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点评专栏] 音乐课堂:撞击心灵 奏响心中的旋律

1
回复
89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2 13: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某市2013年论文评比公示的内容,为了公平公正没有作者署名的。
发在论坛给老师们学习参考,为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请不要转载,或私自使用,谢谢。

  
音乐课堂:撞击心灵 奏响心中的旋律

第29号参赛论文

  【摘  要】给音乐歌唱的灵魂,还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友好的举动完美结合在一起,呈现声色俱佳的管弦乐视听盛宴,促使教师化身为优雅的音乐指挥家,用激昂澎湃的交响乐——倾听、唱演、游戏吸引学生,最后再打造自由平等的评价舞台,让婉转悠扬的和弦乐回荡于耳畔,从而把音乐打造成学生心目中的一方乐土。用魅力环抱音乐课堂,撞击心灵,奏响学生心中的旋律,让音乐刮出最炫最酷的风潮。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氛围;环节组织;多元评价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发展个性。它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喜爱音乐这种特殊的“说”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各种会说话的乐器,爱上表演这种特殊的游戏,以及所寄予其中的独特情感,进而让学生带着快乐,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地练习吹拉弹唱演,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愉悦心灵。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甜美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友好的举动使学生放下心防,轻松地进入学习音乐的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不失时机地组织教学内容,打造愉悦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听”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唱”的方式,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音乐;鼓励学生参与“动”的游戏,尽情地去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无边的快乐。此外教师要丰富评价形式,让多元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从而真正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一、课堂氛围——声色俱佳的管弦乐
  生动活泼而又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渐意识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但是许多教师,并不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默然不语,在师生互动不足之余,学生吸收知识兴趣低下,课堂效率不高。因此,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已迫在眉睫。
  1.让微笑化为音符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常带甜美的微笑,用微笑让学生放下心防,愉悦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积极的、有一定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并能从音乐中享受喜悦、感受乐趣,提高运用音乐形式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平易近人,真诚相待,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如:教师紧锁眉头、闷闷不乐地走入课堂,会使本来轻松、愉悦的学生紧张不安起来。结果一开始上课,课堂气氛就沉闷、呆板,原本轻松欢快的歌,学生却唱出了伤感不愉快的调儿。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此时教师把自己的烦心事先搁一边,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那么很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神采奕奕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如教学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问一句:“小朋友,今天咱们来学一首新歌,它和小马车有关,你们眼中的小马车是怎样的呢?”“好,那么就请大家坐上这辆小马车,咱们去时间的王国游一游吧。”微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和温暖也就落地生根了。
  2.用言语打开心扉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交流体现出来的。而师生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会因老师的一句话,从浅浅的水湾变成无法跨越的鸿沟,有时却正好相反,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从“敌人”转变为朋友。教师平易近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如:上课前教师亲切的开场白: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你们最喜爱的好朋友喜羊羊带来了,大家欢不欢迎呀?咦,这边的小朋友没精打采的,看来是不欢迎他呀!听到这番话,刚才没坐端正的小朋友立马坐得端端正正的了——他们都非常想把喜羊羊请出来。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接着说: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用你们的认真打动了他,他呀,决定出来和大家见见面,但是你们能不能成为好朋友,还得看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了,喜羊羊可是喜欢认真、聪明、乖巧、懂事的小朋友呢,大家有没有信心赢得喜羊羊的友情呢?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好好表现一番。这样,一节课在老师轻松话语的带动下,井然有序地展开了。
  3.以行动诠释关爱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泣,它会对你哭泣,你对着它微笑,它会还你一个灿烂的笑容。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像这面可爱的镜子。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若能以春天般的温暖去关怀每个孩子和他们的情绪,那么学生会还给老师一份内化了的感动,并在感动之余,用自己认真的态度,积极的思考来回应这份温暖的初衷。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友好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温馨的关系中愉快地学习。如在教学乐理知识时,教师出示简谱,并请一名女生边打拍子,边唱出来,她做的很棒,博得了全场的啧啧称赞。这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一拍这位很有乐感的女生的肩,说声:“你真棒!”相信,这位女生一定会对这节音乐课记忆犹新。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也许会让她重新认识老师,重新看待音乐。

