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迸发无限可能的“道”与“术” 作者:吴茂嘉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 (创意教学法课程结课论文) 授课教师:赵洪啸 很幸运自己在大学专业学习的最后一学期能够参与到《创意教学法》这门课程之中。在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门课挺有趣,但是因为一直在放一些音乐类的视频,我并没有觉得这对我未来的思想政治教学有多大用处,上到后面,我才逐渐体会到赵洪啸老师为什么会花大量课时去分享一个个乐器制作、音乐教学、家庭教育、布道的故事,而不是像一些教育教学类课程去讲一些晦涩的研究理论,因为这些亲身体验的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关于创意教学、自由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是教育教学最真诚、最真实、最丰厚的养料。我也开始思考,我未来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我想那一定不是呆板、处处受限的,而是向外延展,能迸发无限可能的。如何让教育迸发无限可能?我基于赵老师的分享总结出初步的理念与方法,写下这篇感悟:让教育迸发无限可能的“道”与“术”。 一、教育之“道”——理念奠基 教育之道,就是一般性的教育理念,其回答了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为具体教育实践提供一种方向性规定。有了道的奠基,教育才能万变不离其宗,有方向与核心可依。结合赵老师所传递的,我将教育之道归结为三个词:简单、爱与自由。希望在未来,简单、爱与自由的理念能够贯穿我的教学实践,帮助构建起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一)简单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赵老师的这句话带给我很大启发。如何理解这个简单?首先是教学简单。比如赵老师展示的自制乐器,用的材料很简单,随手在河边捡的石头、家里的锅碗瓢盆、工地的钢管都能成为拿在手上击打、吹奏的乐器。老师的备课也很简单,从不写教案,只备自己热爱、学生喜欢的素材。在赵老师简单的教学里,音乐不是所谓阳春白雪般孤傲的存在,它流淌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等待我们去挖掘它,感受它,欣赏它。这个简单,就是纯粹,没有太多弯弯绕绕,而是传递直击人心的内容,呈现最真实、最直接、最干净的教学。联系到思想政治教学,我之前备课时总是想着怎么把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定式贯穿下来,然后把大段的材料生硬地扣到教材内容里去,但我忽略了一点,简单的就是最好的。简单的思政教学,用肚子饿和感到肚子饿的区别就能讲清物质和意识概念,用七巧板的组合分解就能讲明整体与部分关系。面对越复杂的教学内容,就越要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例子传递复杂的原理,如此,学生理解起来也变得简单。再者是做人简单。这是更高维度的,涉及到如何为人师的价值问题。作为教师,对待学生要简单,不必费尽心思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以包容开放的赤子之心尊重每一位学生,有教无类。同时,教师在职业规划上也要保持简单通透。有的教师为了升职可能会积极钻营,把自己搞得八面玲珑,为了职称评比可能会选择抄袭代写,这就已经偏离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将自己置身于乌黑的染缸里了。好的教师,应该保持简单的心,深耕自己教授的专业内容,教研中表达自己教学实践中最真切的感悟,而不是用一些华丽的辞藻矫饰出言之无物的文章。 (二)爱 好的教育不是冷冰冰地单向灌输知识,而是有爱的情感渗透其中。作为教师,一要爱自己教的内容。如果教师无感甚至反感自己教的内容,那消极情绪必定会渗透到教学中,进而影响学生的知识接收。思政教学为什么总是被诟病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本身对马克思主义没有真学、真信、真爱,不清楚哲学原理和政策方针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渊源与理论逻辑,讲出来自然就是一条条僵死的理论,老师教得无力,学生听得无聊。思政教师要自己深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感受马克思主义在百年共产主义运动中武装头脑、打破旧世界桎梏的强大力量,真正爱上马克思主义,才能将学生带入美好的理论世界中。二要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工作对象是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年群体,承担着直接影响人、培育人的责任。教师的关爱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善良的种子,而教师对学生的恶语相向也可能带给学生长久的创伤。我曾目睹数学老师在走廊里给一位考差了的优等生狠狠的一巴掌,也遇到过同桌因为成绩太差而被老师彻底无视的情况。我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成为给予每一位学生爱与关怀的教师,注重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探索未来方向。