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圳宝安区优质课观后感

7
回复
105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7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市宝安区新课标(音乐)赛讲观后感
4月11日——4月15日我有幸观看了深圳市宝安区新课标(音乐)赛讲。本次活动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本区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应该说,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并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当然,也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标,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新理念,以下是针对低段音乐课的点滴体会,意在抛砖引玉,希望与领导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            何为音乐课

     我们首先要谈谈“音乐”的概念。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通过人为的声响再传入人的听觉系统。音乐(声音)能给人带来一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但这种体验往往是不能确定的,是相对模糊的。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从语言到其他任何的艺术手段都试图准确地表达人类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但事实上这些手段都是有限的。音乐艺术则以她特有的存在特点与传播方式直入人心,其非语义性及空间的运动性与人的心理及生理特性相吻合。人们常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音乐艺术是最接近人的内心世界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那么,音乐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低段音乐课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知道,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声乐、器乐)的过程大体有三个环节:聆听——理解——升华。不难看出,走进音乐殿堂的第一步即是听觉系统的初步感知,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听觉的人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既然听觉如此重要,怎样听?用什么方式听?我想,首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觉习惯,这也许是解决低段音乐课的重要课题之一。
    如今,各种风格的音乐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音乐被充当了各种环境下的“装饰品”:酒店里随意飘荡的环境音乐、电视里铜臭气十足的广告音乐等等,这些现象容易使我们的孩子形成一种无意识倾听音乐的不良习惯。再则,现在的孩子被光怪陆离的通俗音乐所吸引,原因之一是这些音乐经过全面包装,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需要,而视觉更占了绝对的位置,我们经常会问孩子们,他们喜欢的市面上的流行歌究竟怎样,孩子们会欣喜若狂地告诉你,那些歌星的头发很酷、衣服很靓、动作很潇洒!而音乐,孩子却只字未提!我们也经常试图通过音响让孩子单纯地接受音乐(音响),可事实上这种“专注倾听”的习惯的养成是何等的艰难!
    如何从低年级就要求孩子养成听的习惯,这“听”未必限制在音乐作品中。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理论“奥尔夫”教材中有这样一课:题目叫《声音的故事》,教师将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咳嗽声、刷牙声、煎鸡蛋声、马桶的抽水声、汽车的马达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聆听其不同的声响,请孩子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这个练习就是锻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以及对音色(不仅是乐音音色)的分辨力。在本次优质课中,有位教师请孩子们跟唱刚刚学过的歌曲,为了节奏的准确,老师要求孩子们边唱边拍手,结果是,孩子稚嫩的歌声被自己的拍手声所掩盖,且不说感情怎样,音准就够让人担心的了,节奏更是越唱越快。唱毕,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唱的好听吗?学生答:好听!其实,孩子们根本就没听见自己的歌声。
   有位教师在处理听的问题上效果不错,在初步了解新课的音响前,教师先为同学提出问题,听后须回答:这首作品哪些段落好听,哪些段落不好听。在带着以上问题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听得很专注。之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以上办法,既养成了孩子听的习惯,又挖掘了其对音响美的表述和想象力。
    诚然,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活泼、可爱、爱动、爱玩。音乐课当然要紧紧结合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愉快中体验、感受音乐。但要把握度,任何手段和方法都应辅助“音乐”——声音来进行,别把音乐课上成了“活动课”、“体育课”。

                                     (二)        奖励机制贬值了吗?

     奖励机制“诞生”以来,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都曾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在此次赛讲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运用了物质奖励:有的教师精心制作的小星星、有的教师买漂亮的头饰、有的教师不惜把超豪华的礼物送孩子,都希望通过物质的奖励来激发孩子的热情,有效配合老师。但往往都事与愿违,我们看到孩子在接到奖品后大都面无表情、动作迟缓地把奖品仍在一边,不再多看一眼。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奖励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要激起孩子的“期待”感,有了这种“期待”感,孩子会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的,这个努力的结果就是配合教师的教学。而孩子得到奖励的结果就是兴奋的心情与对奖品的珍惜。
     在赛奖中,有些老师在奖品的发放中过于“慷慨”和“随意”,对孩子来说“奖品得不费工夫”,有些课结束后,经常看到孩子们手捧一堆奖品不知如何处理。
     怎样使用有效的奖励机制,把奖品用在“刀刃”上,是之真正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          音乐课如何全面贯彻“美”的原则
音乐能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在好的音乐课中,教师理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美”。
(1)        仪态美:教师的神态首先要使学生感到亲切,着装尽量要谐调,所要强调的是,并非华丽的衣冠就能体现美,朴素、自然、得体恰恰能够体现视觉上的“美”。

