,我在学习和教授声乐的同时,就不断总结心得体会,到1984年,在给鸡西矿务局中小学音乐教师讲课时,写成了我的第一个讲稿提纲。1989年在市第一职业高中正式从事声乐教学,写出了第一篇介绍声乐知识的文章:《声乐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发表在1991年8月16日市艺术馆的刊物《艺术窗口》上;1992年7月我又总结出“气要深、哼鸣通、喉要稳、下巴松、字要正、情带声”的十八字口诀。并形成了一个声乐教学讲稿。今年7月我家买了电脑,在学习电脑打字的过程中,我把这个讲稿重新编辑,首先编出了一个《声乐学习中的练习》;然后又编出了一个《声乐资料摘抄选编》;现在我把讲稿的其余部分再进行编辑,就是这个《声乐教学提纲》。

大家知道,老师上课都有教材,教材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编辑而成的。不是老师自己的著作,同样我这个《提纲》,也不是著作。而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我所以把它打印出来,只是想把我学习过的内容梳理一下。我觉得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声乐的人应该掌握的。虽然书店里的声乐教程很多,考虑到初学者不一定都能去买,所以,我这个《提纲》也许对他们有点用处。

因为有些内容,如发声器官的构造、声区、声种的分类、嗓音的保护、变声期的知识等等,在教科书里都是很容易找到的,另外,我在《声乐资料摘抄选编》里也摘抄了一些,所以,我在这个材料里就不再重复了。

学声乐的人都想知道到底怎么学、怎么练,这部分内容我没有写进去,因为我另外编写的《声乐学习中的练习》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想知道具体练习方法的人,可以参考那篇文稿。
一、歌唱的姿势

1-1、站着歌唱时,身要直、头要正、腰要立、肩放松,手下垂,很自然地挺胸收腹,目视前方、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要有歌唱的愿望。两脚分开或成丁字步站稳,一般不要把重心平均放在两只脚上,最好轮流地放在一只脚上,重心要在脚掌上,千万不能放在脚后跟上;

1-2、坐着练习时,上身和站立时一样,腰一定要立起来,只坐凳子的前1/3处;

1-3、歌唱时的口形:要根据字音的要求来变化。“微笑”、“打哈欠”状,是许多声乐老师都提出的要求。张嘴的动作,下巴千万不要主动向下使劲,下巴要自然、略向后,放松如悬垂状,让大牙之间略有距离,上腭要兴奋向上,上牙如啃苹果状;

1=4歌唱时下巴要放松,舌头要灵活,舌根不能用力下压,也不能后缩,舌尖在歌唱时,一般是抵下牙背后,舌的中间放平或从前到后成直沟,咬字、吐字灵活、准确

二、歌唱的气息

2-1、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学声乐者要通过练习,来掌握歌唱对呼吸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

2-2、歌唱时,要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不要用“胸式呼吸”方式。歌唱时如果用“胸式呼吸”方式,吸气时,抬胸端肩,小腹回缩,歌唱时上胸回缩、小腹外凸,嗓子容易有挤卡、捏嗓子唱的动作,声音“白”、僵直、不通畅;

婴儿啼哭时是用横膈膜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人在睡眠时也是用的这种呼吸方式,练习声乐,就要学会用这种呼吸方式;

2-3、“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吸气的要领是:“先抬胸、再吸气”(王福增语);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尤其是后腰要有膨胀感;歌唱呼气的要领是:“先凸胃、再收腹”,(王福增语)上胸不要塌下。
  
当然,我们必须知道:气只能吸进肺里去,气是不可能吸到腰里去的,我们所以说“吸到腰的周围”,是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感觉,我们吸气,气进到肺里,肺泡膨胀,横膈膜下降,我们的腰和腹部就会膨胀,由于肺尖就在我们的后腰处,所以,我们在练习吸气的时候,只要用手摸一摸我们的后腰和腹部,就知道气吸得深不深了;因此我们说“把气吸到腰的周围”的说法,是很有实用和操作性的。 

呼气歌唱时,要求凸胃,是为了保持横膈膜的张力,小腹回缩用力才是歌唱的动力。实际上后腰膨胀、凸胃、和小腹内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有的专家说:先练收腹,再练后腰膨胀,最后才能作到凸胃。对初学的人来说,我认为用哈腰的姿势,练习呼气时后腰的膨胀,就能够很快地体会到后腰膨胀和凸胃、收小腹的动作。