三是爱周边的世界。赵老师“聆听万物之声”的主题分享让我感受到人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在诗意的大自然中栖居的万物之一,当我们心怀爱去倾听万物声音时,大自然会给我们最美的反馈。在听关于布道与音乐支教的故事时,我也认识到人不是一座孤岛,总是与周边的社会关系发生互动,这背后靠爱来维系。作为教师,其实就是要关注到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类社会的共生关系,开阔视野,用爱与欣赏的眼光看待周边世界,这样有利于吸收“天地万物之精华”,将自己爱的世间万物糅进课堂教学,而不是局限于相对封闭静止的教材,如此,教育才能迸发无限可能。 (三)自由 如果要让教育之道有一个最终的价值旨归,上完创意教学法后,我觉得就是“自由”。我在接受院教学训练的时候,学到的就是基于固定教材、采用几种固定教法、传递静止不动教学内容的教学定式,这一定程度上是给新手教师的一个范式打样,让我们能快速上手讲“稳”一门课,但不一定讲“新”讲“好”,一旦过度依赖这种定式,教育教学甚至会走向僵化。而赵老师的音乐教学法传递了一种独特的自由之道:要打破教育定式与旧体制桎梏,基于广袤世界,基于热爱与兴趣,教无定法,自主创造,传递灵动自由的教学内容。在自由视域下,教育的边界是可以无限延展的,如万物都能成为素材、混也是一种美德,在“无用的玩”中也能让学生悟道……当我们尝试着走出教育定式与教材体制设定的狭小洞穴,就有可能遇到“豁然开朗的桃花源”。我希望我能在未来的思政教学中能够开阔视野、主动求索,保持简单与热爱,到天地万物中寻找灵感,驾驭教材、超越教材、能动创造我热爱的教育内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传递思政学科深层次的理论魅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尽兴玩、用心学、体味爱的自由大课堂。 二、教学之“术”——方法促行 构想出理想的教育之道后,关键就在于如何贯彻实施,我结合赵老师的分享初步构想了建构渗透着简单、爱与自由之道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方法,有一些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已有积极探索,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些方式来让理念落地。 (一)勤备素材,能动创造。 “我上课从来不写教案,我都是备素材”。老师课上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之前我总是在任务来时才慌忙确定教学内容,再去找匹配的素材,这样备下来效率很低,也经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素材讲解知识点。当赵老师展示出自己几百G的素材库,并能在说到哪个故事时迅速找出对应素材分享给我们时,我深刻感受到赵老师敏锐的观察力与强大的执行力。以赵老师布置建立自己素材库的作业为契机,我开始积极关注时事政治与周边事件,填充我的素材库,虽说达不到赵老师如此海量的资源储备,但是一学期做下来也积累了许多,这对我日常教学训练的帮助特别大。例如在准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时,我在素材文件夹中翻到了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短片视频,便在课上以视频导入,再层层剖析出短片是如何通过转化二十四节气的旧内涵和旧形式、增添冬奥会奋勇拼搏、生生不息的新内涵来实现二十四节气优秀中华文化发展的。在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时,我便用上了平时积累的中国GDP数据、创新发展指数、中美记者关于中国是否该退出发展中国家行列的论辩等数据、图片、视频材料,让教材中对于中国发展阶段的论断更具说服力。 作为未来的思政老师,也应有积累素材的自觉意识,勤备素材,在丰富资料支撑下分析教材乃至重组教材,让教学更富现实性与变化性。而备的素材,一定是自己有感悟的、自己热爱的,如此,素材才能为教学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我记得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针锋相对之时,网上一张跨越百年的辛丑年对比图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百年来的伟大飞跃,我在半小时内就运用该素材设计出中国梦的本质这门课,在社团活动里讲出来时,听者也被深深地感动。所以当素材打动了你自己,通过有机转化,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蕴含在教学中的浓厚情感,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互动,这就是有温度的思政课。同时,素材的分类整合也很重要。就思政学科来说,可以以一个时政专题为单位,包含理论文章、客观数据、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几大类,分门别类地梳理整合素材,在教学备课时,打开素材资源库便能较快地激发灵感。 (二)走进自然、留意生活,培养万物皆可塑的发现之眼。 这是对上一条备素材方法的承接与深化。打动人、有新意的素材从何而来?那要去广袤的大自然,去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这是我在看《佐贺的超级阿嬷》以及看老师的素材分享时学到的方法。