(2)        语调美:语调是音乐艺术创作的源泉,语调与音乐有着极其相似的内在联系。首先都是经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其次音调的高、低、长、短、缓、急等因素都联系的非常紧密。在音乐课上,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否体现“美”,也是我们经常要注意的,比如;音调的美(调,在音乐中指音响在不同高度的体现),如何使讲话的音调在不同情景下适度地体现。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要么语调太高、要么太低、要么讲话太快、要么太慢。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语调“美”。

(3)        教具美:音乐课中的教具(音响、课件等)也要尽量体现“美”。
音响恐怕是利用率最高的教具了,好的音响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好的音质和好的播放设备。但是,在对待音响的问题上是我们的教师易忽略环节,有位教师“精心”准备的歌曲录音带,经过一台破旧不堪的录音机播放后,音响极其粗糙,分不清高、低频,除没有丝毫的美感外,还降低了歌曲的艺术价值;还有的老师在版本的选择上虽关照了艺术性,却忽视了适用性。由于歌曲是合唱团的录音,调太高则导致孩子们在跟唱的过程中声嘶力竭。
      除次之外,在使用其它教具中,教师也能否尽量关注一下“美”呢?
                                 (四)        优质课能否脱掉“豪华”的外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是当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一个体系,为了体现其科学的教育理念,“奥尔夫”体系在其教学中使用了品种多样、质量优良的音乐教具(木琴、钟板琴、各式各样的打击乐器)这些教具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昂贵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对于国内目前的义务教育投资来看,这也是这一体系在我国难于推广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针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把优质课的理念与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曾欣赏过一节优质课,从教师的整体构思到整个的教学环节,都独具匠心。教师为了使同学能感受到农场(《唐老伯的农场》)的欢乐氛围,特意将四位同学装扮成小动物,还精心制作了不同的景物(花丛、房屋),还将课堂装点的格外美丽,学生似置身于大自然中。课中为了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还装扮成了唐老伯的形象。在游戏环节中,教师为了活跃气氛,换掉唐老伯的行头,敲起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套架子鼓。可以肯定地说,这堂课通过教师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留给人们一些思索,就象“奥尔夫”教具一样,这样“昂贵”的优质课能否推广也值得我们深思!
 
发表于 2004-4-27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宾的观后感非常全面独到,也非常实在,说出了当前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弊病,教学不能追求形式,更不能因为追求形式上丰富而忽视教学内容中最实质的东西——音乐。
另外,提个建议:“奥尔夫”教育思想体系不仅仅在于他的教具,主要还是在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内容,所以,我们在借鉴国外教学方法不能就事论事,而是学习他们的教学观念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走出新的路子。
 
发表于 2006-3-20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应该先培养好学生正确的音乐观念,课堂观念。
 
发表于 2006-3-30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

 
发表于 2006-4-3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机制贬值了?"

 现在的公开课,老师经常在课上把自己制作的道具之类的东西,送给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其实,我认为这样的教学目标以及情感目的都会受到影响.

 
发表于 2007-1-6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尔夫体系很好,但各种音乐课堂辅助的打击乐器价格确实令我们望而却步!
 
发表于 2007-1-8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很到位,谢谢您的奉献!!

刚刚发布在我站主页,要是知道作者您的真实姓名单位我加注就好了。

地址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musiceducation/gaoxianmusic/200701/2895.html

 
发表于 2007-4-24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奥尔夫关注的是孩子们的亲自体验与感受,他们的乐器也是为孩子们而设计,如果你觉得贵的话,可以用国产的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