凡是站着练习呼吸,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呼气时,不能作到后腰的膨胀,都应该采用哈腰的姿势来练习。掌握之后,再逐渐使上身直立。

2-4、吸气的练习有急吸(快吸)和缓吸(慢吸)之分,缓吸如闻花;急吸如抽泣,如大吃一惊时的吸气;呼气也有急呼和缓呼之分,缓呼如叹气、如吹薪;急呼如吓唬人时的呼喊、如惊吓时的大叫,如犬吠,如虎叫,如大笑,如号啕大哭时的呼气。

练习呼吸时,吸气可以用鼻子吸,也可以用嘴吸,歌唱时是鼻子、嘴一块用;呼气要用嘴,因为歌唱时就是呼气,是要用嘴的。

2-5、纯呼吸的练习,初学者要多练,要练到在生活中也能很自然地使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方式,这样的话,歌唱时,就不用再去想呼吸了。

掌握了这种呼吸方式,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练习,目的是增强呼吸器官的能力。当然,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还必须在歌唱中体现。练习歌唱时,如果发现声音上有缺点、有毛病,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气息的运用是否出了问题。

三、打开喉咙  喉头稳定

3-1、“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

不论唱法、不论男女、不论高低声部,都是这样要求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唱歌的时候,喉咙有挤卡、捏的动作,随着声音的提高,喉头也跟着往上跑。就是平时人们说的:用嗓子“使劲唱”的现象,打开喉咙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来的。要求歌唱时,喉咙要打开,或者说要松开,都是一个意思。

我们在吸气时,喉头是下降的,喉咙是打开(松开)的,歌唱时就要保持这个状态,所谓“吸着唱”,或者说:歌唱时“保持吸气状态”,都是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要求歌唱时要“打开喉咙”,要“喉头稳定”。

3-2、要求歌唱时“打开喉咙”或“松开喉咙”,其实质就是要求歌唱时要“喉头稳定”。或者说,喉头在歌唱时要处于较低的位置,不能随着音高的提高而往上跑。

喉头的稳定,在声乐学习中是个重要问题,因为喉头的位置影响声音的质量,喉头位置较低时,气息通畅,有胸声共鸣,声音宽厚;喉头位置高、挤卡,唱的音越高,声音越细、越窄,这种声音不够丰满、表现力差。因此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喉头是否稳定,已经成为判断声乐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凡是喉头不稳定的人,其声乐水平很难提高,因而也就很难进入专业声乐队伍。

3-3、为什么歌唱时喉头要稳定呢?因为人的喉咙里有两个“管子”,一个是食道(在后边),一个是气管(在前边),“会厌”是气管上方的一个“盖儿”,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舌根后退,会厌后倒,盖住气管,食物进入食道;吸气时,喉头下降,会厌竖起,空气进入气管。由此可见,只有当会厌竖起来的时候,气息才能通畅,如果歌唱时喉头上提,会厌必然后倒,盖住气管,气息就不会通畅,所以,歌唱时应该让喉头下降,喉头下降会厌才能竖起,会厌竖起,气息才能通畅,气息通畅才有利于歌唱。所以,歌唱时要求喉头必须稳在较低的位置。

另外,从喉头里面的声带到嘴这一段,是歌唱的共鸣管道,喉头如果上提了,这个管道的长度就要变短,喉头下降了,这个管道的长度就要变长,这虽然也可以起到调节共鸣管的目的,但是研究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好的办法是让管道的长度不变,只调节管道的粗细,使管道的长度和管道的粗细成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够得到最理想的共鸣。所以要求喉头必须稳定。

3-4、平时人们说话时喉头是上下移动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大多数喉头都是随着音高而上提的,就是说不能做到把喉头稳定在较低的位置,如果要求他歌唱时把喉头稳在较低的位置,他会感到困难,有的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把喉头稳定较低的位置,学生由低音转唱高音时,喉头就往上跑,老师没有指出这样不好,学生也就很欣赏他自己挤卡出来的那种“亮音”。有的人也认为他嗓子好,并大加夸奖,学生听到夸奖了,当然就更不知道喉头上提是他自己歌唱时的毛病了。我要提醒这位同学,你如果不能及早地发现自己的毛病, 并设法改正,唱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形成了习惯,就更不好改正了。

解决喉头稳定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个困难的问题,但是它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认识到解决它的重要性,并下决心按老师的要求,一点一滴地进行练习,最终肯定是会解决的。