在赵老师的课上,走在河边信手捡的小石头、游玩时看到的一节枯竹、废弃的瓶子等等都可能成为乐器。在影片中的阿嬷看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可以通过创意改造为自己所用,皱皮的茄子切开也是好的,漂来的树枝晒干就变成柴火,走路时腰上绑的废铁能自动吸来可以卖钱的钉子。她说道“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就很浪费了”。是啊,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富有变化,如果只是把自己关在书斋里,或是做“呆呆走路”的老师,缺乏万物皆可塑的发现之眼,忽视一花一草、一人一事背后的价值意蕴,这不是太可惜了吗?万物皆有灵,没有不能被用作素材的,只有我们还没发现和感知到的。例如刘畊宏本草纲目运动爆红背景下,小区群爆发因某家凌晨运动扰民的争吵,这就可以用作讲解“全民守法”的生活化素材;小麦从种子到成熟的生长过程可以用来讲物质的运动性以及量质变关系原理。因此,作为思政教师,不用只局限于看时政新闻、读教材,要善于关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积极走进大自然“捡起”打动自己的瞬间,能动创造,重塑材料,转化为可为教学所用的生动素材,才能构建自由灵动的课堂。 (三)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自由发展。 这涉及到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中,不偏科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我从小到大,也因为偏科遭受很多“痛苦”:需要去花很多钱上补习班,也曾有过因不会做所谓很“简单”的数学物理题被说不用功、太笨的经历。进入大学后,我接触到富有理论魅力的马克思主义,也逐渐培养起谈吉他、打排球等兴趣爱好,我逐渐找到了发展方向,积极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正因自己曾经历过一些被强求的痛苦,我希望自己在未来能采用多元评价视角,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鼓励学生积极挖掘兴趣特长,自由探索个人发展方向。就像赵老师说的“逆向二八理论”,引导学生用80%的时间发挥长板优势,顺天赋长所爱。当然,当前应试教育将长期存在,综合考试是大多数学生升学的必经之路,要做到让学生完全自由生长可能存在困难。所以,就思政教学来说,我会选择先改进教学内容、开展生动的情境表演、议学活动等,构建自由灵动的课堂,争取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同时寻求思政学科与历史、音乐、数学等学科的融合,例如用吉他弹唱“哲学有点甜”来介绍哲学是各自时代的精华,用整数与小数来讲解主次要矛盾的关系,将思政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兴趣优势之中。 (四)以平等的爱与关怀对待学生,践行“无死角”的公平教育。 爱,正如赵老师说的,是教学的灵魂。爱学生,在教育领域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真的所有人都能做到吗?且不谈被爆出的教师虐待学生的极端例子,哪怕有爱,这个爱可能也是“差等之爱”,即将学生按照家庭财富势力、成绩优异程度、配合教学的程度等标准分成三六九等,施之有差别的爱。但我想给学生的一定是平等的爱与关怀,我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路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包容学生的不完美并加以引导,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在我未来的教学里,我会允许学生“混”,我可能不会单独抽他起来回答问题,但可以组织集体讨论、情境还原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混迹”其中,在混的过程中体验集体合作、头脑风暴的力量,调动感知产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影响。更深层次的是发扬“布道”精神,深入了解学生内心需求,给予作为教师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面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像戳坏豆腐半价卖给德永的豆腐叔叔一样,随手给学生一瓶奶、一包面包,隐晦地帮学生申请奖学金;当学生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时,不是以“你要坚强”、 “等你长大了就发现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几句浮于表面的安慰搪塞过去,而是以心灵倾听者的身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倾听其内心最真实的苦痛,并结合心理学理论与自身经验给予实质建议,帮助学生及时走出阴霾,健康成长。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将真正做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给予如涓涓流水的爱与关怀,缓缓蔓延至每位“小树苗”的心中,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