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璞:一堂好的音乐课是怎样的

3
回复
171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怎样的

——参加2014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音乐教学评比后的思考

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 陈璞

《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杂志2015年4B

笔者在担任2014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音乐学科教学评比评委时,短时间内高密度地听了近30节课,有的课听来心旷神怡,也有的课听得心情郁闷,评委如此,我想,学生们也当如此吧!如果我们从教学的结果来对一堂课进行评判,可以称之为“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但教育显然是“艺术”大于“技术”的工作,“有效”“高效”的说法未免过于“功利”。我们也可以从专业理论与学科标准的视角来作出评判,追求的是“理想课堂”,但既然是理想的,往往也是现实中教师们比较难以做到的。所以,我还是用一个“好”来定义我心中认为“合理”“有序”“有得”“善良”“美好”的课堂样态。结合本次评比中听到的一些课来探讨一堂好的音乐课,我认为至少要达到四个标准。

一、教学文本设计要合理规范

现在建筑学领域的一个概念——“顶层设计”被人们运用到教育当中。在设计一堂音乐课时,如果有一个清晰的“顶层设计”的思路,那么,这堂课就会有相对合理的整体设计。比如,在本次评比提交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可以看出,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基本都有了“育人立意”这一单列内容,以此为抓手,教师们在构思教学设计时,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科育人”这一点贯彻到课的整体设计中去。再有,一节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在这次评比的反思答辩环节中,参赛教师们最多被问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自己这节课中,对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标度分别如何?”那么,且先不提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假如这“三维目标”的设计本身就不合理,那么,这节课就很难思路清晰地设计并落实好的。

教学文本设计的合理规范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科的理解。以金山区张金娜老师的一堂《生、旦、净、丑演乾坤》为例,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但京剧毕竟已经不再是当代学生艺术欣赏的主流,要设计好这么一堂课是需要细费思量的。从金山区的张金娜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她对学情的分析到位,其教学思路就是京剧“技术”上的低起点切入,高体验展开学习,把京剧“技术”的学习融会到京剧文化的展示中去。再如,松江区的杨利抗老师的一节《从歌声中感悟人生》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要设计出来很简单,学歌加上思想品质教育,但如何把握好音乐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与分寸,在凸显音乐学科特质的背景下让学生有着自发的人生体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音乐能力环环相扣,音乐思维绵绵发展,音乐情感徐徐上升”,杨老师用他的教学理解提供了解开这个难题的一把“钥匙”。

二、教师要展现良好的教学气质

教学气质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其虽为隐性因素,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不论是激情洋溢式的课堂,还是春风化雨式的课堂,如果教师能把自己的脉搏与学生共振起来的,往往就是一堂好课!教学文本的书写设计毕竟是“死”的,一份再优秀的教学文本落实到课堂中,也必然有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异与距离,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固有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机智来把思想“落地”了。

如,张金娜老师课上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教师饱满的教学激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课伊始的本地选秀节目“金山少年派”冠军柯霁航的表演导入开始,到教师的唱、学生的演、师生的念白互动,整节课都沉浸在浓浓京剧文化学习与交流的氛围中,贯穿全课的是教师的“精、气、神”,是学生的“学、思、演”。不少学生们在课后还舍不得离开,亲热地围着教师继续看京剧脸谱小泥塑,让我看到了他们对教师的热爱,看到了他们对这节课的热爱。

而杨浦区的闫菁老师在《可爱的童年》一课上展现的又是另外一种教学气质——温文尔雅!恰如她淡雅美丽、中国水墨画风格的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们一起感受《牧童短笛》时而悠扬舒展,时而欢快活泼富有变化的音乐情绪,联想着音乐描绘的江南水乡之情景,品味着乐曲清致淡雅、诗情画意的曲调韵味,体验音乐实践活动中合作、互动、分享的愉悦心情。

这两节课给我最终共同的感受就是:只见学生,教师的教的行为无痕融入课中!需要明确的是,激情的课堂不是失控,温婉的课堂也不是平淡!

三、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参评课的教学文本上,诸如“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听觉切入,动觉跟进”、“玩中学”、“乐中学”、“创中学”等词汇频频出现,但真正能做到学生能进入积极学习状态的课并不多。这个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是指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这节评选课,而是学生能基于之前学习积累和这一节课的教学点拨,迸发出激情的、喜悦的、智慧的学习行为。

在这次评比中,嘉定区的江雪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劳动最光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老师所任教的小学90%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后,学生们能参与音乐游戏,当听到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音乐或听到优美抒情的乐曲时,能跟着音乐或节奏用简单的律动来表达,并乐于和同伴分享。针对部分学生的聆听习惯和发声习惯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个别男孩,唱歌时爱大声喊叫,且不能准确模唱音高,她有意将男女生按比例分成四组,让音准较好的同学和音准较弱的同学坐在一起,有助于同伴间的相互聆听和共同学习。最后,通过组织学生哼唱歌曲旋律、模仿唱读体验、创编造型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再加上江老师“亮亮”的眼睛对学生时刻的关注,把全班学生共同带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去。

同样,在杨利抗老师的课中,当配着郑智化身残志坚形象的视频画面,教师抱着吉他用沧桑的声音与学生一起唱起《水手》,全班学生的演唱与声势伴奏,共同用音乐托起了情感,在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学习场”,师生的情感形成共鸣,课堂教学进入高潮,连我这个听课者也不由自主地在心底吟唱起这首歌。可见,只有师生共同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找到积极的学习状态!

四、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这个学有所得,首先就是音乐上的学有所得!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是:通过一节课,学生在音乐能力上有所提高了吗?然后,由教学内容生发的其它方面:意志、情操、情感、为人做事方式等等方面,是否也有所得?前者就是“鸟儿已经飞过,天空要留痕迹”,后者就是“当把老师教的具体教学内容都忘了后,心中依然存在的东西”。

如虹口区的封晶艳老师的一节《丰收的节日》,从歌唱教学来说,她通过分析旋律的节奏和音高上的特点,采用从易到难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学会第二声部的演唱并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其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演唱方式对表现歌曲音乐形象与情感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情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是学生歌唱能力上扎扎实实的提高。同时,作为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学生可以实现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如本节课前,学生进行了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带着“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所表达的情景与情感,可以运用哪些表演形式与方法?”的问题,进行了预习。并在回家作业中利用网上平台交流。由于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为本节课对歌曲的再学习提供了学习基础。在了解塔塔尔民歌特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教室平台作为学习媒介,在大屏幕上转播各组学生的完成情况,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而这种自主运用云平台学习的能力,其实是跨越了音乐本身,对学生将会产生一种长远的、有益的影响。

以上这四点都是课堂本身所呈现的一种外显的形态,好课的形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但我相信,一节真正的好课,其内蕴的底气必然基于教师对音乐课堂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
 
发表于 2015-5-7 1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好课”四个标准的总结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5-5-7 1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凉的湖水 发表于 2015-5-7 10:21
关于“好课”四个标准的总结很好,学习了。

{:soso_e163:}
 
发表于 2015-5-7 15: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很好的总结!!

我们网站的改版即将发布,一定收录你这一篇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