3-5、现在人们都知道有三种唱法,这三种唱法对喉头放下来的要求不同,其中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必须放下来,放到最低的位置,民族唱法不要求非得放的那么低,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掌握喉头的位置,通俗唱法对喉头没有要求必须放下来,也是要根据歌曲的要求来决定喉头的状态,但是,不论哪种唱法,歌唱时气息都要通畅,喉头附近的肌肉都不许僵硬、紧张、挤卡。必须认识到:下巴紧张、僵硬,喉头上提、挤卡、捏着嗓子唱的方法,绝对是错误的。

3-6、一般人在唱上行旋律时,思想是往上想的,喉头就象是上台阶,随着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保持喉头的稳定,从心理上说,唱上行旋律时,思想应该往下想,要把注意力放在喉头的下降上,放在保持吸气状态上,也就是说,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嗓子上,唱高音不是用嗓子勒着唱,而是打开喉咙,用气息唱。

有喉头上提习惯的人,最好不要急于唱高音,一定要在唱中低声区的音时,喉头能够稳定之后,再逐渐向上扩展音域。高音声部的歌者,如果能有意识地学唱中低声部歌者的音色,也有利于喉头的下降。注意!喉头的下降不是用舌跟下压喉头,不是撑者喉咙唱。

3-7、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

既然唱“u”的时候,喉咙是打开的,喉头是放下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u”,来作发声练习。在练唱别的韵母的时候,就用唱u的状态来唱,逐渐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四、哼鸣  轻声

4-1、要重视“哼鸣”的练习,因为“挤卡”、“捏着嗓子唱”,少年儿童的“喊唱”,都是不该使劲的肌肉使劲的缘故。“哼鸣”的练习,有利于解除那些肌肉的紧张。

4-2、“哼鸣”是寻找头声的好办法,一般用m或n来做练习,我也用ng做练习,哼鸣时,声音的位置应该感觉是在鼻子的上端(即鼻咽腔),有人说在眉宇之间,有人说在脑后。哼鸣时,一定要用气息,用前边说的凸胃、收腹的动作,让声音沿着后咽壁向上进入鼻咽腔,好象能从头顶飞出去才行,哼鸣时,下巴不能使劲,为了避免下巴使劲,哼鸣时嘴要做咀嚼的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咀嚼哼鸣”。

4-3、用ng做哼鸣,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用说有ng 结尾的字来找它的位置,比如:行——,成——,长——江——,把字说完之后,故意延长它的尾音,这尾音就是那个ng了。平时说话,ng一出现,这个字就说完了,是不延长的,现在我们是故意延长这个ng音。

如果在说ng时,下巴下边的肌肉向下用力,则声音就向下进入喉腔、出现喉音;也有的人在做这个练习时,不是哼,而是唱,结果“哼”出来的声音,就在鼻子尖附近,这样“哼”,是达不到练习“哼鸣”的目的的。必须让下巴放松,让哼的声音沿着后咽壁进入鼻咽腔。

4-4、多用“轻声”进行练习,是寻找正确歌唱状态的好方法。“轻声”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小声”。中央音乐学院的王福增教授把它叫做“微声”。是指有气息支持的、有很好共鸣状态的歌声,大一些的“轻声”就是所谓的“半声”。这里说的“轻声”,当然听起来声音小,说它是“小声”也没错。如果有人说这是“假声”,我们就要认真分辨一下,因为,平时人们说的“假声”,不一定是这里说的“轻声”,平时人们说的“假声”,喉头可能是提上去了,而这里说的“轻声”,喉头必须是放下来的。同时,“轻声”是可以放大音量的,而喉头上提的“假声”音量是不能放大的,这就是区别正确的轻声和错误的小声(假声)的根据。

4-5、用u做轻声的练习。由于u母音,是最容易使喉头放下来的母音,唱u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歌唱状态,所以,许多声乐老师都爱用它做发声练习。我们在唱歌词之前,用u来唱旋律,体会打开喉咙的状态,然后再用轻声演唱歌词,这样就会找到歌唱时,气息、吐字、和共鸣的关系,初学者,一定要按这个顺序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如果性急,在没有打开喉咙、没有正确的呼吸状态,没有找到正确的共鸣位置的情况下,就想“纵情”歌唱,就想“放声”歌唱,很容易出现前边说的,不该使劲的肌肉使劲了,这样,歌唱状态就变形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了。如果喉头不够稳定,挤卡,或者你感到唱歌时确实是用嗓子使劲的话,就应该先用u进行轻声练习,这是改正挤卡毛病的最好的办法。

