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十多年前的音乐采风视频记录。2007年暑期贵州支教结束后赵洪啸老师到云南旅游采风,在丽江街边长条凳休息时里见到路边一个行走缓慢的老人,主动招呼让座,老人开心地坐下,顺便聊了几句,老人是丽江本地人,聊到音乐时兴奋起来,没有想到老人居然开口唱的旋律都是工尺谱唱名,赵老师觉得学习机会难得,用陶笛模仿老人唱的音调并让随行的老师用相机记录了片段: 赵老师并不知道这位可爱的丽江老人的姓名等其他资料,这一面之缘以后,几乎不可能再有见面机会。谨以此视频表达他对以这位丽江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民族音乐传承者的敬意和怀念。 作为世界最早乐谱之一的中国工尺谱,在这位老人这一辈之后,将要真正的开始中断主流音乐学习领域的传承,这位老人随口用工尺谱唱名的歌唱,在赵老师眼里就是珍贵的工尺谱活化石。 顺便普及一下相关中国工尺谱的一些基本知识(后面的相关文字来源于网络): 工尺谱是为中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直到今天许多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在研究整理民族音乐遗产、向民间音乐学习方面,它仍有着积极的特殊意义。工尺谱是中国汉族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琉球等使用汉字的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工尺谱在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现代中乐团一般已改用简谱或五线谱。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由右而左直行,如同文字,但是现在亦可作横排书写。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书写的,也有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的。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 2 3 4 5 6 7相同。即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工尺谱中音的长短是用板眼符号(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如果一个音的时值超过一拍以上时,那末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一直线。直线所占的时间根据音的长短标记的总原则。在工尺谱的直行书写中,除了以上所讲的音值标记外,往往还在字的左侧或右侧加用纵线来表示。纵线的记写和意义与简谱音符下的横线相同。一拍内包括六七个以上的字或节奏较复杂时,大都用加赠板(拍的细分)的方法来记写。在工尺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乐句的划分。乐段的标记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段与段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一种是分段记写。在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歇板和歇眼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写一“勺”字,而在这个“勺”字的右侧注明板或眼的符号;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个空隙的右侧,即记板眼符号的地方,记以歇板或歇眼符号。歇板符号用“棥被颉啊痢崩幢硎荆鄯庞谩皲”或“△”来标记。上面所讲的歇板和歇眼的写法,都是表示一拍开始时的休止,但在旋律进行中,往往不是在一拍的开始处休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清楚的写法是在休止的地方写上一个“勺”字。如果要在一拍半的音后面休止半拍时,一般都用歇眼符号“△”写在板的符号“×”的下面来表示。 顺便再发几张工尺谱相关图片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