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教素材 音乐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音版)第六课《两岸情深》课件资源

六年级上册(人音版)第六课《两岸情深》课件资源

2019-1-15 10:01| 发布者: 乐未央| 查看: 468 | 评论: 0 |来自: 洪啸音乐工作站

6课  两岸情深

 

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为1伴奏,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

来表现歌曲。

    4.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5.能按编创节奏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并能在教师琴声的带领下做视唱练习。

   6.与同学一起用竖笛合作吹奏《摇篮曲》,并能编创音型。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听、唱、跳、辨、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和乐曲,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感情相连相融”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表演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半屏山》,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范唱,直接导入。教师可设问:在中国的东南部,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 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跟着老师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为下面在旋律中  找出节奏x xx”“xx x”并编创节奏谱的活动作铺垫。

    (2)再听歌曲,找出旋律中以上乐曲的节奏。可先请学生找出刚才为歌曲伴奏的两种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还有一种节奏用得较多—切分。

    (3)以上面三种节奏为主,编创4小节的节奏谱,尝试为歌曲伴奏。能力弱的班级可只选    其中一两种节奏,降低难度;能力强的班级可把编创的小节数加长,难度加大。可尝试用编创好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边听歌曲范唱边拍。

    (4)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学唱歌词时, 要注意启发学生以情带声,控制气息:

    A: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B:休止符的地方,要提示学生此处不是换气的地方,要注意休止时声断而气息不可断。

气息不要断,一口气唱6小节。

 2.尝试学习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从网上下载台湾歌手孟庭苇

用闽南语演唱的版本,提供给学生听听、学学。

 3.设计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学生小组讨论后试唱,相互评价后再确定方案,方案可以是

多种的。如:第一、二段可设计为男女生演唱或普通话与闽南方言演唱等。

4.发声练习

    这是一条下行跳音的练声曲。跳音要唱得短促、跳跃,富有力度和弹性’母音“ha”的发声要注意保持“喉头下移,软腭抬起”的兴奋状态(做惊讶状),开口音“ya”声音不要散’

下行时要做到“音高下行而感觉向上”,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此发声练习练好了,则有利于解决歌曲《半屏山》从高音下行仍保持高位置的演唱技术问题。

    练声的音域:上行可在1=c至1=E之间练习,下行可练至1=A。

三、课后延伸:

请学生搜集台湾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个学习内容时分享。

★ 特别提示:用编创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这一活动要视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歌曲学唱后再进行。

 

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与学唱《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山的风光视频或图片,从感受阿里山之美导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聆听。让学生猜猜:这是来自哪儿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简介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

    鲍元恺编写的管弦乐小品《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至深厚,仿佛众人口耳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使阴柔与阳刚之美,水乳交融令人惊奇,并将中国原味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先进行跟琴视唱,然后教师弹奏全曲,请学生边听边在歌谱中划出这条旋律。

4.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可采取男女生对唱、分组接龙唱的形式,活跃学习的气氛。也可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边唱边加上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如:四人一组手牵手(如教科书中的插图),三步一弹腿,左右方向各做1次。

5.分组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三、全课总结。

   评一评哪一小组的同学演得好,好在哪儿?

 

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丢丢铜仔》,学吹竖笛《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  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1.导入新课。

复唱以前学过的台湾歌曲作导入,然后进入乐曲的聆听。如:《一只鸟仔》《摇船

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设问:这几首歌曲都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2.初听乐曲《丢丢铜仔》,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

3.简单介绍民歌《丢丢铜仔》的背景及意思。

《丢丢铜仔》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4.再听乐曲,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听后请学生说一说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可引导学生从主奏乐器二胡所表现的形象谈起。

5.完整聆听全曲,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

通过唱一唱1的旋律,用竖笛吹奏2来比较。

(二)学吹竖笛《摇篮曲》

1.吹奏三声部合奏曲《摇篮曲》。

     第一部分是旋律声部,主要是复习指法和装饰音的吹奏。第二部分与第三声部是以基本节奏型的和声。

2.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他们演奏力所能及的声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考演奏,在合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先进行分声部练习,集体吹奏第一部分,熟练后进行三个声部的合奏。

4.师提示:吹奏的技术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课堂上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相关训练千万不要“为训练而训练”,也不要强求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必须掌握。乐曲中的装饰音,如果学生演奏有困难,省略不吹。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吹奏难度,又不影响乐曲的情感表达。学生也能在表现音乐中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5.编创游戏“吹对子”

    游戏的玩法可参看教科书的提示由易到难。先由教师出题,学生模仿并编出不同的音符。

再由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模仿、编奏等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能达到编创出“自己的音”、“自己的歌”,玩什么、怎样玩,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定。

三、全课总结。

   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多优质课件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9Ghg9VkXMSQT08ut3o3ew

提取码: hr1h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