  二、教学环节——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还学生色彩斑斓、神采飞扬的音乐课堂,教师除了要营造愉悦、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外,还应积极关注课堂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倾听入手,与音乐进行交流、洽谈,让学生用演唱来接近音乐,贴近心灵,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激情,并且使情操也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
  1.喂,把耳朵叫醒
  对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倾听很重要,对音乐学习来说,倾听同样重要,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倾听,要教会学生倾听,并让学生在倾听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愉悦的心情。美国著名的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 怎样欣赏音乐 》一书中也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因为只有不断地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采菱》时,教师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先通过粗浅地倾听把握歌曲的基调——欢快轻松,可以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的倾听的效果。“这首歌曲咱们应该唱的悲伤难过一些,对吗?”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对,认为采菱应该很开心,听到歌曲的旋律,就感觉自己好像在划着小船,采着菱角,哼着小曲,心情呗惬意。通过倾听,再双方交流,师生在感受歌曲基调的同时,与音乐也进行了交流,与音乐也进行了心灵相通地洽谈。
  2. 听,是谁在唱歌
  唱是音乐课的主旋律,是音乐课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入唱的冲动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唱、演唱时,加入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情感和体悟,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所学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学习《船工号子》: 4/4  22  532  1  2 |66  216  5  6 ||嗨 咗
            4/4  0   0   x x |0   0   x x ||嗨 咗
  学生在每小节的后面击两下掌,并喊出“嗨 咗”,突出劳动号子紧密有力的节奏、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很快领悟了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
  演唱是学习音乐的核心,是感受音乐的重要方式,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能帮助和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力。而熟悉旋律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有效的就是让学生哼唱、练唱、演唱。这样学生能在感受歌曲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之外,还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
  3.嗨,大家动起来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音乐的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通过“动”帮助学生想象音乐形象,通过表演展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教唱《大家来唱》时,教师教学两个力度符号:P、F。如果此时单纯地告知学生:这是力度符号弱、强。标有弱记号的小节,演唱的时候声音要小一些,而标有强记号的小节,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音需要大一些,需要放开来唱。这种直接灌输的方法,不仅会让学生兴趣寡淡,还会使学生在枯燥乏味中丢弃乐理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们联想自己课间玩“写王字”的游戏,当前面的那个同学背过身去写“王”字,其他的人有的站立不动,有的蹑手蹑脚往前走两步,还有的则猛得一下往前冲。这一静一动充分演绎了P、F这两个力度。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结合歌词讲解这两个力度符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尤其可充分发挥“动”的魅力,让学生在听到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时开心起舞;让学生在听到低沉、舒缓、抒情的音乐时,动作轻柔、舒展开去。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在欢乐中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三、多元评价——婉转动听的和弦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的观察。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应该给予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所赠予的喜悦。
   1.学生自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和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调整,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每个学生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当自己得到不那么积极、肯定的评价时,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于是消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因此教师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评价自己,或有进步,自己加以肯定,夸夸自己,“我唱的真棒呀!”“看吧,我这次的拍子比上一次的拍子打得更好!”或有那么些不尽如人意,也可以批评一下自己,“这里不太会唱,说明这部分的曲子我还不太熟悉。”“这首歌我应该唱得再欢快些……”“我唱歌时咬字不太清楚,多练练一定会好些的。”学生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进行自我评价,能帮助他们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生生互评——你的心思我来猜猜   
  学生的自评大多比较感性,以描述性的话语为主,也有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而学生之间的互评则更多的是学生带着对音乐的理解、感悟的一种评价。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可以从对方身上找优点,比照自身的不足,借鉴并学习。来自他人的评价,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到“会当临绝顶”的蹊径。恰当的、有效的生生互评,是促进学生吸收经验、持续发展的动力。
  如“森林音乐会”,学生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来表现音乐——吹、拉、弹、唱。在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生先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并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之后由他人进行点评,得到他人的评价后,自己可进行反思和小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既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又是一个出色的点评家。因此他们会全身心地做好自己的表演,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并诚实地给身边的同学中肯的评价、合理的建议。这样的评价,有利于调节学生的身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能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师生共评——低吟浅唱互相应和
  教师既可以通过学生本次的演唱、表演来进行师生共评,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他之前的练习来获取对他此次演唱、表演的评价。教师所作出的评价,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课堂评价要准确中肯,力求简明扼要、具体,并尽量地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来肯定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使得评价成为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助推力。教学《小小少年》时,在最后的小结环节就采用了师生共评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交流,生认为在演唱副歌“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时,应该除了带上欢快的感觉,还应该在演唱时加入一些思索,到最后还有些淡淡的忧伤。此时教师适时指出:“能感受到这些,你真的很厉害,希望你能把自己的发现唱出来。”“唱歌时的情感很重要,感情不到位,就算咬字再清楚,高低音唱得再准,也不能称为真正的演唱。”这样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评价的方式还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形成多元体系。

