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本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黄河船夫曲》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课本第十册欣赏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每个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看”“想”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
2、教材分析
《黄河船夫曲》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它气势磅礴,强烈的反映了时代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教学目标
能初步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四、重点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课程资源开发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黄河地理位置等等有关资料。
六、板书设计
黄河船夫曲
(大合唱) 冼星海 曲 光未然 词
两个音乐形象 节奏 力度 旋律 速度
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 紧促的 强 起伏跌宕 快
船夫登岸后乐观的精神 舒缓的 弱 平稳的 慢
尾声
七、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以一段优美的旋律问好)
(2)导入新课
师:不知道大家平时划过船没有?在哪里划过?怎么划的?
生:各抒己见!
师:如果让你们来当船夫的话,你们会怎样做?(两组活动)
师:老师这里有段影片,她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请看大屏幕!
师:放影片!
生:观看!
师:影片看完了!想一想如果在炎炎的烈日下、风浪很大、船体又重,黄河上划船会不会和平时一样呢?你认为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3)、初听
师:现在我们一起欣赏由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船夫曲>!边听音乐边划动你的船桨,对比与你所想象的有什么差别?然后再说说你的感受!
师:谁来说说自己听候的感受?
生:各抒己见!
师: 听说很多同学已经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到了很多相关资料,谁能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成果?
(4)、复听
师:请大家再仔细听一听,作品塑造的两个音乐形象在节奏、力度、旋律、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分别说明!
师:出示板书!
黄河船夫曲
(大合唱) 冼星海 曲 光未然 词
两个音乐形象 节奏 力度 旋律 速度
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 紧促的 强 起伏跌宕 快
船夫登岸后乐观的精神 舒缓的 弱 平稳的 慢
(5)、)展示学生网上查找的《黄河大合唱》有关资料.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
师: 通过查找的资料大家已经对作曲家和黄河的发源地有了初步了解,谁能说一说呢?
生1:讲作曲家介绍.
生2:讲<黄河大合唱>介绍.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作品共分8个乐章,你对其中的哪首最熟悉能为同学们唱一唱,奏一奏吗?
生1.2:表演唱《黄河大合唱》
(6)师生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介绍得非常好!
师:那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作品中所勾画的船夫仅仅指黄河上的船工吗?
生:不,这儿的船夫是中华民族广大优秀儿女的缩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师:作品中描绘了船夫们通过顽强的拼搏,取得了最后胜利,这象征着什么?
生:象征着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中华民族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7)总结
师: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8)欣赏<龙的传人>
师: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我们共饮同一条黄河水!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歌声唱出我们是<龙的传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21:13: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