4-6、“用u练唱,就等于做喉部的操。这种操做的多了,神经、肌肉,就会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条件发射。所以,一定要耐住性子多用u、多用轻声进行歌唱前的练习,只要认真这样去练了,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程志语)

五、歌唱时的下巴

5-1、许多初学者在唱歌时,张嘴的动作,是下巴主动向下用力,下巴下边的肌肉紧张、僵硬,还有的人用舌根向下用力使喉头下降,发出呃、呃的喉音,凡是这样歌唱的人,脸上的肌肉也是紧张的,毫无表情可言。

5-2、歌唱时,下巴要适度放松,而上颚应该积极兴奋,张嘴要从后边的大牙处张,下巴不是用力、而是要放松地落下来,并略向后移动。下巴下边的颏舌肌绝对不要主动用力,下巴应该即放松又稳固。像“没了下巴”,“掉了下巴”。

如果不知道什么叫“下巴放松地张开”,你可以抬头看头顶上的天,反复作几次,看看你的嘴张开没有?嘴是不是放松地张开了。是不是有点略向后移动?

5-3、歌唱时的“张嘴”,以前有的老师要求嘴必须张大,要呈竖的椭圆形,专家说:“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已经过时了”。张嘴,主要时嘴的里边张开,不能前边张的很大,里边没有张开,张到什么程度,要因人而异,目的是,唱出来的歌声要合乎作品的风格,要有很好的共鸣,要把字唱清楚。

六、鼻咽腔  共鸣

6-1、哼鸣的练习里我提到哼ng 的练习,哼ng时,舌根要坚定、向后与咽壁形成共鸣管道。所谓头声,就是在这个地方有振动感。歌声中的“亮心”,就是在这个地方产生的。具体点说,会厌竖立、并卷成半圆形,与后咽壁形成一个很小的出口,当声带发出的基音通过这个小口再传到鼻咽腔,就形成了头腔共鸣。要让歌声(即歌唱时的韵母)“停”在这个地方。如果停不住,歌声就会向前坠入口腔,形成只有口腔共鸣的声音。“只有把母音安放在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处,才能获得美的音色——即通常说的那个声音的意大利味。只有在这个地方振荡的声音,才有高频泛音(2800---3000赫芝),才有激情、才有表现力,也只有这个地方的声音才能把字吐清。才能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感情。”(王福增语)

6-2、为了找到和获得头声共鸣,必须练习哼鸣、练习哼ng ,同时要练习在哼ng的地方练唱母音。美声唱法用a、e、I、o、u来练声,我们则要用汉语的单韵母和复合韵母来练习发声。要按汉语的十三辙一个一个地练习发声。

6-3、美声唱法有“用咽腔独立形成母音”和“咽腔才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的理解,这并不是说,要用咽腔去咬字、吐字,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咬字吐字还是要用唇、齿、牙、舌、喉,之所以强调咽腔独立形成母音也好,咽腔是歌唱家的嘴也好,是因为咽腔在歌唱中太重要了。要知道,歌唱时延长的声音都是韵母,而韵母应该停在鼻咽腔,所以,歌唱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咽腔,歌唱时的着力点应该在鼻咽腔。把着力点放在了别的地方,是歌唱毛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6-4、要达到上述目的,喉头稳定是形成正确歌唱状态的基本要求。喉头向下、软颚适度抬起、舌根坚定向后与后咽壁形成共鸣管的话,就会使鼻腔、口腔喉腔、三个腔体同时打开,从而形成整体共鸣。声乐训练就是训练这个喉头向下、软颚向上和舌根坚定、向后三种力量的配合与协作。配合协作的好,声音就会自动达到鼻子后方那个头声共鸣点上,呼吸才能使上劲,甚至全身都能使上劲。这样才能得到混合共鸣,才能吐字清楚、声音嘹亮、省力气、声音持久力强,声音不因年老而衰退,极富表现力,唱的时间长,声带也不会感到疲劳。(王福增语)(此文未完,请看:声乐教学提纲(2))
 
发表于 2004-4-3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收藏了大标题,从实践中来的,我再到实践中去!谢谢...
 
发表于 2004-4-17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详细!我收了
 
发表于 2006-8-18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有msn吗?怎样请教您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