  把音乐从无足轻重、随意取舍的困境里拯救出来,擦去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观念,还学生活泼愉快、轻松自在的心境,让音乐幻化成灵动的音符,跳跃于指尖,舒展在心灵,伴随学生愉快歌唱、开心起舞,以及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这样多姿多彩的音乐课堂,会一点一滴转变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学生会渐渐爱上音乐,爱上演唱,爱上表演。这样多姿多彩的音乐课堂,会变成老师和学生笑声的化身,快乐的代表。梦会插上翅膀,梦会照进现实。让音乐化为不绝于耳的的动人旋律,在学生心间回旋往复。让师生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直击心灵的音乐课堂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丰.学会学习[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7.
  [4] 周明华.音乐与音乐欣赏[M].陕西:陕西科技出版社,1999.
  [5] 潘书波.音乐教学艺术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6] 邹师. 歌唱与声音训练[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7] 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发表于 2014-5-22 14: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某市2013年论文评比公示的内容,为了公平公正没有作者署名的。
发在论坛给老师们学习参考,为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请不要转载,或私自使用,谢谢。

  

5到40:资源与情境的“DIY”效应
                                      30

【摘 要】在现有的音乐课程中,一课时教材的内容几乎少得可怜,短短的几行文字、简单的几幅画,只需5分钟就可以看完、读完。就是这么少的内容却要40分钟的课堂来完成,这是何等的难事。音乐课堂更重在学生的参与,重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深刻地去解读文本,深度地领会文本中蕴含着的深意,让音乐和情境产生“DIY“效应,让看似只有5分钟的课堂丰盈起来,走向40分钟的饱满课堂。本文结合音乐课例,充分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有效资源,通过文本和生本的联袂出演,情境和心境的友情链接,生活和心灵的珠连璧合等各种渠道,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获得深层的体验。
   【关键词】  音乐  资源   情境  整合   
   【缘起】在现有的音乐课程中,教材的编排却是如此简单:课文里都只有几张情境图,再配有一歌曲曲谱,就这么简单的两到三页,粗粗读过只需五六分钟。这短短的5分钟课程,却要要求安排1节课(40分钟)的时间。“5到40”,真是难以支撑啊!这就是老师们迫在眉睫的大事了。自从参加小学音乐国培培训后,我陷入思考:十年课改如何让这么少的课程资源丰富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深刻地去解读文本,深度地去领会文本中蕴含着的深意,深入地去挖掘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让资源和体验产生结盟效应,结合文本中的德育渗透。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其中,亲身经历,深情地感受其中的情感,获得深层的体验。让短短的5分钟课程丰盈起来,走向饱满的40分钟。

