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教学参考 教学目标 一、以积极的态度体会椒江海边号子的音乐风格,体验椒江码头工人及渔民们辛勤的劳动场面。 二、有表情地演唱《搬运号子》,并能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劳动场景。 三、聆听《拉篷号子》,感受渔歌短号与长号结合形成调性上的对比。 教材分析 1、背景资料 清末,海门港正式辟为商埠,于光绪二十七年(1910)建立最早三安码头,开通椒江至上海、温州等客货航线,并创办各类实业。货商毕集,市场兴旺,成为台州最繁荣的港埠,至民国间,遂有"小上海"之称。 2、作品分析 歌曲《搬运号子》属椒江码头号子。椒江地处港口,解放初期码头工人集体搬运较重的货物时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很大,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的需要,在劳作时都会演唱搬运号子。这首号子由李子敏搜集整理,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节奏强烈、雄壮有力,歌词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演唱“哎啰嗬”等衬词,较有特点的是号子前半部分为2/4拍子,后半部分为3/8拍子,使节奏紧缩,情绪更激昂。 欣赏曲《拉篷号子》2/4拍,属渔工号子。旋律以级进为主,歌曲长短号结合,徵调式的短号唱过以后,紧接的长号自然向上转调,结束在羽调式上,形成了鲜明的调式调性上的对比。 老海门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椒江渔民在拉网、收锚、拉蓬、拉船、摇橹的时候使不上劲,于是就编了号子来协调大家的步伐、鼓舞劳动积极性。目前,保留记录下来的渔歌主要有4种:做锚(起锚、拔锚)号子、摇橹号子、拔蓬号子、拉网号子,其它还有少量的小调。在当今社会,已经没有渔歌号子的现实意义了,只有把它进行艺术加工,编成曲子,在一些民间文艺汇演上才会见到它的踪影。 参考资料 台州市地处沿海,旧时渔民的各种劳动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很大,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的需要,出现了“起锚”“拉蓬”“摇撸”“吊水”“拉船”等众多的渔工号子,节奏强烈、雄壮有力,歌词没有具体的内容,一般只演唱“也啰呵”等衬词,并常在演唱中夹以“杀拉拉拉”的呼喊声,旋律以级进为主,调式以五声音阶的“羽”“宫”“徵”为常见,也有“角”“商”调式的。 椒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流传着许多民间歌谣,例如椒江渔民的“拔水号子”,音乐简明直接,没有过度的装饰,简洁的几个动机,利用以“1”作宫音和以“4”作宫音,形成了调性上的对比,具有饱满有力而又粗狂豪迈的特点,体现椒江渔民乐观豪放、机智勇敢的性格。 温岭松门的“拉蓬号子”,徵调式的短号唱过以后,紧接的长号自然向上四度转调,结束在羽调式上,形成了鲜明的调式调性上的对比。 台州市海域阔广,海岸曲折,为阻挡海潮入侵而人工修筑海塘。民工们在修塘时唱的号子,也颇有特色,如流传我市松门一带的海塘号子运用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宫调转换的方法,(出“1”不出“7”出“7”不出“1”)形成了调式调性的对比。这种号子除了演唱衬词外,也可即兴配上歌词。演唱时显得很有气势,很有有力量。 我市有悠久的开采石矿的历史,著名的长屿石矿就有15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矿工手工开采石料,矿井又深又陡,矿工长年累月在阴暗的井下劳动,劳动强度很大。于是产生了“采石”和“抬石”两种号子。采石号子的歌词内容一般都与采石有关大都反映矿工繁重的劳动、艰难的生活,曲调别具一格,大多为徵调式。抬石号子是搬运沉重的石料时,为统一步伐而唱的,一领群和,曲调低沉、速度缓慢,多为羽调式。 在旧社会及解放初期,我市大部分地区农民都用脚踏水车灌溉稻田,所以就产生了车水号子。这种号子节奏较自由,曲调大都由高往下进行,有点哀怨、伤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 以上是流传我市的几种比较有特色的劳动号子,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代替了人工操作,劳动力得到解放,各种号子也就渐渐的失传了。 相关链接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流传于中国各地。先秦典藉《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劳动节奏、减轻劳动疲劳的作用。劳动人民在进行体力劳动时,为协调一致、增强力量、渲染气氛,常常演唱劳动号子,其力度或强或弱、速度或快或慢,都服从于具体劳动的需要,同时也有一定的娱乐性。 一、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 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音乐的一个主要特点。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劳动号子歌唱中的一领众和主要有三种类型:1、交替呼应式;2、重叠式;3、综合式。 二、号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1、搬运号子: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这时,劳动号子就成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的手段。 2、工程号子: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劳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工程号子的歌唱性和节奏。当劳动强度较小时,号子的曲调潇洒而豪爽;当劳动强度较大时,号子的曲调就显得粗犷而沉重。在强度大而节奏紧张的劳动中,号子音乐的节奏快而有力,旋律简单,有时甚至出现单纯的呼号。 3、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时歌唱。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较优美,歌词内容也更丰富多样些。 