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就得管严点!

1
回复
102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9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宽松不是为所欲为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美国人对孩子的宽容,似乎有很出名。同时中曾有携幼子来美上学前班的,行前有邻居对孩子说:这下你舒服了,美国学校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学没两天,被老师请了家长,告状说孩子上课不听话。老师还说,几乎每个外国孩子对美国都有同样的误解。不错,美国教育是主张宽松,但我们并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只是希望培养他们的自律。
     话虽如此,但小小年纪让他们自律,哪里能一蹴而就。据美国教育专家的调查,近年来美国孩子的“不当行为”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纪律、奖惩全无概念,任何时候都如入无人之境,惟我独尊。于是在公共场合也是一副旁若无人的架式,大声尖叫、笑闹、乱跑、拉拉扯扯。这还罢了,有个年轻母亲如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日带5岁儿子去逛运动商店,儿子突然盯着一个中年胖妇人大声说:“妈妈,你看那人怎么那么胖,她肯定不锻炼,来逛运动商店干吗/。”可以想象,这位母亲但是的尴尬,已远非笔墨可形容。这一问题已引起家长和儿童教育专家的共同重视。2001年,膝下有三个女儿的格里高利太太发起成立了“礼貌儿童基金会”,其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礼貌待人的好习惯。不过两年时间,该基金会旗下已汇集了不少美国指明的儿童教育专家。
过分强调自我,造成孩子举止粗野
根据“礼貌儿童基金会”的研究报告,造成孩子们缺乏教养、举止越来越粗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风气使然。报告说,彬彬有礼的习惯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素质——自我控制和为他人着想。而美国社会多年来强调自我价值;过分提倡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结果是造成他们的自负,同时根本不会为他人着想。
其次是缘于为人父母者力不从心。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学校老师是不管学生的行为举止的,通常教育局招生办的墙上都贴着一排大字——“孩子的举止是父母的责任”。以前美国家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赚钱养家,母亲相夫教子。但近几十年来,女权运动长盛不衰,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即使在结婚生子后也不愿意放弃大好前程。多数为人父母者都忙碌而疲惫,他们自然少有时间和耐心关心子女的行为举止,这种父母心中充满负疚感,对孩子的宠爱多于管教。
对传媒的负面影响,报告最有微词。报告指出,孩子们对电视节目的信赖和模仿超过成人的想象,特别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节目。而在这些节目中,举止粗鲁的儿童形象随处可见。在很多儿童影视剧中,成年人被描绘得慵懒、愚笨、百无一用,而儿童却无比“英明”;无论何时何地孩子与父母发生纠纷,最后证明孩子总是正确的。从《小鬼当家》中那粗心的父母、蠢笨的窃贼和聪明、勇敢的孩子的对比就可见一斑。而这种模式的影视剧在美国俯拾皆是。
对父母不能直呼其名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朱迪.曼德尔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专文,强调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要“从婴幼儿抓起”,并开出如下“药方”:
孩子一出生,就要言传身教 使孩子还不会说话,父母也要用“请”、“谢谢”之类的字眼与他们交谈。如果小宝宝打个喷嚏,千万不要觉得好玩而去逗他,否则只会助长他的恶作剧心理。
即时对孩子提出表扬 扬不能空泛,要“就事论事”,比如不要说“宝宝今天表现不错”,而要说“宝宝今天帮小朋友搬椅子,真不错”。对孩子的不当举止,也要及时、明确地指出来。
教会孩子尊重长辈 段时间,美国孩子以直呼父母或亲朋的名字为时髦,用以强调自由平等,并一度被广为传诵——似乎我们国内也曾夸赞过一阵子。曼德尔说,这容易使孩子缺乏对年长者和权威的尊重,导致莫名其妙的叛逆心理。建议在家庭内还是要使用传统称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对父母的朋友,应加上尊称:先生、夫人、小姐或女士。如果为了表示亲密,可以沿用殖民地时代美国南方的传统,在尊称后直接加上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姓,比如杰克先生,南希小姐之类。
要手把手地教孩子举止得当 德尔认为,在一家人参加大型活动,如婚礼、聚会之前,是培养孩子举止的最佳时机。可以设想一下其中的场景,引导孩子预演一遍。要尽可能教他们细节,比如怎样跟长辈打招呼,如何坐位子,如何喝汤不出声,教堂音乐响起时要保持安静等等。不要只是泛泛地要求孩子“表现得好一点”,因为孩子心中的“表现好一点”,可能会跟父母的要求相距甚远。
为了使父母们确信上述建议的重要性,曼德尔还拿出一项最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既根据统计结果,成功因素的85%来自良好的社交能力,而不是人们一般所认为的教育水平或聪明才智。做一个绅士或淑女,对孩子的成功格外重要。
(摘自《环球时报》2003.10.15)
 
发表于 2004-4-12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举双手赞同!![em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