  
  【感悟】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十年课改,新教材、新理念给音乐课堂也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音乐教师更应该象天使一样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去浇灌、去种植、去采撷。“以生以学生为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缩短音乐与现实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距离,立足于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关注于学生人格和谐发展,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音乐教师应该穿好这双新课改的“鞋子”,而在教育改革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唱歌课范畴,音乐让学生亲身体会歌曲氛围,真实感受歌曲所述情境中,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且学会读乐、知乐、品乐,接而乐乐,从而使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磨合:文本和生本的联袂出演
  在音乐课上,由于大部分被绚丽缤纷的图片占据,文本的内容简直少得可怜,老师不仅要熟悉文本,理解文本,更要有的是驾驭文本的本领,将文本同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更重要的是内化为自己的智能、智慧,同时还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纵横生活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度。文本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学习活动的唯一载体,是一种体现。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课堂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文本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始终围绕其中,不能脱离。要对现有的教材做有效的取舍,以互动生成的前沿理念去重视文本,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1.亲近文本,品味立意
  首先教师要熟悉大纲对教材的要求,明白其教学目的,找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采用哪些教学手段,选用哪些教学用具,使用哪些教学环节和步骤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深入文本,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各个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教学中所用的启发性语言,范奏范唱时所用的表情、呼吸以及歌曲速度和力度的把握等等,尤其应做到准确无误。教师自身的情绪与激情更是影响音乐情境创设效果的直接因素,这些都是在创设歌曲情境和营造歌曲情感氛围时所必备的。如上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一共7面,一晃而过,简简单单的画面需要我们用3课时上,何等为难,这就需要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但是首先教师自己能够沉浸文本精心阅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让我们学生真正做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和人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撷取资源  投射触角
  多媒体的运用在音乐与生活的课堂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多部分的时间都是利用媒体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形象的体会。课堂上多媒体画面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最为酷爱,对画面上的情境孩子们充满了幻想和期待。自然而然,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用说也知道效果绝对是不同反响的。但是多媒体不能多用,它始终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个教学资源,能很好地使我们音乐教学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资源的撷取运用是老师在课前充分收集资源的有效见证。课前多媒体的精心准备,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也能让课堂熠熠生辉。
  【设想】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数鸭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创设富有美感和启发性的情境去感染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平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才能感受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这样的设想就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渗透音乐相关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力量,让他们从音乐中找到快乐,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塑造美好灵魂的圣殿!使学生能更为有效地参与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来,真正实现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表现、创造等能力提高。
   多维解读文本,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是促进学生良好音乐素养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必不可少且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对文本内涵的挖掘是没有止境的,只要能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思路,那么解读文本往往会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二、融合:情境和心境的友情链接
  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这种情境就是多余的。如何让学生在科学的音乐情境中感悟音乐,获得最真实的审美体验,让情境创设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情境中及时提炼,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就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摆设。情境的创设应该是适时适当的,在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尽量做到简练。
   1.形体展示  五彩斑斓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情境创设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吸引学生专心学习的凝聚剂,是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催化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充满激情,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情境创设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思考、有回味,有音乐思维的空间,更为后面新知学习中的难点作好铺垫、蕴伏。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跃跃欲试中,全神贯注地学习音乐。
  【回放】在范唱《可爱的羊群》时,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这种情境创设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富有“营养”、充满童趣和交互作用的物质环境,促进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
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里,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讲授,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平等地交流与探讨。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变得渐渐“乐”学起来。
   2.声色并行  琴瑟和谐
  课堂的成功和学生密切相关,要让课堂变得有意义,变得精彩,就需要学生的配合,需要学生的喜欢。情境的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一来可以让有特长的孩子有展露自己的机会,提供这样的平台,又可以让知识内化,让课堂互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真正地享受文本和课堂所带来的愉悦,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歌曲中的角色不只是在音乐教材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学生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学生特别喜欢,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积极性高,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在我们教学中运用的最普遍的是童话剧和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回放】如带领学生欣赏《龟兔赛跑》一课,让学生通过了解那些龟、兔等小动物的人物特征,动作形态,再4人一组进行合作,戴上头饰演一演,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表演性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建立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音乐、接受美的熏陶。
  表演的是否有效要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当然,到位的情境表演能让抽象的文字符号鲜活起来,变得有生命力。学生从演中学,演中悟。短短的5分钟演绎,却如此具有魅力,让学生沉浸其中,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拉长了时间上的享受,达到了40分钟的诠释,以至于回味无穷。当然,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形式,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的“乐学”与“会学”有机统一,为学生开辟一条“爱学”的有效途径。
   三、整合:生活和心灵的珠联璧合
  音乐意境既产生于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情境创设对学生很重要。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教学意境,要给学生以时间、空间,利用生动有趣的音乐素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尝试运用切合学生实际、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零距离的与音乐沟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1.音画结合 动态生成
  百闻不如一见,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使音乐与学生的心灵“零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感悟音乐。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营造音画结合的情境,符合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音画性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为音乐课堂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去想象,跟着所创设的音画情境去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最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放】如在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借助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柳树、小草、花儿、春雨、春雷、春笋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无须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沉浸在美丽的春天情境之中。当唱起“春笋是个指挥家”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一副副天真活泼的样子,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投身于春天的怀抱。由于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音画性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生活链接  艺术升华
  十年课改培训中讲到“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生活性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音乐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
  【案例呈现1】比如:春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树林里漫步,听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他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其次,生活性情境让学生在展示、熏陶中得到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句话说得好:“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教育”。 我们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来吸引学生。
  【案例呈现2】例如:创设“音乐艺术节”这个大情境、大舞台,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海选、复赛、决赛,到最后的精品节目“文艺演出”,整个校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情境,孩子们从音乐生活实践中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并深深地陶醉其中。
  通过这种活动情境的创设,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学生的音乐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在课外学习音乐艺术的氛围更加浓厚了,学生也更喜欢音乐,喜欢艺术了。由此可见,生活性情境创设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它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听别人说的,会忘记,给自己看的,可能会记得住,让自己参与的,就会理解。”名人讲得就是名言。的确,只有通过短短5分钟的情境教学,将音乐与情境捆绑一起,才能产生“DIY”效应,才能燃起学生的情,领会其中的意。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和情境。如果说:“情境是只船”,教师不止要让学生坐到“船上”,而且要引导他们动脑筋、动手学习划“船”,并与教师“同舟共济”,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到达希望的彼岸,这才达到了情境教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将情感延伸到课堂外,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导航。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著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李方主编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88-89
[3]赖红英  情真意切--记特级教师游彩云  特级教师家园  2008.2.17
[4]《走进新课程》  《音乐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5]覃文霞  《情境教学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2009.3.27
[6]王增昌主编  《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72-18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