4、船渔号子:船渔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由于船上劳动种类多样,水路和气候情况多变,因此许多地区往往都形成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成系列的渔船号子。在水上谋生风险很大。船工们不仅要像其他工种的劳动者那样克服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而且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因此,真正行船时的船工号子是相当惊心动魄的,它们把英雄的各个侧面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一般来说,风平浪静时唱的号子旋律性比较强,常表现出船工们的自信和豪放的性情。 三、号子的节奏形态:律动性是劳动号子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形态,也是劳动号子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劳动动作的不断重复及其节奏感,赋予劳动号子节奏的律动性。所谓律动性,是指号子音乐中常常出现的某种较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这些律动单位不仅时值大致相同,而且常常有相对统一的旋律材料安排。劳动号子的节奏律动型大致有三类: (1) 长律,律动单位的长度一般相当于一个乐句; (2) 平律,律动单位的长度一般相当于一个乐节; (3) 短律,一般一拍为一个律动单位。 四、号子、山歌和小调到底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具有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山歌的歌种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是在农村和城市集镇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与劳动号子和山歌不同之处有: 1、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了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简介参与创作与加工; 2、小调有固定的唱词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群众外,小调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并常有乐器伴奏。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教学建议 来自椒江海边的号子对于当今的小学生来说比较久远,当时的劳动场面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有感性的认识,搜集有关图片视频,在课堂教学时展示是有必要的。演唱、欣赏时要把握好椒江海边号子的风格,突出一个子“硬”字。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建议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1、学唱《搬运号子》2、欣赏《拉篷号子》 三、教学重难点: 1、 演唱《搬运号子》难度不是很大,难点是要演唱好上滑音,重点是把握好拍子转换时歌曲风格的转变。 2、 聆听《拉篷号子》重点是感受调性的转变对提升音乐表现力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1、学生活动:要求四个男生抬比较重的物体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重复喊口令步调一致)(1)提问:把重物抬着走,怎样才能使大家步伐一致?(一人喊口令大家一起跟着口令一起使劲) (2)提问:抬重物时喊口令与军训时喊的1212,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军训时喊的1212,起到统一步伐的作用;抬重物时喊口令,是为了统一发力,劲往一处使) 2、边念“试一试”边模仿劳动时的动作。 3、在“试一试”喊口令的同时,加入《加油干哪》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劳动号子所起的作用。 4、[显示板书]:统一发力 ,统一步伐 。 (因为它是一种集体劳动) 这就是劳动号子。一首简单的劳动号子。 5、老师总结:在相同的节奏中加入丰富的语言,甚至旋律,劳动号子就成为了民歌。 (二)教学歌曲《搬运号子》 1、用图片配《搬运号子》伴奏音乐介绍:椒江地处港口,解放初期由于没有机械设备,搬运工人集体搬运较重的货物时,一般都演唱搬运号子来协调劳动。 2、学习教材中练一练部分 3、教学歌曲《搬运号子》第一部分2/4拍部分 4、教学歌曲《搬运号子》第二部分3/8拍部分 5、给歌曲的两部分分别配上不同的动作,表演一下。 6、让学生讲两部分对比的作用:前半部分为2/4拍子,节奏紧缩,情绪激昂。后部分用3/8拍子显示搬运更加吃力。因此同一种劳动类型,其劳动过程不同,唱的号子都不同。 (三)欣赏《拉篷号子》 1、介绍《拉篷号子》:老海门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椒江渔民在拉网、收锚、拉蓬、拉船、摇橹的时候使不上劲,于是就编了号子来协调大家的步伐、鼓舞劳动积极性。目前,保留记录下来的渔歌主要有4种:做锚(起锚、拔锚)号子、摇橹号子、拔蓬号子、拉网号子。 2、看拉篷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拉篷活动,然后边欣赏边跟着做拉篷动作。 3、再次欣赏思考第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区别? (1)第一段是短号第二段是长号 (2)调式也不一样,徵调式的短号唱过以后,紧接的长号自然向上转调,结束在羽调式上,形成了鲜明的调式调性上的对比。 (四)学生活动: 1、自选劳动内容,创编劳动号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创编后提问: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你认为艺术与生活是怎样的关系?(这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五)小结:通过来自椒江海边号子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实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